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3、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

说明:这里的”金“字加引号实际上也是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形象化地将金字塔的轮廓比喻成像个”金“字。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黄鹤楼送别》)

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

特殊用法: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

引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一般地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信的内容引用了三段话,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这就是引号的特殊用法。

在《天鹅的故事》中,斯杰潘老人讲的故事共有五段话,也使用了引号的这种特殊用法。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2、表示特殊意义

例: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合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3、表特殊称谓

例:老根据地人民做的鞋是“量天尺”。

4、表强调突出

例: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5、表讽刺、否定

例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6、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7、表引用成语、熟语、谚语等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冒号引号的用法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的用法

冒号引号的用法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WTT整理的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的用法,欢迎阅读 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冒号的用法 1、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2.冒号〔:〕: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冒号和引号在作文纸上引号的用法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

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英语中的冒号和引号

英语中引号的用法 引号分单引号(single quotation marks) 和双引号(double quotation marks) 。单引号只用在一个直接引语中所含有的另一个直接引语上。 1.表示直接引语。当直接引语超过四行或多于40个字词时, 一般不用引号而改用黑体字以便与文章的其它部分界线清晰 "Well, "the foreigner said to him," you look like an engineer." 句号和逗号必须置于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 之内。 引语的出现位置不同,那么句子的表达也有变化,我们应该注意。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As one of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consumer markets, China is a world leader in mobile phone sales, domestic tourism, and broadband network penetration," said Chen. "More than 43 percent of all newly reported cases are attributed to people having unprotected sex, and gay men are the most at risk," he said. "The Chinese people uphold the spirit of self-reliance and perseverance, and they are proud of their virtue of supporting and helping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BOCOG chief Liu Qi said in a speech. 引语在前,某某人说在后面时,上面的两中形式均可,但多数用的是后一种,特别是有人称代词时必须用第二种形式,不可以说said he。 " W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xtol the wisdom of that great leader and educator,” I shouted, “who first spoke these flaming words of wisdom?" 某某人说在中间,前后均有引语的时候,表示“说”的动词后要用逗号。 He told the gunman, "I refuse to do that ". 引号前不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冒号而是逗号,这点一定要注意。International Paralympics Committee (IPC) President Philip Craven said in his speech: "These Games will have more athletes, more competing nations, and more sporting events than ever before," and described them as "milestones in Paralympic history" to improving the lives of China's 83 million disabled citizens. 我们来看这句摘自China Daily的句子,speech 后面用的是冒号。这是冒号的一个功能:引出一个较长的引语,所以用了冒号加引号。比如,The prime minister said: "We will fight. We will not give up. We will win the next election." 那么,是不是说,两种用法都可以呢?应该是这样的。不过,逗号+引号,这样的用法还是比较多的。 She called this schedule of activities her "load ":work, study, exercise, recreation, and sleep. 英语中冒号与分号必置于引号外。 The teacher asked, "Could you understand me?" Did the teacher ask, "Have they gone? " Did the teacher ask, "They have gone ?" The frightened girl screamed, "Help"! The fellow only said, "Sorry!" He interrupted me, "Now, listen"——and went on saying. 问号、感叹号和破折号有时置于引号之内, 有时置于外号之外。如果所引内容本

引号中的句号用法

一句话,引号什么时候放在句号里面,什么时候放在句号外面? 引号内的内容是引用的那么句号在外边例如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是说的话则句号在里面如我对你说:“这就是引号跟句号的使用方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3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3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冒号和引号

冒号[:] 用在提示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话要说。 例: 1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双龙…… 2我还体会到:劳动使我们的心思细腻。 3我们高兴地说:“银杏树又穿上了新衣裳了!” 引号[“”] 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是想说的,或者引用的。 1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边问父亲:“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父亲笑着说:“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等到明年春天留心看吧。” 2我们拍着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3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早”字。 4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我想:“他是谁呢?” 通过上面对冒号、引号的使用分析,你可以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冒号和引号是配套使用的。引号由前引号和后引号组成,使用时,不要只用半边引号。 引号是一种很重要的标点符号,它包括起引号(用“表示)和引回号(用”表示)两部分。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 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 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 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引号总结: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5: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标点符号练习:引号的用法练习

标点符号练习:引号的用法练习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一) 1“说”字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所说的话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一句话意思没有说完时,就用逗号,意思说完了,就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例:大树说:“来吧,孩子……你会很快活的!” 练习: 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2“说”字在中间时,前面的话用引号,“说”字后面用逗号,后面的话还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 我需要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练习: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它们拿去吧,孩子[][] 3“说”字在句尾时,“说”后用句号。前面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练习: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综合练习题: 1.[“]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2.[“]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3.[“]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4.[“]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二) 引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双引号用法: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意思 D特定称谓 E反语或讽刺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直接引用)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 3.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 4.鬼子来"扫荡"了。(特殊含义)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殊含义)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直接引用)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特定称谓) 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强调意思) 9.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定称谓)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强调意思) 1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定含义) 12.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 13.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直接引用) 14.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强调意思)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特定称谓)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特定称谓)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强调意思)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直接引用)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直接引用)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直接引用)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强调意思)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特殊含义)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强调意思)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强调意思)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殊含义) 26. 掩着耳朵去偷铃,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反语或讽刺)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归纳引号用法 一、直接引用(引用他人的话)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二、特殊含义(原词有了新的含义) 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三、特定称谓(别称、昵称) 例:荷兰有"风车之国"的美誉。 四、强调突出(着重论述对象,加强) 例: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五、讽刺、否定(反语) 例:你这个白说成黑的人可真"了不起"! 引号的作用必须根据文段与词语之间的上下或前后联系去辨别,一定要一一比较和分析。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3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3)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

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

引号用法

引号的用法 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例如: 1.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 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2.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夜晚的实验》) 说明:耳朵怎么能“穿透”黑夜?怎么能“听”到物体呢?在这里是说蝙蝠的耳朵没有“视线”,却能像视线那样“穿透”黑暗,去发现黑暗中的物体;耳朵只会听声音,在这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感受到前方的物体,所以“穿透”“听”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3.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最大的麦穗》) 说明:这里的麦穗不再是田里长出来的麦穗,而是指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4.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理想的风筝》) 说明:“瓦片儿”原来是指一片片的瓦或瓦的碎片,在这里则是指形状像瓦片的风筝。 5.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明天,我们毕业》)

引号的作用及用法

引号: 1. 表示引用的部分 2. 表示特定称谓 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 表示否定和讽刺 5.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6. 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道。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着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这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冒号、引号在对话中的用法(微课)教学设计

《冒号、引号在对话中的使用》微课教学设计 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孙小静 微课名称:冒号、引号在对话中的使用 教学目标:学会在对话中根据提示语所处的位置不同,正确填写冒号、引号。教学类型:讲授型、启发型、练习型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录制时长:5分钟左右 设计思路:本微课是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刚接触习作,如何让学生学会在人物对话中正确使用冒号、引号是老师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因此,我选取了这一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提示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在小结中,提炼知识点,通过小练习再次巩固本节内容,以促进学生内化运用。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冒号、引号在对话中的用法》。 第一节内容:了解人物对话句子的组成及提示语 (一)请你仔细观察下列每句话由哪三部分组成? 1.妈妈冲着我喊了起来:“起床啦,上学快迟到了!” 2.“什么?”同桌惊讶地叫了起来。 3.“这不难!”哥哥自信地说,“我保证能把小木船修好!” (二)小结: 师:上面人物对话的句子是由提示语+人物所说的话+标点符号三部分组成。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提示语?提示语就是对话中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体现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和神态等细节的文字。 出示:师:在对话描写中,在人物对话中比如这样的文字:“老师笑着说、妈妈语重心长地讲、老师严肃地问、弟弟惊奇地叫。”统称为提示语。 (三)举例说明: 第二节内容:不同位置的提示语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下面这三句话,注意观察提示语所在的位置以及”说”后面的标点有什么变化? 1.出示三个说话句:

(1)妈妈冲着我喊了起来:“赶紧啦,上学快迟到了!” (2)“什么?”同桌惊讶地叫了起来。 (3)“这不难!”哥哥自信地说,“我保证能把小木船修好!”小结:细心的同学通过比较已经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可以…… 可以在前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后 可以在中间 2、那么提示语在前面、后面、中间不同位置标点时,标点随着提示语位置的不同有什么变化呢? 师:对呀,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说”后的标点也随着变化。 3、师小结: ?提示语在前面,说后用冒号,说的话用引号。 ?提示语在后面,说后用句号,说的话用引号。 ?提示语在中间,说后用逗号,说的话用引号。 4、老师送同学们一首提示语标点使用儿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 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 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 师:自己试着读读,背诵一下这首小儿歌吧。 第三节内容:小小练习题 在写人物对话时,你会运用冒号、引号了吗?自己做做下面的练习题吧。(一)出示三个句子,学生填写标点。 1.小白兔对小灰兔说:“你瞧,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2.“你瞧,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白兔对小灰兔说。 3.“你瞧,”小白兔对小灰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二)讲解订正答案。 你会运用了吗?和老师的对照一下吧。 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希望能学有所获哟!再见。 2017-9-12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①直接引用②有特殊含义③起强调作用④表示特定称谓 1、“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 ) 2、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 3、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 4、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 ) 破折号的用法及举例 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声音延长或中断③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话题 的转换 ④表示意思的递进 1、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来得突然——跟着那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那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轻轻悄悄地来了。() 2、“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3、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4、“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 ①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③表示语意未尽(话 没有说完) ④表示思维的跳跃性⑤表示引用内容的省略或重复词句的省略 1、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 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2、他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 3、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4、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5、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会正确使用标点 1、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我对妹妹说 2、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乐曲如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