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1)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大范围监控、预警的基础上,以局域网为研究平台,主要致力于数据采集和发送的有效性及处理上的精确性,可分为2个部分:上层的监控中心和下层的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监控中心通过以太网连接起来,此外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网络访问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众多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一起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随意地增减节点,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网模式无太大影响,因而可以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监控节点的数量。2)适用于滑坡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众多具有感知和路由功能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并采集各种环境对象的信息,将其通过多跳转发传送回主机进行分析、处理。以这些工作节点为依托,通过无线通信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系统中大部分的节点为子节点,从组网通信上看,他们只是其功能的一个子集,称为RFD(精简功能设备),这种设备不具有路由功能;另外还有一些节点负责与控制子节点通信、汇集数据和发布控制,或起到通信路由的作用,称为FFD(全功能设备或协调器)。如图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远程数据采集并返回到计算机终端的应用。每个节点由一个MCU作为主控设备。通过倾角传感器可以监测滑坡的运动状况,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采集间隔也可以由中心服务器灵活控制,在旱季可以调整为每24h采集并

传递1次数据,从而节省能量并避免大量的冗余数据。而在雨季危险期,其采集间隔可以密集到5min/次,从而保证实时监测预警功能。每个信号采集节点通过ADC从模拟传感器得到实时数据,按照ZigBee协议把数据打包,并通过射频芯片及前端天线发送给簇内的RFD;经过RFD预处理之后,再由RFD路由转发到远端计算机;结合地貌特点、滑坡的分布特点,多个水流量检测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地质学、水流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数据的融合和处理。在每个节点的外部可外接相应的PIO芯片和其他外围电路进行交互。

在整个硬件平台的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传感器网络的寿命。当节点目前没有传感任务并且不需要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时,关闭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等以节省能耗,即让其置于睡眠状态。为控制子节点选择合适的地点,提供较充足的能源,以便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提高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性。在软件设计上,通过动态电源管理技术使系统各个部分都运行在节能模式。在关闭空闲模块状态下,传感器节点或其他部分将被关闭或者处于低功耗状态,直到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

滑坡监测方案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什德中快速路德阳-中江段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K14+680-K14+741段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什德中快通德中项目示范段为什邡经德阳至中江干线公路工程德阳至中江段,本项目既是德阳主城区与中江县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又是德阳全市域范围内的一条东西走廊主通道,是德阳市“五纵五横”干线公路网的横向骨架。本项目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5米。主线起于金沙江东路终点德阳海关大楼附近,穿过齐家堰隧道后朝和新镇方向布线,与和新镇北侧通过后继续向东,过集凤镇双桥村,在隆兴场西侧飞马村附近与规划的成都市第三绕城高速隆兴互通设置双喇叭互通连接,后上跨人民渠,上跨三绕高速,向中江县城方网延伸。止于中江县二环路继光大道路口,与规划的继光大道西段对接。本监测方案为监测线路主线K14+680-K14+741段路基右侧一滑坡体。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滑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滑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大规模网络 为了获取精确信息,在监测区域通常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数量可能达到成千上万,甚至更多。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传感器节点分布在很大的地理区域内,如在原始大森林采用传感器网络进行森林防火和环境监测,需要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另一方面,传感器节点部署很密集,在一个面积不是很大的空间内,密集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大的信噪比;通过分布式处理大量的采集信息能够提高监测的精确度,降低对单个节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大量冗余节点的存在,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性能;大量节点能够增大覆盖的监测区域,减少洞穴或者盲区。 自组织网络在 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常情况下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在没有基础结构的地方。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不能预先精确设定,节点之间的相互邻居关系预先也不知道,如通过飞机播撒大量传感器节点到面积广阔的原始森林中,或随意放置到人不可到达或危险的区域。这样就要求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拓扑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跳无线网络系统。在传

感器网络使用过程中,部分传感器节点由于能量耗尽或环境因素造成失效,也有一些节点为了弥补失效节点、增加监测精度而补充到网络中,这样在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个数就动态地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之动态地变化。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性要能够适应这种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动态性网络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可能因为下列因素而改变:①环境因素或电能耗尽造成的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②环境条件变化可能造成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③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这三要素都可能具有移动性;④新节点的加入。这就要求传感器网络系统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具有动态的系统可重构性。 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特别适合部署在恶劣环境或人类不宜到达的区域,传感器节点可能工作在露天环境中,遭受太阳的暴晒或风吹雨淋,甚至遭到无关人员或动物的破坏。传感器节点往往采用随机部署,如通过飞机撒播或发射炮弹到指定区域进行部署。这些都要求传感器节点非常坚固,不易损坏,适应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由于监测区域环境的限制以及传感器节点数目巨大,不可能人工“照顾每个传感器节点,网络的维护十分困难甚至不可维护。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十分重要,要防止监测数据被盗取和获取伪造的监测信息。因此,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必须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滑坡监测的方法简述

滑坡监测方法简述及新进展 缪静芳 摘要:介绍了滑坡监测的内容,以及一些常用的滑坡监测技术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近些年不断发展的GPS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传感器、TDP测试技术、无线传感器在滑坡形监测中的应用。并且指出了不同滑坡监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优缺点。 关键词:滑坡;滑坡监测;GPS系统; TDR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 1 引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或全部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地面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尤以滑坡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70多座城市和460多个县市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及危害,平均每年至少造成15-23亿元的经济损失。如果能够对滑坡进行监测, 实现滑坡危害的早期预报,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滑坡所造成的损失。因此, 监测既是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塌滑坡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滑坡监测的内容 滑坡动态监测的内容包括滑坡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滑坡推力实测。目前,国内外滑坡动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已由过去的人工监测逐渐过渡到仪器检测,并正向高精度的自动化遥测系统发展。监测仪器也在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测距仪和高精度电子经纬仪等先进设备,正在逐步成为滑坡动态监测的新手段。 3 滑坡监测的方法 从滑坡的监测内容来看,滑坡监测应该是由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的。对于不同的监测目的、不同的滑坡发育阶段及不同的滑坡类型所选择的滑坡监测方法也不同。目前滑坡动态监测中使用的技术大致可归纳为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大地精密测量法、设站观测法、仪器仪表监测法和综合自动遥测法。 3.1 宏观简易地质检测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滑坡发育过程中的各种迹象,如地裂隙、房屋、泉水动态等进行定期监测、记录,掌握滑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其中,最常用的是对地表裂隙、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在裂隙处设置简易监测标志,定期测量裂隙长度、宽度、深度的变化,以及裂隙的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等。由于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大小不同,滑速也不同,因而不同部位产生不同力学性质的裂隙,有滑坡后部的拉张裂隙、滑坡体中前部两侧的剪切裂隙、滑体前缘的鼓张裂隙和滑坡舌部的扇形裂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滑坡标志,如封闭洼地、滑坡鼓丘、滑坡泉、马刀树、醉汉林等。该方法的特点是获取的信息直观可靠,简单经济,实用性较强,适应于对正在发生病害的边坡进行观测。但也存在内容单一、精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3.2大地精密测量法 该方法即采用高精度光学和光电测量仪器,如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通过测角和测距来完成监测任务。监测边坡的二维( X、Y 方向)水平位移常用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监测水平单向位移常用视准线法、小角法、测距法:监测边坡的垂直位移常用几何水准测量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法。 大地精密测量法长期以来受到滑坡工程监测人员的高度重视,是由于具有如下优点:能确定边坡地表变形范围;量程不受限制;能观测到边坡体的绝对位移量;精度高;

滑坡监测方案111

目录 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 (1) 3、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 4、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1) 4.1 监测内容 (1) 4.2 监测方法 (1) 4.3 监测周期 (1) 4.4 监测频率 (1) 4.5 监测的等级 (1)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2)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2)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3) 5.3 变形观测点施测 (3) 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4) 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 6.1 监测数据的整理 (4)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4) 6.3险情预警标准 (4) 7、人员与设备组织 (5)

8、提交成果资料 (5) 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 用常规的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竣工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斜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 1) 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 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 3) 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 4) 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 5) 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 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a)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d)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4 . 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4.1 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4.2 监测方法 a) 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 b) 垂直位移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 监测周期 本监测工作从滑坡坡治理工程结束后共计6个月时间。 4.4 监测频率 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试题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是: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2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滑坡编目工作组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议将滑坡的众多因素归纳为场地条件、地貌作用、自然作用和()四大类 A.人为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场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3题 我国2013年1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196起,哪种灾害类型发生的最多()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主要内容的是() A.地表位移 B.地下变形 C.水文 D.自振频率

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5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近景摄影 C.GPS D.测斜法 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6.0 批注: 第6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下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重锤法 C.重锤法 D.测斜法 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7题 以下设备中,()是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A.风速风向仪 B.水位计 C.GPS D.测斜仪 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8题 静力水准仪能够在以下哪种滑坡监测内容中使用

B.地声 C.地下变形 D.水文 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9题 滑坡预测预报研究开始起步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0题 经过多年国内外滑坡专家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滑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纵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滑坡研究发展阶段的是 A.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 B.位移—时间统计分析预报 C.滑坡预报模型 D.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 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7.0 批注: 第11题 新世纪初,()地调局的滑坡灾害减灾战略规划将滑坡过程和诱发机理研究列为首要任务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印度 答案:A 您的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介绍

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节点类型和特点 在节点的功能设计和实现方面,目前常用的节点均为采用分立元器件的系统集成技术。已出现的多种节点的设计和平台套件,在体系结构上有相似性,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微处理器,如AVR系列和MSP430系列等;或者采用了不同的射频芯片或通信协议,比如采用自定义协议、802.11协议、ZigBee[1]协议、蓝牙协议以及UWB通信方式等。典型的节点包括Berkeley Motes [2,3], Sensoria WINS[4], MIT μAMPs [5], Intel iMote [6], Intel XScale nodes [7], CSRIO研究室的CSRIO节点[8]、Tmote [9]、ShockFish公司的TinyNode[10]、耶鲁大学的XYZ节点[11] 、smart-its BTNodes[12]等。国内也出现诸多研究开发平台套件,包括中科院计算所的EASI系列[13-14],中科院软件所、清华大学、中科大、哈工大、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也都已经开发出了节点平台支持网络研究和应用开发。 这些由不同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研制的无线节点在硬件结构上基本相同,包括处理器单元、存储器单元、射频单元,扩展接口单元、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其中,核心部分为处理器模块以及射频通信模块。处理器决定了节点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运行速度等,射频通信模块决定了节点的工作频率和无线传输距离,它们的选型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节点的功能、整体能耗和工作寿命。 目前问世的传感节点(负责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节点)大多使用如下几种处理器:ATMEL公司AVR系列的ATMega128L处理器,TI公司生产的MSP430系列处理器,而汇聚节点(负责会聚数据的节点)则采用了功能强大的ARM处理器、8051内核处理器、ML67Q500x系列或PXA270处理器。这些处理器的性能综合比较见表1。 表1、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采用的处理器性能比较

高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边坡滑坡监测方案 2015—09—17 编制

1.概述 为实现无人值守的边坡监测自动化,我公司推出了应用于边(滑)坡或大坝等的基于系统集成技术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系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可对边坡岩土体内部沉降、倾斜、错动、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变化等进行连续监测,及时捕捉边坡性状变化的特征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监测数据及时发送到监测中心。结合地表监测的雨量、位移等信息,由专用的计算机数据分析软件处理,对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做出判断,快速做出诸如山体边坡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的预警预报,更加准确、有效地监测灾情发生,且可为保证地质安全和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信息参考。 2监测方案系统构成 系统由传感器(渗压计、多点位移计、钢筋计、固定式测斜仪、雨量计、土体位移计、

拉线式位移计)、MCU-32型自动采集单元、通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数据采集软件等组成。见下图 3测量项目 3.1孔隙水压力 边坡除了受到恒定的重力作用以外,地下水的作用对其稳定性通常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而由于降雨等原因,地下水位往往会在一定范围内往复变化,使得在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上的部分岩土体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的状态。这对边坡的长期稳定性十分不利。 VWP型振弦式渗压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其它混凝土结构物及土体内,测量结构物或土体内部的渗透(孔隙)水压力,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渗压计加装配套附件可在测压管道、地基钻孔中使用。 3.2土体分层沉降 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可通VWM多点位移计测量。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每次测量应重复进行2次,2次误差值不大于1mm。 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高程换算出测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 VWM型振弦式多点位移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水工结构物或土坝、土堤、边坡、隧道等结构物内,测量结构物深层多部位的位移、沉降、应变、滑移等,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

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滑坡监测方法无线传感器 1)监测预警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大范围监控、预警的基础上,以局域网为研究平台,主要致力于数据采集和发送的有效性及处理上的精确性,可分为2个部分:上层的监控中心和下层的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监控中心通过以太网连接起来,此外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网络访问监控基站。监控基站和众多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一起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好的扩展性,随意地增减节点,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网模式无太大影响,因而可以方便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监控节点的数量。2)适用于滑坡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这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众多具有感知和路由功能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能够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并采集各种环境对象的信息,将其通过多跳转发传送回主机进行分析、处理。以这些工作节点为依托,通过无线通信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系统中大部分的节点为子节点,从组网通信上看,他们只是其功能的一个子集,称为RFD(精简功能设备),这种设备不具有路由功能;另外还有一些节点负责与控制子节点通信、汇集数据和发布控制,或起到通信路由的作用,称为FFD(全功能设备或协调器)。如图3所示为一个典型的远程数据采集并返回到计算机终端的应用。每个节点由一个MCU作为主控设备。通过倾角传感器可以监测滑坡的运动状况,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采集间隔也可以由中心服务器灵活控制,在旱季可以调整为每24h采集并

传递1次数据,从而节省能量并避免大量的冗余数据。而在雨季危险期,其采集间隔可以密集到5min/次,从而保证实时监测预警功能。每个信号采集节点通过ADC从模拟传感器得到实时数据,按照ZigBee协议把数据打包,并通过射频芯片及前端天线发送给簇内的RFD;经过RFD预处理之后,再由RFD路由转发到远端计算机;结合地貌特点、滑坡的分布特点,多个水流量检测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多种地质学、水流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数据的融合和处理。在每个节点的外部可外接相应的PIO芯片和其他外围电路进行交互。 在整个硬件平台的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着传感器网络的寿命。当节点目前没有传感任务并且不需要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时,关闭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等以节省能耗,即让其置于睡眠状态。为控制子节点选择合适的地点,提供较充足的能源,以便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提高监测预警系统有效性。在软件设计上,通过动态电源管理技术使系统各个部分都运行在节能模式。在关闭空闲模块状态下,传感器节点或其他部分将被关闭或者处于低功耗状态,直到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的大量廉价的、具有通信、感测及计算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构成的“智能”测控网络[1][2]。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农业、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工业、智能交通、建筑物监测、空间探索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被认为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全球未来四大高技术产业之一。 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都已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传感器节点可以完成环境监测、目标发现、位置识别或控制其他设备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路由、转发、融合、存储其他节点信息等功能。 网关负责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通信,实现两种网络通信协议之间的转换,发送控制命令到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以及传送节点的信息到服务器。 服务器用于接收监测区域的数据,用户可远程访问服务器,从而获得监测区域内监测目标的状态以及节点和设备的工作情况。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自组织。传感器网络系统的节点具有自动组网的功能,节点间能够相互通信协调工作。 (2)多跳路由。节点受通信距离、功率控制或节能的限制,当节点无法与网关直接通信时,需要由其他节点转发完成数据的传输,因此网络数据传输路由是多跳的。 (3)动态网络拓扑。在某些特殊的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移动的,传感器节点可能会因能量消耗完或其他故障而终止工作,这些因素都会使网络拓扑发生变化。 (4)节点资源有限。节点微型化要求和有限的能量导致了节点硬件资源的有限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现状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考试答案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考试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是: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D 第2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滑坡编目工作组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议将滑坡的众多因素归纳为场地条件、地貌作用、自然作用和()四大类 A.人为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场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A 第3题 我国2013年1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196起,哪种灾害类型发生的最多()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A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主要内容的是() A.地表位移 B.地下变形 C.水文 D.自振频率 答案:D 第5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近景摄影 C.GPS D.测斜法 答案:D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下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重锤法 C.重锤法 D.测斜法 答案:A 第7题 以下设备中,()是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A.风速风向仪 B.水位计 C.GPS D.测斜仪 答案:C 第8题 静力水准仪能够在以下哪种滑坡监测内容中使用 A.环境 B.地声 C.地下变形 D.水文 答案:C 第9题 滑坡预测预报研究开始起步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第10题 经过多年国内外滑坡专家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滑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纵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滑坡研究发展阶段的是 A.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 B.位移—时间统计分析预报 C.滑坡预报模型 D.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 答案:C 第11题 新世纪初,()地调局的滑坡灾害减灾战略规划将滑坡过程和诱发机理研究列为首要任务A.美国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概述

[收稿日期]2010-06-23  [作者简介]蒋兴超(1980-),男,2005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概述 蒋兴超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滑坡地质灾害的分析揭示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阐述了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 内容,重点介绍了GP S 监测法、遥感检测法、TD R 监测法、I NSA R 监测法、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 法、测量机器人监测法等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P642.22;T U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0)03-N 345-03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划分原则,有多种分类方案。肖和平等[1]认为我国地质灾害可以分为10大类38种,其中发生频率较高且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是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据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5~2009年上半年崩滑流灾害比地面变形灾害发生的频率高许多,其中滑坡和崩塌的发生几率居于前2位,特别是滑坡地质灾害,就2005~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每年滑坡的数量所占比重分别为52.7%、86.1%、61.0%、53.0%和55.5%[1]。因此,滑坡地质灾害在所有地质灾害中所占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2006年滑坡地质灾害尤为严重,达到86%。这些地质灾害造成每年数十亿人民币的损失。由此可见,滑坡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性非常巨大,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必要而且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工作。滑坡地质灾害的研究除了对于其形成机理的研究之外,寻找高效、可行的预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对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进行阐述。 1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意义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植被等因素可以引起改变斜坡外形和使岩土性质恶化,这些都是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2]。因此,开展对上述因素的有效监测,并综合运用各种参数,采用合适的预测模型对滑坡进行有效预测。通过滑坡监测,可以了解和掌握滑坡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正确分析、评价滑坡以及滑坡预测、预报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滑坡地质灾害预测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大意义,体现在滑坡地质灾害预测可以为重大国民经济建设的规划提供宏观灾害的预防、减灾与避灾的科学依据,为具体建筑物和建设场地选择不易形成滑坡的安全地带,可以及时预报滑坡所可能产生的灾害性运动以及工程或建筑物所不允许的危险位移量;当滑坡要产生不可避免的大位移时,预告灾害事故的可靠时间,防止或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可以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滑坡高灾害区的土地使用法规和防治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内容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内容随着滑坡监测技术的改进、方法的完善、理论的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其包括滑坡形变监测、滑坡变形破坏的相关因素监测及滑坡诱发因素监测3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成因的滑坡,在监测中所采用的监测内容也不尽相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3]。 3 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方法 滑坡的监测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基于人为观察,有的基于现代高科技手段,前者比较便利,是一种· 345·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9月第7卷第3期:理工 Journal of Y 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 ) Sep .2010,V ol .7No .3:Sci &Eng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2007年01月06日星期六下午04:29 [来源:仪器仪表与传感器网]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发展历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IEEE正在努力推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波士顿大学(Boston Unversity)还于最近创办了传感器网络协会(Sensor Network Consortium),期望能促进传感器联网技术开发。除了波士顿大学,该协会还包括BP、霍尼韦尔(Honeywell)、Inetco Systems、Invensys、 L-3 Communications、Millennial Net、Radianse、 Sensicast Systems及Textron Systems。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中。可以预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是一种必然趋势,它的出现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 应用现状 虽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制约还有待时日,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成本的下降以及微处理器体积越来越小,已经为数不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始投入使用。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需要采集的环境数据也越来越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出现为随机性的研究数据获取提供了便利,并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给环境带来的侵入式破坏。比如,英特尔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曾经将32个小型传感器连进互联网,以读出缅因州"大鸭岛"上的气候,用来

滑坡监测解决方案

北斗玉衡滑坡监测系统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3) 二.监测原理 (3) 三.系统组成 (3) 四.软件、硬件设备 (4) 五.技术优势 (13)

.概述 “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分布在野外、不发达农村,交通、通讯、电力支持都极为不方便的地区,如何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特别是对危害极大的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断层等等地质危害地带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监测,并能够及时地 将这些灾害的发生实时现况反映到应急中心,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已成为地质监测人员和相关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一种廉价的、便捷的、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可长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手段,是各地质灾害研究、应急管理部门最迫切的需求。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GNSS 应用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实时动态的北斗卫星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北斗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等,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的地表位移实时监控。为预防滑坡灾害提供第一时间数据分析资料。同时为提前判断滑坡的发生做出准确预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监测原理 滑坡的发生分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坡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在蠕动变形阶段,斜坡内部某一部分因抗剪强度小于剪切力而首先变形,产生微小的移动;变形进一步发展,直至坡面出现断续的拉张裂缝;随着拉张裂缝的出现,渗水作用加强,变形进一步发展,后缘拉张,裂缝加宽。逐渐发展到滑坡破坏阶段。基于此滑坡变化规律,通过北斗卫星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大小、速率,监控滑坡的发展变化情况。实时掌握滑坡体的位移变化信息。实现为预防滑坡灾害做好预测预报。 三.系统组成 基于北斗的滑坡监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数据采集系统、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避雷系统、数据处理与监控中心等。同时可拓展兼容雨量计、土壤含税率计、深部测斜等多种传感器。 1.系统工作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库附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试题库附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计60分)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3、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选择、频段选取、调制技术、扩频技术 5.扩频技术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宽带 线性调频扩频 6.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应用相关的网络 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 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

9.IEEE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后台管理软件结构与组成:后台管理软件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处理 引擎、图形用户界面和后台组件四个部分组成。 11.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 预测 12.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_800MHz___915M__、、___5GHz 13.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1)机密性问题。(2)点到点的消息认证问题。(3)完整 性鉴别问题。 15.规定三种帧间间隔:短帧间间隔SIFS,长度为28s a)、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PIFS长度是SIFS加一个时隙(slot)长度,即78s b)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DIFS,DIFS长度=PIFS+1个时隙长度,DIFS的长度为128 s 16.任意相邻区域使用无频率交叉的频道是,如:1、6、11频道。 17.网络的基本元素SSID标示了一个无线服务,这个服务的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中英文对照翻译 基于网络共享的无线传感网络设计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发展技术,它在环境监测、农业和公众健康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模型。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在线监测和高效率的网络传送,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然而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主要挑战包括传感器的可携性、快速性。我们首先讨论了传感器网络的可行性然后描述在解决各种技术性挑战时传感器应产生的便携性。我们还讨论了关于孟加拉国和加利尼亚州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质的开发和监测。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在线监测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计算机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桥梁,在公共卫生、环境和农业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个单一的设备应该有一个处理器,一个无线电和多个传感器。当这些设备在一个领域部署时,传感装置测量这一领域的特殊环境。然后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输,再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这样,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对环境中各种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能够测量各种现象如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水灌溉流量。比如,最近发生的污染涌流进中国松花江,而松花江又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通过测定水流量和速度,通过传感器对江水进行实时监测,就能够确定污染桶的数量和流动方向。 不幸的是,人们只是在资源相对丰富这个条件下做文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开发,费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几个主要障碍之一,阻止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无线传感器网络组件正在趋于便宜化(例如有关计算能力的组件),而传感器本身仍是最昂贵的。正如在在文献[5]中所指出的,成功的技术依赖于共享技术的原因是个人设备的大量花费。然而,大多数传感器网络研究是基于一个单一的拥有长期部署的用户,模式不利于分享。该技术管理的复杂性是另一个障碍。 大多数传感器的应用,有利于这样的共享模型。我们立足本声明认为传感器可能不需要在一个长时间单一位置的原因包括:(1)一些现象可能出现变化速度缓慢,因此小批量传感器可进行可移动部署,通过测量信号,充分捕捉物理现象(2)可能是过于密集,因此多余的传感器可被删除。(3)部署时间短。我们将会在第三节更详细的讨论。 上述所有假定的有关传感器都可以进行部署和再部署。然而有很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实时监测和快速的网络功能可能被利用作为共享资源。其作为共同部署资源要求,需要一些高效的技术,包括对传感器的一些挑战,如便携性,流动频繁的传感器内的部署,这使我们在第四节将会有大的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专注于作为共享的可行性设计的传感器网络。下面我们开始 阐述传感网络在孟加拉国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2.无线传感网络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滑坡监测方案设计与应用

测量在滑坡监测的应用 作者姓名:彭镜源专业班级:200601060123 指导老师: 摘要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交通、水利及资源开发等工程项目的大量实施以及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大量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建立安全可靠的滑坡监测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滑坡监测需要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监测,滑坡监测包括滑坡体整体变形监测,滑坡体内应力应变监测,外部环境监测如降雨量、地下水位监测等等。 关键字 自动化变形监测信息系统传感器远程斜坡无线监控系统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背景及发展现状 1.2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第二章不稳定斜坡的自然条件与基本情况 2.1不稳定斜坡的自然条件 2.1.1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交通状况 2.1.2 气象与水文 2.1.3 长江水位情况 2.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1.5 人类工程活动 2.2独龙一带不稳定斜坡 第三章不稳定斜坡的监测网点布设原则、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等级和工作量 3.1监测网点布设原则 3.2 监测内容 3.3 监测方法及基本情况 3.3.1监测方法 3.3.2监测仪器及软件 3.3.3监测时间 3.3.4监测频率 3.4误差估算及确定监测等级 3.4.1独龙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监测点的点位、高差中误差估算 3.4.2折光系数的影响 3.4.3确定监测等级 3.5独龙一带不稳定斜坡监测工作量 第四章监测预警工作实施方案及技术要求 4.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4.1.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4.1.2基准网、变形监测网的选点及点位埋设 4.2监测基准网施测、复测及技术要求 4.2.1监测基准网的引测 4.2.2三角锁、单三角的观测、计算及技术要求 4.2.3监测基准网复测 4.3变形监测点施测 4.4地表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安装及调试、计算公式及实施

2014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 -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试卷

2014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 公路滑坡监测技术简介 第1题 以下不属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是: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D 第2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滑坡编目工作组于上世纪90年代建议将滑坡的众多因素归纳为场地条件、地貌作用、自然作用和()四大类 A.人为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场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A 第3题 我国2013年1至10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5196起,哪种灾害类型发生的最多() A.滑坡 B.崩塌 C.地面塌陷 D.雪崩 答案:A 第4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主要内容的是() A.地表位移 B.地下变形 C.水文 D.自振频率 答案:D 第5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近景摄影 C.GPS D.测斜法 答案:D 第6题

以下不属于滑坡监测中地下变形监测方法的是 A.大地测量 B.重锤法 C.重锤法 D.测斜法 答案:A 第7题 以下设备中,()是滑坡监测中地表变形监测的主要仪器设备 A.风速风向仪 B.水位计 C.GPS D.测斜仪 答案:C 第8题 静力水准仪能够在以下哪种滑坡监测内容中使用 A.环境 B.地声 C.地下变形 D.水文 答案:C 第9题 滑坡预测预报研究开始起步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第10题 经过多年国内外滑坡专家的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滑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纵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不属于滑坡研究发展阶段的是 A.现象预报和经验式预报 B.位移—时间统计分析预报 C.滑坡预报模型 D.综合预报模型及预报判据研究 答案:C 第11题 新世纪初,()地调局的滑坡灾害减灾战略规划将滑坡过程和诱发机理研究列为首要任务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滑坡监测方法GPS滑坡监测系统

滑坡监测方法GPS滑坡监测系统 GPS作为现代大地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三维大地测量,作业简单方便,具有测站间无需通视、能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移、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易于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可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和可直接用大地高进行垂直形变测量等优点。特别是在滑坡监测中,主要关注两期监测中所求得监测点的坐标之间的差异,而不是监测点本身的坐标。这样两期监测中所含的共同系统误差虽然会分别影响两期的坐标值,但却不会影响所求得的变形量,因此,GP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迅速得到了推广,成为一种新的很有前途的滑坡监测方法。2)GPS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 a)周期性模式。当滑坡的变形速率相当缓慢,在局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可以认为稳定不动时,用几台GPS接收机,人工定期逐点采集数据,通过后处理获得各期之间的变形。 b)连续性模式。连续运行GPS监测技术主要利用GPS高精度、自动化、全天候以及测点之间无须通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地壳形变监测等领域。根据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连续运行GPS监测技术被分为实时动态监测和固定连续运行参考站。实时动态监测主要用来监测目标的动态变形,数据采集密度高,实时计算出每个历元的位置。 3)GPS天线阵列监测系统 对于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精密的测量型GPS接收机价格非常高,导致系统的建设成本很大。因此,高成本大大制约了其

在滑坡监测中得应用。而GPS天线阵列监测技术就是在监测点上安置一个GPS天线,通过一个天线电缆与接收机连接,系统能够按照串口的设置,自动连接获取各个天线的卫星接收信号。因此在增加监测点数时,不要增加GPS接收机,只需要增加接收天线和与之连接的天线电缆,从而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另外一个区域只有一台GPS接收机,减少系统的通讯成本和数据处理复杂度,而GPS天线阵列的数据处理方式与连续运行监测技术的数据处理方式一样,使得获取监测点精度也比较高。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

1 系统结构概述 本文设计的WSN硬件平台,由若干传感器节点,具有无线接收功能的汇聚节点,以及一台PC机组成。 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需求以及功能要求,节点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基本部分:传感器单元、处理器单元、A/D单元、射频单元、供电单元以及扩展接口单元。节点的硬件体系结构框架如图1-1 所示。 图1-1 传感器单元负责对所关心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提供给处理器单元进行处理;处理器单元负责数据处理及控制整个节点的正常工作;射频天线单元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相关数据;供电单元负责为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扩展接口可以实现节点平台的功能拓展,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2 节点核心模块设计: 2-1电源模块设计: 电源是设计中的关键部分,电源稳定工作是整个节点正常工作的保证,设计合理的电源电路至关重要。节点包含模拟器件和数字器件,模拟器件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且数字器件常常为模拟器件的噪声源,故为了 图2-1-1 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模拟器件接模拟地并采用数字地与模拟地单点共地。电源可选用电池或干电池,电源芯片可选用XC6209、XC6221系列的LDO电源芯片,分别提供3.3V和1.8V的数字与模拟电压,电路如图2-1-1所示。 2-2传感器 模块设计: 温度传感器设 计:本设计采用 LM75DM-33R2串行 可编程温度传感 器,这种传感器在 环境温度超出用户 变成设置时通知主 控制器。滞后也是 可以编程解决。它 采用2线总线方式,允许读入当前温度,并可配置器件。它是数字型温度传感器,直接从

寄存器读出温度参数,并可实现编程设置INT/CMPTR输出极性。 图2-2-1是其功能图,因为设计中只是简单的监测环境的温度,故只需一片 LM75,所以地址线A0、A1、A2置地,INT/CMPTR悬空,设计的接口电路如图2-2-2所示。 图2-2-1 图2-2-2 因为cc2431本身带有A/D模块,也可采用温度传感器AD590测量温度,其接口电路如图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