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接地示意图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 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 施工及验收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1号文批准发布。 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条简要地阐明了本规范编制的宗旨,是为了保证接地装置的施工和验收质量而制订。 第1.0.2条本条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接地装置。 其他如电子计算机和微波通讯等接地工程应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第1.0.3条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设计施工,不得随意修改设计,必要时需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并按修改后的设计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凡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器材,均不得使用和安装。 第1.0.5条本规范内容是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为主,有关施工安全问题,尚应遵守现行的安全技术规程。 第1.0.6条电气装置接地工程应及时配合建筑施工,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本条规定了哪些电气装置应接地或接零。第十款至第十四款根据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

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电气装置的分类: 1)交流标称电压500kV及以下发电、变电、送电和配电电气装置(含附属直流电气装置)简称为A类电气装置; 2)建筑物电气装置,简称为B类电气装置。 规范复习的内容主要是电气装置接地的要求和方法。 A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a)A类电气装置接地按用途有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 b)接地装置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极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极的热稳定。 c)发电厂、变电所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装置,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接地电阻除另外注明外,均指工频接地电阻。 d)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燥或冻结等季节变化的影响,接地电阻在四季中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但雷电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在雷季中土壤干燥状态的影响。 B类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1)本节适用于交流标称电压10kV及以下用电设备与对地不能构成闭合回路的直流用电设备的接地设计。 (2)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接地(包括保护性接地,

功能性接地和功能性保护性合一接地),除另有规定者外宜采用一个总的共用接地装置(MEB);对其它非电力设备(电讯及其他电子设备),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也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3)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湿、冻洁等季节变化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接地电阻值在四季中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但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可只考虑在雷季中土壤的干燥状态的影响。 (4)在10KV及以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 (5)由同一台发电机,配电变压器或同一段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不宜同时采用两种系统接地型式,如不宜同时采用TN和TT系统。 (6)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应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零线、接地线或接地体。直流电 力回路专用中性线,接地线以及接地体,不应与自然接地体连接。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 线,应直接接地。二线制直流配电系统,宜接地,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不接地:当最大电流不 大于0.03A的直流信号线路;由接地的交流系统供电整流设备供电的直流系统;采用对地绝缘或线间电压不大于的50V系统。

电气装置接地的规定

14 接地 14.1 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 14.1.1 功能接地与保护接地 电气装置接地涉及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电源功能接地,如电源系统接地,多指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等中性点的接地,一般称为系统接地,或称系统工作接地。另一方面是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起保护作用,故习惯称为保护接地。 系统接地的主要作用: -为大气或操作过电压提供对地泄放的回路,避免电气设备绝缘被击穿; -提供接地故障回路,当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较大的接地故障电流,迅速切断故障回路;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接地故障时,虽能保证供电连续性,但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1.73倍,系统中的设备及线路绝缘均较中性点接地系统绝缘水平高,增加投资费用;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需大量安装绝缘监察装置。 保护接地的主要作用: -降低预期接触电压; -提供工频或高频泄漏回路; -为过电压保护装置提供安装回路; -等电位联结。 图14.1-1 电气装置功能接地与保护接地 根据电气装置的要求,接地配置可以兼容或分别地承担保护和功能两种目的。对于保护的目的要求,始终应当予以优先地考虑。

接地配置的设施的选择和安装应满足: -接地电阻值符合电气装置的功能和保护要求,并预计长期有效; -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和对地泄漏电流而无危险,特别是热的、热-机械应力、电机械应力引起的危害; -有足够的强度或有附加的机械保护,以适应所在场所的外部的影响; -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电腐蚀作用对接地配置的设施和其它金属部分造成危害。 14.1.2 变电所的接地配置 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可分为: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包括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接地系统经电阻接地低电阻接地 高电阻接地 14.1.2.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1) 接地故障特点 配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三相基本平衡电压作用下,各相对地电容电流I CL1、I CL2、I CL3相等,分别超前相电压90°,I CL1=I CL2=I CL3=UΦωC,其I CL1+I CL2+I CL3=0,系统中性点与地有相同电位。 如L1相发生接地故障,忽略接地过渡电阻,视为金属性接地,10kV系统各支路的电容电流的流向如下图所示: 图14.1-2 10kV系统接地故障示意 从10kV系统接地故障示意图可以得出结论:

电气设备接地的概念和要求

电气设备接地的概念和要求 编辑人:王琛 接地概念及分类: (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 (4)直流接地: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5)防静电接地: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6)屏蔽接地: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7)功率接地系统: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 (8)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见下表 名称具体要求欧姆防雷保护接地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 安全保护接地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 交流工作接地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 直流工作接地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 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92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1号文批准发布。 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 邮政编码:102401)。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条简要地阐明了本规范编制的宗旨,是为了保证接地装置

的施工和验收质量而制订。 第1.0.2条本条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接地装置。其它如电子计算机和微波通讯等接地工程应按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第1.0.3条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设计施工,不得随意修改设计,必要时需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并按修改后的设计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凡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器材,均不得使用和安装。 第1.0.5条本规范内容是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为主,有关施工安全问题,尚应遵守现行的安全技术规程。 第1.0.6条电气装置接地工程应及时配合建筑施工,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加快工程进度和提高工程质量。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本条规定了哪些电气装置应接地或接零。第十款至第十四 款根据近几年出现的新产品和征求修订意见中要求增加而制订。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根据国标<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和1985年版<苏联电气装置安装法规>规定而修订。 第2.1.2条本条规定了哪些电气装置不需要接地或不需要接零,基本与原规定相同。<苏联电气装置安装法规>关于哪些电气装置需要和不需要接地或接零在电压等级上有新的规定,考虑国标<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也正在修订,为同设计规范协调一致,现规定要作相适应的修订。 第2.1.3条当直流流经在土壤中的接地体时,由于土壤中发生电解作用,

变压器接地系统

变压器接地系统 1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概述 民用建筑中的配电变压器。现时有35/0.4 kV、10/0.4 kV、6.3/0.4 kV 等.而以1O,O.4 kV为常见。变压器单台容量有的已超过2 000kV·A,提供本建筑物或建筑群所需220/380 V低压电源。此类配电站多附设在相应建筑物内,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型式,以TN-S系统为主,也有使用TT接地型式。所需接地体大多使用自然接地体。也有使用人工接地体或两者相结合。 低压电源系统接地型式,按电源系统和电气设备不同的接地组合来分类。根据IEC标准规定。低压电源系统接地型式,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其中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直接接地,不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独立于电源系统接地点的直接接地.N--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的关系(C--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故低压电源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五种。在民用建筑中使用最多的为TN-S、,IN-C-S、TT三种。而变配电站中常用的为TN-S或TT 两种.在此三种接地型式中,规定了电源的中性点应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份应接地。 上述电源系统,指提供用电设备的220/380 V电源,如:由变压器低压侧开始至配电屏,由屏至配电箱。由箱至水泵电动机的低压电源系统等,上述电气设备包括了变压器、配电屏(箱)、电梯、水泵等,故上述的电源中性点,就是该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显然这类变压器应有两种接地要求,即中性点的直接接地,称为工作接地;变压器外壳接地。称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使低压电源系统在正常工作或事故情况下,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保障电器设备的可靠动作,迅速切断故障设备,降低电器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在电气设备电源系统运行故障时,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如何正确处理上述配电站及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使其安全可靠运行是我们应该认真去研究解决的重要内容。现分述于下。 2现时常见的四种接地的具体作法 2.1接地型式为TN-S系统。由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线柱上。并联三根导体。其中一根引往变电站内MEB板(总等电位板),该导体有用扁钢也有用单芯电缆。另两根导体,均为铜排,同时引入进线屏。一根引入4极开关的第4极配出N铜排,另一根与PE铜母排相连接。再由该PE母排用扁钢与MEB板相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输变电标准讲解资料《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21-1997) 2008 年 8月

目录 前言 一、本标准对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基本要求 二、对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及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的要求 三、发电厂、变电所接地装置的电位计算 四、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校验 五、对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中电气设备接地线的连接要求 六、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 七、关于接地电阻的测量 八.低压系统的接地形式

前言 本标准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电力设备接地设计规程》SDJ8-79和1984年3月颁发的《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SD119-84,经合并、修订提出的。 标准的适用范围—A类(500kV及以下电力系统发电、变电、送电和配电)B类(一般工业与民用低压)电气装置接地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与修订前标准的重要差别: 2)补充了低电阻接地系统接地要求; 3)修改了有效接地系统要求; 4)补充了GIS变电所的接地要求; 5)修改了接地线等热稳定计算中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的要求,并且针对不同情况提出具体规定; 6)增加了变电所接地装置不均匀网格的设计和计算等的内容; 7)补充了对电气装置耐腐蚀和工作寿命的要求; 8)增补了B类(一般工业与民用低压)电气装置接地要求和方法。 下面结合本标准的原文,对上述各项问题将作简要的阐述。 一、本标准对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基本要求。 1.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装置所产生的接触电位差Vt与跨步电位差Vs,均应符合 3、4条的要求。

新的标准,对“低电阻接地系统”与“有效接地系统”的要求一致。见3、4条a 中的(1)、(2)。式(3.4a)来源于标准(SDJ8—79)是参照76版IEEE No80〈变电站接地安全规程〉中美国人达尔基尔(Daljiel)的“3S心颤电流曲线”,它是以统计方法综合了各种躯体和心脏大小与人体接近的动物的试验结果。提示了在0.03~3秒的时间范围内人体开始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心颤电流)Io(A)有效值和人体吸收能量相关的关系式: 式中t:电击时间S;K:由试验导出的“能量常数”它是人体重量的函数据下包线得出,原标准采用早期公布的体重70kg K70=0.0272。由此可导出(70kg 体重)安全电流 现标准改取人体重量为50kg时安全电流 而接触电位差 U t=I b(R b+1.5ρf)……(1-3) Rb:人体电阻(取1500Ω);ρf:地表土土壤电阻率(Ωm)。

建筑接地装置

建筑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建筑电气施工技术)。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板)、接地母线(户内、户外)、接地引下线(接地跨接线)、构架接地组成。它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它可以是人工接地极,也可以是自然接地极。对此接地极可赋以某种电气功能,例如用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或信号接地。接地母排是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参考电位点,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它还起另一作用,即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诸等电位联结线互相连通,从而实现一建筑物内大件导电部分间的总等电位联结。接地极与接地母排之间的连接线称为接地极引线。 安全隔离变压器safety isolating transformer。供给工具、其他设备及配电电路安全特全低电压的变压器。它的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至少由相当于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在电气加以隔离。 接地装置的分类 接地装置是由埋入土中的接地体(圆钢、角钢、扁钢、钢管等)和连接用的接地线构成。 按接地的目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可分为:工作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仪控接地。 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例如中性点

直接接地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其作用是稳定电网对地电位,从而可使对地绝缘降低。 防雷接地:是针对防雷保护的需要而设置的接地。例如避雷针(线)(现称接闪杆、线、带)、避雷器的接地,目的是使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以利于降低雷过电压,故又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仪控接地:发电厂的热力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晶体管或微机型继电保护系统和远动通信系统等,为了稳定电位、防止干扰而设置的接地。也称为电子系统接地。 接地电阻的基本概念: 接地电阻是指电流经过接地体进入大地并向周围扩散时所遇到的电阻。大地具有一定的电阻率,如果有电流流过时,则大地各处就具有不同的电位。电流经接地体注入大地后,它以电流场的形式向四处扩散,离接地点愈远,半球形的散流面积愈大,地中的电流密度就愈小,因此可认为在较远处(15~20m以外),单位扩散距离的电阻及地中电流密度已接近零,该处电位已为零电位。图中曲线U=f(r)即表示地表面的电位分布情况(r表示离雷电流注入点的距离)。 接地点处的电位Um与接地电流I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接地电阻R,R=Um/I。当接地电流为定值时,接地电阻愈小,则电位Um愈低,反之则愈高。接地电阻主要取决于接地装置的结构、尺寸、埋入地下的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 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CB 50169-92 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 位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 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经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1992年12月16日以建标〔1992〕911号文批准发布。 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 位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 规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 收规范》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 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按《电气装置安装

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章、节、条顺序,编制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 本条文说明仅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规范时使用。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接地装置的选择 第三节接地装置的敷设 第四节接地体(线)的连接 第五节避雷针(线、带、网)的接地 第六节携带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接地 第三章工程交接验收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条简要地阐明了本规范编制的宗旨,是为了保证接地装置的施工和验收质量 而制订。 第1.0.2条本条明确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是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接地装置。 其他如电子计算机和微波通讯等接地工程应按 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第1.0.3条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设计施工,不得随意修改设计,必要时需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并按修改后的设计执行。 第1.0.4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凡不符合现行技术标准的器材,均不得使用和安装。 第1.0.5条本规范内容是以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为主,有关施工安全问题,尚应遵守现行 的安全技术规程。 第1.0.6条电气装置接地工程应及时配合建筑施工,从而减少重复劳动,加快工程进度和 提高工程质量。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接地装置施工工艺 1.接地母线施工操作要领 (1)作业前的准备: ①测定室外接地网设置的地点,并用白灰粉按其分布情况做出标志。 ②用水准仪核对场坪实际标高,确定土沟开挖深度。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以大于设计深度50~100mm为宜。 ③在接地线穿越墙壁的位置打穿墙孔,预埋地线管,并固定牢靠。 ④平直用于电缆沟内及室内的接地母线,按制造长度分段进行除锈刷漆;对用于电缆沟分支或拐角处的接地母线,应在煨弯之后再刷漆。 (2)均压带焊接及敷设: ①平直接地扁钢,按每一条均压带的长度,将扁钢沿接地网沟边在地面上焊接成一个整体。 ②把焊接好的整条均压带理顺调直,使其呈立置状态敷设在土沟中,分段回填一些细土,保持其状态不变,然后进行各均压带之间及与接地极之间的焊接。 ③为了提高各均压带之间“T”型和“十”型连接部位及均压带与接地极之间连接部位的强度,各连接点应按表4所示的方法加焊“L”型连接条。 接地体的常用连接方式表4

连 接 方 式 注:1水平接地体;2垂直接地体;3L型连接条。 ④接地网焊接完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分层回填夯实,并将余土培在土沟上,待其自然下沉。 (4)接地母线安装: ①接地母线在安装前,应先将刷好漆的扁钢在地面上焊接起来,然后再安装。 ②电缆沟内的接地母线设置在电缆支架第一层处的预埋件上,如图3所示母线与预埋件之间暂时采用电焊点焊,待焊接电缆支架时,再将它们全部焊接起来。 点焊时,应使接地母线紧贴电缆沟壁 ③电缆沟各分支处的预埋型钢在接地母线焊好后,均应用圆钢与接地母线连 接在一起(图4)。 图3电缆沟内接地母线的布置示意图 1-接地母线;2-预埋件;3-电缆支架

什么是电气接地

什么是电气接地?电气接地有什么方式 1、接地概述 接地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接地线。在电力系统中,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 2、接地的作用 我们往往只知道接地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其实接地除了这一作用外,还可以防止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防止电击 人体阻抗和所处环境的状况有极大的关系,环境越潮湿,人体的阻抗越低,也越容易遭受电击。例如,自装过交流收音机的人几乎都受到过电击,但几乎都能摆脱电源,因为此时人所处的环境干燥,皮肤也较干燥。 接地是防止电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电气设备通过接地装置接地后,使电气设备的电位接近地电位。由于接地电阻的存在,电气设备对地电位总是存在的,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越大,发生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对地电位也越大,人触及时的危险性也越大。

但是,如果不设置接地装置,故障设备外壳的电压就和相线对地电压相同,比起接地电压还是高出很多的,因此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2)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的接地,又称工作接地,一般在变电站或变电所对中性点进行接地。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要求很小,对大型的变电站要求有一个接地网,保证接地电阻小而且可靠。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使电网的中性点与地之间的电位接近于零。 低压配电系统无法避免相线碰壳或相线断裂后碰地,如果中性点对地绝缘,就会使其他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的相电压,其结果可能把工作电压为220的电气设备烧坏。 对中性点接地的系统,即使一相与地短路,另外二相仍可接近相电压,因此接于其他二相的电气设备不会损坏。此外可防止系统振荡,电气设备和线路只要按相电压考虑其绝缘水平。 (3)防止雷击和静电危害 雷电发生时,除了直接雷外,还会生产感应雷,感应雷又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所有防雷措施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接地。 3、接地种类

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 T 621—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9-02批准 1998-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8—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 增加了电阻接地系统交流电气装置保护接地接地电阻的规定; 2) 修订了有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规定;提出3~66kV 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进行异地两相短路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3) 补充了接地网非等间距布置时的接地网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方法; 4) 修订了杆塔接地装置和自然接地极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 5) 提出接地装置耐腐蚀的工作寿命的要求; 6) 增加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规定; 7) 参考IEC有关标准补充了低压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系统和接地装置等内容。 本标准发布后,SDJ8—79和SD119—84第六章500kV电网电气设备接地即行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标准的附录,附录F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杜澍春。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标称电压500kV及以下发电、变电、送电和配电电气装置(含附属直流电气装置,并简称为A类电气装置)以及建筑物电气装置(简称B类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和方法。 2 名词术语 本标准采用下列名词术语。 2.1 接地 grounded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中电气装置、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线连接至接地极。 2.2 工作接地 working ground、系统接地System ground 在电力系统电气装置中,为运行需要所设的接地(如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其他装置接地等)。 2.3 保护接地 protective ground 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防止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设的接地。 2.4 雷电保护接地 lightning protective ground 为雷电保护装置(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向大地泄放雷电流而设的接地。 2.5 防静电接地 static protective ground 为防止静电对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的危险作用而设的接地。 2.6 接地极 grounding electrode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兼作接地极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构)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极。 2.7 接地线 grounding conductor 电气装置、设施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极连接用的金属导电部分。 2.8 接地装置 grounding connection

电气接地的规范要求及接地的各项参数

电气接地的规范要求及接地的各项参数为了主要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减少公司电气事故发生,控制公司人员和财产不受损失,所有电气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可靠接地。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用电系统、新建扩建、检维修、改造、办公区域、员工宿舍等电气线路接地规定。 2、术语和定义 电气系统配置保护方法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等。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 3、接地概念及种类 (1)防雷接地: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2)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 线)接地。N 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混接;也不能与PE 线连接。 (3)安全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有PE 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 线与N 线连接。 (4)直流接地:为了使各个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好、稳定性高,除了需要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积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供电子设备直流接地。 (5)防静电接地:为防止智能化大楼内电子计算机机房干燥环境产生的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干扰而进行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6)屏蔽接地:为了防止外来的电磁场干扰,将电子设备外壳体及设备内外的屏蔽线或所穿金属管进行的接地,称为屏蔽接地。 (7)功率接地系统:电子设备中,为防止各种频率的干扰电压通过交直流电源线侵入,影响低电平信号的工作而装有交直流滤波器,滤波器的接地称功率接地。 (8)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见下表 名称 具体要求 欧姆 防雷保护接地 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

电气装置接地规范

电气装置接地规范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169—92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一、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二、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四、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五、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六、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七、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八、装在配电线路杆下的电力设备。 九、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十、电除尘器的构架。 十一、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十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十三、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十四、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一、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及上述电气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 二、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该款系沿用《电气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条文)。三、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等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的金属底座等。 四、安装在已接地金属构架上的设备,如穿墙套管等。 五、额定电压为220V及以下的蓄电化室内的金属支架。 六、由发电厂、变电所和工业、企业区域内引出的铁路轨道。 七、与已接地的机床、机座之间有可靠电气接触的电动机和电器的外壳。 一、能与地构成闭合回路且经常流过电流的接地线应沿绝缘垫板敷设,不得与金属管道、建筑物和设备的构件有金属的连接。 二、在土壤中含有在电解时能产生腐蚀性物质的地方,不宜敷设按地装置,必要时可采取外引式接地装置或改良土壤的措施。 三、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和直流两线制正极的接地体、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当无绝缘隔离装置时,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四、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第二节接地装置的选择 一、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 二、金属井管。

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0.3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由工程施工单位按已批准的设计要求施工,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有专人负责监督。 1.0.4 接地装置施工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1.0.5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word 资料

1.0.6 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作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1.0.7 各种电气装置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必须可靠,接地装置的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规定,扩建接地网与原接地网应为多点连接。 1.0.8 接地装置验收测试应在土建完工后尽快安排进行;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难以满足要求时,应由设计确定采取相应措施,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0.9 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术语和定义 word 资料

2.0.1接地体(极)grounding conductor 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体(极)。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2.0.2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可利用作为接地用的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称为自然接地体。 2.0.3接地线grounding conductor 电力设备、杆塔的接地螺栓与接地体或零线连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载流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 2.0.4接地装置grounding connection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 2.0.5接地grounded 将电力系统或建筑物电气装置、设施过电压保护装置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word 资料

接地系统介绍

接地系统介绍 1. 接地系统概述 接地系统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在理论上能站住脚、在工程实践中行之有效,各国可以有自己的接地规范和习惯做法。下面主要介绍我国的做法,也吸取了美国同行的经验,仅供借鉴。 1.1 为什麽要接地 1. 设备的工作接地 为射频电流提供均匀和稳定的导体,稳定电路的对地电位,为瞬态功率噪声提供天然的排泄途径。 2. 设备的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消除机壳上的静电和高频电位。 3. 防雷接地 为雷电流提供排泄入地的通路,保护设备和人身避免因雷电放电造成的危害。GSM站点及设备位置较高,更需要防雷保护。 1.2 接地术语 1.2.1 接地体(Earthing Body) 埋入地下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导体(包括: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泄流板)。 1. 环形接地装置 (Earthing ring) 围绕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四周,按规定深度埋设于地下的封闭环形接地体(含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 )。 2. 地网 (Earthing net) 由水平接地体或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联合、按照一定要求组合的、周边封闭的网格状接地体。 1.2.2 接地引入线 (Earthing leadin) 由接地体引出至接地排之间的连接线。 1.2.3 接地排 (Earthing Bar)

引入到机房、电力室的各种接地线的公共接地母线(国内使用铜板接地排)。 1.2.4 设备地线 (Equipment Earthing Cable) 通信设备与接地排之间的连线。 1.2.5 接地系统(Earthing System) 接地线、接地排、接地引入线以及接地体的总称。 我们通常所说的接地系统,主要是指地下部分,包括接地体和接地引入线。 1.3 接地系统常用的材料 1. 接地体(Earthing Body) 水平接地体(Earthing Horizontal Bar): 40×4mm镀锌扁钢,或 25×3mm 铜条,长度由需要定。 垂直接地体(Earthing Vertical Rod): 50×50×5 mm镀锌角钢,长度一般为:2000—2500mm。 或Φ50×3.5mm镀锌钢管,长度一般为:2000—2500mm。 铁塔用的泄流板(Earthing Plate): 1200×600×10mm镀锌钢板 或600×600×6mm铜板 2. 接地引入线(Earthing Leadin) 40×4mm镀锌扁钢(我国用),长度由需要定。 或95mm2的铜导线(西方用),长度由需要定。 3. 接地排(Earthing Bar) 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120mm2的铜排(常用、首选),或一段具有相同截面的镀锌扁钢4. 设备地线(Equipment Earthing Cable ) 保护接地线采用35—95mm2多股铜导线,推荐使用50mm2多股铜导线。 2. 接地体及其施工方法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91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能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五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第三篇旋转电机篇、第四篇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篇、第五篇蓄电池篇、第十一篇电缆线路篇及第十五篇接地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建设部(88)建标字25号文的要求,由原水利电力部负责主编,具体由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三章和二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新型设备的接地规定,接地干线涂色标志采用IEC标准同国标一致,对接地装置施工防腐问题、焊接质量要求作了修订,对土壤腐蚀性分级定量和化学降阻剂使用上作了规定。 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欠妥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直接函寄本规范的管理单位:能源部电力建设研究所(北京良乡,邮政编码1024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能源部 1990年12月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接地装置的选择 第三节接地装置的敷设 第四节接地体(线)的连接

电气接地规范

XX集团有限公司 编号:QB000*-QHSE-2013 电气设备接地规范 2013**-**发布 2013-**-**实施

目录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的 . (3) 1 适用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接地概念及种类 (4) 5 接地的作用分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三 类 (5) 6电气设备通过接地装置和大地之间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它包含五个部分 (6) 7 不同的电气设备对接地电阻有不同的要求 (6) 8 装设接地装置的要求 (6) 9 降低土壤电阻率的方法 (7) 10 检查接地的内容有 (8) 11 下列设备必须保护接地 (10) 12 电动机接地的有关要求 (10) 13 配电盘接地的有关要求 (11) 14 接地线的检查测量方法 (11)

目的 为了规范XX集团生产经营单位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减少公司电气事故发生,控制公司人员和财产不受损失,所有电气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可靠接地。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XX集团各生产经营单位用电系统、新建扩建、检维修、改造、办公区域、员工宿舍等电气线路接地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4052—93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要求》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柜范》 3 术语和定义 电气系统配置保护方法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重复接地、工作接地等。电气设备的某个部分与大地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联接称为接地。与大地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金属导体组称为接地体:联接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与接地体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统称为接地装置。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对应的旧标准:SDJ 8-79; SD 119-8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rounding for AC edectrical insfall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DL/T621—1997 Grounding for AC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9-02批准 1998-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8—79《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119—84《500kV 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两个标准有如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增加了电阻接地系统交流电气装置保护接地接地电阻的规定; 2)修订了有效接地系统接地装置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规定;提出3~66kV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进行异地两相短路接地线热稳定校验的要求; 3)补充了接地网非等间距布置时的接地网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的计算方法; 4)修订了杆塔接地装置和自然接地极冲击系数的计算方法; 5)提出接地装置耐腐蚀的工作寿命的要求; 6)增加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接地规定; 7)参考IEC有关标准补充了低压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接地系统和接地装置等内容。 本标准发布后,SDJ8—79和SD119—84第六章500kV电网电气设备接地即行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标准的附录,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司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杜澍春。 本标准委托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