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同名7915)

应急预案(同名7915)
应急预案(同名7915)

庄河市三环大街西段改造工程暗渠清淤分部工程

编制人:张丽娟

审核人:于有书

编制单位:大连恒信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6.6.20

第一章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庄河市三环大街西段改造工程暗渠清淤分部工程,是2016年城区暗渠清淤的重点民生工程,施工期间无法封闭施工,只能分段施工。

此次清淤的暗渠总长为609.06米。

主要工程量如下:

1、k0+375加油站附近暗渠为50.84米;

2、K1+730铁路附近暗渠为220.38米;

3、K1+335原大修厂东暗渠为337.84米。

第二章编制目的

为预防或减少潜在安全事故,有限避免各类事故给项目带来损失,使项目在面对重大突发事故危险时,对不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的紧急情况,能迅速返还,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理,正确救护,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消除事故影响,确保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主要针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等问题编制本事故应急预案。按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资源共享,应急迅速”的基本方针,实行先近后远,先重后轻,先抢救后治疗基本原则。

第三章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庄河市三环大街西段改造工程暗渠清淤分部工程项目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人员气体中毒等紧急情况下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结合实际和本工程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现成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熟悉、掌握预案要求和相关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内容。

第四章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五章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常见的事故种类

(1)缺氧窒息。由于作业井空间狭窄,空气不易流通,当环境中存在的氧化反应或有机物腐烂等情况时,氧气会大量消耗,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暗渠下呈缺氧状态。

(2)硫化氢气体中毒。在封闭狭窄的空间中的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硫化氢。当通风不好时,硫化氢浓度增高,工人一旦进入这样的空间作业,极易引起急性硫化氢中毒。在排水管的清理及新旧排水管道勾头打堵作业中常发生此类事故。

(3)其他气体中毒。包括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

2、主要原因分析

(1)污水管网作业中,下水井有毒气体未经检测或检测不清楚即下井。

(2)人工挖孔桩作业中,施工人员下井前不进行毒气检测或检测方法不当,或通风措施不满足要求就盲目下井作业。

(3)中毒事故发生后,由于缺乏救护知识及防毒救护用具,其他人员盲目下井施救造成伤亡。

第六章应急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群防群控。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经理是本工程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五)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第七章应急组织机构

图1:抢险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第八章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汇报现场信息。

(一)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救援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

2、组织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预计其可能的发展方向及过程;

3、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对作出安排;

4、在场内实施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救援工作;

5、确保所有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宣布受管制区域恢复正常,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处理。

(二)副组长职责:

1、组长不在时行使组长权利;

2、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3、如有必要,在救援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4、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救援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5、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救援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三)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项目经理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四)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4、绘制事故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五)保卫协助组职责:

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工作正常运行;

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畅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协助交警部门疏导交通;

4、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六)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项目经理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七)安全检查组职责:

1、协助技术支持组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提供监测数据并临时增加监测网点,以便指导救

援抢险;

3、评估事故可能继续扩大的可能性,高度注意避免再次发生意外伤害;

4、收集相关证据,以利于事后分析事故原因和调查取证。

(八)医疗救护组职责: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等);

2、使重度受伤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伤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伤者。(九)物资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

第九章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图2: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表

第十章预防预警

(一)事故预防

为保证施工安全,落实气体中毒预防预警机制,项目部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为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盲目作业造成安全事故,作业开始前必须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作业队伍负责人进行强化安全教育,并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在安全交底过程中必须再次强调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2)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应明确规定项目经理、总工、相关管理人员及施工队长的安全责任,使得安全管理责任覆盖全员、全过程。

(3)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于开挖施工,要定期、不定期地对现场进行检查。人工挖孔作业时,项目部安全员每日必需进行气体检测,并做好记录(4)作业前通风。进入管道、检查井、深井(孔)、隧道内作业前,必须打开通风机进行充足通风,严禁冒险蛮干

(二)事故预警

项目部各部门、作业班组及人员获得预警信息后,对信息应认真加以分析,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缜密加以应对。安文科作为行为安全责任部门,工程技术部作为结构安全责任部门,材料设备部作为机械设备、临时用电安全责任部门,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坚决予以整改,对较大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向项目部主管领导汇报。项目部主管领导获得预警信息后,应立即研究部署应对措施,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和会议决定,通知各相关方面,做好预防和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一章信息报告程序

(一)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二)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和保护现场等。由办公室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第十二章处置措施

1、应急响应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发生气体中毒事故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项目部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项目部处理不了则由项目部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相关部门向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2、应急处置

为保障井下各作业面作业工人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有害气体中毒遇难人

员,应立即将遇难者抬到新鲜风流的巷道或地面,根据中毒情况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呼吸浅而急促,失去知觉时面颊及身上有红斑,嘴唇呈桃红色。对中毒伤员可采用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输氧。输氧时可渗入5%~7%的二氧化碳,以兴奋呼吸中枢,促进恢复呼吸机能。

(2)硫化氢中毒。硫化氢中毒除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可将浸以氯水溶液的棉花团、手帕等放入口腔内,氯是硫化氢的良好解毒物。

(3)二氧化硫中毒。由于二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能灼伤,所以除了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应给中毒伤员服牛奶、蜂蜜或用苏打溶液漱口,以减轻刺激。

(4)二氧化氮中毒。二氧化氮中毒最突出的特证是指尖、头发变黄、还有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二氧化氮中毒时,会使伤员发生肺浮肿,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须用苏生器苏生时,在纯氧中不能掺二氧化碳,避免刺激伤员肺脏。最好是在苏生器供氧的情况下,使伤员能进行自主呼吸。

(5)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二氧化碳及瓦斯窒息造成假死的伤员,除了进行人工呼吸和苏生输氧外,还要摩擦其皮肤或使之闻氨水,以促进呼吸。

3、事故后处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所有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总结教训,并进行全员教育,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4)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第十三章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一)应急物资:装载机1台、水泵6台、空压机2台、水泥2吨、双快水泥500Kg、棉絮20Kg、编织袋2000条、方木1m3、对讲机6台、手电筒6个、应急车辆2辆及场区内各种材料。

(二)其他物资:创可贴、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纱布、无菌敷料等药品若干。

第十四章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抢险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业主、设计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部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施工单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对受害人或受害单位进行领导慰问或团体慰问。对良性事迹加强报道。

(二)健全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矩阵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整个项目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各部充分发挥管理的机能、职能和人的作用。

(三)依据安全、质量体系有关文件,制定安全、质量检查计划制度,形

成安全、质量管理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

(四)做好技术、试验、测量、机械、施工工艺、后勤等各项保证工作。

(五)对恢复生产确保资金投入不受阻。

(六)确保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七)及时调用后备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等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

第十五章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项目部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演练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和改进应急预案。

第十六章附件

附件1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电话生产恢复,尽快达到生产正常。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等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

附件1 应急组织机构人员电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