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毕业论文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本人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要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 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 V 引言.. (1)

1特色农业产业概述 (2)

1.1相关概念 (2)

1.2特色农业研究理论基础 (3)

1.2.1比较优势理论 (3)

1.2.2竞争优势理论 (3)

1.2.3农业产业化理论 (3)

1.2.4技术创新理论 (4)

2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5)

2.1贵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状 (5)

2.1.1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条件 (5)

2.1.2贵州特色农业发展规模 (6)

2.1.3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7)

2.1.4贵州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7)

2.1.5贵州特色农业对财政收入作用 (8)

2.2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9)

2.2.1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力,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9)

2.2.2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业发展缺乏资金 (10)

2.2.3农产品加工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10)

2.3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11)

3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3)

3.1发展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条件分析 (13)

3.1.1辣椒种植面积大 (13)

3.1.2产业链长幅宽,效益比较稳定 (13)

3.1.3贵州名椒众多,品质优势明显 (14)

3.1.4风味独特,市场前景广阔 (14)

3.2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现状 (14)

3.2.1辣椒市场产业已经初步培育完成 (14)

3.2.2 辣椒种植规模较大,区域化格局已经形成 (15)

3.2.3辣椒品牌系列逐渐形成 (15)

3.2.4辣椒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占据国内市场一席之地 (15)

3.3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发展趋势 (15)

3.3.1辣椒品种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市场 (15)

3.3.2辣椒产品质量和产业基地建设将进一步加强和推广 (16)

3.3.3辣椒制品的深加工将是今后辣椒产业的重点 (16)

3.3.4对辣椒产业商业化运作将是今后的亮点 (16)

4贵州辣椒产业SWOT分析 (17)

4.1 SWOT分析概况 (17)

4.2 SWOT分析方法下贵州发展辣椒产业分析 (18)

4.2.1内部分析 (18)

4.2.2外部分析 (19)

4.2.3贵州辣椒产业应对策略 (21)

5贵州特色辣椒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23)

5.1政策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明确的政策导向 (23)

5.2市场方面:竞争激烈大,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 (23)

5.3企业方面:创新能力小,产品雷同率较高 (24)

6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5)

6.1政策环境 (25)

6.1.1政府加大投入对农民培训资金,打造服务型特色农业 (25)

6.1.2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生态无公害型特色农业 (25)

6.1.3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在特色农业中的地位 (26)

6.2市场环境 (26)

6.2.1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参与者体系 (26)

6.2.2充分发挥区域地理、交通、环境优势,构架全省农业信息网 (26)

6.2.3建立主导产业部门,打造品牌优势 (27)

6.3企业内控 (27)

6.3.1建立企业同盟系统,信息共享,共同发展 (27)

6.3.2企业与农户建立基地模式,降低农产品买卖之间的成本 (27)

6.3.3产-供-销一条链,形成农工商联合企业 (27)

6.4其他 (28)

6.4.1依托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将特色农产品打入全国市场 (28)

6.4.2建立预先销售特色农产品模式,大大降低农民种植成本 (28)

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贵州工业化逐步加深,贵州农业必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朝着特色农业产业转变,本文基于比较优势分析,通过对贵州特色农业辣椒产业的传统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的研究,对贵州特色农业辣椒产业进行全面研究,对贵州特色农业产业辣椒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提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利用SWOT分析方法客观分析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而引申出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贵州省;特色农业;特色农业产业;辣椒产业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y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ly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Guizhou,we need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uizhou agriculture,change i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dustr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Guizhou pepper industry's traditional advantage,geographical advantage,resource advantage,cost advantage,to hav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Guizhou pepper industry,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Guizhou pepper industry,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have an Object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Guizhou pepper industry,and extending the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Guizhou Key word: Guizhou province,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pepper industry

引言

当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农村农业中的主要问题,国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全面深入农村改革。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形,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是实现农村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文以特色农业产业立题,深入结合贵州基本省情对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

本文从“特色”的经济学意义为出发点,在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特色农业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有关理论知识为指导,对贵州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条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选取贵州特色辣椒产业进行SWOT分析并探索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对策,力图对贵州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促进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有益探讨,在理论上丰富SWOT分析的实例研究和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实践方面对贵州特色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

1特色农业产业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特色农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提出来,中发[2013]1号中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村活力的意见,[2012]1号中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07]1号文又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向效益型转变的步伐,建设现代农业。因此,特色农业在此背景下提出是必然趋势。

1.1相关概念

特色是一个事物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国际、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周丽永2007)。资源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特色是构成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资源特色是基础,产品特色是核心,产业特色为依托。特色农业就是依靠度特色自然优势,生产出高质量、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特色农业有别于传统的吃饭农业、原料农业,其追求的是同一块地实现最大的效益产出,迎合了市场对某些农产品的需求,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并且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业科学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特色效益农业不仅能辅助社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而且还能帮助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使设施农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引擎,让农民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笔者认为,特色农业产业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自身资源为依托,通过结合

技术、工艺、工具、生产流程、管理组织方式,融合本地文化,民族风情和人文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

1.2特色农业研究理论基础

1.2.1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2.2竞争优势理论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迈克尔·波特教授出版了《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三部著作,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各方面详细阐述了竞争问题,系统和全面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优势并不是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那样简单地由一国的自然资源、利率、汇率、劳动力所决定,而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别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

1.2.3农业产业化理论

农业产业化也可以称作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起源于二战后农业振兴时期的美国,而后传入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主要是依靠经济和法律关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核心是一体化结构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既能奠定农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维护农民财产权,又能积极推动农民进入市场,采用现代科

学技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2.4技术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首次系统的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就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结合,并将其引入生产体系”。创新的内涵一般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制造出新的产品:也就是尚未被消费者所知晓的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尚未被该行业实际部门知晓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也就是尚未被某些特定部门进入了市场(4)获得新的供应商:也就是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来源(5)形成新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创造新市场或者是打破原来的垄断市场。

除了上述理论以外,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资源经济理论、农业资源配置理论、农业生态经济理论也都对特色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上可知,特色农业离不开“特色”两字,利用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竞争优势原理、农业产业化原理和技术创新原理分析特色农业。在理论上,合理利用经济学原理,客观分析特色农业内涵。

2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特色农业是贵州农业的一个新领域,成为专家和学者研究的新课题,虽然贵州省特色农业起步较晚,随着这几年的发展,贵州的特色农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但是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贵州农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贵州农业的转型期里,特色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1贵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现状

2.1.1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每年降雨量在12mm左右,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为1035亿m3 ,其中,人均占有量2926.59m3/人,省内许多地方直农作物能够做到一年两熟,少部分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占占71.34%,洼地、盆地占7.69%,丘陵占20.97%。土壤类别主要是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

(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贵州省内生物资源丰富,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70种,有4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多种,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品种丰富,拥有几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贵州已栽培的有600余个品种。全省饲养的畜禽品种有30多种,丰富的生物资源,为贵州的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优越的基础。(三)环境污染较轻

贵州省农业开发程度低,环境保护好,且可恢复性强。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化学要素使用较少,环境保护得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情况要好于我国其他大部分省区。

2.1.2贵州特色农业发展规模

表2.1贵州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千公顷

指标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年比2010年增长(%)

农作物总

播种面积

4449.43 4464.53 4619.43 4780.69 4889.30 5021.22 2.7

粮食作物2836.02 2821.84 2919.57 2984.73 3039.50 3055.56 0.5

稻谷679.62 676.22 691.15 698.24 695.81 681.53 -2.1

小麦243.93 242.71 262.44 262.93 260.77 257.62 -1.2

玉米734.87 731.20 734.64 751.49 781.14 787.80 0.9

大豆121.87 121.26 125.74 126.63 128.95 132.78 3.0

薯类792.10 788.14 842.53 876.23 894.83 912.94 2.0

马铃薯592.83 604.90 605.76 634.96 645.84 668.01 3.4

油料430.78 433.13 455.15 513.13 529.14 536.14 1.3

油菜籽399.91 400.12 412.77 466.88 479.19 488.98 2.0

花生24.33 25.40 33.50 38.76 40.81 38.90 -4.7

糖料18.01 17.15 17.67 16.47 13.74 12.02 -12.5

甘蔗17.94 17.07 17.63 16.43 13.70 11.98 -12.6

烟叶193.40 192.79 207.74 197.82 195.37 212.24 8.6

烤烟177.99 177.39 194.77 184.94 182.74 200.01 9.4

药材类23.76 24.72 24.86 25.60 28.12 44.35 57.7

蔬菜494.50 527.85 558.29 599.58 647.92 708.52 9.4

(数据来源:贵州省2012统计年鉴)如表2.1,贵州农业播种面积逐年递增,截至到2011年,贵州农作物播种面积已达到5021.22千公顷。其中,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如烤烟、药材也在逐年递增。贵州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在近几年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2.1.3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图2.1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一)公司+农户模式

农业企业和农民签订农产品订购合同,公司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并且提供技术指导,等到农产品收成时,企业以当初签订的合同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

(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这种种植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通过企业拥有的基地将农户组织起来,企业实现种植、加工和销售一条产业链服务,实现一体化经营。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通过自发的组织将生产同一种农产品或同类产业的农户联合成为一个经济性主体,形成互助性组织。

(四)公司直租直营模式

企业通过自愿、协商原则,将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并支付农户一定的费用,农户可以在企业里面打工,公司支付其工资。

(五)反租倒包模式

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恁形式集中到集体中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局,主要将这些土地使用权利用市场反租给农业企业的经营方式。①

2.1.4贵州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根据贵州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规划(2007—2015年)指出初步统计,2006

年全省134个交易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73亿元,其中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28个,总交易额达到120多亿元;形成了6个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目前我省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数量达到14个;其中,贵阳五里冲(现为石板镇)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了27亿元左右,是全国主要的骨干批发市场之一;遵义虾子辣椒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6.5亿元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专业市场之一。

2.1.5贵州特色农业对财政收入作用

目前,贵州2011年农林牧渔的总产值为1165.46(亿元),而其中农业的产值655.30(亿元)。如表2.2、表2.3,贵州农业在贵州第一产业的产值超过一半,但是在三个产业纳税中确实微不足道的,这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扶持以及让利于农的政策倾向。

表2.2 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

(亿元)

指标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1年比2010年增长率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1.54 697.01 843.80 875.20 997.82 1165.46 1.4 农业347.97 392.20 464.80 501.52 587.31 655.30 -0.2 林业25.85 27.77 35.63 36.92 41.01 46.66 7.4

畜牧业189.79 231.60 291.65 281.53 304.16 381.95 1.2

渔业7.44 9.04 10.49 11.06 13.82 19.90 25.1 农、林、牧、渔服务业30.49 36.40 41.23 44.17 51.52 61.65 10.3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7.33 446.38 540.27 550.27 625.04 726.21 1.2 农业226.28 260.30 308.48 330.50 385.61 430.84 -0.3 林业17.01 18.27 23.44 25.11 28.07 31.99 7.4

畜牧业118.96 145.68 183.16 167.79 179.51 223.22 1.0

表2.2(续)

渔业 4.90 5.89 6.84 7.21 8.98 12.78 23.7

农、林、牧、渔服务业20.18 16.24 18.35 19.66 22.86 27.38 10.4

(数据来源:贵州省2012统计年鉴)

表2.3贵州省财政收入(按产业分)

(亿元)项目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税收收入合计375.15 464.73 577.62 660.15 807.26 1021.39 第一产业0.02 0.18 0.57 1.26 1.20

第二产业239.68 287.17 349.16 383.55 448.88 574.26

第三产业135.47 177.54 228.28 276.04 357.13 445.93

(数据来源:贵州省2012统计年鉴)2.2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较多的问题,比如:企业科技创新力不足,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等,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产品市场建设面临着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我省是西部欠开发、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地方财力薄弱致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2.2.1缺乏农业科技创新力,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2012]1号中提出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促进农业发展的意见,而在贵州农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烤烟、豆类、谷物、肉类、中药材、桐油、茶叶等都是贵州主要的农产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也必然包含科学技术因素,其表示公式为“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进步,新的生产力公式为“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技”,就是科技在生产力中所起的作用不是用乘数按倍数而是几何数量增值②,因此,打造贵州特色农业发展是离不开科技创新力的支持。

2.2.2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产业发展缺乏资金

首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入,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村经营主体不利于资金融通,也使得农业结构调整难与农业科学技术、优秀的农业种植人才以及科学的经营知识实现很好的对接。第二,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拥有抗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进行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较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农户对农业结构调整持观望的态度。第三,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在农业结构调整的经营能力、决策能力十分有限有限。并且农民通常不具备自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能力,再加上中介服务组织的不完善,导致政府只能深度参与,加大了政府财政的负担(如表2.4),也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本,连带性的对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受到伤害。

表2.4贵州省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指标总计省级地级县级乡镇级

一般预算支出2249.40561.30 310.07 1233.69 144.34

一般公共服务307.21 44.63 43.55 152.77 66.25 国防 4.15 1.28 1.57 1.28 0.02

公共安全117.31 32.25 23.37 60.98 0.72

教育376.86 39.57 35.54 288.53 13.21

科学技术21.68 8.72 4.39 8.47 0.10 文化体育与传媒35.31 14.80 8.85 10.24 1.42

社会保障和就业194.78 37.32 29.09 120.66 7.70 医疗卫生173.26 14.12 24.90 131.75 2.48

环境保护55.45 5.91 7.36 40.46 1.71

城乡社区事务65.52 0.58 17.98 42.17 4.79

农林水事务278.47 52.64 19.11 175.68 31.04

交通运输305.16 261.83 14.87 27.95 0.51

(数据来源:贵州省2012统计年鉴)2.2.3农产品加工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农副产品加工主要以初级产品、半成品为主,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无法实现,前向带动和后向带动能力均严重不足,没有实现产-供-销系统打造,深加工无法有效的推进,虽然贵州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资源,农产品产量质量上乘,拥有着资源地的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上却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地步。

2.3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的逐步形成,贵州特色农产品生产在农业结构中的地位愈显突出。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我省在特色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栽培规范、加工标准、产量规模、质量安全等方面正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全省特色农业生产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贵州特色农业产业也必然向以下几种趋势发展:

1、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农业信息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处在一个转型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必须加快解决的是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有效整合农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产经营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连接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关键,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连接,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让农民享受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增强农业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的能力。

3、农业生态化。农业生态已成立自己的独立研究的理论体系,就是从个别生物体和环境的直接影响小环境到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理论。在描述他们的研究方法—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进,推进了农业生态理论的发展。当前,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一些密切相关的农业生态研究的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4、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生产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工农贸、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由上可知,贵州特色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国内外的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科技创新里不足、农业产

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贵州特色农业必然会朝着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化和农业生态化发展,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

3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辣椒产业是我省的优势产业,贵州辣椒产业去年产值已达到16亿元,尤其是在贵州遵义县虾子辣椒市场的带领下,贵州的辣椒制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70%,选取贵州辣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切入点,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贵州辣椒产业,分别从优势、劣势、威胁、环境四个方面客观、全面的分析贵州的辣椒产业,得出分析结论,并依此为基础提出贵州辣椒产业的发展思路。

因此,选取辣椒产业作为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示范产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借鉴意义。

3.1发展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条件分析

贵州辣椒栽培历史悠久,由于贵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地方气候差异大,生态环境复杂,形成了多个地方品种辣椒,如:绥阳朝天椒、大方线椒、毕节线椒等一些列优质品种,过去由于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加上辣椒品种退化,导致了贵州辣椒产量不高、质量较低,近几年来,由于辣椒加工业的快速兴起,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贵州辣椒的市场交易量、种植面积和加工业迅速扩大,建立了“老干妈”、“老干爹”等一些列品牌,贵州辣椒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3.1.1辣椒种植面积大

经多年发展,到2010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已达340万亩,占全国的15%,加工制品市场份额占有率大,尤其是油辣椒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70%,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主要城市,还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贵州省作为辣椒优势区,已有25个县(市、区)纳入全国辣椒产业规划重点县(市、区)范围③。

3.1.2产业链长幅宽,效益比较稳定

辣椒是可实现“三化同步”、链长幅宽、劳动密集、富民富县,能拉动产业上下游30多个行业发展的大产业。全省现有辣椒加工企业130余家,加工制品主要有油辣椒、泡辣椒、发酵辣椒、辣椒风味食品和辣红素等深加工产品。初步形成了以黔北遵义虾子、绥阳洋川和黔南独山县、黔西北大方、金沙辣椒批发市场为主的鲜红椒和干辣椒批发市场体系,干辣椒销往国内20余个省(市、区),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工用鲜椒主要销往西南、华南、华中地区。其中,农业部定点市场遵义虾子辣椒市场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④。

3.1.3贵州名椒众多,品质优势明显

贵州热量适中、雨量充沛、小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多种辣椒生长,种质资源十分丰富。经过长期的自然及人工选择,形成了遵义朝天椒、绥阳小米椒、花溪平板椒、大方皱椒、黄平线椒等多个地方名特优辣椒品种,肉厚皮薄、口感细腻、香气浓郁、辣味适中、风味独特、品质优异、加工性能好。

3.1.4风味独特,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国、消费国和主要出口国。随着不同风味辣椒制品的不断开发以及辣椒在食品、医药、保健、化工、军工等领域精深利用的不断拓展,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全省干椒在省内加工也仅占12%左右,进一步加工增值的潜力也还很大。

3.2贵州省特色辣椒产业的现状

贵州省是我国干椒、加工制品和鲜食用型辣椒的主要产区之一,辣椒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辣椒品牌,辣椒产业开发潜力大,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辣椒产业化的发展,贵州辣椒产业加工规模已经快速发展,并且种植规模得到了大规模的提高,辣椒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2.1辣椒市场产业已经初步培育完成

省内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是遵义虾子辣椒市场,干椒年交易量达5万吨,成交金额4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8个省,并出口墨西哥、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遵义市场内拥有经营大户的数量1500户,资金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大户数量100余户,除了政府主导外,遵义县辣椒市场中还活跃着一支自发的近2000人的经纪人队伍,他们一端系着椒农,一端连着市场,成为推动遵义辣椒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3.2.2 辣椒种植规模较大,区域化格局已经形成

2010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达340万亩,占总数的15%,其中约加工辣椒基地310亩。贵州辣椒种质资源丰富,质量好,无公害生产条件,已经形成了种植面积相对集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五个辣椒生产带。即大娄山遵义县、绥阳县与毕节地区大方县辣椒生产带,黔东南的雷公山、黔南州的独山县、三都县等为中心的皱皮椒生产带,黔中地区的花溪区、平坝县等为中心的小牛角椒生产带等。

3.2.3辣椒品牌系列逐渐形成

贵州辣椒品牌有在上世纪被评为全国七大出口名椒之一的“绥阳朝天椒”,还有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称号的“虾子朝天椒”,在辣椒制品加工方面,贵州拥有中国最大的辣椒食品生产企业“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老干妈”、“老干爹”等名牌产品。辣椒市场则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辣椒市场之一“虾子辣椒市场”,并且被命名为“中国辣椒城”。

3.2.4辣椒加工企业快速成长,占据国内市场一席之地

随着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省辣椒产业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产值达10亿元以上。贵州已形成以百余家辣椒食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辣椒企业群,其中具一定规模的有20余家,产品种类主要为油辣椒制品和发酵制品,贵州辣椒制品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贵州省干辣椒及辣椒制品现总产值超过30亿元,油辣椒制品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中国文化产业30强企业名单 一、文化艺术类 1.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2.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3.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4.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5.上海时空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6.北京儿童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 7.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 8.云南丽江市丽水金沙演艺有限公司 9.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 10.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二、广播影视类 1.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2.广东南方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3.上海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5.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6.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7.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8.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9.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10.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三、出版发行类 1.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2.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3.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 5.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6.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7.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8.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10.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近两个交易日,文化传媒板块又开始集体异动,华闻传媒(000793)昨日强势涨停。记者昨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将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2012年预算,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3.84亿元,增长18.7%.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还表示,鼓励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上市。 北京影视动画协会 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艺华美国际创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精典空间影视策划有限公司 北京艺有道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洛可可设计有限公司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课程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除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引言......( (1)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1) (一)地理气候环境 (1)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 (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2) (四)发展特色农业的劣势 (2)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的特色第二产业 (3) (二)特色工业发展的优势 (3) (三)特色工业发展的劣势 (3) 三、第三产业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特色的第三产业 (3) (二)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4) (三)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省市实力的经济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部省市尤其是我省与北上广等地区的差异更是显著。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贵州地区作为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发掘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并且根据其优劣势制定一系列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地区特色产业优劣势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国民生。总值还是人均GDP都有显著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其实只是从整体上看到的现象,事实上,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其的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是高原山地的复杂地形,导致我省交通闭塞,以至于长期以来我省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我省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也许正是因为发展缓慢,未被过度开发,贵州地区的一些得天独厚条件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得到发展。本文将从各个产业出发,分析贵州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的方法,让我们的特色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一)地理气候环境 我省地区地形复杂,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我省区域内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差较小,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常年相对湿度较大。受大气环流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我省范围内气候呈多样性。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特色农业的定义 特色农业是指在具有独特的资源气候条件、与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差异的方,发展的特殊的产品以及有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支撑的农业。 2.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由于我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我省的地形主要是高原

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战略① 邢启顺刘勇② 内容摘要: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战略主要包括:发掘民族地域文化产业、开拓环境生态资源、多样化发展战略、拓展创意产业空间;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化战略主要包括:加快文化产业化改革步伐、产业主体培育、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经济社会环境建设;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防御战略主要包括:本土文化产业的全球战略、政府企业个人风险共担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消费主体培育战略;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规避战略主要包括:“引狼入室,与狼共舞”、制度改革,组织保障、人才培养坚持“走出,引入”、自我保护发展能力建设。 关键词:SWOT分析文化产业民族文化 SWOT分析是我们应用最多的工具,它代表着一种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公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SWOT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要素,SWOT分析也称态势分析。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在综合了著名的竞争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该方法分析直观、使用简单,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能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包括:“地方性”文化资源独特性与丰富性、文化生态环境良好、多元多样文化并存、后发展性有利于新的开拓空间;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主要包括:总体发展水平低、后发展性导致缺乏综合竞争力、 ①本文为杨晓航主持的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2009年度课题:《贵州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简介:邢启顺(1976-),汉族,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刘勇(1978-),男,贵 州民族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硕士。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 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 (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蜜瓜。2007 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 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 2 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 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 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 万亩、鲜食葡萄面积0.48 万亩。2010 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 元,收购总量

为37.3 吨,总收入为11.2 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 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 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 、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 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 4 万亩左右,2008 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 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 、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 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 万亩,红花1.59 万亩,枸杞3.3 5 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 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 、“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草食畜。根据我县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畜牧产业升级。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路子,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0 年全县共调引种公羊365 只、基础母羊24054 只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资料讲解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现状及分析 文化产业融资是指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而采取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以下简称IPO)和私募股权融资(PE,以下简称PE)。 自2010年3月中宣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文化产业中的各项金融扶持与创新举措明显加快。2012年,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各项利好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金融体系,积极引导、鼓励投资者对文化企业的资金投入。众多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文化产业,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而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达5.5%。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比2012年增加41.18%。统计局数据显示,文化传媒的财政拨款为636,828.28万元,占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额的92.7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类型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展,资金不断充裕,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投融资体系建设也迎来新的机遇。全国各大银行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所投资规模涵盖了互联网、文化旅游、影视制作、网络游戏等各类型文化行业领域。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3年对其投资金额高达1442亿元,比上一年度新增约330亿元,增幅达30%,是全行业中融资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表示出对文化企业的青睐。在第二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民生银行分别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业传媒

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六盘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者:胡桂浦 版面:第 B3 版 制作:高小明 时间:2015-03-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 系列关于文化产业的全新定位和发展思路,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等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贵州省委、 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 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措施,六盘水市委、政府提出 了建设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 遇,我们这一代人,真正走进了文化产业的春天。但是,要做强做大文化产 业,必须客观、理智地分析、应对外部形势和自身实际。
发展滞后 潜力巨大
由于历史、区位等因素的制约,六盘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体 现在起步晚、基础弱、规模小、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效益低下等各个方面。 2012 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为 3.77%,贵州省为 2.22%,六 盘水市为 2.12%。这一组数据表明,贵州低于全国平均占比,而六盘水又低 于贵州的平均占比。六盘水的经济指标及综合测评已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而文化产业指标尚未及格。但是,如果纵向比较,2012 年六盘水市文化产 业增加值在 GDP 中的占比为 2.12%,2013 年为 2.69%,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为全省第一,可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支持乏力 认识不足

当前,六盘水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认识不足。主要体 现在市有关职能部门对国家关于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支持、奖励政策不了解、 不落实。 比如,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31 号文件中关于文化产业你税收减免的规定,一些部门没有落实到位。 第二个问题是支持乏力。主要体现在六盘水本土支持、奖励文化产 业发展的政策不够、资金不足。比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 9 各市 州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项目的的补助、贴息 和奖励。2012 年、2013 年,六盘水市级文产专项资金不足 200 万元,在 9 个市州中最低,仅为贵阳、遵义、铜仁等市州的十分之一,与六盘水在市州 中的经济地位很不匹配。 另外各市州根据国家、 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产业的 支持、奖励政策,制定了相应甚至更高的奖励标准,六盘水的奖励标准远低 于其他市州。 高端定位,全力赶超
第一个建议是高端定位。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国际标准旅 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很高的城市定位。文化产业的定位 必须与之适应, 甚至可以适当超前。 六盘水的文化资源优势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归纳为“神秘的夜郎文化、厚重的三线文化、独特的凉都文化”。我们 要突出比较优势,以“凉都文化”为核心,把这三大文化品牌做实、做足, 做出大文章,以此带动文化产业的全面跨越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全力赶超。首先要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 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 科学制订本土文化发展政策, 严格督促各职能部门执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

萄面积0.48万亩。2010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08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10]。而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贵州省,发展,对策措施 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问题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2]。 1.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1200mm 左右,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26.59m3/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5]。 1.1.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问卷调查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们是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08级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学生。由于课程的需要,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是有关贵州高校的大学生对贵州文化产业的了解情况,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有关问题。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书报刊营销、广播电视、文艺表演、音像制品、旅游文化、以及文化演出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本调查是半封闭式的,可畅所欲言,无对错之分,同时可多选。请您根据您所了解的情况填写以下问卷,在符合的选项上画“√”。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请您放心填写,您的回答对我们至关重要,谢谢您的参与! 一、基本信息 1.您就读的学校: 2.您的专业: 3.您来自:(只需填省份) 二、主体内容 1.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贵州的 A.媒体宣传 B.朋友介绍 C.自己亲身体验

D.其他: 2.贵州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气候 B.地形 C.民族 D.饮食 E.其他: 3.您喜欢贵州的什么文化 A.民族风俗文化 B.住房饮食文化 C.旅游服务文化 D.其他: 4.您认为贵州有哪些文化特色 A.民族多样 B.小吃遍布 C.喀斯特地貌 D.风景独特 E.其他: 5.您认为以下的哪些选项包含在贵州的特色文化里

A.茅台酒 B.牛肉干 C.都匀毛尖 D.臭豆腐 E.其他: 6.您认为贵州的什么文化对全国的影响最大 A.酒文化:茅台 B.香烟:黄果树 C.民族工艺:蜡染 D.饮食文化:辣椒 E.其他: 7.您认为最能代表贵州形象的特色文化是: A.茅台酒 B.黄果树香烟 C.民族风情 D.喀斯特地貌 E.其他: 8.您对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一般 C.不太了解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

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铜仁市为例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部署,铜仁市在稳定粮食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万元田,万元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加工进园区”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中药材、蔬果菌、油茶、核桃等主产业和特色产业得到快速推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一、发展现状分析 畜牧业规模效应初显。按照做大总量、做强产业、规模先行、生态养殖的思路,打造集中连片的畜牧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代养户)”规模养殖模式,积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畜牧和特种养殖,促进了全市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出栏生猪248.42万头、肉牛15.90万头、肉羊78.71万只、家禽927.73万羽;创建了畜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245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0个;引进了温氏、华西希望、铁骑力士三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并顺利投产,培育肉猪代养户140户,新增肉猪10多万头。特种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鲟鱼、大闸蟹、大鲵等特色渔业处于全省前列。2014年实现畜牧

渔业总产值100.68亿元,占一产总产值的41.36%。 茶产业步入全省前列。全市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八件实事”,快速提升了茶产业。2014年全市建成茶叶基地144.8万亩,今年上半年新建15.8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60.6万亩,涉及115个乡镇、1223个村,带动农户16.2万户。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二,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现有投产茶园面积83.09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461家,生产“梵净山”牌名优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系列产品15个,2015年上半年实现茶叶产量3.53万吨,产值40.46亿元,销售收入38.8亿元。培育形成了“梵净山茶”公共品牌和“石阡苔茶”地方品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在国内国际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60多个。 蔬果菌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城镇保供蔬菜和特色辣椒、夏秋蔬菜,2014年全市蔬菜播面190.3万亩,同比增长17.8%;总产量262.2万吨,同比增长15.8%;总产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15.9%。水果以本地特色品种沿河空心李、万山蜜枣、玉屏无核糯柿、印江红香柚和引进适宜的葡萄、桃、梨、柑橘新品种等为主,“沿河空心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水果面积50.48万亩,产量23.55万吨,同比增长6.12%;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25.16%。食用菌主要有香菇、木耳、野生牛肝菌等,发展势头迅猛,打造“梵净蘑菇”品牌,2014年生产1.09亿棒,产量8.9万吨,产值7.09亿元,同比增长2倍。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仍处于后进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贵州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抓住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加以重点解决,以推动整个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健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贵州旅游市场的优势 1.丰富的旅游资源 (1)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随处可见直插云霄的奇峰、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烟波浩淼的湖泊池沼、高古幽深的溶洞峡谷,无不展现着贵州高原的奇特、古朴、神秘的魅力。 (2)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以其古朴神秘、热情奔放、多姿多彩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这里世代居住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 2.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3.丰富的水资源 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而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二)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三)贵州旅游市场的劣势 1.交通很不方便。贵州地处高原,境内山地众多,铁路、公路建设成本高,因而许多景区交通很不方便,易到达性较差。游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高,逗留时间短。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贵州很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使游人缺乏安全感,更谈不上舒适感和亲切感。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xx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xx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xx 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论发言 心得体会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 论发言+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动能结构整体谋划,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农产品消费加快升级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发展富晒农业和林业经济,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部分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品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低,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落实粮食安

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亿斤,确保口粮基本自给。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和富硒有机品种。完善粮食直补订单收购制度,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蔗糖业转型升级,推进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研发和推广良种良法,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蔗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壮大奶水牛等优势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深水养殖、外海与远洋渔业。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加快桑蚕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丝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秋冬菜,优化柑橘、荔枝、龙眼等大宗水果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南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加快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