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1998年到2007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气清爽宜人,青松如盖,皓月当空,甘泉清澈,流于石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幽洁净,一句一景,一幅空灵而清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之情,而高洁的情操也从中透露出来。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第三,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时的答题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用一公式来说明就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意境——意境的特点——感情。

具体来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

(整体品诗)

抓意象,展开联想,进入意境。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入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实例展示:

(1)、

先找准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意象,再看这个意象的修饰词(形容词、动词等),从而把握意象的特点。

如:(05年高考全国卷)考的是李华《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分析:诗人写的意象:草、涧水、树、花、山、鸟。其特点(修饰词)分别是:萋萋、东流复向西、芳、自落、春空啼

。诗人所描写的是山花烂漫、鸟语婉的佳境,但反衬的却是诗人凄凉(伤春、惜春)的心境。

(2)、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景物氛围特点(要忠实于原诗)。

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写的意象有:阳光、江山、春风、花草、泥土、燕子、沙滩、鸳鸯。其特点是:丽、香、融、暖。对诗中明净绚丽的图画要整体把握,大胆想象,补充完整。

总之,鉴赏写景抒情诗,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整体把握诗歌所创设的独特意境,由此进入意境,去理解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必须让自己投入到大量的古典诗歌的情境中,多读多品多鉴赏。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的确如此,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爱诗的民族,中国是产诗的国度,尤其是古典诗歌,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从诗经到楚辞到汉赋到唐诗到宋词……古典诗歌的吟哦穿透了中国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就是通过别致的律诗绝句等古典诗歌的文学样式,来愉悦心灵,传递情感,寄寓思想,教育后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的灵魂就浸透在这汗牛充栋的古典诗歌中。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 因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不仅要扎在知识层面上、文学层面上,而且应该扎在文化层面、精神层面与心灵层面上。我们需要通过古典诗歌的教学,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血脉,光大民族伟业,这是语文老师由自己的所教学科而决定了的沉重又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二)“写景抒情”的诗歌与古人的关系 中国古典美学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不主张情感的直接宣泄,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景物来表达,因而,古人特别重视情与景的关系。辛弃疾说,“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语道破了古人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古代诗人常常在与自然的对视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共感。中国诗人对山水的观赏是与他们的宇宙意识和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的。他们在对山水进行观赏、进行描写的同时,也在山水中探索宇宙变化的道理,获得哲理的启示,借山水洗涤世俗的尘埃,消除胸中的块垒,从中启发进取的意趣。历代诗人更是从与山水的感情交流中领略山水风景丰富多彩的美,激发人们人世沧桑的浩叹,以及关于时光永恒的思考。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 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浅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1998年到2007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雨过后,秋山如洗,天气清爽宜人,青松如盖,皓月当空,甘泉清澈,流于石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清幽洁净,一句一景,一幅空灵而清静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平静朴素生活的向往之情,而高洁的情操也从中透露出来。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虽然也抒写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小令,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阔远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情怀。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个来说,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情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

诗歌鉴赏核心知识巩固 写景抒情

诗歌鉴赏核心知识巩固 李兵2016年5月15日 写景抒情诗鉴赏 一.古典诗歌中写景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多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情感,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

写景抒情诗(解读十分详细)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空间角度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高考诗歌分析抒情手法题 一、知识梳理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以“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2.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其特点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手法可细分为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抒哀情的诗最多。 3.托物言志又叫“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是指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品格志向的表现手法。诗人的“志”(思想情感)与客观的事物要有某种相似点,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使物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如元代王冕的《墨梅》以神清骨秀的梅花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南宋郑思肖《寒菊》中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4.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即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如杜牧《过华清宫》通过写唐玄宗命人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事,鞭鞑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淫逸误国,警告当朝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借古抒怀是指借叙写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抒发愤懑,感慨自身的不幸遭遇。如李商隐《贾生》讽刺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寓含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6.以景结情也叫以景作结,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其特点是融情入景,意味深长。如王勃的绝句《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上写久客异乡,思归未归的苦况。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思归不得之“念”。“山山黄叶飞”以景结情,用风木摇落秋景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耐人寻味。 7.用典也叫用事,是作者在诗文中引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或前人语句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表现方法。按引用的内容分为事典和语典。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使用典故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又能使诗句庄重典雅。如《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引用“周公吐哺”这一历史故事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8.卒章显志是指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结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几乎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的一种手法。诗人往往在诗歌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赏析写景诗句,分析写景特色,诗歌鉴赏

赏析写景诗句,分析写景特色,诗歌鉴赏 赏析写景诗句 分析写景特色 过杨村 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①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意象、意境)。②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人月圆 · 春日次韵 张可久罗衣还怯东风瘦①,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②,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③,燕子空楼④。

注释①罗衣:一种丝质的轻便的衣服,这里指穿罗衣的人。 ②片时春梦:喻人事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③梨花暮雨:这是说梨花落,春已残。 ④燕子空楼: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市。 请赏析“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海棠花开过后,梨花也已凋残,迷蒙细雨中,燕子楼人去楼空。景物描写渲染晚春残败、迷蒙、凄凉的气氛(意象、意境)。写景烘托感情(手法),抒发作者面对晚春的伤感和物是人非的感叹(作者的观点态度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小结:赏析写景特色题的答题步骤 抓住意象,描摹图景,概括意境特征,分析写景特色,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或者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是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象、意境、(手法)、表达效果(态度或情感) 学习目标:复习古代诗歌的写景技巧,进一步巩固并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写景的角度和手法】 1.从作者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高低、上下、俯仰;色彩的搭配(绘色)等。 2.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下面这首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 这首干谒诗(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见对方)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这首干谒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景诗知识、练习与答案

写景诗鉴赏 景物作用: (一)内容上的作用 翻译解析----(点明时间季节) (二)表达情感的作用 运用手法(如:动静、远近高低、色彩、感官、反衬、虚实结合、修辞)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主旨)。 (三)结构作用 照应题目、照应上下文、对比(承上启下,铺垫) 例: 早行陈与义(宋诗)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第二句与第四句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①内容上: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只听到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交代了天未放亮,突出诗人出行之早。 ②情感上: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衬出夜之昏暗;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反衬出环境之寂静。渲染寂静凄冷的氛围,烘托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羁旅漂泊的愁绪(借景抒情—主旨) ④结构上;照应题目:天未放亮,星斗纵横,稻田深处的草虫鸣叫,可见出行之早。照应题目“早行”。 写景抒情类诗歌问答格式例析。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解答思路分为三步: 1、再现诗歌画面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用描写性的语言把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尽量优美生动,切忌直接翻译。 第二步,描绘画面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或清新明丽,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孤寂清冷,或绚丽多彩,或生机勃勃,或萧瑟苍凉……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歌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时应注意,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诗是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但还有一类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写,透露出羁旅异乡而思归的感伤。这类诗单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特征是很难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诗题、诗中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词、背景等还是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们可以抓三、四两句直接议论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我们可以通过抓“自”“空”两字,体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例1: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击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开阔的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看写景的顺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外而内等等,还可以用上俯视、仰望、 远眺、近观等词语。 2、看描景的角度:如视觉(绘声绘色)、听觉(摹声)、嗅觉、触觉等,诗人会调动 各种感官来写景。 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4、看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 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 5、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6、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 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写景诗的鉴赏

一、写景诗的鉴赏 (一)讲解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他们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鉴赏这类诗歌。 1.把握景物的特征 写景诗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的,把握景物的特征是鉴赏写景诗的基础。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表现了秋的萧瑟,同时还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2.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把握诗人情感时,我们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然后结合诗歌的背景,准确地领会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特别要留意“以乐景写哀情”,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勾画的是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但诗人是想用客观景物与主观思归感受的鲜明对照,来反衬突出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此外,分析诗歌情感时,一定要忠实于文本,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3.鉴赏景物描写技巧和语言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作者描写景物的内容,绘形、绘声、绘色,写动、写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特殊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点面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方面,一定要留意诗人精心锤炼的关键字,它们精炼传神,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有的甚至是诗眼。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中的“咽”“冷”字,就应该细细品味。 4.答题步骤: ①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③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④对关键字的品味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⑤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什么+抒发什么情 (二)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前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 (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高三语文课件-写景抒情诗鉴赏训练 精品

写景抒情诗鉴赏训练 一、阅读下面写景抒情诗,完成以下题目。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表述题] 1、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答:。 2.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 3.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的方法的特点。 答: 4、这首诗在写景过程中处处流露山欣喜愉悦的感情,试分析结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山这种感情的。(不超过25字。) 答: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三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南宋时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军曾在此地大败金兵,可是后来依然以签订屈辱和约而暂得停战。 [表述题] 1.词的开头、结尾都描写了景物,开头的景物的特点是,而结尾景物的特点是。

2.上阕的结尾书写了作者自己“愁与恨,几时极”的感情,这种“愁与恨”,具体是指的是什么内容? 答: 3.下阕开头的“酒阑闻塞笛”是实写还是虚写?作者为什么会“闻塞笛”? 答: 4.词写到结尾“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作者问而不答,却以写景作结,试分析这个景物描写包含了什么意义? 答: 春山夜月于史良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表述题]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 2.诗中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果忽略平仄、音韵不计,把“掬”字换成“舀”字,把“弄”字换成“闻”字,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 3.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山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表述题]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类别。古诗词如果要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乐”与“哀”。

写景诗专项练习有学案有习题带答案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学案 一、考点阐述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也是历年高考命题选材的一个热点。 这类诗歌,或勾勒意境,或写景言志,或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与品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诗歌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知识梳理 (一)、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 1、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 3、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 4、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 5、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 (二)、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 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相生)、浓墨渲染…… 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诗歌鉴赏的一些问题(名师传真) 问1:考试中容易出现哪些诗歌题材 答:考试中常出现的诗歌按题材可分成三类,咏物诗、叙事诗、写景诗。 咏物诗是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因而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上主要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象征,拟人等。叙 事诗在表达技巧上要分析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具体事物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等。较为复杂的是写景诗,从情与景的两种关系看,一种是正衬关系,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一种是反衬关系,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前者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代表,后者以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为代表。 问2:写景诗情景交融的方式有几种 答:写景诗情景交融共包括: 一是触景生情,即诗人心中早有某种情感,由于看到某种景象而触发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风呼啸,落叶飘零的景象触发了诗人悲秋的情感。诗人从描写景到抒发情,完成了情景交融的创作。 二是借景抒情(也叫以景结情),即诗人通过最后一处饱含情感的景物描绘来结束全篇,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无言秋月照长城来表现听不尽的边愁。 三是缘情布景,即为抒发某种情感而渲染描绘景物,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最为典型,“江南好”开篇便直抒情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鲜明的色彩对景物加以渲染,“能不忆江南”作情感收束。 四是寓情于景,即全篇为景物描绘,而每一处景物都融入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以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最为典型,这里一句一景,景物描写具有安静闲适的特点,也正能看出诗人内心的安然状态。 问3:如何区分写景诗情景交融的四种方式 答:这四种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触景生情是由景到情;借景抒情是由情到景;缘情布景是由情到景再到情;而寓情于景是景中含情。对于难以区分四种方式的考生,如果考题是辨析情景关系,莫不如直接说情景交融。以上是对情景关系

高考诗歌复习写景句子赏析手法归类

高考诗歌复习:写景句子赏析手法归类 在复习高考诗歌鉴赏时,常常遇到写景诗句的分析,这是备考的重点。学生遇到这些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即使下手也有时答不到点上或不完整。是不是这类试题就没有规律了呢非也!如果我们找到分析答题的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先举例分析几首诗歌,用来总结规律 安肃道中【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结合诗歌内容,请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的 答案:①多角度描写景物。“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景;“高柳乱蝉风不住”,从听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前两句以静景为主,后两句写动景。全诗表达了作者孤身客行道上而生出的思乡羁旅之愁。 双调·落梅风·春晚【元】张可久 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黄茑乱啼蝴蝶舞,几秋千打将春去。 这首元曲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案:①动静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是静景,“黄茑乱啼蝴蝶舞”是动景。②视觉听觉结合。“湿冥冥柳烟花雾”“蝴蝶舞”是视觉,“黄茑乱啼”是听觉。作者写出了春天的盎然春意,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答案: 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烘托出一种清新的乡间的独特风貌,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表达诗人陶醉而闲适的情怀。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列锦、白描)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表达出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处士卢岵山居【唐】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山居景色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先静后动,古树苍老,根系盘错缠石,山泉湍急,泉底沙子显露。颈联写遥望是远景,先动后静,雨暗千峰,幽暗空濛,一条山径曲曲弯弯通向烟云深处。 题滕王阁【宋】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完整版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 类别。古诗词如果要一、解读古诗词有一个比较管用的办法,就是分清其分类的话,一般可分为以下十个大类别:①写景抒情诗词;②题赠送别诗词;③托物言志诗词;④山水田园诗词;⑤咏史怀古诗词;⑥边塞征战诗词;⑦羁旅行役诗词;⑧思妇闺情诗词;⑨悼亡游仙诗词;⑩谈禅说理诗词。 二、写景诗歌产生原因:1.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三、写景诗歌的特点:写景抒情诗词,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写景抒情诗词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 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四、写景诗歌的一般模式: 1、一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烂的景物来抒写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荒芜、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读时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二是反其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姜斋诗话》中

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以哀景写乐情,用让人心情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美景却更让诗人伤心,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不过,以哀景写乐情的事例比较少见。 3、三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诗的话,一般都是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这种情况的诗比较容易,暂不多论。 4、四是全诗都是写景,将情付托于景中。古诗词中最有名的通篇写景的 莫过于以下三首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的《石头城》以及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五、写景抒情诗歌的抒情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写景诗的景情关系:景——情:一致-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情与景的关系】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哀”与“乐”首先要在阅读中明确所写景物的要想鉴赏诗歌景物,发感情服务的。. 从乐与哀角度来说,情和景之间有以下几种情况:

写景抒情诗的教案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写景抒情诗的特点。 2、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思路以及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一、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同样,古诗也成了高考的热点。从1998年到2009年的古诗鉴赏高考题来看,所选的诗歌,从题材上,以唐诗为主,其次是宋词、元曲;而从内容上看,写景抒情诗是入选率最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二、了解写景抒情诗及鉴赏原则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能很好鉴赏写景抒情诗对考生极为重要,那么鉴赏写景抒情诗要注意那些事项呢? 首先,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1)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2)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其次,把握写景抒情诗最关键就是把握好景与情的关系。 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斛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种情况,"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请看李白的这首《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第三,在鉴赏写景抒情诗时的答题步骤应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用一公式来说明就是:意象——意象的特点——意境——意境的特点——感情。 具体来说,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 ⒈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读清原诗。(整体品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