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选题】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选题】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上自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下至现当代世界各种戏剧流派,中国的戏剧戏曲现状及走向进行理论探讨,并用其指导创造实践。戏剧戏曲学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互相参照、相互推动。下面是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豫西北唐宋民间戏剧史料述考

2、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原则

3、略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戏剧思想

4、世间法、戏剧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原则

5、黄梅戏的艺术特征研究

6、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7、黄梅戏《凤鸣宏村》之独到视角

8、提升河南曲剧文化品格的三个维度

9、当代戏剧延续性发展探究--从中国剧场观演关系的历史演变考察

10、“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

11、戏剧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

12、河南戏曲电影的审美意蕴

13、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

14、中国戏剧通史建构的百年转型与重构可能

15、刍议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及意境的营造探索

16、中国地方戏外部生态环境及传承保护策略

1

17、中国戏曲文学的独特审美形态

18、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分析

19、试论民国时期戏剧书籍的出版

20、从导演本《慈禧与珍妃》看罗云的舞台呈现和追求

21、木偶皮影发展呈现新态势

22、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23、满族曲艺中的悲剧精神

24、论任半塘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25、从艺术生产理论角度看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

26、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显着特征

27、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

28、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分析

29、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中国戏曲化呈现

30、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

31、浅议“临川四梦”当代传播之地方化、全国化、国际化

32、浅析戏曲表演在话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借鉴与应用--以话剧《画皮》为例

33、《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34、戏曲舞台艺术创意--以晋剧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为例

35、陕南地方戏曲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究

36、西方语境中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与其戏剧史撰述

37、象征手法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以歌剧《回家》中的“竹”为例

38、江苏地方戏曲旅游文化开发与研究

39、山西古代戏曲文物研析

2

40、“戏剧”和“戏曲”之辨

41、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42、豫西北明清戏曲碑刻所见民间戏剧史料述论

43、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44、略论当下戏剧艺术教育的通识开放性价值

45、由古典戏曲看“代言体”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46、中国传统武术对宁夏戏曲武打的影响研究

47、影视剧中的戏曲元素--以年代剧为例

48、网络背景下戏曲档案的创新管理思路

49、文学语言变革与戏剧文体的现代转型

50、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51、现代性的窄门--对传统戏曲发展现状争论的反思

52、论跨文化戏剧语境中的越剧《心比天高》

53、新时期莎剧的戏曲改编历程述评

54、论美国华裔戏剧中的文化话语权

55、福建戏曲传统折子戏展演观摩感悟

56、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57、中国当代戏剧的形态与张力--分析传统化与现代化

58、论戏曲传统服饰与现代戏曲服饰设计

59、跨文化实验秦腔的艺术品格和传播思路--以李小峰的实验秦腔《路》为例

60、戏曲舞台布景3D数字化制作技术和实践研究

61、中西戏曲戏剧语言与文体比较

62、论“现代版”戏剧的现代意蕴构成

63、论中国戏曲演绎的莎士比亚戏剧

64、当代戏曲导演对演出样式的创造

65、海外戏剧教育理念方法在中国戏曲传承传播中的应用--以汤显祖、莎士比亚剧作为研

3

究中心

66、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表演素质分析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67、舞剧《粉墨春秋》的艺术价值分析

68、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困境与保护方向

69、中国戏曲的“地域性”与“现代性”

70、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以《霸王别姬》为例

71、关于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思索与实践

72、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的有效融合

73、少数民族戏剧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刍议--以辽宁满族蒙古族戏剧艺术为例

74、漫谈舞台戏剧化妆造型

75、戏剧性在生活服务节目创新当中的应用

76、浅议戏剧研究与戏曲院团的融合

77、浅析音乐与戏剧(话剧)的关系

78、中国传统戏剧的分类与戏曲剧种层次新论

79、试论元明清戏剧中包拯形象的演变

80、论施高德的中国戏剧观

81、五音戏唱腔的探究

82、梅兰芳舞台艺术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83、当代话剧视觉元素的应用及其价值研究

84、民国时期京剧表演理论及特征研究

85、论昆曲与剧作家、乐人的关系

86、古典戏曲与当代审美要求[A]

87、戏曲艺术对歌曲创作的影响: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探索--以戏歌《槐花几时开》为例

4

88、莎剧与昆曲的碰撞与融合

89、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戏剧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以赣剧服饰设计为例

90、戏曲服装的审美内涵与角色特征

91、浅析汉代百戏与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关系

92、毕加索立体主义与林风眠戏剧戏曲人物画对比研究

93、“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

94、戏曲脸谱的多元视觉表现形式探究

95、从小说《红楼梦》中的戏曲音乐描述看清代“康乾”时期戏曲文化

96、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97、论现代话剧艺术民族化的生命力

98、中国先锋戏剧研究

99、古典戏曲中民间语言现象研究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四:

100、论清末民初改良戏曲语言风格的嬗变

101、论徽剧的戏剧精神

102、浅论戏曲中舞美的创新

103、“5W”模式视角下电视戏曲栏目传播特征研究

104、陈涌泉“当代戏曲”的文化立场与本体意识

105、戏曲现代戏与“国剧梦”

106、新时期以来革命历史戏剧创作的突破与未来发展趋势

107、略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

108、论王国维悲剧观的变化及其理论溯源

109、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110、明代中后期讽刺杂剧研究

5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毕业论文教学大纲案例:物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611104612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 周数/学分:12/12 适用专业:物理学 开课教研室:物理教育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1.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是本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论文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研、应用工作的基本训练。 二、基本要求 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写出开题报告,并初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然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经指导教师的多次审阅,参考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学生逐步修改、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每位学生至少2次,每次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必须经物理教育教研室集体讨论确定,经系主任审批通过,报教务处确认后下达任务书。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论文(设计)选题要求符合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要与科研、实际相结合,难易程度要合适,工作量要考虑在12周内完成。要及时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题目,实行师生“双向选择”。 四、撰写要求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和修改;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或建议对论文进行校正和补充,再交指导教师修改。指导教师至少应修改8次。 1.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正式文本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2)目录;(3)中、

戏剧美学论文

戏剧美学 姓名: 学院: 专业: 方向: 学号: 试论道家美学思想对中 国戏剧的影响 一言中国的戏曲具有“大美”的特质。本文主要 本文从中国传统的道家之“妙”、儒家之“和”、佛家 影响影响下之“意境”说为切入点来看这三种思想影下戏舞响响下戏曲舞台表演呈现出来的美的。 2012/6/7

试论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一、虚实相生的空灵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家思想的“有无相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观点,深刻地影响着艺术领域的审美倾向。《庄子·天地》中“虚乃大”、《老子》第三十八章中“大以虚为主”的哲学观点被戏曲领域广泛吸收和利用。戏曲表演当中的虚拟性和假定性,正是从另一层面体现了表演“虚乃大”的艺术品性。戏曲表演讲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戏曲舞台艺术以音乐、舞蹈为主要元素,其节奏性、程式性是生活的变形,是在真与非真、似与非似之间讲求“神似”而不是力求“形似”。 例如在戏曲中表演拥抱、亲吻,只需演员相互搭肩即可,无需把生活中的亲密动作直接搬上舞台。粤剧《再世红梅记》中,有些演裴生和李慧娘的演员把脸相互贴在一起写恋情,反而影像效果。丢弃写意的美学精神,直接写实,反而显得很假,也不符合观众的审美。正如明代戏曲理论家梦梦生阐述戏曲艺术的特征是“偏要在真人前弄假,却能使人认假成真”。盖叫天也说,“和生活对照,戏,本来是假的,何必怕假。”有时还“非假不可,非假不真,非假不美。”犹如舞台上,几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一个圆场行千里路。阿甲先生把它叫做“团团转”,这种咫尺千里的空间转换,就是通过假定性的东西,来反映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象这样的例子,戏曲表演当中不胜枚举。 戏曲的虚拟,还有象征性虚拟、对自然环境的虚拟,和对时间形态的虚拟等多种。例如昆曲《桃花扇》中,用水旗象征人在水中,用马鞭的扬动表示策马前行。对景的虚拟,如赣剧《荆钗记》的《雕窗·投江》二折,钱玉莲为了抗拒婆婆逼婚而逃出家门时,用剪刀撬窗的方形舞蹈动作,虚掉了窗的实体;她到江边后,用手撩拨着前进的动作,虚掉了芦苇,用听到犬声而惊恐后退的动作,虚掉了犬;当她投江后,有用长达七尺的水袖不断舞动着,宛似滚滚激流,以此虚掉江。类似《荆钗记》这样用演员的舞蹈动作虚拟周围环境和景物的戏曲表演中比比皆是。时象,即对时间形态的虚拟,如京剧《三岔口》中,两个人物在灯光如昼的舞台上,以摸黑打斗的身段表现当时的时间正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如果观众看不到演员摸索、搏斗的动作和吃力凝视的眼神,又怎能知道这是在黑夜?戏曲当中的虚拟,有时还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为的是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达到一种“贵乎其真,又不必果真,却见技艺之精,超乎其真”的虚实相生的效果,使“不果真”的形象比“果真”的生活原型还要真实动人。如川剧《射雕》中,小姐与意中人相视发呆,丫鬟唤他们,两人都“不醒”,丫鬟似看到他们两人的眼睛,由一条无形的线连着。丫鬟竟可以“弹”和“拉”这跟线,以至两个情人的身体随之晃动。这段传神的表演,用眼神的呆、身体的晃动、丫鬟俏皮的虚拟动作,艺术地反映了恋爱中的人物的真实情态。这都是戏曲当中的虚实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美。

音乐学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1.引言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音乐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 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艺术学院音乐系·本(专)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必要时) 目次页 主体部分: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专业本(专)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专业:(××××××××三号黑体) 例: 音乐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花舌技巧在笙演奏中的实际应 用 专业:音乐学 2009年6月 例: 现代音乐与作品赏析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专业:音乐学 2011年12月 4.2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 ★浅析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 ★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问题 73、浅谈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71、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85、浅谈器乐教学中的慢速练习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口传心授”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 ★歌唱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谈农村视唱教学——以XX中学为例 1、浅谈中外艺术歌曲 2、浅谈歌唱发声的心理活动 3、浅谈钢琴即兴伴奏 4、浅谈陕北原生态唱法的风格 5、谈歌剧作品分析 6、浅谈歌唱演员的良好台风 7、浅论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感念 8、浅谈男歌手“关闭”唱法中的主波动关系 9、浅谈歌唱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区别 10、浅谈声乐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11、浅谈任何科学的练琴 12、钢琴演奏中踏板的运用 13、高师手风琴的教与学 14、浅谈慢练在学习钢琴中的重要性 15、音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 16、浅谈即兴伴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7、任何给儿歌编排伴奏织体 18、宝鸡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19、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20、谈新型师生关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建立 21、视唱练耳学习中的看谱唱词 22、试论网络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23、超级女生现象对声乐教育的影响 24、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 25、在歌唱中如何运用气息几点之我见 26、哼鸣练习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27、宝鸡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几点思考 28、论歌唱语言与歌唱发声状态的关系 29、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作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料,撰写提纲,题目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 一、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 1 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2 神话与中国文学 3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4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5 雅颂新论 6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7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8 《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9 《左传》的叙事艺术 10 《左传》﹑《国语》之比较 11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12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13 《论语》的文学价值 14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5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16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7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18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19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20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21 赋体溯源 22 汉赋新论 23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4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25 《史记》——“无韵之《离骚》” 26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27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28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9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30 《古诗十九首》综论 31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2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33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34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35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36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3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 38 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9 中国神话传说浅探 40 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41 《诗经》所反映的贵族妇女生活 42 《诗经》弃妇诗怨情探析 43 《诗经》情歌古朴的抒情方式 44 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 45 《郑风》的思想价值新探 46 论“国风”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 47 春秋行人形象论析 48 试论《战国策》中策士的悲剧 49 《楚辞》和韦庄的诗歌创作 50 宏旨与心路:《离骚》的结构艺术 51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52 《九歌》主题新解 53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的文学性 54 《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处理艺术初探 55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56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57 《艳歌行》浅说 58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 59 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 60 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 61 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62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63 阮籍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64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65 鲍照边塞诗论略 66 《世说新语》的成书与叙事 67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68 陶渊明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二、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一) 1 唐诗繁荣原因浅析 2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3 谈谈初唐四杰在唐史上的重要地位 4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5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6 试论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荣的原因

【毕业论文选题】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目睹了人类分裂原子、拼接基因、克隆动物、开通信息高速公路、纳米加工和探索太空。很难设想,若没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将是什么样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物理学也经历了极其深刻的革命。可以说,物理学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发展,其活跃的前沿领域很多,是最有生命力、成果最多的之一。下面学术堂为你提供了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一: 1、MATLAB在大学物理实验仿真中的应用 2、基于Flash的大学物理电学仿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3、量子点和一维量子线相耦合系统在Kondo区物理性质的研究 4、基于时域物理光学方法的半空间上方目标散射研究 5、有机光电材料的光物理特性研究 6、基于激光混沌的全光物理随机数发生器 7、基于超导电路系统的量子模拟和基础量子物理研究 8、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电磁场增强及光学异常透射的机理研究 9、微型热电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与性能优化研究 10、外尔半金属的反常物理性质研究 11、中子光子输运物理过程蒙特卡罗处理方法研究 12、红外视景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13、关于拓扑物理的量子模拟研究 14、高真实感红外场景实时仿真技术研究 15、氢化非晶硅薄膜结构及其物理效应 16、PIC数值方法以及激光-物质相互作用若干物理研究 17、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18、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 19、基于激光自混合效应的多物理参数同步测量方法研究 20、高性能多物理场数值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21、超薄Bi薄膜的电子态研究 22、铁电基复合薄膜的光伏效应及其调控研究 23、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相关物理研究 2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

08秋汉语言文学刘杰 D2081005701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文章在概述前辈时贤对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对于此论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缺乏系统性、开创性的状态,许多问题的论述或语焉不详,或简单比附。要突破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目前只关注二者成熟形态的比较研究,注意加强二者关系的发生研究,以为二者关系的研究提供早期形态的参照。并且要明确二者关系研究的目的在于开拓小说、戏曲研究的视界,为具体的小说研究和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照系和观察点,从而使此关系研究具有文体学探讨的意义,而不是罗列一些异同现象材料,作表面化的比较 二、综述现有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在两方面:一为故事题材的相互袭用;二是小说与戏曲间概念不清,如视《西厢记》为“曲本小说”,是小说中的韵文一类[1](P308)( 老伯《曲本小说与白话小说之宜于普通社会》),而蒋瑞藻的《小说考证》兼及小说和戏曲。前人有关二者关系的疑问或论定多基于此,如明人胡应麟就疑惑: 传奇”之名,不知起自何代?陶宗仪谓唐为传奇,宋为戏诨,元为杂剧,非也。唐所谓“传奇”,自是小说书名,裴鉶所撰,……然中绝无歌曲乐府,若今所谓戏剧者,何得以“传奇”为唐名?[2]( 卷41《庄岳委谈》卷下) 明人称长篇南曲戏文为“传奇”,那么,这种戏曲形式何得以唐人小说书名作为文体称谓?这一疑惑也曾萦绕在王国维的脑中。他在《录曲余谈》中谈到元人陶宗仪所言“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时,案曰:“九成此说误也。唐之传奇非戏曲……”[3](P222)他们俱对陶宗仪的这一列举线索持有异议。伴随着这些思索与议论,也就开始了对小说与戏曲关系的关注和考察。 早在元代就有人对杂剧开始镜考源流,追索根本,元末夏庭芝、陶宗仪即有言: 唐时有传奇,皆文人所编,犹野史也;但资谐笑耳。宋之戏文,乃有唱念,有诨。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4](夏庭芝《青楼集志》) 稗官废而传奇作,传奇(笔者案:此指唐人小说)作而戏曲继。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笔者案:指元杂剧)犹宋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5](卷27“杂剧曲名”条) 这一排列是基于故事题材为线索的追溯: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院本、元之杂剧一脉相承。然而,“传奇作而戏曲继”,则已包含了对此一脉线索内在联系纽带——叙述性的关注。正是在这一认同点上,刘师培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戏曲的源渊: 盖传奇小说之体,既兴于中唐,而中唐以还,由诗生词,由词生曲,而曲剧之体以兴。故传奇小说者,曲剧之近源也;叙事乐府者,曲剧之远源也。[6](P132) 刘师培以叙述性和诗韵为基点认为传奇小说和叙事乐府两种文体分别是戏曲的近源和远源,故称之为“曲剧”。当然,相对于刘师培,古人对这一点可能未形成自觉意识,把唐传奇小说认定为元杂剧的渊源还是在故事题材的袭用关系和小说、戏曲概念不清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结论,可无论如何这是对小说与戏曲关系所关注的最初视点。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人们循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doc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目录 综述································ 1 一、从初级钢琴伴奏开始学习简易编配 (2) 二、培养键盘和声的实际弹奏能力 (2) 三、重视即兴伴奏的有效训练 (3) (一)重视基础训练 (3) (二)熟悉键盘和声构造思维 (3) (三)增加伴奏手法的使用量和信息量 (4) (四)重视弹奏的艺术 (4) 四、以内容需要为原则 (4) 五、应变能力及技巧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正文 谈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钢琴即兴伴奏的王国,要想歌唱表演和音乐作品得到完美的体现,伴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就得努力,刻苦钻研,还要有适合自己的书籍,相应的指导,各种机会的锻炼,以及应变和技巧上的训练。 关键词:即兴伴奏;能力;提高 综述 传统的和声课中,老师一般都是注重和弦选配与声部走向技法的学习和训练,都没有实际弹奏的。即使有时涉及到键盘和声要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学们有的时常抱怨老师,抱怨学的和声没有很好的运用。我觉得很悲哀,悲哀这种现象会促使我们对和声的学习失去兴趣,但又不得不迫使我们重新来思考和培养弹奏的能力,培养好的和声“内心听觉”及和声色彩的想象力,创造力。 键盘和声是歌曲即兴伴奏的基础,为了让伴奏音乐化,还要把和声伴奏音型多多训练,就是把和弦弹奏的方法加以变化,这种“织体”的变化,能使同样的和弦弹奏出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有的同学在弹奏即兴伴奏时,因为比较熟练,相反忽视了表现艺术,比如,没有正确处理好曲子的情感,没有把握好音色处理,旋律分句、走向、节奏与踏板的应用等,而有的同学,因为本身就比别人差一些,所以更要重视! 音乐不断深入社会,声乐演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喜爱!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歌唱的成败与钢琴伴奏者的伴奏水平及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好的伴奏在声乐演唱中能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伴奏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直以来,各大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断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担负着社会最基础的音乐美育教育工作。可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弹奏简单而有限的正谱乐曲,对钢琴伴奏技能掌握不够,甚至薄弱,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及参与音乐活动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担忧。据我个人观点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即兴伴奏课没有得到师生们的重视;二是老师

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邓丽君歌曲演唱特色研究 试论蒙古族盅碗舞舞蹈的形式美 中国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异同 浅谈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谈钢琴教学中对"放松"的把握 郧阳《凤凰灯舞》初探 上庸地方民俗音乐初探——《彩船》 怎样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 试论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美 试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 社会音乐考级中的“利”与“弊” 浅析脑、眼、手、耳在练琴中的运用及重要性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音乐教育改革 论音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析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音乐课堂中的几个转变 试论藏族弦子舞蹈的形式美 浅谈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演出 对幼儿学习音乐的几点思考 试论傣族孔雀舞舞蹈的形式美 试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 试论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 钢琴教育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议合唱的音色融合性训练 浅析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一专多能” 试论少儿舞蹈的创作与教学 试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的艺术特色——以《枉凝眉》、《葬花吟》为例 如何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浅谈在歌唱与发声训练中对学生的心理意识培养

试论琵琶传统乐曲的艺术特征 浪漫主义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征 试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新中国建国前后的歌曲创作 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器乐学习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集《四季》 试论建立和完善钢琴业余考极体系 试论湖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论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广西彩调的演唱特色 探讨在声乐教学中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黄自的艺术歌曲 肖邦钢琴音乐之我见 浅谈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如何与中小学新课标要求相结合对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论肖邦作品中的民族性 如何弹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 论歌唱换音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柏辽兹与标题音乐 襄樊民间歌曲的发展与传承 黎锦晖之音乐创作研究 一个用音乐播撒爱的使者——探究莫扎特的书信 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 试论强力集团对俄罗斯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与素质教育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

物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物理教学研究方向 1 新课标下基础物理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 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较研究 3 从批判性思维走向批判性教学 4 试论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5 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策略 6 物理教学中体验性活动项目的建设与研究 7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革研究 8 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 9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0 论中学生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11 物理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2 物理教学中的决策能力的培养 13 谈微型物理实验 14 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15 21世纪的网络教育对物理教学的影响 16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 17 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 18 物理教学中的科学价值观教育 19 物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0 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1 浅谈物理创造教育的模式 22 习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论中学物理教育中的化学史教育 24 谈物理教师的素质结构 25 论物理教育中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6 谈物理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7 物理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28 论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9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培养研究 30 物理式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31 物理实验教学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32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物理实验教学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34 物理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35 物理课堂顺应教学方法研究 36 定义不完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教学研究 37 李约瑟难题与中学物理教育 38 从经营教育到大众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材沿革回顾 39 中学物理学习“差生”的归因分析 40 不同类型高级中学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比较分析 41 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2 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有限性的矛盾 43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思考 44 物理实验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教育人才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46 特殊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关系与培养 47 在教学中“育人”与理想教育 48 科学用脑和发展高效性学习 49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效益问题 50 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毕业论文选题】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 上自古希腊、罗马、印度及中国古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下至现当代世界各种戏剧流派,中国的戏剧戏曲现状及走向进行理论探讨,并用其指导创造实践。戏剧戏曲学以哲学、美学的研究成果为指导,与音乐学、美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邻近互相参照、相互推动。下面是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豫西北唐宋民间戏剧史料述考 2、中国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原则 3、略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戏剧思想 4、世间法、戏剧法与中国戏曲的表演原则 5、黄梅戏的艺术特征研究 6、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7、黄梅戏《凤鸣宏村》之独到视角 8、提升河南曲剧文化品格的三个维度 9、当代戏剧延续性发展探究--从中国剧场观演关系的历史演变考察 10、“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 11、戏剧表演中对节奏的巧妙把握 12、河南戏曲电影的审美意蕴 13、民间音乐元素在吉剧舞台的传承与变异--有感于吉林省地方戏剧《额娘梦》的音乐创作 14、中国戏剧通史建构的百年转型与重构可能 15、刍议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及意境的营造探索 16、中国地方戏外部生态环境及传承保护策略 1

17、中国戏曲文学的独特审美形态 18、戏曲丑角舞台表演的文化意蕴分析 19、试论民国时期戏剧书籍的出版 20、从导演本《慈禧与珍妃》看罗云的舞台呈现和追求 21、木偶皮影发展呈现新态势 22、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23、满族曲艺中的悲剧精神 24、论任半塘戏剧研究的意义与影响 25、从艺术生产理论角度看英国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异同 26、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显着特征 27、传统戏曲的导向模式 28、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分析 29、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的中国戏曲化呈现 30、从世界现代戏剧史的视角认知梅兰芳访美和访苏的意义 31、浅议“临川四梦”当代传播之地方化、全国化、国际化 32、浅析戏曲表演在话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借鉴与应用--以话剧《画皮》为例 33、《牡丹亭》中喜剧性因素研究 戏剧戏曲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34、戏曲舞台艺术创意--以晋剧现代戏《托起太阳的人》为例 35、陕南地方戏曲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究 36、西方语境中徐慕云的戏曲双重定位与其戏剧史撰述 37、象征手法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以歌剧《回家》中的“竹”为例 38、江苏地方戏曲旅游文化开发与研究 39、山西古代戏曲文物研析 2

音乐学毕业论文音乐启蒙教育的分析论文

音乐启蒙教育的分析论文 一、看音乐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是通过不同的音色和体裁来表 达现实世界,尤其是情感世界的。要让刚入学的小孩从音乐中认 识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音乐“直观化”,而“直观化”的 基本要素就是可视、动态。在教学上的具体操作就是让孩子“看 音乐”。如在教《嘀哩嘀哩》这首歌时,我通过网络找到一些与 歌曲相吻合的图片(如春天、花草、大树、湖泊、小船等)和一 些相关的媒体剪辑(如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等)。教学中,我一 边播放歌曲,一边呈现图片和媒体剪辑,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 步激发了其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看音乐”简单易行, 可以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意想不到的功效,尤其对孩子们理解歌曲 所包含的情感、意境,是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二、画音乐 启蒙阶段的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孩子们的 音乐理解力。而孩子们是如何理解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往往是 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画音乐”不失为一 个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在让孩子们反复听了 这首歌曲后,我没有直接教唱,而是对孩子们说:“你能试着把 你听到的音乐画出来吗?你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在音乐声中,孩 子们用彩笔描绘着“他们的音乐”!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绘 画各自不同,但都从画面和色彩上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 快乐!当然,在“画音乐”的初期,我会让孩子们先进行一些 “音乐和画面搭配”的练习。播放完一首歌曲后,我出示多幅图

画,让孩子从中选择一幅与音乐描绘的情境最吻合的一幅。“画 音乐”把无形的音乐变成了有形的画面,让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 直观,不仅听得见,而且看得见;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理解力,而且提升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情趣。 三、演音乐 音乐是和谐的韵律,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与孩子们的心 理规律有高度的一致性。这让我们在教学中“演音乐”显得十分 必要,而且能够得以实现。演音乐的初期,首先得对孩子进行一 些单项训练。如为了让孩子准确地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我就 把孩子分成两两一组,面对面地坐着,根据我钢琴演奏的节奏滚 动传球,节奏快滚动就快,节奏慢滚动就慢。再如为了让孩子们 准确地把握音符的长短,我让孩子们每人拿一张废旧报纸,然后 根据听到的音符长短撕出长短不同的纸条。这种直观化、操作性 的训练,能够让孩子们很快提高乐感。有了单项训练的基础,我 便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演音乐”。如在教 学《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少儿歌曲时,在孩子反复欣赏、学唱之后,我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座位,把自己的手、脚、身体都用上,随着音乐自由地律动,自己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可以看 得出,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显得很稚嫩,有的可能还很笨拙,但从 他们的舞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以及一天天 发展起来的乐感。当然,演音乐不能总停留在自由发挥阶段,还 应该逐步向“准确的表达”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我还时常在孩 子们自由表达之后,让孩子们相互评价他们的表演动作、表情, 说说谁的动作、表情与歌曲的韵律、节奏更吻合,怎样改进会更 好一些。 四、说音乐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 3. 浅谈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4. 浅谈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5. 如何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新能力 6. 浅议音乐教学中的课堂语言美 7.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 8. 音乐表演中的美学原则 9. 音乐创作中的灵感与审美 10. 深化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之我见 11. 中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育探索 12.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 13. 谈音乐记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4. 唐代燕乐繁荣之原因 15. 早期音乐教育与儿童思维发展 16.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 17. 我国戏曲音乐的发展 18. 如何搞活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19. 论音乐与情感 20. 试论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 21. 谈乐曲的节奏美 22. 浅谈合唱训练 23. 谈合唱指挥的教学原则 24. 论怎样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能力 25. 如何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的表现力 26.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27. 试论舞蹈中人体动作的造型性 28. 谈声乐教学中的呼吸训练 29. 论呼吸在歌唱发声的运用 30.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1. 浅谈美声唱法 32. 浅谈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33. 论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34. 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 35. 西洋唱法与民族唱法 36. 歌唱与情感 37. 声乐教学中真假声结合的混合声训练 38. 谈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研究范围 39.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40. 心理学与儿童音乐教育 41. 音乐才能的形成、结构、测试 42. 美声唱法的学派与风格 43. 歌唱的呼吸与发声 44. 歌唱的共鸣与语言

戏剧论文

浅谈中国曲艺、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之比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布莱希特的“表现派”、中国戏曲的“古典派”被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为了便于讨论,我想围绕着三个截然不同的戏剧观来谈一谈,那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梅兰芳戏剧观和布莱希特戏剧观。目的是想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根本差别,探索一下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推陈出新的作用,以便打开我们目前话剧创作只认定一种戏剧观的狭隘局面。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说,在西方国家并不存在,因为每个国家也不仅三种表演体系。今天我们把中国的曲艺表演体系与所谓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做一对比,我们会发现布莱希特表演体系与中国曲艺表演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进行经比较。 两者本质特征对比 中国曲艺特征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曲艺表演讲究的是传神,靠演员生动的语言和传神的表演给观众无穷的想象空间。 曲艺表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舞台布景以写意为主,甚至无需布景、舞台。演员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随时随地都可以为观众进行演出。尤其是解放前的曲艺艺人,基本是“撂地”演出,四周围全是观众,这种“撂地”演出虽然不受舞台框架束缚,但对“拴住观众”的技艺要求极高。山东快书大师高元均曾说过“撂地演出,脑瓜后都必须有戏”。可见,中国曲艺对演员的表演技艺的要求极高。

布莱希特把自己所追求的戏剧称为“叙事体戏剧”,他破除“第四堵墙”发挥戏剧激发观众思考的艺术功能,并让解说员、唱歌者、直接向观众说话,使演员与观众进行意识交流,引发他们理性的思考。 从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曲艺表演体系和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共同存在“叙事体”、“写意”、“视舞台为流动空间”、“自由”、“打破第四堵墙”的本质特征。 “跳入跳出”与“间离效果”对比 “一人多角”、“跳入跳出”是中国曲艺的最大特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自然跳换,来去自由,尤其用第三人称作为旁观者叙述的方式,使叙述人与叙述的事件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这种距离恰恰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因为以第三人称的评述往往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代言,从而更能体会观众的此时此刻的心理反应,是曲艺表演更贴近观众,满足观众的内心需求。 曲艺表演讲究“分寸”,要求演员表演不能太满,要给观众留有想象空间。就算进入人物表演时表演也不能忘我的过分投入,中国曲艺表演讲究“像不像,三分样”。曲艺演员刻画人物往往是既形象又夸张,让观众有对形象的信服,也有对夸张的欣赏。在第三人称叙述时要求演员要有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舞台魅力,在进入人物时要求表演分寸控制在演员与角色之间,角色又稍偏重一点的表演程度。当眼看观众被演员带入剧情时,曲艺演员会迅速的由第一人称跳到第三人称,把观众的情绪迅速由“共鸣”带到“欣赏”境地。 布莱希特戏剧表演体系讲究“控制”。他推崇“间离效果”“间离效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 系别音乐系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肖思 学号 指导教师赵丽娟 二零一五年四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浅谈声乐初学者换声点的解决手段》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本人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 : 年月日 文献综述 概述

在声乐初学者学习声乐发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换声点不知如何转换声部的问题,真假音的转换在声乐练习上是必修课。我国教育改革的30年来,特别是艺术教育改革为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声乐工作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并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声乐教学把人声划分三个声区或两个声区的训练方法,是否存在换声点以及真假声如何混合等问题。近几年,对无声换声点混声训练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正文 在罗娜《浅谈声乐者应注意哪些问题》中,笔者强调人的声音线条,人都是有自然声区,而所谓自然声区就是用自然舒服的方式发出的声音,一般就是我们说的中音区,打好中音区的基础,用正确的呼吸和共鸣的方法练习中音区。声音是一种声音流,经过胸腔产生胸腔共鸣,最后声音上到头腔,产生头腔共鸣。喉咙位置不对,或者没有用腔体,声音不是发白,就是会发闷。笔者着重强调声音正确的发声。 余开基的《声乐卷》大量叙述了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给推动声乐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世界着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声乐教育家弗兰切斯科·兰培尔蒂、扎科莫·劳里-沃尔皮等世界着名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的声乐教育理论和声乐演唱和声乐演唱方法。20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之后,许多声乐艺术家在北京举办了大型音乐会,使一大批声乐工作者有机会与世界上着名声乐大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因此,在声乐学习中产生了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其中一部分学者主张采用完整的、统一的、无换声点、一步式混声训练方法,并从生理和心理分析的角度,对无换声点混声训练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这是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认识上一大发现。笔者通过世界声乐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声乐促进各国交流,文化交流。 施国新的《试论歌唱换声点的移位》文章中,强调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技术要求,同样音高的换声点,在碰到不同的制约因素时,同一个歌唱家会出现不同的演唱效果,这是因为在歌唱家演唱实践中,把换声点曲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音高,导致声源体与共鸣体之间产生不和谐耦体,造成声音的不统一,因而给声音转换带来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换声现象”不是孤立在于某个特定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