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123》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123》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123》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1/2/3》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数学分析1/2/3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1/2/3

课程编码:06101/2/3B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252(理论208,实践44)

总学分:14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课程

开课系部:应用数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认识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入门课程,也是后继课程——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的基础。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极限理论、一元微积分学、多元微积分学和级数理论,分三学期学习,总学时252学时,总学分14学分(第一学期12周,每周6学时,4学分,第二学期15周,每周6学时,5学分,第三学期15周,每周6学时,5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定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实数理论、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和多元微积分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弄清不变与变,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抽象与具体的内在关系;掌握数学分析中的论证方法和常用的分析技巧,具有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和运算技巧,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分析、论证、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对中学数学中的有关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以较高的观点分析和处理好这些内容;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 让学生系统掌握极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及计算技巧。(2) 让学生掌握连续函数的概念、性质和一致连续性定理并通过对函数连续性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极限思

想和方法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授这部分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认真做到如下几点:(1)适当、适时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有些内容可让学生课下自学,教师只讲授重点和关键,但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要提出明确的要求。(3) 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

一、实数集与函数 (一) 教学内容 (1)实数

实数及其性质、绝对值与不等式 (2)数集、确界原理

区间与邻域、有界集与确界原理 (3)函数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初等函数 (4)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

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函数和偶函数、周期函数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和确界原理,建立起实数集确界的概念 (2)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熟悉与函数性态有关的一些常见述语 (3)弄清区间与领域,确界,函数,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4)了解函数的几种表示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实数集,函数与确界的概念及其有关的性质 难点是确界的定义及应用 二、数列极限 (一)教学内容 (1)数列极限概念 (2)收敛数列的性质 (3)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 (二)目的要求

(1)透彻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能够用""N ε-语言描述极限问题

(3)能运用定义,四则运算,极限存在判别法,柯西准则,判别极限的存在性,熟练地求出数

列极限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数列极限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难点为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及柯西准则 三、函数极限 (一)教学内容 (1)函数极限概念

x 趣于∞时函数的极限、x 趣于0x 时函数的极限

(2)函数极限的性质 (3)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 (4)两个重要的极限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无穷小量阶的比较、无穷大量、曲线的渐近线 (6)利用Matlab 进行函数极限运算 (二)目的要求

(1)牢固掌握函数极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理解并运用海涅定理与柯西准则判定某些函数极限的存在性

(3)掌握两个重要极限 0sin lim 1x x x →=和 1lim 1x

x e x →∞??

+= ???

并熟练运用

(4)理解并掌握无穷小(大)量及其阶的概念,会利用它们求某些函数极限 (5)学习、掌握MATLAB 软件有关的命令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函数极限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

难点是柯西准则和海涅定理的运用,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与""X ε-定义 四、函数的连续性 (一)教学内容 (1)连续性概念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间断点及其分类、区间上的连续函数 (2)连续函数的性质

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 (3)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二)目的要求

(1)深刻理解和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连续函数的概念

(2)掌握间断点的概念及其分类

(3)能正确叙述和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是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难点是一致连续性的概念

第二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

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让学生系统掌握微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及计算技巧。(2)通过对微分思想产生的背景的认识,在认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微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注意启迪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并努力提高其运用能力。

讲授本部分内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认真做到如下几点:(1)适当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特别是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的指导。(3)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五、导数和微分

(一)教学内容

(1)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定义、导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

(2)求导法则

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

(3)参变量函数的导数

(4)高阶导数

(5)微分

(6)利用Matlab进行导数运算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其几何意义

(2)能熟练地运用导数运算性质与求导法则 (特别是复合函数求异法则 ) 求函数的导数

(3)能求函数的高阶导数

(4)学习、掌握MA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是求复合函数导数

六、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一)教学内容

(1)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

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单调函数

(2)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

柯西中值定理、不定式极限

(3)泰勒公式

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带有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4)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

极值判别、最大值与最小值

(5)函数的凸性与拐点

(6)函数图象的讨论

(二)目的要求:

(1)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与证明

(2)掌握中值定理,熟悉它的某些应用 ( 如研究一些恒等式与不等式 , 泰勒定理 , 罗必达法则)

(3)能够把某些函数按泰勒公式展开

(4)能熟练地用罗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5)掌握运用导数研究函数在区间上整体性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能根据函数的整体性态较准确地描绘函数的图象

(6)会求函数的极大(小)值,最大(小)值,拐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中值定理、泰勒公式和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凸性

难点是用辅助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函数的凸性

七、实数的完备性

(一)教学内容

(1)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等价性)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实数连续性的几个基本定理

(2)能应用实数的完备性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理论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证明

难点是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应用

第三部分一元函数积分学

这部分讲授的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非正常积分等内容。教学目标主要是:(1)让学生系统掌握积分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技巧。(2)通过对积分思想产生的背景的认识,在认真总结前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总是的能力。(3)注意启迪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并努力提高其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要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除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要做到以下五点:(1)适当、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所讨论的问题,应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教师只讲授重点和关键,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课下自学,但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配备数目相当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3)在教材取舍上,及时弃旧图新,以顺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在概念及方法的引进上应体现现代化精神。(4)每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改革设想,加深对该章的认识和体会,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不定积分

(一)教学内容

(1)不定积分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基本积分表、线性运算法则。

(2)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有理函数积分法、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法、几种无理根式的积分

(二)目的要求

(1)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运算法则。熟记基本积分表

(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有理函数积分的计算、区分无

理函数的积分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积分的类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难点是积分技巧,通过微分运算推导积分运算公式。

九、定积分

(一)教学内容

(1)定积分概念

引入问题(曲边梯形面积与变力作功)、定积分定义、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3)可积条件

可积的必要条件、可积的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

(4)定积分性质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积分中值定理

(5)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

変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

(6)利用Matlab进行积分运算

(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可积准则、微积分基本定理

(2)能熟练地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公式与分部积分公式计算定积分

(3)了解上和与下和的概念及其性质

(4)掌握定积分的每个性质的证明方法

(5)会应用可积准则证明三类函数的可积性,并掌握证明函数可积性的方法逐步具有证明有关可积性问题的能力

(6)学习、掌握MA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及定积分的计算

难点是函数可积性。

十、定积分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1)平面图形面积

(2)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旋转体体积)

(3)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

(4)微元法、旋转曲面的面积

(5)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液体静压力、引力、功、平均功率等)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定积分的几何应用

(2)逐步掌握微元法,了解定积分在物理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微元法的应用

难点是微元法的应用

十一、反常积分

(一)教学内容

(1)反常积分概念

无穷限反常积分概念、无界函数反常积分概念

(2)无穷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

无穷积分的性质、非负函数无穷积分的收敛判别法、一般无穷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3)瑕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反常积分敛散性定义,瑕点

(2)掌握一些重要的反常积分收敛和发散的例子

(3)理解并掌握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并能用反常积分的Cauchy 收敛原理、非负函数反常积分的比较判别法、Cauchy 判别法,以及一般函数反常积分的狄利克雷判别法与阿贝尔判别法判别基本的反常积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判别反常积分的敛散性

难点是用狄利克雷判别法与阿贝尔判别法判别反常积分的敛散性

第四部分级数

这部分讲授的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等内容。教学目标主要是:(1)让学生系统掌握级数敛散性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以及判别方法。

(2)通过对级数敛散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由有限到无限,由特殊到一般”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本部分内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认真做到如下几点(1)适当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的指导。(3)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对教材内容

深层次的延伸,教师适当启发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论。(4)本部分内容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改革设想,加深对该章的认识和体会,以巩固所学知识。

十二、数项级数

(一)教学内容

(1)级数的收敛性

级数收敛与和的定义、柯西准则、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2)正顶级数

正项级数收敛性的一般判别原则、比式判别法与根式判别法、积分判别法

(3)一般项级数

交错级数、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狄利克雷(Dirichlet)判别法、阿贝尔(Abel)判别法(二)目的要求

(1)掌握级数收敛和发散的定义,理解其意义

(2)熟练地掌握判别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记住几何级数和广义调和级数的敛散性

(3)掌握收敛级数和绝对收敛级数的性质及其证明方法,逐步具有应用级数的敛散性定义和收敛级数的性质证明级数中一些理论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用定义求和以及级数收敛判别法

难点是狄利克雷(Dirichlet)判别法,阿贝尔(Abel)判别法。

十三、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一)教学内容

(1)一致收敛性

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函数项级数及其一致收敛、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

(2)一致收敛函数列于函数项级数的性质

函数列极限函数与函数项级数的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积分与逐项求导

(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一致收敛的定义及其否定叙述

(2)能应用一致收敛的定义和收敛判别法判别函数列和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3)会讨论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分析性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一致收敛的概念,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分析性质

难点是一致收敛性其及判别法。 十四、幂级数 (一) 教学内容 (1)幂级数

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幂级数的性质、幂级数的运算 (2)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泰勒级数、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 (二) 目的要求 (1)掌握幂级数的性质

(2)函数展为幂级数及幂级数求和的方法 (三)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幂级数的求和,函数展为幂级数 难点是利用幂级数的性质求和 十五、傅里叶级数 (一) 教学内容 (1)傅里叶级数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以2π为周期的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2) 以2l 为周期的函数的展开式

以2l 为周期的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偶函数与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二) 目的要求

(1)会叙述三角函数系其及正交性。能求出函数的傅里叶系数及其傅里叶级数,会叙述收敛性定理并会证明

(2)能熟练的将定义在区间],[ππ-及[,]l l -上的函数开拓成周期函数并将其展成傅里叶级数 (3)能熟练的将定义在区间],0[π及[0,]l 上的函数进行奇偶开拓并将其展成正弦级数或余弦级数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将函数展为傅里叶级数 难点是将函数展为傅里叶级数

第五部分 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微分学是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后续课程,是数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这部分的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一步掌握数学分析中的论证方法,较熟

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增强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本部分内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认真做到如下几点(1)适当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比较一元函数微分学与多元函数微分学联系与区别.(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的指导.(3)加强学生能力训练,对教材内容深层次的延伸,教师适当启发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论。(4)每章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改革设想,加深对该章的认识和体会,以巩固所学知识。

十六、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一)教学内容

(1)平面点集与多元函数

平面点集、R2上的完备性定理、二元函数、n元函数

(2)二元函数的极限

二元函数极限、累次极限

(3)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概念、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目的要求

(1)掌握平面点集的一些概念,如邻域、内点、界点、聚点、开集、闭集、开域、闭区域、有

界集、无界集等。会在直角坐标系及极坐标系下表示平面区域

(2)会叙述R2上的完备性定理并掌握及证明方法

(3)熟练掌握二元函数的定义。会求二元函数的定义域,会描述一些函数的图象

(4)熟练掌握二元函数极限的定义,会求二元函数的极限。能熟练的判别函数的极限是否存在

(5)熟练掌握二元函数连续的定义。会求多元函数的不连续点,会证明二元续函数的局部保号性、复合函数的连续性等。掌握有界闭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及证明方法

(6)会叙述和证明一致连续性定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平面点集的有关概念、多元函数极限与连续性概念、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难点是平面点集的概念、二重极限与累次极限的关系

十七、多元函数微分学

(一)教学内容

(1)可微性

可微性与全微分、偏导数、可微性条件、可微性几何意义及应用

(1)复合函数微分法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全微分

(2)方向导数与梯度

方向导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梯度的定义及性质

(3)泰勒公式与极值问题

高阶偏导数、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极值问题

(二)目的要求

(1)理解偏导数及其几何意义。能熟练的求出多元函数的偏导数,特别是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能熟练求出二元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2)理解全微分的概念及意义。会叙述全微分的定义会求全微分。知道二元函数在某点可微、两个偏导数存在、连续之间的关系。会叙述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会求空间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平面方程,会求空间曲面的切平面方程与法线方程。会用全微分近似计算函数值

(4)会叙述并证明泰勒定理,能将函数展成泰勒公式或马克劳林公式,并知道泰勒公式的意义和用途。

(5)会求二元函数的局部极值和最大(小)值,并能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多元函数的条件极值

难点是全微分、偏导数之间的关系,高阶复合函数的偏导数

十八、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一)教学内容

(1)隐函数

隐函数概念、隐函数存在性条件的分析、隐函数存在性定理、隐函数求导

(2)隐函数组

隐函数组概念、隐函数组定理、反函数组与左坐标变换

(3)几何应用

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4) 条件极值

(二)目的要求

(1)理解隐函数的概念

(2)掌握隐函数定理及隐函数组定定理

(3)能熟练计算隐函数和隐函数组的偏导数和高阶偏导数

(4)会求空间曲线(特别是隐函数方程给出的)的切线与法平面方程及曲面的切平面方程和法线方程

(5)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函数的条件极值,能将实际中的极值问题抽象为条件极值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计算隐函数和隐函数组的偏导数和高阶偏导数、拉格朗日乘数法求函数

难点是计算隐函数和隐函数组的偏导数和高阶偏导数

第六部分多元函数积分学

多元函数积分学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元函数积分学的扩充和推广,是数学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这部分的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掌握数学分析中的论证方法,较熟练地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计算方法和能力,增强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讲授本部分内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还应认真做到如下几点(1)适当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比较一元函数积分学与多元函数积分学联系与区别.(2)加强对学生的自学的指导.

十九、含参量积分

(一)教学内容

(1)含变量的正常积分

含变量的正常积分定义的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积性

(2) 含参量的反常积分

一致收敛性及其判别法、含参量的反常积分的性质

(3)欧拉积分

B函数、Γ-函数简介

(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含参量正(反)常积分的概念,性质

(2)能熟练的利用含参量正(反)常积分的性质计算极限,积分,导数

(3)掌握含参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及其判别法,特别是魏尔斯特拉斯M判别法

(4)能正确叙述含参量反常积分非一致收敛并了解及证明方法

(5)知道Bata-函数及Gamar-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利用它计算一些定积分和广义积分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含参量积分的性质、一致收敛性及含参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判别法

难点是含参量反常积分的性质的证明及用性质计算定积分

二十、曲线积分

(一)教学内容

(1)第一型曲线积分

第一型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计算

(2) 第二型曲线积分

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定义及其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两类曲线积分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2)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及实际背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难点是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

二十一、重积分

(一)教学内容

(1)二重积分概念

平面图形的面积、二重积分的定义及其存在性、二重积分的性质及其计算法。

(2)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3)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4)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

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公式、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

(5)三重积分

三重积分概念、化三重积分为累次积分、三重积分换元法

(6)重积分的应用

曲面的面积、重心、转动惯量、引力

(7)利用Matlab进行重积分运算

(二)目的要求

(1)掌握二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实际背景

(2)能熟练的运用化累次积分和变量变换的方法计算二三重积分

(3)会用二三重积分计算曲面的面积、物体的休积、重心、转动惯量、引力等

(4)能准确叙述格林公式的条件与结论并能运用它计算曲线积分、面积等

(5)会叙述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等价条件并会应用它计算和证明某些问题

(6)学习、掌握MA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二重积分的概念、性质,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及应用,曲线积分与路线无关的条件

难点是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化重积分为累次积分的方法

二十二、曲面积分

(一)教学内容

(1)第一型曲面积分

第一型曲面积分及其计算

(2)第二型曲面积分及其计算

第二型曲面积分及其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3)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二)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两类曲面积分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2)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及实际背景

(3)能准确叙述Gauss公式、Stokes公式的条件与结论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4)了解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两类曲面积分的定义及计算、Stokes公式和Gauss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是第二型曲线积分的定义、Stokes公式和Gauss公式的应用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讲清楚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如何用定理去计算,证明有关的命题,比较分析类似数学概念的异同,找出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庞杂的学习内容面前能时刻抓住主线,有整体概念。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二)习题课—教师进行典型问题分析,方法总结,难题讲解,与学生黑板演题相结合,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和思维严密性。

(三)习题作业—每次课后要配以一定量的书面习题作业。作业每周批改一次。

(四)教学辅导—要求教师答疑辅导。

(五)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授课。

(六)课程内容基本做到专业术语双语化。

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横线以前基本全布置。

作业批改:按系统一要求。

五、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分配表

六、主要教学参考书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玉琏,傅沛仁编.数学分析讲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数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陈传璋等编.数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5.北京大学编.数学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

6.

6.邓东皋,尹小玲编.数学分析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吉林大学编.数学分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8.裴礼文编.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华罗庚编.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10.R.柯朗,F.约翰,刘嘉善等译.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P.M.菲赫金哥尔兹著.微积分学教程(三卷八分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12.吉米多维奇,李荣冻译.数学分析习题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13.G.波利亚,G.金贵编.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定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4.卢丁,赵慈庚,蒋铎译.数学分析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15.[美]Walter Rudin / 著.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ys(影印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6.[美] Tom M.Apostol/ 著.Mathematical Analysys(影印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7.R.Courant and F.John.Introduction to Calculus and Analysis.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18.王正林,刘明编.精通Matlab7,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7.

19.李继成编.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0.王向东编.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七、大纲编写依据与说明

根据2012年4月修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我院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特色,并参考了其它国内同类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制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执笔教师:常敏慧教研室主任:常敏慧教学系(部)主任:姚喜妍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汽车装饰与美容》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装饰与美容 课程英文译名:Automobile Aesthetics 适应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参考学时:36 参考学分:2 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金工实习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了解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一般知识,介绍了汽车装饰的类型,汽车装饰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汽车装饰与美容的产品类型等,汽车装饰与美容的基本操作手法,汽车表面缺陷的修复等,使学生对汽车装饰与美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汽车外部装饰的项目和具体操作方法;掌握汽车常见车载影音系统、DVD影音系统、六碟CD系统及传统CD音响系统组成,分析了工作原理和各原件的工作情况及影响因素,指出了正确的汽车车载影音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知会汽车传统音响系统的升级方法和线路的改制问题;掌握倒车雷达和遥控防盗器的工作原理和装饰方法,并对其他形式的防盗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的汽车美容护理产品的类型和掌握护理设备的使用;介绍了常见划痕类型的判别和划痕的修复方法,掌握汽车装饰美容市场中无痕修复的方法和操作技巧;从漆膜表面缺陷的类型和产生机理入手,了解施工之初的预防和施工过程中与施工结束后的处理方法;了解新兴的负离子镀膜护理美容项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以及遥控集控门锁系统的安装与操作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汽车装饰与美容的项目和部位,操作方法、装饰鉴赏及美容护理的方法等多方面知识,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掌握汽车美容的定义及分类 掌握汽车装饰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汽车整车装饰美容项目及进行汽车装饰美容效果的识别 掌握汽车装饰美容的依据和原则 了解汽车装饰美容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初二英语教学大纲

学习教学大纲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 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贯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因此,外国语被列为我国高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英语使用的范围很广泛,是高中外语课的主要语种。 一、教学目的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 二、课程安排 高中一年级(必修)4课时×35(周)=140课时 高中二年级(必修)3课时×35(周)=105课时 高中三年级(文理科选修)4课时×26(周)=104课时 高中三年级(实科选修)2课时×26(周)=52课时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第一级目标和第二级目标。高中两年要求达到第一级目标,高中三年(文、理科选修)要求达到第二级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级目标应完成下列教学要求: (一)听 1.能听懂教学大纲词汇表(1、2)中不带*号的词汇和短语。 2.能听懂课堂用语和教师用学生所学过的简单英语对新词语意义的解释。 3.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过的英语简要叙述已学课文内容,以及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能听懂对方在学生所学过的语言范围内,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时需要对方重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初级美容师培训教学大纲

初级美容师培训教学大纲 <各类短期培训(含农民工转移培训)适用>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 本学科就是一门融专业理论与实操训练于一体的专业课程。它的实用性强,尤其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接受。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容师的职业道德及修养;接待与咨询;人体解剖学;头、面部、骨骼的名称,分布特点;皮肤结构与功能;专业皮肤护理程序;化妆品的分类与应用;面部按摩技巧;面膜、美学知识;化妆技巧;日妆;脱毛;手部护理;美容仪器的操作使用等。 2、课程的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初级美容师要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熟练掌握美容服务心理基本常识。 (2)掌握接待的作用及技巧,咨询的方法、介绍、指导。 (3)了解细胞与基本组织,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功能。 (4)了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会分析皮肤类型及划分。 (5)掌握专业皮肤护理程序,卫生知识,清洁的目的及方法,皮肤测试的方法。 (6)了解化妆品的分类与应用,化妆品的基本组成部分,化妆品的鉴定与保存。 (7)掌握面部按摩技巧,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8)熟悉面膜分类,特点及功效。倒膜步骤、方法、技巧。 (9)了解美学知识。 (10)掌握基本化妆技巧。 (11)熟练掌握脱毛方法,操作程序。

(12)掌握手部护理。 (13)熟练掌握美容仪器的操作、使用及日常养护。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际操作训练,切实保证技能训练教学的时间与质量。 (2)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直观性强,学生易于接受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实习 教学中有一个初步感性认识,再导入理论教学,最后再通过实习操作来消化与 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巩固与提高教学的效果。 (3)加强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与现场演示等手段,尽可能使理论教学联系实际, 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4)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具体课程可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然后再进行技 能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附录:词汇表 注:本表共收约3300个单词和360个短语或词组 a (an) art. 一(个、件……) ability n. 能力;才能 able a. 能够;有能力的 about ad. 大约;到处;四处 prep. 关于;在各处;四处above prep. 在……上面 a. 上面的 ad. 在……之上 abroad ad. 到(在)国外

absence n. 不在,缺席 absent a. 缺席,不在 accent n. 口音,音调 accept vt. 接受 accident n. 事故,意外的事 according to ad. 按照,根据 account n. 账目;描述 ache vi.& n. 痛,疼痛 achieve vt. 达到,取得 across prep. 横过,穿过 act n. 法令,条例 v. (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action n. 行动 active a. 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n. 活动 actor n. 男演员 actress n. 女演员 actual a. 实际的;现实的 AD n. 公元 ad (缩) = advertisement n.广告 add vt.添加,增加 addition n. 增加;(算数用语)加 address n. 地址 admire v. 钦佩;羡慕 admission n. 准入, 接纳 admit vt. 承认,准许(入场,入学,入会) adult n. 成年人 advance v. 推进,促进;前进 advantage n. 优点;好处 adventure n. 冒险;奇遇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中级美容师师教学大纲

中级职业技能培训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美容师的职业道德;?? (2)美容师的形象:站、坐、走等姿势及语言的规范;个人的卫生与保健。?教学要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与美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对美容师进行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外在的形象训练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站、坐、走等姿势及说话的内容、语音、语调、语气和个人卫生、保健等基础训练内容上。?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美容行业的卫生、消毒要求;? ?(2)美容院的日常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 美容师的工作程序;?? (4)简易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在美容师的培训课程中,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美容院的基本管理内容、形式,提高自我遵纪守法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使学生掌握美容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消毒的管理要求简易成本核算。? 第三部分??医学常识? (1)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长条件,?? (2)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分类及各类皮肤特征;? (3)痤疮皮肤的种类、成因、诊断要点及防护措施;?? (4)人体头、面部、上肢的骨骼、肌肉,经络知识;?? (5)人体头、面部、上肢的常用穴位20个。? 教学要求:这部分知识内容是皮肤护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的知识与皮肤护理操作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部分??化妆品分类与应用? (1)化妆品的分类及主要成价;?? (2)各类化妆品的特点、作用及使用方法;??

(3)面膜的分类,各类面膜特点、主要成份及作用。?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是皮肤护理与美容化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知识与皮肤护理及美容化妆的操作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强调化妆品的分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美容仪器知识? (1)与使用美容仪器有关的电学常识:电流、电压、电阻、导体的有关概念;电路、闭路、短路、断路的有关概念;电功率、电流的热效应现象等知识概念;安全用电的意义及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2)常用美容仪器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日常保养。美容仪器包括:皮肤测试仪、奥桑喷雾机、高频电疗仪、阴阳电离子仪、多功能美容机、超声波美容仪。? 教学要求:美容仪器的正确操作是美容皮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技能之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安全用电知识及美容仪器的使用操作能力。? 第六部分??皮肤护理? (1)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 (2)美容师的手操训练;?? (3)清洁皮肤的目的及操作方法(脱屑洁肤用品的使用包头的方法纸巾、棉片、洗面海棉的用法,卸妆洗面的操作手法与操作程序);?? (4)按摩的有关知识、要求及面部按摩的手法、手部按摩的手法;?? (5)各类皮肤(干性、中性、油性、混合性、敏感性)的测试及诊断方法;?? (6)常用面膜的操作规程、方法及要求;?? (7)不同皮肤护理操作程序、方法与要求及手部护理的程序,方法与要求:?? (8)发型梳理。? 教学要求:皮肤护理是美容服务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功上,加强技能训练,特别注意使学生熟记皮肤护理的程序,熟练掌握面膜的操作方法、按摩的手法等重要技能,力求培养学生在一般的皮肤护理中,达到独立上岗的水平。 第七部分??化妆及修饰美容? (1)美容化妆品用品、用具的选择与运用;??(2)美容化妆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日妆与新娘妆的特点、表现方法及比法。?(4)修甲?? (5)脱毛(脱毛膏脱毛、脱毛蜡(冷、热)脱毛);??(6)穿耳孔(针刺法穿耳孔、耳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英语是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中级职业技能培训 《美容师》中级教学大纲 一、教学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中级美容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使培训对象全面掌握皮肤分析与检测、面部皮肤护理方案的制定、面部常见皮肤问题的处理、眼部和唇部皮肤的护理、男士皮肤护理、经络美容、身体皮肤护理、美甲、新娘化妆、晚宴化妆等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培训对象分析、判断、处理面部皮肤问题的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能够根据顾客的皮肤类型及常见问题,独立制定并实施面部皮肤护理方案。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1)美容师的职业道德; (2)美容师的形象:站、坐、走等姿势及语言的规范;个人的卫生与保健。 教学要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并不多,在教学中,应注意将职业道德的理论与美容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对美容师进行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外在的形象训练上,着重训练学生的站、坐、走等姿势及说话的内容、语音、语调、语气和个人卫生、保健等基础训练内容上。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1)美容行业的卫生、消毒要求; (2)美容院的日常管理制度与岗位责任制; (3)美容师的工作程序; (4)简易成本核算。 教学要求:这部分内容在美容师的培训课程中,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美容院的基本管理内容、形式,提高自我遵纪守法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使学生掌握美容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消毒的管理要求简易成本核算。 第三部分医学常识 (1)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长条件, (2)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分类及各类皮肤特征; (3)痤疮皮肤的种类、成因、诊断要点及防护措施; (4)人体头、面部、上肢的骨骼、肌肉,经络知识; (5)人体头、面部、上肢的常用穴位20个。 教学要求:这部分知识内容是皮肤护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在教授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每部分的知识与皮肤护理操作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第四部分化妆品分类与应用 (1)化妆品的分类及主要成价;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八年级英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英语新课程标准 前言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 一、教学目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听 1.能听懂课堂用语和教师用学生所学的英语解释新的语言现象。 2.能听懂教师用所学的英语讲的课文内容概要或故事,以及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3.在会话中,能听懂对方比较规范的英语和用略慢于正常语速所谈的日常生活题目(参见《日常交际用语》),有时(三年级学生偶尔)需要对方重复。 4.在没有生词或对生词已作解释的情况下,能基本听懂简写的故事和题材熟悉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10(三年级为120)个词。听一遍能理解大意,听二至三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细节,理解正确率达到70%。 (二)说 1.能(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 2.略作准备,能简单地重复听到的或读过的文段,内容有一定的连贯性。 3.能够运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围绕如问候、请求、建议、邀请等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二年级学生允许有语言错误,但不致造成误解。三年级

学生虽然有少量语言错误,但基本意思表达清楚。 4.能以简单的语句介绍情况,如本人的经历、家庭、班级、学校、某地、某人等。经过准备,二年级学生能连续说5个以上句子,尽管有停顿和重复,但基本能表达主要的意思;三年级学生能连续说6个以上句子,尽管有停顿和重复,但能清楚地、比较流畅地表达主要的意思;。 (三)读 1.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根据语境中较为明显的提示和构词法知识推断少数生词的语义或初步确定其语义范围。 2.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能分别以每分钟40-50个词和50-60个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能够基本把握主要的事实和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率达到70%。 3.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说明、表格、图表、图示和标志等。 4.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5.三年级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文段的寓意。 6.三年级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断出文段未直接写出的意思。 (四)写 1.能用书写体熟练而清楚地书写,要求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正确。 2.能听写没有生词的材料。语速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为为每分钟110和120个词。第一遍只听不写,第二遍边听边写,书写速度二年级为每分钟12-15个词,三年级为每分钟15个词,第三遍检查。 3.能就课文内容笔头回答和复述问题。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美容美发教学大纲.pdf

美容美发及皮肤护理教学大纲 前言 美容美发及皮肤护理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涉及皮肤护理、化妆、美发三个学科领域,将三者融为一体,塑造个人完美形象, 从而达到美的和谐统一。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坚 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加强科学思维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我院三年制美容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 第一章皮肤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皮肤的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特点。 2、熟悉皮肤的功能。 3、掌握皮肤的常识。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皮肤的特点。 2、皮肤的重量、厚度、面积、表面形态、颜色、组成及PH值。 3、皮肤的八大功能。 第二节皮肤的基本结构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各层的形状 2、熟悉皮肤各层的成分 3、掌握皮肤的分层及各层的功能,皮肤附属器的组成。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2、表皮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组成,及各层的形状、成分和功能。 3、真皮层的组成及功能。 4、皮肤附属器的组成:大小汗腺、皮脂腺的分布、开口、结 构、功能;毛发的分类、组成、成分、生长阶段;甲的组成和生长速度。 5、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功能。 第二章化妆品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妆品概述。 2、掌握化妆品的分类及应用。 教学时数: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化妆品的定义、特性、化学研究范畴、产品标识。 2、化妆品的分类、作用、使用方法。 3、不同性质的皮肤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应如何选择化妆品。 第三章美容皮肤护理 第一节卸妆、洁面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清洁皮肤的目的。 2、掌握卸妆和洁面的步骤与要求。 学时分配:理论 2学时实验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皮肤护理的用品用具。 2、包头的方法、纸巾的使用方法、胸巾的搭法。 3、清洁皮肤的目的、卸妆和洁面的步骤与要求。 (二)实验教学内容 1、包头的方法、纸巾的使用方法、胸巾的搭法。 2、卸妆和洁面的步骤。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评价一、教学目的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指导全国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是课程实施,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应对课内外英语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克服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畏惧心理和困难,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规定,初中英语按不同情况分两级要求,从一年级起学习两年的,为一级要求;学三或四年的,为二级要求。每周课时为4课时。(一)一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基本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 3.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说 1. 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问答。 2. 能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所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内容,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对话。读 1. 能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能独立阅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50个词。 3. 能初步借助词典阅读理解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文字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写 1. 能用书写体熟练、清楚地书写,大小写、词距、标点等运用正确、规范。2. 能听写用学过的课文组成的材料,听三遍,书写速度每分钟分别为6—8个词。 3. 能笔头回答就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语音 1. 能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读出单音节词和部分双音节词。 2. 能按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 3. 能连贯地朗读学过的课文,语调、节奏和语音基本正确。词汇 1. 能运用基本拼读规则拼写单词。 2. 能掌握450个左右最常用单词,100条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够在口笔头交流活动中运用。语法 1. 能基本掌握所学单词的形态变化。 2. 能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并能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在书面表达中力求表述形式基本正确。(二)二级目标与要求听 1. 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 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及背景。 3. 能在听题材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克服生词的障碍,理解语篇大意。 4. 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12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字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