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云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云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论文设计

2014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期末作业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城规101班

姓名李开啟

学号 201011002111

指导教师郑溪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一、昆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一、区域规划层面)

一、昆明市的定位(概括)

昆明主要有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二、昆明区域功能

昆明是东南亚门户开放的枢纽,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是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西南部中心城市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三、昆明市区域范围,城市形成五轴一核心的局势。

1)、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

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

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

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

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

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

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

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

域10.7平方公里)为经济贸易

区。

2)、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

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

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

昆明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

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

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

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

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

轴。

3)、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

—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

式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中心

城————海口,昆明———

—晋宁。两带是向东北、东南。

4)、昆明加快形成“一湖四片”、一湖——滇池、四片——安宁、富宁、宜良、崇明。

5)、昆明将由单纯的滇池流域内聚集式发展模式,转向流域外并举发展的“轴向、多组团”发展模式,将形成沿主要交通轴有序扩展的多中心网络城市。

6)、由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组成的中心城作为核心区域,依托绕城公路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构成交通网络,链接中心城、海口、昆阳、晋宁新城等城市组团,形成“核心—网络”的协调分工和网络化格局。

7)中心区新增190平方公里核心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

在《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规划确定昆明城市性质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枢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云南省省会。

规划以昆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楚雄-昆明-红河、曲靖-昆明-玉溪、禄劝-富民-安宁-晋宁、东川-寻甸-嵩明-宜良、寻甸-禄劝为发展轴的“一核五轴”,形成“中心城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到2020年,昆明市域城市化水平将达73%。

分析:

整个城镇体系教为合理,形成了半小时,一小时等经济圈。

各个城镇职能的定位各司其职,如:中心城区主要各种活动运转,第三产业发展,

空港经济区,主要是长水机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呈贡新区是新城区建设和大学城开发带来的发展形成的新城。安宁等二级城市,是新兴工业带来的城市发展,石

林、东川等三级城市是由旅游的开发和一些矿业的开发。

城镇化形成的原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不断完善、城市品味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方法有哪些:

(一)联合国法

这是联合国用来定期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时常用的方法。它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求得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

例如,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市镇人口比重为20.6%,当时这一数字比较接近中国城镇化的实际水平,但后来各年因市镇范围扩大,国家公布的市镇人口比重已失去意义。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用新的统计口径,公布当年市镇人口比重为26.23%,也比较接近实际。作者用联合国法求得1982~1990年中国城乡人口增长率差为0.03939,据此修补了1983~1989年各年的城镇人口比重。按这样的情况发展,可预测2000年中国市镇人口约为34.5%,2010年可能为43%。①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法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实际是多因素的综合。利用本章第二部分关于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的原理,只要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计划指标,则可通过下式预测计划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

(三)劳动力转移法

从乡村对劳动力的推力的角度,也可以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笔者和几位同志在山东济宁工作时,曾设计了这样的式子:

(四)时间趋势外推法

这种方法是选用一种数学模型来拟合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历史过程,然后按时序外推,适合于历史资料比较长,发展比较平稳的地区。

(五)系统动态学方法

系统动态学是研究社会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方法。它可以方便地对各种决策进行实验,分析,选择合理的符合实际的结果,应用面很广。用它来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时,可以把人口过程、城镇化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连结在一起,构成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系统内一个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引起其它众多因素的连锁反应,运用一般的传统方法就很难对此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和估计。

此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对那些受政策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决策变量进行调整,可以得出多方案的仿真结果,供决策者选择。

(六)目标优化法

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虽然一般而言要比乡村人口、农业人口创造更多的价值,但他们数量的增加并不是无条件的,而要受到人口、用地、粮食、投资、水资源、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在满足区域的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兼顾生活和生产,寻求与区域国民经济优化目标(如国民收入最大)相适

应的城镇人口的合理比重,就可以采用城镇化水平分析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建立包括选择优化变量,确定目标函数,寻找约束条件,确定每个约束因素的数量关系。预测结果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①目标函数中对各优化变量的系数的确定,这些系数实际上是赋予各优化变量以不同的“权重”②约束条件中各项系数及常数项的确定。考虑的优化变量和约束条件越多,模型就与实际的系统越吻合,计算的结果也就越符合实际。但是需要收集的资料也越多,城镇化与这些变量之间确定性数量关系的分析的工作量也越大。

(二)、中心城市层面

一,城市性质:

云南省会城市,历史名城,生态园林市,旅游名城,桥头堡战发展战略!

二、城市人口规模:

2009年末,昆明市总人口6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3.1万人,昆明市城镇化率达到61%,已进入城镇化发展中级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三、城市用地规模:以及各类用地的分类和形态。

表2-1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序号

用地类别

建设项目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市政公用

设施

用地

U

绿 地

第一类 R 1 第二类 R 2 第三类 R 3 商贸办公 C 1C 2 教科文卫 C 3~C 6 第一类 M 1 第二类 M 2 第三类 M 3 普通 W 1 危险品 W 2

G 1

G 2

1 低层独立式住宅 √ √ ○ × × × × × × × × × ×

2 其他低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3 多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4 高层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5 单身宿舍

× √ √ × √ √ ○ × ○ × ○ × × 6 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构)

√ √ √ × √ ○ × × × × × × × 7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 ○ √ √ √ √ √ ○ × ○ × × × × 8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

○ √ √ √ √ ○ × × × × × × × 9

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 √ √ × √ ○ × × × × × × ○ 110 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卫

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等)

√ √ √ × √ ○ × × × × × × × 111 居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

√ √ √ √ √ √ √ ○ √ ○ √ × ○ 112 居住小区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 √ √ √ ○ √ √ ○ × ○ × ○ × × 1

13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

加工场

×

×

×

×

×

× ×

用地类别

建设项目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

公用

设施

用地

U

绿地第一类

R1

第二类

R2

第三类

R3

商贸办公

C1C2

教科文卫

C3~C6

第一类

M1

第二类

M2

第三类

M3

普通

W1

危险品

W2

G1G2

14 小型农贸市场×√○××√○×○××××

15 小商品市场×√○○×√○×○××××

16 居住区级以上(含居住区级、

下同)行政办公建筑

×√√√√√○××××××

17 居住区级以上商业服务设施×√√√×○○×○××××

18 居住区级以上文化设施(图

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

乐厅、纪念性建筑等)

×○○○√××××××××

19

居住区级以上娱乐设施

(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

舞厅、夜总会)

×××√×○××○××××

20 居住区级以上体育设施×○××√√××××××○

21 居住区级以上医疗卫生设施×○○×√○×××××××

22 特殊病院(精神病院、传染

病院)——需单独选址

××××○×××××××○

23 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

24 一般旅馆×○○√×√××○××××

25 旅游宾馆×○○√×○×××××××

26 商住综合楼×√√√×○×××××××

27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

28 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

学校和业余学校

×○○○√√○×○××××

29 科研设计机构×○○○√√×××××××

30 对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的

工厂

×○×××√○×√×○××

31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污染的

工厂

×××××○√×○×○××

32 对环境有严重干扰、污染的

工厂

×××××××√×××××

33 普通储运仓库×××××√○×√×○××

34 危险品仓库×××××××××√×××

35 农、副、水产品批发市场×××××√○×√××××

36 社会停车场、库×○○√○√√○√×√××

37 汽车修理、专业保养场和机

动车训练场

×××××√√×√×√××

38 客、货运公司站场×××××√√×√×√××

39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

40 污水处理厂、殡仪馆、火葬

×××××××√○○√××

41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二、分析:城市性质的来源:

昆明的城市区位决定了,它的城市性质,作为西南边陲的一盏明灯,作为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的领头羊,和带动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城市,昆明的历史文

化决定了城市性质。

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传统方法:平均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劳动平衡法

现代方法: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城市用地规模是否合理:

总体上基本能够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下,大部分城市用地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比如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的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设计的用地不够,导致道路拥堵,人民精神水平的提升,文化类设施用地不足。

城市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确定的?

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有:

一、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二、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三、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

四、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五、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性质的确定对城市各类用地的影响?

昆明市主要是旅游开发和桥头堡战略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以工业为主要性质的定位的城市用地职能。

三.意见和建议

1.城乡覆盖面窄

2.建设缺乏指导

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

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

二、保山市总体规划

把握“桥头堡”战略机遇,将保山建设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健全,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城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滇西地区中心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枢纽。

第一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人口与城镇化

第一条市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向城镇转移,壮大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培育特色中心镇。

第二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规划近期2015年,保山市域人口达到2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2%;

至规划远期2030年,保山市域人口达到2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65%。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条市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向城镇转移,壮大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培育特色中心镇。

第四条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至规划近期2015年,保山市域人口达到2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2%;

至规划远期2030年,保山市域人口达到2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65%。

第三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五级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其中市域中心城市1座,市域副中心城市1座,县域中心城市3座,中心镇11座,一般镇55座。

第六条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五级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其中市域中心城市1座,市域副中心城市1座,县域中心城

市3座,中心镇11座,一般镇55

座。

表3-1 保山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序号 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

数量(个)

1 市域中心城市 保山中心城区 1

2 市域副中心城市 腾冲

1 3

县域中心城市

昌宁县城、龙陵县城、施甸县城 3

4 中心镇 隆阳区:板桥、蒲缥、潞江 腾冲县:猴桥、固东 昌宁县:柯街、卡斯 龙陵县:勐糯、镇安 施甸县:水长、姚关

11

5 一般镇 隆阳区:芒宽、瓦马、瓦房、瓦窑、

水寨、杨柳、河图、汉庄、金鸡、瓦渡、辛街、丙麻、西邑。

腾冲县:滇滩、明光、界头、马站、曲石、中和、北海、和顺、荷花、清水、芒棒、五合、新华、蒲川、团田。 昌宁县:田坝、珠街、耉街、漭水、鸡飞、翁堵、温泉、湾甸、更戛、勐统。

龙陵县:龙江、腊勐、龙新、碧寨、象达、平达、木城。 施甸县:太平、由旺、老麦、仁和、何元、木老元、摆榔、万兴、酒房、旧城。

55

第七条城镇规模规划

城镇规模为:中心城市60万人,副中心城市40万人,县域中心城市8-15

万人,中心镇2-5万人,其余55个一般镇人口在2万人以下。

表3-2 保山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规模等级城镇名称城镇人口数量(个)

1 〉50万人保山中心城区60 1

2 20-50万人腾冲县城40 1

3 8-15万人昌宁县城15

3 龙陵县城10

施甸县城8

4 2-5万人隆阳区:板桥、蒲缥、潞江

腾冲县:猴桥、固东

昌宁县:柯街、卡斯

龙陵县:勐糯、镇安

施甸县:水长、姚关

25 11

5 <2万人隆阳区:芒宽、瓦马、瓦房、瓦窑、

水寨、杨柳、河图、汉庄、金鸡、瓦渡、辛街、丙麻、

西邑。

腾冲县:滇滩、明光、界头、马站、曲石、中和、北海、

和顺、荷花、清水、芒棒、五合、新华、蒲川、团田。

昌宁县:田坝、珠街、耉街、漭水、鸡飞、翁堵、温泉、

湾甸、更戛、勐统。

龙陵县:龙江、腊勐、龙新、碧寨、象达、平达、木城。

施甸县:太平、由旺、老麦、仁和、何元、木老元、摆

榔、万兴、酒房、旧城。

10 55

第八条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根据保山城镇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将市域城镇职能规划分为综合型、工矿型、旅游型、边贸型和三农服务型六种。

表3-3 保山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城镇职能城镇个数

(个)

城镇名称

综合型 5 保山中心城区、腾冲、昌宁、龙陵、施甸

工矿型 5 施甸:水长;

隆阳:蒲缥、辛街;

龙陵:镇安;

昌宁:柯街

旅游型11 隆阳:芒宽、金鸡、潞江、水寨;

腾冲:和顺、马站、北海;

昌宁:温泉;

龙陵:勐糯、勐腊;

施甸:摆榔

商贸型12 隆阳:板桥、瓦窑、河图;

腾冲:固东、滇滩;

施甸:由旺、太平、姚关;

昌宁:卡斯、漭水、勐统;

龙陵:龙新

边贸型 2 腾冲:猴桥;

龙陵:木城

三农服务型36 隆阳:瓦马、瓦房、杨柳、瓦渡、西邑、汉庄、丙麻;

腾冲:明光、界头、曲石、中和、荷花、清水、芒棒、五合、新华、

蒲川、团田;

施甸:老麦、仁和、何元、木老元、万兴、酒房、旧城;

昌宁:田坝、珠街、耉街、鸡飞、翁堵、湾甸、更戛;

龙陵:龙江、碧寨、象达、平达

保山市域规划形成“一心、一副、二区、三轴”的总体规划格局。

“一心”指依托保山隆阳中心城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大城市,

形成引领保山市域的增长核心;

“一副”指腾冲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产业条件和边境口岸基础发展成为

桥头堡的前沿城市,形成引领保腾芒地区发展的副中心城市;

“二区”指以高黎贡山—怒江为界,由隆阳、昌宁、施甸三县区形成东翼城

镇发展区,由腾冲和龙陵两县形成西翼城镇发展区;

“三轴”分别是:依托杭瑞高速公路和天猴高速公路形成十字形的市域城镇发展主轴,以省道S232线形成市域城镇发展次轴。

分析:意见建议:

城镇体系不够明显,城乡结构不够合理,城乡差距大。

二、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第九条保护坝区、城市上山布局原则

转变城乡建设用地方式,围绕“围湖、上山、活城、保田”的指导方针,结合各个片区现状特征,采取组团式布局方式。青华湖组团围湖而聚;青阳组团、小栗园组团和云瑞组团依山而建;老城区积极内部挖潜优化整理重塑活力;严格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要求,实现保山坝区80%以上现有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第十条城市发展方向

以向东、向南,山坝结合组团式发展为主。

第十一条城市增长边界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为北至青莲、西至小栗园、南至云瑞、东至青阳;增长边界范围内总面积约为60.95平方公里。

第十二条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按照“保护耕地、城镇上山、山水交融、田园环城”的布局模式,保山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带、两区、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理念,依托万亩荷塘生态湿地以及板桥、金鸡、河图、汉庄等乡镇的农田村落,环绕城市形成青山绿水、田村如画的的“田园风光带”。

“两区”以大保快速路为界将保山中心城区划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

“五组团”东城区中的青华湖和青阳组团,西城区中的老城、小栗园和云瑞三个组团,共同构成了五组团。其中青华湖和老城组团为优化挖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组团;青阳、小栗园和云瑞为山地城市组团。

城市性质

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枢纽,滇西城市群核心城市,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

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保山中心城区人口为3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7.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15平方米/人;

规划远期2030年,保山中心城区人口为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9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附表1.规划区用地汇总表

序号用

类别名称

现状近期远期

用地面

积(公

顷)

用地面积

(公顷)

比现状增减

用地面积

(公顷)

比近期增减

1 H

建设用地6500 7160 660 8588 1428

城市建设用地2402 3711 1309 6095 2384

镇建设用地222 352 130 426 74 乡和村庄建设用地3685 2709 -976 1509 -1200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05 120 15 150 30 其他建设用地86 268 182 408 140

2 E

非建设用地98500 97840 -660 96412 -1428

耕地23182 23071 -111 22615 -456

林地62348 61732 -616 60585 -1147

水域527 862 335 1385 523 其他非建设用地12443 12175 -268 11827 -348

城市规划区总用地105000 105000 0 105000 --

附表2.中心城区用地平衡表

用地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m2)比例(%)人均(m2/人)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现状近期远期

代码

R 居住用地1350.6

4

1392.5

8

2155.8

6

56.22 37.52 35.37 71.09 43.52 35.93

A

公共管理与公

共服务设施用

246.05 338.76 629.12 10.24 9.13 10.32 12.95 10.59 10.49

行政办公

用地

44.43 57.10 83.29 1.85 1.54 1.37 2.34 1.78 1.39

文化设施

用地

26.07 53.43 71.01 1.09 1.44 1.16 1.37 1.67 1.18

教育科研

用地

114.95 143.64 313.40 4.78 3.87 5.14 6.05 4.49 5.22 体育用地27.50 35.48 46.22 1.14 0.96 0.76 1.45 1.11 0.77 医疗卫生

用地

27.19 31.32 69.92 1.13 0.84 1.15 1.43 0.98 1.17

社会福利

用地

0.33 8.52 35.01 0.01 0.23 0.57 0.02 0.27 0.58

文物古迹

用地

5.60 9.27 10.27 0.23 0.25 0.17 0.29 0.29 0.17

B 商业服务业设

施用地

180.27 446.49 708.72 7.50 12.03 11.63 9.49 13.95 11.81

M 工业用地121.06 176.84 316.60 5.04 4.76 5.19 6.37 5.53 5.28 W 物流仓储用地31.33 72.19 134.67 1.30 1.95 2.21 1.65 2.26 2.24

S

道路与交通设

施用地

298.69 615.66 957.48 12.43 16.59 15.71 15.72 19.24 15.96 其中:城市道路

用地

277.09 423.03 808.76 11.53 11.40 13.27 14.58 13.22 13.48

U 公用设施用地28.55 75.44 120.16 1.19 2.03 1.97 1.50 2.36 2.00

G

绿地与广场用

145.73 593.43

1073.1

2

6.07 15.99 1

7.60 7.67 1

8.54 17.89 其中:公园绿地93.70 468.75 912.97 3.90 12.63 14.98 4.93 14.65 15.22

H 城市建设用地2402.3

3

3711.3

9

6095.7

3

100.0

100.0

100.0

126.4

4

115.9

8

101.6

注:规划远期2030年城市人口为60万人。

居住用地指标

保山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用地为2155.8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37%,人均35.93平方米。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指标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29.1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32%,人均用地10.49平方米。

行政办公用地

保山行政办公设施采取集中化布局的模式。规划在正阳路和北四环路交叉区域集中布置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形成保山市行政中心。各组团结合现有街道办事处设置组团级办公设施。每3-6万人左右划分一个社区,配置相应社区管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文化设施用地

保留老城区隆阳路的“三馆”文化中心,结合行政中心东侧、站前商业中心、青华湖西岸的东城商业中心集中规划布置文化宫、影剧院、图书馆、规划展示馆等文化设施;在老城组团南侧依托汉营遗址、诸葛堰生态公园形成文化旅游服务区。在各组团、社区中心,按组团级、社区级完善相应文化配套设施。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保留扩建老城区北侧的保山学院,在青阳组团北部依托山体集中布置保山职业教育园区。

体育用地

规划保留老城龙泉路的保山市体育中心,保留并完善配套位于海棠路的保山市奥星体育中心,结合绿地系统建设东城新区体育公园,各组团在现有体育设施基础上扩大服务层面,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各社区结合城市公园和街头绿地配套体育设施和健身设施,提高日常体育健身活动水平。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按照“市级医院—组团级医院(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保留老城区内的保山人民医院,完善设施水平;逐步扩建市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提高规模和服务水平。在各居住社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服务社区居民。

社会福利设施

规划按照“市级福利院——组团级养老院——社区托老所”三级配套建设社会福利设施。规划保留优化现有的福利院,更新设施建设。结合城市组团发展建设养老院,依托社区建设托老所,为保山市老年拥有舒适安享晚年的场所。

文物古迹用地

主要为玉皇阁、汉庄城址等历史文化设施及其核心保护区范围用地,规划根据其相关保护规划要求,在紫线范围加强保护强度,控制协调区建设,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三,香格里拉县总体规划

一、规划期限

本次城市总规修改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年以后。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1、本规划为了完善香格里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合理引导香格里拉县城市规划区的城乡协调发展,科学优化香格里拉城市空间布局,将规划范围划分为香格里拉县域、城市规划区、城区和规划城市建成区等四个地域范围。

2、有关地域界定

(1)香格里拉县域

指香格里拉县行政辖区,其总面积为11613平方公里。简称“全县”或“县域”。

(2)城市规划区

本次总体规划中,将中甸坝区划定为城市规划区。中甸坝区是指香格里拉城市所在的群山环绕的平坝和低丘地区。除了香格里拉城市外,还包括城市水源地桑那水库、纳帕海景区、农牧地区等。规划区的形状类似三角形,其西、北侧边界为坝区周边山体山脚线,东、东南侧边界为规划过境公路,该范围总面积约为165平方公里。

(3)城区

指具有城市功能、形态,实施城市型管辖的连片地区,包括城市建成区、水域、山体和一些生态、旅游景区等。本规划划定的城区范围面积约60平方公里。

(4)规划城市建成区

为香格里拉城区内进行城市开发的成片城市建设用地,不包括水域、自然山体等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

本次总体规划将香格里拉城市性质定为:以藏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滇川藏交界地区和迪庆州域的经济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

规划近期末,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12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下,人均建设用地170平方米以下。

规划中期末,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1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60平方米以下。

规划远期末,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20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米以下。

五、城市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规划在坝区东侧建设新城区,与建塘片区之间以生态绿带分隔,在坝区中部依托交通走廊带状布局四个功能组团,形成“一城两翼、一带四团、一区两片”的空间规划布局形态。

“一城”指主要的城区,“两翼”指两片较大的片区,即建塘片区和桑那片区(县城东北片区),另包括尼旺宗组团。建塘片区未来的功能是以旅游和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城区,桑那片区(县城东北片区)的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的新式宜居城区,以居住、生活服务和行政文化功能为主。尼旺宗组团以古城保护和少量居住功能为主。

规划在坝区中部带状区域内形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由北至南分别为旺池卡旅游组团、空港综合组团、教育综合组团和物流加工组团。四个组团以西环路、214国道组成的坝区中部交通走廊带串联起来。

机场以西的西侧坝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形成纳帕海景区和农牧景观区两大片区组合的、以生态和景观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旅游的区域。

六、城市发展方向

本总体规划确定的香格里拉城市发展方向为“东扩西控、南延北限,”城市尽量集中在坝区东部和中部,呈组团状发展。

(完整版)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目录 绪论 (2)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2) 1.1地理环境 (2) 1.2自然资源 (2) 1.3社会与经济 (3) 第2章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进程 (3) 2.1 总体规划的历史进程 (3) 2.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 (5) 第3章大同市发展目标、策略与规模 (5) 3.1 城市发展目标 (5) 3.2 城市发展策略 (6) 3.3 城市发展规模 (6) 第4章城市的空间布局 (7) 4.1 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7) 4.2 大同市空间布局的主要特色分析——双城双轴模式 (7) 第5章大同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 (10) 5.1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0) 5.2就大同市城市建设工作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 (11) 第6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分析 绪论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大同作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古都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大同是为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来探究大同市其中的奥义。 第1章大同市基本情况简介 1.1地理环境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全境总面积14176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080平方千米,建成区108平方千米(2010年)。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是大雁为首的中部鸟类南迁通道。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气候干寒多风,温差较大。 1.2自然资源 水资源。水资源十分贫乏,人均水资源量少。用水状况为:工业与生活用水占80%,农业用水占20%。虽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67.5%,但年缺水量仍为2000多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大同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同煤质量好、热能高,灰分和硫分低,是适宜发电供热的优质动力煤和化工原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大同市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知识讲解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 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

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规划评价及分析要点

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 6。方案中的优点应给予肯定,不足之处不仅要指出,还应尽可能的提出合理化建议。 7。避免只分析不评析,也要避免只评析不分析。 8。文字简练,规范规划术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要点、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 1。城市性质: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的确定为总体规划的首要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分 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摘要:本文以丽江市城市规划为例,分析评价了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使用的规划设计,对其中有特点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意见。 关键词:丽江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一、引言 丽江市总体规划从分析丽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机遇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入手,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丽江城市性质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突出古城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容,调整优化现有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强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与现代交通系统的构建,重视城市风貌与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展现,强调重大基础设施的支撑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确保城市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丽江、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丽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二、文献综述 丽江古城坐落在北半球雪山群中距赤道最近的雪山玉龙雪山脚下,东北靠象山、金虹山,西北卧于狮子山的怀抱,东南与开阔的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从城市布局看,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古城,与其他古城讲究中轴对称不同,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不规则,更不对称,且无城墙。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

境相得益彰[11]。 丽江市城市设计以强化和保留地域特征为首要目标,构建能突显古城文化的空间结构,并进一步对道路系统、水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保留丽江城市的地域特征,李晖等基于地域特征对城市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2] 。中国传统的“ 天人合一”思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天、地、人三者互相感应,融为一体。周俭等认为反映这一思想的古代“风水”理论,讲究“取势、纳气”,是对自然界的山、川、路、岗等和建筑、村落、城市的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其所包含的潜在能量的利用这同现代的城市理论强调城市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不谋而合。丽江组团式发展的格局,使城市周边的大部分田园村落得以保存,并将其巧妙地组织到城市内部来,成为丽江城市景观系统和公共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4]。 在城市的规划之中,城市的规划以及建筑的建设都要与当地的特色充分的结合在一起 ,杨重顺等以丽江古城的建设与规划为例,分析了丽江古镇内的建筑规划 ,并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伴随国内城市化与区域统筹管理的进程,当前土地集约化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日渐凸显,龙梅指出亟待采用现代空间规划理论来统筹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构建协调共享、综合互补的土地利用模式[17]。考虑到丽江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同在一个丽江坝范围内,本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增加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容,规划范围为丽江坝区约万平方公里,规划涉及丽江城区和玉龙县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道路交通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的空间管制等内容。 杨丽辉等提出依据城市地域特征及总体发展规划要求,明确丽江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目标与定位,协调好慢行交通与城市生态、历史、文化、旅游的关

总规、控规、修规、镇体系规划方案要点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战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8。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案例分析 例1:我国东部某市人口规模45万人,编制了以 制造业、商业为产业发展方向的 城市总体规划计划。图示为总体 规划中的道路交通规划。一条与 其他城市相连的一级公路经过城 市西侧;现状有一条铁路由城市 北部穿过。并设有火车站;西江 由城市东侧穿过,航运发达,客 运、货运均有较好的基础。 请指出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 题,提出修改意见。并作指示性 的修改。 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 (1)过境道路穿越城市,不合理; (2)城市主、次干道穿越铁路过多; (3)东西向主干道偏少; (4)沿河两岸,东西向联系道路偏 少; (5)铁路穿越市区,对城市影响较 大; (6)铁路客运站内主干道穿越,不 利于站线布局; | (7)铁路客运站、长途汽车站以及 轮船码头布局分散,不利于交通换乘; 修改建议: (1)过境公路西移,与城市在南北各预留一个出入口; (2)将客货混用的港口码头调整为客运码头和货运码头,货运码头布置在城市北部仓储区和工业区,客运码头布置在城市中部,靠近铁路客运站和长途客运站; (3)增加东西向主干道密度; (4)加强沿河东西向联系,增设过河主干道; (5)铁路从城市北部穿过,或将铁路客运站规划为南北出入口,方便南北两区使用;(6)减少干道穿越铁路。 例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优点: < 1.主次干道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 2.沿东西向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公建有利于组织城市特色,西为西山风景区,东为客站。 3.工业、仓库用地区位合理,对外交通方便,靠近货站。 缺点:

1.沿铁路西侧的南北向城市道路承担过境交通功能,两侧布置了市中心公建,影响了交通功能的发挥,道路功能混乱。 2.工业、仓库区内部没有规划道路系统与城市其他用地缺少联系。 例3: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 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 该市。 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 要问题。 分析如下: (1)工业用地布局分散,临近风 景区的工业用地位置不合理。二、 三类工业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之 间缺少隔离带。 ? (2)城市南侧缺少公共设施用 地。 (3)仓储用地位置不当,不利于 使用,同时也对居住区造成一定 影响。危险品仓库距离居住区过 近,而且缺少必要的隔离带。 (4)污水处理场不应布置 在城市水系上游。 (5)快速路穿越市区,不 合理。 (6)道路网没有结合河流 布置,不合理。 (7)机场距离城市过近, 机场端净空穿越市区,不合 理。 例 4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 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 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 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 主导风向东北风。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A、E组团;三个副组团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 3.道路交通: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实验室设计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年产3 万吨P2O5 中低品位磷矿项目实验室设计 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与基本建设 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中低品味磷矿中生产磷酸,要使整个生产环节得到控制,就要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故建设正规的分析实验室对整个生产过程意义很重大。在生产过程如果原料变换或者对生产环节要进行优化,都要先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型或者中型规模的实验,得到较好效果才能投入正常生产。故本实验室初步设计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实验室两个部分。 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分析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测试工作的场所,是本厂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型实验室是对生产过程进行验证、改进和提升的场所,同样是本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不是单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实验室的建设规划 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单位: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化工工程公司 建设项目: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楼。 建设性质:本实验楼为新建实验楼。 建设地点及用地:四川玖长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本实验楼 主要包括分析实验室和小型实验 实验室两个部分,对本厂正常生产磷酸有指导和检测的作用。 7)人员编制:暂时未定

(8)建筑物要求及内容:根据实验室用途、实验仪器对振动、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要求,本实验楼至少两楼,一楼为小型实验室,包括混料实验室、制球实验室、干燥实验室、回转窑还原实验室、回收气体实验室、储物室(储物室分 别为储存工具的储物室和储存物料的储存室) 和实验人员的办公休息室;二楼为分析实验室,包括湿法滴定分析室(包括天平和纯水制备)、火法分析室、灰熔点和碳氢测量分析室、原子光谱分析室、球团强度和水分分析室、分光光度分析室和分析人员办公休息室。建筑标准与建设工厂厂房的标准一致。 (9)抗震、防空措施:抗震标准与建设厂房标准一致。 (10)公害处理:本实验楼产生的试验废水先经过沉淀处理和酸碱综合处理 后,流到废水处理车间统一处理,生活废水经管道流到工厂生活废水总处理处进行处理;废气主要是P2O5废气和分析过程的废气,P2O5废气经过两次稀碱吸收, 然后排空。废物主要是烧结后的球团,运到专门存放烧结后球团储存车间统一处 理。实验楼产生的噪音、辐射和振动很小,可以不用特殊手段进行处理。 1、表2所示: (11)设备:建设此实验楼二万元以上单件设备,清单如下表

城市规划方案评析

一、居住小区方案评析的要点: 1、出入口的数量、位置及距离交叉口的距离; 2、小区道路交通组织方面: (1)是否存在穿越现象; (2)交通组织是否合理,路面的宽度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尤其是那些已经注明宽度的) (3)是否留有停车场用地(是否存在扰民现象),位置是否合理; (4)人车分流组织的如何; 3、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包括中心绿地的位置,绿化均布,是否有相应的公建及物业管理; 4、是否存在个别楼房的东西朝向,超长(沿街长度超过150米),高层住宅是否单独布置,与小区的空间景观是否协调; 5、小区的幼儿园与小学是否齐全、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穿越主要交通,小学的运动场地,跑道的方向,托幼的南向活动场动是否够用;周围是否存在影其使用的用房(如锅炉房等); 6、公共绿地是否居中,小区的绿地均布如何; 7、如在山地则要注意是否有必要建截洪沟; 8、注意小区的布局手法是否单调、如简单的采用对称、大型公建的布局手法; 9、其它的一些小细节如:小区中部的绿地内布局变电所; 10、滨江地区是否存在高层与多层的防火间距问题,及高层建筑位置是否影响多层住宅用户欣赏江景。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考试方案评析要点: 1、规定性控制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1)用地性质 (2)用地面积 (3)建筑密度 (4)建筑控制高度 (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 (6)容积率 (7)绿地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车、人) 尽量避免在城市主要道路上设置车辆出入口,一般每个地块应设1—2个出人口。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

(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其它的:历史文化保护地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控制指标; 2、注意下色彩、建筑形式、体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即可 3、与上一层次规划的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量化,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主要依据,因此规划中应使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处理好用地性质、人口分布、道路系统、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工程管线等内容的衔接。 4、用地布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将用地分到小类,因此各类用地的合理安排、定性定量是非常重要的。 5.交通组织:地块内外交通应顺畅边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应有序组织,停车场出入口合理布局,方便生活,促进城市发展,有机联系。 6.地块划分:地块划分是为了开发管理的方便有利,因此划分过程中的用地大小、用地性质、用地价值是考虑的重点。 7、控制指标:包括两个部分: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体现了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范围的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道路交通及其设施的控制、工程管线及其其他设施的控制、城市特点及环境景观的控制和经济估算。 8、配套设施: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避免由于开发商不关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9、可操作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评审后,具有法律效应,也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和图则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总体规划方案评析要点: 1、从用地条件及环境来看,采用的是分散式还是紧凑式的城市格局,规划布置成几个组团,结构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由于集中紧凑式的布局便于集中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程设施,只要条件许可,中、小城市大多采取该种形式;分散式布局通常是受地形、自然条件的限制,若处理得当,能形成别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2、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分区是否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否与经济发展方向相协调,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否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是否侵占基本农田。 3、道理网布置是否清晰,功能明确,特别是结合地形布置; 4、城市的绿地景观系统的组织是否有特色,有河流时是否留出了充足的滨河景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8-2020)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8-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本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覆盖的范围为增城市域 1616平方公里水陆域总面积。 2、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荔城街道办、增江街道办、朱村街道办,总面积313.96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实行总体布局。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广州教育城 1、战略目标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7年,下同)为106.7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130万人和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5万人,暂住人口约为55万人。到近期增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规划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四个等级,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2个(中心城区、新塘镇区),人口规模20-25 万人的城镇1个(石滩镇区),人口规模10-15万人的城镇1 个(中新镇区),人口规模小于5万人的小城镇3 个(小楼镇区、正果镇区、派潭镇区)。 根据南中北的资源禀赋差异,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形成三大主体功能区,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南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即重点开发区域),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宗旨,重点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中部打造都市生活圈,为优化

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即优化开发区域),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宗旨,重点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城、国际会议休闲中心和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北部打造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为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即限制开发区区域),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宗旨,在保护中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镇区;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 个中心镇;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 “五轴”指沿增江发展轴、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 路)发展轴联和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 5、基础设施、社会设施、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交通、给水、排污、电力、电信等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协调,形 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城镇布局规划要求,建立布局合理、使用充分、服务高效的城乡社会设施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自然风景资源保护。 四、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1、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增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是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增城市功能定位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 2、中心城区城市性质增城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文化产 业城和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是全市政治、文化、教育、信息、研发综合中心。 五、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中心城区2015年人口规模4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0万人;2020年为54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为15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萍乡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前言 受萍乡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的修编工作。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指导萍乡城市建设的一项宏伟蓝图规划,萍乡市作为赣西地区的重要城市、革命历史文化名城,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能促进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项目从2003年底开始以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2003年底,中规院与萍乡市规划局商讨总体规划编制事宜; 2004年3月17-30日,项目组开展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全面调研工作; 2004年7月14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9月2日,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位领导充分肯定项目组在萍乡城市总体规划初步方案阶段所作的工作,对下阶段规划成果的编制提出要求; 2004年11月23日,纲要评审前向市主管领导、市规划局、市规划院有关领导汇报; 2004年12月7日,项目组向江西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作工作汇报; 2005年3月28-29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6年6月-8月,项目组根据新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对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6年9月28日,江西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和发改委同意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要求; 2007年6月,总体规划成果向建设部上报审核; 2007年7月—2009年2月,根据萍乡的发展情况对成果不断进行完善。 2009年3月,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2009年4月到2010年1月,项目组根据一系列的新要求,对成果进行了调整和修改。针对新型工业城市的要求,增加湘东地区产业用地,取消主城区五陂下居住旅游组团;依据2009年12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最终定线,调整新客站位置及周边用地规划,最终形成成果评审稿。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