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结晶高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结晶高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结晶高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结晶高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结晶高要注意了解是哪些原因所引起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尿结晶高,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所以不同的原因当然要注意科学的解决,最常见的生理性原因是草酸钙结晶,或者是尿酸结晶以及非结晶性尿酸盐,所以对于这些症状我们要科学的认识。

★一、结晶成因

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当种种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因子和使尿液过饮和状态维持稳定动态平衡的因素失衡时,则可见结晶析出,尿液中的结晶可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二、生理性

1、草酸钙结晶: 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或信封样,有

两条对角线相互交叉,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型或饼形,与红细

胞相似,结晶溶于盐酸但不溶于乙酸与氢氧化钠。新鲜尿液有大量的草酸钙结晶,并伴有红细胞,而又有肾或膀胱刺激症状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2、尿酸结晶: 呈黄色、暗棕色,其形状为三菱形、哑铃型、蝶形或不规则形。尿酸结晶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溶于乙酸或盐酸,加氨水溶解又形成尿酸铵结晶。尿中尿酸浓度增高,使大量尿酸沉淀与肾小管及间质中,可以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引起肾小管堵塞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也可看见高尿酸盐尿,可引起肾衰竭。高尿酸亦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3、非结晶性尿酸盐: 主要是尿酸钠、尿酸钾尿酸钙的混合物,外观呈黄色非结晶形状颗粒沉淀物,在淡色尿中无色,在低温、浓尿或酸性较强的尿液中容易析出沉淀。

4、马尿酸结晶:常呈有色泽的针形、板型、斜方柱形或三菱形。此结晶是人类与食草动物的尿液的正常成分,而草食动物尿液中的含量较多,是由苯甲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

尿沉渣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相关知识 1、尿液分析的内容 尿液分析可以分为物理学检测,干化学检测和沉渣镜检三部分内容。 物理学检测包括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对尿液的比重和肾透压进行检测。 干化学检测是通过试纸条与尿液的反应,检测出尿液的蛋白质、葡萄糖、酸碱度、酮体、胆红素、尿胆元、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及比重等。 显微镜发明以后,通过显微镜可以观测到所有的有形成分,如红白细胞、管型、结晶体、细菌、寄生虫、真菌、精子、黏液等,出现了至今在尿沉渣领域被奉为“金标准”的镜检法。 2、尿沉渣分析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是尿液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曾被美国著名的Dahelen Free称为“体外的肾活检”。 3、尿沉渣标准化进程 ??90年代开始,国外已非常重视尿液分析 ?1995年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文件GP-16A ?1995年日本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JCCLS)的文件GP1-P2 ?1997年欧洲尿液分析协作组提出尿沉渣检查的相关文件 ?2000年中国CCCLS制定《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标准化》 4、尿沉渣各有形成份临床意义一览表: 沉渣有形成份主要临床意义 红细胞 1、肾外疾病: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输卵管炎、疟疾、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恶性高血压、白血病和坏血病等。 2、下尿道疾病:见于急、慢性感染,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药物治疗后膀胱出血等。 3、肾脏疾病: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与药物有关的间质性肾炎、肾肿瘤、肾结石、肾结核、肾静脉栓塞、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4、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如磺胺药物治疗、水杨酸以及不合适的抗凝治疗。

浅析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浅析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5-12-15T16:28:02.8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6期供稿作者:郭建萍 [导读]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不能被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完全取代,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对采集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分析,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所有操作: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测尿沉渣,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均匀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在上边盖上盖玻片;同时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270例(9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 30例(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50例样本为阴性。结论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不能被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完全取代,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率。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分析 对病患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是很常见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被广泛进行应用,其能够节约检查分析的时间,并且操作简便。但是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较多的因素干扰,从而使得检查结果不准确,因为尿液分析仪会受到检测的方法的制约,导致其检查结果无较大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通过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其中有200例为男性,100例女性。年龄分布在4-80岁之间,对于所有病患均在早晨时对其进行尿液的采集工作,采集完成后将样本及时送去检验。 1.2方法: 1.2.1 尿常规检测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 1.2.2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方法对于没有离心的尿液,直接涂片镜检。将新鲜尿液混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镜辨认细胞和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离心尿沉渣,涂片镜检$新鲜尿液离心,弃上清,保留沉淀物,混匀尿沉渣,滴于载玻片,涂片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各种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270例(6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30例(10%)。尿常规结果阳性,而尿沉渣镜检结果阴性,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受到污染所致;而尿常规结果阴性,尿沉渣镜检结果阳性,可能是尿蛋白水平增高所致。 对于实验尿液分析仪器与显微镜镜检来说,两种检查方法的理论机制不相同,其自身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在对尿液进行检查时会得到不同的检查结果。本次实验在对所有采样的500例病患的样本进行观察,尿液分析仪行尿常规与传统的显微镜行尿沉渣都检测出有270例病患检查结果为阴性,占比90%。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显示不相符的有30例病患,占比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50例样本为阴性,尿常规的准确率虽达到90%,但是还是不能达到较满意效果。导致尿常规准确率较差的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样本放置的时间过久。发生污染等现象或者尿液中尿蛋白的比例较高,故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首先可以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样本进行检验。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混匀滴尿法离心玻片法,以及倒置显微镜法。其中混匀滴尿法由于尿液标本没有进行离心,所以造成检出率相对偏低;而离心玻片法的检查随机性相对较大,影响了检出的准确度;倒置显微镜检测法的尿液标本不需要进行离心,细胞成分不容易破坏,检测结果相对稳定等诸多优点,但是整个检测过程是通过倒置显微镜完成的,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临床尿液检查中,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作为传统检查方法,虽然操作繁琐,效率相对较低,但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检查作用,可以作为尿液分析仪尿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近年来,随着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增多,尿沉渣镜检的作用变得尤为突出,通过显微镜检查不仅可以发现药物在尿液中的结晶成分,还可以及时纠正尿液分析仪的假阳性结果,同时,还能够直接观察各类细胞和管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总之,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尿液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尿液检验中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要有机结合,以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赵敏,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7(34):79-80. [2]徐勇,朱君琴.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J].工企医刊,2012,25(6):52-53.

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0日我院搜集的100例尿液样本,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尿常规进行尿液检验,研究组联合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比较两组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尿蛋白及白细胞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红细胞检出例数为27例,尿蛋白检出例数为34例,白细胞检出例数为22例,检出率分别为54.0%、68.0%、44.0%;对照组红细胞检出例数为19例,尿蛋白检出例数为25例,白细胞检出例数为14例,检出率分别为38.0%、50.0%、28.0%,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检查过程中,联合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提高检验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尿液检验;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 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除了影像学检验、血液检验还有尿液检验,其发挥作用较为重大,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大的意义[1]。针对尿液样本进行检验的方式主要有尿沉渣和尿常规两种方式[2],两者的检验效果都较为显著,但是对于两种方式在尿液样本检验过程中的优势及选择标准[3],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观点[4]。有报道指出,对尿沉渣和尿常规两种尿液样本检验方式进行联合应用能够发挥显著的效果[5],保证检验结果更加符合结果,更加具有正确性[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10日我院体检工作中搜集的100例尿液样本进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通知书。所有样本均为受检对象晨起空腹尿液。采集样本程序经过我院监督完成,护理人员指导受检对象正确采样程序,样本不存在采集过程中失误问题。受检对象将晨起第一次尿液留于1000 ml的标本容器中,无粪便混入,无微生物导致尿液变质问题。排除女性受检对象月经期采样情况、会阴分泌物过多未经清洁采样情况,采样程序无菌化操作。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72岁,平均(36.8±4.3)岁;疾病类型:糖尿病24例,慢性肾炎8例,尿路感染9例,肾结石5例,酸中毒2例,黄疸2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8~72岁,平均(36.2±3.8)岁;疾病类型:糖尿病26例,慢性肾炎7例,尿路感染8例,肾结石4例,酸中毒3例,黄疸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与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探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探讨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对采集的尿液样本使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分析,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所有操作:使用显微镜进行检测尿沉渣,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在片镜上进行涂抹均匀混合,之后在载玻片上进行滴注,完成后在上边盖上盖玻片;同时对新鲜采集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上层清液,保留下层的沉淀物质,将样本制作成装片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270例(9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30例(10%)。在尿常规检查中呈现阳性是错误的,经尿沉渣检查后证实此50例样本为阴性。结论:显微镜尿沉渣检查不能被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完全取代,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率。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样本采取尿沉渣显微镜检验,以实现低漏诊、误诊率的目的。 标签: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分析 对病患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是很常见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尿液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仪被广泛进行应用,其能够节约检查分析的时间,并且操作简便。但是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较多的因素干扰,从而使得检查结果不准确,因为尿液分析仪会受到检测的方法的制约,导致其检查结果无较大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中,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通过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病患的尿液进行检查,其中有200例为男性,100例女性。年龄分布在4~80岁之间,对于所有病患均在早晨时对其进行尿液的采集工作,采集完成后将样本及时送去检验。 1.2 方法 1.2.1 尿常规检测方法 采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 1.2.2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方法 对于没有离心的尿液,直接涂片镜检。将新鲜尿液混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镜辨认细胞和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离心尿沉渣,涂片镜检,新鲜尿液离心,弃上清,保留沉淀物,混匀尿沉渣,

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

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11-18T15:08:01.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钱国萍 [导读] 尿试纸浸取尿液时间过长也可导致此现象。 钱国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311222) 【摘要】目的对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尿干化学分析使用美桥-600分析仪,尿沉渣镜检使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90-1台式离心机,检测500份尿液标本,对尿液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干化学分析法尿镜检法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143-02 尿沉渣镜检是尿液常规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泌尿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临床就诊的500例患者尿样标本用干化学分析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收集我院2012年8月份门诊患者和健康人群普查的随机尿液500份于1h内检测完成,其中男211例,女289例,并记录实验结果。 1.2 仪器与试剂干化学法:深圳美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及配套的尿11项试纸条。镜检法:尿沉渣镜检使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90-1台式离心机、玻片等。 1.3 质控检测物使用上海伊华医学科技公司尿液质控物。 1.4 测定方法及步骤干化学法:每天用质控物进行质控合格后方可进行患者标本的测定,测定时用尿液离心管取充分混匀的10ml尿液,将试纸上的试剂部分全部浸入样本中2s后取出,并在滤纸上吸去多余尿液,置于传送盘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并将结果打印出来。 镜检法:取混合均匀尿液10ml于尿液离心管内1500r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残留尿和沉渣0.2ml,充分混匀后取约0.02ml滴于载玻片上镜检,高倍镜计10个视野所见细胞数,并记录数据。 2 结果 在500份检测标本中,红白细胞两项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对比显示白细胞:干化学法阳性为50例,阳性率10%。镜检法阳性为83例,阳性率16.6%。红细胞:干化学法阳性为76例,阳性率15.2%。镜检法阳性为42例,阳性率8.4%。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本次实验共检测500份尿液标本,其中白细胞干化学法阳性人数50例,阳性率为10%,镜检法阳性人数为83例,阳性率为16.6%,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别较大,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尿沉渣镜检法阳性率高于干化学法。由于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是用中性粒细胞酯酶反应的特异性,只能检测中性粒细胞,而某些以淋巴,单核细胞感染为主的患者标本就会漏检。此外,白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女性病人白带增多,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在随机选取的女性尿样中阳性结果较高,尿液在膀胱中潴留时间过长或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尿中pH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都会造成干化学试验阳性。红细胞干化学法和直接镜检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5.2%、8.4%,干化学法阳性而镜检阴性的有21例,约占总样本的4%,镜检未见红细胞,找到大量结晶,尤以草酸钙结晶为主。此外,尿液由于其新鲜程度,以及某些肾病患者尿中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造成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尿试纸浸取尿液时间过长也可导致此现象。由以上种种原因显示应将两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后再出报告,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两种操作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干化学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镜检法操作比较麻烦,但较准确。应加强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把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参考文献 [1]朱辰,王鹏飞,杨琛.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镜检等手工法对2005年浙江省军校招生体检尿液中部分成分的对比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06,15(3):231. [2]袁玉德,张显达,张文陆.两种尿沉渣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原因分析.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5,28(7):753-754. [3]徐银萍,王胜奎.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21(3):72. [4]丛玉隆,马俊龙.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的影响.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2):205-207.

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三种尿沉渣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郑瑞卿陈德东林丽珍 【摘要】目的比较IQ200尿沉渣分析仪、AX 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方法的尿沉渣检测结果。方法分别检测已确诊为肿瘤患者的新鲜尿液1 080份,对尿液中RBC、WB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Q200全自动尿沉渣仪与尿干化学法无显著差异(P>0.05),与显微镜镜检法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Q200尿沉渣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镜检。 【关键词】 IQ200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对比 经典的尿沉渣检测方法为显微镜镜检,由于它的不足为速度慢,目前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我院引进了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一套使整个尿液分析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的系统,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直观的优点。我们将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方法及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对该仪器的性能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美国IRIS公司的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IRIS公司,美国),AX 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尼康电光学显微镜。 1.2 标本采集随机抽取2006年1~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胃、肝、肺等肿瘤患者1 080例,采集新鲜晨尿,分别进行3种方法

的检测。1 080例中男性678例,女性402例,年龄30~70岁,平均52.8岁。用一次性无菌尿样采集杯收集新鲜晨尿,充分混匀后分为二管,每管10 ml,一管用于AX 4280尿干化学法和IQ2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另一管用尿常规沉渣显微镜镜检。 1.3 方法每日工作前对IQ200分析仪进行清洗,调焦并进行高低两种质控检测,确保其在控后,进行标本检测,全部标本必须在收到后2 h内完成。 显微镜镜检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方法操作,取尿10 ml,1 500转/min,相对离心力400 g,离心5 min,吸弃上清液,沉渣残留量为0.2 ml,轻轻摇动,混匀后镜检。用一次性吸管吸取,充入尿沉渣定量板行常规的沉渣镜检[1],2 h内检测完毕。 1.4 判断标准 IQ200尿沉渣分析仪参考值:男性 RBC 0~12个/ml,WBC 0~12个/ml;女性:RBC 0~24个/ml,WBC 0~26个/ml,超过此值均为阳性。AX 4280尿干化学法为RBC阴性,WBC阴性。显微镜镜检RBC 0~3个/HP,WBC 0~5/HP,超过此值为阳性。资料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表1 1 080份晨尿三种方法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本组1 080份尿标本检测中,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IQ200与尿干化学测定尿RBC的阳性率分别为25.6%、28.0%,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镜检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Q200、尿干化学法检测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2T10:48:18.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黄涛 [导读] 尿液检验在过去主要采用显微镜尿沉渣检查,虽然操作较为繁琐,但是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黄涛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采集的240例尿液样本进行分析,采用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尿沉渣组),采用Uritest-200B型尿11项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尿常规组),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有216例(90.0%),两组检查结果不相符有24例(10.0%)。结论: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对尿液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尿液检验中尿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要有机结合,不能够用尿常规检查取代传统的尿沉渣检查,这样才能够提高尿液检验的准确率。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相关性 尿液检验在过去主要采用显微镜尿沉渣检查,虽然操作较为繁琐,但是诊断的准确性较高。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遍应用,尿常规检查能够快捷、简便地完成尿液检验,但是由于众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和检测方式的局限性,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为了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本文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采集的240例尿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1~12月我院采集的240例尿液样本,其中男性134例,女性106例,年龄在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4±2.9)岁。 1.2检查方法 选取晨起尿液,及时送检。 1.2.1尿沉渣组 采用离心尿沉渣涂片试验进行检查,首先取将新鲜的尿液10mL,混匀后滴在载玻片上,然后加盖玻片,采用低倍镜对整体进行观察,采用高倍镜对管型和细胞进行观察,做好记录;然后对于新鲜尿液离心,离心5min,离心速率为1500r/min,放弃上清部分,保留沉淀物,进行涂片镜检,用低倍镜和高倍镜对管型、红细胞、白细胞进行观察,做好相关记录。 1.2.2尿常规组 将新鲜尿液混匀后,采用Uritest-200B型尿液分析仪对尿11项进行检查,进行全程质控,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阳性率和阴性率进行分析,尿蛋白检测采用加热醋酸法;观察检查结果的阴性和阳性符合率,如果两种检测法所检测结果不相符,告知检测人员重新留取样本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重新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上的结果比较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上的结果阳性率和阴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上的结果比较[n(%)] 3讨论 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测采取的作用机制不同,具有不同的检测特点,因而同一样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不一样的检测结果属于正常现象。尿常规检测为阴性,而尿沉渣镜检结果为阳性,可能是尿蛋白水平增高导致;尿常规检查结果为阳性,而尿沉渣镜检结果为阴性,可

尿液流式细胞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

尿液流式细胞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对尿液流式细胞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对1000份尿液标本分别用UF-500i和沉渣显微镜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UF-500i 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大量尿标本,但由于影响因素多会出现假阳性率,而传统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虽然准确度高,但是耗时、繁琐,应对大量尿标本不太实际。结论应加强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把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标签:UF-500i流式细胞仪;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影响因素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如糖尿病、血液病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尿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尿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干化学分析法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等。本文主要介绍UF-500i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和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UF-500i全自动尿液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质试剂(日本Sysmex),奥林巴斯显微镜,TD4NC尿沉渣离心机,玻片等。 1.2标本来源收集我院2015年1月份到5月份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的随机尿1000份于2 h内检测完成,其中男性标本119例,女性标本881例,记录实验结果。 1.3 方法①尿标本收集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患者清洁中段晨尿,充分混匀,分成两管,第一管用于UF-500i进行分析,另一管用于显微镜检查;②尿沉渣镜检法:取混合均匀尿液10ml于尿液离心管内1500r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留取尿沉渣0.2 ml,混合均匀后取约0.02 ml滴于载玻片上镜检,高倍镜10个视野所见细胞数,并记录结果;③UF-500i分析法:仪器每日上机前用质控物进行监控,标本检测前要充分混匀。 2 结果 2.1各方法参考区间UF-500i检测参考区间为:红细胞(RBC)0~25个/ul,白细胞(WBC)0~30个/ul,管型0~1.3个/ul,超出此范围判断为阳性。尿沉渣镜检结果参考区间:RBC 0~3个/HP,WBC 0~5个/HP,管型0~1个/全片,超过此范围判为阳性。 2.2 UF-500i、沉渣镜检WBC、RBC、管型的阳性率见表1。

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

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 目的:对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和尿常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26例尿液检测病例来分析,均是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来院接受检查的病例,将126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3例使用尿常规检验,研究组63例使用尿沉渣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阴性率是82.54%,阳性率是17.46%。白细胞阴性率是77.78%,阳性率是22.22%。红细胞阴性率是76.19%,阳性率是23.8l%;研究组分别为84.13%、15.87%、79.37%、20.63%、77.78%、22.22%。两组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2)两组尿蛋白总符合率96.83%。白细胞总符合率93.65%。红细胞总符合率95.23%。检验准确率较高。结论:尿沉渣和尿常规两种检验方式联合使用,能够提升尿常規检验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尿液检验;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 尿液检验是基础检验项目之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后,尿液分析仪得到了普及,其简单快捷的检验方式得到了医院的青睐,可是有很多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了影响,临床中的准确度比较低。尿沉渣检查则是使用了显微镜,虽然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准确度高,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此次根据我院的126例尿检患者来进行分析,根据研究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对126例尿液检验患者进行了研究,全部是女性,分成两组,研究组63例使用尿沉渣检验,15至79岁,平均(35.26±5.28)岁,对照组63例接受尿常规检验,14至80岁,平均(34.57±6.23)岁。患者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研究无影响。 1.2方法 叮嘱患者采集清晨尿样,并且医护人员将采集样本及时送检,我们使用的仪器设备是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液、尿沉渣组成分析仪(H-800和FUS-100)。检测方法:留取随机尿液,使用直径为15mm,长度不大于100mm 的一次性塑料试管,取中断尿液10mL,放置在指定的试管架上,将试管架放置在传送器上,按仪器上的“开始”键,仪器自动进给试管架,依次对样本进行测试,仪器自动开始检测。 尿液原理:通过光电比色法,对试纸上尿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变化来进行分析,对尿液成分进行检测。

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分析

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尿常规检验中的尿沉渣与尿常规相关性。方法研究年度为2014年9月—2015年5月,行尿液检验者126例,根据单盲随机分组。63例进入实验组,给予尿沉渣检验;余63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尿常规检验。观察对比结果。结果①对照组中,尿蛋白阴性率82.54%,阳性率17.46%。白细胞阴性率77.78%,阳性率22.22%。红细胞阴性率76.19%,阳性率23.81%;实验组中,尿蛋白阴性率84.13%,阳性率15.87%。白细胞阴性率79.37%,阳性率20.63%。红细胞阴性率77.78%,阳性率22.22%。两组红细胞、尿蛋白、白细胞阳性率及阴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尿蛋白阳性符合9例,阴性符合52例,(52/63),检验总符合率96.83%。白细胞阳性符合11例,阴性符合48例,检验总符合率93.65%。红细胞阳性符合13例,阴性符合47例,检验总符合率95.23%。检验符合率较高。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均有重要意义,可联合两种方法检验,提高准确性。 标签:尿液检验;尿沉渣;尿常规;相关性 尿液检验为基础临床检查项目,当前医学技术发展较快,尿液分析仪因其检验快捷、简单等优点逐渐普及,但检验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较大,检验准确度不高。尿沉渣检验运用显微镜检查,操作比较繁琐,但检验准确性高,在某些疾病诊断及鉴别中运用意义大。此文研究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进行尿液检验者126例,研究尿常规与尿沉渣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行尿液检验者126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根据单盲随机分组。63例进入实验组,给予尿沉渣检验,均龄(35.26±5.28)岁,最大年龄者79岁,最小年龄者15岁。余63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尿常规检验,均龄(34.57±6.23)岁,最大年龄者80岁,最小年龄者14岁。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实施检查。 1.2 方法 嘱患者于清晨采集尿液,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检。选择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液、尿沉渣组成分析仪(H-800和FUS-100)。检测方法:留取随机尿液,使用直径为15 mm,长度不大于100 mm的一次性塑料试管,取中断尿液10 mL,放置在指定的试管架上,将试管架放置在传送器上,按仪器上的“开始”键,仪器自动进给试管架,依次对样本进行测试,仪器自动开始检测。 尿液原理:采用光电比色法原理,根据试纸条上的试剂区与尿液中生化成分反应的颜色变化,测定尿液中的生化成分的含量。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室2014 年9 月-2015 年10 月收集的2317 份尿液样本,随机抽取其中的240 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沉渣与尿常规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的阴性、阳性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具有216 例,占90.00%,两种检验结果不符的具有24 例,占10.00%。结论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均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尿常规检验不能够将传统的尿沉渣检验取代,两者联合检验,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相关性分析在尿液检验中,传统的方式是采取尿沉渣检查,该方式比较繁锁,不过诊断准确率比较好,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尿液分析仪不断应用于临床,而尿常规检查简单方便且快速,不过该方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影响检验结果[1-2] 。为探析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本文将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 年10月收集的2317份尿液样本,随机抽取其中的240 份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9月-2015 年10月收集的2317份尿液样本,随机抽取其中的240 份作为研究对象,男性140 例,女性100 例,年龄10-78 岁,平均( 36.4± 9.3)岁,均在晨起后采集尿液样本,其样本量均为12ml ,并及时送检。 1.2方法 1.2.1 尿常规检验 仪器选取迪瑞FUS-2000尿液分析仪,将采集的新鲜尿液 进行均匀混合后,应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11 项常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并根据检验操作步骤进行。 1.2.2尿沉渣检验采取离心尿沉渣涂片进行试验,首先取新鲜的尿 液样本 为12ml,均匀的将其滴至载玻片上,之后再加上盖玻片,对于样本整体的观察调至低倍镜,对样本细胞及管型的观察调至高倍镜,同时做好记录;其次对新鲜的尿液进行离心处理,时间约为五分钟,其离心的速率为1500r/min ,然后将上清的部分弃去保留沉淀物,在进行涂片镜检。最后采取低倍镜及高倍镜对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分布及形态进行观察记录。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及阴性情况,并对两种检验 结 果的综合性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尿沉渣与尿液常规在尿液检查中的相关分析

尿沉渣与尿液常规在尿液检查中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2T11:02:31.31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1期作者:邹德艳 [导读] 尿沉渣法与尿常规法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相当,所得到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且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临床可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8 摘要:目的:对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沉渣与尿常规检查,尿沉渣采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尿常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尿常规与尿沉淀的检查结果表后,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的符合率分别为 97.60%、98.80%、96.00% ,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沉渣法与尿常规法在尿液检验中的效果相当,所得到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且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临床可结合两种方法进行检验,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 Urinary sediment analysis related to urine routine in urinalysis Abstract: Objective:For urine sediment and urine routine urine test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Methods: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 60 patients with urine specimen respectively for urine sediment and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urine sediment by urinary sediment analyzer for testing, routine urine using YiKang urine analyzer, compared to two kinds of the correlation of test results.Results: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and urinary sediment examination of white blood cells and red blood cells and urine protein positive rat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negative rates (P>0.05). Comprehensive routine urine and urinary sediment examination result table, the accuracy of urine protein, white blood cells and red blood cells is respectively ninety-seven point percent, ninety-eight point percent, ninety-six percent, coincidence rate are high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Urine sediment method and routine urine method the effect is quite in the urine test, the tested results, and has a good positive correlation. Clinical test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two method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words:Urinary sediment;Routine urine;Urine test 尿液检验是泌尿系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尿常规检查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常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准确性较差,参考价值有限[1]。尿沉渣准确度较高,但是操作相对复杂,二者均是尿液检验中各具优势,其检查结果存在很大的相关性。为了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我院采集的60例尿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内科收录的60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尿液样本收集与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尿沉渣组和尿常规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尿液样本35例,女性尿液样本25例。患者年龄在5-76岁之间,平均年龄(35.4±11.3)岁。所有尿液检查都经过所调查患者的允许。 1.2基本方法 治疗方法:尿沉渣采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尿常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尿沉渣检验时,将新鲜尿液搅拌均匀后取10 ml,采用US-2025A 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验,打开分析仪电源,进入软件系统,转入测试界面,测试尿干化,把测试完的标本按顺序放入到要检测的试管架,再将试管架放入排管架待检一侧,入排管架待检一侧,仪器自动扫描排管,对标本进行测试。尿常规检验时,采集患者晨起尿液进行检查,首先将新鲜的尿液混匀,然后通过U500艾康尿液分析仪检查分析尿11项。整个尿检的过程中全程质控并严格依照操作说明书进行。对比观察尿沉渣法、尿常规法下尿液检验中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阳性检查率的差异,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阴性和阳性检出率,得出两种检查结果综合后的符合率。 2.结果 由表格显示,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尿常规与尿沉淀的检查结果表后,尿蛋白、白细胞及红细胞的符合率分别为 97.60% 、98.80% 、96.00% ,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现代医疗体系中,对疾病诊断方式及治疗思路更加重视,掌握尿常规检验方式对内科疾病诊治具有借鉴性意义。面对早期医学检验存在的不足,尿常规检查可以提高常见病的检验效果,尤其在早期肾病检验中,可及时检查出蛋白尿、尿沉渣等成分构成,根据病理学分析提出科学的诊治方案,对患者病症康复与指导进行指导[2]。随着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查设备与方法不断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中所采取的U500艾康尿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对尿液常规指标进行检验的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且检测结果可以在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尿液检验中尿沉渣与尿常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对采集的尿液运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检测,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运用显微镜进行尿沉渣检测,对采集后的尿液样本涂抹在玻片上,需要注意的是新鲜的尿液应混合均匀,将尿液滴注在载玻片上,完成操作后将盖玻片盖上,此外,还需要离心处理采集的尿液,将上层的清液去除,将下层的沉淀物保留制作成片实施检测。结果:对所采集的200例患者样本同时实施尿液分析仪以及尿沉渣检查,尿液分析仪实施尿常规及传统的显微镜下尿沉渣有180例患者检测结果一致,占90%,有20例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显示不相符,占10%。说明两者同时检查能够提升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结论:运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主要是对其内部的亚硝酸盐、白细胞、蛋白以及红细胞数量进行检测,对于存在异常的标本应继续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有效降低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 标签:尿沉渣;尿常规;尿液检验;相关性分析 尿常规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辅助检查,最近几年,随着尿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同时出现的相应问题也越来越多。虽然该仪器可以快捷、简便的完成尿液检测,但是所得的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受到检测方式的制约,对结果的准确度造成影响。然而,过去应用的显微镜尿沉渣检测虽然操作步骤比较繁琐,但是能够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对采集的尿液运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检测,相关操作均严格按照规定实施,同时应用显微镜检测尿沉渣,将采集的尿液样本直接涂抹于镜片上,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200例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其中125例为男性,75例为女性;年龄在5~77岁之间,平均为(52.1±2.3)岁;所选患者均在清晨完成尿液采集,完成采集后及时将样本送去检验,所尿液实施检查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采集的尿液运用尿液分析仪器进行常规检测,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实施,运用显微镜进行尿沉渣检测,对采集后的尿液样本涂抹在玻片上,需要注意的是新鲜的尿液应混合均匀,将尿液滴注在载玻片上,完成操作后将盖玻片盖上,此外,还需要离心处理采集的尿液,将上层的清液去除,将下层的沉淀物保留制作成片实施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