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食用菌是人类食用 的大型真菌, 2 0 0 0 年 统计中 国的食用菌达 9 3 8 种, 人 工栽培的5 O 余种 , 中国广泛栽培 的食用 菌有蘑菇、 香菇、 草菇 、 木耳 、 银耳 、 平 菇、 滑菇等7 类, 它们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生态环 境中。食用 菌产 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于一体的农村经济发展 项 目, 食 用菌又是一类 有机 、 营养 、 保健的绿色食 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 合人们消费 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农 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 。因此 , 食用 菌 产业作为…种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产业 日益发展壮大起来,人们 对于食用 菌的栽培技术研究也是越来越多 , 既要达到绿色 自然、 无公害的 目标 , 又要 做到保质保量 的要求 。 培养料 的配 置
科 学 论 坛
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薛 义 森
( 绥棱林业局 黑龙江省绥化地 区 1 5 2 2 O 5 ) 摘 要: 食用 菌不 仅富含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蛋 白质 , 还 能够广泛用 于医药等 领域 。 目前我国 的食用 菌培植技术 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如何科学 合理的进行食用菌 的栽培成 为了发展 白色农 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 , 食用菌也会进行呼吸作用, 它们吸人空气中的氧气释放 出二氧化碳 。 虽然适量程度的二氧化碳对某些特 别种类的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利,但是很 多食用菌如果长期处在二氧化碳过 多的环境下, 它们很有可能停止生长 , 而 高浓度的二氧 化碳环境甚至会让菌丝体死亡。因此 ,出菇棚必 须要保持通
热, 最适合的人粪和人尿应该是煮熟2 0 分钟后的 , 对其进行对水 , 比例 为1 : 1 O 或者是1 : 2 0 进行喷洒, 或者也可以用新鲜的牛畜尿液 , 煮熟与没有泡沫 即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能的食材,在现代饮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量和质量,高效栽培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环境调控技术1.温度调控:食用菌对温度要求较高,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为宜。

对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控制合适的温度是提高菌体生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调节温室、大棚等栽培环境,利用复杂的控温设备来实现温度的调节。

2.湿度调控:食用菌对湿度的要求也较高,保持合适的湿度对菌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菌床培养时,保持湿度在70%左右是最理想的。

可以通过喷水、雾化器等设备来调节湿度,也可以通过控制通风量来保持湿度的稳定。

3.光照调控:食用菌对光照要求不高,大部分食用菌在暗处生长更好。

因此,在栽培中,应尽量避免光照过强的环境。

可以选择光照较弱的室内栽培或者选择树荫下的地方进行栽培。

二、床料选择与预处理技术1.床料选择:床料是食用菌栽培的基础,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床料要求,一般来说,玉米秸秆、稻草等含有丰富纤维的床料适合栽培多种食用菌。

在选择床料时要注意是否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的污染。

2.床料预处理:为了提高床料的适宜性,可以对床料进行一些预处理。

如浸泡、煮沸、蒸汽消毒等方法,可以杀灭床料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提高床料的质量和菌体的生长环境。

三、接种技术1.孢子接种:将食用菌的孢子直接接种在床料上,让其发芽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难以扦插的食用菌。

在接种时要求接种量均匀,避免结团和浓度差异。

2.扦插接种:将食用菌已经发芽的菌丝体插入到床料中,促使其扩散生长。

这种接种方法可以使菌丝快速繁殖,提高产量。

扦插接种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和均匀分布。

四、管理与养护技术1.通风管理:在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保持合适的通风是非常重要的。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选址规划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通常来说,适宜种植食用菌的场地应该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阴凉条件。

场地的土壤应该是疏松的,且富含有机质。

在选址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到水源和电源供应的问题,以保障后期的灌溉和温度控制。

二、培育基质培育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养分和水分供食用菌生长。

常见的培育基质有木屑、稻草、秸秆等。

在培育基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

三、种植方式食用菌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场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种植方式。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平菇栽培、叠菇栽培、袋菌栽培等。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光照、通风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病虫害有青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六、管理和维护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培育基质的水分和养分情况,及时更换和添加培育基质。

还需要注意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包装等工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栽培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菌类的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穴栽法穴栽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多种食用菌。

首先,选择适合的环境和土壤,一般选用沙质土壤或有机质丰富的土壤。

接下来,根据不同的菌类,将菌种和菌棒,或菌种和菌盖混合,插入预先挖好的地洞中。

然后,将菌菇的栽培基质覆盖在地面上,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菌菇便会长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二、袋栽法袋栽法主要适用于栽培木耳、鹅膏菌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和菌种的培养基质,然后将其充分混合并装入耐热袋中。

接下来,对袋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消除外来微生物。

处理完成后,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并将袋口封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约30-40天后,菌菇就会生长出来,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三、堆肥栽培法堆肥栽培法主要适用于栽培蘑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堆肥底层,一般选用农废、农杂、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进行堆积。

接下来,将菌种均匀撒在堆肥层上,并覆盖一定厚度的泥土。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堆肥的发酵过程。

约20-30天后,菌丝就会开始生长,可见白色菌丝在堆肥表面形成。

继续保持适宜的条件,大约30-40天后,菌菇即可成熟采摘。

四、棒菌栽培法棒菌栽培法适用于栽培茶树菇、秀珍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纤维素饲料等材料。

接下来,将菌种在培养基上生长至一定程度后,将其切碎并与纤维素饲料充分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注入塑料管或棒菌袋中,并封好。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菌丝便会在管内或袋内生长。

约30-40天后,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总之,食用菌栽培技术因不同的菌类而异,但都有其独特的栽培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技术培训——食用菌发展及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农民技术培训——食用菌发展及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17
牛肝菌
18
牛肝菌入菜,鲜品食用时应洗去泥沙、剪去砂根, 用沸水氽烫后,浸入冷水中待用,干品先用热水涨发 后,剪去砂根应用,腌制品先用清水浸泡脱盐后再用。 牛肝菌可与荤素各科配用,宜于炒、爆、熘、烩、烹、 氽或焖、烤等烹调方法。成菜如隔日再吃,味道更好。
据医学记载,美味牛肝菌和黄牛肝菌均具有很好 的药用效果,有清热除烦,养血、追风散寒,舒筋活 血、补虚提神等功效,用于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筋骨不舒、四肢抽搐等疾病,又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 孕症,还有抗流感病毒和防治感冒的作用。
25
三、食用菌母种的外观识别
优良纯化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根本 保证。现将几种食用菌母种外观识别方法介绍
香菇菌丝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即PDA)培 养基上,菌丝纯白色、粗壮,呈絮状或绒状, 长满试管后有一定爬壁能力,边缘呈不规则波 曲状。在24℃左右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 12~15天即可长满试管斜面。具香菇特殊香
32
(四)、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
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 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生长成熟吐出黄球时再解袋, 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 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 切勿全部撑开,应以后酌情慢慢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 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 的温度、湿度及CO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 体被迫弯曲生长。
6
松茸与平菇、香菇等应用相似,可作主料 单用,亦可与各种荤素料配用。一般适用烧、 扒、炖、蒸、炒等烹调方法,烹制时应注意突 出其自身独具的鲜香味。此外,松茸还可干制 或腌渍,供长期贮存。
竹荪 俗称仙人笙、竹菌、网纱菇、竹姑娘, 其形状酷似女童身着一洁白的短裙,故又有"真 菌之花"、"菌中女王"之美称。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1.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首先需要获得蘑菇种子或菇菇菌种,然后准备好栽培基质,可以是蘑菇菌包或者是废弃物质,如秸秆、麸皮等。

将栽培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然后加入种子或菌种,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蘑菇。

2.干贝参茸的栽培技术干贝参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略微复杂。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米糠、豆饼等。

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保温材料,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干贝参茸。

3.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秸秆、麸皮、花生壳等废弃物质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湿润,加入适量的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需要进行覆盖,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香菇。

4.茶树菇的栽培技术茶树菇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废木材、稻草等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茶树菇。

5.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质。

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杏鲍菇。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各种菌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准备合适的栽培基质、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并添加适量的水分和菌种。

从种植过程来看,食用菌的栽培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在市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全过程。

一、食用菌栽培基地的选址和建设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水源充足且水质好的地区。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运输和销售便利的因素。

建立一个完整的食用菌基地需要建立不同的基础设施,例如:温度、湿度、通风、照明和水源等设备,这些都是栽培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食用菌的菌种选用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不同的菌株在不同的气候、土壤中生长的效果也不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生长的菌种,种植适当的菌株才能得到高产、优质的效果。

在选用菌种时,还需要注意菌种的种子来源和检疫。

如:金针菇、木耳、草菇、香菇等常用食用菌。

三、培养基的配方制作菌落的生长需要相应的营养物质和温度、湿度及PH值的调控。

菌落的培养基中要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菌体使用,使其生长繁殖。

不同菌种的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在制作培养基时,要根据不同菌种的营养需求进行配方,合理控制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浓度,从而催化出高产的菌丝体。

四、接种和培育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育,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育,为了避免外来杂菌的侵入,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接菌,接种时还需搭配个采取不同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在菌丝排扥一定基础后,开始进入子实体的形成阶段,此时要进一步控制环境条件,使其合理增加产量及保质,减少病虫害发生。

五、季节调控不同季节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栽培食用菌的影响巨大,在不同季节要调整适合的温度、湿度、照明和通风条件,尽可能模拟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习性,使其在栽培过程中产量和品质达到最好的状态。

另外,不同菌种对于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如蘑菇、山药菌等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金针菇、黑木耳等需要较强的光照。

六、采摘和销售食用菌的采摘应尽可能避免损伤,减少病菌和腐败的发生,采摘结束后要做好后期储存和加工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配制、消毒,菌种的选择、接种,发菌培养,菇棚选择与建立,出菇期管理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55-01
食用菌生产的成败、产量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取决于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技术环节。

为提高食用菌成品率,降低成本,获得较高质量和产量的菇体,现将食用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培养料的选择
培养料以桦木料的木屑为最好,配以棉子壳、黄豆杆、玉米心等,辅以麦麸皮、米糠,并添加微量元素。

原材料新鲜、干燥、无霉烂变质、结块、虫蛀是成功的基础。

2培养料的配制
培养料的配制先按比例将所需原料(木屑、麦夫皮、石膏)干料充分混合拌均,添加的微量元素倒入水中化开后加入料中,反复搅
拌多次,使料干湿均匀,成团料要打散开。

灵活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根据木屑质地软硬、粗细、含水量、空气湿度的大小等配比的含水量予以相应调整。

培养料的含水量直接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含水量过低会严重影响出菇产量;含水量过高会使下面菌丝体缺氧而停
止吃料,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杂菌污染。

一般含水量达55%~60%即可。

3培养料的消毒
配制好的培养料最好在6~8h内装袋完成。

装好的菌袋要及时进行灭菌,切忌过夜。

装好的料放入灭菌锅内,尽快猛火升温到100℃,打开冷气阀排放冷气。

待温度降至0℃关闭冷气阀,重新升温到100℃后保持10~12h,否则达不到灭菌效果。

灭菌时要做到猛火升温、稳火保温,经常检查锅中温度,以防漏气、跑气。

灭菌彻底是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

4优质菌种的选择及接种
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高抗的优良菌株,严禁使用有杂质菌污染和虫害迹象以及退化、老化的劣质菌种。

严格接种程序,确保接种成功率。

接种室要求干净、干燥、密闭、远离污染源。

灭菌好的菌袋及时放入接种室内,进行室内药物消毒,3~4h后待料温冷却至30℃以下即可接种。

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双手要用75%酒精消毒。

接种要迅速准确,接种量不宜太小。

5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放入培养室内,调控好环境温度,培养室要求干净、通气、干燥,室温宜控制在20~25℃左右,湿度70%左右(视品种而定)。

当菌丝长到5~10cm左右即可翻袋检查,及时淘汰污染袋。

食用菌要靠基质内有机物的氧化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基
质内缺氧会使菌丝体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菌丝体生长缓慢、衰弱,甚至停止生长,严重的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翻动菌袋位置以利于换气通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菌丝长到1/2时,再翻袋检查1次。

整个发菌培养阶段不需要光照。

6出菇棚场地的选择及建立
出菇棚要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养殖场、酿造厂、生活区、医院、垃圾场的场地。

场地要采取翻土、晒土、灌水等措施取代农药消毒。

水源水质要求选清洁的井水、自来水,远离污水源。

菇棚要求棚体牢固、地势较高、排水畅通,棚内不积水,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防日晒雨淋。

覆盖物要厚一点,利于保温,四周用草帘围住,留通风孔。

7出菇阶段的管理
菌袋经数月的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当菌丝扭结、瘤状突起,达到生理成熟时,就要搬出发菌室进入出菇棚,由于受环境条件、栽培时间、发菌温度、品种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菇时间也不相同,气温要在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内才能出菇。

入棚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早晚进行,中午温度高不宜进行入棚,高温易使菌皮损伤,会推迟或减少出菇;切不可雨天入棚,雨淋会使菌袋表层污染而烂袋。

菌袋上架每层并列排放,袋与袋之间间隔5~6cm,以利于呼吸和散热,要营造出菇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顺利出菇。

首先是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的影响
因素之一,空气湿度过低,会加速子实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导致基质内水分的大量流失而影响产量;空气湿度过高,会使子实体表面水分停止蒸发,使营养运输受阻,同时呼吸作用受到抑制,造成子实体停止生长,长时期空气湿度过高,还会造成子实体从空气中倒吸水分,形成水浸样腐烂,招致线虫及细菌的滋生和大范围传染。

其次是通风。

子实体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人类的呼吸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也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适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某些种类的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多二氧化碳的积累会抑制菌丝体生长,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高浓度二氧化碳长时间作用还会导致菌丝体窒息死亡。

因此,需要经常对菇房空间进行通风换气,排除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新鲜。

最后是光照。

大部分食用菌品种的出菇阶段需要散射光刺激,少部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散射光,才能使子实体原基分化,极少部分品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的颜色也与光线强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光线强,子实体颜色较深;光线弱,子实体颜色较浅。

这就需要根据品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光线调控方法,可以通过挂遮阳网和拉、放草帘来调节温室内的光照。

8采收
适时采收销售,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影响质量和价格。

适时采收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子实体长到菌盖尚未展开、边缘仍向内卷曲、肉质肥厚、香味浓郁时质量最佳,此时应及时采收。

9参考文献
[1] 宋秀红,胡江川,侯桂森,等.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9,31(1):42-44.
[2] 衡德如,季长勤,朱瑞玉,等.无公害食用菌栽培要点[j].上海蔬菜,2008(5):113.
[3] 刘宇,耿小丽,王守现,等.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j].蔬菜,2006(6):15-16.
[4] 杨淑玺.无公害食用菌栽培技术[j].吉林蔬
菜,2005(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