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次作业答案

]《汽车设计》次作业答案
]《汽车设计》次作业答案

0965_作业_5

判断题

(共5题,共50.0分)

(10.0 分)1. 增加钢板弹簧长度,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

正确

错误

(10.0 分)2. 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正确

错误

(10.0 分)3. 半浮式半轴只承受转矩,作用于驱动轮上的其他反力和弯矩全部由桥壳来承受。

正确

错误

(10.0 分)4. 双级主减速器有高低挡两种传动比。

正确

错误

(10.0 分)5. 质量系数越大,说明该汽车的结构和制造工艺越先进。

正确

错误

论述题

(共1题,共10.0分)

(10.0 分)1.

问答题

1、汽车制动系设计要采用双回路控制系统,请分别绘出X型、HI型和LL型的双回路布置方案的回路图?

2、膜片弹簧工作点最佳位置应如何确定(画出特性曲线加以阐述)?

3、绘出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曲线,并说明各段意义?

4、汽车为什么要采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悬架?货车为什么?轿车又是为什么?

5、简述汽车设计的过程?

6、相比中间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有何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7、为什么汽车要采用变速比转向器?

8、驱动桥主减速器根据减速形式不同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9、相比两轴式变速器,中间轴式变速器有何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10、简述汽车设计的一般步骤?

11、变速器的倒挡和一挡通常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为什么?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为什么?此时在一挡和倒挡工作时有何区别?

12、简述制动系设计要满足哪些要求?

1、汽车制动系设计要采用双回路控制系统,请分别绘出X型、HI型和LL型的双回路布置方案的回路图?

答:

2、膜片弹簧工作点最佳位置应如何确定(画出特性曲线加以阐述)?

答: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特性曲线如下:

拐点H:

对应着膜片弹簧的压平位置,而且λ1H= (λ1M+λ1N)/2。

新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B一般取在凸点M和拐点H之间,且靠近或在H点处,一般λ1B=(0.8~1.0) λ1H,以保证摩擦片在最大磨损限度△λ范围内压紧力从F1B到F1A变化不大。

新离合器在分离时:

膜片弹簧工作点从B变到C,为最大限度地减小踏板力,C点应尽量靠近N点。

3、绘出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曲线,并说明各段意义?

答: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曲线如下:

A段:输入转矩不大,直线行驶位置附近小角度转向区,油压变化不大;

C段:汽车原地转向或调头时,输入转矩进入最大区段,要求助力转向效果应当最大,油压曲线呈陡而直状上升;

B段:属常用快速转向行驶区段,要求助力作用要明显,油压曲线的斜率变化应较大,曲线由较为平缓变陡;

D段:表明是一个较宽的平滑过渡区间。

4、汽车为什么要采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弹性特性悬架?货车为什么?轿车又是为什么?

答:在满载位置附近,刚度小且曲线变化平缓,因而平顺性良好;距满载较远的两端,曲线变陡,刚度增大。这样,可在有限的动绕度范围内,得到比线性悬架更多的动容量。

货车为了减少振动频率和车身高度的变化,选用;轿车为了减少车轴对车架的撞击,减少转弯行驶时的侧倾和制动时的前俯角和加速时的后仰角,也应当选用。

5、简述汽车设计的过程?

答:汽车设计的过程如下: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

(1)社会调查:调查分析市场容量的大小,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以及有关法规的规定,需要什么样的车。

(2)使用调查:调查同类汽车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中反映出来的优缺点,还应当搜集总成、零件的损坏统计资料和进行寿命分析;汽车的使用条件;用

户对车型的要求。

(3)生产调查:经济的生产纲领、生产方式,可用的新概念、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4)初始决策:决定生产什么样的车。

2).总体方案确定

(1)造型设计

(2)确定基本尺寸:

3).绘制总布置草图

总体方案确定后要画总布置草图,此图要对各部件进行仔细布置,要求较

为准确的画出各总成及部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各总成质心的位置,然后计算

轴荷分配和质心位置(质心高度,质心至前后轴的距离),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整。此时,应较准确的确定与汽车总体布置有关的各尺寸参数,同时对整车主

要性能进行计算,并据此确定各总成的技术参数,要确保各总成之间的参数匹

配合理,以保证整车各项性能指标达到预定要求。

4).编写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包括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

(2)产品型号及其主要使用功能,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

(3)整车布置方案的描述及各主要总成的结构、特性参数。规范化、通用化、系列化水平;

(4)国内、外同类汽车技术性能分析和对比;

(5)本车拟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5).技术设计阶段

总成设计师的工作:设计汽车各总成。

总体设计师的工作:

(1)协调总成与整车和总成与总成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

(2)将各总成设计结果反映到整车校对图上进行校对,进行“图面装配”;

(3)运动校核;

(4)性能的精确计算;

(5)编制包括整车明细表和技术条件在内的整车技术文件。

6).试制、实验、改进、定型阶段

试制、实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样车试制,然后对样车进行实验。

7).生产准备阶段

正式投产前的生产准备和小批量试生产,并让试生产车进一步经受用户的考验。

8).生产销售阶段

对产品正式批量生产;

对产品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售后服务工作中征求用户意见,反映给有关部门,以利改进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

6、相比中间轴式变速器,两轴式变速器有何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答:两轴式: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与中间轴式变速器比较,两轴式变速器因轴和轴承数少,所以有结构简单,轮廓尺寸小和容易布置等优点,此外,各中间档位因只经一对齿轮传递动力,故传动效率高同时噪声低。因两轴式变速器不能设置直接挡,所以在高挡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不仅

工作噪声增大,且易损坏。此外,受结构限制,两轴式变速器的一挡速比不可能设计得很大。对于前进挡,两轴式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方向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而中间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与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7、为什么汽车要采用变速比转向器?

答:考虑到iω0≈iω,由iω0的定义可知:对于一定的转向盘角速度,转向轮偏转角速度与转向器角传动比成反比。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偏转角速度对转向盘角速度的响应变得迟钝,使转向操纵时间增长,汽车转向灵敏性降低,所以“轻”和“灵"构成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可采用变速比转向器。

8、驱动桥主减速器根据减速形式不同有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根据减速器形式不同有4种结构形式,分别如下:

(1)单级主减速器:

结构:单机齿轮减速应用:主传动比i0≤7的汽车上

(2)双级主减速器:

结构:两级齿轮减速组成应用:主传动比i0为7-12的汽车上

(3)双速主减速器:

结构:由齿轮的不同组合获得两种传动比应用:大的主传动比用于汽车满载行驶或在困难道路上行驶;小的主传动比用于汽车空载、半载行驶或在良好路面上行驶。(4)贯通式主减速器:

结构:结构简单,质量较小,尺寸紧凑应用:根据结构不同应用于质量较小或较大的多桥驱动车上。

9、相比两轴式变速器,中间轴式变速器有何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答:中间轴式: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客车上。变速器第一轴的前端经轴承支承在发动机飞轮上,第一轴上的花键用来装设离合器的从动盘,而第二轴的末端经花键与万向节连接。在除直接档以外的其他档位工作时,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略有降低,这是它的缺点。

10、简述汽车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汽车设计一般步骤有: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总体方案确定;绘制总布置草图;编写设计任务书

;技术设计阶段;试制、实验、改进、定型阶段;生产准备阶段;生产销

售阶段。

11、变速器的倒挡和一挡通常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为什么?有些方案将一

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为什么?此时在一挡和倒挡工作时有何区别?

答:因为变速器在一挡和倒挡工作时有较大的力,所以无论是两轴式变速器还

是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低档与倒挡,都应当布置在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以减少轴

的变形,保证齿轮重合度下降不多,然后按照从低档到高挡顺序布置各挡齿轮,这样做既能使轴有足够大的刚性,又能保证容易装配。

因为倒挡的传动比与一挡的传动比接近,但因为使用倒挡的时间非常短,所以

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

此时在倒挡工作时,齿轮磨损与噪声在短时间内略有增加,与此同时在一挡工

作时齿轮的磨损与噪声有所减少。倒挡设置在变速器的左侧或右侧在结构上均

能实现,不同之处是挂倒挡时驾驶员移动变速杆的方向改变了。为防止意外挂

入倒挡,一般在挂倒挡时设有一个挂倒挡时需克服弹簧所产生的力,用来提醒

驾驶员注意。

12、简述制动系设计要满足哪些要求?

答:1、足够的制动效能。

行车制动能力——用某一制动初速度制动时,制动距离和减速度两项指标评定。

驻坡能力——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能可靠的停驻的最大坡度。

2、工作可靠。

用双管路,当一套实效,另一套行车制动能力不低于没有失效时的30%。

3、不应当丧失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

前轮抱死,丧失操纵性,所以要求前后轴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有合适的比例,并

应能随轴荷转移而变化。

制动时汽车不跑偏。同一轴上左右轮制动力应相同,差值最大不超过15%。

4、防止水和污泥进入制动器工作表面。

水与污泥使制动能力下降,工作面磨损变大。

水→f下降→制动能力下降,称为水衰退。经5~15次制动后应能恢复正常。

5、热稳定性良好。

下长坡连续和缓制动以及频繁重复制动可使温度上升,f下降、制动能力下降、称为热衰退。

热稳定性良好,即不易衰退,衰退后能迅速恢复。

6、操纵轻便,并具有良好的随动性。

7、噪声尽可能小。

8、作用滞后性应尽可能短。

9、摩擦衬片(块)应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10、调整间隙工作容易。

11、报警装置。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王珊版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 关系代数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 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 (略) 4 . 5 . 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答: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即属性F本身不是主属性,则可以取空值,否则不能取空值。 6.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 1)求供应工程J1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σJno=‘J1’(SPJ)) 2)求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σJno=‘J1’∧Pno=‘P1‘(SPJ)) 3)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πSno(πSno,,Pno(σJno=‘J1‘(SPJ))∞πPno(σCOLOR=’红‘(P))) 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πJno(SPJ)- πJNO(σcity=‘天津’∧Color=‘红‘(S∞SPJ∞P) 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πJno,Pno(SPJ)÷πPno(σSno=‘S1‘(SPJ)) 7.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答:连接运算符是“=”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它是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8.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有哪些? 如何用这些基本运算来表示其他运算? 答:并、差、笛卡尔积、投影和选择5种运算为基本的运算。其他3种运算,即交、连接和除,均可以用这5种基本运算来表达。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 .试述sQL 语言的特点。 答: (l)综合统一。sQL 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相关知识点。 一、单选题(共11个) 1.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 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D )。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关系 6.指数是表明现象变动的(B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抽样数 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8.价格下降后,花同样多的钱可以多购买基期商品的10%,则物价指数为(B ) A. 90% B. 90.9% C. 110% D. 111.1% 9.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D ) A. 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 B.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C. 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10.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C )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共7个) 1.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1 周;由于工厂订单较/小时10元/小时的条件下,小明选择工作40深圳某工厂工人小明,在工资率为为小时,希望小明能多增加工作时间,而结果却与老板预料相反,/元多,当老板决定把工资增加到15这说明,此时,对小明来说: 、?A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等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一样D A我的答案:分得分:0.0 2 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最后X2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每单位1设某消费者仅消费元、、Y) XY一单位的的边际效用大约为(边际效用为20,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 20A?、10B?、?40C、?D、25D我的答案:分0.0得分: 3 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以上我们称之为: 一级差别定价A、? B、二级差别定价? 三级差别定价、C?. D、四级差别定价?A我的答案:分得分:10.0 4 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C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收入已经很高,人们希望有闲暇替代工作;? D?、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工资则劳动的供给开始减少。B我的答案:分5.0得分:5 有关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理解正确的是: 、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减少闲暇。A? 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B? 负斜率向后弯曲部分表示:工资增加则劳动者愿意增加工作。C、? 工资增加则劳动者不一定愿意增加工作。D?、B我的答案:分5.0得分: 6 有关本课程所讲的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边际原则与效用最大化没有任何关系。?美元,都能、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B 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C?、D?、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会减少总效用。. A我的答案:分5.0得分: 7 下列属于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卖者是一个垄断者,或者它至少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力,因而他可以控制价格。?A、卖者能够了解不同层次的买者购买商品的意愿或能力。也就是说,他知道不同的买者对商品所?、 B 具有的不同的需求弹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题目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 我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应用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3年01月15日15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3月14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1.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C )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 C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5.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B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7.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8.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 期限为()。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数据库第五次作业

1.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notlike'刘%' go 2.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沈__' go 3.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2017-Sage=1985 go 4. use student go select sno,sname,sage,sdept,ssex= case ssex when'女'then'女生' when'男'then'男生' else'条件不明' end from student go 5.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数据&'

go 6. use student go select sno,Sname,Ssex,Sage,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o like'_______[1239][1239]%' go 7.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sc where Cno=1 orderby grade asc go 8. use student go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1 and sno in(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2) go 9.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course orderby cpno asc go 10. use student go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sage>(select AVG(sage)from student) orderby sage desc go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相关知识点。 一、单选题(共11个) 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得指标就是( 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得比重之与(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得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 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就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得数值平均数通常就是各不相同得,她们之间得关系就是( D )。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与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调与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调与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没有关系 6、指数就是表明现象变动得( B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抽样数 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就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8、价格下降后,花同样多得钱可以多购买基期商品得10%,则物价指数为( B ) A、 90% B、 90、9% C、 110% D、 111、1% 9、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D ) A、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得变动趋势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得变动趋势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 10、变量x与y之间得负相关就是指( C )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得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得影响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共7个) 1、时期指标得特点就是指标得数值( ADE )。

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案例二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至U 2008年4 月4日,继2008年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最大面值为 1000万津元后,又发行了当今世界上面额最大的 2.5亿津元纸币,可是仍旧有人提议要发行更高面值的货币。在津巴布韦,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早已不是论张,而是论“堆” 或者用秤来“称量”。被称之为津巴布韦化。 津巴布韦的物价越来越高,钱却是越来越薄,通货膨胀让许多人大喊吃不消,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感触绝对特别深,一张面额1000万津巴布韦币的纸钞,只能换到美金1.5元,而在津巴布韦买一只鸡要 1300万津巴布韦币,游民至少要捡两个月的垃圾,加上不吃不喝才能买到一只鸡。 津巴布韦的垃圾场上来了许多街头游民,没钱买东西吃他们只好自力救济,身体还算硬朗的游民。一个月还能攒上津巴布韦币2000万,但像一名体弱多病的苏菲亚,变卖的东西一个月才赚上 100元津巴布韦币。拾荒者苏菲亚说:“政府补助金根本不够用,我只好捡垃圾,赚钱付房租,好有个睡觉的地方。”一张面额一千万津巴布韦币 纸钞,才折合1.5美元,当地去年11月份通货膨胀为24447%短短3个多月,通胀已是当时三倍,来到 66000% 超市中的洋芋片,一包将近500万津巴布韦币,结果还是抢光光,据说500万津巴布韦币,还是上个月的价钱,目前价格已经翻了一倍,当地的通货膨胀,让民众苦不堪言,政府束手无策,只会箝制媒体自由,例如美国有线电 视新闻网就遭津巴布韦政府拒绝采访报导,这段难得的津巴布韦实录,还是透过可靠消息来源,协助采访才完成,国际社会也才得以知悉津巴布韦问题的冰山一角。 结合案例,请你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津巴布韦政府如何解决其通胀问题的? 答: 1. 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 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币值标准变化,或者说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这是一种货币现象。实际上通货膨胀从表面上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一是供求失衡导致的交换价格大于生产价格的现象那么这只是一种暂时的通货膨胀现象,等到供求平衡以后,价格就会回到以前的生产价格上;货币政策对上面两种现象有效,最后一种是财富重新分配导致的通货膨胀, 这通常表现为成本上升型。由于货币只是财富的影子,其本身并不是财富,因此货币政策对此一般无效。 2.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三次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 第1题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组成关系代数的完备操作集,其他操作均可以由 基本操作来表达。具体而言,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有()。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课件第七章 第2题在具有非过程性查询语言的数据库系统中,()是查询处理的核心。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概述 第3题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查询优化和()。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概述 第4题()是选择操作中的线性搜索算法。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启发式代数优化算法 第5题()是选择操作中的主索引搜索算法。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启发式代数优化算法 第6题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r和s,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 数为()。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笛卡尔积 第7题查询处理最终可转化成基本的()代数操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查询处理过程 第8题计算笛卡尔乘积的最简单算法称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笛卡尔积 第9题在SQL中,表示选择操作的语句为()。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第10题在SQL中,表示连接操作的语句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连接操作 第11题投影操作中不包含主键,需要去除重复()。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投影操作 第12题关系代数的四个组合操作是:交、自然连接、连接和()。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最新版本

1. ( 多选题 )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本题5.0分)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学生答案:A,B 标准答案:AB 解析: 得分:5 2. ( 多选题 ) 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本题5.0分)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学生答案:A,B,C,E 标准答案:ABCE 解析: 得分:5 3. ( 多选题 )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本题5.0分)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 学生答案:A,D 标准答案:AD 解析: 得分:5 4. ( 多选题 ) 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 可分为( )(本题 5.0分) A、简单表 B、一览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单一表 学生答案:A,B 标准答案:AB 解析: 得分:5 5. ( 多选题 ) 次数分配数列()(本题5.0分) A、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B、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学生答案:B,C,D,E 标准答案:BCDE 解析: 得分:5 6. ( 多选题 ) 下列哪些指标是序时平均数()(本题5.0分)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答案完整版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二次 作业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 深圳某工厂工人小明,在工资率为为10元/小时的条件下,小明选择工作40小时/周;由于工厂订单较多,当老板决定把工资增加到15元/小时,希望小明能多增加工作时间,而结果却与老板预料相反,这说明,此时,对小明来说: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2 设某消费者仅消费X、Y两种商品,其价格分别为每单位1元、2元,已知达到消费者均衡时消费最后一单位的Y边际效用为20,则这时消费的最后一单位X的边际效用大约为( )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分 3 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以上我们称之为: 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4 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分 5 有关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理解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分 6 有关本课程所讲的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C、 D、 我的答案:A得分:分

7 下列属于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C得分:分 8 下面属于价格歧视的是: A、 B、 C、 D、 E、 我的答案:ABC得分:分 9 根据本文观点,“经济文化人”以最佳为理性,而“经济人”以实用为理性; 我的答案:√得分:分 10 小明吃一个苹果的效用为10,吃两个苹果的效用为12,吃三个苹果的效用为10,则第三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2

统计学课程作业及答案2

统计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 第1题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发展水平指标 答案:B 第2题某企业2002年工业总产值比1992年增长了3倍,则该公司1992-2002年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为() A、11.61% B、14.87% C、13.43% D、16.65% 答案:A 第3题某工业企业的某种产品成本,第一季度是连续下降的。1月份产量750件,单位成本20元;2月份产量1000件,单位成本18元;3月份产量1500件,单位成本15元。则第一季度的平均成本为()。 A、17.67 B、17.54 C、17.08 D、16.83 答案:C 第4题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答案:C

第5题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预期变化 答案:A 第6题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A、120/5 B、120/4 C、320/200的开5次方 D、320/200的开4次方 答案:B 第7题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答案:C 第8题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第9题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川大劳动经济学第二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3日13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卫?李嘉图建立在( )基础上的分配论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高峰。 A.市场法则论 B.劳动价值论 C.工资基金说 D.边际效用论 2.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A.正向 B.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3.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4.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影响。 A.有正向 B.有负向 C.没有 D.不确定 5.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工资率? 6.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 A.大,陡峭 B.大,平缓 C.小,陡峭 D.小,平缓 7.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8.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资本变得相对不足 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9.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10.蛛网稳定条件是指( ) A.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B.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C.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需求弹性为1? 11.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 C.政府 D.社会 12.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 13.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 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 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为正值 14.技术进步对(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技工 D.女工 15.下列( )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提高税率 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C.扩大政府购买 D.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2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有( )? A.信息障碍

数据库第五章作业

第五、六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子模式设计是在__________阶段进行。[ B] A.物理设计B.逻辑设计C.概念设计D.程序设计 2、设有关系R(A,B,C)的值如下: A B C 2 2 3 2 3 4 3 3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函数依赖A→B在上述关系中成立B.函数依赖BC→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C.函数依赖B→A在上述关系中成立D.函数依赖A→BC在上述关系中成立 3、数据库设计阶段分为(D ) A. 物理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编程和调试阶段 B. 模型设计阶段、程序设计阶段和运行阶段 C. 方案设计阶段、总体设计阶段、个别设计和编程阶段 D. 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实施和调试阶段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C.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D.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都一定有码

5、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C ) A.BCD B.BD C.CD D.BC 6、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B ) 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7、下述哪一条不是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而引起的?(B) A) 数据冗余B) 丢失修改C) 插入异常D) 更新异常 8、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 若X→Y,X→Z,则X→YZ B) 若XY→Z,则X→Z,Y→Z C) 若X→Y,Y→Z,则X→Z D) 若X→Y,Y′ Y,则X→Y′ 9、设U是所有属性的集合,X、Y、Z都是U的子集,且Z=U-X-Y。下面关 于多值依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若X→→Y,则X→→Z B) 若X→Y,则X→→Y C) 若X→→Y,且Y′?Y,则X→→Y′ D) 若Z=Φ,则X→→Y 第(10)至(12)题基于以下的叙述:有关系模式A(C,T,H,R,S),基中各属性的含义是: C:课程T:教员H:上课时间R:教室S:学生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1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2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3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4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5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6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题目7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8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是:增长量 题目10 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单选) 选择一项: a. 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b. 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

经济学基础作业答案资料

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区分?假定马丽原来生产产品A,无须人工费和材料费,利润收入为40元。现在改生产产品B,花费人工费50元和材料费30元,总收入为100元。马丽生产产品B的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各是多少?(第三单元) 答题要领: (1)解释会计成本含义 (2)解释机会成本含义分析生产B的机会成本 答题要领: (1)解释会计成本含义 答:会计成本也称历史成本,是企业为购买生产要素实际支付的成本,直接反应在账目中。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2)解释机会成本含义分析成产B的机会成本 答: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个特定的用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如何区分? 答:经济意义上与会计意义上的成本在于在处理工资和折旧方便的区别。 马丽生产产品B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答:马丽生产产品B的会计成本是80元,机会成本是400元 分析:马丽生产产品B所得到的利润为20元,如果把马丽生产B产品的成本80元投入生产产品A将得到320元的利润,因此马丽生产产品B所产生的隐形成本为320元,显性成本为80元,所以生产产品B的机会成本为400元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字面意思相似,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按照国内外公认的解释,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是对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而言,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它的核算常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这些理论对当今相关研究仍有指导价值。现在经济学界结合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给予的解释是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等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等集约型增长方式。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都非常关注经济增长指标,但如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就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调和重大损失。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增长是其发展目标也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寻求的依然是一种经济上“量”的变化,用来衡量其变化的尺度还是一定时间段中“GDP(GNP)”或“人均GDP(人均GNP)”的增长率,基本上还是在经济活动数量变化的旋涡中兜圈子,尚未能有足够力量使人们从“GDP”崇拜或“GDP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走出。由此有的学者评价说,经济增长是指更多的产出,显现为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具有物本性、片面性、短视性、极端功利性等特点。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内容更丰富。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后更多的产出和变化,同时,还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改变,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这里有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要素和质的变化过程,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包括众多方面在内的经济社会进步过程,其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 增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只有增长才能发展,但增长并非必然带来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其与“经济增长”相别的鲜明特征就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也即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的核心是落实在经济发展的“质”上。它蕴涵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含有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提升和社会的和谐,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题答案

第五章动态数列 一、判断题 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应为逐期发展程度)。(×) 3、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4、环比速度与定基速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5、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7、呈直线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应为增长量)大致相同。(×)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9、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0、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得到的是发展速度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不连续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2、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8.12%、6.42%、5.91%、5.13%,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8.12%×6.42%×5.91%×5.13% B、 8.12%×6.42%×5.91%×5.13%-100% C、 1.0812×1.0642×1.0591×1.0513 D、 1.0812×1.0642×1.0591×1.0513-100% 3、某企业某年各月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4.8,4.4,3.6,3.2,3.0,4.0,3.6, 3.4, 4.2,4.6, 5.0,5.6;又知上年末库存额为5.2。则全年平均库存额为() A、 5.2 B、 4.1(首末折半法) C、 4.133 D、 5 4、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98年为103.5%,1999年为104%,2001年为105%,2001年对于1997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0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A、 103% B、 101% C、 104.5% D、 113% 5、下列指标中,属于序时平均数的是() A、某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B、某地区某年人口增长量 C、某地区“八五”期间年均人口递增率 D、某地区人口死亡率 6、某银行1月1日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2日为108万元,1月3日为119万元,则三天平均存款余额为() A、 102/2+108+119/2 B、(102+108+119)÷3 C、(102/2+108+119/2)÷3 D、 102+108+119 7、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 A.逐年增加 B.逐年减少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8、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9、时间数列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