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11年第 23期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 (2006AA10Z412;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06C26222120113; 大连市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2010-Z51

*通讯作者

近年来 , 植物活性物质因具有天然、高效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辣椒中的辣椒素是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氨类生物碱 , 是辣椒辛辣味和药物功能的主要来源。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辣椒素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可行性 , 并做了许多尝试 , 发现辣椒素具有抗菌、抗炎、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等特点 (Kym 等 , 2009; Hwang 等 , 2008; Harada 和 Okajima , 2007。本文就辣椒素作为一种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辣椒素的来源及性质

红辣椒于 6~7月果红 , 成熟的红辣椒含有

丰富的辣椒素 , 约占辣椒干重的 0.2%~1.0%, 辣椒素包括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素等 14种同系物 , 各物质辣度 (以史高维尔指数 Scoville Scale 表示不尽相同 (见表 1。辣椒素不溶于水 , 易溶于甲醇、乙

醇、苯、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 在高温下产生刺激性气体 (王剑平等 , 1996。

2辣椒素的吸收和利用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红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 ,

必须通过注射或从饲料中摄入。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不同。大鼠静脉注射辣椒素 2mg/kg, 3

min 后进入脊髓和肝脏 , 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

组织。脊髓和肝脏中辣椒素的浓度是血液中的 3~

7倍。皮下注射辣椒素 50mg/kg, 10min 后就分布

到各组织中 , 30min 后肾脏达到高峰浓度 1000

ng/g。其他组织也在 5h 后达到高峰浓度 , 如血液、脑组织、脊髓中的辣椒素含量为 500ng/g, 但是肝脏中辣椒素的含量较低 , 大约是 50ng/g, 这可能

与肝脏中辣椒素在不断的代谢有关 (Saria 等 ,

辣椒素成分含量 /%

史高维尔指数

辣椒碱 6916000000二氢辣椒碱 2216000000降二氢辣椒碱 79100000高二氢辣椒碱 18600000高辣椒碱 1

8600000

表 1

辣椒素的组成及史高维尔指数

[摘要 ]辣椒素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 , 具有安全、营养、高效广谱抗菌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的特征 , 在

饲料领域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天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辣椒素 ; 饲用抗生素替代品 ; 抗菌 ; 促生长 [中图分类号 ]S81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314(2011 23-0023-03

[Abstract ]As a natural antimicrobial ingredients from plant , capsaicin is safe , nutritional , high efficiency and broad-spectrum antimicrobial , which has good value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feed.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 -search progress of capsaicin in the field of feed.

[Key words ]capsaicin ; dietary antibiotics substitute ; antibacterial ; growth-promoting

辣椒素作为饲用

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化强金礼吉李晓宇吴菲菲曹振辉尤建嵩徐永平

*

注 :资料来源 Marilyn (2002。

23

中国饲料 2011年第 23期

1982。

大鼠口服辣椒素 135mg/kg, 5min 后吸收率为 50%, 30min 后吸收率为 70%, 1h 后吸收率为 80%, 3h 后吸收率为 85%。分析消化道中的内容物 , 未检测出辣椒素的分解产物 , 表明消化道可快速且几乎完全吸收辣椒素 , 在此阶段辣椒素几乎没有

分解产物 , 通过门静脉进入机体并分布到各组织中。 75%左右的辣椒素 48h 后在肝脏和肾脏内被分解 , 大部分水解生成 4-羟基 -3-甲氧基苯甲胺和 C10脂肪酸的各种异构体 , 前者氧化生成香草醛 , 一部分香草醛进一步氧化生成香草酸 , 另一部分还原生成香草醇 , 主要代谢产物以葡萄糖苷酸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Kawada 等 , 1984。

上述研究通过使用啮齿动物模型 , 从得到的辣椒素代谢途径和速率可以发现 , 辣椒素被消化道吸收迅速、完全 , 注射给药也能较快分布到各组织中 , 并且 48h 后大部分被排出 , 其吸收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十分明显。

另外 , Saria 等 (1982 的研究中提到辣椒素能够通过血脑屏障 , 进入脑组织 , 这可能是因为辣椒素的结构较简单 , 分子质量较小。而辣椒素能够穿越血脑屏障 , 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其在小剂量时具有兴奋、诱食作用 , 大剂量时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的原因。同时 , 辣椒素的高透过性也使其具有作为脑部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潜质。

3辣椒素提取方法

从辣椒干粉中提取辣椒素的传统提取方法多为有机溶剂萃取法 , 利用浓度梯度 , 使辣椒素逐步扩散到溶剂中 , 浸提能力大 , 但提取时间长 , 消耗溶剂多、提取率低 (张雪松和朱媛 , 2007。丙酮法 (彭书练等 , 2007、酸碱法 (罗春丽和张鹏 , 2007 等也有部分应用。近年来相继开发出一些新方法 , 如超声波提取法 (朱妞等 , 2009、微波法 (张丽茜等 , 2008; Barbero 等 , 2006、超临界 CO 2萃取法 (阿依古丽 ·塔西等 , 2009; 张彦雄 , 2001 等。超临界 CO 2萃取法的辣椒素类化合物产品主成分辣椒素含量达 67%(张彦雄 , 2001, 但该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 , 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方法以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 因此寻求新的提取方法十分必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辣椒本身就是食物 , 辣椒素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 因此对纯度的要求不必太高。当前消费者崇尚自然和返朴归真 , 采用完全物理方

法处理而不进行提取 (如微切变 -助剂互作技术 , 既释放了辣椒中的辣椒素 , 又使辣椒中其他生物活性营养成分 (如辣椒红色素、维生素等被利用。

4辣椒素在饲料中的应用

4.1蛋鸡饲料抗菌促长添加剂用含 18mg/kg辣椒素的日粮饲喂 1日龄来航蛋鸡14d , 试验结果表明 , 辣椒素处理组的盲肠内容物 pH 值显著降低 , 盲肠固有层有轻度至中度单核细胞和异嗜白细胞浸润 , 盲肠固有层和上皮细胞的厚度显著增高 , 并且辣椒素可以提高来航蛋鸡肠道对沙门氏菌的抗性 (Tellez 等 , 1993。采用不同辣椒素含量水平 (0.76、 12.26mg/kg和 3

5.26mg/kg 的日粮饲喂来航蛋鸡 , 试验结果表明 , 添加辣椒素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 (Gonz ález 等 , 1999。上述研究表明 , 辣椒素在蛋鸡肠道中能表现出明显的杀菌性能 , 增强肠道抗致病菌感染的能力。另外 , 由于鸡没有味蕾 , 对辣味不敏感 , 因此可以较高剂量添加 , 且添加辣椒素后对摄食和生产性能均无负面影响。

4.2猪饲料抗菌促长添加剂辣椒素有延长食糜在猪胃内停留时间的作用 , 这种作用源于辣椒素对胃运动的影响。研究发现 , 在 20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

200mg/kg辣椒素后 , 蛋白质的消化率提高 , 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增加 , 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 调整菌群结构 , 促进仔猪健康 (Manzanilla 等 , 2009。

Meunier 等 (2007 对辣椒素作为猪饲料添加剂的添加方式做了研究 , 将 20%辣椒素包裹在菜籽油中制成辣椒油树脂。通过流化床将其制成直径为180~1000μm 的微囊 , 在饲料中添加 15%, 结果表明 , 该微囊可以减少辣椒素的刺激性和控制辣椒素在猪消化道的释放速度。

胡太文等 (1993 在仔猪饲料中添加 0.16%的干辣椒粉 , 试验结果表明 , 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 14.6%; 每增重 1kg 耗料减少 0.365kg 。说明辣椒中活性成分可以促进仔猪生长 ,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研究表明 , 辣椒素在仔猪肠道中的杀菌作用具有选择性 , 即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同

24

中国饲料 2011年第 23期

时对乳酸杆菌等益生菌不产生负面作用 , 促进益生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群 , 改善肠道微生态 , 与饲用抗生素相比 , 具有安全、高效、不产生抗药性的特点。

4.3牛饲料抗菌促长添加剂 Cardozo 等 (2004 在荷斯坦母牛基础日粮中添加7.5mg/kg的辣椒提取物 , 结果表明 , 辣椒提取物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 , 改变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 提高蛋白质吸收率。

Cardozo 等 (2006 认为 , 辣椒提取物组可显著增加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饮水 ; 与对照组相比 , 可减少瘤胃中醋酸的比例 , 支链脂肪酸浓度降低 , 对摩尔浓度影响较少 , 可显著降低瘤胃液中多肽的浓度 (12.9mg/100mL , 从而显著增加小肽和氨基酸的浓度 (22.8mg/100mL 。

牛的瘤胃中 pH 值为 5.5~7.5, 酸性不强 , 适于微生物发酵 , 在饲料中添加含辣椒素的辣椒提取物 , 防止致病菌感染 , 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 , 使饲料中的蛋白质高效转化成菌体蛋白 , 随着瘤胃中小肽和氨基酸的增加 , 可促进反刍动物对纤维素的消化 , 增加瘤胃微生物的数量和提高乙酸丙酸比 , 乳脂率也会相应提高 , 从而提升牛奶的品质。与禽类不同 , 猪、牛等哺乳动物的味蕾发达 , 对辣椒素的辣味敏感 , 而微囊化包被技术的出现 , 可以消除辣椒素对猪饲料适口性的不良影响 , 且不被胃酸破坏活性 , 有助于辣椒素定点释放。 5展望

我国是辣椒生产大国 , 辣椒来源广泛 , 成本较低 , 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辣椒素性质稳定 , 经口服吸收迅速 , 能显著抑制蛋鸡、猪、牛消化道致病菌 , 促进益生菌生长 , 改善消化系统微生态 , 提高免疫力 , 对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辣椒素具有生长促进剂、诱食剂、防腐剂的功效 , 是极具市场前景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品。但由于辣椒素提取困难 , 价格昂贵 , 还没有形成成熟、统一的产品体系 , 产品之间的使用效果存在差异 , 因此 ,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阿依古丽 ·塔西 , 古丽克孜 ·阿日甫 , 李慕春 , 等 . 新疆辣椒中辣椒碱超临界CO 2萃取工艺研究 [J].亚太传统医药 , 2009, 10:37~39.

[2]胡太文 , 曹树萍 , 陈益众 . 辣椒粉可促进肥育猪生长 [J].中国饲料 , 1993, 8:35.

[3]罗春丽 , 张鹏 . 酸碱 -萃取法制备辣椒碱类化合物工艺探讨 [J].食品工业科

技 , 2007, 5:156~158.

[4]彭书练 , 夏延斌 , 丁芳林 . 索氏提取法制备辣椒素的工艺研究 [J].辣椒杂志 , 2007, 4:31~33.

[5]王剑平 , 张建国 , 王爱军 . 辣椒碱及其工业生产方法 [J].食品工业科技 , 1996, 6:65~67.

[6]张丽茜 , 金红星 , 成文玉 , 等 . 乙酸 -微波预处理法提取辣椒素的研究 [J].食

品研究与开发 , 2008, 3:66~69.

[7]张雪松 , 朱媛 . 丙酮溶剂提取辣椒油树脂工艺的研究 [J].农产品加工 (学刊 , 2007, 10:45~46.

[8]张彦雄 . 辣椒碱类化合物及脱色辣椒精生产技术研究 [J].贵州林业科技 , 2001, 4:1~8.

[9]朱妞 , 訾荣禄 , 王晓霞 . 超声波辅助提取辣椒碱工艺研究 [J].中国调味品 , 2009, 12:49~53.

[10]Barbero G F , Palma M , Barroso C G.Determination of capsaicinoids in peppers by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 -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J].AnalChim Acta , 2006, 578:227~ 233.

[11]Cardozo P W , Calsamiglia S , Ferret A , et al .Effects of alfalfa extract , anise , capsicum , and a mixture of cinnamaldehyde and eugenol on ruminal fermenta -tion and protein degradation in beef heifers fed a high -concentrate diet [J].J Anim Sci , 2006, 84:2801~2808.

[12]Cardozo P W , Calsamiglia S , Ferret A , et al .Effects of natural plant ex -tracts on ruminal protein degradation and fermentation profiles in continuous culture[J].JAnim Sci , 2004, 82:3230~3236.

[13]Gonz ález M , Casta n ~o E , Avila E , et al. Effect of capsaicin from red pepper (Capsicum sp on the deposition of carotenoids in egg yolk [J].JSci Food A -gr , 1999, 79:1904~1908.

[14]Harada N , Okajima K.Effect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apsaicin and its re -lated compounds on derm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levels in mice and on facial skin elasticity in humans [J].GrowthHorm IGF Res , 2007, 17:171~ 176.

[15]Hwang S L , Yang B K , Lee J Y , et al .Isodihydrocapsiate stimulates plasma glucose uptake by activation of 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 2008, 371:289~293.

[16]Kawada T , Suzuki T , Takahashi M , et al .Gastro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capsaicin and dihydrocapsaicin in rats [J].ToxicolAppl Pharma -col , 1984, 72:449~456.

[17]Kym P R , Kort M E , Hutchins C W.Analgesic potential of TRPV1an -tagonists[J].BiochemPharmacol , 2009, 78:211~216.

[18]Manzanilla E G , Perez J F , Martin M , et al .Dietary protein modifies effect of plant extracts in the intestinal ecosystem of the pig at weaning [J].JAnim Sci , 2009, 87:2029~2037.

[19]Marilyn V Z.Topical composition for heighteened sensitivity [P].United Statent.60/432.383, 2002.

[20]Meunier J P , Cardot J M , Manzanilla E G , et al .Use of spray -cooling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capsicum oleoresin for the growing pig as an alternative to in-feed antibiotics :a study of release using in vitro

models[J].JAnim Sci , 2007, 85:2699~2710.

[21]Saria A , Skofitsch G , Lembeck F.Distribution of capsaicin in rat tissues af -ter systemic administration[J].JPharm Pharmacol , 1982, 34:273~275.

[22]Tellez G , Dean C E , Corrier D E ,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lactose on cecal morphology , pH , organic acids , and Salmonella enteritidis organ invasion in Leghorn chicks[J].PoultSci , 1993, 72:636~642.

[通讯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 , 邮编 :116024] 25

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精)

辣椒杂志(季刊2005年第4期辣椒素类物质研究进展 戴雄泽 1,2 刘志敏 1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2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辣椒(Capsi cum annunm L.是茄科辣椒属的多年生或一年生作物,2n=24。原产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人欧洲。17世纪,辣椒传入东南亚各国,明朝末年引人中国。辣椒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A 、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蔬菜,世界上有近3/4的人口经常食用辣椒和辣椒制品。辣椒独有的辛辣成分———辣椒素及同系物,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在加工、食品餐饮、医药工业、饲料工业等领域。目前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研究较多,本文综述辣椒素类物质近期研究进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辣椒素及同系物 P.A.Bucholtz (1816首先发现辣椒中的辛辣味能够用 有机溶剂浸染分离,1846年L.T.Thresh 报道分离出辣椒素晶体,并命名为辣椒素,1878年匈牙利医学家 Endre Hogyes 也分离出辣椒素。1930年,E.Spath 和F.S.Darling 首次合成了最辣的混合物。Kosuge 和Inagaki 、D.J.

Bennet 等人利用色谱、 核磁共振等手段详细分析了辣椒辛辣物质的化学组成后发现:天然辛辣物质是由一系列同类物组成,它们的结构和性质与辣椒素非常相似,称为辣椒素类物质(Capsaicinoids。现已发现有14种类似物,已定性和分离出了6种不同的辣椒素同系物和一种用于标定辣椒素含量的合成物。辣椒素分子式为C 18H 27NO 3,化学结构式为H 3CO (HO -C 6H 3-CH 2-NH -CO-(CH 24CH =CHCH(CH 32,属酰胺类化合物。 辣椒素同系物结构类似辣椒素,化学结构通式为H 3CO (HO -C 6H 3-CH 2-NH- CO-R ,同系物间R 基不同。 辣椒素类物质主要由69%辣椒素(capsaicin、22%二氢辣椒素(dihydrocapsaicin 和7%的降二氢辣椒素(nordi- hydrocapsaicin 、1%高二氢辣椒素(homodihydrocapsaicin、1%高辣素(homcapsaicin组成。Georgia 大学研究员Anna 收稿日期:2005-10-02 作者简介:戴雄泽(1964-,男,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辣椒新品种选育及加工技术研究 Abstract Constituents and characters of the capsaicinoids a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tter's research such as its metabolism,content change among different capsicum (peppervarieties or during the pepper's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re reviewed.And its product development in future is also prospected.Key w ords Capsicum (chili,hot,pepepers;capsaicin Scovtille heat unit(SHU

促生长抗生素药物剂---添加剂与饲料原料手册

促生长抗生素药物剂---添加剂与饲料原料手册 促生长抗生素药物剂 (一)概述 抗生素是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是用化学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相类似的物质。这类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时间长、范围广,争论也最多。饲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具有有效防治细菌性疾病和促进动物快速生长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一般解释为: ①抗生素对某些致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提高动物抵抗力,防治疾病。这是动物健康生长的保障。 ②调整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区系,抑制不利微生物,刺激有益菌,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③使动物肠管壁变薄,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率。 ④使肠道蠕动减缓,保证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提高消化吸收。 ⑤增进动物食欲,提高采食量,促进动物发育。 长期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会引起下列问题: ①抗药性问题,畜禽长期使用某一抗生素添加剂后,病源菌产生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将耐药遗传因子(又称R“因子”)传递给其它敏感细胞,使得某些不耐抗生素的致病菌变成耐药菌株,引起畜禽疾病防治上的麻

烦。对于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如土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若出现耐药菌株,就会影响人类疾病的防治效果,造成不良后果。 ②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有些抗生素易被动物肠道吸收,排泄较慢,残留在肉、蛋、奶中。这些抗生素在食品加热或制作中不易被充全“钝化”。有些抗生素有致突变、致畸胎和致癌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选择畜禽专用,吸收差、残留量少的、不产生抗药性的品种。对此作出较多规定的法规有日本的《饲料安全法规》,美国的联邦食品与药物局(FDA)法规等。 ②严格控制使用剂量,以尽可能少的用量达到使用效果。许多抗生素对于预防、治疗疾病及促进生长等不同作用,其剂量明显不同。 ③抗生素的使用期限。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使用不同的种类,更要注意停药期,一般在肉畜上市屠宰前7天停止用药。(二)多肽类抗生素 杆菌肽锌 硫酸粘杆菌素 恩拉霉素 维吉尼霉素 阿伏霉素

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11年第 23期基金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 计划 (2006AA10Z412;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06C26222120113; 大连市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2010-Z51 *通讯作者 近年来 , 植物活性物质因具有天然、高效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辣椒中的辣椒素是一种极度辛辣的香草酰氨类生物碱 , 是辣椒辛辣味和药物功能的主要来源。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辣椒素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可行性 , 并做了许多尝试 , 发现辣椒素具有抗菌、抗炎、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等特点 (Kym 等 , 2009; Hwang 等 , 2008; Harada 和 Okajima , 2007。本文就辣椒素作为一种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辣椒素的来源及性质 红辣椒于 6~7月果红 , 成熟的红辣椒含有 丰富的辣椒素 , 约占辣椒干重的 0.2%~1.0%, 辣椒素包括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素等 14种同系物 , 各物质辣度 (以史高维尔指数 Scoville Scale 表示不尽相同 (见表 1。辣椒素不溶于水 , 易溶于甲醇、乙 醇、苯、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 在高温下产生刺激性气体 (王剑平等 , 1996。 2辣椒素的吸收和利用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红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 ,

必须通过注射或从饲料中摄入。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速度不同。大鼠静脉注射辣椒素 2mg/kg, 3 min 后进入脊髓和肝脏 , 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 组织。脊髓和肝脏中辣椒素的浓度是血液中的 3~ 7倍。皮下注射辣椒素 50mg/kg, 10min 后就分布 到各组织中 , 30min 后肾脏达到高峰浓度 1000 ng/g。其他组织也在 5h 后达到高峰浓度 , 如血液、脑组织、脊髓中的辣椒素含量为 500ng/g, 但是肝脏中辣椒素的含量较低 , 大约是 50ng/g, 这可能 与肝脏中辣椒素在不断的代谢有关 (Saria 等 , 辣椒素成分含量 /% 史高维尔指数 辣椒碱 6916000000二氢辣椒碱 2216000000降二氢辣椒碱 79100000高二氢辣椒碱 18600000高辣椒碱 1 8600000 表 1 辣椒素的组成及史高维尔指数 [摘要 ]辣椒素作为天然植物来源的抗菌活性成分 , 具有安全、营养、高效广谱抗菌性和不产生抗药性的特征 , 在 饲料领域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就辣椒素作为饲用抗生素天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常见的代替抗生素的中成药

抗生素替代中成药 一、呼吸系统炎症常用药 1、蒲地蓝消炎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 等的治疗。 2、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通便,消炎,一般应用于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3、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4、银黄胶囊/颗粒: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5、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湿热泄泻。(咽喉炎、急 性肠炎等) 6、黄连上清片: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7、穿心莲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热淋涩痛、肿痛疮疡等。对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腮腺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8、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9、三黄片: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10、众生片/丸/胶囊: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疮毒等症。 11、清热散结片:消炎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疮疖疼痛,中耳炎,皮炎湿疹 12、喉痛灵片:清热解毒,消炎,清咽喉。用于咽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炎,疖疮等。 13、复方公英片: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14、清咽片:清凉解热,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干舌燥,咽下不利。(急慢性咽炎) 15芩黄喉症胶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6、复方气管炎片:呼吸道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 17、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8、复方鱼腥草片: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19、黄芩片:消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0、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二、消化系统炎症 1、消炎利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肝胆结石并发 感染者。 2、青叶胆片: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肝胆囊炎、尿道炎等) 3、复方黄连素片: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 疾见上述证候者。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江善祥博士——南京农业大学1.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是从本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得到认识和使用的。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发酵残渣,能促进畜禽生长。1950年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后,世界各国相继进行了抗生素的饲喂试验,并用于生产。因此,抗生素作为抗菌助生长剂添加于饲料中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对应抗生素合理性的争论亦已持续了40多年,争论的焦点,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尽管如此,世界上主要饲料生产国几乎都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用以提高饲料报酬。应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抗生素作为抗菌助长剂添加到饲料中,对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养效益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世界上有二十多种抗生素及十几种合成抗菌药物被应用到饲料中。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抗生素被饲料行业应用得最多的时期,受到了饲料厂商和饲养者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现在仍然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不应过于考虑,并提出只要科学合理使用,特别是应注意将人用和畜用的抗生素分开,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必要的阶段性更换,就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量很少,而且很多国家都严格规定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同时还对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作了限制。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品种有15种,并分别对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作了严格规定,但由于兽药管理工作跟不上,实际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品种比规定要多,使用量普遍也较大,而且基本没有执行停药期,特别在蛋鸡的产蛋期,按要求是严格限制使用抗生素的,但据了解,在产蛋期使用抗生素是普遍存在的。国外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比国内要早得多,但近一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限用或禁用饲用抗生素。1974年,欧共体禁止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四环素作为促生长药物,瑞典则从198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1995年开始、丹麦、芬兰、德国相继终止了阿伏霉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但在北美,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还较为普遍,加拿大药物饲料添加剂1998年修订版中,有18种抗生素被允许在不同动物的饲料中使用,而且在美国和加拿大抗生素的产量中相当大的部分仍然被用作动物促生长药物。 2.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作用抗生素作饲料药物添加剂一般分三类:(1)抗球虫类:莫能菌素是使用最早的一种聚醚类抗球虫药,主要是通过妨碍寄生虫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中的离子正常平衡,达到预防球虫的目的。此外常用的抗球虫类抗生素还有盐霉素和海南霉素。(2)驱虫类:它们是一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8511776.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主要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作用机制-呙于明

呙于明:主要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作用机制 时间:2018-06-11 点击:93次来源:阳光畜牧网作者:呙于明- 小 + 大 1、谈禁抗,就是怎么对付好微生物 抗生素的应用效果主要有两点:1.抗菌、保健,提高存活率;2.促生长、增产量、提高饲料转换效率。这些都是与我们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指标,作为饲料添加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表明,在无菌的饲养条件下,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没有病原菌,我们就不需要抗生素。那么我总结了一句话:我们谈抗生素,就离不开病原菌或微生物,我们谈禁抗,就是怎么对付好微生物。 2、对蛋白结构的解析,让对付超级细菌成为可能 抗生素的使用最令人担忧的就是耐药性的问题,2010年就报道了耐药基因的存在。去年,美国报道我们的王牌抗菌素——粘菌素的耐药基因:mcr-1,引起了我们的恐慌。在医疗上,粘菌素是在其他抗生素都无效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抗生素。如果细菌对王牌抗菌素都产生耐药性的话,我们很多病都没法治疗了。为什么这个耐药基因这么厉害?因为它编码一种蛋白叫磷酸乙醇胺转移酶,这种蛋白降低了粘菌素和脂多糖(存在与革兰氏隐形细菌细胞壁中)亲和性从而导致细菌对粘菌素不敏感。澳大利亚的专家对耐药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结构解析,今年二月份就有一篇杂志上有报道。如果可以改变蛋白结构,这个酶(即耐药基因编码的蛋白)就会失活,所以结构的解析对未来开发有效的对抗这种耐药性基因的药物意义重大,这就是新一代的超级抗菌素产生的科学基础。 3、替抗产品作用机制 我们努力寻找的抗生素的潜在替代物,可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就是益生菌及其营养物质,二类就是针对病原菌粘附的阻断剂或者抑杀物质,第三类就是增强宿主免疫功能的物质。都跟微生物有关,下面主要介绍作用机制。 首先介绍益生菌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就是抢地盘,竞争宿主肠黏膜结构位点,在空间产生竞争优势;第二点是竞争微生物所需的养分;第三点是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细菌素、抗菌肽,这些代谢产物会对其他的菌产生抑制作用。从益生菌的使用情况来看,通过这三种模式都可以构建益生菌优势菌群。我们都知道狮子是吃牛和羊的,但是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有不少狮子被牛踩死了,就是力量的对比,看谁多。比如说发酵乳杆菌,在家禽中最常见的病是坏死性肠炎,如果饲料中添加发酵乳杆菌,即使它存在坏死性肠炎的罪魁祸首——产气荚膜梭菌,它的肠道也是相对健康的。从微观上看肠道结构,在坏死性肠炎组饲喂乳酸菌,肠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是正常,所以发酵乳杆菌保证肠道最基本的物理结构。紧密连接蛋白反映了肠道上皮的通透性,通透性太大,一些毒素、有害物质会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继而产生败血症等,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用了益生菌后,电阻值增大,通透性减小,屏障功能增强,对外源有害物质的阻断能力增强了。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对于温度是有感知能力的,高温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是,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使用益生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矫正肠道微生物的紊乱。 第二种机制就是粘附阻断排除病原体机制。在细菌或者病原菌的纤毛上都存在一个化学物质,叫凝集素,它由一些糖组成的,是病原菌能够跟动物产生互作的物质基础。我们研究营养或者其他的什么也好,物质基础就最重要的。通过研究,病原菌没有粘附就不会产生互作,也不会致病,如果不让它粘附,有害微生物即使在肠道中存在那也是安全的。如果存在一个物质,跟凝集素上的糖的结构相同,那么病原微生物就可能跟这个物质结合,从而剥

抗生素替代品_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解读

近年来 , 随着我国集约化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 ,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日益广泛 , 同时针对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及其所产生的抗药性等问题的出现 , 研制抗生素替代品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一些天然的饲料添加剂 , 中草药以它独特的作用方式、良好效果 , 无残留、无抗药性以及无污染而受到了青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依据我国中医中药理论 , 科学组方配伍 , 不仅具有扶正祛邪、健脾开胃、抗菌促生长、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效果 , 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 ,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 祖国这一宝贵遗产因而得以不断发掘 [1] 。 近年来 ,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一大热点 , 大力开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 , 提高生产率 , 发展绿色畜牧业 , 满足人们的食品安全需求 , 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 , 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加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理论研究 , 解决目前在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将有助于更好利用我国中草药的资源优 势 , 使之在畜牧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有效成分、作用原理及主要 功效的研究 1.1有效成分 一般认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有 效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酶、油脂、无机成分及色素 , 对于中草药不能孤立地去认识和研究 , 其有效成分的不同决定了其作用的不同。 1.1.1生物碱 :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

生物体中含 N 的碱性天然有机物 , 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活性 , 在应用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生物碱具有 M 受体的作用 , 如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 , 增加肠蠕动 , 使消化液分泌旺盛 , 食欲增加 , 其发挥的作用与其所含的生物碱密切相关 [2,3] 。 1.1.2 糖类 :多糖是自然界中分子机 构复杂庞大的糖类物质 , 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发现某些中草药的多糖成分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 , 如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 , 而目前对多糖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 特别是在提高和改善动物免疫功能方面 [4] 。因 此 , 可以说多糖类是一类免疫增强剂 , 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1.1.3甙类 :凡水解后能生成糖和非 糖化合物的物质都称为甙 , 因此甙类又称配糖体 , 它是中草药中分布非常 广泛的一大类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其生物学活性仅次于生物碱。皂甙是甙类物质中最典型的一种 , 是由皂甙元和糖、糖醛酸组成的一类复杂的甙类化合物 , 皂甙的药理学研究比较多 , 如人参皂甙有明显的促进血清、肝脏、骨髓等的 RNA 、 DNA 、蛋白质及糖的生物合成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黄芪中的三菇皂甙 , 能促进 DNA 合成 , 加速肝脏分化增殖 , 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等。因此 , 含皂甙类的一些药物可以作为添加剂中的免疫增强剂 [5]。

常用饲用抗生素浅析

常用饲用抗生素浅析速大肥的特点及实用价值 ?常用饲用抗生素浅析 ?速大肥的独特性 ?速大肥贵吗? ?正确选择、使用抗生素 常用饲用抗生素浅析 ?广谱:金、喹、洛、磺 ?阴性菌:抗、新 ?阳性菌:黄、吉他、速、恩、杆肽 ?抑制和灭杀其他微生物 ?促进动物生长 细菌对肠道的作用 ?排出毒素、损坏肠道细胞膜 ?肠道出现水肿、通透性差 ?损耗营养物质 ?刺激肠道蠕动、加快食糜排出 抗生素对肠道的影响 ?降低小肠重量和厚度 ?肠壁变薄变通透 ?使肠壁绒毛变长 ?降低肠道水肿 ?减缓食糜排出 速大肥的独特性

?M 因子、S 因子—天然配伍 ?纯品—质量稳定的保证 ?促进生长效果明显 ?有效控制梭菌 ?没有配伍禁忌、好用 ?速大肥使鸡的法氏囊重量变小—改善免疫力作用(1) ?减少肠道赖氨酸的降解 ?减少碳水化合物损失17% ?减少挥发性脂肪酸40% ?减少氨26% 作用(2) ?提高猪氨基酸吸收8% ?提高鸡的蛋氨酸吸收6% ?提高磷吸收6—14% ?延长中大猪食糜通过时间5% 抑杀梭菌 梭菌及危害一般不被认识 预防和治疗梭菌引起的下痢 肠道损坏无法恢复 已无饲养价值(重点) 预防重于治疗 肉鸡 ?提高增重6—12% ?增加胸肌、大腿肌的重量 ?减少坏死性肠炎 ?减少热应激 ?增加肉鸡黄色素着色 ?屠宰场最喜欢收的鸡 蛋鸡 ?提高产蛋率2—4% ?降低死亡率5% ?增加蛋黄着色10-30% ?增加蛋黄重量1-2% ?增加蛋壳强度和厚度 乳小猪 ?减少梭菌感染

?增加肠道绒毛长度 ?提高增重10-20% ?提高断乳成活率10-20% ?健壮的小猪是基础 中大猪 ?饲料利用率逐渐下降40-25% ?许多添加剂力不从心 ?增重8.2%,提前10天出栏 ?提高瘦肉率5.8% ?减少热应激 速大肥贵吗? 抗生素的添加剂量 ?促生长剂量 ?预防剂量 ?治疗剂量 ?量变才能质变(吃饭编制竞赛)?剂量不够的问题

抗生素替代品

抗生素替代品研究进展 郭影成延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开发总公司,133000 摘要:鉴于抗生素的诸多缺点,人们研制开发了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品。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中草药添加剂、糖萜素以及牛至油等。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有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等优点。 关键字:抗生素;替代品;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 绿色抗生素替代品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较抗生素安全范围大,在畜禽生产中长期应用不易产生毒副作用,无抗药性,无停药期,安全、高效。与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合用,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配伍禁忌,细菌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动物生长不构成危害。在动物产品中无药物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而且,在畜禽的排泄物中不存在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污染物。同时,大多抗生素替代品理化性质或生物活性物质稳定,能有效地进入畜禽胃肠道发挥作用,不影响畜禽采食饲料的适口性。更重要的是,绿色抗生素替代品尤其是植物提取类(中草药等)含有许多有效成分,除了具有抗病促生长作用外,还具有改进畜产品品质及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的能力。如有些中草药含有甾醇类物质,对内分泌与生殖机能作用较强,能刺激畜禽的繁殖,提高畜禽的繁殖性能。包括益生菌、化学益生素、酸化剂、微生物培养物、鸡卵黄免疫球蛋白以及中草药添加剂等。下面就每种抗生素替代品概况做以简要陈述。 一、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也称为益生素或活菌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活性酵母等。其主要作用是补充动物消化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优势菌群,维持正常的微生态区系平衡;刺激动物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从而调节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刺激动物分泌有机酸、过氧化氢、类抗生素等杀菌物质,杀死病原微生物;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降低肠道ph值,从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益生菌能占据靶细胞,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的繁殖;防止动物肠道内产生的肠毒素、毒性肽、吲哚等有毒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动物身体健康;合成D族维生素、赖氨酸、蛋氨酸等营养物质,直接被动物吸收;在动物体内可产生蛋白酶、淀粉酶、植酸酶等多种消化酶及多种未知的促生长因子,有利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速动物生长。 1. 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1 微生态制剂首选药主要治疗的疾病 1.1.1 感染性腹泻 1.1.1.1 预防和治疗腹泻 腹泻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通过增加腹泻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以恢复正常的菌群平衡,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对成人和小儿的急性腹泻、慢性腹泻等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Guandalini[1]等研究显示,嗜酸性乳杆菌治疗可使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迅速恢复,患者的平均病程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缩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组合应用研究进展 蒋正宇周岩民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本文综述了畜禽生产中的微生态调节剂种类、作用机理及与抗生素联用的效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合理配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元,抗生素,微生态调节剂 几十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预防动物疾病、抗应激、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效果有目共睹,但抗生素的长期和广泛应用,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耐药性及其传递和传播等负效应。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工业的发展,一些微生态调节剂作为饲料中抗生素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如活菌制剂(益生菌)和低聚糖(益生元)等,它们通过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而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已广泛在饲料中研究和应用,已就不同种类的益生菌或益生元的作用机理、应用效果及在不同动物种类、年龄、饲养环境下的最佳用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益生菌或益生元之间以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益生菌以及其他营养性或非营养性添加剂之间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寻找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最佳同效应的添加组合,已成为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所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1 饲用微生态调节剂和抗生素的种类 微生态调节剂是指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或)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prebiotics)、益生元(probiotics)、合生素(sybiotics,eubiotics)。 益生菌是有利于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活菌食品或饲料添加剂。目前,用作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1989年,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微生物有40余种,其中30种是乳酸菌。2003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品种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益生元是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宿主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从而对动物产生有利作用的食品或饲料中的不可消化成分,包括低聚糖、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及天然植物(如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目前,饲料中研究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是低聚糖、酸化剂、中草药和糖萜素等几大类。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直链和支链的糖类,它们很难为动物体内的消化酶所降解,可直接进入肠道,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营养底物,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饲料中研究和应用的低聚糖有甘露聚糖(MOS)、低聚果糖(FOS)、低聚木糖(XOS)、低聚半乳糖(GOS)、低聚异麦芽糖(IOS)、大豆低聚糖(SBOS)等。饲料酸化剂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和磷酸,但无机酸存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和腐蚀加工机械等问题;有机酸更为人们所认可、山梨酸、甲酸、乙酸等,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好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 自1974年欧共体首先禁止了青霉素和四环素的使用开始,抗生素的应用已广受禁用和限用。2002年,我国农业部批准规定的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使用以预防动物疾病、促进生长的饲用药物添加剂品种仅有33种。 2 益生菌及益生元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对生产性能方面的有益作用是防病功能的延伸,可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微生物途径和肠组织代谢途径。有关微生物途径,抗生素通过非选择性阻止或破

辣椒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百替生物

辣椒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党元野,陈修平, 张庆文, 王一涛*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 摘要目的: 综述辣椒碱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杂志中发表的关于辣椒碱的文献,对辣椒碱的主要药理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辣椒碱具有消炎镇痛、心血管保护、抗癌以及消化系统保护等药理作用。结论:辣椒碱的药理作用比较广泛,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小分子实体,在新药开发方面具有更加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关键词辣椒碱;镇痛消炎;心血管保护;抗癌;消化系统保护 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apsaicin Dang Yuanye, Chen Xiuping, Zhang Qingwen, Wang Yitao*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a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psaicin Methods: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apsaicin and the plausible mechanisms were collected,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Capsaicin is a multiple functional natural product and exhibit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anticancer and digestive system protection. Conclusion:Capsaicin is a promising small chemical entity, which might be a potent drug in future though further studies needed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its action and mechanisms. Keywords capsaicin;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anticancer; protection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辣椒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物,为茄科植物辣椒的果实。辣椒由明朝时引进我国,《药性考》称其“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去冷癖,行痰逐湿”,用于治疗胃病、风湿病、神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危害

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危害 一、饲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自从1946年Moore等发现链生素在肉鸡饲料中具有促生长作用以后,抗生素就开始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饲料中,针对抗生素促生长机制的研究也随之深入。目前尽管抗生素的促生长效果得到一致证实,然而它们提高动物生长的机制还比较模糊。 1、营养生理学机制 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环境中的抗生长因子产生的亚临床症状而促进动物生长,部分抗生素可以使蛋白质代谢相应得到改善,佟建明(2001)发现在肉鸡日粮中添加金霉素,可降低血液中氨、尿酸含量,增加氮沉积。抗生素还具有降低肠壁厚度、改善肠粘膜结构、降低肠道维持需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微生物学机制 饲用抗生素能够减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竞争,有人推测,抗生素抑制了小肠内的微生物生长和活性,减少了微生物对能量和养分的吸收利用,从而增加了宿主的可利用养分。饲用抗生素还可以降低动物组织及血液和环境中氨的浓度。因此,细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的减少可能是抗生素促生长作用的一种机制。抗生素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抑制了肠道内微生物胆酸的生物转化,而胆酸浓度降低,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相应提高。 3、免疫学机制

事实证明抗生素不仅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而且还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Gordon(1995)试验发现,饲喂抗生素的常规鸡,其小肠黏膜内淋巴细胞滤泡和游离浆细胞数目显着降低,接近无菌鸡。Naqi(1984)和Cook(1984)研究发现,抗生素处理可降低鸡消化道淋巴组织(包括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肠道固有膜)中产免疫球蛋白的细胞的生成和分布密度,显着降低血清IgM浓度。Rijkers等(1980,1981)发现饲喂土霉素可引起鲤鱼体液免疫抑制,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并使脾脏、前胃和后胃内噬斑形成细胞的形成率降低80%。Voiculesu等(1983a,1983b)的研究表明,红霉素、粘杆菌素可显着抑制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佟建明(2001)、张日俊(2000)在对金霉素影响肉仔鸡免疫机能的研究中发现,日粮中添加金霉素不但对肉仔鸡的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指数具有显着的降低作用,还降低肉仔鸡的T、B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有丝分裂活性,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得出了金霉素对免疫系统具有屏障作用,并借此促进肉鸡生长的结论。Klasing等(1987,1988)就机体免疫系统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综述,认为抗生素整体上是通过直接(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反应能力)或间接(通过降低微生物侵袭强度)影响免疫系统,防止免疫系统激活,从而促进动物生长。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精)

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 自抗生素被批准用作饲料添加剂后,为畜牧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随着饲用抗生素的普及应用,其副作用也逐渐突出,(1)破坏畜禽的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干扰畜禽免疫系统,特别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局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降低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影响畜禽健康,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残留,直接威胁人的健康;(3)通过抗生素耐药性的交互遗传和交叉传播,干扰手术后病人和传染病感染人群的治疗,提高治疗用药的剂量,间接威胁人的健康。 由于饲用抗生素的上述问题,早在1992年瑞士就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欧盟1999年1月起通过立法禁止抗生素作促生长剂使用,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尽量不使用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开发其替代产品。近年来,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主要有益生素(微生物制剂)、寡糖(化学益生素)、抗菌肽、中草药、糖萜素、酶制剂和酸化剂等。 1.益生素 又称活菌制剂或微生态制剂(主要是肠球菌、乳酸杆菌、双岐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益生素可在消化道内增殖,产生乳酸和乙酸使消化道内pH值下降,并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抑制有害细菌在肠黏膜的附着与繁殖,平衡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群。益生素与消化道菌群之间存在生存和繁殖的竞争,限制致病菌群的生存、繁殖以及在消化道内的定居和附着,协助机体消除毒素及代谢产物。益生素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产生,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许多益生素具有抑制消化道内氨及其他腐败物质生成的作用。益生素可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摘要】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59-01 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 64%--85 %,低的含%~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 7 %~15%,β-T香烯( 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 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鉴定26个成分。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

抗生素研究进展(DOC)

文献综述 抗生素发酵研究进展 专业年级13生物工程学院环资学院学生姓名王先府学号2013125142 指导教师常海军日期2016.4.30

抗生素发酵研究进展 王先府 (重庆工商大学环资学院2013级生物班2013125142) 摘要: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 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由于其在自然条件下不易获得,现可 利用发酵来生产抗生素,本文对抗生素发酵研究过程多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过程优化 Advances in antibiotic fermentation Jeff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2013125142)Abstract:Antibiotics are by microorganisms,(including bacteria, fungi, actinomycetes spp.) or higher plants and animals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life with resistance to pathogens or other activity of a clas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can interfere with other living cells development function of chemical substances, due to it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is not easy to get, is now available by fermentation to produce antibiotic, against the students ferment process research are reviewed. Key words:antibiotics; mushroom residue; process optimization 采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医药产品是制药工程的重要部分,其中抗生素是我国医药生产的大宗产品,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基因工程药的比例逐渐增大,但抗生素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完全替代的,特别是西方国家出于能源和环保的考虑,转产生产高附加值的药物,留出了抗生素的市场空间,为我国的抗生素生产发展提供了机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可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 我国抗生素生产在整个医药产品中仍占很大的比例。 1全发酵研发情况 中国最早生产的全发酵抗生素品种为饲用土霉素钙。世纪年代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公司等4家抗生素发酵企业开始生产全发酵金霉素产品,并以内蒙古金河生物科技公司的国内国际的市场占有量最大。目前国内有25家抗生素发酵生产企业生产全发酵抗生素产品,产品主要有黄霉素预混剂、饲用金霉素、那西肽预混剂、硫酸黏菌素预混剂、恩拉霉素预混剂、杆菌肽锌预混剂、亚甲基双水杨酸杆菌肽预混剂等由于含量规格不同,目前在我国共获得70多个产品批准文号。这些产品对我国的动物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治疗某些动物疾病;②预防某些动物疾病尤其是对那些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③促生长作用使畜禽生长速度加快,可使某些饲养动物缩短喂养周期;④提高饲料转化率也即饲料利用率,使之利用较少的饲料达到相同饲喂效果从而节省饲料提高生产效益⑤提高动物产品质量这其中主要是可提高肉蛋奶的产品质量⑥提高动物机能的抵抗力从而增强动物应付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近多年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模式从散养逐步转变集约化养殖,同时我国全发酵抗生素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水平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我国企业生产的全发酵抗生素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占有相当的市场。例如,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恩拉霉素预混剂一个品种一年的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