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

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
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

第十三讲 圆锥曲线

一: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问题的综合解法与解析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体验解析几何处理几何问题,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知识梳理 1. 椭圆的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即

|PF 1|+|PF 2|=2a (2a>|F 1F 2|=2c).

第二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同一个常数e(0

中定点不在定直线上),即

e d

PF =|

|(0

如果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焦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由定义可求得它的标准方程,

若焦点在x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122

22=+b y a x (a>b>0),参数方程为???==θ

θsin cos b y a x (θ为参数)。

若焦点在y 轴上,列标准方程为 122

22=+b

x a y (a>b>0)。

3.椭圆中的相关概念:对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122

22=+b

y a x ,a 称半长轴长,b 称半

短轴长,c 称为半焦距,长轴端点、短轴端点、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a, 0), (0, ±b), (±c, 0);与

左焦点对应的准线(即第二定义中的定直线)为c

a x 2

-=,与右焦点对应的准线为c a x 2=;定义中的比e

称为离心率,且a

c e =

,由c 2+b 2=a 2

知0

22b

y a x 1(a>b>0), F 1(-c, 0), F 2(c, 0)是它的两焦点。若P(x, y)是

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PF 1|=a+ex, |PF 2|=a-ex.

5.几个常用结论:1)过椭圆上一点P(x 0, y 0)的切线方程为

12020=+b

y

y a x x ; 2)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为222b k a kx y +±=;

3)过焦点F 2(c, 0)倾斜角为θ的弦的长为θ

2

222

cos 2c a ab l -=。 6.双曲线的定义,第一定义:满足||PF 1|-|PF 2||=2a(2a<2c=|F 1F 2|, a>0)的点P 的轨迹;

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常数e(>1)的点的轨迹。

7.双曲线的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方程为122

22=-b y a x , 参数方程为???==?

?tan sec b y a x (?为参数)。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22

22=-b

x a y 。

8.双曲线的相关概念,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122

22=-b

y a x (a, b>0),a 称半实轴长,b 称

为半虚轴长,c 为半焦距,实轴的两个端点为(-a, 0), (a, 0). 左、右焦点为F 1(-c,0), F 2(c, 0),对应

的左、右准线方程分别为.,22c a x c a x =-=离心率a c e =,由a 2+b 2=c 2

知e>1。两条渐近线方程为x a k y ±=,双曲线122

22=-b

y a x 与12222-=-b y a x 有相同的渐近线,它们的四个焦点在同一个圆上。若a=b ,则称为等

轴双曲线。

9.双曲线的常用结论:

1)焦半径公式,对于双曲线122

22=-b

y a x ,F 1(-c,0), F 2(c, 0)是它的两个焦点。设P(x,y)是双曲线上

的任一点,若P 在右支上,则|PF 1|=ex+a, |PF 2|=ex-a ;若P (x,y )在左支上,则|PF 1|=-ex-a ,|PF 2|=-ex+a.

2) 过焦点的倾斜角为θ的弦长是θ

2222

cos 2c a ab -。

10.抛物线: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 叫焦点,直线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若取经过焦点F 且垂直于准线l 的直线为x 轴,x 轴与l 相交于K ,以线段KF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KF|=p ,则焦点F 坐标为)0,2

(

p

,准线方程为2p x -=,标准方程为

y 2

=2px(p>0),离心率e=1.

11.抛物线常用结论:若P(x 0, y 0)为抛物线y 2

=2px(p>0)上任一点, 1)焦半径|PF|=2

p x +

; 2)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y 0y=p(x+x 0); 3)过焦点倾斜角为θ的弦长为

θ

2cos 12-p

12.极坐标系,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为极点记为O ,从O 出发的射线为极轴记为Ox 轴,这样就建立了极坐标系,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 ,记|OP|=ρ,∠xOP=θ,则由(ρ,θ)唯一确定点P 的位置,(ρ,θ)称为极坐标。

13.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为常数e 的点P ,若01,则点P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若e=1,则点P 的轨迹为抛物线。这三种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为θ

ρcos 1e ep

-=。

三.方法与例题

1.与定义有关的问题。

例1.已知定点A (2,1),F 是椭圆

116

252

2=+y x 的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动点,当3|PA|+5|PF|取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

2.求轨迹问题。

例2.已知一椭圆及焦点F ,点A 为椭圆上一动点,求线段FA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例3 .长为a, b 的线段AB ,CD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且A ,B ,C ,D 四点共圆,求此动圆圆心P 的轨迹。

3.定值问题。

例4 .过双曲线122

22=-b

y a x (a>0, b>0)的右焦点F 作B 1B 2x ⊥轴,交双曲线于B 1,B 2两点,B 2与左焦点F 1

连线交双曲线于B 点,连结B 1B 交x 轴于H 点。求证:H 的横坐标为定值。

例5.椭圆12222=+b

y a x 上有两点A ,B ,满足OA ⊥OB ,O 为原点,求证:2

2||1

||1OB OA +为定值。

4.最值问题。

例6 .设A ,B 是椭圆x 2

+3y 2

=1上的两个动点,且OA ⊥OB (O 为原点),求|AB|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例7.设一椭圆中心为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为

23,若圆C :=-+22

)2

3(y x 1上点与这椭圆上点的最大距离为71+,试求这个椭圆的方程。

5.直线与二次曲线。

例8.若抛物线y=ax 2

-1上存在关于直线x+y=0成轴对称的两点,试求a 的取值范围。

例9.若直线y=2x+b 与椭圆14

22

=+y x 相交, (1)求b 的范围;(2)当截得弦长最大时,求b 的值。

四.课后练习

1.双曲线与椭圆x 2+4y 2=64共焦点,它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x 3+=0,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

2.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若A ,B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A 1,B 1,则∠A 1FB 1=_________.

3.双曲线122

22=-b

y a x 的一个焦点为F 1,顶点为A 1,A 2,P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以|PF 1|为直径的圆与以|A 1A 2|

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 4.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3

1

=e ,一条准线方程为x=11,椭圆上有一点M 横坐标为-1,M 到此准线异侧的焦点F 1的距离为_________.

5.4a 2

+b 2

=1是直线y=2x+1与椭圆122

22=+b

y a x 恰有一个公共点的_________条件.

6.若参数方程?????+=+=t

m y t

m x 22222

(t 为参数)表示的抛物线焦点总在一条定直线上,这条直线的方程是

_________.

7.如果直线y=kx+1与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52

2=+m y x 总有公共点,则m 的范围是_________. 8.过双曲线16

92

2=-y x 的左焦点,且被双曲线截得线段长为6的直线有_________条. 9.过坐标原点的直线l 与椭圆

12

6)3(2

2=+-y x 相交于A ,B 两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通过椭圆的右焦点F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_________.

10.以椭圆x 2+a 2y 2=a 2

(a>1)的一个顶点C (0,1)为直角顶点作此椭圆的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作_________个.

11.求椭圆122

22=+b

y a x 上任一点的两条焦半径夹角θ的正弦的最大值。

12.设F ,O 分别为椭圆122

22=+b

y a x 的左焦点和中心,对于过点F 的椭圆的任意弦AB ,点O 都在以AB 为

直径的圆内,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13.已知双曲线C 1:122

2

22=-a

y a x (a>0),抛物线C 2的顶点在原点O ,C 2的焦点是C 1的左焦点F 1。 (1)求证:C 1,C 2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问:是否存在过C 2的焦点F 1的弦AB ,使ΔAOB 的面积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直线AB 的方程与S ΔAOB 的最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B 竞赛讲座六 立体图形、空间向量

第十四讲 多面体

一、 知识梳理 多面体与旋转体 1.柱体(棱柱和圆柱)

(1)侧面积S c l =?侧(c 为直截面周长,l 为侧棱或母线长)(2)体积V 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 2.锥体(棱锥与圆锥)

(1)正棱锥的侧面积'1

2

S c h =

?侧(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2)圆锥的侧面积:S rl π=侧 (r 为底面周长,l 为母线长)(3)锥体的体积:1

3

V S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3.锥体的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性质:

23

111123,S h V h S h V h

==. 4.球的表面积:2

4S R π=; 球的体积:34

3

V R π=

. 二、 例题赏析

1.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1:2 B,1:3 C,1:4 D,1:9

2.由曲线2

4x y =,2

4x y =-,4x =,4x =-围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为1V ;满足

2216x y +≤,22(2)4x y +-≥,22(2)4x y ++≥的点(,)x y 组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

体积为2V ,则( ) A,1212V V = B,122

3

V V = C,12V V = D,122V V =

3.在四面体ABCD 中,设1AB =

,CD =,直线AB 与CD 的距离为2,夹角为

3

π

,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为多少?

4.三个1212?的正方形都被连接两条邻边的中点的直线分成A,B 两片,如图,把这 六片粘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外面,然后折成多面体,则这个多面体的体积为 .

A

B

C

D M K N S

5.空间四个球,它们的半径分别是2,2,3,3.每个球都与其他三个球外切.另一个小球与这 四个球都相切,则这个小球的半径为多少?

三、 课后练习

1. 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其空间构型为一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该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若将碳原子和氢原子均视为一个点(体积忽略不计),且已知碳原子与每个氢原子间的距离都为a ,则以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这个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 A,

3827a

3 C,313a D,38

9

a

2.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球,圆柱,圆锥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射影都是圆,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 A,3:2:1 B,2:3:1 C,3:6:2 D,6:8:3

3. 有一个m n p ??的长方体盒子,另有一个(2)(2)(2)m n p +?+?+的长方体盒子,其中,,m n p 均为正

整数(m n p ≤≤),并且前者的体积是后者一半,求p 的最大值.

4. 如图,设S ABCD -是一个高为3,底面边长为2的正四棱锥,K 是棱SC 的中 点,过AK 作平面与线段SB,SD 分别交于M,N (M,N 可以是线段的端点).试求四 棱锥S AMKN -的体积V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十五讲 空间直线与平面

一、 知识梳理

直线,平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方法

1.运用定义证明(有时要用反证法); 2.运用平行关系证明;

3.运用垂直关系证明; 4.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运用空间向量证明. 例如,在证明:直线a ⊥直线b 时.可以这样考虑

(1)运用定义证明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为0

90; (2)运用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 (3)运用“若a ⊥平面α,b α?,则a b ⊥”; (4)运用“若//b c 且a c ⊥,则a b ⊥”;

(5)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证明→a ·→

b =0.

二、 例题赏析

1. 若线段AB 的两端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2,则线段AB 所在的直线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2如图(1),在直四棱柱1111A B C D ABCD -中,当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条件 时,有

1A C ⊥1B 1D (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3如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G 分别是B 1B 、AB 、BC 的中点. (1)证明:D 1F ⊥EG ; (2)证明:D 1F ⊥平面AEG ;

三、 课后练习

1.如图(2),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有下列命题: ①AB 与EF 所连直线平行; ②AB 与CD 所在直线异面; ③MN 与BF 所在直线成0

60; ④MN 与CD 所在直线垂直.

A B

C

D

A B

C D

图(1)

A B

E

N

M 图(2)

C D

F

A

B

C

D

E

P

F A

B

C

A 1

B 1

C 1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将所有正确的都写出)

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BC =,连接1AB ,1BC , 1CA ,若11AB BC ⊥,求证:11AB CA ⊥

3.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 ?=∠60ABC ,,2,a PD PB a AC PA ====点E 在PD 上,且PE:ED= 2: 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 ∥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

第十六讲 空间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一、 知识梳理

空间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平移法)过P 作'

//a a ,'

//b b ,则'

a 与'

b 的夹角就是a 与b 的夹角; (2)证明a b ⊥(或//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0

90(或0

0);

(3)求→a 与→b 所成的角([0,]θπ∈),再化为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0,]2

πα∈).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法)若直线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直线b ,则a 与b 的夹角就是a 与α的夹角; (2) 证明a α⊥(或//a α),则a 与α的夹角为0

90(或0

0);

(3) 求→a 与α的法向量→

n 所成的角θ,则a 与α所成的角为090θ-或0

90θ-. 3.求二面角

(1) (直接计算)在二面角AB αβ--的半平面α内任取一点P AB ?,过P 作AB 的垂线,交AB 于C,再过P 作β的垂线,垂足为D,连结CD,则CD AB ⊥,故PCD ∠为所求的二面角.

(2) (面积射影定理)设二面角AB αβ--的大小为θ(0

90θ≠),平面α内一个平面图形F 的面积为1S ,F 在β内的射影图形的面积为2S ,则2

1

cos S S θ=±

.(当θ为钝角时取“-”). (3) (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2

2

2

2

2cos EF d m n mn θ=++-,其中θ是二面角AB αβ--的平面角,EA 在半平面α内且EA AB ⊥于点A,BF 在半平面β内且FB ⊥AB 于B,而AB d =,EA m =,FB n =. (4) (三面角的余弦定理),三面角S ABC -中,BSC α∠=,CSA β∠=,ASB γ∠=,又二面角

B SA

C θ--=,则cos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γ

θβγ

-=

.

(5)(法向量法)平面α的法向量→n 1与平面β的法向量→

n 2所成的角为θ,则所求的二面角为θ或πθ- 4.求两点A,B 间距离

(1)构造三角形进行计算; (2),导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求|→

AB |. 5.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1)构造三角形进行计算; (2)转化为求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6.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直接计算从点到平面所引垂线段的长度;

(2)转化为求平行线面间的距离或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3) (体积法)转化为求一个棱锥的高3V

h S

=

,其中V 为棱锥体积,S 为底面面积,h 为底面上的高(4)在平面上取一点A,求→AP 与平面的法向量→n 的夹角的余弦cos θ,则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AP ||cos θ| 7.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法)求异面直线公垂线段的长; (2)(体积法)转化为求几何体的高;

(3)(转化法)转化为求平行线面间的距离或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4)(最值法)构造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的函数,然后求函数的最小值;

(5)(射影法)如果两异面直线,a b 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分别是一个点P 和一条直线l , 则a 与b 的距离等于P 到l 的距离; (6)(公式法)2

2

2

2

2cos d EF m n mn θ=--±. 8.求平行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距离的方法,通常是转化为求点与线或点与面之间的距离. 二、 例题赏析

1.正四棱锥S ABCD -中,0

45ASB ∠=,二面角A SB C --为θ且cos m θ=+m ,

n 为整数),则m n += .

A

B

O

C

D E

O

A

A

B

C

D

P

Q

2.直三棱柱111A B C ABC -中,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且AC

1,则AC 与平面1

A BC 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3.在正三棱锥P ABC -中,AB a =,2PA a =,过A 作平面分别交平面PBC 于DE.当截面 ADE ?的周长最小时,△ADE 面积为多少? P 到截面ADE 的距离为多少?

三、 课后练习

1.设二面角a αβ--的大小是0

60,P 是二面角内的一点,P 点到,αβ的距离分别为1cm,2cm,则点P 到棱a

的距离是

( )A,3cm

B,3 C,2

3

cm

D,3

2.若异面直线,a b 所原角为0

60,AB 是公垂线,E,F 分别是异面直线,a b 上到A,B 距离为2和平共处的两点,当3EF =时,线段AB 的长为 .

3.如图,在ABC ?中,AB=AC=13,BC=10,DE//BC 分别交AB,AC 于D,E.将ADE ?沿DE 折起来使得A 到1A ,且

1A DE B --为060的二面角,求1A 到直线BC 的最小距离.

4.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B=1,BC=a (0)a >,PA ⊥平面ABCD,且PA=1.

(1)问BC 边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PQ ⊥QD?并说明理由;

(2)若边上有且只有一个点Q,使得PQ ⊥QD,求这时二面角Q PD A --的正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