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知识点梳理)

部编八上诗词知识点梳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文学常识】

1.作者: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瑰丽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韵和谐多变。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长干行》、《子夜吴歌》、《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2.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开元十三年,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写下了《峨眉山月歌》;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

【译文】

1、解释词义

从:往大荒:辽远无际的荒野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江水。

2、句义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情感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丽雄奇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兴奋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写作特色】

1、两种观景角度

2、变换角度抒情3.以动写静的手法

【脉络结构】

点题,叙事。交代地点和事由。引出下面的景物描写。

以移动视角写行船时的体验:写山峦从视野中消失,化静为动;江流

仿佛奔向荒原,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入:写出了江水奔向原野的气势。

以静观的角度描摹江上美景:水中映月图,写出江水的澄净明澈;

天边云霞图,写出云霞飘飞的变幻多姿。

表现了作者喜悦兴奋的心情和青春的活力。

运用拟人,变换角度,以故乡水送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思乡之

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