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方程教案

直线方程教案
直线方程教案

7.2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直线方程的理论在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大量的应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和dc,FKMCKVN其它学科,教师要注意引导,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8)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仅停留在观念上.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2)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及其证明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类讨论能力、逆向思维的习惯和形成特殊与一般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及其证明.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下面给出教学实施过程设计的简要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一)引入的设计

前边学习了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方程的方法,看下面问题:

问:说出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直线方程是,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肯定学生回答,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表述.再看一个问题:

问:求出过点,的直线的方程,并观察方程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直线方程是(或其它形式),也属于二元一次方程,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肯定学生回答后强调“也是二元一次方程,都是因为未知数有两个,它们的最高次数为一次”.启发:你在想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谈谈?各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边评价边启发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统一到如下问题:

【问题1】“任意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二)本节主体内容教学的设计

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自己先研究研究,也可以小组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或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教师组织开展集体讨论.首先让学生陈述解决思路或解决方案:

思路一:…

思路二:…

……

教师组织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其它待课下研究)如下:

按斜率是否存在,任意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即斜率存在或不存在.

当存在时,直线的截距也一定存在,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当不存在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形式的方程,它是二元一次方程吗?

学生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把它看成二元一次方程的合理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与其它直线上点的坐标形式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直线方程的概念,方程解的形式也是二元方程的解的形式,因此把它看成形如的二元一次方程是合理的.

综合两种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至此,我们的问题1就解决了.简单点说就是:直线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而且这个方程一定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要么形如这样,要么形如这样的方程”.

同学们注意:这样表达起来是不是很啰嗦,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表达?

学生们不难得出:二者可以概括为统一的形式.

这样上边的结论可以表述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何一条直线,都有一条表示这条直线的形如(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

启发:任何一条直线都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你是否觉得还有什么与之相关的问题呢?

【问题2】任何形(其中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不难看出上边的结论只是直线与方程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是它的另一方面.这是显然的吗?不是,因此也需要像刚才一样认真地研究,得到明确的结论.那么如何研究呢?

师生共同讨论,评价不同思路,达成共识:

回顾上边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原路返回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即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系数-A/B是否为0恰好对应斜率K是否存在,即

(1)当B不为0时,方程可化为y=-A/B X –C/B

这是表示斜率为k、在x轴上的截距为b的直线.

(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0,必有A不为0,方程可化为X=-C/A

这表示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哦干吗r,

因此,得到结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形如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为方便,我们把Ax+By+C=0(其中A,B不同时为0)称作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合理的.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点斜式和斜截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会用直线的方程求出斜率、倾斜角、截距等问题,并能根据方程画出方程所表示的直线. 3.培养学生化归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直线方程点斜式和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公式推导以及有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难点:直线方程点斜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那么,我们能否用给x,yk PPP)满足的的坐标)定的条件(点,将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的坐标和斜率(,或,201关系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二、探求新知 P(x,y)l l k的方程经过点,求直线. 师:若直线,且斜率为000x,y P l P的任意一点,因为直线上不同于点生:(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设点)(是直线0l k,的斜率为 由斜率公式得: y?y0?k,可化为:x?x0y?y?k(x?x)①00〖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不必严格地证明,只要求验证) P(x,y)l k1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①吗?的直线,斜率为 ()、过点000P(x,y)l k2上吗?的直线 (、坐标满足方程①的点都在过点),斜率为000P(x,y)k的,所以方程①就是过点经过探究和验证,上述的两条都成立.斜率为生:000l的方程. 直线因此得到: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0x,y k为直线的斜率(. )为直线上一点坐标,其中00方程①是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 1:不能,因为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生. 2:对,因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要用到直线的斜率,有斜率的直线才能写成点斜式方生程,如果直线没有斜率,其方程就不能用点斜式表示. verygood!师: y x轴所在直线的方程又是什么?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那么, x k000),,且过点生:因为(轴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y xx00.) 轴所在直线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张喜林制 3. 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直线方程有几种形式?指明它们的条件及应用范围. 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P1(x1,y1)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k ,则直线的方程是 斜截式:已知直线的斜率k ,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b 则直线方程是 两点式:已知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 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为a ,b , 则直线的方程是 2.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 提示:讨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 直线l 经过点P 0(x 0,y 0),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00x x k y y -=-① 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为90°时,直线的方程为x -x 0=0 ② (二)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是否表示一条直线? 当B ≠0时,上述方程可变形为:B C x B A y --= 它表示过点(0,B C - )斜率为B A -的直线。

当B =0时,是一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由上述可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它表示一条直线。 我们把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方程Ax +By +C =0中,A ,B ,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直线:(1)平行于x 轴;(2)平行于y 轴;(3)与x 轴重合;(4)与y 轴重合。 探究二: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 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对应,同一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 探究三: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 例1.已知直线经过点(6,4),斜率为4 3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分析:直接用点斜式写出,然后化简。 解: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y +4=- 3 4 (x -6),化为一般式: 4x +3y -12=0。 点评: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检验。 变式: 求经过A (3,-2)B (5,-4)的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例2、把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x -2y +6=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 的斜率以及它 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分析:对式子变形,考察对截距的理解。 解:将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化成斜截式: y = 2 1 x +3 因此,直线的斜率为k = 2 1 ,它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在直线方程x -2y +6=0中,令y =0,得

高中数学必修2示范教案(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各种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基本工具,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直线方程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用代数方法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学习圆锥曲线方程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分析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直线和直线方程的概念,教学中要求不能太高,因此对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确定为“了解”层次.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给出一点和直线的方向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由两个独立条件选用恰当形式求出直线方程后,均应统一到一般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系数A、B、C的几何意义不很鲜明,常常要化为斜截式和截距式,所以各种形式应会互化.引导学生观察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归纳出它们的方程的类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推导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互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进一步研究一般式系数A、B、C的几何意义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维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了解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培

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2.会将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化成一般式,会将一般式化成斜截式和截距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渗透分类讨论、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3.通过教学,培养相互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注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种形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与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关键是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互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有必要寻求一种更好的形式,那么怎样的形式才能表示一切直线方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路2.由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1)斜率是1,经过点A(1,8);(2)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7,7;(3)经过两点P1(-1,6)、P2(2,9);(4)y轴上的截距是7,倾斜角是45°.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提纲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5.教学过程 5.1 问题情境(了解数学)

直线的方程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预习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那么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 围是. 2.直线的斜率: 倾斜角不是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表示,即. 倾斜角是的直线没有斜率;倾斜角不是的直线都有斜率,其取值范围是 . 3.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其斜率分别为,有∥. 4.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另外,要特别注意斜率不存在时的特殊情况. x x αα0?0180α??≤<α90?k tan (90)k αα? =≠90?90?(,)-∞+∞12,l l 12,k k 1l 212l k k ?=1-1-12121l l k k ⊥??=-

二、知识讲解 考点1直线的五种形式 点斜式:,不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斜截式:,不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两点式:,不表示斜率为0和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截距式: ,不表示斜率为0,斜率不存在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其中不同时为0). )(00x x k y y -=-b kx y +=1 21 121x x x x y y y y --=--1=+b y a x 0=++C By Ax ,A B

考点2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即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 111222 0, 0.A x B y C A x B y C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系列四)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材分析 直线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各种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基本工具,它既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又能为今后灵活地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直线方程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形式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用代数方法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学习圆锥曲线方程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分析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但由于学生刚接触直线和直线方程的概念,教学中要求不能太高,因此对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确定为“了解”层次.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给出一点和直线的方向也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由两个独立条件选用恰当形式求出直线方程后,均应统一到一般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系数A、B、C的几何意义不很鲜明,常常要化为斜截式和截距式,所以各种形式应会互化.引导学生观察直线方程的特殊形式,归纳出它们的方程的类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推导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通过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互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进一步研究一般式系数A、B、C的几何意义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种形式的互化. 教学难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方程与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关键是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互化. 四、安排 1 五、教学设计

直线方程教案

7.2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说明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省教育科学院省教育学会 2017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 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25.心理健康教育。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 课题:§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平行直线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重点突出策略:让学生以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自行推导两种形式的方程。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推导过程中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理解,即纯粹性和完备性。 难点突破策略:由具体例子到一般问题,从有限关系到无限事实,让学生能初步体会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纯粹性和完备性。为以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做铺垫。此处的要求不易过高,也不可能一次到位,要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在学习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和《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的基础上,学习直线方程的第一课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知识储备充分,过渡自然合理,解析几何的思想开始渗透。 2.教法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逐步转换师生的角色,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合作式解决问题法;在高效精品课堂的旗帜下,探索效率最高化的教学模式。 3.学情分析:高一(16)班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强,但有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反应迟钝。 4.教学准备: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设计(学生版),电子笔,黑板. 四、教学过程设计

《直线地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5.教学过程 5.1 问题情境(了解数学) 问题1 (1)若同学小李说,有一条铁路经过徐州市,你能知道这条铁路的具体位置

高中数学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设想 引入课题 判断,得出结论: .

示的直线 .

+ 3. 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从中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直线mx + ny + 12 = 0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和4,求m ,n . 解法一:将方程mx + ny + 12 = 0化为截距式得: 11212y x m n +=--, 12 3,124m n -?=-????? -??=??m =4因此有解之得:n=-3 解法二:由截距意义知,直线经过A (–3,0)和B (0,4)两点, (3)01204 041203 m n m m n n ?-+?+==?????+?+==-??因此有所以 例2 已知A (2,2)和直线l :3x + 4y – 20 = 0求: (1)过点A 和直线l 平行的直线方程; (2)过点A 和直线l 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析】(1)将与l 平行的直线方程设为3x + 4y + C 1 = 0,又过A (2,2), 所以3×2 + 4×2 + C 1 = 0,所以C 1 = –14. 所求直线方程为:3x + 4y – 14 = 0. (2)将与l 垂直的直线方程设为4x – 3y + C 2 = 0,又过A (2,2), 所以 3×2 + 4×2 + C 2 = 0 ,所以C 2 = –2 所求直线方程为:4 – 3 – 2 = 0. 例3 设直线l 的方程为(m 2 – 2m – 3)x + (2m 2 + m – 1)y = 2m – 6,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实数m 的值. (1)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 (2)斜率为1. 【解析】(1)令y = 0,依题意,得: 22 230 26 323m m m m m ?--≠? ?-=-?--? 由①得:m ≠3,且m ≠–1,由②得:3m 2 – 4m – 15 = 0, 解得m = 3或53m =-,所以综合得53 m =-. 由题意得: ① ②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的特征(A、B不同时为0) ⑵能将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进行转化,并明确各种形式中的一些几何量(斜率、截距等); 2、过程与方法: ⑴主动参与探究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关系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探究获得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⑵学会分类讨论及掌握讨论的分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现和探索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直线方程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的理解 教学难点: ⑴直线方程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与二元一次方程关系的深入理解 ⑵直线方程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的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写出前面学过的直线方程的各种不同形式,并指出其局限性: 过点(x0,y0)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

过点(x0,y0)与y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 y=y0。

2、 问题:上述四种直线方程的表示形式都有其局限性,是否存在一种更为完美的代数形式可以表示平面中的所有直线? 提 示:上述四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有何共同特征?能否整理成统一形式?(这些方程都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猜 测: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有着一定的关系。 新课探究: 问题: (1).过点(2,1),斜率为2的直线的方程是y-1=2(x-2), (2).过点(2,1),斜率为0的直线方程是y=1, (3).过点(2,1),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的方程是x=2, 思考1 :以上方程是否都可以用 Ax+By+C=0表示?任意一条直线是否都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 、B 不同时为0)来表示? 答: 2x-y-3=0 y-1=0 x-2=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有斜率k 存在和k 不存在两种情况下,直线方程可分别写为y kx b =+和1x x =两种形式,它们又都可以变形为Ax+By+C=0(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即:直线Ax+By+C=0(A 、B 不同时为0) 【结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 、B 不同时为0)来表示。 思考2:对于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 ,B 不同时为零)能否表示一条直线?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教案 1. 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2.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直线的特征性质,直线的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直线的方程的概念.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分组探究教学法.本节首先利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揭示代数方程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用集合表示的性质描述法阐述直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而给出直线的方程的概念.本节教学中,要突出用集合的观点完成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转化.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用性质描述法表示大于0的偶数构成的集合,并判断-1和6在不在这个集合中. 2.作函数y=x+3的图象,并判断点(0,1)和(-2,1)在不在函数的图象上.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教师点评. 复习本节相关内容. 新课 1. 函数与图象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如y=x+3的图象是直线AB,如图所示. 2. 直线的特征性质 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由点组成的集合.但是,已知任意一点的坐标,到底怎样才能判断它是不是在给定直线上呢? 例如,通过点(2,0)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l. 3. 直线的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一条直线,如果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某个方程,而且满足这个方程的坐标所表示的点都在直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方程. 例分别给出下列直线的方程: (1)直线m平行于x轴,且通过点(-2,2); (2)y轴所在的直线. 练习 (1)写出垂直于x轴且过点(5,-1)的直线方程. (2)已知点(a,3)在方程为y=x+1的直线上,求a的值. 师:y=x+3是一个代数方程,而直线AB是一个几何图形,也就是说,代数方程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示,几何图形也可以用代数方程来表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代数方程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 师:既然直线是点的集合,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来解决这一问题. 师:如图,在直线l上的点的横坐标有什么特点?横坐标是2的点也一定在直线l上吗? 直线l的特征性质能用x=2来表述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只要看它的坐标是否满足x=2,就能判断出点是否在直线l上. 点A(2,1)的坐标满足方程x=2吗?点A在直线l上吗?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 人教数学必修2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3x +y +6=0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 ) A .k =3,b =6 B .k =-3,b =-6 C .k =-3,b =6 D .k =3,b =-6 解析:选B.化为斜截式,得y =-3x -6, ∴k =-3,b =-6,故选B. 2.若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为2x -y +1=0,则直线l 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选D.直线方程变为y =2x +1,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3.已知m ≠0,则过点(1,-1)的直线ax +3my +2a =0的斜率是( ) A.13 B .-13 C .-3 D .3 解析:选B.把点(1,-1)代入方程ax +3my +2a =0得a =m ,∴直线方程为mx +3my +2m =0. ∵m ≠0,∴其斜率为-13 ,故选B. 4.(2013·芜湖高一测评)直线ax +by +c =0的倾斜角为135°,则a 、b 满足( ) A .a +b =1 B .a -b =1 C .a +b =0 D .a -b =0 解析:选D.当直线的倾斜角为135°时,直线的斜率为-1,将直线方程化为y =-a b x -c b ,则其斜率k =-a b =-1,所以a -b =0,故选D. 5.点M (x 0,y 0)是直线Ax +By +C =0上的点,则直线方程可表示为( ) A .A (x -x 0)+ B (y -y 0)=0 B .A (x -x 0)-B (y -y 0)=0 C .B (x -x 0)+A (y -y 0)=0 D .B (x -x 0)-A (y -y 0)=0 解析:选A.∵M (x 0,y 0)在直线Ax +By +C =0上,∴Ax 0+By 0+C =0,∴C =-Ax 0-By 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方程教案新

直线的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或已知直线上两点,会求直线的方程;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观察直线的斜率和直线经过的定点;能化直线方程成截距式,并利用直线的截距式作直线.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式方程的过渡,训练学生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方法;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由于斜截式方程是点斜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情况,教学重点应放在推导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两点式方程上.2.难点:在推导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后,说明得到的就是直线的方程,即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 的坐标不满足这个方程,但化为y-y1=k(x-x1)后,点P1的坐标满足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点斜式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并且经过点P1(x1,y1),直线是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图1-24)?

设点P(x,y)是直线l上不同于P1的任意一点,根据经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 注意方程(1)与方程(2)的差异:点P1的坐标不满足方程(1)而满足方程(2),因此,点P1不在方程(1)表示的图形上而在方程(2)表示的图形上,方程(1)不能称作直线l的方程. 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证明直线上每个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对上面的过程逆推,可以证明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l上,所以这个方程就是过点P1、斜率为k的直线l的方程. 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图1-25),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图1-26),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高中数学-直线的一般方程教案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课堂过程 1.复习回顾 2. 思考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2)每一个关于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 分析:直线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1)当斜率存在时,L 可表示为y=kx+b 或y - y 0 = k ( x - x 0 )显然为二元一次方程. (2)当斜率不存在时L 可表示为 x - x 0=0,亦可看作y 的系数为0的二元一次方程.(x-x 0+0×y=0) 结论1:平面上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 直线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即:对于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Ax+By+C=0 (A.B 不同时为0),判断它是否表示一条直线? (1)当B ≠0时,方程可变形为 (2)当B=0时,因为A,B 不同时为零,所以A 一定不为零,方程可变形为 它表示一条与 y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 B C x B A y --=A C x -=

结论2: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 定义:我们把关于 x ,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C=0(其中A,B 不同时为0) 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3.探究:在方程Ax+By+C=0中,A ,B ,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1)平行于X 轴:(2)平行于Y 轴: (3)与X 轴重合:(4)与Y 轴重合: 分析: ⑴A=0 , B ≠0, C ≠ 0. 4.例题讲解 例 1 已知直线过点A (6,-4),斜率为-4/3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 解:代入点斜式方程有y+4=-4/3 (x-6). 化成一般式,得 4x+3y-12=0. 例 2 把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 x-2y+6=0 化成斜截式,求出L 的斜率以及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解:化成斜截式方程y=21x+3,因此,斜率为k=2 1,它在y 轴上的截距是3. 令y=0 得x=-6.即L 在x 轴上的截距是-6.由以上 可知L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 (-6,0)B (0,3), 过A ,B 做直线,为L 的图形. [综合运用]:m , n 为何值时,直线mx+8y+n=0和 2x+my-1=0垂直? 解:(1)若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则m 不等于0,且两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m/8,-2/m,但由于(-m/8)(-2/m)≠-1,所以两条直线不垂直. (2)若m=0,则两条直线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另一条斜率不存在,这时两条直线垂直,方程分别为.2 1,8=-=x n y 综上知:m=0,n 为全体实数时,两条直线垂直. 5.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表示直线方程的第五种形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键需注意它与其它四种形式的互化及A,B,C 的具体含义. 6.作业:习题3.2(B)第2题,第4题.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二下册 -11.1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 教案

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2、通过直线点法向式方程的推导,体会向量知识的应用和坐标法的含义.初步认识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并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法向式方程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形式求解直线方程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方程及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 若给出方程y =x -1 问:①点(2,1),(3,2)是否在直线l 上?②如 何判断点P 是否在直线l 上? (①l 上任意点的坐标满足方程y =x -1②以方程y =x -1的任意解为坐标 的点都在直线l 上) 我们就称方程y =x -1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y =x -1的图形 (2) 复习点方向式方程 直线的方向,与直线平行的向量有无数个,所以方向向量不唯一,则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显然也不唯一 问:若过已知点与某一非零向量垂直的直线是否唯一确定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上述条件求出直线l 的方程。(写出课题) 二、概念形成 设P 00(,)x y ,非零向量(,)n a b =,Q (,)x y 为直线l 上任意一点 则=PQ ),(O O y y x x -- ∵PQ n ⊥∴0=? 即00()()0a x x b y y -+-=① ∴直线l 上的任一点都满足方程① 反之,若11(,)x y 为方程①的解,即1010()()0a x x b y y -+-=,则1Q 11(,)x y 符合1PQ n ⊥,即1Q 在直线l 上. 根据直线方程的定义知,方程①是直线l 的方程,直线l 是方程①的直线.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案(公开课)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用定比分点公式设点后求定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研究直线的一般方程与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对应概念;通过对几个典型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简化运算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分析 1.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表示直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直线的一般式能表示所有的直线,教学中要讲清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关系. 2.难点:与重点相同. 3.疑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是一对多的关系.同条直线对应的多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 三、活动设计 分析、启发、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点斜式、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截距式既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又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与x轴垂直的直线可表示成x=x0,与x轴平行的直线可表示成y=y0。它们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问: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吗?反过来,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直线吗? (二)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我们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α.当α≠90°时,直线有斜率,方程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y=kx+b 当α=90°时,它的方程可以写成x=x0的形式. 由于是在坐标平面上讨论问题,上面两种情形得到的方程均可以看成是二元一次方程.这样,对于每一条直线都可以求得它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是说,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关于x、y的一次方程. 反过来,对于x、y的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By+C=0. (1) 其中A、B不同时为零. (1)当B≠0时,方程(1)可化为 这里,我们借用了前一课y=kx+b表示直线的结论,不弄清这一点,会感到上面的论证不知所云. (2)当B=0时,由于A、B不同时为零,必有A≠0,方程(1)可化为 它表示一条与y轴平行的直线. 这样,我们又有:关于x和y的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我们把方程写为Ax+By+C=0 这个方程(其中A、B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对应是什么样的对应?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学反思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教案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案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案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案公开课《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明确的教案目标 教案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我在备这节课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案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傅的帮忙,以及几次试讲,在教案中基本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案重点,而我本节课的教案是围绕着“直线一般式方程,直线一般式与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和截距式互化”这个教案重点来逐步展开的。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兴奋起来,所学内容也会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是呈阶梯式展现。上完本堂课后,我觉得如果在做完例题后,还能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多涉及几种题型也许能够更大程度拓展他们的能力。三、善于应用现代化教案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案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案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分钟的内容在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案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这堂课中,我的课件做的还不够理想,有的幻灯片停留的时间不够长,以至于学生来不及做笔记。同时也了解到:可以将两张幻灯片整合成一张,使时间有所缓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