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焦距以及眼睛的成像原理。
2、能正确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
3、能正确理解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知道视力的矫正方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阅读课本,回忆所学知识,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的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2. 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由图1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②如图14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学案一、预习总结,提出问题:二、小组探究、重点突破:(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展示)三、小组展示:(学习要求:请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展示)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问题二、有哪些办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问题三: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四、反馈提升:1、思考:(1).照相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2).像是实像还是虚像?(3).正立的还是倒立的?(4).要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些,怎么办?2、小丽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他的外公看报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丽和外公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_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__处得到正立的虚像;在_______处的成像规律是幻灯机的原理五、达标检测:1、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2、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3、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教案

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课前预习1.光的折射是__________光的折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图:完成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课内探究一、学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着平行光源观察对光线的作用。
2.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凸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作用。
3.练习(1)请完成下列光路图(2)如何利用太阳光粗测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应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3)为了全面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蜡烛要由远及近逐次向透镜靠近。
2.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1)当u>2f时,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4)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①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那么必须使u ,同时v ;要使像变小,那么必须使u ,同时v 。
(选填“增大”、“减小”)②成虚像时,物距u总是像距v;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大,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物体,若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小,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物体。
(选填““>”、“<”、“远离”、“靠近”)3.练习(1).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3)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课方案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1)经过对本章节知识构造的总结,剖析和评论,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稳固和加深(2)进一步的理解凸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能解决典型的中考试题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知识构造的观察和剖析,并自行得出评论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剖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依据观察结果,进行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讲和建议。
(3)经过对成像规律的剖析,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思想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平时生活中,去研究此中的奇妙。
(2)经过课外知识的指引,领会自然现象的美好(3)培育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二【复习要点和难点】要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芒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面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改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面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具准备】凸面镜、凹面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教案。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 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想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系统。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录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四【复习过程】(一)透镜知识概括与梳理1.凸面镜与凹面镜:中间,边沿的透镜称为凸面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面镜。
2.基本观点:(1)主光轴:经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别的点,凡是经过该点的光,其流传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面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面镜后汇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面镜的焦点 ( 实焦点 )。
②凹面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芒经凹透镜折射后光芒的反向延伸线汇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面镜的焦点(虚焦点)。
(4)焦距: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表示 )。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加深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的特点和区别。
3. 透镜的应用: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
4. 透镜公式及其应用:薄透镜公式、焦距、焦比、放大率等。
5. 透镜实验操作: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透镜的应用,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透镜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讲解透镜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透镜作用的理解。
4. 透镜公式讲解:讲解薄透镜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透镜实验,掌握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透镜公式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透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要求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
2.要求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二、重点难点:重点: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
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照相机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投影仪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物距 ,成 、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 透镜,眼球好像一架 ,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 、 的 像。
2.近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3.远视眼矫正前将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或后),矫正时需要在眼睛前面放一个 透镜。
专题一: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 1. 完成下列光路图。
2.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专题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 “实”或“虚”)。
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 ___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
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第4题图 第5题图 A .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 .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专题三:凸透镜成像的应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焦距D.人眼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7.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8.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专题四:眼睛和眼镜9.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10.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1、如果物体离眼睛近,来自它某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是发散的;如果物体远离眼睛,来自这点的光线到达眼睛时发散程度便会降低。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重点难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知识整理夯基础】:考点一:透镜1、透镜分为两类:中间,边缘的叫凸透镜,对光有作用;中间,边缘的叫凹透镜,对光有作用.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并不是一定会聚到一点上,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
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不是一定不会聚到一点上,而是指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
2、特殊光线作图: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成像规律:规律总结:(口诀)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焦点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F处成倒立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②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 ,像也_____ ;物距增大,像距_____,像也____ _。
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像也_____ ;物距增大,像距______,像也______。
③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倒立的都是实像,实像一定是倒立的,但像有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且成像在透镜异侧;正立的一定是放大的,而且一定是虚像,且成像是透镜同侧2、实像和虚像:⑴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⑵虚像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填“能”或“不能”)3、实验探究过程中容易考查的问题:⑴、探究过程中,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目的是考点三: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___ __、_ ___的_ 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_____相当于光屏。
2、幻灯机、摄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 _、___ __的___ 像这个原理制成的.为使观众看到正着的像,幻灯片要______。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性质: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缩小、等大实像和虚像。
4. 凹透镜成像规律:缩小、放大、等大实像和虚像。
5.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成像规律。
2.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透镜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科研等。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透镜产业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或相关企业,实地了解透镜的制作和应用。
3. 开展光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一、学习目标: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知道照相机、眼睛、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二、重点、难点:重、难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一、整体把握(一网打尽)。
①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②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②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1、透镜(1)凸透镜(2)凹透镜(3)几个概念①F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②2F点是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③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大,像距越大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f<v<2f②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为v>2f③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为|v|>u(1)几个特殊点(2)成像规律原因:晶状体太厚了,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眼球的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工作原理: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眼睛的调焦:调节晶状体的厚薄程度,改变焦距①眼睛二、相似对比(火眼金睛)成像位置焦距特点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更厚;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焦距更短晶状体比正常眼的更薄;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弱;焦距更长视觉特点看近物清晰,看远物模糊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晰光学矫正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知识点一: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例:以下是一些元件的对话记录,这些元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属于凹透镜的是。
A. 露珠:我虽只是一滴水,但我也能折射一个世界;F. 放大镜:用我也不错,我能让世界放大,照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B. 某透镜:你能折射一个世界。
不如我,我能向天借火;G. 显微镜:要说放大,你还真不如我。
我能让你看得更细,明查秋毫、不差毫厘。
C. 防盗门“猫眼”:你们吵吧。
我在门内偷偷看你们;H. 照相机:你们看到的,我都能留下,我能让画面定格,留住精彩瞬间;D. 望远镜:嘿嘿,我是千里眼,我能看得更远,我都看到了;I. 电影放映机:你不如我,我能让你定格的画面动起来;E. 近视眼镜:能不能看得清哦,让我出马吧,我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清晰;J. 眼睛:别吵了,没有我,你们什么都看不见!【针对练习】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画光路图去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授课人: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节复习课,巩固透镜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 2、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3、提高分析问题、灵活应用能力 4、培养科学态度及环保意识二、课前预习1、透镜的分类及其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3、凸透镜、凹透镜成像中的三条特殊光线;物距(u )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像距(v )倒立正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 U=2f f<u<2fU=fU<f定义:符号: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凹透镜定义:符号: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透镜4、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的成像规律;5、眼睛的构造特点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6、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特点。
二、探究学习1、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 ·F O F· · ·F O F眼睛和眼镜远视眼 成像:看物体,像落在视网膜矫正方法:配戴制成的远视眼镜近视眼成像:看物体,像落在视网膜矫正方法:配戴制成的近视眼镜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如图2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正立、放大的虚像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doc

2、 3、(-) 透 、 凸透镜" 凹透(1) 定义:(2) 作用:(1) 定(3)作图:(三条)(3)作图:(三条)相 关概 念(1) (2) (3) (4) (5)(6主光轴 光心:. 焦点: 焦距:. (测焦距方透镜及应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 像,也能成缩小的实像。
2、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3、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一、知识网络:1、透镜:,①目的: /I 、实验②器材:''③步骤:%1 结论: %1 注意:2、凸透镜成像规律:3、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1 两个分界点: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b 、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_%1 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夜大;当物体 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E ③实像与虚像区另上: •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实像大。
(二)凸{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影仪原理:(三)应< 1、眼< 睛与眼近视远视1、 2、 产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1、 产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矫正:镜、 眼镜的度数:I 放大镜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1、眼球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睛\ 2、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3、眼睛的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基础诊测】 1、 透镜有两类,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现有 作用,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自主复习】1.完成下列光路图。
2.完成下列成像光路图,确定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
u>2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___________。
2f >u>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___________。
u<f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像距___________。
【互学探究】1.各组成员分别用实验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并研究动态变化规律。
成实像时,物____像____像变_____;成虚像时,物____像____像变_____。
【随堂检测】1、有一个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想用它产生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
想用它产生放大的虚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是()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3、如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A.B.C.D.4、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5、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字更大一些,应该如何操作()A.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近一些,同时幻灯机离屏幕也近一些B.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远一些,同时幻灯机离屏幕也近一些C.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远一些,同时幻灯机离屏幕也远一些D.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近一些,同时幻灯机离屏幕也远一些6、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测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透镜及其应用复习1.画出光线经三棱镜及玻璃转折射后的折射光线(1)(2)(一) 【知识框架】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_____表示,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______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实像:是由________光线会聚而成;_____用光屏承接;是____立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______用光屏承接;是___立的物距: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像距:到光心的距离,用字母______表示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述见知识要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眼睛的结构眼睛和眼镜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详述见知识要点)靠近人眼睛处的透镜片叫做,靠近物体的透镜叫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一定都是凸透镜,但望远镜则不一定(二)【知识要点与相应例题】❖知识点一: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基础知识: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 _____,属于凹透镜是:____ _______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凸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1)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凸透镜焦点(3)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1)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边的焦点(3)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边焦点的入射光线,其折射光线会平行主光轴➢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图3)巩固练习:1、现有如下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些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_____,太阳灶用_____,老花镜用_____,汽车观后镜用_____,近视镜用______.耳科大夫的额镜用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学案一、知识网络:二、考点梳理1、中央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_透镜;中央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3)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______上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用f 表示。
(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_____焦点)4、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凸透镜(远视眼镜)_________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_________,来回_________,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_____、_________,测量这个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和_____,首先要使它们在__________上,其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_____大致在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像:能在_________上呈现的像,它是由__________会聚而形成的。
虚像:_____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_____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_________或_________反向延长线会交而形成的。
7、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概括:(1)一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2)二倍焦距内外分__________(3)实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虚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4)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
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8、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_________插。
9、眼睛有短暂的记忆力。
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之后,视神经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秒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暂留,_________利用了眼睛的这一特征。
10、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____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近视眼应戴_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使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____上。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近视眼应戴_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使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上。
11、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镜,开普勒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更______,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叫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显微镜和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主要区别是两透镜的不同。
1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法线方向(偏向/偏离);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法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侧。
13、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______,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______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___________使太阳光发生______所造成的。
三、典型例题【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
器材装好后,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固定了B,无论怎样移动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例3】、在图中画出了像的位置。
请你填上物体AB所在的大致位置及倒正、大小的关系。
【例4】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况,其中∠2=∠3。
那么,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法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一透明物质的表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若入射光线与它们的分界面成38°角,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
2.将一厚玻璃放在一枝铅笔上,斜着看上去铅笔似乎折成了三段,如图所示,这种“一笔三折”的现象是由于光的造成的。
3.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像.4.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二、选择题1、在放映幻灯片时,要使得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B、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大C、使幻灯机靠近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D、使幻灯机远离银幕,并使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变小2、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A、f A>f B>fcB、fc>f A>f BC、f A<f B<fcD、f B<fc<f A3、如图所示,虚线框内的一透镜,MN为透镜的主光轴,O是透镜光心,a(双箭头)和b(单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a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P点,光线b通过透镜之后与MN交于Q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小于焦距B、透镜是凸透镜,距离OP大于焦距C、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小于焦距D、透镜是凹透镜,距离OQ大于焦距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5、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A.慢慢向右移动B.慢慢向左移动C.仍在原位不动D.慢慢向水面移动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C、通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7、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8、如图2所示是常见的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现要进行视力矫正,则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甲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是近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是远视眼的示意图。
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是远视眼的示意图,需配戴凹透镜矫正三、作图题1、填镜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中,请你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线上用箭头标出),并在Ⅰ、Ⅱ下面的括号内填上介质的名称。
3、在某湖的湖底安装了一些灯,晚上灯光把湖装饰得很漂亮,这些灯发出的光在进人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请你在图5中大致画出它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四、实验与简答题1、农民在塑料棚中种蔬菜,雨过天晴后要将塑料棚上积水放掉,为什么?2、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如图18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_,照相时,被拍摄的景物必须在镜头的之外,在胶卷上成的是_____的______的____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放映投影时,投影胶片必须放在镜头的,屏幕上得到的是物体的_____的______的_____像,要看到物体正立的像,投影胶片必须放,投影仪上面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在放大镜的之内,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的的像,若要看到的像更大一些,应该让放大镜稍微(填靠近或者远离)物体,但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5、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