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伴你学科学答案 六年级上册答案

新思维伴你学科学答案 六年级上册答案
新思维伴你学科学答案 六年级上册答案

2018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附答案)

J 六年级科学—1(共4页) 2018六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科 学 (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丹麦科学家( )通过多次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A .牛顿 B .奥斯特 C .爱迪生 2.要取出钉在木板上的铁钉,最省力、方便的工具是( )。 A .羊角锤 B .螺丝刀 C .剪刀 3.食物中储存的能量叫( )。 A .热能 B .动能 C .化学能 4.煤是亿万年前的( )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A .植物 B .生物 C .岩层 5. 路边常见的狗尾草属于( )。 A .水生植物 B .开花植物 C .不开花植物 6.台州火力发电厂是将( )转化成电能。 A .光能 B .核能 C .化学能 7. 下列形状的框架中,( )最容易变形。 A . B . C . 8. 把一张白纸折成“W ”形后,它的抗弯曲能力( )。 A .会减弱 B .会增强 C .保持不变 9.下列材料中,能做电磁铁铁芯的是( )。 A .铁棒 B .铜棒 C .铝棒 10. 小电动机的( )中有一对磁铁。 A .外壳 B .转子 C .后盖 11.自行车的“车把”运用了( )原理。 A .杠杆 B .轮轴 C .滑轮 12. 今年开通的椒江二桥(右图)是一座( )。 A .拱桥 B .梁桥 C .钢索桥 学 校 __ __ _ _ ___ _ __ _ _ _ 班 级_ __ _ __ _ _ __ __ __ _ 姓 名___ _ _ _ __ __ __ _ _ 学号_ __ ___ _ __ _ __ _ _ -------------------------------------------------装 ---------------------------------------- 订----------------------------------------线 ------------------------------------------------------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二、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现象: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实验课题:滑轮组 实验目的: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实验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四、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的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很多材料可以通过改变( ③ )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①形状②厚度③形状或厚度 2、我国着名的赵州桥至今结实完好,主要原因是(①) 拱形结构②石料抗弯曲能力强③石料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3加固正方形框架的最好办法是增加( ② )。 ①横杆②斜杆③竖杆 4、下面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是(①)。 ①增加纸的厚度②减小纸的厚度③增加纸的光滑度④让纸变得更粗糙 5、下面不能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形状改变是(①)。 ①、—②、W ③、T ④、U 6、下面(③)物品没有利用到拱形原理。 ①圆顶屋顶②赵州桥③金字塔④乒乓球 7、下面(①)框架最牢固。 ①Δ②□③◇④∏ 8、空塑料瓶在(③)情况下最不容易倒。 ①瓶口向下②瓶口向上③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 9、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和桥面组成。(①)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 ①钢缆②桥塔③桥面 10、增加梁的厚度可以(②)能力。 ①增加抗弯曲②大大增加抗弯曲③减小抗弯曲 三、我的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形状不同的一种材料,抗弯曲能力也会不同。 ( √ ) 2、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提高材料抗弯曲能力。 (√) 3、改变薄形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 4、利用三角形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5、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6、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7、宽度比厚度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8、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 9、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10、把薄形材料弯折成“工”字形,实际上是增加了材料的宽度。(×) 三、我的研究。用筷子做一个稳固的正方体框架(20分) 1、我的框架草图为: 2、我需要多少根横杆、竖杆、斜杆? 答:横杆8、竖杆4、斜杆6. 3、思考哪些地方最需要斜杆,哪些地方不一定需要斜杆?

5年级科学新思维伴你学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沉和浮 第1课 我会填 1. 下沉 2. 上浮 3. 容易浮、容易沉 4. 下沉、上浮 5.重 我判断1-5 ×××√√ 我会选 1.A 2.A 3.AC 4.A 5.C 第2课 我会填 1. 体积、密度 2. 重、体积小 3. 潜水艇 4.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5. 相同材料的物体、重量、体积 6. 潜水艇、浮力原理 7. 漂浮 我判断1-5 √×√√× 我会选1-4 AAAB 第3课 我会填 1. 排开的水量 2. 量杯 3. 排开的水量 4.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即排开水的质量大于自身质量 5.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排开的水量 6.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全部或部分)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 7. 浸入水中的越大、装载量 我判断1-5 ×√√√√6-7 ×× 我会选1-6 AABAAA 第4课 我会填 1. 水面上 2. 浮、随之增大 3. 越大 4. 独木舟 5. 科学、技术 6. 伟大发明、水面上 7. 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我判断1-5 √×××× 我会选1-3 CAC 第5课 我会填 1. 向上的力、浮力 2. 重力、与重力相反垂直向上 3. 不同 4. 体积 5. 上浮、等于 6. 重量、体积 7. 上表面积、下表面积、浮力、弹簧测力计 8. 浮力9. 浮力、重力、相反 我判断1-6 √××√×× 1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我会选1-4 ABAC 第6课 我会填 1. 上表面积、下表面积、浮力、弹簧测力计 2. 体积 3. 小于 4. 下沉、大于 5. 重量、浮力 6. 液体密度 7. 一定浓度 8. 不同、不同、上浮、下沉9. 同体积、重、下沉、同体积、轻、漂浮我判断1-5 ×√×√√ 我会选1-4 CBCA 第7课 我会填 1. 上浮、下沉 2. 浮沉 3. 加热液滴、调制液体 4. 不同 5. 下沉、上浮、小 6. 小于 7. 约旦、巴勒斯坦、死海、六七8. 体积 我判断1-5 √×√×√6-8 ××× 我会选1-3 CBA 第8课 我会填 1. 不同 2. 下沉漂浮 3. 下沉漂浮 4. 比重计 5. 浮力重力 6. 糖浆 7. 酒精盐水8. 比重计 我判断1-5 ××√×√6-7 √× 我会选1-4 BCBA 单元测试题(一) 一、1. 自由发挥即可 2. 浮力 3. 重量、体积 4. 自由发挥即可 二、1-5 √√××√6-10 √×√√√ 三、1-5 CBCAA 6-10 BCBAB 热 第1课 我会填 1. 自由发挥即可 2. 温度计 3. 凉的、热的 4. 热起来 5. 并不是衣服、增加了热量 6. 能量、热量 7. 摩擦、能量、热量我判断1-5 √√√√× 2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6、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 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宽度和厚度都相同的报纸和白纸各一张、两本字典、垫圈 4、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材料(白纸和报纸) 5、不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大小、桥墩的距离、桥墩的高度、垫圈的大小 6、实验过程: ①用两本字典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颗垫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颗垫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垫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六年级上册科学习题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1,简单机械 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 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 2.1D 2,2A B 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1 错1.2错1.3对 2.1C 2.2B 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 1.1 D 1.2C 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2.1对2.2对 3.3对 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1 错1.2错 2.1D 2.2B 第六课:滑轮组 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 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1A 1.2C 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1A 1.2B 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第一课:抵抗弯曲 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 1.2 一个 2.1B 2.2D 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1B 1.2B

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1B 1.2 D 2略 第四课:找拱形 1.1 B 1.2 C 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 第五课:做框架 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 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 第六课:建高塔 1.1 轻重小大 1.2 重稳定性 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 1.4加水瓶口朝上 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1.1 B,D 1.2A,B,C 1.3 A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 1.1 A,B 1.2B.C,D 第三单元能量 第一课:电和磁 1.1磁场 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 2 做电磁铁 第二课:电磁铁 1.1D 1.2 B 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 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 2.1B 2.2A B C 3略 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1.1A C 1.2 D 2、略 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1.1A B 1.2B C 2 、与电流方向有关。 第六课:电能与能量 1.电灯-----电能---光能 电饭煲----电能---热能 水利发电---机械能---电能 洗衣机---电能---机械能 音响---电能----声能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器材:放大镜、烧杯、滴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二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小刀、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 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 用小刀切割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切割蜡烛,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实验三(一)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坩埚、火柴、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 实验步骤: 1.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把食盐水倒入坩埚,放在方座支架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二)实验名称:探究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火柴、盘子、小勺、方座支架(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酒精灯、水泥。 实验步骤: 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四实验名称: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三)实验器材:油、醋、肥皂屑、食盐、铁钉、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1.将食盐倒入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盐水。2.将肥皂屑放入杯子中,加水搅拌,形成肥皂水。 3.准备3个瓶子,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4号。 4.在1号、2号、3号、4号杯子中分别倒入等量的醋、油、盐水、肥皂水。 5.将4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4个杯子中。 6.观察一周,记录现象。 实验结论: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是酸或碱或盐。 实验五实验名称:观察牛奶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六年级科学上册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20分(每一个空格1分) 1、轮轴斜面等轮轴 2、轮轴快链条或者齿轮都可以算对 3、拱形牢 固 4、宽度厚度 5、风能水能等太阳能 6、线圈铁芯磁 7、脊椎动 物如狗等无脊椎动物如各种昆虫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每一个空格2分) 1、× 2、√ 3、× 4、× 5、× 6、× 7、√ 8、× 9、 × 10、√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每一个空格2分) 1、A 2、A 3、B 4、C 5、A 6、B 7、D 8、C 9、A 10、D 四、实验探究题。32分 1、作图(1)、6分(略)(画对一题得2分)(2)、箭头上升(2分)原 因是利用滑轮组可以省力。(2分) 2、把下列各种动物与它们所属的类别用线连接起来。8分(每一种动物1分)(略) 3、实验设计:16分 (1)你研究的问题:4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匝数之间 有没有关系? (2)你的假设:4分电磁铁缠绕的线圈越多磁力越强(反之也可以) (3)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4分电磁铁缠绕的线圈的数量 (4)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4分铁芯的大小电池的数量(电流的大小) 五、简答题:6分 要求写出3个例子,每个例子得2分,例如:电风扇,电能化成机械能(风能 也可算对)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 1、杠杆、用力点、阻力点、支点 2、宽度或形状 3、拱、坚固 4、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 5、泥沙 6、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7、偏转、磁性(磁场)8、化学能 二、判断题(每格2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选择题(每格2分) 1、B 2、B 3、A 4、C 5、D 6、A 7、B

六年级科学上册检测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检测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10分)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螺丝刀_____、___扳手__、___水龙头_、_方向盘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_,它的作用是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__,滑轮组既能_省力__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_。 4、_引桥_、__螺丝钉_、__刀锋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__轮轴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杠杆____的原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 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 √ )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 √ )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 ) 6、.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 √ )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 × ) 8、.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 √ ) 10、斜面都能省力。 (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0分)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 ③ )转动的。 ①重点②力点③支点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认真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三、实验步骤: 1、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 通光孔的中心位置。 2、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看到的细胞切片清晰。 3、把看到的图像在纸上用笔画下来。 四、实验结论: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五、注意事项: 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显微镜损坏、细胞切片损坏。 2、斜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 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二、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 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 3、杠杆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结论: 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 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 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4、滑轮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座号 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霉是一种微生物。(√) 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馒头容易发霉。(√) 3、霉菌都是有害的。(×) 4、一有病就应去注射抗生素。(×) 5、细胞都很小,不借助显微镜就看不到。(×) 6、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7、“脓”是身体上的烂肉。(×) 8、市场上卖的纯净水不含任何微生物。(×) 9、细菌都是有害的。(×) 10、细菌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11、细菌繁殖的速度比细胞繁殖的速度快。( √ ) 12、“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13、地表变化导致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14、热胀冷缩不会破坏岩石。(×) 15、侵蚀是指岩石的风化。(×) 16、人类改变地表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17、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的环球航行。(√) 18、假如以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速度,绕地球赤道一周需要1000天。(×) 19、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20、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21、风化后的岩石被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22、在地球内部,地幔最深,地壳最厚。(×) 23、铁在空气中会生锈。(√) 24、铜、铝行装许多金属在空气中都会生锈。(√) 25、在金属外面加涂一层油漆可以有效地防止生锈。(√) 26、不锈钢永远都不会生锈。(×) 27、铁锈仍然是铁。(×) 28、喷漆可预防铁生锈。(√) 29、铁会生锈,其他金属不会生锈。(×) 30、雪融化是一种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1、竹子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里。(√) 32、家用清洁剂大多是酸性的。(×) 33、太阳,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彗星、卫星组成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 34、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恒星,八大行星中水星距太阳最近,海王星最远。(√) 35、与地球相邻的两大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36、在太阳系中只有八颗行星。(×) 37、八大行星在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相互碰撞是难以避免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六年级科学科学实验上册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一、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使学生感悟到细菌繁殖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惊人,会计算细菌繁殖的数量。?实验材料:8个透明杯子,无数颗豆子。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透明杯子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入一颗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入两颗豆子,代表第一代分裂后的第二代细菌 ?4、以此类推,在其他各个杯中应放入多少颗豆子? ?实验现象:3号杯子放4个、4号杯子放8个、5号杯子放16个、6号杯子放32个、7号杯子放64个、8号杯子放128个 ?实验结论:细菌成倍地增长,繁殖相当迅速。 ?二、实验名称:探究植物能量的来源 ?实验目的:植物能量来源于何处 ?实验材料:燃烧匙、酒精灯、淀粉、沙子或湿毛巾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 ?2、把燃烧匙里放入淀粉 ?3、用酒精灯给淀粉加热 ?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淀粉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植物能量来自于太阳光,并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淀粉里,即淀粉里含有能量 ?三、实验名称:常见能量控制装置 ?实验目的:让学生感悟到能量控制装置可以节省能源 ?实验材料:一段铅笔芯、一节电池、几节导线、一个小灯泡 ?实验步骤: ?1、把线路连接起来 ?2、改变铅笔芯的长度 ?3、通过改变铅笔芯的长度从而改变灯泡的明暗 ?实验现象: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长时,灯泡较暗 ?当铅笔芯的长度较短时,灯泡较暗 ?实验结论:改变铅笔芯的长度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四、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粒、硬纸剪的兔子或泥捏成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4年级道德新思维伴你学答案

2020春道德与法治--人教4年级下答案 1我们的好朋友 一、 1.B 2.B 3.C 4.B 5.B 6.D7.A 二、 1.× 2.√ 3.× 4.× 5.√ 6.√7.√8.√9.√10.√ 2说话要算数 一、 1.A 2.C 3.C 4.A 5.C 6.D7.A 二、 1.√ 2.× 3.× 4.√ 5.× 6.√7.√8.√9.√10.√ 3当冲突发生 一、 1.A 2.D 3.B 4.B 5.C 6.B7.D8.D 二、 1.√ 2.√ 3.√ 4.√ 5.√ 6.√7.√8.×9.×10.√ 三、√√×××× 第一单元练习 一、 1.A 2.B 3.C 4.B 5.A 6.A 二、 1.√ 2.√ 3.√ 4.√ 5.√ 6.√7.√8.×9.√10.√

4买东西的学问 一、 1.D 2.C 3.B 4.C 5.D 6.D7.A8.B9.D10.A 二、 1.√ 2.√ 3.√ 4.√ 5.× 6.×7.√8.√9.×10.√ 三、×√××√√ 5合理消费 一、 1.A 2.B 3.D 4.D 5.D 6.A7.A 二、 1.√ 2.√ 3.√ 4.√ 5.× 6.√7.×8.√9.√10.√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一、 1.B 2.B 3.D 4.B 5.D 6.A7.C 二、 1.× 2.× 3.× 4.√ 5.√ 三、√√√√√√

第二单元测试 一、 1.C 2.D 3.D 4.B 5.D 6.C7.A 二、 1.× 2.× 3.× 4.× 5.√ 6.√7.×8.√9.√10.√期中考试 一、 1.C 2.C 3.D 4.A 5.D 6.A7.C8.D9.D10.A 二、 1.× 2.× 3.√ 4.√ 5.√ 6.√7.√8.√9.√10.√ 7我们的衣食之源 一、 1.C 2.D 3.D 4.A 5.B 6.D7.A8.B9.D10.A 二、C 8这些东西哪里来 一、 1.A 2.D 3.A 4.D 5.C 9生活离不开他们 一、 1.A 2.D 3.A 4.C 5.D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班级姓名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课病毒 我想研究的问题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的种类有多少? 探究与体验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染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撒点84消毒液,再就是通风换气 一、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 (2)菌丝 (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 (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 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2.细菌有什么特点? 3.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4.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 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腐生细菌 (4)72次 108次 三、馒头发霉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 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 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我的方案:取四片同样的馒头,分别标上1.2.3.4号,将1.3号馒头分别滴上水,2.4号不滴水,用4个透明塑料袋分别密封好4片馒头,将1.2号放在温度较高的阳台上,3.4号放在温度较低的室内。每天按时观察,把观察的现象和出现的部位记录下来。

新思维寒假作业答案

新思维寒假作业答案 新思维寒假作业七年级英语答案 1—5 A C A A C 6—10 C B A B C 11—15 A A B A A 16—20 × √ × √ √ 21—25 C A AAA 26—30 B C CCC 31—35 B C C 36—40 A A (C) B A C 41—45 C A A B C 阅读:46—50 × × √ × × 51—55 C CCC A 56—60A B C B A Ⅳ.61, They are buses 62,doesn't want 63,Where are 64,Who is 65,Are you 66,Saturday May 16Th 67,5:30 68,Sunshine Hotel 69,4637643 70,Jim′s Birthday 66—70每小题2分 71,comedies 72,action movies and documentaries 73,action movies 74,documentaris 75,action movies and thrillers. (每小题答对1个给满分) 作文: Look , this is our class,The teacher is MrsLi,She is our English teacher,She is kind to us We all like her . In our class,there are twenty—one boys,and thirty girls, We,boys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and Soccer after class. Very day We go to play basketball. lt is very interesting The girls in our class like to play games,But on Sundays and Saturdays they like to dance and sing in the park. Today is Monday they don`t go there. From Monday to Friday, we have 7 classes each day. We all are busy. All of us study hard. Our class is a good class.We all love our class. 新思维寒假作业八年级英语参考答案 1—5 E C D B A 6—10 A C B B A 11—15 A B B A C 16—20 A B C B C 21—25 B B A C C 26—30 A C B B A 31—35 A B A B C 36—40 B A C A B 41—45 A C B B A 46—50 T F F T F 51—55 A AA B B 56—60 C B C A C 61. come/meet 62. plan 63.arrive/meet 64. fun/ a good time 65. Leave. 66. 做事宜早不宜迟.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 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材料: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组装滑轮组,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测试用滑轮组提起这个钩码用的力。 2、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3、分析获得的数据并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 1、注意在动滑轮上穿线的方法和定滑轮固定线的方法。 五、实验名称:斜面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说明斜面能省力,不同斜面省力程度不同。 实验步骤:1、建造一个斜面,然后把不同物体分别提升和利用斜面提升,记录用力情况。 2、分析实验数据,认识斜面作用。 3、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同一重物,并记录数据 4、分析数据总结斜面省力的规律。 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提升物体用力要均匀。、 六、实验名称:抵抗弯曲 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实验步骤: 两个实验都要控制垫起纸板的高度不变,“弯曲了”的标准不变,纸板悬空部分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所不同的是第一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宽度而厚度不变,第二个实验是改变纸板厚度而宽度不变。 注意事项: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放垫圈的位置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