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组:万丽云(组长)、辛勇鹏、尹冰冰、张麒麟、贺龙、薛跃

指导老师:周伟老师

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法。通过研究开拓自己的见识,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我们为了了解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以及解决方法,采用了上网查询,实验观察等诸多方法来了解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关键词:自行车力学知识、减小和增大摩擦、弹簧的减震作用等

前言

1课题背景: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半机械化运动。人们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达到高效的运动

我们这个研究性小组想要通过对“自行车上力学知识的调查”,从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自行车存在哪些力学知识,方便对物理学的研究。

2研究分工:万丽云(组长)制作ppt、尹冰冰写调查研究报告、张麒麟和辛永鹏拍照记录、贺龙和薛跃搜集资料

3研究方法:上网搜集资料、小组实践讨论

4研究地点及范围:校园停车场的各式自行车

5研究过称及阶段:

(1)上网查询该课题相关资料,对其有所了解。

(2)对相关知识的讨论与研究。

(3)针对课题对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展开研究。

(4)针对课题写研究报告

(5)制作本次课题ppt演示文稿

(6)小组总结

正文

(一)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

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

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7.传动力的认识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链条及变速器等。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传动行程,每踏蹬牙盘一周,车子向前运动的距离则为传动行程,也叫速比行程。其计算方法是传动比乘以圆周率。以M代表传动行程,π代表圆周率(此为常数,

π≈3.14),它们之间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即:

M=Dπ=C÷F×B×π。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识了自行车上的许多力学知识,认识各个零件的原理,而且还发现自行车上许多常见问题,而且我们尝试着利用所研究的知识,改进自行车上的构造,解决问题这次研究不仅加强了组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更有效的提高了组员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为以后的学习道路上做成长铺垫。

(二)研究材料分析

以上材料从7个方面解释了自行车上存在了哪些力学知识,很具体和详细。

结尾

研究反思: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组员积极性不强,方案设计不合理,社会调查遇到重重阻碍等等。但最终我们还是完成了我们的研究,这里少不了老师的指导和我们之间的相互支持。

一开始,我们之间就研究课题的选定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每个组员都坚持认为自己的最好,僵持不下,于是我们通过筛选的方式来选定,每个组员提出自己认为可

以研究的两个课题,集中起来,通过讨论对每个问题的价值性、普遍性、深刻程度进行定位。最终选出最好的课题。

在调查中,我们又遇到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好,临场时就不知所措。比如未准备好应对天气的措施、自行车选取、实践研究地点。导致我们只能在活动中被动地应付这些问题。我们总结了教训,在调查前必须事先预料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如下雨),并准备好应急措施,写好实践方案。于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进行得很顺利。

另外,组内研究气氛也是很关键的问题,往往是一开始积极性很高,调查几天后,积极性就下去了。甚至有组员拒绝参加组内活动。于是我们通过互相鼓励,明确提升自己能力的目标,使积极性一直延续下去,最终以饱满的精力完成了所有的学习项目。

在提出我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们采取的是让每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方案,汇总之后进行修改。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不仅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与人交流、演讲与表达、分工合作、讨论问题、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并互相学习,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谦让、富有创造性的讨论和学习气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也培养了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精神。

参考文献:匿名<<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学习电动力学的数学准备

学习电动力学的数学准备 2012-05-31 11:57:04|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知识前提 1.普通物理(主要是电磁学),初等微积分,矢量代数—应很熟悉 2.矢量分析,场论基础—作为本课程的第0章 3.数理方法(程),特殊函数—提到时应该能理解 第0章数学准备 第一节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 在电动力学中应用较多的数学知识是矢量分析与场论基础。因而,我们首先对这两方面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是为了应用,而不追求数学上的严格. 一、矢量代数 1.两个矢量的点乘、叉乘 若 则, 的点乘(也称标量积) () ,的叉乘(也称矢量积) ,为, 的夹角 方向:既垂直于,又垂直于,与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叉乘的不可交换性 2.三个矢量的混合积 = 几何解释:以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性质:(1)轮换不变性,在点乘号,叉乘号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把矢量按顺序轮换,其混合积不变. (2)若只把两个矢量对调,混合积反号。 (3)若矢量位置不变只交换点乘号叉乘号,混合积不变—但必须先做叉乘(用括号保证这个顺序)。 3.三个矢量的叉乘 令 则 同理 故

而 二者都是:把括号外的矢量与离它较远的矢量点乘,再乘以另一矢量所得的项取正号,把括号外的矢量与离它较近的矢量点乘,再乘以另一矢量所得的项取负号。两者取和。("远正近负,再取和") 二、场的概念 在许多科学技术问题中,常常要考虑某种物理量(如温度、密度、电势、力、速度)在空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这是需要引入场的概念。如果在全部空间或部分空间里的每一点,都对应着某个物理量的一个确定的值,就说在这空间里确定了该物理量的一个场。 1.数学上,场是空间时间的函数 时间坐标 空间坐标,构成右手系。 标量场空间的每一个点对应一个标量 矢量场空间的每一个点对应一个矢量 张量场空间的每一个点对应一个张量 2.物理上,描述某一物理客体,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物理量 3.记号标量场 矢量场 张量场 4.场中的物理量在各点处的对应值随时间变化的,这个场称为稳定场;否则称为不稳定场。 三、场分析及其微分特征量(矢量微分)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声的现象: 自行车车铃的把手经过手的拨动,带动了齿轮,齿轮使带有弹簧锤的轴旋转起来,弹簧锤敲打铃盖,车铃就叮铃响。拨动自行车的车铃能发声,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用手按住铃盖,铃声振动停止。 光的现象: 自行车的尾灯的反射面由很多红色的立方体直角组,可以把照在尾灯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使车后各个方向上的人均能看到红色的光,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摩擦的现象: 1.车的前轴、中轴、后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及润滑油,车轮是圆形的,是为了减少摩擦。 2.车外胎、把手塑料套和脚踏板上都刻有花纹,车的把手上有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若车铃不响,是因为轴与齿轮之间的咬合部分太涩了,加几滴油润滑,减小摩擦。 4.车把的塑料套紧套在车把套上,是为了增大与车把套的压力来增大摩擦。 5.刹车时,应用力捏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6.旋紧自行车各种紧固螺丝,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7.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后,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后轮为主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紧急刹车时,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压强的现象: 1.自行车的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的压强。 2.脚蹬板很宽,也是为了增大与脚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脚部的压强。 3.用橡胶制成的车胎并且打足气,是为了通过减轻压力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同时通过弹力的作用可起缓冲作用。 4.给车胎打气时,越打越费力,车胎越硬,是因为越打里面的气体越多,里面的压强越大。 杠杆的现象: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运动方向和平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3.支持人重和货重的杠杆──三角杠、货架、前叉、后三角杠:用以形成车重和承重。 4.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因为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的半径。 5.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因为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6.自行车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因为齿轮的半径小于后轮的半径。 电的现象: 自行车前轮旁边的照明灯能发光,因为内部有旋转磁极式发电机,圆形磁体的轴与前轮摩擦转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而发光,把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起到会聚作用,增加灯的亮度。 热的问题: 1.夏天,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若停在烈日下,车胎会爆裂。因为在烈日下,车胎内的气温升高,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超过车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时,车胎会爆裂。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是因为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筒壁,使筒壁温度升高。同时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过程,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_简答题答案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简 答 题 参 考 答 案 1、说明下列式子的意义和区别。 ①21F F =;②21F F ρρ=;③力1F ρ等效于力2F ρ。 【答】: ①21F F =,表示两个量(代数量或者标量)数值大小相等,符号相同; ②21F F ρρ=,表示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③力1F ρ等效于力2F ρ,力有三个要素,所以两个力等效,是指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 2、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二力平衡公理都提到等值、反向、共线,试问二者有什么不同 【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二力平衡公理中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刚体上,是一个作用对象,两个力构成了一个平衡力系,效果是使刚体保持平衡,对于变形体不一定成立。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中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上,是两个作用对象,此两力不是平衡力系,对刚体、变形体、静止或者作变速运动的物体都适用。 3、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与力沿相应坐标轴方向的分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可为正、负或零,没有作用点或作用线;力沿相应坐标轴的方向的分力是矢量、存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坐标轴或力的作用线平移时,力的投影大小和正负不变,但沿对应坐标轴的分力作用点发生改变。 当x 轴与y 轴互相垂直时,力沿坐标轴方向的分力大小等于力在对应坐标轴上投影的绝对值;当x 轴与y 轴互相不垂直时,力沿坐标轴方向的分力大小不等于力在对应坐标轴上投影的绝对值。 4、什么叫二力构件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有无关系凡两端用铰链连接的杆都是二力杆吗 【答】:二力构件是指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构件............... ,二力构件既可以是杆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物体。 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几何形状没有关系(即并不考虑物体的几何形状),只考虑物体:(1)是否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都是忽略重力的作用);(2)是否保持平衡状态。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任何物体,都是二力构件。在二力构件中,形状为杆的构件称为二力杆,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曲杆。 两端用铰链连接且中间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杆(重力不计),才是二力杆。 5、试叙述力的平移定理和它的逆定理。 【答】: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从原作用点等效地平行移动到刚体内的任一指定点,但必须同时在该力与所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附加力偶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之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力的平移定理的逆定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同一平面内的一个力F ρ和一个力偶,可以合成为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电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洛仑兹力密度< f=/?+^x§ 三.内容提要: 1. 电磁场的基本实捡定律, (1)库仑定律* 二、知识体躺 库仑定理'脸订警壬 电童■应定体毎事孑―半丄@?抜/尸n 涡険电场假设 介质的极化焕律,0=#“ V*fi = p ▽4遁 at 仪鲁电涛fit 设 比真#伐尔定律,s= 介 M?4tM 律: ft^~a Co n Vxff = J + — a 能童守恒定律 缢性介JR 能*??> 能淹密度: S^ExH

対可个点电荷e 空间块点的场强爭丁各点电佔单越力在时徃该点场强的伕城和, (2)毕臭一萨伐尔定律(电沱决崔感场的实於疋律) (3)电耐应定律 £& -

其中: 几 1址介质中普适的41底场钛木方用.适用于任盘介丿鼠 2当14=0=0.过渡到真 空怙况: -aff at +?e —J dt v 7 5=0 2o£o 3当N N 时.回到挣场惜况: 扭方=0 £b ?恣=J 妙 F 护云=0 I 有12个未知塑.6个独立方秤,求解时必须给出二与M, 2与?的关系。 介时: 3、介贯中的电恿性廣方程 若为却铁雄介质 I 、电哦场较弱时"与丘&与臣 b 与2万与"均呈线性关系. 向同性均匀介质, P= Q=岭耳 9 9 2、导体中的欧姆定律 在存电源时?电源内部亠八海?)?直?为怖电力的等效场, 4. 洛伦兹力公式 II 7xfl = O 7xH=/ Q ?D 0p 7ft =

电动力学知识点归纳

《电动力学》知识点归纳 一、试题结构 总共四个大题: 1.单选题('210?):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 及对它们的理解。 2.填空题('210?):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3.简答题 ('35?):主要考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基本公式物理意 义的理解。 4. 证明题 (''78+)和计算题(''''7689+++):考察能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对基本常用的方程和原理进行证明。例如:证明泊松方程、电磁场的边界条件、亥姆霍兹方程、长度收缩公式等等;计算磁感强度、电场强度、能流密度、能量密度、波的穿透深度、波导的截止频率、空间一点的电势、矢势、以及相对论方面的内容等等。 二、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基本方程为:??? ? ? ????=??=??+??=????- =??.0;;B D J t D H t B E ρ(此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没有电荷和电流分布(的情形0,0==J ρ)的自由空间(或均匀 介质)的电磁场方程为:??? ? ? ?? ? ?=??=????=????-=??.0;0;B D t D H t B E (齐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知识点2:位移电流及与传导电流的区别。 答:我们知道恒定电流是闭合的: ()恒定电流.0=??J 在交变情况下,电流分布由电荷守恒定律制约,它一般不再闭合。一般说来,在非恒定情况下,由电荷守恒定律有 .0≠??-=??t J ρ 现在我们考虑电流激发磁场的规律:()@.0J B μ=?? 取两边散度,由于 0≡????B ,因此上式只有当0=??J 时才能成立。在非恒定情形下,一般有 0≠??J ,因而()@式与电荷守恒定律发生矛盾。由于电荷守恒定律是精确的普 遍规律,故应修改()@式使服从普遍的电荷守恒定律的要求。 把()@式推广的一个方案是假设存在一个称为位移电流的物理量D J ,它和电流 J 合起来构成闭合的量 ()()*,0=+??D J J 并假设位移电流D J 与电流J 一样产 生磁效应,即把()@修改为 ()D J J B +=??0μ。此式两边的散度都等于零,因而理论上就不再有矛盾。由电荷守恒定律 .0=??+ ??t J ρ电荷密度ρ与电场散度有关系式 .0 ερ =??E 两式合起来得:.00=??? ? ? ??+??t E J ε与()*式比较可得D J 的一个可能表示式 .0 t E J D ??=ε 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有何区别: 位移电流本质上并不是电荷的流动,而是电场的变化。它说明,与磁场的变化会感应产生电场一样,电场的变化也必会感应产生磁场。而传导电流实际上是电荷的流动而产生的。 知识点3:电荷守恒定律的积分式和微分式,及恒定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答:电荷守恒定律的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0 =??+????-=???t J dV t ds J S V ρρ 恒定电流的连续性方程为:0=??J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_知识点_及典型例题

作出图中AB杆的受力图。 A处固定铰支座 B处可动铰支座 作出图中AB、AC杆及整体的受力图。 B、C光滑面约束 A处铰链约束 DE柔性约束 作图示物系中各物体及整体的受力图。 AB杆:二力杆 E处固定端 C处铰链约束

(1)运动效应: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 (2)变形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和尺寸改变的效应。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表示方法: (1)力是矢量,在图示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注意表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在书写力时,力矢量用加黑的字母或大写字母上打一横线表示,如F、G、F1等等。 5、约束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装置。 6、约束力(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力。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处 7、主动力: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约束力以外的其它力。 8、柔性约束:如绳索、链条、胶带等。 (1)约束的特点:只能限制物体原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 (2)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沿柔索的中心线作用,离开被约束物体。() 9、光滑接触面:物体放置在光滑的地面或搁置在光滑的槽体内。 (1)约束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视为光滑接触面约束。被约束的物体可以沿接触面滑动,但不能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压入接触面。 (2)约束反力的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通过接触点,指向被约束物体。() 10、铰链约束: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相连接。 约束反力的特点: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一般用一对正交的力来表示,指向假定。()11、固定铰支座 (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中间铰约束中的某一个构件换成支座,并与基础固定在一起,则构成了固定铰支座约束。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00班王高旻 PB05000608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自行车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 左图为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前轮 2:辐条 3:花鼓 4: 前叉 5:前刹 6:钢索 7: 刹车及变速把手 8:车把 9:竖杆 10:车架 11:前变 速 12:车座杆 13:车座 14:后刹 15:货架 16:飞 轮 17:反光镜 18:后轮 19:后变速 20:脚撑 21: 气门 22:后轮 23:链条24: 轮盘 25:脚踏 26:曲柄*几个重要的概念: 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轮盘)、被动齿轮(飞轮)、链条及变速器。 齿轮比:主动齿轮(轮盘)与被动齿轮(飞轮)的齿数之比; 传动比:齿轮比乘以后轮的直径; 传动行程:传动比再乘以圆周率即为传动行程,即每蹬踏一周单车前进 的距离。 *自行车运动力学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半机械化运动。人们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达到高效的运动 ·自行车传动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链条及变速器等。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后轮运转实质在于:在链条传动下的飞轮带动后轮转动,飞轮与后轮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后轮半径远大于齿轮半径,由线速度增大,提高了车速。 齿轮比:主动轮对被动轮的齿数之比为齿轮比。如果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那末踏蹬一周,两个齿轮和后轮都各旋转一周。假如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的齿数,那么每踏蹬一周,被动齿轮转的圈数就大于一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齿轮比与主动轮的齿数成正比,与被动齿轮的齿数成反比。 以g代表齿轮比,c代表主动齿轮的齿数,f代表被动齿轮的齿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g=c/f 例如:赛车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即可求出齿轮比为: g=c/f=49/14=3.5 也就是说蹬踏轮盘一周,飞轮转三周半。

工程力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基本计量单位是牛顿(N )或千牛顿()。 3.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作用线)三要素。 4.若力F r 对某刚体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F r 为该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每个力都是F r 的分力。 5.平衡力系是合力(主矢和主矩)为零的力系,物体在平衡力系作用下,总是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6.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常用带有箭头的线段画出。 7.刚体是理想化的力学模型,指受力后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8.若刚体受二力作用而平衡,此二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 9.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们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10.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运动的方向相反。 11.受力物体上的外力一般可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力两大类。 12.柔性约束限制物体绳索伸长方向的运动,而背离被约束物体,恒为拉力。 13.光滑接触面对物体的约束力,通过接触点,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 的物体,恒为压力。 14.活动铰链支座的约束力垂直于支座支承面,且通过铰链中心,其指向待定。 15.将单独表示物体简单轮廓并在其上画有全部外力的图形称为物体的受力图。在受力图上只画受力,不画施力;在画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受力图时,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16.合力在某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各分力在 同一轴 上投影的 代数 和,这就是合力投影定理。若有一平面汇交力系已求得x F ∑和y F ∑,则合力大小R F 。 17.画力多边形时,各分力矢量 首尾 相接,而合力矢量是从第一个分力矢量的 起点 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矢量的 终点 。 18.如果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在该力系作用下一定处于 平衡 状态。 19.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两垂直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20.平面力系包括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等类型。 21.力矩是力使物体绕定点转动效应的度量,它等于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其常用单位为N m ?或kN m ?。 22.力矩使物体绕定点转动的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两个方面。 23.力矩等于零的条件是力的大小为零或者力臂为零(即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 24.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力偶向任何坐标轴投影的结果均为零。 25.力偶对其作用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与矩心位置无关。 26.同平面内几个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27.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它只对物体产生 转动 效果,不产生 移动 效果。 28.力偶没有 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矩是转动效应的唯一度量; 29.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和作用面三个要素。 30.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称为原力系的主矢,它作用在简化中心,且等于原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这个力偶称为原力系对简化中心的主矩,它等于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的力矩的代数和。 3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力系对任何一点的主矩分别等于零;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选择一个研究对象最多可以求解三个未知量。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工程力学知识点总结 第0章 1.力学:研究物体宏观机械运动的学科。机械运动:运动效应,变形效应。 2.工程力学任务:A.分析结构的受力状态。B.研究构件的失效或破坏规律。C.分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规律D.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3.失效: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丧失正常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三种失效模式:强度失效、刚度失效、稳定性失效。 第1章 1.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 2.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组力。 分类:共线力系,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任意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系作用效果相同,则互为等效力系。 3.投影: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的绝对值 = 分力的大小;分力的方向与坐标轴一致时投影 为正;反之,为负。 4.分力的方位角:力与x 轴所夹的锐角α: 方向:由 Fx 、Fy 符号定。 5.刚体: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是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 6.力矩:度量力使物体在平面内绕一点转动的效果。 方向: 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正;反之,为负 力矩等于0的两种情况: (1) 力等于零。(2) 力作用线过矩心。 力沿作用线移动时,力矩不会发生改变。力可以对任意点取矩。 7.力偶: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例:不能单手握方向盘,不能单手攻丝) 特点: 1.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只能有力偶来平衡。 2.力偶中两个力在任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恒为零。 3.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即: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与矩心无关。 三要素:大小,转向,作用面。 力偶的等效:同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如果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 推论1:力偶可以在作用面内任意转动和移动,而不影响它对刚体的作用。(只能在作用面内而不能脱离。) 推论2:只要保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 和力偶臂的大小,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 8.静力学四大公理 A.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矢量合成法则):适用范围:物体。 B.二力平衡公理:适用范围:刚体 (对刚体充分必要,对变形体不充分。) 注:二力构件受力方向:沿两受力点连线。 C.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范围:刚体 D.作用和反作用公理:适用范围:物体 特点: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能相互平衡。(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O M F Fd =±

第三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第三课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 一、 车体设计原理 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 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 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 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 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 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 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 车也是同样道理. 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 提高传动效率. 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 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 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 速到很快. 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 上的轮轴系统. 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 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 夷陵中学 校本课程

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 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 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 三、变速原理 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 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 (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工程力学(一)知识要点

《工程力学(一)》串讲讲义 (主讲:王建省工程力学教授,Copyright 2010-2012 Prof. Wang Jianxing)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工程力学(一)》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等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要求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主要的各种公式。在考试中出现的考题不难,但基本概念涉及比较广泛,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一门专业基础课,且部分专科、本科专业都共同学习本课程; 2.工程力学(一)课程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内容而编写,全面介绍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按重要性以及出题分值分布,这几部分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 二、教材的选用 工程力学(一)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机械类专业),该书由蔡怀崇、张克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版)。 三、章节体系 依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基本体系进行,依次是 第1篇理论力学 第1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受力图 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3章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4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5章空间力系重心 第6章点的运动 第7章刚体基本运动 第8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第9章刚体动力学基础 第10章动能定理 第2篇材料力学 第11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1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13章剪切 第14章扭转 第15章弯曲内力 第16章弯曲应力 第17章弯曲变形 第18章组合变形 第19章压杆的稳定性 第20章动载荷 第21章交变应力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结论:在全面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掌握重点章节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根据各个章节的分数总值, 请自行给出排序结果。 二、真题结构分析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工程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15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组:万丽云(组长)、辛勇鹏、尹冰冰、张麒麟、贺龙、薛跃 指导老师:周伟老师 摘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法。通过研究开拓自己的见识,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我们为了了解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以及解决方法,采用了上网查询,实验观察等诸多方法来了解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关键词:自行车力学知识、减小和增大摩擦、弹簧的减震作用等 前言 1课题背景: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半机械化运动。人们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达到高效的运动 我们这个研究性小组想要通过对“自行车上力学知识的调查”,从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自行车存在哪些力学知识,方便对物理学的研究。 2研究分工:万丽云(组长)制作ppt、尹冰冰写调查研究报告、张麒麟和辛永鹏拍照记录、贺龙和薛跃搜集资料 3研究方法:上网搜集资料、小组实践讨论 4研究地点及范围:校园停车场的各式自行车 5研究过称及阶段: (1)上网查询该课题相关资料,对其有所了解。 (2)对相关知识的讨论与研究。 (3)针对课题对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展开研究。 (4)针对课题写研究报告 (5)制作本次课题ppt演示文稿

(6)小组总结 正文 (一)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 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 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长方体三边长a =16cm ,b =15cm ,c =12cm ,如图示。已知力F 大小为100N , 方位角α=arctg 43,β=arctg 34 ,试写出力F 的矢量表达式。 答:F =4(12i -16j +15k )。 题1-1图 题1-2图 1-2 V 、H 两平面互相垂直,平面ABC 与平面H 成45?,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力F 在平面V 、H 上的投影。 答:S H = S V =0.791S 。 1-3 两相交轴夹角为α(α≠0),位于两轴平面内的力F 在这两轴上的投影分别为F 1 和F 2。试写出F 的矢量式。 答:22 121221sin )cos (sin )cos (e e F ααααF F F F -+-=。 1-4 求题1-1中力F 对x 、y 、z 三轴、CD 轴、BC 轴及D 点之矩。 答:m x (F )=16.68 N ?m ,m y (F )=5.76 N ?m ,m z (F )=—7.20 N ?m ; m CD (F )=—15.36 N ?m ,m BC (F )=9.216 N ?m ; m D (F )= 16.68i +15.36j +3.04k N ?m 。 1-5 位于Oxy 平面内之力偶中的一力作用于(2,2)点,投影为F x =1,F y =-5,另一力作用于(4,3)点。试求此力偶之力偶矩。 答:m =11, 逆时针。 1-6 图示与圆盘垂直的轴OA 位于Oyz 平面内,圆盘边缘一点B 作用有切向的力F ,尺寸如图示。试求力F 在各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并分别求出对x 、y 、z 三轴、OA 轴及O 点之矩。 答:F x =F cos ?,F y =—F sin ?cos θ,F z =F sin ?sin θ; m x (F )= Fa sin ?,m y (F )=F (a cos ?cos θ —r sin θ), m z (F )=—F (a cos ?sin θ +r cos θ); m OA (F )=—Fr ; m O (F )= Fa sin ?i +F (a cos ?cos θ —r sin ?θ)j —F (a cos ?sin θ+r cos θ)k 。

电动力学重点知识总结期末复习必备

电动力学重点知识总结期 末复习必备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一 1.静电场的基本方程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物理意义:反映电荷激发电场及电场内部联系的规律性 物理图像:电荷是电场的源,静电场是有源无旋场 2.静磁场的基本方程 #微分形式 积分形式 反映静磁场为无源有旋场,磁力线总闭合。它的激发源仍然是运动的电荷。 注意:静电场可单独存在,稳恒电流磁场不能单独存在(永磁体磁场可以单独存在,且没有宏观静电场)。 #电荷守恒实验定律: #稳恒电流: , *#3.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0,E E ρε??=? ?=()0 1 0L S V Q E dl E dS x dV ρεε'' ?=?= = ? ? ? , 0J t ρ ???+=?00 L S B dl I B d S μ?=?=? ?, 00B J B μ??=??=,0J ??=2 1 (-)0n J J ?=

揭示了电磁场内部的矛盾和运动,即电荷激发电场,时变电磁场相互激发。微分形式反映点与点之间场的联系,积分方程反映场的局域特性。 * 真空中位移电流 ,实质上是电场的变化率 *#4.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介质中普适的电磁场基本方程,可用于任意介质,当 ,回到真 空情况。 2)12个未知量,6个独立方程,求解必须给出 与 , 与 的关 系。 #)边值关系一般表达式 2)理想介质边值关系表达式 6.电磁场能量守恒公式 t D J t D ρ?B E =- ??H =+?=??B =0==P M H B E D ) (00M H B P E D +=+=με()()????? ? ?=-?=-?=-?=-?α σ 12121212?0?0)(?)(?H H n E E n B B n D D n ()()????? ? ?=-?=-?=-?=-?0 ?0?0) (?0 )(?12121212H H n E E n B B n D D n D E J t ε?=?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一、力学方面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能够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 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 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 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③司机用较小的力 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有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 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8、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 9、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 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门要求: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 全带——这样能够防止惯性的危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但仅减小 车辆对路面的破坏,还有减小摩擦、惯性等;③严禁车辆超速——防 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11、简单机械的应用: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4、理解限速,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 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三、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协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能够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力、刚体、约束、约束力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物体受力图分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系进行简化,即用一个简单的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的力系,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简化(或力系的合成)问题”;二是建立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这类问题称为“力系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是建筑力学的基础,在土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所研究的两类问题(力系的简化和力系的平衡),对于研究物体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力在物体平衡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性质,也同样表现于物体在一般运动的情形中。在静力学中关于力的合成、分解与力系简化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动力学。本章将阐述静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建筑工程上常见的典型约束力与约束反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力 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当人们推动小车时,由于手臂肌肉的紧张和收缩而感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人与物体之间,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例如机车牵引车辆加速前进或者制动时,机车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都有力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力是物体(指广义上的物体,其中包括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了物体,力就不可能存在。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效应完全可以直接观察,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实际上,人们正是从力的效应来认识力本身的。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由于力的作用,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同 时还引起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 内效应)。在本课程中,主要讨论力对物体的变形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实践表明,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 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强弱。力的方向包括力作 用线在空间的方位以及力的指向。力的作用点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位置。实际物体在相互 作用时,力总是分布在一定的面积或体积范围内,是分布力。如果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可 看成是作用在一个点上,该点就是力的作用点,建筑上称这种力为集中力。 在力的三要素中,如果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也就改变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例 如,沿水平面推一个木箱(图1-1),当推力F 较小时,木箱不动,当推力F 增大到某一 数值时,木箱开始滑动。如果推力F 的指向改变了,变为拉力,则木箱将沿相反的方向滑 动。如果推力F 不作用在A 点而移到B 点,则木箱的运动趋势就不仅是滑动,而且可能绕 C 点转动(倾覆)。所以,要确定一个力,必须说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缺一不可。 (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力的合成与分解需要运用矢量的 运算法则,因此它是矢量(或称向量)。 (2)力的矢量表示。矢量可用一具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如图1-2所示。用线段的 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用线段的方位和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 图1-1 图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