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现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安徽省五种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

(未标明确切日期的均指2007年)

一、失业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62.6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98亿元,比上年减少15.8%。全年共有39.8万名登记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

交纳标准:

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由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支出范围: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农民合同制工人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生活补助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六)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支出。

领取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被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前,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认定后,从次月起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收监执行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失业人员应当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依据其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计算:

(一)满1年不足5年的,每满1年,享受3个月失业保险金;

(二)满5年不足10年的,在享受12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自第5年起开始计算,每满1年,增加2个月失业保险金,合并期限最长为18个月;

(三)满10年以上的,在享受18个月失业保险金的基础上,自第10年开始计算,每满1年,增加1个月失业保险金,合并期限最长为24个月。

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重新就业后的缴费时间核定其本次应当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限,其前次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每月领取10元定额医疗补助金,患病在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指定医院住院治疗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以下规定发放医疗补助金:

(一)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医疗补助金为住院治疗费用的50%,一个失业期内最高不超过统筹地区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二)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医疗补助金为住院治疗费用的60%,一个失业期内最高不超过统筹地区3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三)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医疗补助金为住院治疗费用的70%,一个失业期内最高不超过统筹地区4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参照本省对在职职工的规定,对其家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并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生活补助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生活补助金的标准为统筹地区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的70%。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总额的12%从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支付标准:

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发失业保险金,计发比例原则上为65%,最低不得低于60%。

二、养老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3.8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全年保险资金收入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8.2%,支出1569万元,比上年减少8.2%。共有38013名农民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年末全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6.5亿元。

交纳标准:

企业(单位)缴费基数以本企业(单位)上年度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向社保经办机构申报,个人缴费基数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申报,用人单位应依法代扣代缴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缴费基数由本人确认。

企业以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参保人员上年度工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原则上为20%,目前高于20%的地区要逐步降低比例,最终达到20%。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缴;超过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单位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全部参保职工当期个人缴费基数之和。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依法代扣代缴,职工本人每年要对单位为其申报的缴费基数予以确认。未经本人确认,少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且无法补缴,造成职工个人损失的,由用人单位予以一次性补偿。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统一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有用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雇主和雇工共同缴纳,雇主缴纳12%,雇工本人缴纳8%。上述人员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缴确有困难的,可在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100%之间,由本人自主申报确认缴费基数,在5年内缴费基数达到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

领取标准:

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应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属于单位职工,由单位办理申报;无单位人员实行劳动事务代理的,按照相关协议,由代理机构申报;以个体名义参保或接续参保的,由本人申报,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自到龄次月起发给基本养老金。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的,社保经办机构按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的有关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对自法定退休年龄至延期办理退休手续期间的养老金,属于劳动保障部门原因延误的由社保经办机构补发,属于单位原因延误的由单位补发,属于职工个人原因延误的不补发。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到延期办理退休手续期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职工个人缴费退还给职工,单位缴费部分并入统筹基金。

支付标准:

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一、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除上述两项外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其中2006—2010年退休的发给调节金。

(一)基础养老金:以参保人员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之和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含视同缴费)每满1年发给1%。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指数为:本人各年度月平均缴费基数(1991—1995年为标准工资加统标补贴),与各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1—1995年为标准工资加统标补贴)比值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个人累计缴费年限时,结果保留1位小数。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按国发〔2005〕38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过渡性养老金:依据职工视同缴费年限计发。视同缴费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3%。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3%×视同缴费年限

(四)调节金:2006年退休的每月发给50元,2007年退休的每月40元,2008年退休的每月30元,2009年退休的每月20元,2010年退休的每月10元,2011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

二、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本人工作时间、累计缴费年限,按以下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1996年1月1日,行业统筹单位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无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2006年1月1日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计算基础养老金时,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X1/C1+X2/C2+…+Xn/Cn)÷N,其中,X1…Xn为本人首次缴费至退休上年各年度月平均缴费基数;C1…Cn为各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N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二)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含1996年以后参加工作,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

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除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其中2010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的另发给调节金。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2006—2010年)

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时,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指数为:1991年至退休上年各年度本人缴费基数,与各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值的算术平均值。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X91/C91+X92/C92+…+Xn/Cn)÷N

其中,1991—1995年用职工本人各年度月标准工资及全省职工月平均统标补贴之和(X91、X92、X93、X94、X95)与1991—1995年全省职工年度月平均标准工资及全省职工月平均统标补贴之和(C91、C92、C93、C94、C95)的比值取指数。标准工资中不含1993年套改时纳入标准工资的各种补贴,含《安徽省劳动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劳险字〔1997〕第151号)规定的岗位工资和《省劳动厅、省财政厅关于对全省企业职工实行工资性补贴的通知》(劳资字〔1996〕42号)规定的工资性补贴。统标补贴是指国家或省、市统一规定的粮、油副食品等物价补贴。

1996年至职工退休前一年度用职工本人各年度月平均实际缴费基数(X96…Xn)与各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C96…Cn)的比值取指数。

N为1991—1995年的工作年限加1996年至退休上一年实际缴费年限。

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复转军人到企业工作的,从1993年开始取指数,原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在军队服役期间的缴费基数,取本人档案记载的1993年(1993年后参加工作的,从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至调离或转业

当年的工资数据。其中:机关工作人员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职务补贴5项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职务工资、津贴、职务补贴3项之和;军官为职务工资、军衔工资、基础工资、军龄工资、职务补贴5项之和;士官为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军龄工资3项之和。

义务兵役制士兵缴费工资指数均取1。

(三)参保人员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办理退休或退职。

1

退休,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有视同缴费年限和无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分别按第二条第二款和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

2

职,月退职生活费按第二条第一款规定计发。

(四)1996年1月1日以后由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复员、转业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的,基本养老金按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计发。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前按国家规定能够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已经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市、县,在国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可暂按本地规定执行。

(五)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

的,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含个人账户利息)全额支付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但不再根据缴费年限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三、其他

(一)职工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以前从事有毒、有害、高温、低温、井下等特殊工种的,按国家规定可以折算的工龄(最长不超过5年),应作为计发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年限,但不计发基础养老金。

(二)参保人员缴费年限每满12个月为1年,结算年度缴费不满12个月的,该年度月平均缴费基数按实际缴费基数之和除以12计算,首次参保当年月平均缴费基数用实际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实际缴费月数计算。

(三)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之间退休的人员,实行5年过渡。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安徽省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实施中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政办〔2002〕30号)规定计发基础养老金和计算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封定在2005年,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指数计算至2005年。过渡期内按本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皖政办〔2002〕30号文规定计发标准的予以补齐,高出部分按以下比例发给:2006年退休的(下同)发给高出部分的20%,2007年发给40%,2008年发给55%,2009年发给70%,2010年发给85%。2011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全额发给。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行业统筹企业职工退休基本养老金计发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5〕66号)第二条规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邮电、电力、铁道、民航、银行(保险)等5个行业,5年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要保持待遇水平平稳衔接,待遇差距较大的适当增加补

贴,补贴标准由省劳动保障厅测算后逐年确定。

(四)参保人员因病退职时年龄不满40周岁的,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一律按40周岁计发月数取值。

三、医疗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1.2万人,比上年增加54.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316.5万人,退休人员124.7万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6亿元,支出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1%和16.7%。

自今年4月安徽省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以来,截至目前全省参保人数已突破60万,省劳动保障厅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参保人数将达400万。据悉,为顺利完成该任务,今年安徽省各级财政将投入3.5亿元。

安徽省劳动保障厅昨天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劳动保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城镇居民医保和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两项民生工程进展喜人。截至目前,全省17个市全部出台了实施办法,其中合肥、马鞍山等7个市、县已经开始实施,参保67.7万人;预计年内全省各市县将全部启动,参保人数将突破原先预测的295万人,达到400万人以上,为保证该目标顺利完成,据测算今年安徽省各级财政为此将投入3.5亿元。

在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安徽省规定,对长期停产无力缴费的未参保集体企业,其退休人员按照低保标准逐人按月发给生活费,资金由各级财政解决,省财政共计投入9000万元,目前全省已有6万多人领取生活费,占应保障人数的98%以上

针对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2007年,安徽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56个县(市、区),覆盖全省农业人口3055万人;同时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城镇”,实行个人缴费、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07年按30%覆盖率使253万居民受益;在全省城镇和农村全面实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305万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用5年时间改扩建1230所乡镇卫生院以及1万个村级卫生室,在全省基本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

交纳标准:

(一)参合农民每年个人缴费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标准。

(二)中央财政每年对参合农民的补助为人均20元。中央财政补助安徽省61个县(市)(名单略)以及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18个区(包括: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谯城区、埇桥区、淮上区、潘集区、大通区、南谯区、裕安区、金安区、居巢区、铜陵郊区、宜秀区、贵池区、宣州区、黄山区、徽州区)。

(三)省级财政每年对参合农民的补助为人均15元。省级财政补助61个县(市)(名单略)以及15个县改区(包括: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谯城

区、埇桥区、潘集区、南谯区、裕安区、金安区、居巢区、贵池区、宣州区、黄山区、徽州区、屯溪区)。

(四)市级财政每年对市辖区的参合农民的补助不低于人均15元,经济较发达的市,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各市财政补助范围分别是:合肥市补助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淮北市补助杜集区、相山区、烈山区;蚌埠市补助禹会区、蚌山区、龙子湖区、淮上区;淮南市补助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滁州市补助琅琊区;马鞍山市补助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芜湖市补助镜湖区、三山区、鸠江区、弋江区;铜陵市补助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安庆市补助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

(五)县级财政每年对参合农民的补助不低于人均5元,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县级财政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支付标准:

参合农民在县(市、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由定点医疗机构审核并垫付补偿费用,定点医疗机构与县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定期审核结算。参合农民在县外就医,根据本人意愿,可以选择到县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办理报销补偿,也可以选择在当地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办理报销补偿。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查,县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审核后将补偿金拨付至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转,由其发放给参合农民,或直接通过涉农资金账户发放补偿金

城市

费用交纳: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和缴费能力,确定筹资水平,具体筹资标准由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可做相应调整。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以个人和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参保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给予补助。建立各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财政补助机制。省级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市级财政不低于30元,县级财政不低于1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补助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财政补贴资金直接划入同级财政专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各地当期实际参保人数和地方应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拨付。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较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可在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30元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补助水平,直接采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以更好地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支付: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不建个人账户,主要支付符合规定的住院和门诊特大病医疗费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具体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基金支付比例由各统筹地区确定。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途径解决。

四、工伤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参加工伤保险200.2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全年工伤

保险基金收入2.1亿元,支出1.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51.5%。

交纳标准: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行业基准费率标准和费率浮动办法。市本级行业基准费率分别确定为:一类行业本企业工资总额0.5%、二类行业本企业工资综合1.0%、三类行业本企业工资总额1.5%~2.0%,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受益范围:

(一)职工因工负伤(含职业病,下同)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二)治疗工伤应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在就近医疗机构急救。

(三)被认定为工伤后,对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护理费,其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经批准转往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四)工伤职工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期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鉴定委员会确认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五)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

工伤评残后待遇

(一)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生产)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注:①在领取伤残津贴期间,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②扣除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③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注:①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停发伤残津贴。

②工伤职工在领取伤残津贴期间,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③扣除个人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后,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④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执行:

不足2年的,按全额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70%支付;不足4年的,按80%支付,不足5年的,按90%支付。

⑤办理退休手续的,不发给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三)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注:①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下列标准支付:不足2年的,按全额的60%支付;不满3年的按70%支付;不足4年的,按80%支付;不足5年的按90%支付。

②办理退休手续的,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康复期待遇

(一)工伤复发确需治疗的,享受规定的工伤待遇;

(二)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国家规定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5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004年元月1日以后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达不到以上标准的,应予补齐,所需资金从原渠道解决。

五、生育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参加生育保险78.6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5999万元,支出26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4%和80%。

缴费标准:

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乘以本单位生育保险费费率之积。

国家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费率在0.4%;企业的费率在0.8%-1%之间,企业具体费率由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其他用人单位可选择上述某一种费率。

支付范围及金额:

企业生育保险费费率缴费的用人单位,其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享受3个月的生育津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增发生育津贴:

(一)分娩时符合医学指征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

(二)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条件的初产妇,增加1个月的生育津贴;

(三)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津贴;

(四)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1个月的生育津贴。

按企业生育保险费费率缴费的用人单位,其女职工妊娠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引产的,享受1个半月的生育津贴;3个月以下流产或患子宫外孕的,享受1个月的生育津贴。

月生育津贴标准为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引产前12个月的平均缴费工资额。缴费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缴费月的平均缴费工资额计算。

按国家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生育保险费费率缴费的用人单位,其女职工在产假期间不享受生育津贴,工资福利仍由用人单位发放。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中国与美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普遍福利的崇高目标 “普遍福利”是一个“大福利”概念,它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多方面福利需求的,其中包括: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养老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等。我们现在熟悉的是“小福利”,即特殊群体享有的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贫困救助、优抚安置等。 老年社会福利 在城镇,我国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以及一部分集体单位,覆盖面正在积极扩大。在农村,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它采用自愿参加的原则,缴费可多可少,采取个人账户基金累积制度,养老保险缴费由有关部门管理和运营,受保人达到规定年龄后就可以按照其缴费的年数和数额领取养老金等。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家庭福利: 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了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 儿童社会福利 (一)儿童与儿童社会福利 1、儿童的界定——我国法律将儿童期规定为0~14周岁。 2、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 ※我国是从狭义的角度来定义儿童社会福利的。具体来说,儿童社会福利是指由社会福利机构向特殊儿童群体——孤儿与弃婴提供的一种福利服务。 ※在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处于不幸境地的儿童,这类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流浪儿童等。 ※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倾向于救助、矫治、扶助等恢复性功能。 残疾人社会福利 残疾人生活收入性福利 1.供养与救济 国家和社会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残疾人进行供养、救济。2.伤残抚恤 伤残抚恤是国家队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负伤致残,根据其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以现金津贴形式给予的抚慰保障。国家队革命残疾军人实行终身抚恤。 3.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就业的方式 (1)集中安置(2)分散安置(3)自谋职业 社会福利事业 1.社会福利企业: 靠社会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它在解决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国家创造财富。 2.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绝大多数孤残儿童或流落社会或由家庭抚养。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担保发展社区服务,填补社会福利机构之不足。因此,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3.社会福利有奖募捐: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2] 2.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2] 3.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以为着社会保障要由()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国家)(国家) 4.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安全)[2] 5。社会的提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2] 6.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2] 7.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8.从共性上看,()、()、()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2] 9.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方向发展。(多样化)(复杂化)[3] 10.社会保障理论由()、()、()三大部分构成。(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3] 11.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3] 12.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为起点。(制度)[3] 13.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3] 14.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美国)[3] 1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3] 二、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P7)[9]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2、就业关联制度(P12) ——就业关联制度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它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3、普遍保障制度(P12) ——是对受保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法,属于“收入维持”方案的一种,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资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其中部分保障资金来自工人和雇主交纳的保险金。

社会保障学网上任务参考答案分解

任务二-(学号1444001202155)试题(2014) 一、判断 1 、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一样,不存在保障待遇标准化问题,遵循的是“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2 、在新加坡,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账户,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和保健储蓄账户。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3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C、 参考答案:A 6 、养老保险统筹账户与医疗保险统筹账户比较中,在账户作用方面,前者保障劳动者医疗费用的支出,属于支出保障,后者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收入,属于收入保障。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7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教会组织的慈善济贫活动,后随着英国两部《济贫法》的颁发,逐渐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社会救济。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下岗”这个概念是8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9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账户构成比较中,前者个人出资较多,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小,后者个人出资少,企业或用人单位负担相对较大。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0 、实行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养老制度的国家是新加坡。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二、名词解释 1 、灾难救助 参考答案:国家和社会对在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及其他特定灾害等袭击,并因此而陷入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援助,以帮助其度过特殊困难时期的一种社会救助。 2 、医疗社会保险费用中的扣除法

参考答案: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这个规定的数额就被称为起付线费。 3 、自愿失业 参考答案:工资未能随劳动情况的变化和自动调整,因而劳动者不能接受现行工资或不愿降低收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工作。 三、不定项选择 1 、实行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新加坡 C、德国 D、前苏联 参考答案:B 4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参考答案:C 5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中的实行部分积累式的国家有:() A、美国 B、新加坡 C、日本 D、智利 E、法国 F、瑞典 参考答案:A, C 6 、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遵循的原则是:() A、国家强制实施的原则 B、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 C、养老金与居民生活指数同步增长的原则 D、自我保障的原则 E、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F、养老金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原则 参考答案:B, C, E, F 8 、实行扩面型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省份有:() A、广东 B、深圳 C、河南 D、陕西 E、甘肃 F、北京 参考答案:A, B, C, D, E 9 、实行由雇主和受保人分担的失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的国家是:()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浅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 专业:09 社会工作班级:(2)班学号:1311209047 姓名:陈开富文章摘要 人民网北京9月26日电9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过去发展社会福利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也为继续、加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发展确立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本篇论文简略的概述了社会福利在传统中国以及现代的发展,并从过去和现在发现一些社会福利发展的弊端、不足之处,同时找出相对应解决措施。从社会福利的前世今生分析,更好、更全面的为社会福利制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传统福利现状分析未来发展 正文 一、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英文写作“Social Welfare”,是国家或社会为其成员提供某些物质或服务,以期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保证其生活质量的代名词。其目标是“抵消市场出于种种原因给那些难以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种处理人们在一生中遇到的如生病、残疾、失业以及年老等危机的方法。 国际上,社会福利的体系分成两大部分; 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它包括 a:社会救助体系 b:社会保险体系 2、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 a: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的设施和服务)b: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公益性和便民性) c;职业福利(劳动安全及保证劳动力的持续使用)

d:公司的集体福利(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e: 国际社会的捐助(教育、医疗、环保、救灾等) 在中国,与国际化社会福利制度相比,中国的社会福利覆盖面有限,社会福利制度尚不成熟。 研究中国这样一个转型过程中国家的福利问题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它可以从一个缩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福利社会的发展和变更,对于一国制定和改善的福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的分析: 第一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从1956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我们建立起的是低水平的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阶段为包产到户与生产扶贫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在农村,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原有公社体制中包含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被废除了;公积金、公益金也逐步减少;五保户费用的承担变得日益困难;合作医疗制度日益荒废;农村公共养老制度基本回归到家庭赡养为主的历史传统。在城市,效率主导型的国企改革砸烂了工人的铁饭碗,城市就业制度逐步放开,无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制度开始兴起。 第三阶段为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从1992年到2001年。市场经济全面推开后,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都以市场为导向来开展改革。但当时所有救济制度的试验都由地方承担费用,覆盖人口相当少。 第四阶段为普及城乡最低保障时期,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1年9月开始的全面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行动,要求社会救济要变阳光雨露型为社会责任型,全面普及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阶段为普惠型教育福利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时期,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义务教育开始免费,大学教育开始增加对贫困生的资助。同时也完善了医疗、劳动者权益、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保障等方面。 社会福利的发展在传统中国经历从不完善到相对完善的一个过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没完整,还未成型: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各项制度安排的融资机制远未合理定型。 三、中国社会福利现状的分析: 一般而言,不同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习题(含答案要点)[1]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A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A.全体社会成员B.部分社会成员 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 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一种 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 A.美国 B.英国C.德国 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 A.二种 B.三种 C.四种D.五种 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受影 响? 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 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新加坡

我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利弊分析与对策

构成中国特色的劳动保障体系之我见 杨远尚 劳动保障体系是指劳动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它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一、我国当前的劳动保障现状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劳动保障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养老、医疗、就业、住房等各类基本需求都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保障制度的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劳动保障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也在逐步的化解。劳动保障体系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实现全覆盖。劳动保障正在从就业人员扩大到非就业人员,从城镇居民扩展到农村居民,所有的群体都被纳入劳动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3、劳动保障的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建国60多年来,我国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另外,医疗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低收入生活者的生活保障标准也多次提高。近年来,几次物价上涨,一些城市还发临时物价上涨补贴,建立了物价上涨补贴发放联动机制。

4、劳动保障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大量年轻劳动力进入市场,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规模都在快速增长。这使得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人口正在逐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问题更加突出。中国养老保险长期实行现收现付制,没有留出积累资金。老龄化提前到来,意味着“未富先老”,中国劳动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养老负担重、筹集资金难和医疗费用大等诸多挑战。 2、当前我国的劳动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存在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还存在临时性政策多,长期性政策少,制度设计越来越复杂,执行成本越来越高,而政策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3、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给劳动保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进入城市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急需研究。 4、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我国劳动社会保障改革的初衷是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但是现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作为公民究竟有哪些权利,劳动社会保障到底保障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哪些方面是应该由政府保障的,哪些方面应该由个人保障,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样就导致应该被保障部分的权利没有被保障,不该由社会保障的却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状况时,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而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劳动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1.保障覆盖范围窄。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适度。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社会保障作业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 第一章导论 1、【57035】(单项选择题)“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 A.英国《济贫法》 B.美国《社会保障法》 C.英国《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D.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答案】B 2、【57036】(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社会保障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化 B.统一化 C.福利性 D.公平性 【答案】B 3、【57038】(单项选择题)现代社会保险制度起源于()。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B 4、【57040】(单项选择题)社会保障追求的最终目标是()。 A.社会安全 B.社会公平和正义 C.推动经济发展 D.消除贫困 【答案】B 5、【82530】(简答题)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对象不同 ①社会保险: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 ②社会救助:没有固定收入,失去生活来源或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老弱病残、孤儿、鳏寡孤独者; ③社会福利:全体社会成员。 (2)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 ①社会保险:劳动者个人要缴纳部分保险费,作为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缴费义务与享受待遇的权力相辅相成,体现部分义务对应全部权利的关系; ②社会救助:不需要受保障者履行缴费义务,是受益者单方面的权利; ③社会福利:福利设施部分免费,部分低收费,福利生产则需要受益者付出劳动代价,国家给与政策扶持和减免税待遇。 (3)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高的;社会救助的水平则是最低的,社会福利往往只能照顾受益者本人。 (4)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按统一标准加以实施,以统一、强制性为基本特征;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更多的是采取官民结合的方式加以实施。 (5)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 ①社会保险保障基本生活,采用"投入-返还"式的"与就业关联"的手段; ②社会救助保障最低生活,采用"选择性"的"须经家庭经济调查"的手段; ③社会福利提高生活质量,采用"普遍性"与"按人头发放"的手段。 6、【82532】(简答题)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政治上,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分别说明。 2.经济上,分三层,第一层次,调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第二层次,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第三层次,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3.社会发展领域,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7、【82525】(多项选择题)下列保险项目中属于社会保障范围的是()。 A.军人福利 B.社会救助 C.人寿保险 D.社会互助 E.火灾保险 【答案】A,B,D 8、【82526】(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必备四要素是指()。 A.依法建立 B.效率优先 C.突出以人为本 D.具有经济福利性 E.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A,C,D,E 9、【82527】(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 A.稳定功能 B.政党的政治竞争工具 C.调节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E.防范风险功能 【答案】A,C,D,E 10、【82529】(多项选择题)社会保障的三个层次是()。 A.经济保障 B.服务保障 C.政治权力保障 D.精神保障 E.全面保障 【答案】A,B,D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1) 摘要首先提出对社会福利涵义及特征的界定,然后总结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其改革进程,最后根据上海、香港和其它国家的经验,提出笔者对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构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呈现出制度化再分配与补缺型并存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发展方向 1社会福利的涵义及本质特征 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从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社会福利的重心经历了从社会救助到社会保险再到普遍性的社会服务的过程。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各种名目繁多的社会补贴和社会服务项目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福利项目。在我国,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已逐渐脱离了社会救济的范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发达国家社会福利观念的影响,对于社会福利的看法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且同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点和主张。笔者把它界定为,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需求,运用社会互助的机制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活动。在现实中,社会福利通常包括满足人们在生活照顾、护理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的活动,此外在广义上亦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等内容。社会福利有

三个本质特征: 脆弱群体优先。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脆弱群体,他们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需要来自社会的保护和满足,其中主要是生活照顾服务,也包括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国家和社会应该首先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福利性。对受益者个人来说,社会福利具有福利性。面向脆弱群体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因为他们的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有限,常常是免费或者是象征性的收费,这无疑具有福利性。即使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只要未达到该项服务的市场价格,则仍然存在着福利性,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市场价格是判断是否存在社会福利的标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就超出了社会福利领域而属于经济领域。 服务性。“社会福利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这些需求大多是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的,因此社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主要的实现方式和表现形式。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为个人提供服务,以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因此,福利服务的主体和资源是社会化的,但服务的对象和方式却是个体化的,必须针对每个服务对象具体的特点和情况,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地开展福利服务。 2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改革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现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安徽省五种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情况 (未标明确切日期的均指2007年) 一、失业保险 基本情况: 2006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62.6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全年失业保险基金征缴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98亿元,比上年减少15.8%。全年共有39.8万名登记失业人员按规定享受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 交纳标准: 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由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支出范围:

(一)失业保险金; (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三)农民合同制工人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生活补助金; (四)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 (五)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 (六)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支出。 领取标准: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被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前,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失业保险经办机构认定后,从次月起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一)重新就业的; (二)应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五)被劳动教养或被判刑收监执行的;

养老保险制度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七章养老保险制度 一、填空题 1、人们日常提到了年龄,有以下几种含义、、、 。 2、养老保险是的一个组成部分。 3、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 。 4、养老金精算中要考虑的五个“基础率”,即:预定死亡率、、 5、如果小黄是95年参加工作,现在仍然就职于某公司,那么小黄属于。 A、老人 B、中人 C、新人 D、青年人 6、养老保险费费率等于。 A、养老金替代率×抚养比 B、养老金替代率/抚养比 C、抚养比/养老金替代率 D、养老金替代率×社会保障水平 三、多项选择题 1、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A、推行保险立法化

B、筹资渠道多元化 C、享受待遇遵循“多投多保、少投少保”的原则 D、享受待遇标准化 2、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 A、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B、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 C、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对等的原则 D、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的原则 E、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的原则F、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5、抚养比 六、简答题 1、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 2、简述养老保险的作用。 3、简述养老保险模式的部分积累模式 七、论述题 1、目前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社会保险 3、享受的权利与资格条件的对应的原则、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分享社会经济成果的原则 4、预定退休率、预定新增就业率、预定工资率、预定利率 5、60、50、55、10 金加上经营利息)决定养老金支付水平,通常被表述为“以收定支”。 4、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是同期养老金平均额与工资平均额之比。 5、抚养比——抚养比是同期养老保险金领款人与付费人之比。 五、简答题 1、老年社会保障的意义: ①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 ②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 ③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与发展的需要; ④老年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

以改革而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宋朝臣F09041225 关键字:制度结构制度目标制度改革法律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概括:课题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评价指标,二是构建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评价指标方面,本课题首先设置了制度结构、制度目标、制度改革和法律构建四个总指标,然后再逐一细化每个总指标,这样构成完整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本课题分别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角度研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分别分析现状、总结成绩、归纳不足,并提出政策建议。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横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项目;第二类是纵向制度结构,即社会保障支柱。就横向结构而言,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责任的不同可以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强制储蓄模式和国家保险模式。 我国社会保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有相同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仍相当滞后。世界银行提出的养老金多支柱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党的十五大以来,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可以分为首要目标和附属目标。首要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指标:一是充足性,即社会保障制度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收入保障,包括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绝对水平是指防止老年贫困,相对水平是指实现一定的收入替代;二是可负担性,即社会保障负担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缴费率不能过高;三是可持续性,即长期内社会保障计划在财务上能够保持平衡,不需要突然增加缴费或者降低待遇,也不需要大规模的财政转移; 上述指标对分析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充足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逐年下降,目前大约为48%,作为第一支柱,该替代率水平尚可接受,但应该大力建设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在可负担性方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偏高,企业职工缴费负担较重,不利于扩大社保覆盖面,不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可持续性方面,从制度结构、制度参数以及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利于保持可持续性的因素,特别是每年大量财政补贴和高额基金结余并存,效率损失严重。 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改革 世界各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主要有六种模式:小改的参数式改革、大改的完全市场化改革、中改的名义账户制改革、早改的公共预筹积累制改革、多改的多支柱改革以及统改的整合碎片化制度改革。这六种模式并不是绝对互斥的。一个国家在选定了一个改革模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融合其他多个模式予以配合。因此,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策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从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自身特色,但是如果按照上述六种改革模式划分,我国社保制度改革属于参数式改革,同时还开展了公共预筹积累制改革、多支柱改革,并且进行了整合碎片化制度改革试点。在参数式改革方面,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仍任重道远,在改革理念、改革策略、各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还需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