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推拿穴位巧治心脏病

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共19个穴位,采用按摩法、拨法、揉法。点击购买人体穴位图)

一、心脏治疗左为先,涉及五经督脉间。

心慌补血找伏兔,掌根按摩为要素:

因为人的心脏都在左侧,所以按摩经络上的穴位时应以左边为主。心脏病的治疗涉及到胃经、心包经、心经、肺经、督脉五大经络。“伏兔”穴(膝上 6 寸),也是股四头肌的三角尖的位置。“伏者,停伏、降伏也;兔者,跳动也。” 是指抑制心跳之意。

人的一生,心脏始终是不停的工作着,除非生命结束,心脏才会停止跳动。由于心脏不断地收缩和舒张,血管中的血液才能循环不息地流动,人才得以生存。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一分钟在60—80次之间,但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亦称“心悸”。心动过速”不是病名,而是一个症状。引起心动过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心脏本身有病,如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如果患了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发热、急、慢性感染、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煤气中毒,也会引致心动过速。就是正常人在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服烈酒、浓茶、浓咖啡、吸烟过多以及服用了某些药物等,同样也可使心动加速。

用掌根按揉“伏兔穴”对心脏有补血之效,可以抑制心慌和心跳过速的现象。

二、血管硬化按条口,供血不足解溪求:

“条口”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也叫外膝眼)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条口穴”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条者,风也;口者,门户也”,意思是气血出入之门。所以,它还是防治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必求之穴。

“解溪”穴(勾脚尖时脚踝中间和外侧两条脚筋的凹陷处)

在五俞穴的介绍中已经谈到了它的重要性了,它是胃经的“经”穴,属火。

“解者,解开、解运也;溪者,小溪之水也。”顾名思意就是解除流水的通道,使水正常运行;这里的水指的就是血液之意。因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的下肢无力,头晕脑胀之症就可点按此穴进行缓解。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病下治,头病脚治。”的道理。

因为人体血液有一个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头部的血液往下走容易一些,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嘛,但是在足部的血液要想循环到头部就不是这么容易了。就像咱们拿一个皮管,一头接在水龙头上另一头抬起,打开水龙头开关,那么水龙头出水量的大小就决定了水到达皮管出口的时间。血液循环也是这个道理,当

心脏功能强供血力度大时,血液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循环,才能不间断的正常行驶;当心脏功能弱供血力度小,或血液运行途中出现於堵时,就会出现头晕、头疼、颈椎痛、肩膀发紧、手足寒凉、四肢厥冷等症状,常按“解溪”穴就能缓解;用句顺口溜说就是:“解溪解溪,解运血气。”这就是“供血不足解溪求” 的道理。

三、胸闷咳嗽与气短,化痰补血找天泉

胸闷心慌气血於,曲泽常按养生息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

腕上横纹五寸处,郄门专治急性病:

这几句口诀说的都是心包经上的穴位。我们平常有一句成语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对于心包经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比喻了。从人体经络图上看心包经很短,就是“天池”穴(乳头外一寸)到中指指甲旁的“中冲”穴,左右各9个穴位,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灵柩?经脉》中却有另一番阐述:“起于胸中,出于心包,下膈,历络三焦”,这里的三焦就是整个腹腔,可在图中却是看不见的。按照中医“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原则,它的功能不可小视啊!

“天泉”穴

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也叫肱二头肌,就在这块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上。“天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因为心脏出于人体比较高的位置,水这里是血液之意,本穴的意思就是心脏之血会源源不断供给全身。很多人感觉胸闷

气短,去医院检查后诊断是心脏供血不足;或者有的朋友出现胸闷咳嗽,好像胸口很憋得慌,呼吸重浊且咳痰,这时可在晚上21:00-23 : 00之间,在“天泉穴”拔拔罐或刮刮痧,转天症状即可缓解。

“曲泽”穴

(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泽者,沼泽、灌溉也。”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是心包经的“合”穴,《灵柩?四时气》中也说过“邪在腑取之合也”。在五行中心包经属火,“曲泽穴”属水,可达到降温去火,阴阳平衡之效。“肝风内动”之症如心胸烦热、头晕脑胀、筋肉痉挛、手足抽搐、高血压、冠心病等都可以通过按摩它来调节。

“天泉直下两寸半,心脏众病血瘀点”这句话很重要。有一些心脏不好受的患者,在“天泉穴”下2.5寸的地方会有疼点,这时只要在心包经的留住时间(晚上9: 00-11 : 00),在此处刮刮痧,拔拔罐,然后按摩至不痛,病情即可好转。还有一些心脏病严重的的患者(医院已确诊)其心包经上一点也没感觉,这不是个好事,说明病情很严重了,这时要每天从“天池穴”揉到“天泉穴”下面两寸半处的位置,直到将痛点揉出来,再刮刮痧或拔拔罐,当痛点出来时心脏病情也就随之缓解了,当你把痛点再揉到不痛时,心脏病情就会大大的有所改善了。

“郄、丁穴(腕横纹上5寸)是心包经的“郄穴”,专治心脏和乳腺急性病的穴位。当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点揉此穴,有条件再拔拔罐,马上就能缓解症状。

四、心律不齐拨极泉,心绞疼痛寻内关

云门中府齐出手,心堵胸闷它也管

供血不足揉劳宫,一两分钟心平定

早搏房颤点太渊,心跳过速侠白选:

腋窝正中的“极泉穴”

能调节心律过缓或过快,它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极者,高处也;泉者,泉水也。”这里的高处指的就是心脏,泉水指的是血液。拨动极泉穴可以调节血液流动的速度,患心口痛的人,按压这个穴位收效比较显著。另外,它还能治疗抑郁症和因脑血栓后遗症引起的上肢不举等症状,如果再配合“劳宫”穴和“内关”穴,效果会更好。“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是心包经的“荥穴”。师解释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一点不错。当劳累感觉到疲惫或气短时,说明您的心脏供血不足了,按按“劳宫”穴一两分钟,就会很快恢复体力。

心包经另一个要穴就是“内关”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2寸:两个半横指处),

它是治疗心胸胃疼痛的重要穴位。“内者,内部也;。关者,关卡也。” 顾名思义,此穴就像一道血液的闸门有疏导水湿的作用。像打嗝、胃痛、偏头疼、恶心、呕吐、心绞痛和血压咼低的调节都是它的拿手好戏,但是体虚之人揉内关的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关穴”只有在气血旺而遭到阻塞时才能发挥作用(开闸放水),它是冲锋的穴位,不是个补穴。

下面说说几个和肺经相关的穴位,有些人认为心脏不舒服只需要把心包经和心经处理好了就行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引起心脏不适的原因很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

“太渊”穴:(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不但是占了肺经的“俞”、“原”两穴;同时还是“八会穴之一”的“脉”之会穴;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太者,无限也;渊者,深水也”,水就是代表血管里的血液和体内的氧气,说明此穴有补血和供气之效。它专治各种心脏虚弱和与动静脉有关的病症,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

“侠白“穴(腋下三寸半和肺经连线的交点处)虽不起眼,却可以治疗因肺气不足造成的恐惧和心跳过速的症状。“云门穴”(人体正面中线旁开6寸, 锁骨下的位置)和“中府穴(云门穴下1寸)离心脏位置都比较近,在前面的《咳嗽、咽喉治疗口诀》中也介绍过,胸口犯堵或呼吸不畅时,在这两个穴位上拔拔罐,或把穴位的痛点揉开,心脏就会感到舒服很多了。

五、原发心病是少府,神道心俞去於堵;

神门灵道管全面,足疗反射区内见。

“少府”穴(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是心经的“荥穴”。

“少者,阴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中里老师的书中也说过,它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难经》上说“荥主身热”,实际

上就是能治很多上火、内热之症,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心经的“俞”穴和“原穴”是“神门”

(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神者,精神、智慧也;门者,门户也”,由此名便知此穴充满了神奇之功效而不可小视。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女口: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

“灵道”穴(掌心向上,小指外侧腕横纹下 1.5寸的位置)和神门穴一样,能治

疗房颤、早搏、心动过速和心脏瓣膜疾病。“灵者,神灵也;道者,道路也”,因为“心主神明”,所以它是指通往心灵之路的意思。也就是说心脏的问题一定要经过它来解决才行,所以此穴不可小瞧啊!

人体后背督脉上的“神道”穴。它和“灵道穴”的字义解释差不多)和膀胱经上的“心俞”穴都在心脏附近,也是治疗心脏疾病需要按摩的必选之穴,在平时做膀胱经排毒时就可以顺便把它们一起做了,这样有益无害。

最后,还是和往常一样强调一下足底反射疗法,心脏不好的朋友可以去买一张足部反射区的穴位图,对照着多做做足底“心脏反射区”,您会亲身体验到

“上病下治”的功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 头面部穴位 【攒竹(天门)】线状穴。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图201)。 次数: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加推坎宫,揉大阳)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若惊惕、烦躁可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穴合用。 【坎宫(阴阳)】线状穴。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图202)。 次数: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用于外感表证及内伤杂病;②目赤痛可与清肝经、掐小天心、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太阳】点、线结合穴。 位置:眉后凹陷处。 操作:①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图203)。 次数:30~50次。 主治:头痛发热,目赤痛。

临床应用:①为小儿推拿常例手法之一,可治外感、内伤;②目赤痛除推、揉法外,可加点刺放血,以增强疗效。 【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点。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人中。 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惊厥、抽搐时,可与掐十宣、掐老龙等穴合用。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次数:20~30次。 主治:鼻塞流涕。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外感或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可与清肺经、拿风池等穴合用。 【百会】 位置:两耳尖连线头顶中部操作:拇指按或揉,称按百会或揉百会(图204)。 次数:按30~50次;揉100~200次。 主治:头痛、惊风、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①治惊风、烦躁,可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穴合用;②治遗尿、脱肛,可与补牌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穴合用。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腹泻按摩什么穴位*二、腹泻的危害有哪些*三、腹泻拉肚子吃什么好 腹泻按摩什么穴位1、腹泻按摩什么穴位 1.1、天枢穴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1.2、下痢穴 下痢穴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压这个穴位,便意就会立即消失。出现严重腹泻的时候,刺激这个穴位,症状也会减轻。正坐或者仰卧、翘脚的姿势,这个穴位于足背部位,脚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向里2厘米的地方。 2、腹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2、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

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2.3、食物中毒 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 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3、初期腹泻该怎么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如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同时,餐具、炊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通过开水烫或放入消毒柜中消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进行杀菌,保持健康饮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预防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 腹泻的危害有哪些1、腹泻会引起贫血: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睑结膜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 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2、腹泻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可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 炎症容易扩散,也可使组织再生及外伤愈合能力减弱,受伤后伤 口不易愈合。

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3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3.2手法 医者用于治疗疾病的各种有规律的、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对于推拿手法,只有在取穴准确,操作认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3.2.1推法 医生左手托患儿左手(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此),医生右手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靠拢推摩选定之部位,则称为推。推法中分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泻法(清法)(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来回推,又称清补法)三种,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所以治疗作用也各不同。 推法的操作,不要单用拇指第一节的关节活动,应使整个拇指伸直,以胳膊和肘部移动、向里向外反复操作。注意肩及胳膊等部都要放松,勿须用力,使指端微用力,这样操作可以坚持较长时间。 如推天河水,清肺,平肝等 注: 1.上面所说的清补推拿法是北派的三字经派手法,而南派手法是旋推为补,由指尖向指根推为泻(跟北派相反)。这个一定要强调一下,如果你对此有迷惑,请看“4.1五经穴(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的推拿手法探讨”这一节。 2.另外在北派中,张汉臣的推拿法的清法跟三字经派说的清法又有一点小的差别。张汉臣的推拿法中补法和泻法跟三字经派一样,主要是清法的说法跟三字经派的说法有一点区别。张汉臣所说的清法就是三字经派说的清补法:平补平泻(来回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 可编辑修改 1

3.2.2拿法 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则称为拿。如拿列缺等 3.2.3揉法 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如揉膊阳池,一窝风等 注:平时我揉穴位的时候(比如揉膊阳池),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别应该顺揉多少次,然后再逆揉多少次。我想揉是最主要的,顺逆是比较次要的。(因很多网友问揉穴位的时候应该顺揉多少次或逆揉多少次,特此说明) 3.2.4运法 医生右手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拢,由某穴起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另一穴,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运。顺运(“顺时针”)为补,逆运(“逆时针”)为泻。如运八卦等 3.2.5捣法 食、中指屈曲,用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就叫捣法。用于点型穴位。如捣小天心等 3.2.6掐法 可编辑修改 2

收集—小儿推拿常用穴—文案

小儿推拿常用穴

目录 概述 (1) 1.头面颈项部穴位 (2) 天门、坎宫 (3) 太阳穴 (4) 风池穴、百会穴 (5) 迎香穴 (6) 高骨、人中 (7) 印堂 (8) 2.胸腹部穴位 (9) 膻中 (10) 乳旁、乳根 (11) 腹、脐 (12) 天枢、肚角 (13) 中脘 (14) 3.腰背部穴位 (15)

龟尾、大椎 (16) 肺俞 (17) 脾俞 (18) 肾俞、推脊 (19) 捏脊、七骨节 (20) 肩井 (21) 4.上肢部穴位 (22) 总筋、阴阳 (23) 脾经 (24) 肝经 (25) 心经 (26) 肺经 (27) 肾经 (28) 五经配伍及推治 (29) 大肠、小肠 (32) 胃经 (33)

小天心、内劳宫 (34) 板门 (35) 十宣 (36) 四横纹、四缝穴 (37) 老龙 (38) 外劳宫、二扇门 (39) 合谷 (40) 一窝风 (41) 阳池、三关 (42) 六腑 (43) 天河水 (44) 水底捞月 (46) 五指节 (47) 5.下肢部穴位 (48) 涌泉 (49) 足三里、三阴交 (50)

太冲 (51) 6.穴位的功能归类 (52)

小儿推拿穴位概述: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 的刺激点。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 小儿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 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 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 下肢部:足三里、涌泉 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 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鱼尾、肩井 小儿推拿操作程序: 第一步:面头部(开天门、坎宫、太阳) 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 第三步:下肢部 第四步:胸腹部 第五步: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及日常如何预防心脏病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及日常预防 心脏病是日常生活中比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心脏病的影响是巨大的。小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劳动与活动;严重时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先天性心脏病。其二,后天性心脏病。无论哪一种原因形成的心脏病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治疗。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早”。对于早发现患者自身是很关键的角色。发现和确认心脏病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心脏病有那些症状,那些症状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现在我们就说说心脏病早期症状有那些呢? 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悉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一、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二、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三、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四、皮肤: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五、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六、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表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七、肩膀: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八、手脚:手指末端或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

如何早期发现心脏病 1.出现什么症状可能与心脏病有尖?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 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矢键是“早”。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心脏深藏在胸腔深部,人们看不见摸不着,当它有病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继而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人们只要注意观察和体会各种异常表现,就能早期发现。结合有尖检查,就能够正确 无误地对心脏病做出判断。 各个年龄组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在患感冒或腹泻后,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行走时心慌气促,平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或低于60次,或快慢不均匀,这些症状如果持续数天不缓解,有可能是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 做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入睡后,经常突然因胸闷、气急惊醒,接着频繁咳嗽,气急加剧,甚至咳出红色泡沫样痰,大多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中老年人,在剧烈运动、过量饮酒、情绪激动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发闷、压榨样疼痛等症状,多为患上了冠心病。如果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经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疼痛超过30分钟不能够缓解,则有可能得了心肌梗死。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 贫血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并逐步上行,伴有心慌、气促'行动困难,很可能已经累及心脏发生了慢性心功能不全。 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有可能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有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尖闭不全的征象。 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 头颈部如果出现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青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天气明明很好,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也有可能是冠心病的表现。 手指或脚趾末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 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小儿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绍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经常出现心慌、自觉心脏有“漏跳感”,或者感觉“心跳力度不均匀”,可能是得了“早搏”或者“房颤”。此时自查脉搏,有时可以摸到“漏跳”。 如果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突然间心脏“砰砰直跳”,感觉“心脏想要从嗓子眼 蹦出来似的”,而过了几分钟或者1?2个小时,这种情况又瞬间好转了。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上述种种异常表现,常常是心脏向人们发出的“呼救信号”,生活中要加以注意,发生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 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 我用了如下穴位 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或屈肘成直角,肘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 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图解: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 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 常见病穴位按摩:

腹泻特效穴

腹泻特效穴太冲穴感冒喉咙痛的治疗良方(太强了) 网文甘露法师编辑

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内际(粗细皮肤交界处)之处为本穴。 方法:用配制好的艾条点燃,对准腹泻特效穴距皮肢

一寸许,以病人感到温热而又能忍受为度,左右穴各灸10-15分钟,1日2次,对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有特效。 太冲穴感冒喉咙痛的治疗良方 按下人体健康的总开关太冲穴感冒喉咙痛的治疗良方 现在,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食毒”的年代,如何排毒已经成为课题。 疾病虽千变万化,种类繁多,症状百出,预防和治疗须从肝脏开始。因为肝脏是排毒、供血予心脏和分泌胆汁的总机关。肝脏的解毒功能顺畅,体内的血液自然保持新鲜状态,毒素会实时排出体外,疾病就无法有机可乘。一旦肝脏功能受损却又不获调节,就会造成肾脾肺等脏腑的功能低下,产生连锁性的影响。

若要治疗,必先从肝脏开始,因为其是一切疾病的源头。肝脏功能转弱的祸首是情绪不调,包括生气或压抑情绪。情绪不佳时要实时消气,揉揉肝经的“太冲穴”(也称消气穴),就能祛掉怒气,心情马上转好。太冲穴按上去很痛的人,一定是爱生气,所以按摩太冲穴也可以解肝郁,去除压力。 太冲穴:它的位置是在脚的大拇指和二指之间的这条缝往上一点五厘米处。太冲穴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的话,对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都很有好处。国内有一名著名老中医就是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来代替吃降压药的,这也叫上病下治。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面瘫、头痛、头晕、疝气、肋间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部疼

痛、子宫出血、乳腺炎等。 例如: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可通过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具体方法是: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推按,连续推按5分钟,然后,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双脚都按摩,每侧按摩5分钟。按摩后,即刻会感到咽痛减轻,其他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甚至痊愈。 古人有太冲穴歌“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腋,两足不能动,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太冲穴,其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动脉应手,病者有此脉生,无此脉者死。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腋胀满,寒湿香港脚痛,行步难,

(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常见面部穴位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 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 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 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 作用:主治眩晕、头晕 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 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 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 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 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 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 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 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 二、眼部穴位 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 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 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 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 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 作用:眼部疾病等 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 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 作用:头痛、目肿痛等 二、眼部学位 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 作用:眩晕、头痛等 三、鼻周穴位 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要想见效,手法的正确和穴位的准确都是首要的。今天山东金医典的老师们就为大家整理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希望对大家学习小儿推拿有所帮助。 大肠经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手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向虎口方向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用清补法。 【演示】 胃经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治肚子胀满,积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厌食。 【手法】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此为清法;反之为补;一般用清法。 【演示】

肝经 【功效】舒肝理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伤风感冒,惊风,夜啼,斑疹。 【手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之为平肝;清法一般从食指指根推到指端。 【专家心得】平肝法常与清肺、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演示】 脾经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腹泻、积滞、便秘、唇裂肿痛,口舌生疮,软骨病、瘫痪,虚性咳嗽。 【手法】大拇指末节外侧,离心推之为清,向心推之为补,来回推之为清补。 【演示】

肾经 【功效】和气血,调阴阳,分寒热。主治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手法】分阴阳穴在小天心穴往上,掌横纹中间略上处,用拇指罗纹面从穴位中间向左右分推。 【演示】 板门 【功效】宽胸膈,利肠胃,主治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等。 【手法】以拇指端点住鱼际中点,左右旋揉同数。 【演示】

内八卦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专家心得】五脏之气不调,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咳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运化力量,消化食积。 【演示】 小天心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心脏病的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具有突然性、多变性和凶险性。因此,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的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应特别注意对病人察颜观色。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 1、耳朵: 不同程度的耳鸣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里比较常见的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2、呼吸: 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3、鼻子: 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表现。 4、皮肤暗紫: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5、耳鸣: 心脏病的症状表现 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心脏病的症状其实表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除了胸痛、胸闷、心慌等常见症状外,还有许多不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走路时牙疼

心绞痛是心脏病典型信号,而心绞痛症状也会体现在脖颈、下巴、手臂和肩胛骨之间或牙齿等身体其他部位。走路(特别是上坡)用力导致牙痛,是心脏病的一大典型却经常被忽视的症状。 手背起黄包 手背或脚踝出现淡黄色或皮肤色鼓包可能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症状。这些淡黄色隆起其实是胆固醇沉积所致。 流感好得慢 流感五六天之后症状仍得不到改善,可能是心功能变差的一个信号。心肌炎与流感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心肌炎还会发生于病毒性喉炎或胸膜炎发作或之后,这些疾病容易被误诊为流感。 头晕 心律不齐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电活动异常容易出现心跳过慢、过快或失常,还可发生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头晕。专家表示,起床或从座椅上起身感觉站不稳,是低血压症状。 脱发 男性脱发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据新研究发现,严重脱发的男性患心脏病危险增加36%,中度和轻度脱发男性心脏病危险分别增加32%和23%。 指甲发青 手指或指甲发青表明血氧饱和度低和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心衰、肺部疾病和雷诺氏病(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的一个明显症状。 ED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血管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男性勃起功能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研究发现,40多岁出现ED的男性未来10年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增加50倍。 异常出汗 男女心脏病症状存在很大差别。男性患者常以胸闷、胸痛、压迫紧缩、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女性也会有此类症状,但是气短、下巴不适、肩膀、上腹或后背疼痛、出汗、呕吐或疲劳等症状相对不明显。因此很多女性依然认为心脏病是“男性疾病”。 腿疼

小儿推拿头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 1、攒竹(天门) 【部位】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方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 【部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方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 【部位】两目内眦之间。【方法】拇指甲掐。【频率】 3到5次。【主治】惊风、

抽搐。 【临床应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 【部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方法】拇指按或中指揉。【频率】 5到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 【部位】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方法】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频率】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方法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 【部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方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频率】 30到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7、天柱(颈骨) 【部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方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频率】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频率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按摩3大穴位 治疗消化不良

按摩3大穴位治疗消化不良 现如今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的人非常多,如果长期胃口差,整个身体素质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日积月累甚至会引发多种慢性病。中医认为,常进行穴位按摩,可起到健胃消食、化积滞等胃部养生作用。 有时胃不舒服、消化不良时,家里又没有药,怎么办?不妨按摩具有健胃消食作用的养生穴位,既绿色又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具体按摩哪些穴位呢?中医认为,下脘、足三里、四缝等几个穴位被称为穴位里的健胃消食片。使用方法很简单,人人都能学会。 胃口不好的人分别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每天做一两次,坚持下来,胃口就会慢慢变好。如果消化不良的问题特别严重,出现了胃部疼痛、呕吐、腹泻等问题,可以找针灸大夫帮你在这几个穴位上扎针,效果立竿见影。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几大穴位的养生功效。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

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我们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用上面这几个穴位再加上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治疗泄泻效果很好。上巨虚属于大肠经,下巨虚属于小肠经,两个穴位合用,止泻功能很好。委中是治疗腹泻的特效穴位。腹泻的时候只按摩上巨虚、下巨虚和委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 多图

小儿哮喘的推拿手法与穴位 哮喘是由于天气寒冷或吸入花粉、灰尘以及食用鱼、虾、蟹后引发气管痉挛、狭窄、分泌及量痰液,气道受阻,而出现痰鸣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病常反复发作,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小儿哮喘常有家族史。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各有偏重。 发作期治疗应以祛痰除湿、宣肺解痉为主。 常用推拿手法与穴位: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擦胸骨、分八道、揉乳根、揉乳旁、搓摩胁肋、分肩胛、揉肺俞、揉脾俞、揉紧俞。 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左手肺经,自指根推向指尖500次。 2、右手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和胃经,沿赤白肉际自腕横纹推向指根400次。 3、右手拇指侧峰着力于小儿左手食指桡侧的大肠经,自指根推向指尖,共400次。

4、五指着力并扰着力于胸骨上,进行上下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5、双手拇指指腹着力,沿小儿一、二、三、四肋间自上而下向两侧分推,反复操作3-5遍。 6、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根穴,按揉300次。 7、双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两侧乳旁穴,按揉300次。 8、双掌自小儿腋下向下搓摩至胁肋边缘,反复5-10遍。

9、双手拇指置于小儿肩胛内侧,沿肩胛内缘自上而下分推100次。 10、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着力于小儿背部两侧的肺俞穴,按揉1分钟,至有酸胀感。 11、右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脾俞穴,顺时针揉1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另一侧脾俞穴。

12、中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小儿背部一侧肾俞穴,顺时针揉200次。完毕后再以相同方式揉别一侧肾俞穴。 一、若伴有形寒无汗,痰清稀多沫、四肢不温、面色苍白,苔白脉滑,可加擦胸部、擦背部、擦督脉。 1、五指并扰,在胸部上进行斜向往返擦法,直至局部发热。 2、右手小鱼际着力于小儿背部进行横向擦法,反复操作2-3分钟,或至局部发热。

心脏病的预防及早期症状

心脏病预防 1.注意饮食 不要超食。减少胆固醇、脂肪和糖份的摄取量。多吃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饮食。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来除去多余的脂肪。不要给心脏带来不必 要的负担。 2.不吸烟 不吸烟者,千万别开始吸烟。吸烟者,现在就戒烟。 3.增加活动 让生活更充满活力。多走动。爬楼梯而不乘搭电梯。定时运动。 4.应付精神压力 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你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5.控制高血压、高血胆固醇和糖尿病 6.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生的指示去做。 做好八件事,不得心脏病 第一招减肥 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特别是“苹果形”身材(腰臀肥胖)的人更危险。只要老人减肥3~5公斤,心脏状况就会有很大改善。 第二招少吃蛋黄

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所以鸡蛋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第三招多运动 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平时可以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以修身养心。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招戒烟 吸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2倍。科学家发现,戒烟2~3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至与不吸烟者一样的水平。 第五招注意饮食 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物,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招适量饮酒 适量饮酒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招当心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因此,老人要定期体检,对糖尿病“早发现,早治疗”。 第八招控制情绪 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要采取乐观的处世态度,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这些体表征兆包括: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

小儿推拿穴位总结

1、线状穴位 头面部——坎宫:自眉头沿眉至眉梢成一直线。 天门:两眉中至发际成一直线。 天柱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背腰部——脊柱:自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七节骨:自第四腰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上肢部——小肠: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大肠: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肾纹:手掌面,小指间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四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小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圈。 运土入水:手掌面,从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作一弧形曲线。 运水入土:手掌面,从小指根至拇指根,沿手掌边缘作一弧形曲线 大横纹:仰掌,掌后横纹处。 三关:从阳池至曲池处成一直线。 六腑:从阴池至肘尖处成一直线。 天河水:从总筋至曲泽处成一直线。 下肢部——箕门:大腿内侧,从腹股沟中点至膝盖内上缘成一直线。 2、面状穴位 胸腹部——胁肋: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腹:腹部。 丹田:小腹部。 上肢部——脾经:大拇指末节罗纹面。 肝经:食指末节罗纹面。 心经:中指末节罗纹面。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肾经:小指末节罗纹面。 胃经:拇指掌面近指端第一节。 板门:手掌面大鱼际处。 3、点状穴位 头面部——耳后高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胸腹部——乳根:乳下2分。 乳旁:乳处旁开2分。 肚角:脐下2寸,旁开2寸。 背腰部——龟尾:尾椎骨端。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上肢部——肾顶:小指顶端。 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内劳宫:手掌面,屈指无名指和中指间中点。 小天心: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按摩大全宝典(珍藏中医) 准确找穴位的方法

按摩大全宝典(珍藏中医)准确找穴位的方法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推拿按摩常识 保健按摩二十九法 中医推拿让痛经走开 常捶背能健身 晚上捶背睡个好觉 夫妻“性”福房事要按摩 天热按揉两穴消除头昏 随意按摩可致瘫痪 呃逆的足部按摩 牙痛的足部按摩法 高血压的自我按摩治疗 自我按摩治疗头痛 按摩治疗女性常见疾病 自我按摩治疗便秘 自我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叩击类手法 耳聋耳鸣 每天给宝宝按摩20分钟

让你的肠子做做操 按摩防治冠心病 腿足按摩七法延缓衰老 按摩肾俞穴保护肾功能 按摩赶跑“偏头疼” 久坐伤腰按摩有方 “揉走”落枕的偏方 推拿按摩常识 双腿无力的足部按摩 脚部按摩治疗胆绞痛 按摩治疗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 中医按摩神奇指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按摩治疗按摩治疗痤疮 中医的推拿按摩 哪些人不宜做按摩 “六”字按摩降压法 腿抽筋的足部按摩法 脚部运动按摩有利长寿 按摩太冲穴可治感冒 按摩的功效及禁忌

如何掌握腹部按摩减肥法常做保健按摩有助老人长寿教您两招护肠保胃 脚心按摩能够美容 手臂酸麻的足部按摩法 去除额纹按摩术 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妙方女性常见病症的按摩疗法按摩足部治闭经 按摩手部反射点可止痛 推背法可治胃肠痉挛 按压天枢穴治疗腹泻 捏指疗法 按摩手背治目眩 敲打足三里腿脚不衰老 补肾壮腰按摩法 摩擦心窝止恶心 按摩头皮治白发 提动耳角治喉痛 促进微循环的按摩手法 除皱的按摩手法 足底按摩巧治颈椎病

肾虚阳痿自我按摩保健 怎样迅速美足? 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通过按摩可收紧小腹 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按摩“三脖”健身防病 按摩手足防治扁桃体炎 摩擦尾骨可治痔疮 按摩心俞穴治疗心肌炎 按摩腋窝可健身 捏拽十指可调节五脏六腑捏小拇指关节可通尿 鼻部按摩防肺病 咽喉炎的自我按摩疗法 头皮按摩可保持健康 按摩手掌防咳喘 揉腹治溏便有奇效 按摩胸腹有助消化 揉腹按摩疗百疾 家庭按摩治醉酒 自我按摩治瘙痒 自我按摩八法

老中医教你按摩五个穴位助消化

张璐说胃肠 按摩五穴位 缓解肠胃不适 秋季是肠胃疾病的高发季,很多人都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现象,还有人会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肠胃病。肠胃问题除了通过饮食来改善,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就能治好。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如果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离脾胃很近。中医里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这有点儿“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这种选穴方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下脘和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章门穴

章门穴在人的侧腹部,取穴时可以把手贴在脸上,肘尖这时候对的位置就是章门穴的位置。按摩的时候,可以用双手的手掌.去按揉这个部位一直到发热为止。这种方法具有舒肝健脾的功效。 外关穴 在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大约2寸的位置处是外关穴所在的位置,此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对于一些胃部不好的患者在吃饭之前的半小时便可以对外关穴进行顺时针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胃液中消化酶的分泌,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胃部食物的消化。另外,在吃完饭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按摩还能更好地促进胃排空,大大减少胃部的负担。在对手部外关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需要稍微重一点,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能很好地对穴位处产生良好的刺激,起到预期的养胃功效。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 穴位图解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 穴位图解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103036.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1.gif" width=137 height=169>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103036.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2.gif" width=130 height=150>穴位:百会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按揉30次。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103036.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3.gif" width=137 height=169>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103036.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4.gif" width=175 height=138>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2814103036.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5.gif" width=137 height=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