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我的朗读教学“法则”

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我的朗读教学“法则”
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我的朗读教学“法则”

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我的朗读教学“法则”

发表时间:2019-01-21T14:51:58.07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作者:黄雅

[导读]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提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上海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宝山 200233)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提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是多么重要,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字、词、句、篇,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朗读还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字、词、句、段、篇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一、我的朗读教学法则:

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担任过小学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每个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我都十分重视朗读这一板块。在不断摸索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法则,旨在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引导他们发现读的乐趣,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法则一:入情入境,“读”出味道

朗读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会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味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以课文《送小蚂蚁回家》为例,这堂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动物之间的话是本课一个重难点。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将学生带入文本——睡莲发现小蚂蚁之后关心地问“小蚂蚁,你怎么啦?”这时候的小蚂蚁是怎么样回答的呢?怎么读好小蚂蚁的话,我这样引导:“现在,你就是这只小蚂蚁。在静悄悄的公园池塘里,你拼命抓住一根水草,一阵风吹过,你东摇西摆,眼看就要撑不住啦!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自然很容易感受到小蚂蚁当时那种害怕、着急、难过的心情。这样入情入境地设计,让学生读出人物的感情,水到渠成。

在教学《掌声》这课时,当学生读到范小君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身边,问道):范小君,范小君,你为什么低着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范小君,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课文中的范小君的对话感受到她害怕、犹豫的心情。当范小君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同学上台,我对学们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范小君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范小君,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是感人。当同学们给了范小君两次热烈的掌声时,我赶紧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呀!范小君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范小君心头涌动,范小君想说:……”学生们抢着回答:“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你们的爱让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到了范小君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读出了感情,读出了味道。

法则二:尊重差异,“读”出个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生活经历、心境、所处的时空、观察的角度等。因此,对同一篇作品,对同一个句子、同一个词语,人们的理解都是不会雷同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学生们的朗读感受也决不会雷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的朗读教学法则之三:倡导朗读个性化,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天上偷来的火种》这一课中,有不少重要而且精彩的对话。比如有一处凸显宙斯残暴、自私的对话——当普罗米修斯恳求宙斯赐火被冷酷拒绝,“不给,一丁点火星都不给。让他们发抖吧!让他们像野兽一样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神才能昌盛,才能幸福。”我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指名一个学生起来试试,“不给,一丁点火星都不给。让他们发抖吧!让他们像野兽一样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神才能昌盛,才能幸福。”他抓住了重点词和感叹号,加重关键词读音、提高结尾语调,这样读显然体现出了宙斯的残暴。我马上追问:“还有没有其他读法?”有个学生故意拖长了语调来读:“不给,一...丁...点...火星都不给。让...他们发抖吧!让...他们像野兽一样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神才能...昌盛,才能...幸福。”这样读也能体现出人物自私残暴的特点。“还有谁想再试试?”有个学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压低了声音来读,读得特别轻,语速也不紧不慢,语气平淡到不带感情似的,我问他原因,他自有自己的道理:这样才能显示宙斯的自私和冷漠,这件事情好像和他没有丝毫关系,面对普罗米修斯的请求,他的回答是那么轻描淡写,那么敷衍。我多么惊喜,这种读法未尝不可,学生们对文本都有自己的理解、体悟,多好!朗读在这节课堂上真正绽放出别样的华彩,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法则三:注重评价,优化“读”效

有朗读就要有评价,我们的评价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教学的艺术,重在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在指导朗读时,从不对学生强求或苛责、更多的是以激励、鼓舞的口吻进行评价引导。

1、宽容地评价:

当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蕴藏的感情时,我会不吝惜赞美之词“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你的朗读真有感染力,老师眼前都出现画面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学生读得确实不够好时,我会及时指出,给予引导。如果学生读的流利却缺乏感情,我会这样引导:“读要分层次,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这一点,你做得很好……不过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如果学生起来过分紧张,老是读错,我会微笑地看着他,不轻易打断他,给他无声地鼓励,让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