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1 逆命题与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

2)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3)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边对等角;

(3)如果ab=0,那么a=0且b=0;(4)如果a2=b2,那么a=b;

(5)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点3 勾股数

1)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

注:这两组勾股数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在考察勾股数时,若出现不熟悉数组,可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a2+b2=c2。

二、典型题型

题型1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某住在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已知AB=3m,BC=4m,CD=12m,DA=13m,且AB⊥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4√5,CD=8.

(1)求∠ADC的度数;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题型3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例1. 判断三边长分别为2n2+2n,2n+1,2n2+2n+1(n为正整数)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题型4 网络作图

例1.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从在格点上的点A,B,C,D

中任取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三、难点题型勾股定理的综合

例1.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点,AB=10,BD=6,AD=8,AC=17。求△ABC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

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CD、EF、GH B.AB、EF、GH C.AB、CF、EF D.GH、AB、CD

2.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且为斜边,为斜边上的高,下列说法:

①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②能组成三角形

③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④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M 为AB 的中点,N 为AD 上的一点,且AN=AD ,试猜测△CMN 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2,3,4

C

,4 D .1

2.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关系式(a+2b ﹣60)2+|b ﹣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下列是勾股数的有

( )

c b a ,,c h 222,,c b a c b a ,,h b a h c ,,++h

b a 1

,1,

1

① 3、4、5;② 5、12 、13;③ 9、40 、41;

④ 13、14、15;71017

、、⑥ 11 、60 、61

A.6组B.5组C.4组D.3组

4.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

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中BC边上的高是()

A.

10

B

10

C.

10

D.5

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4cm, BC=3cm,CD=12cm,DA=13cm,且∠ABC=90°,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A.6cm2B.30cm2C.24cm2D.72cm2

二、填空题

6.如图,在△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则△ABD的面积是______.

7.如图,△ABC是边长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B、

BC边上均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p

=2cm/s,V

Q

=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

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___s时,△PBQ为直角三角形.

8.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cm,AC=3cm,动点P从点B出发

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

(2)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的作用;②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作为首都,以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为国旗,采用_______纪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推翻了、封 建主义和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4.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练习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专题训练 1.给出下列几组数:①111,,345 ;②8,15,16;③n 2-1,2n ,n 2+1;④m 2-n 2,2mn ,m 2+n 2(m>n>0).其中—定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④ 2.下列各组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A .1,2,3 B .4,5,6 C .12,13,14 D .9,40,41 3.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 B .10 C .11 个D .12个 4.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的平方为2(m 2+1),其余两边分别为m -1,m + l ,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ABC ?的两边分别为5,12,另—边c 为奇数,且a + b + c 是3的倍数,则c 应为___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__. 6.三角形中两条较短的边为a + b ,a - b (a>b ),则当第三条边为_______时,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7.若A B 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50=6a +8b +l0c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面积为______. 8.已知在ABC ?中,BC =6,BC 边上的高为7,若AC =5,则AC 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 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k ,4k ,5k (k 为自然数),则这个三角形为______,理由是_______. 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 ,24 cm ,25 cm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11.如图18-2-5,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若AC =l7,AD =8,CD=15,AB =1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 12.已知ABC ?中,AB =17 cm ,BC =30 cm ,BC 上的中线AD =8 cm ,请你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学案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记住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与政策 2.知道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的要求。 2.引导农民参加,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的高潮。 3.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4.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创举:政策) 5.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制的转变。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______阶段。 6.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等缺点。 二、合作探究 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三、练习巩固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B.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 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2.“长鞭呀,那个一呀摔呀,拍拍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 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初期 3.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4.下列哪种方式使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平、胜利完成() A.无偿没收 B.成立股份公司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实行公私合营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 为工业国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国家工业化建设互助合作 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 3.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公私合营赎买 5.公有社会主义初级 6.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二、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应用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运用 问题情境1: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有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面积 求解模型: 【例题】 【分析】由于∠B 是直角,因此连接AC 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加以解决;求出AC 的长,再在三角形ACD 中用逆定理判定其为直角三角形,再求面积。 【答案】 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AB=1,BC=43,CD=413,AD=3,且AB ⊥BC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求四边形的面积 D A B C A D C B

【答案】 连接AC ,在Rt △ABC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C= 4 5 ,在 △ACD 中由AD 、CD 的长结合AC 的长,运用逆定理判定它为直角三角形,求出两直角三角形面积再求和,得四边形的面积为 4 9。 【答案】 3.在△ABC 中,AB =15,AC =13,D 是BC 边上一点,AD =12,BD =9,则△ABC 的面积 为 . 【答案】84 4.如图,已知CD =6m ,AD =8m ,∠ADC =90°,BC =24m ,AB =26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答案】96cm 2 问题情境2: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求四边形的角度 问题模型:已知一含一直角的四边形的边长,综合运用定理和逆定理求角度 求解模型: 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运 用定理求出对角线长 连对角线将四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直角三角形 运用逆定理判定另一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用特殊角求角度 A C B D (第4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1. 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4. 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_________ 年_____ 月在_______ 召开。 2. 大会的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②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_____________ 作为首都,以___________ 为代国歌,以 __________ 为国旗,采用________ 纪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 。推翻了 _________ 、封建主义和_ 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__ 的国家,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______________ 的力量。 4. ___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_________ 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 2. 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练习巩固

1.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 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 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B.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 C.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D. 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 4.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西藏地区和平解放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5. 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开国大典标志着什么?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了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 1.1949 9 北京 2. ①临时宪法②毛泽东③北京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公元 3. 新 纪元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社会主义 4.1951 祖国大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word版导学案

1 社戏 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 漂渺()旺相()惮()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 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含答案)精讲

第3章《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填空题 1.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如图,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次,小明爸爸要在高0.9m,宽 1.2m的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一个加固木板,这条木板需 m 长. (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最小值是 cm. 3.如图所示的一只玻璃杯,最高为8cm,将一根筷子插入其中,杯外最长4厘米,最短2厘米,那么这只玻璃杯的内径是厘米. 4.如图,一架10米长的梯子斜靠在墙上,刚好梯顶抵达8米高的路灯.当电工师傅沿梯上去修路灯时,梯子下滑到了B′处,下滑后,两次梯脚间的距离为2米,则梯顶离路灯米. (第4题)(第5题)(第6题) 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错误!,高为2,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结果保留根号) 6.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 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m.(结果不取近似值)7.如图,这是一个供滑板爱好者使用的U型池,该U型池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半圆柱”而成,中间可供滑行部分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其边缘AB=CD=20m,点E在CD上,CE=2m,一滑板爱好者从A点滑到E点,则他滑行的最短距离约为 m.(边缘部分的厚度忽略不计,结果保留整数)

(第7题)(第8题)(第9题) 8.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在圆柱下底面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 cm.(π取3) 9.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10.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长、宽、高分别是2米、0.3米、0.2米,A,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米.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11.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平行且>AD,木块的正视图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米.(精确到0.01米)1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7寸、5寸和3寸,A 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是寸. 13.观察下列一组数: 列举:3、4、5,猜想:32=4+5; 列举:5、12、13,猜想:52=12+13; 列举:7、24、25,猜想:72=24+25; … 列举:13、b、c,猜想:132=b+c; 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 ,c= . 解答题 14.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连接PA,PB,PC,以BP为边作∠PBQ=60°,且BQ=BP,连接CQ. (1)观察并猜想AP与CQ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PA:PB:PC=3:4:5,连接PQ,试判断△PQ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 导学案

课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科目历史年级八班级__ __姓名制作人张兴良审批______________ 一、课前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思考课文P4页“思考与讨论”和试完成课后“参与园地”的练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 (3)大会的内容: 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 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 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 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 (7)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四、合作探究与检测 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列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决定。 答: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五星红旗为新中国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⑥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⑦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3.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联系有关史实,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新中国成立,国家获得独立,民族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提高了国际地位。 4.说说国旗的规范和它的象征意义。 答:国旗的样式为:旗面为红色,长方形,长和高为3与2之比,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5颗,1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4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 【一】复习目标: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 4.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 2.难点:完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学习过程 一、单元知识要点回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2、我国在农村和城市改革的主要措施。 3、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以及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自主构筑知识结构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线顺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这一思路进行整理。 三、典例剖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国外某记者 (1)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

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2)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时件?此后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表现在哪个方面?剖析:此题属于评述题,但题目已摆明了观点,且所要用来论证观点的史实都有了要求,题目难度降低了。所以只要答出符合要求的历史史实即可。 【参考答案】: (1)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城市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四、强化训练 1、1978年底中共召中央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确立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四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4、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直角三角形。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探究过程,体会用“构造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环节与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古埃及人制作直角 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 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 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 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 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 角便是直角。 教师将准备好的绳结给学生,让学生实际的操作感受 通过古埃及人制作直角的方法,提出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就能确定直角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其学习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普度求是 ?探究活动1: 1.小试牛刀: (1)动手画一画:以3,4,5为边作 △ABC 。(回忆用“SSS ”作三角形的方法) 5 4 3 (2)大胆猜一猜:得到的△ABC 是个 什么三角形?怎样验证你的猜 想? 2. 合作探究: (1)画一画:分别以①2.5,6,6.5; ②4,5,6;③6,8,10为三角形的三边 长,作三角形。 ① 以2.5,6,6.5为边作△ABC 。 学生实际动手画图,量角,验证 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来,对其实践活动予以指 学生在三组线段为边画出三角形,猜测验证出其形状 学生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按给出的三组数作出三角形(1)这 让学生如实再现情境,在自己充分操作、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猜想与归纳,体验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造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同时回忆作图方法为后面的多组验证做好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含答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 2.(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制度;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3)年,《》颁布实施。 3.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巩固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 了社会。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保 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练习巩固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祖国大陆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歌 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四、课后反思

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学案(全册).docx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b13627021.html, 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 Unit1 课前自学(通读课本,完成系列各题)。 一默写下列单词、短语。 机器人纸张更少的污染建筑物太空 飞行月亮落下单独地大概有能力做某事 穿衣甚至面试预测声音公司 策略不愉快的科学家将来大量已经 工厂简易的这样的到处人类厌烦的 庞大的形状蛇可能的似乎不可能的 家务随意地 二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背诵。 1人们将不再使用钱,一切都是免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将不去上学,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一名记者,有一天我甚至可能去澳大利亚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年后,我将养许多不同种类的宠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未来是困难的,有许多著名的预言都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机器人可以帮助做家务,科学家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认为机器人在 25 到 50 年之后能够与人交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梳理,层层迭进。 1I might even keep a pet parrot . 我甚至可能养一个宠物鹦鹉。 keep 用法小结:(1) keep +宾语 + 形容词〈宾补〉 we must keep our schoolyard tidy every day . 我们必须每天保持我们的校园清洁卫生。 〈 2〉keep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Why did the boy keep crying all the time ? 为什么那个男孩一直在哭? 〈 3〉keep +形容词〈表语〉We should keep heathy every day . 我们应保持身体健康。 〈 4〉 keep sb doing sth让某事一直做某事Sorry , I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 .对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审核:班级:姓名:时间:编号: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合作探究】 讨论: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大影响。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①1980年②成果③意义)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3、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是年颁布的第四部《》。 5、1980年,党中央为__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选择题: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B阶级斗争上来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C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图18.2-2 通海中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一.预习新知(阅读教材P73 — 75 , 完成课前预习) 1.三边长度分别为3 cm 、4 cm 、5 cm 的三角形与以3 cm 、4 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 2.你能证明以6cm 、8cm 、10cm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3.如图18.2-2,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试证明△ABC 是直角三 角形,请简要地写出证明过程. 4.此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什么叫互为逆命题 (2)什么叫互为逆定理 (3)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_____,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__ 5.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课堂展示 例1:判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17,8,15===c b a ; (2)15,14,13===c b a . (3)25,24,7===c b a ; (4)5.2,2,5.1===c b a ; 三.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一、知识点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 2+b 2=c 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典型题型 1、求线段的长度题型 2、判断直角三角形题型 3、求最短距离 三、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1)面积法. 例1已知 △ABC 中,∠ACB =90°,AB =5㎝.BC =3㎝,CD ⊥AB 于点D ,求CD 的长. (2)构造法.例8、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 (3)分类讨论思想.(易错题) 例3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 . 例4. 在△ABC 中,AB=15,AC=20,BC 边上的高线AD=12。试求BC 的长。 例5、在△ABC 中,AB=17,AC=10,BC 边上的高等于8,则△ABC 的周长为 . 练习: 1、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

(5)方程思想. 例6如图4,AB 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苹果,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滑到B ,再由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是15米.试求大树AB 的高度. 例题7、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AB=8 cm,BC=10 cm,在边CD 上取一点E ,将△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求CE 的长. 例9. 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线,且AB=10,BC=8,求CD 的长。 练习: 1、如图,把矩形ABCD 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点D 处,点C 落在C ’处,折痕EF 与BD 交于点O ,已知AB=16,AD=12,求折痕EF 的长。 C ' F E O D C B A 图4 C A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案

勾股定理逆定理及应用 一、基础知识点 知识点1 逆命题与逆定理 1)命题:判断一件事的语句定理:经过我们一定推理,得到的真命题 2)互逆命题: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命题。 若将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就是它的逆命题 3)逆定理:若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成立,则这个定理与原定理互为逆定理 例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其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等边对等角; (3)如果ab=0,那么a=0且b=0;(4)如果a2=b2,那么a=b; (5)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c,满足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1.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则△ABC是()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点3 勾股数 1)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个正整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①3,4,5;②5,12,13; 注:这两组勾股数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在考察勾股数时,若出现不熟悉数组,可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即:a2+b2=c2。 二、典型题型 题型1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1.某住在小区有一块草坪如图,已知AB=3m,BC=4m,CD=12m,DA=13m,且AB⊥BC,求这块草坪的面积。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垂直 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4√5,CD=8. (1)求∠ADC的度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抗美援朝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 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 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其性质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自主导学】 1.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为了____、____,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和精神。像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的等等。被誉为“”。 4. 年月,美国被迫在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第9页材料研读,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达标测试】 A卷 1.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B卷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 B.向世界表明新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帝国主义 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 D.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怕战争。 2.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根本目的是:()A.援助被侵略的弱小邻国 B.迎战强大的美国 C.打破外国封锁 D.保家卫国 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 B C D 5.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6.“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7.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 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拓展提升】 材料1: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2: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主席布莱德雷 请回答:(1)材料1“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2)哪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4)有人认为,朝鲜战场上,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劳师袭远,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