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学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黑龙江高职学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黑龙江高职学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

建设方案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建设背景 (1)

二、人才培养目标 (2)

三、专业建设目标 (4)

四、专业建设情况 (5)

五、专业课程体系、教材 (9)

六、专业考试、考核 (10)

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3)

八、专业建设经费、进度、预期效果 (16)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各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带动了铁路行业整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行车指挥自动化、客货快运网络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安全装备系统化,使铁路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随着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和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铁路信号已成为提高铁路区间和车站通过能力、增加铁路运输经济效益、改善铁路职工劳动条件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发展前沿的科学技术。

2.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些能够从事通讯、信号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近年来,铁路信号成功地应用了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铁路信号的发展。因此,铁路信号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当今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经过对市场、行业的细致调查,发现我国现有的对口专业人才,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专业人才尤为匮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该专业急待大量的高等技术性专业对口人才,以便于填补社会人才缺口,满足行业及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铁路大跨越、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信息化理论的提出,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实现铁路的信息化管理。铁道信号技术正在蓬勃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据预测,上海某地铁运营有限公司2010至2011年共需要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人才139名,要求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和开发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是轨道交通方面急需的六类人才之一,由此可见,信号专业人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出台和全国铁路的提速,到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8.5万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现在的

7.5万公里增加到10万公里。国家大力建设铁路新线和原有线路的技术改造,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据有关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在“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其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铁路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从目前铁路行业的人才状况来看,人才学历层次偏低。目前,铁路行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62%,与国家人事部“十五”末达到70%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与国家对铁路行业提出的以技术发展铁路,以人才发展铁路的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总体上来讲,铁路行业规模大,人员多,人员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问题并存。同时还存在人才分布不够合理,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的问题。以铁路局为例,位处大城市的铁路局机关人才与路段基层相比,城市人才相对较多,而基层人才则比较缺乏。以中国中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其下属的25家特大型施工企业的60万员工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的 2.8%,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12%,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总量的19%专业技术人才在员工队伍所占的比率仅达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2/5;高技能人才数量仅接近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1/10,这就凸显了行业发展迅猛而人才急剧短缺的矛盾。

二、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铁道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信号设备的维护、施工、管理等岗位上,要求是具备较好的信号设备应用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产业的需求方向,确定了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铁路系统从事通信、信号工作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掌握扎实的关于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现场应用、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专业主要服务行业:各铁路局、工程局、信号设备工厂等。

2.专业面向工作岗位:施工技术员、设备维修、维护员等。

3.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工程设计勘测

确定电缆径路走向、机械室设备布置、室外设备坐

设计对临时改造通信信号工程及大修工程的设计

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员室内外通信信号设备的安装工艺、调试、开通

技术主管铁道通信信号施工的全面技术工作

施工组织与质量

控制施工计划

编制

编制施工组织和施工计划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通信信号工程设计

施工利用计算机进行内业计算并绘图

管理与维护工长、信号

生产和质量管理、设备维护

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职业定位准确,主动服务于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毕业生就业后可从事国营铁路、地方铁路、地铁、轻轨、工程公司等铁路交通系统中信号设备的维护、施工、管理工作,亦可在通信信号生产企业中从事信号设备生产、施工工作;亦可在厂矿企业从事专用线信号设备维护、管理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并据此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专业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涵盖社会服务能力

小型铁道通信信号工程设计能力掌握铁道信号自动控制、计

算机联锁、车站信号自动控

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信

号设计与施工等专业知识

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所必需的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具备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一定的自学能

铁道通信信号各项工程的施工操作能力

掌握专业各种电

路实现的技术条件

具有文献资料的使用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铁道通信信号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各种设备的

操作与维修方法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人际

交往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铁道通信信号工程施工组织能力具备专业培养目标

所要求的基本能力

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

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不断进取

铁道通信信号设备维修、管理能力具备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具有公平竞争、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

创新能力

三、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根据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等特点,构建符合铁路产业发展现状的结构体系。

本专业紧贴铁道通信专业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专业结构基础上,依据铁路用工单位的指导及技术支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学生培养、就业结合起来,对专业实行了结构优化。同时,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带动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群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本专业结构布局主动适应铁路产业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满足铁路产业与专业对接的要求。

1.专业基本情况

(1)生源情况

本专业于2007年开始招生,由于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度,培养目标准确、质量高,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近二年的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2.5%,新生平均报到率95.5%,现有在校生309人。

(2)师资条件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研究生3人,另还有3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双师型教师2人;外聘教师5人。本专业具有专业带头人1名,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

(3)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等功能,已设有2个实验室,具有信号设备实训、电工电子实验等功能。本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先后与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复盛铁路工电器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促进了“零距离”人才的培养。

2.就业情况和社会声誉

近二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都在90%以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

3.专业建设目标

到2013年,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

在专业硬件方面,完善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增建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工学交替及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面推进。

同时保证优秀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新增骨干教师5人,聘请现场的一线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加快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

四、专业建设情况

1.建设思路

发挥铁路行业背景优势,坚持“跟着铁路走,联合铁路办”的发展之路,与企业合力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铁路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具有铁路特色的校园文化;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引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2.建设内容

(1)建设具有铁路文化特色的专业文化

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接受、适应职场文化;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2)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结合,在未来二年内,我们将积极探讨两者衔接的有效模式,争取实现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3)实验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铁道通信信号岗位能力需要,紧跟铁道通信信号发展方向,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整合原有实验实训室,建设三大实训中心。完成各类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职业技能实训项目。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采用模拟生产的组织形式,聘请行业中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学

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经历不同的设计、维护的全过程。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本专业成立三个组织,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决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合作的具体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的联络。

①校内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计算机联锁实训室:主要设备包括:TYJL-Ⅱ型计算机联锁机柜以及与之配套的鼠标和数字化仪控制台、21英寸彩色监视器、电务维修机、监视控制机和继电器及继电器组合架、模拟盘、模拟轨道控制开关等。

该实训室能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构成的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的进路排列方法、信息的采集与驱动、信息显示的方式、记录储存和故障检测与诊断、故障分析和故障处理等实训项目。

电缆、光缆线路实训室:该实训室配有3M电缆接续模块机、兆欧表、喷灯;室内、室外交接箱、分线盒;光时域反射仪(OTDR)、光纤熔接机、光纤切割刀、光缆接头盒、光缆交接箱等设备。

该实训室主要承担电缆线路施工与维护的实训任务,包括全塑电缆的色谱识别、放音对号及测量检验方法,全塑电缆的扣式接续、模块接续和接头热缩套管保护的操作方法、步骤、交接箱、分线盒成端的制作与安装,用户引入线的接续、安装,交接箱和分线设备的安装技能培养以及线路故障的分析处理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全塑电缆的色谱识别、放音对号、电缆接续与封焊、分线设备与交接箱的成端等操作技能;同时可以完成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论验证实验和光缆线路施工与维护的实训任务。

基础信号设备实训室:该实训室主要配备设备有电气集中继电器组合配线架、控制台和电动转辙机的解剖样机、拆解练习用转辙机、转辙机测试台等。

继电器组合配线架和控制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信号工程施工的室内配线训练,包括布线、绑线把、端子板安装、线缆接入和焊接、校线、测试训练。

电动转辙机实训项目主要是学习转辙机构造原理、工作原理、机械部分和电气分的拆装训练、机械调整、整机测试、维护保养、故障检修等。

②校外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校外实训是校内实训有益的补充。深化校企合作关系,继续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促进“顶岗实习”的开展。为保证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长期稳定、可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所有学生毕业前的校外顶岗实习不少于6个月。

同时,与企业联合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制订有利于工学结合、教学培训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使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顶岗实习的组织、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考核、实习总结、鉴定和成绩评定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师资队伍

本专业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在项目建设期内,拟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新增专业骨干教师5人。

资队伍

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多种培养方式

专业带头人培养校内生产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课程团队建设到国内外高水平企业、院校技术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挂职锻炼、校企联合科研

(5)校企合作体制建设

①合作原则

本专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遵循服务企业、校企

互利、统一管理的原则,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同时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请企业现场的一线技术人员来学院讲座。

②领导机构的建立及职责

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③合作模式

专业采用三种合作模式,“订单”合作模式、顶岗实习模式、产学研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签订委培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成绩挂钩。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计划、考核标准等;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产学研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6)信号专业群建设

本专业群建设是以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①建设目标

按照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模式,扎实推进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及实训基地等工作,将专业群做大做强,形成群体优势,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建设思路

未来二年,参考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思路,重构专业群内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在与重点专业共享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做大做强铁道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等专业,使它们最终形成竞争力强的专业。

(7)行业支持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全力支持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建设项目。从资金、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与投入力度,具体承诺如下:

①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将由相关领导负责,统筹安排,强化监督,加强对该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其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辐射全国高等交通土建类职业院校。

②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要求所属企业继续加强与该专业校企合作,提供成套生产型设备,共建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创造条件。

③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将推动交通行业企业与该专业在开发项目、技术革新方面的合作,为该专业课题立项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促进其成为行业和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

④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对该专业师资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专任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在系统内评聘工程系列职称。五、专业课程体系、教材

本专业通过铁路生产一线调研,充分准确地了解铁路信号技术领域的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要素,明确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使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方针,并确立了本专业的教改方向,提出了“改革、调整、提高、发展”的教改工作指导方针,及时对专业设置进行了优化和创新,对专业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更新了专业建设目标与课程设置。

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按照技术工作领域和企业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本专业构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教学安排强化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并据此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专业课程充分考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持续发展需求,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要求。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认知规律、能力转移递进的教育规律,本专业实施“三个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文化基础课、职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文化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还担负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任务,为学生以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职业基础课在校内开展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方向课在校内开展工程项目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按企业工作状况在校内的实训室里,完成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构建,涵盖了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须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三个模块对应的课程在教学组织编排上依次进行,知识、能力梯次递进。学生通过“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初步具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管理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后在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项能力,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验真实的企业文化,最终形成职业行动能力,成为我国铁路行业中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均采用近年来正式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原有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及时补充“四新”技术,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重视校企合编教材建设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的编写。

六、专业考试、考核

本专业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对考核评价要求进行了改革,拓宽了人才成长途径,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加强考核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性。考核安排体现能力体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做到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评分方法、考核时间五明确。

1.教学评价与考核

考核要点:素质、知识、技能。评价比例为平时表现20%,学习内容完成情况50%,学习参与度30%。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作业、训练项目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和相关标准的掌握程度;学习参与度包括实训工作任务规划、项目实施与检查,自评/教师评价,任务总结及汇报等成绩;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每个操作过程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团队的合作精神,完成实习任务的态度等。

2.实训评价与考核

实训考核分为企业考核和学校考核两部分。评价比例为企业考核70%,学校考核30%。

企业考核要点为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工作实效和创新精神等;学校考核要点包括实习过程情况、实习总结和实习小组评价意见。

3.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立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公布五个方面入手。

①评价目的

一是通过评价,了解我院培养的毕业生符合社会需求的状况以及学生展示个人价值发展的状况;二是从状况的分析中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前者以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为依据,侧重于学校工作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度;后者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标杆,着眼于学校的整改与提高。

②评价主体

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该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认定。

③评价内容

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个评价主体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拥有独特个性,所评价内容应该有所侧重。有了他们的共同参与,评价就能防止单一性,体现多侧面,展示周全性。用人单位所评内容应该以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家长所评内容应该以学校管理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所评内容应该以学校教学和就业服务水平为主,适当兼顾其他。

④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样本选择、调查问卷、操作程序等事项的确定与运作等。

⑤评价结果公布

社会评价的结果必须公布,只有这样,评价才有实际效果和意义。公布的内容既包括值得肯定的成绩,又包括需要整改的不足。立足于这样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结果公布,才既具有权威性,也具有社会监督的号召性和引导性。

在目前状况下,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机制的建设应分步进行。

第一步是以了解毕业生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状况;毕业生个人价值发展状况;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推进发展为目的。二是用人单位、家长、毕业生三个评价主体到位。三是评价活动组织主体由学校暂时担任。四是围绕毕业生就业状况、学校管理、教学服务三大评价内容,设置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等级。五是了解三个评价主体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与建议。六是学校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提出整改的方案,负责任地给予纠正,以此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渐提高。

第二步坚持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三者不变,但对评价活动组织主体和评价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一是评价活动组织主体的调整。社会评价活动的组织者由学校承担改为社会相关组织承担,比如,在专业性社会评价机构尚缺的情况下,学校出面联系,出资邀请当地企业联合会组织牵头,会同当地有资质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与学校所设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协助进行。调整意义在于使整个评价过程尽可能脱离学校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排除产生虚假信息的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二是评价方法的调整。这一调整主要指评价方法所包含的相关内容的变化,样本的选择、问卷调查的比例、调查内容的语言导向、评价等级的确定等等都应有所变化。同时应注意相对稳定性与适度变动性相结合。以评价指标为例,每年的社会评价,应围绕评价目的,确立相对稳定的核心评价指标和相对灵活的补充评价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评价与市场需求变化之间保持鲜活的对接关系,使社会评价工作保持客观性、准确性、权威性。

七、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现今铁路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调研,明确了“专业结构紧跟产业发展,课程改革紧跟行业升级”的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业指导为重点,以产教结合为途径”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主要教学场所,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工作情况,采取项目教学、现场教学、顶岗实训的教学组织模式,突出职业岗位技能培训。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依托铁路行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市场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用1年时间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三、四个学期按照岗位需求导向的方式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第五、六学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毕业实践,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讨论并确立课程设置,特别是实践课的设置、学生教学实习的时间和内容、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渠道;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具体运作,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推行学生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对“证”施教,对“岗”施教,实现学生与员工身份合。

2.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程改革主要围绕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根据生产过程设置教学过程、根据职业资格认证设置教学材料这三个部分。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的课程建设由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完成,在仔细分析了行业实际需求、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后,重构了本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组织管理、评价培养质量等,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在课程体系中,以行业导向为主线,通过对铁路信号工等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标准、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确定了递进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三个模块式课程设置,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模块课程名称

文化基础模块计算机基础应用数学

政治

体育

英语

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心理健康

职业基础课模块

电路基础

铁道概论

专业外语

信号基础网络分析导论通信线路工程电子CAD

电子技术

电子线路

职业技能模块6502电气集中连锁

信号电源

施工工艺

驼峰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连锁

拟通过调研,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北京通号公司、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沈阳铁路局、深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等学习,及时了解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引入行业新设备,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将重点推进“教、学、做合一”环节,开展项目教学,以实践训练为手段,以素质能力培养做为核心。其中《信号基础》、《通信线路工程》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等课程利用项目教学法,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将加大职业岗位所需能力要求的教学力度,教学过程中不仅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始终贯穿职业素养教育。

课程体系改革中,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达到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会利用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等。专业教学由传统的专业化的学科知识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多元化的评价,促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既定目标不断融合。

3.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设等内容。按照学习情境设计的“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实施开发评估---教学效果反馈”四步骤,制定出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共同做好课程描述、学习情境划分与描述,学习项目(任务)的划分、推荐考核方式等内容,形成课程标准试用稿,经教学实践并修改,最终成为成熟的课程标准。专业继续联合企业专家开发课程,并大力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以所需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构建专业群,主要由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课程组成,课程《铁路信号基础》、《区间信号与自动控制》、《信号电源》、《计算机联锁》等。

4.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使专业教师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使本专业教学团队具有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协作能力强等特点。

①进一步培养专业带头人,要求能够负责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能把握专业最新技术,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承担专业建设方案设计工作;能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让其到国

内外著名企业进行培训,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和技术水平,引领专业建设工作。

②骨干教师培养和引进,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教学能力突出,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执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参与企业生产等一线工作;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主持或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开发工作。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培养讲师或讲师以上教师,在本专业有一定实践经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通过在国内知名院校培训、进修、承担科研课题、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手段,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在项目建设期内,安排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状况,增加其企业生产经验,最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八、专业建设经费、进度、预期效果

1.建设经费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

(万元)

地方财政

(万元)

行业企业

(万元)

其他

(万元)

总计(万

元)624.8 222.4 222.4 180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和课程标

准建设

23 8 8 7

优质核心

课程建设23 8 8 7

科研和教

材建设21 7 7 7 培养相关

专业带头

26 10 10 6

培养骨干

教师29 10 10 9

培养“双

师”素质

29 10 10 9 专任教师

聘请兼职

教师29 10 10 9 聘请现场

一线技术

27 9 9 9 人员

组织技能

竞赛 6 2 2 2 编制课程

实训任务

书、指导

6 2 2 2 书、顶岗

实习的相

关文件

实训实习

耗材14.8 5.4 5.4 4 实习经费20 10 10

实习意外

伤害保险14.8 4.4 4.4 6

组织实施

第三方评

7 2 2 3

校外实训

基地建设41 13 13 15

电缆、光

缆线路实

80 30 30 20 验室

计算机联

锁实验室138.2 51.6 51.6 35

基础信号

设备实验

90 30 30 30

2.建设进度

项目内容

2011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2年12月(预期目标、验

收要点)

子项目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

系及课

程标准

构建

预期目标:围绕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以

岗位需求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①完成课程体系论证报告②初

步制定各课程标准,并用于教学实践。③

完成教学计划的修订

预期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及各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①完善的专业课程

体系及各课程标准。②修订专

业核心课程标准③教学计划的

进一步优化

人才培

养模式

改革

预期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①高技能人才需要调研报告②

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报告③人才培养方案

及相关意见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

养模式。

验收要点:①人才培养模式的

优化方案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

化情况

专业教

学资源

库建设

预期目标:启动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交流

平台。

验收要点:①初步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交

流平台;②收集、制作部分课件、习题等

教学资料

预期目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库信息交流平台。

验收要点:①完善专业教学资

源库交流平台;②建成多媒体

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和习

题库。

资队伍

建设

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

验收要点:①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②完成

国内外先进理念的学习③专业带头人的学

习心得及专业讲座

预期目标:继续培养专业带头

人1名。主持铁道通信信号方

向的建设工作,完成专业建设

工作。

验收要点:①主持完成教学资

源库资料1部②主持1门优质

核心课程开发③开展专业讲座

4次/年

骨干教

师培养

预期目标:新增铁道通信信号的骨干教师

2名。

验收要点: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②参加国

内外学术研讨会③到企业或先进学院挂职

预期目标:继续新增铁道通信

信号骨干教师3名。

验收要点:①参与项目课程建

设②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③

到企业或先进学院挂职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电缆、

光缆线

路实验

预期目标:完成实验室建设的准备,做好

建设的调研、购置等工作。

验收要点:①实验室建设调研报告②购置

仪器设备,保证设备到位③设计实训项

目,能顺利开展各项实训,设备使用率

100%

预期目标:进一步发挥实训室

功能,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更新实训项目、

内容②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基础信

号实验

预期目标:完成实验室建设的准备,做好

建设的调研、购置等工作。

验收要点:①实验室建设调研报告②购置

仪器设备,保证设备到位③设计实训项

目,能顺利开展各项实训,设备使用率

100%

预期目标:进一步发挥实训室

功能,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更新实训项目、

内容②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计算机

联锁实

验室

预期目标:完成实验室建设的准备,做好

建设的调研、购置等工作。

验收要点:①实验室建设调研报告②购置

预期目标:进一步发挥实训室

功能,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更新实训项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得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得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得智慧教学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得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得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得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得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得现代化奠定坚实得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得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得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

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瞧,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得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得问题主要就是:系统性得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与发展水平方面考核得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几年得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得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得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得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得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得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得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得信息素养与应用水平,最终建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会计专业建设计划规划.doc

会计电算化精品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建立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双线培养的院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会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采取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兼职教师“项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优秀专业带头人、品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的教学团队;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工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精品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多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珠算证书”,鼓励部分学生报考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2、建设领先的实训基地 按照“校企联手,双向互动”的基本思路,在现有的院内实训室和院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强化专业职业技能构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2个会计多功能综合模拟实训室和2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将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校内外实训内容、体系和考核有机结合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系统,满足学生中期、毕业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培训、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 3、培养德优技精的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最新)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 发展规划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会计手工账实训室发展规划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预通知”的要求,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应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报到率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我系提出重点建设会计专业申请,特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会计专业建设基础 (一)区域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是山西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社会认可度高,人才需求旺盛。全国虽有100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山西省也有30多万从业人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这一数字也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社会呼唤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除对口就业之外,还能胜任商贸、物流、营销、经济管理、文秘、行政事务、文化教育等职业岗位,专业拓展较广,毕业生适应能力强,一专多能,就业面广。会计专业生源充足,学生、家长、社会对该专业充满信心。 会计专业是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面广的专业。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专业对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 (二)专业建设基础 1、符合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以“特色引领”为重点的要求 会计专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探索政行教介企“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介企“三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富有成效,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我系会计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及平台建设方案V1.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1.1建立本方案的背景 (3) 1.2制定本方案的目标 (3) 1.3制定本方案的意义 (4) 1.4制定本方案的过程 (4) 1.5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5) 第二部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5) 2.1 教育资源类型 (5) 2.1.1 媒体素材 (5) 2.1.2 试题库 (5) 2.1.3 试卷 (5) 2.1.4 课件与网络课件 (5) 2.1.5 案例 (5) 2.1.6 文献资料 (6) 2.1.7 网络课程 (6) 2.1.8 常见问题解答 (6) 2.1.9 资源目录索引 (6) 2.2 教育资源的技术要求 (6) 2.3 教育资源的属性标注 (7) 2.3.1 必须的数据元素 (7) 2.3.2 可选的数据元素 (8) 2.4 专业教学资源的分类体系 (8) 第三部分建设方案 (10) 3.1 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 (10) 3.2 功能模块列表与用户角色 (11) 3.3 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规范 (13) 3.3.1 专业资源库建设原则 (13) 3.3.2 运行环境要求 (13) 3.3.3 专业资源建设内容 (14) 3.3.4 专业资源库功能要求 (15) 3.3.5 性能要求 (18) 3.4 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规范 (19) 3.4.1. 运行环境要求 (19) 3.4.2. 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内容 (19) 3.4.3. 网络学习平台功能要求 (19) 3.4.4. 性能要求 (21) 3.5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规范 (21) 3.5.1. 运行环境要求 (21) 3.5.2.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内容 (21) 3.5.3. 课程展示功能要求 (22) 3.5.4. 性能要求 (23) 3.6 专业资源库开放访问接口规范 (23) 3.6.1. 专业资源库提供接口场景说明 (23)

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2018完整版)

智慧校园整体建设方案(2019完整版) 2019年7月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

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 成员:***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

龙小-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弘扬“龙桥”精神建设特色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规划方案立教育品牌,创特色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深化学校的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优质的、可持续的发展,根据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校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历史积淀 1.概况与现状 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位于321国道干线,地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家级文物“龙脑桥”畔,省级文物“玉蟾山下,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是育人的好地方。 我校是一所从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12年7月分离出来的一所小学,有学生1000余人,21个教学班,有教职工43个。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 8名,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本着“关爱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健康体魄、具备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宽

容、感恩、竞争、笃行”为校训;“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博学、严谨、爱生、善导”的教风;“刻苦、自律、合作、创新”学风;“廉洁、高效、团结、务实”的领导作风;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课程改革,开拓进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逐步形成了“以校本培训为主,致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乐学”为主,致力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社团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校园内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县“校风示范学校”、泸州市“市级校风示范学校”;泸县“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和泸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县“科技教育示范校”;泸县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泸州市“青年文明号”;泸州市体育锻炼“先进单位”;泸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等奖;泸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先进学校”;泸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泸县控制学生辍学“先进单位”;泸县教育宣传“先进单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县一等奖,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之一;泸县2007年度安全工作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 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始办于1991年,是浙江省高职院中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之一,办学20年来,我专业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企业的骨干,甚至走上了领导的岗位。凭借优异的教育实践表现,我专业在2005年被学院首批确立为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学院立项为院级示范建设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 依托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我院是浙江省供销社举办的省财政全额拨款公办高职学院,在会计专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与省社及其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平台。企业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岗位;教师为企业提供课题研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经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业务培训。双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效果显著。 在学院正确领导下,会计专业能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综合办学实力,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实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方面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软性教育资源与硬性教育条件的发展也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当前会计专业在校生为673人,2011级新生报到率为98.82%,连续三年双证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毕业生起薪在2400元以上。所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社会欢迎。 1、实训环境 本专业拥有电子化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模拟银行、模拟纳税大厅、信用管理实训室、模拟证券交易大厅、太保实训基地等7个校内实训室,配备用友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软件、信用评估软件以及证券投资、模拟银行业务操作等专业软件,设备总值达365万元;拥有中瑞江南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浙江省兴合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等15个校外实习基地。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学生观摩、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 2、师资队伍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经过多年发展,校园网络基本普及,信息化应用已逐步深入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日益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智慧校园改造的信息化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信息化教学探索不足; ● 2适切性信息资源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并未建立; ●校园信息需要统一整合分析,促成智能化校园管理。 1.1、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并探索如何促进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实现形式,逐步解决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最终实现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具体目标就是实现“五个智慧化”和“一站式服务”: 智慧教学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智慧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智慧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智慧教务 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智慧生活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智慧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智慧环境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数据共享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智慧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校园信息化全面实现后,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智慧校园。

高职会计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根据《湖北财税职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我院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会计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7%的比例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从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会计发展的状况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大企业需要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员,包括会计人员。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经济增长龙头,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上千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生产型企业、业务性公司发展很快,急需大量的会计操作人员。另一方面与大行业配套发展的一些小型民营私企公司需要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会计人员,而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老龄化,职称、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会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据调查湖北省现有各类企业28万余家,按年均增长5%计算,未来3年湖北省将新增各类企业近4.5万家,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的逐渐壮大,由此带来的新增会计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18万人。这说明我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特别是那些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业会计人员,会计人才的培养大有前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会计人才,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会计人才,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目前,我省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需求量大,近90%的企业需要适应出纳与会计基层岗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目录第一部分一二第二部分 一指导思想 1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0 第三部分 项目一重点专业建设 13 Ⅰ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5 三建设内容 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23 Ⅱ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30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3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32 三建设内容 3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44 Ⅲ林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52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52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54 三建设内容 55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65

Ⅳ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71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71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73 三建设内容 7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85 Ⅴ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9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9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95 三建设内容 9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05 Ⅵ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建设1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1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115 三建设内容1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24 项目二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第部分 一组织保障140 二资金保障141 三制度保障151 四防范风险危机153 第部分1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2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3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4畜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5动物医院建设经费预算6植物保护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7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8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9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10食用菌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表11生物技术综合实训中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 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 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

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八: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本项目立足浙江中小企业,面向全国旅游企业,以“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为导向,打造“课证训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推进机制,构建“三心三力”职业素养隐性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证书+行业证书”的职业证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岗位培训包和证书培训包以“教学拍档”为抓手,打造一支由校内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业带头人共同领衔,专业教师和行业教师为主体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满足教学、培训、竞赛和社会服务需求的校内外实训中心以课题研究、职业培训、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社会服务项目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一套可供全国高职院校借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量化指标 (1)招生规模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 (2)确立7家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 (3)建设好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优质核心课程4门; (4)建设省重点教材1本校企合作开发体现实操性的专业特色教材3本开发2个岗位培训包,3个证书培训包; (5)建成“ERP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会计手工实训室”1个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2个新增实训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4家; (6)引进或者培养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各1名,引进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3名,培养骨干教师3名每年进企业锻炼2个月以上的教师至少达到3人次参加国内外培训与会议不少于5人次每年承担各项社会服务工作不少于2项; (7)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拍档”的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人数不少于6位,兼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实际承担专业教学任务为50%新增至少6对校企“教学拍档”; (8)成立旅院财务咨询工作室; (9)毕业生签约率达90%,就业率达到98%。 3.内涵指标 (1)“课证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指标 “课证训一体化”即课程设置与学生证书的获取和实训能力的提升三者紧密相联,融为一体即各门专业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积极为各类考证做准备《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电算化考证》为学生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准备《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为学生获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做准备《会计电算化》为用友ERP认证做准备同时,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 专业建设总体方案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

专业建设项目概述 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生产、销售产业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以石化技术为龙头、石化装备为辅助、石化管理为补充,能全面满足石化行业岗位群需要的专业体系。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即,健全一个机制:健全适应产业实际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两支队伍: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做优三个专业集群: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工程、石油化工管理工程三个专业集群。 一、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1、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行业急需、企业对口、动态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 2、建设思路 以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为切入点深度融入企业,以企业反馈和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引导专业,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为基本点深度促进就业,以就业数量就业质量为关键点全面检验专业。为每个专业群遴选2-3家综合实力雄厚、经营管理规范、用工及员工培训需求迫切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校企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体系。从企业调研入手,从石油化工行业需求出发,紧跟石油化工扩能和技术改造升级的要求,适应区域石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3、建设内容 (1)建立主要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岗位能手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小组会议1-2次,每2年更新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确保建设委员会的结构合理和指导作用。 (2)健全专业动态化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不间断跟踪培养过程、随市场需求调整培养规格的工作机制。经常性进行市场调研,建立紧跟石油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瞄准产业技术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岗位、新要求,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先进、最关键技术,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73637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73637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以适应教学与生产需要,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实力,与时俱进,培养出与时代及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会计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目前实际情况,就今后几年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特提出以下具体方案: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继续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双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侧重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对职业能力自我培养的弊端,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依靠学院培养与学生自我培养的特色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教育、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衔接,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具体讲,“双培养模式”包括: (1)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以“做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为中心,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依托,以“闻、见、

练、战”相结合的四层次手段为保证,以成功心理激励为关键,结合学校培养,实现综合培养大学生专业职业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学院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维模式,突出“是什么、如何做”;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立体化课程模式和立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体,以三形态课堂体系为依托,以四层次教学手段为保证,以双循环学习体系为关键,综合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成本计算、审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成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的合格财会职业人。 ①课堂模块(三形态): 第一课堂 + 第二课堂 + 第三课堂 为基础为依托为关键 理论课堂实习课堂社会课堂 (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实训) 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堂特色。第二课堂作为校内的实训课堂,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课堂通过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及时、密切,最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②教学模块(五手段):案例+情景+互动+实训+导师。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突出职业性与实践性。在第一课堂理论教学中突出案例、情景和互动教法,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高职院校十三五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我市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思路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市经济发展建设目标,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劳动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职融通、升学和就业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一是优化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要把统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纳入考核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目标任务,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相当。同时要有效衔接全市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政策引导和校际合作,使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一定办学规模。

二是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市2所中等职业学校(凉城和前旗职业学校)要晋升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察右中旗和化德职业学校)要晋升为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市民族艺术学校和商都职业学校)要进入全国中等职业特色学校行列。同时市技工学校要建成技师学院;市民族艺术学校要力争晋升成为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已建成为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卓资职业学校要加强内涵建设,发挥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我市2所高等职业院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医专)要争创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目标奋斗。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的同时对外承揽业务,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运作。 从现在开始,要以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依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要求建设几个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以学生实习、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乌兰察布职业学院要面向一、二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主,重点建设以马铃薯、花卉园艺为主的种植基地,以肉牛肉羊为主的养殖基地,以及机电、

智慧校园互联网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校园“互联网+”网络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1运营维护方案 (6) 2.1运营维护方案 (6) 2.2.1运营资费 (6) 2.2.2用户缴费方式 (6) 2.2.3资费套餐设计 (7) 2.2.4合作模式 (7) 2.2.5后续投入保障措施 (11) 2.2.6资产到期后处理 (12) 2.2.7违约责任 (12) 2.2.8服务保障体系 (12) 1.3面对国家政策变化的应对措施 (36) 2技术建设方案 (38) 2.1校园网总体架构设计 (38) 2.1.1建设原则 (38) 2.1.2校园网建设内容框架 (39) 2.1.3网络架构拓扑图 (41) 2.1.4网络设计概述 (41) 2.1.5骨干网络方案先进性与可行性 (42) 2.1.6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内容 (49) 2.2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51) 2.2.1无线网络先进性设计 (51) 2.2.2无线覆盖方案 (52) 2.2.3无线多SSID设计 (58) 2.2.4无线接入认证设计 (58) 2.2.5无线安全技术设计 (60) 2.2.6无线QOS设计 (61) 2.2.7无线覆盖指标要求 (63) 2.2.8无线方案特色 (65) 2.3网络安全设计 (74) 2.3.1设备级安全功能 (74) 2.3.2防ARP攻击设计 (74) 2.3.3交换机IP防扫描设计 (75) 2.3.4防DOS/DDOS攻击 (75) 2.3.5路由安全设计 (76) 2.3.6设备管理安全设计 (77)

2.3.7汇聚嵌入式安全 (78) 2.3.8接入安全控制 (78) 2.3.9IP+MAC+端口绑定 (79) 2.3.10防止病毒广播泛洪 (79) 2.3.11入网用户身份认证 (79) 2.3.12防止对DHCP服务器攻击 (79) 2.3.13多元素绑定技术构筑高安全校园网 (80) 2.3.14防止用户私设代理服务器 (81) 2.3.15恶意用户追查 (81) 2.4等保建设方案 (81) 2.4.1总体建设目标 (81) 2.4.2安全技术体系目标 (82) 2.4.3物理安全设计 (82) 2.4.4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83) 2.4.5系统安全审计 (85) 2.4.6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87) 2.4.7备份与恢复 (88) 2.4.8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89) 2.4.9安全隔离 (90) 2.4.10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94) 2.4.11网络设备防护 (94) 2.5主要产品资质材料 (99) 2.5.1出口防火墙 (99) 2.5.2行为管理 (101) 2.5.3交换设备 (103) 2.5.4无线设备 (111) 2.5.5节点 (112) 2.5.6安防监控 (113) 2.5.7IP广播系统 (115) 2.5.8认证计费 (117) 3规划实施说明 (127) 4.1无线网络工程实施要求 (127) 4.2项目实施管理 (128) 4.2.1项目范围管理 (128) 4.2.2项目阶段规划 (129) 4.3项目进度管理 (133) 4.3.1项目里程碑规划 (133) 4.3.2项目进度保障 (133) 4.4项目沟通管理 (134) 4.5项目风险管理 (138) 4.6项目问题管理 (145) 4.7项目变更管理 (146)

高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发展方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专业建设基础 一、发展契机 依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按照动态调整、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有机结合、质量与效益统一的原则,围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特色,大力推进会计等专业建设的精神,我校会计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特色产业群的逐步完善,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会计专业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专家与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将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的结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结合,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体现高职办学特色,立足吉林、面向全国。 二、专业定位 会计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内容相衔接;坚持专业特色发展与学校整体层次提升相衔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