计量经济学论文_优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_优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_优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优选15篇)

【导语】计量经济学论文 (优选15篇)由***会员“eierstrass”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篇1:计量经济学论文篇2:计量经济学论文篇3:计量经济学论文篇4:计量经济学论文篇5:计量经济学论文篇6:计量经济学论文篇7:计量经济学论文篇8:计量经济学论文篇9: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0: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1: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2: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3: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4:计量经济学论文篇15:计量经济学论文【正文】篇1: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

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

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

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

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

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第二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学中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透过模型来确定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对其他变量会造成多大影响。使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工具来解决发生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变量变化问题,并引导人们对此类问题分析和了解并解决。小结:发展至今,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但其基础和目标并未有多大改变。还是将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三者合一共同解决和推断经济理论假设的实证研究。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因此,计量经

济学也可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自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影响至今。作者认为这不必须是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其可归结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问题。由于人们对计量经济学的滥用和理解的不透彻所以才无法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计量经济学的特性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当然,对于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质疑也从未间断过。凯恩斯认为计量经济学是“统计的炼金术”,“蹩脚的魔术”。他认为计量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算不上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此作者统计出了科学标准并表现了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1.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哲学标准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标准:其核心是事物的可证实性。包括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柏林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亨善尔”逻辑主义。证伪主义科学标准。这种证伪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证实和证伪之间的逻辑不对称。凡是能够被证伪的那就不是科学的。其次,我们能够在计量经济学中发现逻辑实证主义的特性:重视证实,观测,反对因果关系的存在,反对理论实体。从计量经济学中我们更能找到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影子,计量经济学的作用就在于对原有的经济理论或问题进行模式分析,不断假设推断,透过证实和证伪发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在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

2.计量经济学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首先,计量经济学具有不精确性。其实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从基础来源上来看,庞大的经济数据本身就具有不精确性,透过计量

经济学的研究也只能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透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能得到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未来是否真是如此还有待商榷。统计学也是计量经济学的构建者之一,这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是一个随机事件,是否得到想要的结果还需要共同的努力,这与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并未冲突。其次,与其它学科一样,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从研究方法上而言,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这既是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所在也是其局限性所在。从经济学的语言层面而言,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的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有着其自带的局限性。计量经济学中证伪主义科学标准的存在的气息太重,这种以不平衡的逻辑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决定了计量经济学的局限性。

三、结论与展望

时代在进步,人民富有了,消费提高了,伴随的经济危机也爆发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更加重对计量经济学的质疑。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危机的到来,在解决经济危机上的潜力不足都存在于人们疑惑中。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解决经济问题带给了模型,在此模型中我么能够看到理想的世界,能够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向,但是计量经济学中的统计学成分决定了其理想结果之外还存在其他结果。我们应当做的事理解透彻计量经济学并不滥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证明其是科学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经济领域中变量的变化以及影响的大小并明白如何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或有制定对策,那么就应会有效的应用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洪永激.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经济研究,

2007(5):139-156.

[2Frisch,1993,editorialEconometrica,pl.

[3陆继业,杜两省.经济学中实证研究、经验研究的联系与不同—基于科学哲学的分析.当代财经,2009(6):15-21.

篇2: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重方法介绍,轻潜力培养,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等问题;然后分析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资料和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齐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超多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潜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必须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构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

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超多的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背景和运用的计量原理、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要学会透过不断的比较和深化,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现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学习潜力上的一种升华。比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估计和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别等。要弄清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之中,而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研究问题本身,选取和运用适宜的计量理论和方法,以及扩展和创新的前沿方法,等等。

2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模式改革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潜力,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中的潜力目标,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

2.1带着问题的启发式教学

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领航员”和“引导员”的主角,在具体讲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学会透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作为引子,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概念学习中。在讲授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需要采用这种假设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先尝试回答,然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回答或准备问题的过程中,尽快地进入主角,熟悉上课所讲的资料。其次,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让学生用心地参与到课堂的授课资料中,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不要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比如,在讲解经典回归模型中的样本回归函数时,教师能够让学生从总体为200个家庭中随机选取20个家庭作为样本,然后根据不同的样本估计出不同的样本函数,并进行选取和比较。让学生

自己随机选取样本,自己绘图,自己得到最后的估计结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他就会切身的感受到什么是样本回归函数;为什么不同的选取会得到不同的样本参数估计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地引导学生,督促学生投入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做法,最后透过比较、鉴别,得到一

个相对最优的结果。

2.2引进案例教学

提高学生计量的应用潜力由于计量经济学涉及超多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推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因此,在计量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教学,能够生动形象地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出计量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将抽象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水到渠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从当前经济现象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中出发,选取一些能够提炼出计量模型的案例,然后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到一个具体案例的始末,从基本假定、参数估计到各种假设检验,如t检验和f检验。教师透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完整地讲解上述计量经济学资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潜力。比如,同样一个关于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既能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经济增长问题,同时,也能够研究产业层面的行业生产技术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生产函数问题,这种生产函数具有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关注模型的适用前提和假设条件,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经济学含义。

2.3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引入课程论文考核或上机考核方式传统的笔试考试主要是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是这种机械式的背诵既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潜力。笔者在教授计量经济学时,期末考核经常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且论文务必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为在课程论文中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学生完成从建立模型、数据收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到模型预测的整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另一方面,透过课程论文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以及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总之,透过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能够到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篇15:计量经济学论文

实验教学与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案例不够丰富,没有思考专业差异

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通常状况下教师都会直接运用教材上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主要涉及一元、多元线性回归及放宽古典假定的资料,一般都是经济问题分析,如居民消费问题、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等。这些案例的突出特点是适用性广泛,只要学生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都能很好地透过案例掌握相关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案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和学生的专业基础密切结合,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部分同学会误以为计量经济学只能应用于经济学,而对于以后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应用相关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实践。

2.课程难度大,学生重视程度不一

由于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结合,在经典线性回归理论部分,需要用到矩阵、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超多知识。对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并不简单,文科背景的同学学习起来更加困难。调查问卷中关于计量经济学难度的问题中,有28%的同学选取了很困难,有43%的同学选取了比较困难,选取一般困难的有27%,只有2%的同学选取了不困难。从调查结果看,选取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学生高达71%的比例,充分说明对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方面,有41%的同学认为计量经济学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有用,高达54%的同学认为用处不大,5%的同学认为没有用。当今学生学习有必须的功利性,如果学生认为某门课程在目前对就业、考研没有直接作用,往往不太重视,也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在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的”问题中,学生回答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透过考试,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需要注意,选取透过考试的同学中,有10位同学除了透过考试外,其他的选项均没有选取,说明这部分同学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透过考核,拿到学分;还有5位同学选取了所有的选项,说明这5位同学是期望透过计

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相关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为以后学习数据分析方法打基础,当今是大数据时代,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学习计量经济学能为数据分析打下基础,学生对此也有较清晰的认识。此外,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软件使用方法排行在第三和第四,而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排在最后,说明学生对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信心不足。

3.先导课程基础差异大

为了探明学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在之后的调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计量经济学课堂上,您能否跟得上授课老师的思路,教学资料能

否及时消化从学生调查的结果看,选取完全跟得上的只有9%,选取勉强跟得上的有58%,有33%的同学选取了跟不上。说明在课堂上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占比例最大的是每节课信息量太大,其次是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课堂资料,第三是先导课程没有学习,理科基础不好。由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特征,上课会用到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的知识,学生只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实际状况中,一般院校都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第5或者第6个学期,正是学生超多学习专业课的时间,课程压力较大,因此,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每节课的信息不能充分接收。此外,目前本科院校中,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安排有必须的差异,大多数专业是在第3个学期学习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课程,但数理统计部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授课教师一般不作深入介绍,学生也很少去主动自学这部分资料,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更有个别院校,将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习。这样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

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时,由于存在超多的数学符号,本来就心存畏惧,加上数理统计知识不够扎实,容易对计量经济学课程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专门抽时间补充介绍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影响教学进程。

4.课时安排偏少

透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为48个学时,其中包括4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8个学时的上机实验。一些重点院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安排多一些,如清华大学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为54个学时。郑州航院计量经济学安排了48个学时,这样的学时安排,调查中有14%的同学认为课时够用,而有39%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时不够,有47%的同学认为上机时间不够。计量经济学既需用

到超多的矩阵和数理统计知识,又需要必须的经济学基础,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务必将理论知识讲授与软件使用结合起来,才能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应对数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程度不一、理解潜力有别的学生,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经典的回归理论能够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清楚,已属不易。透过短短几个学时的上机实验,让学生能掌握相关的软件操作技能,也显得勉为其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缺乏充裕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介绍前沿的研究成果,这种拓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但因课时限制,一般得不到实施。

5.实验教学效果难

以保障现有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的,教师讲授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SAS等)操作方法,给定学生数据,学生验证经典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掌握具体的软件操作过程是十分必要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操作方法,学会利用软件实现数据分析,但对学生而言,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尤其是将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应用于专业相关的数量分析,缺乏实践。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推荐

1.做好课程衔接和课时安排

从调查的结果看,许多学生觉得计量经济学课程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先导课程没有学习,基础不好。因此,在前期的课程安排方面,必须要做好课程的衔接,学生后期要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要在前期安排数理统计学的课程资料。能够采取增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时或者专门开一门数理统计学课程来解决。从课时安排看,条件允许的校园能够适当增加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尤其上机实验的课时。增加理论课时一方面能够讲授如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非经典线性回归的资料;另一方面教师能够简要介绍计量经济学前沿知识,如向金融学专业学生介绍金融计量、向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学相关知识,有条件的院校可将计量经济学理论课时增加4~8个。从上机课时看,一般8个课时的上机基本能保证学生熟悉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完成经典线性回归的相关验证性实验,如能增加2~4个学时,学生会对软件操作更加熟悉,对相关分析结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以后的应用较为得心应手。

2.改革教学目标

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一少部分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经济管理类的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多数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主要是课程信息量太大,难以取舍,因此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上,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相关的软件操作方面。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介绍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的基本背景,在授课过程中应个性注意介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尤其是这些方法的经济背景。在介绍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和相关检验方法的时候,要把侧重点放在思路和结论方面,而尽量减少或者简化相关的推导过程,要求学生“知其然”即可,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透过课下自学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3.改革教学方式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因此,要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结合起来。理论教学部分,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用心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课堂讨论要选取适宜的教学资料,提前定下讨论资料,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做好课下准备,加深对理论

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则需要任课教师提前做好准备,选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案例分析过程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提前选取好专业方面的问题。能够安排部分同学进行前期的理论分析,部分学生搜集相关数据,最后在教师的带动下完成案例分析的全过程。

4.改革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应以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为目标,对于基本的操作,能够透过教师演示,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加以学习。而学生若要真正掌握具体的应用,务必经过一个完整的搜集数据、建立模型、估计和检验、模型应用的一个过程,只有这样以后才能学以致用。因此,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包含学生在实验室里完成验证性实验的过程,推荐增加课程论文。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布置好任务,要求就本专业的相关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分成小组,依据经济理论,选取相关变量,搜集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过程,最后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结果。这个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加以指导和监督。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过程,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潜力和实践潜力,由于整个过程是结合理论教学逐步进行的,也对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有益的补充。

5.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是教学改革的驱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在调查中,有63%的同学反映没有及时预习和复习课堂资料是跟不上课程教学的原因之一。学生不及时预习和复习教学资料,一方面可能是学风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眼下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一是要增加上机测试,二是对学生独立完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计、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模型检验和提交数据分析报告等环节也在评价中给予必须比例的分值。推荐上机测试、课程论文各占15%的分值,理论测试占70%的分值,这样的改革能在必须

程度上改变学生在考试前透过短期突击应付理论考试的现状,把工夫用在平时。

【简评】计量经济学论文 (优选1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网友评价】反复看来看去也不厌。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学号:2010241096 姓名:虎媛媛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10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动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具有深远影响。而且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收入的方法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建立模型 Y i=β0+β1X1+β2X2+β3X3+μ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等,在经过大量分析比较后,所取样本数据见下表:单位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旅游人数(万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 9790.8 9166.2 10903.8 12029.2 12494.2 13187.3 国内出境人数 1660.2 2022.2 2885.0 3102.6 3452.4 4095.4 国内旅游人数 88000 87000 110000 121000 139000 161000 Y X1 X2 X3 北京 3071382.89 17862.4 8315358.66 310.38 天津 330210.32 13616.27 720569.77 50.6 河北 311638.33 9364.84 3013441.43 47.36 山西 241734.11 8384.18 1230965.15 24.8 内蒙古 99536.06 8137.02 924768.53 43.94 辽宁 597119.74 9275.86 3906459.27 92.94

张雪梅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 学生姓名:张雪梅学号:0702110310 设计(论文)题目:南京旅游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指导教师:严伟 专业负责人: 起迄日期: 设计(论文)地点: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 发任务书日期:2010年12月16日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达到的目的: 目前,灰色系统理论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如预测宏观经济态势、区域经济优势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旅游经济应用研究方面尚不多见。本文以南京旅游业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定量地将影响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分析出来,同时建立南京旅游业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而为南京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本选题属于一项理论性的研究,学生应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南京旅游业的影响因子。南京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影响的因素很多,如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者的可支配性收入、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及文化修养等等,而这些因素对南京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灰色性。 本课题需要对这些因子结合南京旅游业进行初步的灰色分析。 本选题需要使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如CNKI期刊网等。

3.对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 通过开展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完成1000字左右文献综述、翻译1万印刷符(或译出3千汉字)以上相关参考资料、以及撰写1万字左右的论文。以上成果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弄虚作假,不抄袭他人成果。 4.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2010年12月1日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进行论文开题指导; 2010年12月1日至2010年12月19日学生完成并上交开题报告,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外文参考资料译文(附原文)》; 2010年12月22日至2011年1月18日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实习调研,并完成论文一稿; 2011年2月23日至2011年 3月27日 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2011年4月13日至2011年 4月17日 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2011年3月30日至2011年 4月24日 学生完成论文定稿; 2011年4月27日至2011年 5月8日 学生完成论文答辩准备工作;2011年5月15日至2011年 5月16日 进行论文答辩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验证;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手机预期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第二产业GDP形成的因素分析; 各因素对高新技术区发展的影响;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分析; 关于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国内工业固定资产和劳动就业人数对工业产值的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失业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与GDP;实证库兹涅茨倒U曲线中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途径与农民收入增加的关系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利率及收入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我国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的影响;适度扩大M2能提高我国GDP;湖北省(或其它省区)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湖北省(或其它省区)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武汉市机动车总数因素的定量分析; 影响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 用误差校正模型研究季度M1需求;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由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论中国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性;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解释与计量分析; 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校正失业变化率条件下的奥肯定律检验;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恩格尔系数模型检验;地区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武汉市投资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 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我国1978-2011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本文由论金台论文站工作室整理提供。 中国城镇居民2013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进口商品消费的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诸因素分析 影响新股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银行卡交易量的因素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 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 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 江苏省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响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再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运用OLS法对参数估计 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店铺租金的确定 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实证考察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GDP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关于封闭式基金价格问题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开放经济下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的研究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分析 旅游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部分支出结构 美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债务规模的多元线性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关系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涉外旅游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影响GDP的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 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分析 江苏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 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 对江苏省种植业收入模型的初步探索 计量经济学消费——收入模型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浅析 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题库(超完整版)及答案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 =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3.假设某国的货币供给量Y 与国民收入X 的历史如系下表。 某国的货币供给量X 与国民收入Y 的历史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货币供给量Y 对国民收入X 的回归方程,利用Eivews 软件输出结果为: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X 1.968085 0.135252 14.55127 0.0000 C 0.353191 0.562909 0.627440 0.5444 R-squared 0.954902 Mean dependent var 8.258333 Adjusted R-squared 0.950392 S.D. dependent var 2.292858 S.E. of regression 0.510684 F-statistic 211.7394 Sum squared resid 2.607979 Prob(F-statistic) 0.000000 问:(1)写出回归模型的方程形式,并说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 (2)解释回归系数的含义。 (2)如果希望1997年国民收入达到15,那么应该把货币供给量定在什么水平? 14.假定有如下的回归结果 t t X Y 4795.06911.2?-= 其中,Y 表示美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天每人消费的杯数),X 表示咖啡的零售价格(单位:美元/杯),t 表示时间。问: (1)这是一个时间序列回归还是横截面回归?做出回归线。 (2)如何解释截距的意义?它有经济含义吗?如何解释斜率?(3)能否救出真实的总体回归函数? (4)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 Y X ?弹性=斜率,依据上述回归结果,你能救出对咖啡需求的价格弹性吗?如果不能,计算此弹性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 15.下面数据是依据10组X 和Y 的观察值得到的: 1110=∑i Y ,1680 =∑i X ,204200=∑i i Y X ,315400 2=∑ i X ,133300 2 =∑i Y 假定满足所有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求0β,1β的估计值; 16.根据某地1961—1999年共39年的总产出Y 、劳动投入L 和资本投入K 的年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出了下列回归方程: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日以不断的增长,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 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经济现状中,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 投资之间存在共存趋势。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出发,通 过对数据模型的设立,讨论了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发展; 目录 一、引言 (3)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的关联性分析 (3)

(一)理论依据 (3) (二)实证分析 (5) 1.模型指标选择 (5) 2.数据来源 (6) 3.模型的设定 (6) 4.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8) 三、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强,我国经济也快速增长。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带动总产出的水平的增长,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研究有很多,大多为回归分析,协整方差等。并对它们进行了序列相关系检验及修正,异方差检验及其修正,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修正模型(ECM)。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综上,推断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会引起固定资产的增长。本文借鉴他人在针对相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有影响的论点,之后通过模型对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梳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二者的关联性分析;第三部分,结论。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性分析(一)理论依据 1.根据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论证相对劳动生产率与汇率的关系。 唐旭和钱士春在《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中从国内相对劳动生产率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国际中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两国相对价格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研究了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影响。 文章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分别作为贸易与非贸易部门,通过构造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与价格缩减指数等数据,发现我国贸易部门相对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上升,非贸易部门相对于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也在上升,符合哈罗德-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所描述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两部门相对生产率对相对价格影响显著,两者呈正向关系,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劳动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易士桢 班级:金融1502 学号:20153035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多而粮食需求量大,因此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严格按照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96-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以Y i=粮食产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农用化肥施用量、 X3=农用机械总动力、 X4=农、林、牧、渔业劳动力、 X5=耕地灌溉面积,设定Y i=c+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u i 理论模型。 由经济规律知β1、β2、β3、β4、β5都应大于零。 二、数据的收集(资料来源于中国各年统计年鉴)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8得到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17 Time: 20:10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6773.87 37106.01 -1.799543 0.0935 X1 0.790068 0.119139 6.631499 0.0000 X2 1.768843 8.059923 0.219462 0.8295 X3 -0.028692 0.338671 -0.084720 0.9337 X4 -0.087017 0.051349 -1.694614 0.1123 X5 0.477765 0.663745 0.719802 0.4835 R-squared 0.976250 Mean dependent var 51861.43 Adjusted R-squared 0.967768 S.D. dependent var 5548.066 S.E. of regression 996.057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88881 Sum squared resid 13889816 Schwarz criterion 17.18753 Log likelihood -162.8881 Hannan-Quinn criter. 16.94712 F-statistic 115.0958 Durbin-Watson stat 1.811852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此数据看出,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为0.976250和0.967768,F的检验值为115.0958,明显显著,拟合效果还可以。但当a=0.05时,t a/2(n-k-1)=2.1448,说明X2与X5的t检验 不显著,而且X3与X4系数的符号与经济解释相反,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模型的检验 (一)Ⅰ、检验多重共线性(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法) Covariance Analysis: Ordinary Date: 06/01/17 Time: 20:27 Sample: 1996 2015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Covariance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建议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地服务贸易竞争力在世界范围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之前学者们的分析方法做出变化,作者以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惯用指标作为定量分析的被解释变量,选取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双对数模型且对各自进行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得出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开放度和货物贸易额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存在正向显著关系,最后对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给出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升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4》,服务进出口额从2007年的2509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6043.4亿美元,7年时间里增长了1.5倍。“十二五”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额的4.6%和8.1%,位居全球第五位和第二位。但是,当前的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低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全球服务需求总体疲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好,欧元区与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商品和服务需求下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总体持续回落,服务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所放缓。特别是全球货物贸易持续低增长,全球航运市场深陷低迷,与之密切相关的运输、保险等服务回升乏力。再看国内,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重,2015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速度跌至6.9%,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7%。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不稳定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会拖累服务贸易的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我国“十三五”规划对对外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指示。规划中指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为此,我国的服务贸易就必须完善投资布局和发展结构,扩大开放领域,努力扩大和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包括资本和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科技技术,加深“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将此次的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当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转变的很好契机,逐步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也是我国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达到小康社会的一个有效的侧面反映。因此,深刻研究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对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主要从两方面来:(1)通过介绍反映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通用指标来进行定性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郭清根(2009)选取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分别来说明我国贸易竞争力强弱,分析得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世界范围总体处于较弱的水平;(2)运用经济学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寻找一些和贸易有关指标最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定量的回归分析。其中国内的学者大多是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中6个核心要素下进行变量的选取,包括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服务产业市场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和机会。其中,周经、吕继跃(2008)则对旅游服务贸易竞

2015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设计

xxx学院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分析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系 (室):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13日

分析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市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前提,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85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回归分析、模型检验

绪论 (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 1.问题的提出 (1) 2.研究意义 (1) (二)研究思路 (1) 一、市经济现状 (2) 二、数据收集及模型设定 (2)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2) (二)模型的设定 (4) 三、模型参数估计 (4) 四、模型检验 (5) (一)经济意义检验 (5) (二)统计检验 (6) 1.拟合优度检验 (6) 2.F检验 (6) 3.t检验 (6)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6) 1.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6) 2.自相关性检验 (7) 3.异方差性经验 (7) 五、根据数据进行对GDP的影响分析 (8) 六、对策建议 (9)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9) (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调整农业部产业结构 (9) (三)坚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9) (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及转型 (10) (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10) 参考文献 (11)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 课程报告 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表2.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 值(y) 年末从业 人员数 (x1) 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 (x2) 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上年=100) (x3) 1980 4545.6 42361 910.9 107.5 1981 4891.6 43725 961 102.5 1982 5323.4 45295 1230.4 102 1983 5962.7 46436 1430.1 102 1984 7208.1 48197 1832.9 102.7 1985 9016 49873 2543.2 109.3 1986 10275.2 51282 3120.6 106.5 1987 12058.6 52783 3791.7 107.3 1988 15042.8 54334 4753.8 118.8 1989 16992.3 55329 4410.4 118 1990 18667.8 64749 4517 103.1 1991 21781.5 65491 5594.5 103.4 1992 26923.5 66152 8080.1 106.4 1993 35333.9 66808 13072.3 114.7 1994 48197.9 67455 17042.1 124.1 1995 60793.7 68065 20019.3 117.1 1996 71176.6 68950 22913.5 108.3 1997 78973 69820 24941.1 102.8 1998 84402.3 70637 28406.2 99.2 1999 89677.1 71394 29854.7 98.6 2000 99214.6 72085 32917.7 100.4 2001 109655.2 73025 37213.5 100.7 2002 120332.7 73740 43499.9 99.2 2003 135822.8 74432 55566.6 101.2 2004 159878.3 75200 70477.4 103.9 2005 184937.4 75825 88773.6 101.8 2006 216314.4 76400 109998.2 101.5 2007 265810.3 76990 137323.9 104.8

如何快速写出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当初一个舍友来自西部地区,从没学过计量(OLS都没学过)。但毕业论文老板要求用数据说话,发愁。我于心不忍,告诉她:我每天晚上自习回来,睡觉前花10分钟给你讲解一下STATA的操作和出来的各项结果意义。第一天,我讲了OLS。画了一张散点图和一根直线,用了1分钟就让她完全理解了OLS的精髓,这是用来干啥的。后面9分钟讲解了STATA的操作和OLS的各种变种。结果只一个星期,讲完五种方法(下面会介绍),她信心大增。后来一下子发了好几篇CSSCI,计量做的天花乱坠,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大师。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她说我的方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快的计量速成法。她说,以后有时间要好好看看计量书,打打基础。我推荐她读伍德里奇的那本现代观点。但她论文发表了好多篇,至今还没看那本书。问其原因:“看了一下OLS,跟你讲的没啥区别,就是多了些推导。那些推导看不看都不影响我用软件。现在没空看,先发论文再说。” 我笑其太浮躁。但后来想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或许适合一部分人群。因此有必要写出来让这部分人群都有所收获,不会因为发不了CSSCI而担忧,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会做计量而担忧。因此有了本文。你是不是属于这样的人群?请看下面: 本文的目标人群: 1、不懂计量的人; 2、想学计量却苦于缺乏时间的人; 3、想学计量却看不懂、推导不了那些恐怖矩阵的人,也就是不想看

推导过程,也想发论文的人。 4、不想看计量书,却想写计量论文,发几篇CSSCI,尽快毕业的人。 5、所有想速成的人。 但是目标人群一定要能看懂STATA软件操作手册的人(或者其他软件操作手册)。如果你不认得手册上的字,不要来告诉我。我也不认得。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懂STATA、EVIEWS的人给你讲解一下,那么你看不懂手册也无所谓。 本文的目标:不看计量推导、不看计量书籍就能发计量论文,而且是大规模批量生产计量论文,甚至是发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 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你能否掌握本黑客教程的内容,能否阅读软件手册。 申明:不是教你如何抄袭作弊,而是教你写计量论文的方法和捷径。目录 一、计量论文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二、如何判断计量论文的水平高低? 三、做计量的“大杀器”有哪些? 四、瞎倒腾计量的秘诀 五、大规模发CSSCI的建议 一、计量论文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 国 税 收 增 长 的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姓名: 班级: 学号:2008 【摘要】本文?是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自1988年至2007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得出结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三者均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思考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

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②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③物价水平。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④税收政策因素。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是非常大。因此,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管理学院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2013年5月15日 一、背景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建立理论假说: 由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考虑到其复杂性和可行性,在本文中仅选取三个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即:财政农业支出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作物种植总面积。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物质保障,由于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多形式的,从近年来看我国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减免农业税等措施已经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不难看出农民收入增加和国家财政投入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从利润=收入-成本这一等式可看出,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最终的收入减少,因此可以预见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应该是正相关关系。 三、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1980年到2011年间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数Y,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三个解释变量分别为X1——财政农业支出额; X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X3——农作物种植总面积; Y X1 X2 X3 年份1978年 亿元指数千公顷 =100 1980 139 82.12 101.0 146379.5 1981 160.4 73.68 101.7 145157.1 1982 192.3 79.88 101.9 144754.6 1983 219.6 86.66 103.0 143993.5 1984 249.5 95.93 108.9 144221.3 1985 268.9 101.04 104.8 143625.9 1986 277.6 124.3 101.1 144204.0 1987 292 134.16 107.0 144956.5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Array文 论文题目:影响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任课教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摘要] 本文旨在根据我国旅游相关数据,分析出影响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部分因素。首先基于对旅游发展的一些考证以及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分析,同时综合了相关的市场细分和消费分析理论,选取了国内国内旅游人数等三个解释变量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政策建议。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 特别是对“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人们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

2000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从亿增加到亿,国内旅游总花费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分别增加了倍和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据最新统计,2009年底,全国旅行社总资产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负债亿元,同比增长%;所有者权益亿元,同比增长%。按形态分,固定资产亿元,占总量的%,同比增加%;流动资产亿元,占总量的%,同比增加%;其他类型资产亿元,占总量的%。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业标准管理的先进国家。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的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形成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旅游产业正在向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迈进。旅游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功能越来越综合,贡献越来越巨大。 [关键词] 旅游收入市场细分国内旅游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由于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Array论文 论文题目:影响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任课教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摘要] 本文旨在根据我国旅游相关数据,分析出影响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部分因 素。首先基于对旅游发展的一些考证以及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分 析,同时综合了相关的市场细分和消费分析理论,选取了国内国内旅游人数等三 个解释变量建立了理论模型。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对 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结果作了经 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政策建议。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大幅度增长,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物质需求向精神 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对“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人们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2000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从7.44亿增加到19.02 亿,国内旅游总花费从3175.5亿元增长到10183.7亿元,分别增加了1.55倍和 2.20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据最新统计,2009年底,全国旅行社总资产585.96亿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负债345.99亿元,同比增长15.34%;所有者权益239.97亿元,同比增长8.15%。按形态分,固定资产106.31亿元,占总量的18.14%,同比增加14.23%;流动资产430.39亿元,占总量的73.45%,同比增加20.95%;其他类型资产49.26亿元,占总量的8.4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业标准管理的先进国家。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的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形成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旅游产业正在向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迈进。旅游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功能越来越综合,贡献越来越巨大。[关键词] 旅游收入市场细分国内旅游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由于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因此,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