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

课教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远古先民祭天敬祖,形成了融歌、舞、乐一体的乐舞;撼山震地的劳动号子,吆喝出了朴实的节奏和韵律;革命志士、先烈们铿锵有力的誓言,辅以动人心脾的旋律,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一幕幕雄浑壮观的历史画卷,升腾出时代的交响乐曲。音乐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歌声能激昂人们的斗志。黄河在怒吼,长江在放歌。让我们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学会在历史的音乐中徜徉。

一、活动内容

这一目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教学活动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建议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前言的基础上,说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搜集、视听和演唱两个程序。搜集历史歌曲的过程,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的过程。每找到一首好的历史歌曲,就触摸了一次历史的躯体,每读一遍那激情四溢的歌词,仿佛又置身到那久已忘怀的时代。视听和演唱歌曲的过程,是陶冶情操、感受历史大潮的过程。歌曲中演绎着历史,历史也在吟奏着旋律。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历史歌曲,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与音乐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串联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

三、活动步骤

1.课代表布置各小组搜集历史歌曲。首先,教师应与课代表、各组组长一道确定活动主题,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其次,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久经传唱的歌曲。

2.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串联词。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包括“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表达的中心内容”等。“时代背景”包括歌曲创作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项内容。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歌曲串联词应注意前后歌曲之间的转承的呼应关系,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写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串联词,展现学生的才华和智慧.

3.召开演示演唱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应事先制定出活动计划和程序,参照课文的提示“注意起始、结尾和中间高潮节目的安排”。如果采取记分方式,要制定出统一的评分标准和选定评分员。选出一名或多名主持人。为烘托活动气氛,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应重新布置座位。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制作一些简易的装扮道具。各小组演出时,注意把背景音乐、词曲介绍、歌唱表演、伴舞烘托等多种表演手段调配好,以求最佳效果。建议各小组在设计自己的表演节目时,针对歌曲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表演过程中请同学回答,以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整个活动的历史味要足,要歌唱历史、展现历史、感受历史、回归历史。

四、活动延伸

这一目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兴趣和爱好的拓展,加深学生的体验:“历史”不仅在书本中、在课堂上,“历史”更在活动中、在课堂外。

五、学生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态度、过程和效果是评判活动课开展成效的重要指标。课文中仅从活动结果和调动学生参与兴趣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教学设计,谈不上是教学评价。这里附上一个从学生参与活动课过程的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既可供教师参考,也可择其简便易行者由学生自评。

学生参与活动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白锐 杨集二中 个人行为习惯与健康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理解优良的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1、通过自查、调查等途经,了解自己习惯中存在的优缺点,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2、能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流程 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习惯与健康 ------主题确定课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

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 四、活动实施 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专题 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 2、哪些我们做的好? 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 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 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分组、分工 (提高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①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 ②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 ③强调就近组合,提倡男女生搭配 (三)学生拟写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

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分的准备)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 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活动的对象、时间与空间;具体过程;任务与分工。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方法意识) 基本环节 1、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展开收集资料、调查访问。 ●首先寻找信息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 室、书店、因特网就是最直接的信息源。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图书报刊查阅 ●网上搜寻 ●实地考察 ●实验观察 2、小组内整理收集的资料。

①、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料进行 编序保存。 ②、对材料进行筛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 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她小组。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③、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 新组合。材料的精选与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与大小顺序) 3、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阶段交流。 (以上三个环节可重复2—3次) 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资料,汇报调查、访问的情况,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与交流 ( 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与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与良好的思想意识与个性) 1、形成成果 成果形式主要分两类: 一就是文字的,如调查与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以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建议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述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课程价值达成的重要保证,相关研究分析了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因应的对策、探讨了管理的策略与模式等,但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问题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实施至今,已取得积极进展,其重要性及意义已得到广泛认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达成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分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笔者以“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系统收集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作用,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是保证其实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能够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有利于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量。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研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研究者有的从宏观、有的分不同层面、有的结合具体学校等不同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有研究者通过对当地一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在课程管理上存在严重弊因,如农村地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课程资源开发不足,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安全问题的过分当心和忧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育效果有限;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质量评价导向存在偏差;农村中学普遍教育经费及师资不足,缺少专职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缺乏有效指导;学校、家长与社会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4课教案

实验中学“361”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14课难忘 九一八 主备人侯宜才审核人田佳执教人 八年级____班____组学生时间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学习难点西安事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积极投入!) 导学思路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 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 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 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二、感悟新知(精彩课堂,由我开始!)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 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 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 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 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 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 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 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 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四、走进历史、情感升华(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 1 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 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 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 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 高度重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透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想象潜力。 3透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潜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都说五(1)班的同学十分优秀,这天我也十分荣幸能到你们班来上课。期望这节课我们能够相处愉快。”一、计算导入:(算一算)“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但是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必须能够简单解决它。” 1、出示题目:你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一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你们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五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校园个同学计算,我校每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五(1)班人350000张 五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们校园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这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齐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是否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一、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校园”,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校园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礼貌礼仪伴我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资料。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礼貌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导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姓名:刘昌江备课时间:2012年月日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 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 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 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 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 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 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 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

(初中综合实践初中综合实践三班) 一、课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生存的源泉,一切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可是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逐年减少,尤其是淡水资源的缺少极为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要保护好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掌握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小知识。 2、培养学生自觉的保护水资源。 三、活动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觉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一学期 五、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方案 2、成立活动小组,学生根据住址自愿每八人结为一组。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实践调查 1、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调查你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情况 3、调查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4、你认为怎样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说说你的金点子。并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第二阶段: 初步反馈,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调查实践情况,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汇报,教师简评。 2、整理好调查材料,填写好活动记录。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并进行总结 1、导入 2、汇报调查成果,说说你的金点子。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演讲竞赛。 4、学生谈一谈活动时的收获和感受。 5、教师总结。

中外礼节实践设计 作者:夏立华(初中综合实践黑龙江初中综合实践二班) 教学目的: 1、主要介绍西方国家在宴会上与中国的具体不同之处; 2、不同之处所反映的东西方世界不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 教学方式:启发式 安排小组讨论,边学边实践 学习方式:自查资料、讨论、比较、总结、归纳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将收集到的礼节文化按中西方分类进行汇总。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 二、请学生介绍宴会礼节 中国: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西方。“整齐、清洁和保持安静”三项原则 (1)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和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西方餐桌礼仪的忌讳: 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1、使用餐具最基本的原则是由外至内,完成一道菜后侍奉收去该份餐具,按需要或会补上另一套刀叉。 2、吃肉类时(如牛扒)应从角落开始切,吃完一块再切下一块。遇到不吃的部分或配菜,只需将它移到碟边。 3、如嘴里有东西要吐出来,应将叉子递到嘴边接出,或以手指取出,再移到碟子边沿。整个过程要尽量不要引别人注意,之后自然地用餐便可。 4、遇到豆类或饭一类的配菜,可以左手握叉平放碟上,叉尖向上,再以刀子将豆类或饭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课程资源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 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障碍,造成了综合实践课无法真正落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及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没有预先设定好的框架,也没有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发展而获得新知的共同生成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第一,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强调活动性。[1]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学生将会漫无目的,达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二,挑选活动内容时应重视综合性。[1]综合实践活动是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探究世界,发展自我的活动。其综合性的内容,要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第三,安排活动过程时应突出实践性。[1]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气和魂魄,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这一课程必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亲身经历的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什么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在课堂中进行,更需要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分析和研究地方、社区的背景与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历史状况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实施、常态实施、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就是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资源认识理解和研究思考的逐步深入,这是一种基于课程先进理念指导下,有计划、全方位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和课程资源建设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 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该项活动让学生懂得是家乡养育了我们,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树立为振兴家乡而勤奋学习的远大目标,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能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重点: 确定研究内容,制定活动方案。 三、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借助图片、文本进行情景教学。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话题: 春节快到了,车站又会是一种人山人海的景象,他们都是去哪儿呢(回家)对,落叶归根,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是牵肠挂肚,对自己的家乡呢自古文人就常抒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谁还能说出思乡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过。”等等),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游子都那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是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们,她就像是我们的父母,走到哪都是割舍不了的。 2、了解项城历史:你了解项城的历史吗? 学生先自由说,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

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隋朝统一中国后,确定为项城县。五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金代时,项城县隶属河南府陈州。元代时,项城县隶属陈州。明代时,项城县隶属开封府陈州。清代,项城县隶属河南省陈州府,疆域无大变化,但与西邻各县有插花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3年底,项城县城由老县城迁至水寨镇。1965年至2000年项城县(市)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撤县设市。2000年6月,周口撤地设市,项城市由周口市代管。 3、你对项城还有哪些了解谁能说出我们项城市的风景名胜(黄庙石桥、高寺明代古柿树、袁世凯行宫、鬼修城、南顿扳倒井、老城大槐树), 多媒体展示项城美景的图片。 现在的项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那么美,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大家都了解我们项城的美,也来赞叹项城的美。 出示课题:最美项城 那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美项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开展活动,我们必须制定计划。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制定好《最美项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有信心做好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了。 (二)研究讨论,确定子课题。 1、同学们讨论项城还有哪些方面最美呢。 围绕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人提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注意倾听,相互尊重,记录交流成果。 活动要求: (1)每人在小组内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再筛选一到两个问题。 (2)请写出一到两个活动主题,派代表上台写在黑板上。 2、在教师指导下,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 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 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 3. 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 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 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 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 2.组织实施阶段: a. 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 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

c. 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整理总结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 2.实施阶段: a. 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 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论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一、诱发兴趣,自主参与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力求新颖、灵活、多变,使学生干到活泼有趣,诱发兴趣。如学生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环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上了“用数字标座位”的活动课。“如小红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就用(3 5)表示。小亮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4列,应当如何表示呢?你还能用同样的方法,给你的同桌标上座位号吗?”此题一出,学生们情绪高涨,相互讨论,积极地给同桌标上座位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购物的真实情景。首先让学生在提供的购物情境中收集信息,然后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充分体验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交易的过程,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最后通过汇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总之,整堂课我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活动中激发兴趣,使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激活思维,增强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如学生认识乘加,乘减后,我给学生出示一幅图:“前三个盘子里每盘有五个苹果,第四个盘子里有两个苹果。问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想方设法地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算出答案。通过动脑。动手操作,扩大了视野,增长了数学才干,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手动实践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教师恰当利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低年级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后,上“奇妙的七巧板”实践活动课,先让学生用七巧板去拼、摆成几何图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人或物来,将拼摆的图形一一画下来,学生干到十分有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拼摆出不同的图形,展开了各自的才能,然后将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开展七巧板拼图比赛,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多。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 又如,学过亿以内的读数和写法后,安排“拼拼读读写写”活动课,采用同桌同学拼读卡片,按组开展写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争夺红旗的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读写多位数的方法。这样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 综合实践总结内容篇一 这学期是我第一次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虽然是麻烦一些,辛苦许多,但是我觉得也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教学时光。 一、万事开头难 开学初,当我得知需要担当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没有底的。因为平时我从事的都是语文教学或者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学科,比如传统文化、写字课、读书会等。像这样和语文似乎不沾边的课程还真没有尝试过。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是什么,教学理念是什么,需要哪些基本的教学策略,采取哪些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还没有头绪。王主任很懂得这些情况,多次找到我、丽丽、静静专门指导,召开学期方案交流会的时候也是提醒我们要多学习、多借鉴,做的好的地方给予我们鼓励。在开会的过程中,我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一些理念:研究任务细化,小组分工合作,实物展示,开展实践活动等等,这给我多少指明了一些方向。我们三个经过商讨,制定的学期活动主题是“探索秋天”,在逐步完善以后大体形成了三个小模块——秋天与生活、秋天与文学、秋天与科学。到这时,开学大约也得半个多月了,我们心里算是有些数了,但是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没有眉目,只能边教边想办法了。

二、初试有成效 我们探究的第一个模块是“秋天与生活”,我的设想是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感受秋天的来临、感受秋天带来的变化。我设置了四个小课题:“秋天的天气、秋天的植物、秋天的 动物、秋天的人们”,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开始观察。当时天气不但不冷,还有些暖热。但是很多现象都在说明秋 天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昼夜温度相差较大,校园里 的白蜡树的叶子已经变黄了,秋雨也一场连一场地下着,人 们穿上了秋装,农村里的秋味更加浓厚。身边的生活正在因 为秋天的到来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秋天与生活”的探究一共持续了大约五六周,选择课题明确任务以后,学生有一周 是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用我教给的观察量表记录现象,有两 周是学习写秋天的观察日记,有一周是汇报交流,有一周是 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到校园里给秋天拍照,有一周是交流拍照 情况。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尤其是拍照令人最难忘。那天的综合实践课上,七个带着照相机的同学和我任组长,带领全班同学在校园里拍照,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有秩序,小组合作效果很好,拍下了无数好照片。可以说,这第 一个版块的探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效果,学生在轻松而有趣 的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给我们师生都带来了乐趣。 三、视导促提高 一年一次的教育局视导要开始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紧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最新教案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

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校园提示语设计 赵湾乡中心学校王文涛 一、活动分析: 校园提示语设计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综合能力系列单元,活动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开始,通过考察,启发学生联想,让学生为某一区域设立校园提示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 二、德育渗透点: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德育渗透目标要求,我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关心集体、爱校如家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三、实施设计: 本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最贴近的校园紧密联系,学生倍感亲切。 1、通过课前分组考察,了解校园哪些地方需要设立提示语,为什么要设立,设立的必要性,设立以后可能产生什么好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生活环境,善于发现不良的现象。 2、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学校设计校园提示语,通过此项活动增强学生热爱学校、关心集体的的责任感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合作、竞争、创新的意识和审美观点。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文、数学、美术、劳动、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设计制作校园提示语的综合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特点及其作用。 五、活动重难点: 针对校园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提示语。 六、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材料:纸、笔等 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学校校规、校训和其他提示语的设置情况,并观察了解师生的在校行为。 2、彩笔、尺子、铅笔、剪刀等学习用具。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育效果预测: 预计学生通过本系列实践活动能够做到以校为重、关心集体,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让学生知道如何自律等。 九、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