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12

考核形式:考试

教学目的:《工程材料》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正确选定热处理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讲明本课程的目的、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材料结构与性能: 了解晶格概念、常见晶格类型、晶面、晶间指数、晶界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性能、了解刃型位错、固溶体及金属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构型和构像及如何改变其构型和构像;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

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 熟悉过冷、过冷度及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掌握匀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能利用杠杆定理计算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质量分数;了解其它相图,掌握Fe — Fe3C 相图,及 Wc 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掌握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冷变形、热变形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钢在加热时的冷却时组织转变,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及应用。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表面技术。

第三章金属材料: 掌握钢的分类、钢中常存杂质对钢性能影响,掌握常用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组织特点及应用;熟悉灰口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成分、组织、性能及用途,特殊性能铸铁一般性介绍;掌握铝及铝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了解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 熟悉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的性能和用途。

第五章陶瓷材料: 了解陶瓷的分类,常用工程结构陶瓷性能、用途。第六章复合材料: 了解复合材料分类、增强机制及性能,常用复合材料。

第七章其它工程材料: 了解其它工程材料。

第八章机械零件的失效与强化: 掌握零件的失效形式与分析方法及工程材料的强韧化方法。

第九章典型零件的选材: 掌握选材的一般原则及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

第十章工程材料的应用: 了解各个专用工程材料在汽车、机床、仪表、热能、化工、航天的应用。

学时分配表:

序号章节及名称学时备注

1绪论、第一章材料结构与性能、第二章金属材

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

2

2第三章 金属材料、第四章高分子材料2 3第五章陶瓷材料、第六章复合材料2

4第七章其它工程材料、第八章机械零件的失效

与强化

2

5第九章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工程材料的应用、第

十章工程材料的应用

2

6考试2合计12

第1章 土木工程材料_基本性质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导学 学习目的:土木工程材料有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复合材料,它具有结构或功能的作用。而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土木工程材料为这些工程服务,通过学习其基本性质,了解土木工程基本性质与工程特性的关系。 教学要求: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通过各种土木工程特点的分析,说明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耐久性;重点讲解土木工程材料的密度、与水有关的性质、强度、弹性、粘性与塑性。 1.1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 土木工程材料是指在土木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制品的总称。它是一切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由于组成、结构和构造不同,土木工程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不相同、在土木工程中的功能各异,而且价格相差悬殊,在土木工程中的用量很大,因此,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土木工程材料,对土木工程结构物安全、实用、美观、耐久及造价有着重大的意义。

由于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为了研究、使用和论述方便,常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分类。最通常的是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使用功能分类。 1.1.1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如表1-1所示。

1.1.2按使用功能分类 根据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部位或使用性能,大体上可分为二大类,即土木工程结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路面基层及底基层材料等)和土木工程功能材料(如吸声材料、耐火材料、排水材料等)。 1.土木工程结构材料 土木工程结构材料主要指构成土木工程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墙体、拱圈、沥青混凝土路面、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及底基层和其它受力构件、结构等所用的材料都属于这一类。对这类材料主要技术性能的要求是强度和耐久性。目前所用的土木工程结构材料主要有砖、石、水泥、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沥青和沥青混凝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钢材、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仍是我国土木工程中主要结构材料;沥青、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及底基层则是我国交通土建工程中主要路面材料。随着土建事业的发展,轻钢结构、铝合金结构、复合材料、合成材料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加大。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资料(全)

一.名词解释: 1.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堆积密度; 2.亲水性、憎水性; 3.吸水率、含水率; 4.耐水性、软化系数; 5.抗渗性; 6.抗冻性; 7.强度等级、比强度; 8.弹性、塑性; 9.脆性、韧性;10.热容量、导热性;11.耐燃性、耐火性;12.耐久性 二.填空题 1.材料的吸水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分别用吸水率、软化系数、抗渗等级或抗渗系数、抗冻等级和导热系数表示。 2.当材料的孔隙率一定时,孔隙尺寸越小,材料的强度越高,保温性能越差,耐久性越好。 3.选用墙体材料时,应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热容量较大的材料,才能使室内尽可能冬暖夏凉。 4.材料受水作用,将会对其质量、强度、保温性能、抗冻性能及体积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5.材料的孔隙率较大时(假定均为开口孔),则材料的表观密度较小、强度较低、吸水率较高、抗渗性较差、抗冻性较差、导热性较差、吸声性较好。 6.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表明材料的耐水性愈好。软化系数大于0.85 的材料被认为是耐水的。 7.评价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指标为比强度,它等于抗压强度于体积密度的比值,其值越大,表明材料质轻高强。 8.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均属于脆性材料,最宜承受静压力。 9.材料的弹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 10.材料的吸水率主要取决于孔隙率及空隙特征,孔隙率较大,且具有细微而又连通孔隙的材料其吸水率往往较大。 11.材料的耐燃性按耐火要求规定分为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易燃材料类。材料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热变质和热变形两种性质的 变化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12.材料在使用环境中,除受荷载作用外,还会受到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周围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影响其耐久性。 13.材料强度试验值要受试验时试件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含水率、加荷速度 和温度等的影响。 14.对材料结构的研究,通常可分为宏观、细观和微观三个结构层次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含水率4%的砂100克,其中干砂重 C 克。 A. 96 B. 95.5 C. 96.15 D 97 2.建筑上为使温度稳定,并节约能源,应选用 C 的材料。 A.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均小 B.导热系数和热容量均大 C.导热系数小而热容量大 D.导热系数大而热容量小 3.对于组成相同具有下列不同特性的材料一般应有怎样的孔隙结构(均同种材料):⑴强度较高的应是BDF ;⑵吸水率小的应是BD ;⑶抗冻性好的应是BDF ;⑷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课程编码:01011205 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 课程要求:必修 5. 课程属性:课中实验 6. 课程总学时:50 学时总学分:3 学分 7. 实验学时:12 学时学分:1 学分 8. 应开学期:第4 学期 9.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10.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 11. 编写人:张华夏编写日期:2004 年12 月16 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试验设备、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要求对几种常用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能的试验原理、步骤和常用试验仪器设备、仪表的操作方法,了解试验结果的精度要求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作实验,如实观测记录,独立作出实验报告。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基于基本理论有:油泵加压测力、杠杆作用、偏心轮引起振动、振动引起物料流态化、浮力阻力与重力的平衡、负压吸力;基于的实验技术知识有: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正确运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制备出规定数量的试样,在规定龄期对试样进行破型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对样品的质量下结论。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1. 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掌握天平、台秤、磅秤、量筒、拌铲、搅拌机、振动台、试件模具、液压压力机、抗折试验机、水泥负压筛细度仪、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等的使用,学会各种材料试样的制备与测定。验证所测材料的质量等级,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2. 综合性实验 运用混凝土回弹仪、电钻、酚酞试剂对一批混凝土试件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推定抗压强度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的指导,按照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的科学 知识、客观规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学会对一批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抗压强度推定。 综合性实验就是把学生学过的多方面知识、多学科内容、多因素影响,统筹考虑、综合应用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

土木工程材料实例分析

工程实例分析 1、石膏饰条粘贴失效 现象:某工人用建筑石膏粉拌水为一桶石膏浆,用以在光滑的天花板上直接粘贴,石膏饰条前后半小时完工。几天后最后粘贴的两条石膏饰条突然坠落,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 ①建筑石膏拌水后一般于数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凝结,后来粘贴石膏饰条的石膏浆已初凝,粘结性能差。可掺入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或者分多次配制石膏浆,即配即用。 ②在光滑的天花板上直接贴石膏条,粘贴难以牢固,宜对表面予以打刮,以利粘贴。或者,在粘结的石膏浆中掺入部分粘结性强的粘结剂。 2、石膏制品发霉变形 现象:某住户喜爱石膏制品,全宅均用普通石膏浮雕板作装饰。使用一段时间后,客厅、卧室效果相当好,但厨房、厕所、浴室的石膏制品出现发霉变形。请分析原因。 原因分析: 厨房、厕所、浴室等处一般较潮湿,普通石膏制品具有强的吸湿性和吸水性,在潮湿的环境中,晶体间的粘结力削弱,强度下降、变形,且还会发霉。 建筑石膏一般不宜在潮湿和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使用。欲提高其耐水性,可于建筑石膏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或其它含活性SiO2、Al2O3及CaO的材料。如粉煤灰、石灰。掺入有机防水剂亦可改善石膏制品的耐水性。 3、水玻璃表面处理 现象:把水玻璃涂在粘土砖表面,可以提高抗风化能力;但涂在石膏制品表面则会使石膏制品破坏,请讨论其原因。 原因分析: 水玻璃浸入粘土砖表面,可使材料更致密,提高风化能力;但浸入石膏制品,水玻璃与石膏反应生成硫酸钠晶体,在制品孔隙内产生体积膨胀,使石膏制品破坏。 4、挡墙开裂与水泥的选用 现象:某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浇注两周后拆模,发现挡墙有多道贯穿型的纵向裂缝。该工程使用某立窑水泥厂生产42.5Ⅱ型硅酸盐水泥,其熟料矿物组成如下: C3S 61%;C2S 14%;C3A 14%;C4AF 11% 原因分析: 由于该工程所使用的水泥C3A和C3S含量高,导致该水泥的水化热高,且在浇注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整体温度高,以后混凝土温度随环境温度下降,混凝土产生冷缩,造成混凝土贯穿型的纵向裂缝。 防止措施: 首先,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低水化热,即C3A和C3S的含量较低的水泥。其次,水泥用量及水灰比也需适当控制。 4、某机场道肩混凝土破坏 现象:某机场道肩混凝土于1995年7-11月施工,当年10月就发现网状裂缝,次年6月表面层开始剥落。该混凝土使用某立窑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该厂当时生产的熟料呈暗红色,还有一些白色物质。钻取破坏与未破坏的混凝土各加工成试件,未被破坏混凝土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密实、颜色为正常的青灰色。而已破坏的混凝土强度大大下降,低于设计值,劈开可见砂浆层与集料之间粘结疏松。经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已破坏混凝土试样有大量Ca(OH)2和大量CaCO3。 原因分析: 经有关单位研究认为,该混凝土破坏主要是由于水泥质量不稳定所致,水泥中有一定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公共行政学第六章行政领导自测word精品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选任制)。 题目2 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题目3 题目4 题目5 题目8 题目9 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 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 题目10 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不受牵制,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 题目11 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课本答案) 题目12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奖惩权力,合法权力) 题目13 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特质外,还应具备( 等特质。 题目14 委任制 )。 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 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 委任制 )。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 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考任制 )。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决策权力 )。 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行政道德 )的核心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6分) 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 高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基层领导者 )。 有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 政务类行政领导者,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 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社会技能 ) 题目1 题目6

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四分图理论,领导系统模式,领导方格理论,PM型领导模式,领导作风理论) 题目15 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斯,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 题目16「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1961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 题目仃 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他们是(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 题目18 下列属于行政领导者素质特点的是(层次性,时代性)。 题目19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三、问答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题目20 理解领导的含义,需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1)领导只能产生于一定的组织,又服务于一定的组织,没有组织便无领导。另一方面,没有领导或领导不当,任何组织或团体都不能存在和发展。 (2)领导是一种统御和指引被领导者的行为过程。 I 3 题目21 简述领导与领导者的区别。 (1)领导是一种管理行为和管理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的实践过程; (3)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领导是一种领导者有目标的管理活动。 题目22 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 (1)行政领导只是对“行政”的领导; (2)从行政领导活动方式的特性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 (3)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P 题目23 简述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 (1 )选任制; (2)委任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土木工程材料知识点)

1、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吸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有何影响? 对表观密度的影响:材料孔隙率大,在相同体积下,它的表观密度就小。而且材料的孔隙在自然状态下可能含水,随着含水量的不同,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均会发生变化,则表观密度会发生变化。 对强度的影响:孔隙减小了材料承受荷载的有效面积,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且应力在孔隙处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如:孔隙处的应力集中。 对吸水性的影响:开口大孔,水容易进入但是难以充满;封闭分散的孔隙,水无法进入。当孔隙率大,且孔隙多为开口、细小、连通时,材料吸水多。 对抗渗性的影响:材料的孔隙率大且孔隙尺寸大,并连通开口时,材料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如果孔隙率小,孔隙封闭不连通,则材料不易被水渗透。 对抗冻性的影响:连通的孔隙多,孔隙容易被水充满时,抗冻性差。 对导热性的影响:如果材料内微小、封闭、均匀分布的孔隙多,则导热系数就小,导热性差,保温隔热性能就好。如果材料内孔隙较大,其内空气会发生对流,则导热系数就大,导热性好。 2、建筑钢材的品种与选用 建筑钢材的主要钢种 1)碳素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 Q 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代号脱氧程度代号Q235—BZ Q235——强度适中,有良好的承载性,又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也较好,是钢结构常用的牌号,大量制作成钢筋、型钢和钢板用于建造房屋和桥梁等。Q235良好的塑性可保证钢结构在超载、冲击、焊接、温度应力等不利因素作用下的安全性,因而Q235能满足一般钢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A一般用于只承受静荷载作用的钢结构。含C0.14~0.22% Q235-B适用于承受动荷载焊接的普通钢结构,含C0.12~0.20% Q235-C适用于承受动荷载焊接的重要钢结构,含C≤0.18% Q235-D适用于低温环境使用的承受动荷载焊接的重要钢结构。含C≤0.17%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的表示方法:Q 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代号 由于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使低合金结构钢不但具有较高的强度,且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特别是大型结构、重型结构、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桥梁工程、承受动力荷载和冲击荷载的结构。 3、常用建筑钢材 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强度较低,但塑性好,便于弯折成形,容易焊接。主要用做箍筋,以及作为冷加工的原料,也可作为中、小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 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共分为四级钢筋,根据其表面状态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I级钢筋为光圆钢筋,其余三级为带肋钢筋。I级钢筋不带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不好,其末端需做180?弯钩。 I级钢筋由碳素结构钢轧制,其余均由低合金钢轧制。I级钢筋的强度较低,但塑性及焊接性能很好,便于各种冷加工,因而广泛用作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筋及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筋。 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的强度较高,塑性和焊接性能也较好,故广泛用作大、中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 HRB500级钢筋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可用作预应力钢筋。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门勇教学团队审核人:门勇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专业英语/ Special English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0403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2 上机/实验等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教材:胡鸣刘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董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选修课,是在本科生公共外语学习基础上,围绕化学工业、化工工艺、化学工程以及化工前沿领域等专业知识,着重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的表达、写作和翻译技巧。在学习中,特别注重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表达方式的掌握和理解。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化工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化工专业科学研究所需信息。能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资料,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化学工业”、“化工工艺简介”、“化学工程”和“化工前沿领域”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一)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业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包含的内容。通过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一些常用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初步熟悉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了解化学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相近词义的辨析,英译汉方法,长句的分析和理解。 工业催化剂概述 (二)化工工艺简介(Chemical Technology)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工工艺概论,结合典型化工工艺过程,介绍有机和无化学品的原料来源及生产工艺方法,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语法现象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述方法,。 重点和难点:英语专业词汇,特殊的句子和语法现象,英译汉方法。 (三)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 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介绍化学工程的定义、历史,化工单元操作,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07《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204016 课程英文译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开课学期:3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材料力学 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第二版 参考书:[1] 高性能混凝土,吴中伟,廉慧珍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第一版 [2]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Jackson N, Macmillan Education, 1988, Second edition. [3]《土木工程材料》,钱晓倩,詹树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 第一版 [4]《土木工程材料》,黄政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5]《土木工程材料概要·习题·题解》,吴芳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 [6]《土木工程材料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张德思主编,西北工大出版社,2002.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 1、课程基本内容 1绪言 1.1 概述 1.2 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5 材料的热性质 1.6 材料的耐久性 2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石灰 2.2 石膏 2.3 水玻璃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题-18页精选文档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题 班级:0902 学号:010******* 姓名:陈佼佼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在已知岩石类别时,评定石料等级的依据是抗压强度和磨耗率。 2、当粗骨料最大粒径为50mm时,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应为200x200x200mm的立方体。 3、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4、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单位用水量是根据坍落度、石子最大粒径、粒形和级配查表确定。 5、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依次表示沥青的粘滞性、塑性和温度敏感性。 6、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统称为沥青混合料。 7、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是依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砂的细度模数和水灰比来确定的。 8、就试验条件而言,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组成材料的特性与配合比、浇灌与养护条件和生产工艺与条件。 9、水泥混凝土试验室调整的内容包括工作性、密度和强度复核。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石油沥青老化后,其软化点较原沥青将(②)。

①保持不变;②升高;③降低;④先升高后降低 2、饱和度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③)。 ①高温稳定性;②低温抗裂性;③耐久性;④抗滑性 3、在蜡质量与含蜡量关系图上,若三个点恰好在一斜率为正的直线上,已知蜡质量为0.05g和0.10g时,含蜡量依次为1.5%和2.5%,该沥青含蜡量为(②)。 ①1.5%;②2.0%;③2.5%;④无法确定 4、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配制强度要比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高,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④) ①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②对坍落度的要求;③施工水平的高低; ④设计要求的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5、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矿粉的目的是为了(②) ①提高密实度;②提高稳定度;③增加流值;④改善工艺性 6、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砂率(①) ①应适当减小;②不变;③应适当增加;④无法判定 7、通常情况下,进行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设计时,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中值线,尤其应使(④)mm筛孔的通过量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范围的中值。 ①0.075;②2.36;③4.75;④①、②和③ 8、规范将细度模数为1.6~3.7的普通混凝土用砂,按(②)划分为3个级配区。 ①细度模数;②0.63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③1.25mm筛孔的累计

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行政管理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课程是一门概论性、基础性的课程。强调对一般性、通用性知识的掌握是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基础上,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学科范畴和理论,掌握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奠定良好的知识和学科基础。 2.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中国行政管理的大政方针、改革实践以及发展历程,加深对中国行政管理现状的理解和认识。 3.使学习者掌握和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培养学习者用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分析中国行政管理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较为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首先是在讲授方式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结合相关案例,力图用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学习者讲授理论知识,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是教材编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义的每一章节都会附有相关案例,供学习者思考讨论。另外,在某些章节我们还增加了拓展学习,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

上,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最后是重点与非重点相结合。重点章节教师会着重讲授,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加强自主学习。 教学安排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安排4学分,80学时,讲授约20课时。本课程教材共15章,其中重点章节如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领导、人事行政、绩效管理等各安排讲授2课时,非重点章节各安排讲授1课时,而知识性较强且容易理解的章节作为自学内容不安排讲授。 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使大家了解并掌握公共行政学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了解公共行政学的概念、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掌握公共行政学诞生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与代表人物,熟悉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公共行政学概述;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建议学时:5 第二章行政职能 教学目标:本章主要学习行政职能的相关知识。行政职能回答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知识是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深入理解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掌握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章:建筑钢材 了解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深入理解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了解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了解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 第章:无机胶凝材料 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 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为主,了解其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掌握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等其它水泥的技术性质和应用作一般了解。 第、章: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了解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制。 理解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只有运用先进设计工具的工程师才能实施先进的工程设计,从而孕育出先进的工程技术成果。 本课程是学科工程技能训练课程,学生通过面向设计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学习现代(化工专业)设计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文档编制方法,从整体上实践学习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并初步掌握一种通用和一种化工专业CAD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热力学、单元操作、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机与设备、仪表与自控等化工专业基础理论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面向模拟设计项目,以围绕完成项目进行的自主学习为核心学习手段; 2、通过系列专题讲座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宏观指导; 3、通过分组和个别辅导对同学的实践过程进行微观指导; 4、举行阶段性设计成果报告会,培养交流能力,督导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5、采取项目组合作承担项目的工作方式,培养团队工作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 6、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校网范围内实行网上无纸教学过程; 7、考试采用上机实作的方式进行。 三、 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平均每周课堂讲授2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主要内容: 绪论(课堂讲授学时:1) –课程的意义、内容、性质、任务、目标 –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实施计划 第1章化工设计概论 (课堂讲授学时:4,实践教学学时:8) 1.1化工设计的类别和任务 1.1.1化工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 1.1.2化工设计阶段的划分 1.2化工设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1.2.1项目可行性研究 1.2.2化工过程概念设计

《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社会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新兴学科,又是一门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社会科学。《行政学院条例》已经明确把社会管理学作为公务员培训一门重要课程。开设《社会管理学》这门课,其目的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操作,了解社会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学会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方法指导实践,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提高分析、研究、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教学内容 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及教材与课时安排,《社会管理学》共设置六讲,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讲社会管理学总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员学习中了解到,社会管理属于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社会管理学的学科建立与发展,是对我国社会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前提。本讲带有绪论性质,对社会管理内涵的阐述是本章的重点,弄清楚社会管理中的“谁来管理”、“管理什么”和“如何管理”三个基本问题。本讲分为三个部分。 一、什么是社会管理

社会学领域对社会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成果,呈现分散化状态。 (一)社会管理学的建立 1.社会管理的含义 政府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促进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对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事业和社会观念等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2.社会管理的特点 社会管理长期以来被置于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研究视野下,本教材观点是社会管理更应该被置于社会学视野里研究。社会管理与社会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管理具备复杂性、整体性、人为性、目的性等基本特征。 3.社会管理的分类 社会管理可以依据管理对象范围的不同分类;依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分类;依据管理所涉及社会基本领域的不同特征分类。 4.社会管理的历史演变 传统社会的社会管理;早期现代化社会的社会管理;20世纪30年代后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 (二)学习社会管理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掌握社会管理规律,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2.有助于发展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专科《土木工程材料》_试卷_答案

专科《土木工程材料》 一、(共75题,共150分) 1.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 )下单位体积的质量。(2分) A.绝对密实状态 B.自然状态 C.自然堆积状态 D.含水饱和状态 .标准答案:B 2. 导热系数越大的材料表明其隔热保温性能( ),热容量越小的材料表明其平衡建筑物内部温度的能力( )。(2分) A.越好,越强 B.越差,越强 C.越好,越差 D.越差,越差 .标准答案:D 3. 砂的细度模数在( )范围时定义为细砂。(2分) A.3.7~1.6 B.3.7~3.1 C.3.0~2.3 D.2.2~1.6 .标准答案:D 4. 建筑石油沥青的温度稳定性是用( )表示的。(2分) A.针入度 B.延伸度 C.软化点 D.粘滞度 .标准答案:C 5. 混凝土在合理砂率范围时和易性( )且水泥用量( )。(2分) A.最好;较少 B.较好;较多 C.最好;不变 D.较差;增加 .标准答案:A 6. 某种材料的闭孔隙率较大,则其抗冻性( )。(2分) A.差 B.较好 C.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差 D.没有关系 .标准答案:B 7. 影响水泥混凝土强度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2分) A.水泥实际强度与水灰比 B.养护条件、龄期、施工质量 C.骨料的性质、试验条件 D.水泥实际强度、施工质量 .标准答案:A 8. 脱氧程度不完全的钢称为( )。(2分) A.合金钢 B.沸腾钢 C.镇静钢 D.特殊钢 .标准答案:B 9. 随着( )含量的提高,石油沥青的变形能力增强。(2分) A.油分 B.沥青质 C.树脂 D.石蜡 .标准答案:C 10. 国家标准规定,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为( )。(2分) A.不早于390分钟 B.不迟于390分钟 C.不早于600分钟 D.不迟于600分钟 .标准答案:D 11. 测定砂浆抗压强度时,标准试件的尺寸是( )mm。(2分) A.200×200×200 B.100×100×300 C.150×150×150 D.70.7×70.7×70.7 .标准答案:D 12. 石灰加水消解时,体积( ),释放出大量的( )。(2分) A.收缩;水蒸汽 B.膨胀;热 C.微膨胀;CO2 D.不变;热 .标准答案:B 13. 水玻璃的模数n越大,其溶于水的温度越( ),粘结力( )。(2分) A.高,大 B.低,大 C.高,小 D.低,小 .标准答案:A 1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主要参数是( )。(注:其中W—用水量;W/C—水灰比;S p—砂率;C—水泥量;S—用砂量)(2分) A.W,C,S B.W,W/C , C.W/C,C,S D.W,C , .标准答案:B 15. 石油沥青中蜡含量较高时其( )。(2分) A.粘度越大 B.高温稳定性越好 C.低温抗裂性越好 D.变形能力越差 .标准答案:D 16. 能够反映钢材强度利用率和结构安全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2分) A.断面收缩率 B.极限抗拉强度 C.屈强比 D.冲击韧性 .标准答案:C 17. 以下具备更好的隔热保温性能的墙体材料是( )。(2分) A.烧结实心粘土砖 B.烧结多孔砖 C.蒸压粉煤灰砌块 D.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标准答案:D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提纲

材料的物理性质 各种物理性质的概念,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材料的密度:指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真实密度:指材料在规定条件的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ρ=m/v 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在内的体积,ρ0=m/v0 堆积密度:指粉状.粒状或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用润湿角θ表示,角越小,则材料能被水润湿的程度越高,θ≤90°憎水性:θ>90°,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则为憎水性材料。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各种类型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硬化机理、特性,以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合格产品的界定方法以及不合格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 过火石灰与欠火石灰分别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特点(不足或危害)? 煅烧温度较低,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为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质量,影响了石灰石的产灰量。 过火石灰:煅烧温度较高时,石灰石块的中心部位达到分解温度时,得到的石灰石晶粒粗大,遇水后熟化反应缓慢,称其为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水化代谢慢。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影响工程质量。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范围 一、良好的保水性 二、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三、吸湿性强 四、体积收缩大五、耐水性差六、化学稳定性差 应用范围;石灰乳和砂浆,用于砌筑或抹灰工程。灰土三合土,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硅酸盐制品,常用的有灰砂砖、粉煤灰砖 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和凝结硬化机理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凝结硬化机理:与水拌合后,建筑石膏溶解,形成具有可塑性的石膏浆体,随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为凝结。进而浆体变成一定强度的固体,称为硬化,硬化:水化,凝结,硬化。 建筑石膏硬化过程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技术性质:浆体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刚度的固体。(一)凝结硬化快(二)强度较高(三)(三)体积微膨胀(四)防火性好(五)保温性能好,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差。 水泥 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凝结和硬化,且在水下也能够凝结和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