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期末复习第二章综合练习

2016期末复习第二章综合练习
2016期末复习第二章综合练习

期末复习 第二章综合练习

1.对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C(s)+ O 2 = CO 2 (g)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将碳块粉碎成粉末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增大氧气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增加碳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如果保持恒温恒容,加入惰性气体后,反应物的浓度 ,因此对反应速率 。

(2)如果恒温恒压,加入惰性气体后,反应体系体积 ,反应物的浓度 ,因此反应速率会 。

3.反应C(s)+H 2O(g)=CO(g)+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C 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 2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 2使容器体积变大

E.保持压强不变,充入CO 使容器体积变大

4.对于反应∶N 2+O 2

2NO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 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压强增大; C 、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

D 、使总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

5.设NO+CO 2 NO 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 1;N 2+3H 2 2NH 3 (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 2。对于前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和v 2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 1减少,v 2增大 D.v 1增大,v 2减小 6.在一定条件下,2NO + O 2 NO 2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NO 、O2、NO2分子数目比是2:1:2

B.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相等

C.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改变

7.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 、Y ,发生化学反应aX(g)+2Y(s) bZ(g);△H <0。右图是容器中X 、Z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X 表示0~10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min)

B .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 :b = 1:3,

C .推测在第7min 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D .推测在第13min 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

8.反应:4NH 3+5O 2 ===4NO+6H 2O ,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 v (O 2)=0.01mol ?L -1?s -1

B.v (NO )=0.008mol ?L -1?s -1

C.v (H 2O )=0.003mol ?L -1?s -1

D.v (NH 3)=0.004mol ?L -1?s -1

9.反应A+3B==2C+2D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 (A)=0.15mol·L -1·s -1 ②v (B)=0.6mol·L -1·s -1

③v (C)=0.4mol·L -1·s -1 ④v (D)=0.45mol·L -1·s -1

。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A .②>④>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①=②=③=④

D .无法判断

10.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2A (g) + B(g) 2C(g) 若2秒钟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 -1.S -1

B. 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6mol.L -1.S -1

C. 2秒钟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D. 2秒钟时,物质B 的浓度为0. 7mol.L -1

1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 2(g) 2NH 3(g),△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

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催化剂V 正、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 .加压,V 正、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大倍数大于V 逆增大倍数

C .降温,V 正、V 逆都减小,且V 正减小倍数小于V 逆减小倍数

D .加入氩气,V 正、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大倍数大于V 逆增大倍数

12.把0.6molX 气体的0.4molY 气体混合于2L 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3X+Y= nZ+2W 。5min 末生成0.2molW ,若测知以Z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 ?min ), 则:

(1)上述反应中Z 气体的计量数n 的值是多少? (2)上述反应在2min 末时, Y 的转化率是多少?

13.在800℃时,可逆反应CO(气)+H 2O(气) CO 2(气)+H 2(气)

达到平衡状态。已知CO 和H 2O(气)的起始浓度均为0.01mol/L ,H 2的平衡浓度为0.005mol/L 。此时若再充入H 2O(气)0.02mol/L ,使平衡移动,再达到平衡时,H 2的浓度可能是( )。 A. 0.0025mol/L B.0.0075mol/L C. 0.01mol/L D.0.015mol/L

14.可逆反应2NO 2

2NO + O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 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 2 、NO 、O 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15.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A(s)+2B 2(g) 2C 2(g)+D 2(g)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 __。

⑴单位时间内生成了2molC 2的同时也生成了1molA ⑵一个B —B 键的断裂的同时有一个C —C 键的生成

⑶反应速率v(B 2)=v(C 2)=2v(D 2) ⑷C(B 2):C(C 2):C(D 2) = 2:2:1

⑸温度、体积一定时,B 2、C 2、D 2浓度不再变化 ⑹温度、体积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⑺条件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8)反应速率v 正(C 2)=2v 逆(D 2) ⑼百分组成 B 2% = C 2% = D 2%(10)温度、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16.Fe(NO 3)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 2++2H 2

O Fe(OH)2+2H +

往该溶液中滴加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Fe 2+

物质的量增大 17.在下列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均可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A .2SO 2+O 2 2SO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4NH 3+5O 2 4NO +6H 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2NH 3 N 2+3H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SO 2+NO 2 SO 3(g)+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8.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 H 2+Br 2△H 〉0,达到平衡状态,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氢气的浓度

19.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C(s) + H 2O(g) CO(g) + H 2(g)已达到平衡状态。现欲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增大V (正),可进行的操作是( ) A.再加入一些C B.移走一部分CO 或H 2 C.充入一些水蒸气 D.移走少量H 2 20.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CO+NO 2 CO 2+NO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

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 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21.可逆反应 N 2 + 3H 2 2NH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 正减小、V 逆增大

B.V 正和V 逆均增大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22.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 +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

的是 ( ) A 、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B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23.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 ,△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24.通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g),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H 2O(g) CO 2(g)+H 2(g)

ΔH<0 。CO 和H 2O(g)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1)则0~4 minCO 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________mol/(L·min)

(2)850℃时,平衡常数K=________。

(3)850℃时,若向该容器中充入1.0molCO 、3.0molH 2O,则CO 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4)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CO 2)=C(H 2)

B.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中H 2(g)的浓度不发生变化 D .H 2的生成速率等于H 2O 的消耗速率 (5)若在850℃时向容器中充入H 2O(g),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K 值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2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 2(g )+H 2(g)CO (g )+H 2O (g ),其化学平衡常数 K 和温度 t 的关系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 c (CO )不变 (c )v 正(H 2)= v 逆(H 2O ) (d )c (CO 2)= c (CO )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 (CO 2)·c (H 2)= c (CO )·c (H 2O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6.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 Fe(s)+CO 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可表示为 。已知1100℃时K=0.263。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 2和CO 的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 值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 2)=0.025mol/L c(CO)=0.1mol/L 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 正 v 逆,其原因是:

27.已知对某一平衡改变温度时有如下图变化,

则温度的变化是 (升高或降低)温度, 平衡向 ___ 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 ___ 热反应。 28.对于反应mA (g) + nB (g) pC (g)

(1)P 1 ____ P 2 ;T 1 _____ T 2 ; (2)m+n ________ p ; (3)该反应正反应为_______ 反应

29.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30.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该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g)+3B(g)

2C(g)

B. 维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充惰性气体,C 的百分含量减少

C. 在t1时间内用B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t1 mol ·L -1

·min -1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 31.对于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 (g )+ B (g )

2C (g )

B .P 1>P 2

C .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

D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 的转化率也增大

33.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 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 用CO 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 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和3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 2(g)+3H 2(g)?CH 3OH(g)+H 2O(g)△H=-49.0kJ/mol 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v(H 2)=____ _mol/(L ?min).氢气的转化率为___ __。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n (CH 3OH )/n (CO 2)增大的是___ __。

A .升高温度

B .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 .将H 2O(g)从体系中分离

D .再充入1molCO 2和3molH 2 E.使用催化剂 F.缩小容器体积

(2) ①反应进行到3分钟时,同种物质的v 正 与v 逆的关系:v 正 v 逆 (填>,=,<)

②上述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经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2

2

2016马原答案第四章

习题题目总数:21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o它具有计量单位 o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o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o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十分重视产品质量,这是因为() o产品质量决定其经济效益 o质量好的产品都能获得额外的收益 o产品质量决定其产品价值大小 o质量好的产品有利于顺利实现其价值 ?习题11(单选题)答题正确

2016小学教育学答案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治疗儿童的心理问题。 1. A.√ 2. B.× 2、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演示ppt。 1. A.√ 2. B.× 3、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 A.√ 2. B.× 4、小学德育中,主要使用表扬法,一般不使用批评法。 1. A.√ 2. B.× 5、小学德育是班主任的工作,与学科教师无关。 1. A.√ 2. B.× 6、教师既是经师,也是人师。 1. A.√ 2. B.× 7、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社会功能。 1. A.√ 2. B.× 8、德育即道德教育。 1. A.√ 2. B.× 9、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发展。 1. A.√ 2. B.×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无目的。 1. A.√ 2. B.× 11、最好的教育是远离社会的自然教育,这是涂尔干的观点。 1. A.√ 2. B.× 1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1. A.√ 2. B.× 13、提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的,是法国的卢梭。 1. A.√ 2. B.×

14、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是《弟子职》。 1. A.√ 2. B.× 15、小学教师主要掌握各门科学文化知识,不学教育学关系不大。 1. A.√ 2. B.× 16、“勤能补拙”、“长善救失”,说明不同儿童具有个体差异性。 1. A.√ 2. B.× 1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1. A.√ 2. B.× 18、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创始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1. A.√ 2. B.× 19、“狼孩”是遗传决定论的有力证据。 1. A.√ 2. B.× 20、“白板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 1. A.√ 2. B.× 2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1. A.√ 2. B.× 2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是辐合论的观点。 1. A.√ 2. B.× 23、“遗传决定论”的人相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1. A.√ 2. B.× 24、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家庭教育起的作用较小。 1. A.√ 2. B.× 25、非正式沟通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消极作用。

2016马原答案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o?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o?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o?精神境界大大提高 o?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o?生活的第一需要 o?谋生的手段 o?休闲的手段 o?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共产主义的显着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o?按需分配 o?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o?按劳分配 o?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

o?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o?个人所有制 o?资本主义私有制 o?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 下面哪个属于人的自由的内涵的() o?是指人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o?是对绝对的认识 o?是指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o?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状态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o?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o?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 o?结合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确立阶段性奋斗目标 o?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o?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o?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o?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o?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o?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o?劳动成为纯粹娱乐手段 o?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的“三大差别”是() o?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o?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o?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o?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三章 2.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6.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8.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2.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3.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016马原答案第五章 (1)

习题题目总数:20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的形成是() o生产资本输出的结果 o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o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o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利润是() o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o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 o不再起作用 o对生产起作用,对流通不起作用 o仍然起作用 o对流通起作用,对生产不起作用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o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o价格围绕成本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o银行资本家 o商业资本家 o金融寡头 o工业资本家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o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o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出的货币政策是() o国家直接管理金融企业的一种方式 o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o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o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o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o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五章

习题题目总数:12答题正确:12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o经济职能 o政治职能 o对外交往职能 o社会职能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o刑法 o[ o行政法 o民法 o宪法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o总统 o最高法院 o最高检察院 o国会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o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o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o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o人民当家作主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o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o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o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o} o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o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o文学、艺术和宗教 o道德、伦理 o哲学、历史 习题7(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o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o/ o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o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o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o军队、警察 o监狱、法庭

o政府机构 o资产阶级政党 习题9(多选题)答题正确 ~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o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o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o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o对邮政、铁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o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o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o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o— o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习题11(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o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o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o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o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习题12(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o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答: 1.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 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4.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5.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 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3.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4.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使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答:1.观点错误: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2.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小学教育学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第七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C 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D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A 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A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D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B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B 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 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 B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D 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B 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C 1 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五章

习题??题目总数:12答题正确:12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o?经济职能 o?政治职能 o?对外交往职能 o?社会职能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o?刑法 o?行政法 o?民法 o?宪法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 o?总统 o?最高法院 o?最高检察院 o?国会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o?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o?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o?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o?人民当家作主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o?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o?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o?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o?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o?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o?文学、艺术和宗教 o?道德、伦理 o?哲学、历史 习题7(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o?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o?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o?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o?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包括() o?军队、警察 o?监狱、法庭 o?政府机构 o?资产阶级政党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有() o?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职能 o?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控制的政治职能 o?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 o?对邮政、铁路、文教、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等事业进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职能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 o?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o?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o?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o?制定和推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方针、政策 习题11(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 o?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 o?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 o?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o?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习题12(多选题)答题正确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o?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o?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o?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o?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马原2016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小学教育学参考答案

1:[论述题] 名词解释: 1. 义务教育 2.小学教育的全民性 3.学校文化 4.教师的教育机智 5.教育目的 6.德育 7.教育美育 8.教学原则9.班主任10.学校咨询与辅导11.德育的享用功能12.智育13.体育14.美育15.自然美 参考答案: 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2.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4.指一种教师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7.教育美育是指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8.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9.班主任是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目标,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 10.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在适应与发展上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11.它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12.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13.体育是指以增强体质、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 14.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15.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 1:[论述题] 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 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2. 小学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3.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4.儿童发展的内涵包含哪些方面? 5.儿童发展有哪些特点? 6.教师的社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7.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8.德育的享用功能是什么?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二章[推荐]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经验主义 o唯理论 ?习题9(多选题)答题正确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o矛盾关系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价值关系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2016马原答案第二章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8答题错误:1待回答:0锁定:1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主义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唯理论 ?习题9(多选题)答题错误题目已锁定 2016-03-14 解锁剩余答题次数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就选我打对勾的)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矛盾关系 o价值关系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习题11(多选题)答题正确

马原阶段测验四(第五章-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过程考核) 阶段测验记录 > 阶段测验四(第五章-第六章) 阶段测验四(第五章-第六章) 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16分58秒测验时间:2017-09-02 15:15:22 一、单项选择题 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两个阶段。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D、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参见教材P196。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新特征是()。 A、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 B、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 C、国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D、私人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式、

新特征。参见教材P197。 3、在垄断阶段,做出“银行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这一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列宁用一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银企关系,即在垄断阶段,“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参见教材P200。 4、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本是()。 A、国有资本 B、国家和私人共有资本 C、公共资本 D、私人资本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以及国家和私人资本共有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占主体地位的还是私人资本。参见教材P205。 5、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A、银行 B、企业 C、市场 D、政府 【正确答案】:D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二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二章(上) 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选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从而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根本的条件是由于: A.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出现 B.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发展 C.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 D.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性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于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既然货币价值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也不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由于商品交换是价值量间的等量交换,它也不会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这样就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此货币的所有者必须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同资本家在生产上使用这种商品所获得的价值,是两个不等的量,这种不等的量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对资本家来说,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某种有用性质即具体劳动来决定的,也不是由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某种产品的特殊有用性质决定的,而是由它提供的劳动的抽象性质即抽象劳动决定的,这个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比劳动力价值的量更大。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也就是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这里劳动力的买卖并不同价值规律相矛盾,一切都按商品交换的原则办事。在工人将剩余价值生产出来的同时,货币也随之转化为资本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B.商品二因素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的过程的统一。这一原理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具体应用。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方面,通过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把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并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实现价值增殖。A项是用于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只是由可变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