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云运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连续9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2年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43位。

2010年以来,富士康落户成都、重庆、武汉等中原地区,因为内地最低工资水平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而压缩成本的方法在2010年在学行不通了,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公司高层为安抚员工,决定给基层员工涨薪三成,如此以来,富士康的净利润将减少三分之一。

2011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CEO郭台铭向外界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即未来3年,将启用10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作为代工的主要成本,人力资本的剧烈消耗让富士康产生了用机器来替代人的冲动。在过去的10年间,富士康充分利用了中国从高收入国家取得高质量设计然后将其转变为廉价量产品的能力,通过120多万人的代工队伍将富士康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其中仅中国大陆就有超过100万的工人。

二、案例分析

1、成本再造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在经济学中,两要素生产函数为,相应的成本函数为 C = 。

在本案例中,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由于员工数量巨大,即L很大,则企业为劳动力支付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富士康决定机器代替人工,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就把一部分为劳动支付的报酬(工资),转嫁到为资本K支付的

报酬上,这样对成本进行了一次再分配,使原来高工资低利息的成本结构转化为了低工资高利息的成本结构。

2、机器代替人的可行性

简单地看,机械人代替人工后,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其工作时间是工人的三倍,大大提高了工作量。但是,机器人的成本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一个机器人的成本相当于雇用三十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成本(目前富士康普通工人的年薪约为3万~4万元),那么,多少年才可收回机器人的成本呢?如果企业为尽快收回成本而大量生产产品,但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增加的如此之快,这是问题的关键。

另外,还应当考虑到机器人的维护成本,不难想象,维护成本也很高。并且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和对精密度的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在生产完一个产品后就需要重新调试,调试将会再发生很高的成本费用。并且在当今世界,成功生产机器人的技术问题还未突破,短期内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

一旦机器人大规模投入生产线,富士康则要想办法对被替换下来的员工进行再培训,这将成为富士康面临的又一场考验。富士康的年轻人将重新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3、机器代替人的优缺点

机器人作为富士康代替人工操作的器械,具有通用性强、工作效率高、速度快、稳定可靠、有效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适应单一产品批量生产、重复精度高、适用高危工作环境等优点;其以自身特有的良性结构和柔性控制方式,具有传统机械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缺点有运动控制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维护与保养,保养费用高,造价高自动化程度不高、不能全部代替人类等。但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精细加工环节,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过渡中间环节,技术实施有所欠缺,规模化应用机器人,有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三、案例结论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按照富士康高层的设想,未来在他们公司的生产车间,

机器人将扮演生产的“主角”,它们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抛光、打磨、镭射打标、焊接、喷涂等多个作业岗位,与人工劳动力相比,它们更适合在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工作。但是,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只是用来协助人类,而非替代人类,因为它毕竟是机器。此外,富士康的使用机器人,不会进行外购,而是由其自主研发制造。目前,富士康拥有机器人制造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等五项技术,这是其自主研发制造的条件。

对任何企业来说,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劳动力密集”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考虑优效资源配置的同时,人性化的关怀仍是企业立足之本,要给员工丰厚的待遇。员工的力量不在于制造,而在于创新,对员工应实行人性化管理。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电子制造环节50%的工序都可用机器人替代,但大规模使用机器人涉及到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改变,因此,用机器人替代工人,需要一个过程。但从长远来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生产,虽然先期投入资金很大,但长期效益比人工划算;而且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可减少人为质量问题,也有利于一线生产工人提升工作档次,告别枯燥、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劳动。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多数地区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若大规模使用机器人,难免会增加失业数量,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因此,考虑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某些高位行业应当配置机器人代替人工,而在一些适合人工操作的行业,应当使用人工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

智能机器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智能机器人》案例 金禧中学余宇宏 一、活动背景 智能机器人是现代高科技的集成体,是21世纪的科技至高点之一。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力学、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传感技术、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能全面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是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在把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内容渗透到综合实践课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精神,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因此,我们开展了“智能机器人”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运用机器人套件,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并进行比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实践、协作意识。 3、认识智能机器人,了解相关信息,形成感性认识,动手组装实践,并编写程序进行比赛。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了解机器人: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智能机器人。是因为智能机器人是现在高科技的集成体,是21世纪的科技产物。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力学、人工智能、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等众多领域的高新科技。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机器人。真正意义的机器人应该是一个具有一定智能

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按照人类的某种方式进行工作的一种机器。 3、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尽管机器人的外形、功能有千差万别的变化,但是任何一个智能机器人都应该具备三大功能即三大部分的机构:感知机构、职能机构和执行机构。 第二阶段 学习组装机器人: 1、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机械构造。让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以及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简单机器人进行拆装。在拆装过程中,学生逐步的掌握机器人是由驱动装置即马达,以及控制装置即处理芯片组成。 2、学习机器人的感应器。将机器人的感应器分别给学生进行介绍,包括:红外避障感应器用于检测外界的障碍物,地面灰度感应器用于检测地面的颜色深浅,火焰探测感应器用于检测外面存在的火源,触碰感应器用于检测接触到机器人的物体,指南针感应器用于确定机器人所朝的方位。以此让学生掌握各类感应器的外观以及使用的范围。 学习编程语言: 1、学习机器人的基本运行指令。学生学习控制机器人的基本指令,包括前进FD,后退BK,左转LT,右转RT。并通过使用这些指令控制机器人做出各种各样的运动。在仿真环境中,让学生使用基本指令控制机器人完成布置的任务。任务由简到难,让学生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五角星。学生在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来掌握基本指令的知识。 2、学习机器人的重复命令。对基本指令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引入重复命令REPEAT,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重复命令来使我们的程序编写更为简洁、高效。让学生运用重复命令将前面的任务进行完成,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重复命令在使用上的好处。 3、学习使用条件语句来控制机器人。这部分以走迷宫的任务,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程序来控制机器人对外界信息进行判断,以此来控制机器人完成走迷宫

富士康案例分析

富士康管理的突出特点 富士康的管理具有军事化(层级制)及泰勒制的特点。 1 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对组织规则的遵守 层级制度公式:“三高一低”的运营战略+人海战术+准军事化或军事化管理 =低成本高效率=全球代工大王 他们“独裁为公,长官第一”,强调纪律性和员工的高度服从。 严格的层级制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权力关系清晰,有利于领导和指挥;责任明确,细化分工,操作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目标一致性强,便于对部门与个人的考核;执行力强,有利于推行决策。缺点:过分强调长官意志,决策过于依赖长官个人的能力;容易让集体中的个人产生疏离感和巨大压力,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微观管理欠缺,即决策者本人没有足够时间用于细节观察;沟通能力不足,不能以人为本地解决问题;在现实生产中,基层员工往往比领导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却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2 沿用泰勒制模式,即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标准化管理表现在: 生产时间:实行“黑白两班倒”,白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是8:00-20:00,夜班工人相反 产量指标:以秒来计算工人完成每道工序的时间,并以此安排工人的生产量 人力资源结构:呈金字塔状,居于“塔尖”的高管层制定战略,中层负责分配和监督,底层员工面临的则是高度分解的、专业化的、重复性很强的高强度劳动任务 泰勒制模式的特点: 1.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2. 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3.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 4. 严格挑选工人; 5. 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 优点:便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缺点:缺乏管理伦理。“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富士康通过多年的实践,理解到企业信息化实质是:通过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消化,学习参照最佳行业实践,梳理、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并应用IT技术,规范、集成、共享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运作管理水平的目的。富士康成功的经验,为离散集成类企业树立了榜样。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既要学习先进经验,又需要量身定制,解决好通性和个性的关系。 富士康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创优秀的电子产品这个目标。如果不能创优秀的电子产品,不具备国际化的竞争力,信息化工程也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意义。富士康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依托,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公司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全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控制信息系统,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积极推进ERP/SAP系统,公司实施重点工程有决策支持系统EDSS、成本管理系统以及基于知识管理的WebOA系统。

富士康欲雇用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富士康欲雇用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从1996年开始,富士康就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的速度成长,直到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期利润同比大幅降低。面对骤然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外需的迅速减少,逼迫掌舵人郭台铭不得不加紧思考对内需市场的布局与开拓。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使得代工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必将进一步下滑,加之各种成本如原材料、人力成本的提升,使得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挑战,也使得企业不得不考虑全面的战略转型问题,由“制造的富士康”迈向“科技的富士康”。 2010年,富士康、广达和仁宝等代工巨头纷纷落户成都、重庆和湖北武汉,除了看好中西部巨大的市场、减少物流成本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内地最低工资水平远低于珠三角和三角地区,据富士康国际近三年的财报数字显示,除开拓新客户的新增代工订单外,近三年一直在降低人工成本,但随着富士康接连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压缩人力成本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显然,将工厂移到成本更低的内地,可能只是一个短期做法。对于不断扩产和增加员工数量的富士康来说,必须找到长期解决办法。如何降低人力成本,一直都是富士康等国际代工巨头这几年共同面对的难题。 二、案例分析 (一)成本再造 如何降低人力成本,一直都是富士康等国际代工巨头这几年共同面对的难题。2009年富士康员工数量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员工成本总额支出却比同比减少28%,人均成本同比减少34%。富士康一直在靠压缩人工成本的做法降低企业的成本,但这一做法在2010年再也行不通了。在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后,为安抚员工,基层员工涨薪三成,这将吞噬富士康大约1/3净利。为了化解成本压力,富士康采取了一些列措施。第一,将工厂向中西部地区迁移。近几年来,富士康、广达和仁宝等代工巨头纷纷将工厂落户于湖北、武汉和重庆地区,除了看好中西部巨大市场、减少物流成本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内地工资远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1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关于富士康 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 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

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 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产物,它能为企业把精力和财力放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 中国OEM工厂的市场绝大部分在海外,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下降、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类企业都普遍面临利润率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等问题。这类企业在思考和尝试战略发展时,也潜伏着几个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症状。规模扩张并没能提高在产业链里的地位,而且还会造成对市场环节的进一步依赖,地位可能会更加被动。加工出口型企业长期依靠劳动力价格优势,不重视高效的生产组织、物流系统改善以及工艺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功的要素,也反过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出口导向型企业长期采用出口代理,荒废了自身的市场功能,而市场功能的形成更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还面临着反倾销及品牌缺失的困扰。 (三)关于N连跳 正是OEM生产方式的弊端,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富士康素以管理严格著称,管理风格几乎不近人

《果园机器人》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精心赏析 ——《果园机器人》案例赏析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果园机器人》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主要是向学生们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该变人们的生活。本组课文展示了多方面的内容,把我们带入一个奇特的科技世界。本课介绍的是电脑指挥机器人工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一篇阅读课文。 2、学生分析:我们班的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对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感触不深,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他们大多数感觉很风趣,很奇特。因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秘密和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奥秘是我需要做的。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阅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的果园机器人的工作原理;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心爱之情及探索科学的欲望。重、难点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激发对机器人的兴趣。 4、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上网了解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可以用来干什么。 5、教学思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合作探究,精心赏析;拓展阅读,发挥想象四个步骤来设计教学环节,解读文本。 6、教学手段:(1)朗读教学法;(2)小组合作教学法。 7、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步骤: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为孙楠伴舞的那群小伙伴吗?《冲向巅峰》孙楠的机器人舞团让你觉得震撼吗?你们对机器人有了解吗?

(学生解放发言,谈谈自己对机器人印象) 2、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学生解放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认读生字、生词。再练习读课文。 3、合作探究,精心赏析: (1)课文主要介绍了谁?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这种机器人适合果农,因为它是果园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会摘果子、装箱、运送; 这种机器人只要“吃”树上掉下的果实,就会自己充电,不停地工作; 这种机器人还会听从主人指挥,摘树上的果子“吃” …… 4、拓展阅读,发挥想象: (1)课件出示介绍机器人对人类影响的视屏,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果你制造一个机器人,你会制造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你需要他帮助你完成什么事情?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一堂松弛的阅读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多。在教学《果园机器人》时,我先用一段精彩的视屏让学生视觉上对机器人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视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及其对策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工业机器人是高科技机电产品,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可以代替人们从事繁重的、危险性的工作,但由于工业机器人故障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从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工业机器人事故案例、能量类型分类等多角度对工业机器人事故进行了分析,从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安全性原则、工业安全技术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事故安全分析对策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等诸多部门,它可以代替人们在具有危险性的场所从事繁重的工作。工业机器人在将人们从繁重的危险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存在产生危险的因素,由于工业机器人故障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工业机器人是由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组成的,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工作制造部件、输送部件等。人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安装、编程、维修,还有可能靠近机器人进行操作,因此,人也将参与到机器人的工作系统中去,当人靠近工业机器人时就可能出现安全问题[1]。机器人的自由度比其他普通机械大得多,它的工作制造部件可以在较大空间内运行,具有高速运动的大功率手臂和复杂自主的动作,若机器人发生故障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有必要对工业机器人的有关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 2 工业机器人安全性概况 2.1 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分析 鉴于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对工业机器人的事故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日本某公司对工业机器人发生事故的类别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控制装置的故障占66.9%,机器人装置上的工作部件,如焊枪等工具的故障占18.5%,工作场所噪声信号的干扰引起的机器人失控占11.1%,其他原因的故障占3.5%。 表1 为机器人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的统计。 可以看出,在机器人工作不到100h的时间内,其平均无故障率只有28.70%,工作100h 以上,其平均无故障率明显下降。假如生产流水线上,机器人平均每天工作按20h 计算,则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机器人极有可能发生故障。 从上述统计分析可知,机器人的控制装置、工作部件以及工作场所噪声信号的干扰等易使机器人发生故障,而且机器人故障的发生也很频繁。因此,机器人的可靠性还是很有限的,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充分考虑各项安全措施。 2.2 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 以下是日本机器人协会(1234)提供的0 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事故案例[2]: (1)1 名工人的手指被正在做正常上下运动的机器人夹在工件与切割夹具之间; (2)机器人在进行正常操作时,当它把薄钢板传递到工人手中时割破了工人的手指;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提纲 1富士康案例背景 1.1辉煌的历史 1.2危机的到来 2理论依据 2.1管理者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分类 2.2何谓有效管理者 2.3何谓成功管理者 2.4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活动分类 2.5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的差异 3富士康的案例分析 3.1富士康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2富士康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3富士康管理者的日常沟通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4富士康管理者的社交活动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4案例启示 5富士康管理问题的对策 5.1改变目前单纯的出口导向型代工制造模式 5.2借鉴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5.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一、富士康案例背景简介: 1.辉煌的历史 叱咤风云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迅速扩大,曾经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在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居内地出口200强榜首。目前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其中大陆雇员约82万人,在深圳有45万人。其产品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电子消费制品,像苹果公司的iPod, iPhone, SONY公司的PS3, 英特尔公司的晶片等。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各地的主流高科技产品市场,成为不可一世的代工业霸主。 2.危机的到来 然而,从2010年开始,富士康集团传来了一系列负面新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家号称“全球最大代工工厂”的企业连续发生了13起自杀事件,震惊全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同时也激发了全社会对富士康企业的广泛研究及其管理的深度剖析。 为什么这13个生命会选择自杀? 谁让富士康陷入了困境? 富士康的管理体制到底合不合理? 富士康的管理者出现了什么问题? 富士康该怎么办? 我们小组将从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成功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富士康事件的分析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

《富士康欲雇佣百万机器人》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背景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3C产品研发制造,广泛涉足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云运算服务及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的高新科技企业。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连续9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2年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43位。 2010年以来,富士康落户成都、重庆、武汉等中原地区,因为内地最低工资水平远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而压缩成本的方法在2010年在学行不通了,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公司高层为安抚员工,决定给基层员工涨薪三成,如此以来,富士康的净利润将减少三分之一。 2011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CEO郭台铭向外界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即未来3年,将启用10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作为代工的主要成本,人力资本的剧烈消耗让富士康产生了用机器来替代人的冲动。在过去的10年间,富士康充分利用了中国从高收入国家取得高质量设计然后将其转变为廉价量产品的能力,通过120多万人的代工队伍将富士康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其中仅中国大陆就有超过100万的工人。 二、案例分析 1、成本再造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在经济学中,两要素生产函数为,相应的成本函数为 C = 。 在本案例中,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由于员工数量巨大,即L很大,则企业为劳动力支付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富士康决定机器代替人工,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就把一部分为劳动支付的报酬(工资),转嫁到为资本K支付的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一、案例背景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问题诊断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备选方案考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方案决策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关于富士康 富士康在台湾地区被称为鸿海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1988年投资中国大陆,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也是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在国内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创建了八大主力科技工业园区。多年来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给全球3C产业的领导品牌厂商,“全方位成本优势”包括全球最优化的速度、质量、工程服务、弹性、成本及客户附加值。 (二)关于OEM OEM生产,即代工生产,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基本含义为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负责设计和开发新产品,控制销售渠道,具体的加工任务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低价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OEM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日趋细化的

管理作业——富士康案例分析

自杀—富士康不能承受之重 ——富士康科技集团制度分析 首先要说这是一个残忍的讨论,他们都是那么年轻,真正是花儿般的生命……对不起,希望我们的讨论不会打扰他们的安宁。 在以前的一年多里,15例自杀事件使富士康一直在新闻媒体的风口浪尖之上,许多人将富士康戏称为“赴死扛”。又是自杀,又是富士康,这样的评论背后带着对富士康的指责。客观而言,简单把自杀归因富士康有点武断。我们当然希望家属能够得到更多抚慰(包括经济上的),但理智与情感,必须分开。 富士康企业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投资兴办的专业研发生产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 富士康生产结构 富士康所处的制造业的地位决定了对生产作业管理的重视,生产作业管理供应链环节的前提就是满足顾客未来需求预测,正是它的“三高一低”运营战略,即高交货速度、高品质、高柔韧性和低成本,实施人海战术24小时轮班、快速转换使之成为21世纪的代工霸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富士康的规模经济特点显著,缺乏自己的品牌独立性,只能依靠大量的低成本,而这就需要大批的劳动工人来实现。 在生产线上最普通的一道工序是贴胶纸:在主板上贴18张胶纸,两分钟内完成。每个工人每天要完成220块这样的主板,他们每天10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这样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中度过的。每个工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些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个月只能拿到900元的底薪,如果他们想赚取更多的钱,就不得不选择多加班,不得不选择放弃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进行简单而又重复的劳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富士康管理模式—泰勒式 在工厂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格局是決定在开始你的心里怎么想。执行力的实施,在进去培训期间就得把自动化、效率化的生产管理发挥到极致,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这种军事化管理、集权、霸气和对高度执行力的强调深刻的影响了员工的价值观。然而每月九百元人民币(133美元,不足美国工人日最低工资)的基本薪资在深圳这个高物价的、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是一个笑话。 富士康的组织结构类型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组织中的每一个人的职能就是向上级报告,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小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机器人活动教学案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雷建军 一、活动背景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他们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在他们的课程中有让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教学内容。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的作用。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我国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方兴未艾,有识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决策者和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教育改革创新的先机,将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上。当今的教育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有超前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经济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 2、帮助学生运用机器人套件,设计、制作智能机器人,并进行比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竞争、实践、协作意识。 3、了解智能机器人,掌握相关信息,动手组装实践。

三、活动内容 搭建、调试智能机器人 四、活动重点 1、认识智能机器人,了解其种类、作用等相关信息。 2、运用乐高机器人套件,动手设计、组装智能机器人,并编写程序进行比赛。 四、活动难点 1、仔细观察,完成乐高机器人的制作。 2、学习、编写程序,完成机器的下载、调试。 五、活动对象 高段小学生 六、活动时间 50分钟 七、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乐高机器人、配件、程序资料、比赛光盘、计算机;红外发射仪。 学具准备:乐高机器人套件,零件分类摆好。 八、活动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组织教学导入活动 1、谈话: 80年代是PC时代,90年代是Internet时代,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是个人机器人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崭新的机器

工程案例—机器人Adams虚拟实验详细步骤(精)

一.ADAMS软件简介 虚拟样机仿真分析软件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是对机械系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进行仿真的商用软件,由美国MDI (Mechnical Dynamics Inc.)开发,在经历了12个版本后,被美国MSC公司收购。ADAMS集建模、计算和后处理于一体,ADAMS有许多个模块组成,基本模块是View模块和Postprocess模块,通常的机械系统都可以用这两个模块来完成,另外在ADAMS中还针对专业领域而单独开发的一些专用模块和嵌入模块,例如专业模块包括汽车模块ADAMS/Car、发动机模块ADAMS/Engine、火车模块ADAMS/Rail、飞机模块ADAMS/Aircraft等;嵌入模块如振动模块ADAMS/Vibration、耐久性模块ADAMS/Durability、液压模块ADAMS/Hydraulic、控制模块ADAMS/Control和柔性体模块ADAMS/AutoFlex等[3]。 1.1ADAMS软件概述 ADAMS是以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Computational Dynamics of Multibody Systems)为基础,包含多个专业模块和专业领域的虚拟样机开发系统软件,利用它可以建立复杂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其模型可以是刚体的,也可以是柔性体,以及刚柔混合体模型。如果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就采取ADAMS 进行辅助分析,就可以在建造真实的物理样机之前,对产品进行各种性能测试,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ADAMS,即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该软件是美国MDI公司(Mechnical Dynamics Inc.)开发的虚拟样机分析软件。目前,ADAMS已经被全世界各行各业的数百家主要制造商采用。根据1999年机械系统动态分析软件国际市场份额的统计资料,ADAMS 软件销售总额近八千万美元、占据了51%的份额。 ADAMS软件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库、约束库、力库,创建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机器人记者 案例分析(政治经济学)

机器人记者案例分析 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机器人也刮起了一股风潮。我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就机器人这个话题,分析以下的三个问题: 一、机器人能否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在我看来,机器人不能创造价值。原因如下:第一,从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来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首先,机器人不是人类。其次,机器人在生产产品时不会消耗它的所谓的体力与脑力,也就是所谓的“无差异劳动”。第二,从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定义来看。机器人只是一种机器,不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它没有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它所进行的劳动只是生产商品过程中的具体劳动,而具体劳动产生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价值。 再者,机器人也不能创造剩余价值。马克思所谓的“剩余价值”,指的是雇佣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余额。而对于机器人来说,它们不需要工资,因为它们的劳动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除此之外,机器人归根到底是一种生产设备,就是一种机器,它的劳动与人类进行的劳动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机器人在价值创造中的前景作用 机器人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前景。机器人的制造主要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单凭这一点就注定它会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设备,降低了人类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 对于这个问题,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科学家们,都存在不同的意见。但就我而言,我认为机器人永远不会取代人类。 拿机器人记者做个例子,目前,机器人记者碰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新闻和评论都只会针对胜利者。比如当一支队伍被意料之外的对手打败后,所有的以结果数据为出发点的评论都会瞬间变得非常刻薄并充满羞辱。身为现实生活中的记者应该很清楚,在队伍失利的情况下也要写出赞扬队员们表现的文章,但是显然机器人们写不出“虽败犹荣”这样的话。 或许是基于这样类似的原因,机器人记者将不会替代现实生活中的记者的工作,当然,研发机器人记者这款软件系统的公司也并不是想要夺取任何人的饭碗。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案例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中的应用 焊接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传统基础工艺与技术,在工业中应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的发展却是非常迅速的。焊接机器人是在工业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焊接设备,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在汽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过程都有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以弧焊、点焊为主。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中的应用 典型的焊接机器人系统有如下几种形式: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焊接机器人生产线、焊接专机。焊接机器人系统一般适合中、小批量生产,被焊工件的焊缝可以短而多,形状较复杂。柔性焊接线特别适合产品品种多,每批数量又很少的情况下采用。焊接专机适合批量大、改型慢的产品,对焊缝数量较少、较长,形状规矩的工件也较为适用,至于选用哪种自动化焊接生产形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汽车领域的典型应用 纵观整个汽车工业的焊接现状,不难分析出汽车工业的焊接发展趋势为:发展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而工业机器人,因集自动化生产和灵活性生产特点于一身,故轿车生产近年来大规模、迅速地使用了机器人。在焊接方面,主要使用的是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非常重视焊接的自动化。如一汽引进的捷达车身焊装车间的13条生产线的自动化率达80%以上,各条线都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3)控制,自动完成工件的传送和焊接。焊接由R30型极坐标式机器人和G60肘节式机器人共61台进行,机器人驱动由微机控制,数字和文字显示,磁带记录仪输入和输出程序。机器人的动作采用点到点的序步轨迹,具有很高的焊接自动化水平,既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又降低材料消耗。 类似的高水平的生产线,在上海、武汉等地都有引进。但这些毕竟还远不能适应我国民族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大力加速发展高效节能的焊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发展应用机器人技术,发展轻便灵巧的智能设备,建立高效经济的焊接自动化系统,必须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档次。 新松机器人深度服务 汽车行业大市场 作为国内唯一的“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机器人及自动化前沿技术的研制、开发与应用。其系列机器人应用主要涵盖点焊、弧焊、搬运、装配、涂胶、喷涂、浇铸、注塑、水切割等各种自动化作业,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摩托车、工程机械、冶金、电子装配、物流、烟草、五金交电、军事等行业。目前,机器人系列技术及应用、自动化成套技术装备、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装备已形成新松公司三大主导产业领域,旨在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技术和服务。迄今已累计向市场推出了800多台机器人系统,是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进行机器人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应用的主导力量。 新松公司的机器人产业应用主要是承担各类汽车车身自动冲压线、白车身焊装线、汽车总装线、发动机装配线、工装夹具及输送系统的设计制造;焊装线钢结构、管网工程的设计制造;焊装线工艺设计、平面布置、机器人选型、机器人用自动焊钳设计与选型、非标机械装备、辅具、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与生产工艺调试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2002年,新松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及其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及其对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530-84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事故分析及其对 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工业机器人是高科技机电产品,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可以代替人们从事繁重的、危险性的工作,但由于工业机器人故障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从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工业机器人事故案例、能量类型分类等多角度对工业机器人事故进行了分析,从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安全性原则、工业安全技术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事故安全分析对策 1 引言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等诸多部门,它可以代替人们在具有危险性的场所从事繁重的工作。工业机器人在将人们从繁重的危险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的同时,也存在产生危险的因素,由于工业机器人故障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工业机器人是由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组成的,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工作制造部件、输送部件等。人要对工业机器人进行安装、编程、维修,还有可能靠近机器人进行操作,因此,人也将参与到机器人的工作系统中去,当人靠近工业机器人时就可能出现安全问题[1]。机器人的自由度比其他普通机械大得多,它的工作制造部件可以在较大空间内运行,具有高速运动的大功率手臂和复杂自主的动作,若机器人发生故障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有必要对工业机器人的有关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 2 工业机器人安全性概况 2.1 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分析 鉴于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注意对工业机器人的事故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研究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doc

富士康案例分析(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 者)1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提纲 1富士康案例背景 1.1辉煌的历史 1.2危机的到来 2理论依据 2.1管理者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分类 2.2何谓有效管理者 2.3何谓成功管理者 2.4管理者在企业中的活动分类 2.5有效管理者和成功管理者的差异 3富士康的案例分析 3.1富士康管理者的传统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2富士康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3富士康管理者的日常沟通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3.4富士康管理者的社交活动方面的有效和缺失

4案例启示 5富士康管理问题的对策 5.1改变目前单纯的出口导向型代工制造模式 5.2借鉴佳能细胞式生产方式 5.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富士康案例分析报告 一、富士康案例背景简介: 1.辉煌的历史 叱咤风云的富士康科技集团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厂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规模迅速扩大,曾经连续八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在2001年起一直稳居台湾最大民营制造商;自2002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陆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2003年度跻身为中国工业企业三强;2005年跻身全球500强;2008年其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出口总额的3.9%,并连续7年雄居内地出口200强榜首。目前富士康集团在全球拥有90万名员工,其中大陆雇员约82万人,在深圳有45万人。其产品几乎网罗了全部高科技电子消费制品,像苹果公司的iPod, iPhone, SONY公司的PS3, 英特尔公司的晶片等。其业务网络遍布全球各地的主流高科技产品市场,成为不可一世的代工业霸主。 2.危机的到来

《聪明的机器人》案例分析.doc

<聪明的机器人>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对《聪明的机器人》我们并不陌生,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就是我们较早熟知的机器人动漫形象。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聪明的机器人实际上我们所见所闻的机器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 动化机器,但它的特殊功能、智能能力和独特的造型美仍然令我们时常感到神秘和好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题材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设置是探索机器人的独特造型与功能作用。学习活动方式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通过设计和制作的美术活动,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美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审美评价能力,感受各种材料制作模型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它的意义在于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与进步,在设计与制作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美术学习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社会责任感。即培养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一为机械手臂设计。该课时的教学,既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手的形体结构特点,学习机械形体的画法;又能使学生对设计产品的功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特征得到直观认识,领会“物以致用”的美术设计理念,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标准。 活动二为制作机器人模型。该课时的教学,旨在利用各种媒材制作模型,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针对机器人的不同造型特征合理寻找和运用媒材,提高学生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审美水准,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思路 本单元宜采用线描笔、单色笔和各种纸质材料等媒材,通过线描,采取卷折、剪切、割裂的制作与组合等手法,进行设计和制作的造型活动。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应以机械立体形的画法和不同媒材制作不同机器模型的方法为重点,采用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机械手设计和机器人模型制作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机械手设计的教学,以机械立体形绘画学习为前提,机械手设计的整体效果为结果目标。教学设计安排: 机器人动画片欣赏——认识机器人——认知机械手结构——尝试机械形体画法——探讨功能,创意设计——创作表现——展示创意,审美评述——功能应用,学习拓展。 活动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教学,以机器人造型欣赏感受为基础,以小组

富士康员工管理案例分析

富士康为深圳发展注入活力,构建和实施员工培训绩效评估体系 一、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一家台资企业,但在深圳特区三十年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领跑和示范的作用。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集团人资处负责整个集团管理干部人才的培训,以及职位评鉴所需的培训。集团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的培训经费,目前已建立了从基层生产人员到经营主管五个层次(操作层、执行层、管理层、规划层、经营层)的完整的企业内部职业教育训练体系。为了做到有投入有产出,集团有完善的培训绩效评估模型,并且将培训绩效评估模型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每个 步骤都配有详细的表单及流程操作,能够精确到培训绩效最后的产出。 富士康在实施的员工培训的实践中,首先关注于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培训绩效评估体系,作为富士康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主题之一。通过集团企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策略,探索创新了企业培训绩效评估的模型及方法,全面构建集团企业的培训绩效评估绩效考核体系,让企业能够做到从策略面、管控面、执行面三个层次进行全面规划,从而完成对集团企业培训绩效评估,流程化,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提升企业培训绩效,发挥员工潜能,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为组织发展提供核 动力,进一步全力配合集团发展战略。 二、集团人才培养策略与评估模式运用 富士康集团的人才开发与员工培训的特点是由集团负责整个人才的培训,以及集团培训的绩效评鉴及考核项目。多年来,富士康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员工培训评估的制度和机制,并在企业发展中,进一步落实和深入培训评估体系,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参考国内外影响最大的培训评估方法,是富士康员工培训评估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他们学习和借鉴了柯克帕特里克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其效果也十分明显。柯克帕特里克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层次: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成果评估。任何好的培训绩效评估方法,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培训绩效评估都等于零,只有将详细的培训绩效评估彻底执行到底,并且落实到具体工作才能产生效力。集团在实际运用这种评估模式的实践工作中,重点从四个层面开展工作。 (一)第一阶层:反应评估。反应评估是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方法、内容、自己收获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在培训项目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估的结果。(二)第二阶层:学习评估。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测量受训人员对知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采用笔试、实地操作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培训组织者通过书面考试、操作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受训人员在培训前后,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提高程度。这一阶段的评估要求通过对学员参加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是否学习到新的东西。 (三)第三阶层:行为评估。行为评估是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 本期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