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的流行趋势

1、疫情首发:非洲猪瘟非人畜共害病,政府未雨绸缪早有准备

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ASF),这是中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沈北新区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已实施管控,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截止目前已经扑杀生猪8116头。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因为临床表现与普通猪瘟类似,故名非洲猪瘟,但两种疫病完全不同。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普通猪瘟为RNA病毒,所以疫苗不存在交叉保护,截至目前,非洲猪瘟都无有效疫苗可防控,扑杀是唯一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以媒介昆虫传播的DNA 病毒,其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性传播。人类或污染的猪肉、猪肉制品及饲料产品很有可能成为ASFV传播的通道。研究表明,ASFV对反复冻融有很强的耐受性,其在冻结肉中甚至可以存活1000天。

非洲猪瘟非人畜共患病,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无需恐慌。非洲猪瘟虽然致死率极高,但是猪是非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即该病非人畜共害病,虽然对猪有

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对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不产生直接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也不太可能出现变异传染人的情况。同时非洲猪瘟病毒对高温敏感,70摄氏度下30分钟即可灭活,因此正常烹饪完全可以消灭病毒,所以居民无需恐慌。而深埋病死猪有一个生物发酵发热过程,特别是生石灰遇水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多重措施能够保证彻底杀死病毒。

我国对非洲猪瘟忌惮有加,早有准备,在2015年出台了具有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文件,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作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我国对非洲猪瘟一直忌惮有加,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出台文件以预防非洲猪瘟,为当前疫情快速控制打下一定基础。早在2012年俄罗斯非洲猪瘟高发之时,农业部就联合质检总局等8个部委局联合发文《关于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的通知》,并在2015年推出了具备实际操作意义的《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并在北方边境省份等高风险地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督查,细则的颁布为本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处理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方案,有助于各个疫点的疫情被快速控制。

2017年,俄罗斯在距离我国满洲里口岸不足1000公里的伊尔库茨克州再次发生疫情,非洲猪瘟跨境传入我国风险进一步加大,国家质检总局迅速发布《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总体而言,我国虽然是第一次爆发非洲猪瘟,但是得益于国家防

范于未然的措施,健全的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以及强大的国家行政力量,对已发现疫情的疫区处置合理迅速。

2、疫情发展:60天23例疫情爆发,区域爆发势头开始呈现

自8月1日起,我国在60天内爆发了23例非洲猪瘟疫情,区域爆发势头开始呈现。自从8月初首例非洲猪瘟在我国沈阳被确诊以来,截止到9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共通报了23起非洲猪瘟疫情,遍布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8省,涉及散养户、种猪场和屠宰场。其中安徽疫情爆发最为严重,累计确诊8例,遍及芜湖市、宣城市、滁州市和铜陵市4个地级市,内蒙古确诊4例,江苏、黑龙江、河南、辽宁和吉林分别确诊2例疫情,浙江发生1例,从疫情的传播路径来看,非洲猪瘟呈现由北向南再向北的特点,虽仍然是点状分布,但开始呈现区域爆发的势头。受疫情管理政策影响,目前各疫区因非洲猪瘟累计扑杀生猪82924头(含辽宁省清查过程中扑杀11257头)。

3、疫情趋势:污染面和传染源仍未确定,后续疫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当前疫情的病毒污染面和病毒传染源仍有待进一步调查(难度较大),而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散户,较多的潲水猪以及频繁而不规范得生猪调运,为控制疫病传播增加了难度。叠加非洲猪瘟早期发现难,无

可用疫苗预防,使得后续疫情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排除出现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

非洲猪瘟病毒进入中国的源头和路径尚未明确,潲水猪的存在增加了我国染病风险。疫情的彻底控制永远是从源头病毒开始,若未能控制病源,就不可能净化。当前非洲猪瘟的来源和路径仍在调查中,根据基因测试显示,中国疫情的毒株部分基因序列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2017株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而俄罗斯远东地区2017年以来也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疫情,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在3月发布了一份名为《非洲猪瘟对中国的威胁》报告,明确提醒我国注意非洲猪瘟从俄罗斯传播过来的风险。而我国由于养殖基数庞大,存在大量饲喂泔水的散养户,他们有可能接触到来自境外航班的餐食,增大了我国染病的风险。根据有关报道,前21例疫情中,至少有9例是用泔水饲养,泔水养猪成为非洲猪瘟高发特征。

复杂的养殖环境使得疫情追溯耗时耗力,不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相比于源头的不确定性,理清传播路径对于控制非洲猪瘟至关重要,当前爆发的23起疫情,遍布8个省市,其内在联系探明仍需时间。从疫病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是4-19天,由于染病猪会在发病前两天开始排毒,所以当疫情爆发之时,ASFV(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开始传播。防疫部门需要立即对疫点至少两天前(我国自行的是前30天)所有进出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追溯,确认其不会传染到易感动物,如发现有传染风险,应立即进行扑杀。由于我国生猪调运频繁,

大量中小散户生物安全防疫意识不足,能够接触到生猪或者饲养人员的机会特别多。在已爆发的23例疫情中生猪存栏规模不足500头的高达18户(不算河南郑州疫点),占比近8成。此过程十分耗费时间,不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因此在未明确疫情的传播途径之前,防疫主要以全面排查,发现扑杀为主。

截至9月1日,全国已排查场点2303.5万个,生猪10.3亿头次,疫情总体已经可控。未来如果知道来源、理清路径就可以顺藤摸瓜,主动防疫,定点监管高风险区域,将非洲猪瘟影响降至最小。

二、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周期影响分析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农业部重点管控生猪调运环节,监管政策不断加码,目前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东南18个省份之间生猪调运已经停滞,产销区价格严重分化,对当前猪周期演化和未来行业格局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当前猪周期演化:产能错配,生猪滞销,产区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我们认为严格的禁运政策导致养殖业区域产销错配问题凸显,产区猪价低迷、养殖户销售困难导致现金流压力显著提升,补栏积极性大幅下滑,几乎所有生猪(肉猪、种猪、仔猪)都面临滞销,产区进入激烈的洗牌阶段,必定会导致产能被迫快速退出,2019年猪价上涨已是定局。

未来行业格局发展:龙头养殖企业地位将更加牢固,屠宰场话语权也将增加。随着规范化快速成为主旋律,中小养殖户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大型养殖企业将凭借其更少的边际成本弹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企业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龙头地位更加稳固。而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也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1、防疫措施:调运环节监管不断加码,产销区猪价分化明显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重点管控生猪调运环节,监管政策不断加码。非洲猪瘟发生后,农业部迅速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对疫区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同时展开了疫病的溯源和传播途径追溯工作。为防止非洲猪瘟在现有疫点的基础上继续传播,农业组在生猪调运管控环节和扑杀补贴不断加码,接连出台4个重磅文件。

8月10日,农业部发布《关于防治非洲猪瘟加强生猪移动监管的通知》,严防因生猪移动导致疫情扩散蔓延;

8月31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发生疫情省份生猪及其产品调运要求,严格限制生猪及其产品由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

9月11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跨省调运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相邻的省份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暂停时间从任一相邻省发生疫情至其全部相邻省疫情解除封锁前。

目前全国爆发疫情的省份有8个,疫情省的相邻省份有10个(河北、山西、上海、福建、江西、山东、湖北、陕西、宁夏、甘肃),整体覆盖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东南地区18个省份。我国生猪由北向南的运输线路几乎被全部封锁。

9月13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将非洲猪瘟纳入强制扑杀补助范围,对此次强制扑杀补助标从800元/头提至1200元/头,以上补助经费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平均成本13元/kg,按照1200元倒推体重应该是在92kg,考虑到正常生猪出栏体重在110-130kg且猪场一般都是批次养殖,存栏猪有大有小,因此我们认为1200元的补贴已经能够覆盖大部分养殖户当前的存栏成本。同时将扑杀补贴提升至1200元/头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建议的“补偿价格应该在其商业价值的70%到110%之间”,不仅可以帮助养殖户打消上报顾虑,减少偷运偷埋等非法行为,又能对构建上下联通的防疫体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2、周期影响之一:生猪流通“新格局”、2019年猪价上涨或成定局

在流通受限的情况下,产销区价格走向分离,疫情产区养殖户现金流面临较大挑战,重点关注生猪调出大省疫情发展。我国生猪产能差异化分布明显,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外调猪肉量排名全国前五,合计919万吨,占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7.3%,销售渠道对外依存度极高,若猪肉调运受限,将导致省内猪价大幅下跌,此次洗牌较为惨烈,我们预计散养户最多亏损一批猪就会被迫退出(6个月),从而刺激猪价大幅上涨。

禁运政策若未发生大幅调整,疫情产区养殖户现金流将面临极大挑战,补栏积极性显著降低,产区洗牌力度将继续加大,母猪将大量被迫淘汰,那么对应的明年3季度后生猪出栏量将会大幅减少;而生猪存栏的出清更快,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出清,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的猪价可能就会迎来景气期,需保持密切关注。

(1)产销区价格急剧分化:销区受益、产区洗牌

18省市生猪调运受限,产销区价格差创历史记录。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为控制疫情,切断病毒传播路径,防止疾病扩散,生猪及其产品在调运环节的管控力度不断加码,导致产销区域猪价严重分化。从最初的沈阳生猪禁止外调,到目前18省市生猪调运受限,安徽、河南、江苏三省猪肉产品更是被限制调出,我国生猪由北向南的运输线路几乎被全部封锁。而流通环节受阻带来的影响正不断显现在区域猪价上,根据芝华产销区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8月1日,我国产销区生猪

均价差距为0.27元/kg,非洲猪瘟爆发之后,产销区生猪均价急剧扩大至2.22元/kg,远超历史极值。其中浙江生猪价格涨幅最大,逼近19元/kg,河南作为生猪第一调出大省(外调产能占总产量的64%)价格大幅下滑,最低降至10.8元/kg,与相邻省份均价相差3元/kg,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2)生猪流通“新格局”

产销区价格持续分化是我国生猪产能差异性分布的结果,生猪流通环节或将面临大变革。根据芝华数据,每年我国省际之间调运猪肉126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4%,其中调出省份13个,主要集中于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调入省份18个,分布于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从而牟利,全国猪价也借此实现平衡。但是由于其在运输过程中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薄弱(车辆消毒不彻底,不同猪场生猪混装,不同猪贩子生猪分装),且行业长期以来都较为不透明,外界对此环节规范化呼声日益高涨,经过此次非洲猪瘟事件,生猪流通领域或将迎来一轮规范化浪潮。

产区洗牌: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河北外调猪肉量排名全国前五,外调产量占自身消费量比重均超过65%,一旦禁止猪肉产品省际调运,省内猪价将大幅下滑。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猪肉产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合计生产猪肉3398万吨,占全国猪肉比重64%,但其自

身仅能消化2580万吨,剩下818万吨需要外调消化,占其自身消费总量的32%。具体而言,河南(288万吨)、山东(194万吨)、湖南(193万吨)、湖北(127万吨)、河北(117万吨)五省外调猪肉量排名前五,占自身消费总量的178%、102%、80%、65%、79%。这些省市生猪产业对省际调运依存度高,一旦调运受限,其产能将严重供过于求,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以河南为例,河南在郑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后生猪价格5天内下跌9%,而后河南省第二起非洲猪瘟发生后,猪肉被禁止调出,价格更是在5天内大幅下滑2.4元/kg至10.8元/kg,跌幅达到18%。

销区上涨: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调入猪肉量排名全国前五,体量均超百万吨,外调数量平均占消费总量72%,对外依存度极高。根据芝华数据测算,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天津2016年猪肉消费总量为459万吨、181万吨、239万吨、135万吨和136万吨,供给缺口分别为195万吨、168万吨、148万吨、113万吨、106万吨,其供给保障率平均只有28%,其中上海、北京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93%、84%。是全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5个省市,我国调运总量的58%用于供给以上五省市。这些省市一旦发生非洲猪瘟或者外调线路因疫情被封锁,其猪价将快速上涨。以浙江为例,自23日乐清爆发非洲猪瘟以来,其生猪价格逐渐上涨,而31日其相邻省份安徽也爆发非洲猪瘟后,其北方生猪调运线路几乎全被封死,随后安徽疫情持续爆发,猪肉产品也禁止调运,浙江猪价飞速上涨,3天上涨3元/kg,乐清地区猪价更是达到20元/kg,接近历史最高值。

未来疫情走势将会对生猪调运环节持续造成影响,重点关注山东、湖南、湖北、河北等调出大省疫情发展。我国生猪调出量排名前五省份合计919万吨,占全国生猪调运总量的73%,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7.3%。而从2006年以来,我国猪肉产量单年降幅极值为07年的363万吨(YOY-7.8%),生猪价格从8.92元/kg涨至17.4元/kg,振幅达到95%;而从15年开始的行业大牛市,两年猪肉产量减少372万吨

(YOY-6.7%),生猪价格右11.6元/kg上涨至21.2元/kg,振幅83%。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如果主要生猪调出省份禁运,将对行业产生极大的冲击。当前来看,排名前五的生猪调出大省只有河南猪肉产品不让调出,山东、湖北、河北生猪调运受限,湖南当前调运还没受到政策直接影响,但调运范围会因为不让经过高风险区域而受到部分限制。另外,9月20日浙江与山东达成每天600吨生猪产品的对接供应量意向,这种点对点认证供应,因为规模需求大,为便于管控,应更大范围地铺开。因此无论是在供给端,还是在需求端,主要调出省猪肉产品调运受限都将给区域供给带来较大影响,重点关注山东、湖南、湖北、河北等调出大省疫情发展。

(3)产区剧烈去产能,2019年猪价上涨成定局

产区生猪与猪肉调运受限导致销售受阻,养殖户滞销现象突出,不但亏损利润,本金也面临损失的可能。

在生猪调运监管政策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产销区养殖户面临的形势也是天壤之别,特别是疫情产区,猪贩子调运受限,运输量大幅下降。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8月以来我国生猪跨省调运数量一直呈下滑趋势,由高峰时的每周调运213.2万头降至171.7万头,环比下降20%。流通量的减少和调运区域的限制,导致养殖户滞销严重,特别是在河南和东北地区,养殖户对后市普遍悲观,出栏情绪迫切,和当地从业人员交流了解到“(养殖户)只要有车运来就卖,补栏积极性很低”。同时从销售端来看,由于其他省市担心病毒传入,对疫区省份的产品接受度不高,这也导致疫病发生产区销售压力增加,养殖户被迫压栏。

滞销向上游种猪环节传导,补栏积极性快速降低,将影响明年三季度的生猪供应数量。由于受到禁运政策影响的产区猪价低迷,叠加疫病风险,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普遍降低,部分地区仔猪已经开始亏损,自繁自养养殖户对后市情绪悲观,开始推迟配怀计划,调整出栏节奏。

我们认为,肉猪价格的持续低迷以及逐渐扩大的禁运范围会严重影响养殖户资金回笼,产区已经开始出现了产能淘汰的行为,但是得益于2015年开始的超长猪周期以及相比于2014年更低的饲料原材料价格,当前养殖户现金流压力还未全部显现,同时叠加2018年二季度已经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当前更多的形式是调整出栏节奏,减少补栏。但是在可预期的未来半年(肉猪完整生长周期),生猪存栏出清完成一轮,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的猪价可能就会迎来景气期,需保持密切关注。而禁运政策或导致养殖户现金流将面临极大挑战,补栏积极性显著

降低,产区淘汰力度将继续加强,大量母猪将被迫淘汰,那么对应的明年3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将会减少,由于悲观的预期存在,行业猪肉供给的减少甚至会更早,2019年猪价上涨成为定局。

3、周期影响之二:种猪外调实质性受限,母猪滞销被迫育肥

受调控区种猪外调实质性受限,母猪滞销导致养殖户被迫育肥,种猪场现金流压力不断增大,或出现资金断裂的风险。因为种猪价值高,购买者更看重品质,因此跨市、跨省调运种猪十分频繁。虽然农业部在文件中对种猪的调运留下了空间,规定“疫区所在省的种猪,经实验室非洲猪瘟检测合格和检疫合格后,方可调出本省”。但是由于地方的检测和评估实力厚薄不一,叠加现在疫情控制形势仍不明朗,外调仍存风险,种猪的跨省调运在受限区域实质上也处于停滞状态。且在流通管制的大背景下,产区供过于求,叠加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大量种猪也面临滞销的困境,最终被迫自己育肥。但种猪场和仔猪场设计的育肥产能并不多,大量育肥不能长期持续,同时因为育肥环节的成本支出,养殖场现金流将更加紧张,最终不得不将肉猪低价售卖或提前宰杀,甚至出现和14年一样的情况,大量猪场因现金流问题被迫售卖猪场。

产能错配问题凸显,全国种猪大约55%调运受限,将推动周期持续维持高景气度。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种猪存栏分布和肉猪出栏分布大致相同(产区分布),主要在华东和华中地区,更高层次的国家核心育种场同样集中在我国肉猪排名前十的主产区,比如广东、湖北、山东,

湖南、河南等省份。现在被禁运区域覆盖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东南地区18个省份,其母猪存栏量占全国总量的55%。

我们认为由于生猪禁运导致行业产能错配问题凸显,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产区供过于求,必定会导致富余产能被迫退出,而销区因为肉猪价格高涨而将后备种猪当肉猪销售盈利更大,也将导致现有母猪产能减少。这将对行业恢复正常后的补栏造成很大影响,周期景气度将持续更久时间。

4、格局影响之三:大企业迎来行业规范化红利,中小散户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中小养殖户因为其自身缺陷为非洲猪瘟的滋生和蔓延创造了条件,给防疫人员疫情追溯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负担,未来规范化快速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其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而大型养殖企业将凭借其更少的边际成本弹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

(1)行业规范化趋势明显,中小散户边际成本上升要显著高于大型养殖企业。规范化必将抬高散户成本中枢,而大型养殖企业在规范上原本就做的更好,边际成本上升要显著低于散户,优秀企业成本与行业平均成本将进一步拉大,获得的超额收益也将会更多。以河南某乡为例,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后,乡政府将辖区内89个养殖户进行了筛查,发现

只有1户满足现有的环保要求和生物安全防疫要求,这就意味着如果未来管理政策趋严,剩下88户都将被迫清退或限期整改。

(2)大型养殖企业具备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由于非洲猪瘟烈性病毒致死率高达100%,且无疫苗可以防治,传染方式为接触性传染,主要通过人类或污染的猪肉、蜱等方式传播,因此隔断病毒与猪群接触途径是防控此类疫病最好的手段。而普通猪场土地利用率几乎100%,没有设置对外的缓冲隔离带,同时对拉猪车等交通工具和外来人员的消毒措施也几乎没有,而大型养殖场设有专门的人员和交通工具消毒区,生猪售卖区与养殖区域隔离,工作人员进入猪场都会洗澡消毒换衣服,从源头上阻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20例疫情中16例的染病猪均来自于中小养殖户,也进一步说明散养户在生物安全控制上的缺位。同时相比于中小散户,大型养殖企业规模猪场选址更加科学,会着重考虑周围养殖场对自身的影响,因此受到牵连的可能性更小。例如牧原在选址时,附近3km内基本没有养猪户。(风险测试参照附3:温氏、牧原非洲猪瘟利润影响压力测试)

(3)大型养殖企业猪场绝对数量大,分布广泛,保险购买齐全,抗风险能力更强。大型养殖场由于出栏量可突破千万头,其猪场分布广泛,即使按照单场4万头计算(行业较高值),出栏1000万头的大型养殖企业猪场约250个,即使某一个猪场不幸染病或者被划归疫区,其对整体的影响也仅为0.4%。更重要的是,大型养殖企业保险购买齐全,比如牧原就为所有生猪都购买了死亡保险,温氏为所有母猪购买了死亡

保险,一旦因为疫病导致母猪(生猪)死亡,保险公司将会理赔其全部成本,政府也会有相应补贴。而散养户保险购买的渗透率低,且猪场数量几乎唯一,一旦感染疫病就是灭顶之灾。因此大型养殖企业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4)大型养殖企业具有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无论是在法律意识,养殖环节的规范化上,我们认为从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养殖场自己的风险收益比来看,大型养殖场都让人更加放心。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兽药的残留,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死猪的处理等关键节点上,大型养殖场都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流程,对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更强。9月11日,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向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函,申请山东推荐10家品控管理优秀的屠宰企业和20家大型养殖企业用以保障浙江省生猪供应。浙江省点名大型养殖企业定点供应,看重的也是其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5、格局影响之四:屠宰端话语权或将增强,肉类冷链物流将迎来大机遇

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防控非洲猪瘟公开信的通知》,暂时关闭全省生猪交易市场,并鼓励各生猪屠宰企业推行“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升生猪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就近就地收购生猪。要求生猪贩运经纪人主动到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进行备案,定期报告生猪调运期间动物防疫情况,并且对

生猪交易的消毒、检疫等环节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同时与行业内从业人员的交流来看,在疫区屠宰场话语权显著提升,冷链车更是急缺。我们认为经过本次非洲猪瘟事件,长距离的生猪调运或被限制,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大机遇,行业借此契机迅速走向规范化,龙头企业危中有机。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doc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xx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xx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xx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报名表市

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检测工作,在全省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参加比对实验室范围 报名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 三、比对样品、试剂准备和发放 比对项目设置5份盲样,由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准备、分装和编号和发放。 比对试剂由各参加比对的实验室自行准备。 四、盲样发放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15日前准备好盲样,各参加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6月16日派专人持有效身份证明,第一次参加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的实验室需同时提供实验室证明材料(CMA 证书或CNAS 证书复印件以及检测能力范围一览表),统一领取样品,并务必于12小时内抵达实验室。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实验室在收到样品后2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填写在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并加盖公章后扫描电子版6月18日16: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各实验室向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出具正式检测报告,并通过特快专递邮寄。 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6月23日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报省畜牧兽医局。 六、结果反馈 比对工作结束后,省畜牧兽医局通报实验室比对结果,并通报承担非洲猪瘟监测的实验室。 七、联系方式 1、样品领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李玉杰 联系电话: 2、报送检测结果地址(邮箱)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联系人:孙圣福 电话: 邮箱:

非洲猪瘟检测结果报告单 试剂盒厂家及名称: 荧光定量PCR仪型号: 备注:检测结果填写“阳性”或“阴性” 检验人:校核人: 单位盖章

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

【篇一】 一、组织贯彻落实情况 自县8月22日会议之后,我镇积极响应,于8月24日召开村级防疫员会议,宣传非洲猪瘟的危害性,但对人无害的基本常识,并培训猪瘟防控技术,安排防疫员逐户宣传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9月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安政〔2019〕136号】,明确包村干部、畜牧技干、村级防疫员、村包组干部网络化管理,点对点责任排查制度,每天两次按时汇总上报。 9月8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安丰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及开展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和禁止泔水喂猪大行动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安发〔2019〕120号】,镇长为总指挥,下设了应急协调、应急处置等四个小组。 9月10日下午召开全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书记、营长、村级防疫员、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消毒灭源、禁止喂泔水大行动会议。会上再次强调了拉网式排查工作。布置了消毒灭源、环境清洁、禁止泔水喂猪排查大行动。发放了禁喂泔水明白纸、环境消毒技术要领、禁止泔水喂猪行政告知书,共300余份。安

排防疫员逐户发放资料并继续做好排查工作。全镇十六个村(街)共有养猪场(户)69个,存栏生猪35748多头,一个生猪屠宰场。经全面摸排,确认其中饲喂泔水户9家,至告知之日全部停止饲喂,同样有专人包保监督。明确了每一个场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排查人员和责任人;落实了紧急排查“一日二报”制度和非洲猪瘟防控期间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停止一切市外调运,关闭杨仙屠宰点,收回滚筒印并配合市场监管督查,防止私宰、偷宰和白皮肉行为。我镇还印发了【安政〔2019〕142号】安丰镇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 二、禁止泔水喂猪和泔水监管情况 镇畜牧、市场监管部门向本辖区内的各泔水喂猪户、餐饮场所发放了《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明白纸》,《禁止泔水出售的通知》等资料300余份。对全镇范围饲喂泔水的养猪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对其摸底确认9家饲喂泔水户强制其停止使用泔水喂猪,并安排专人监督。镇市场监管所和城管分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整顿行动,对辖区的白肉经营户、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经营户共计78家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宣传,并发放禁止向养猪户提供泔水明白纸等资料156份,同时要求泔水做干湿分离后送垃圾存放处并有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除了选址更加严格之外,猪场的疫病隔离设施需要革命性地改变,比如不仅有严格的全进全出设施与工艺,而且单元与单元之间能够完全阻断疫病的传播,一旦发病,可以迅速把一个单元的猪全部安全处理。甚至可以拨牙式地清除所有病猪而且不造成散播。猪场需要建立全程摄像同步系统,任何挑选猪只的行为只能通过信息网络中的显示终端进行。同时,猪场地面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节肢动物(如各昆虫)或其他动物(如老鼠)的生存空间,以防止这些动物成为媒介。这些需要更多的实践数据与评估。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1962年,库恩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范式理论,简单说,范式就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行为方式,他说,当一种默认的范式,靠修修补补也不能解决当前不断变化或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场范式革命。尽管库恩的理论并不完美,但在非洲猪瘟猖獗流行的今天,我认为,养猪场疫病管理的范式需要改变,特别表现在猪场设计、消毒与隔离方式、人员进出管理与门卫制度等几个方面。 周边三公里如果有猪场,可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好场外公共区域,做好信息互通,可以共同建立车辆进场前一公里外的消毒区,卖猪车的消毒等。 国外的案例,罗马尼亚在河边的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很到位,但仍发生了非洲猪瘟,最后查找原因是猪只饮用水源为河水,而河的上游发生了非瘟,导致河水污染,从而导致该猪场发病。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推荐总结-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

县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六篇【篇一】 一、组织贯彻落实情况 自县8月22日会议之后,我镇积极响应,于8月24日召开村级防疫员会议,宣传非洲猪瘟的危害性,但对人无害的基本常识,并培训猪瘟防控技术,安排防疫员逐户宣传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 9月3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安政〔2018〕1 36号】,明确包村干部、畜牧技干、村级防疫员、村包组干部网络化管理,点对点责任排查制度,每天两次按时汇总上报。 9月8日印发了关于成立安丰镇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及开展环境清洁、消毒灭源和禁止泔水喂猪大行动指挥部的紧急通知【安发〔2018〕120号】,镇长为总指挥,下设了应急协调、应急处置等四个小组。 9月10日下午召开全镇领导班子、包村干部、村书记、营长、村级防疫员、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非洲猪瘟防控、应急处置消毒灭源、禁止喂泔水大行动会议。会上再次强调了拉网式排查工作。布置了消毒灭源、环境清洁、禁止泔水喂猪排查大行动。发放了禁喂泔水明白纸、环境消毒技术要领、禁止泔水喂猪行政告知书,共300余份。安排防疫员逐户发放资料并继续做好排查工作。全镇十六个村(街)共有养猪场(户)69个,存栏生猪35748多头,一个生猪屠宰场。经全面摸排,确认其中饲喂泔水户9家,至告知之日全部停止饲喂,同样有专人包保监督。明确了每一个场点和养殖户的具体排查人员和责任人;落实了紧急排查“一日二报”制度和非洲猪瘟防控期间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停止一切市

外调运,关闭杨仙屠宰点,收回滚筒印并配合市场监管督查,防止私宰、偷宰和白皮肉行为。我镇还印发了【安政〔2018〕142号】安丰镇关于印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联防联控。 二、禁止泔水喂猪和泔水监管情况 镇畜牧、市场监管部门向本辖区内的各泔水喂猪户、餐饮场所发放了《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明白纸》,《禁止泔水出售的通知》等资料300余份。对全镇范围饲喂泔水的养猪户进行了排查摸底,对其摸底确认9家饲喂泔水户强制其停止使用泔水喂猪,并安排专人监督。镇市场监管所和城管分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禁止“泔水喂猪”宣传整顿行动,对辖区的白肉经营户、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经营户共计78家开展了多轮次的排查、宣传,并发放禁止向养猪户提供泔水明白纸等资料156份,同时要求泔水做干湿分离后送垃圾存放处并有垃圾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 三、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等应急水平提升情况 1、人员培训、信息报告:9月10镇大会会议之后,镇畜牧兽医站再次召集防疫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动员,向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发放了《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非洲猪瘟消毒技术》、《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等宣传资料200余份。9月17日全体防疫员紧急会议,布置培训信息报告表格制、全面提升防控应急水平。要求所有人员24小时开机。 2、信息报送情况:严格执行一天两报制度,每天上午9:00和下午3:00分之前,由各村防疫员将辖区内排查情况报告镇畜牧兽医站,经镇畜牧兽医站庞士柱专人汇总后,统一报送县非洲猪瘟防控指挥部。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XXX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汇报

XXX非洲猪瘟防控情况汇报 自我国8月份辽宁省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全国已有20个省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累计发生77起疫情,扑杀生猪60余万头。我局担负着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依照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的系列安排部署,我局迅速落实相关防控措施,通过与各成员单位及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县至今日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成果,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多措并举,强化宣传效果 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以来,我县陆续对养猪场户、屠宰场、运输经营等企业发放了“七个讲清楚”、防控技术明白纸、公开信、告知书、“六个严禁六个一律”、非洲猪瘟宣传挂图等宣传资料近两万份,并制作了防控知识宣传栏悬挂于养猪场户门口,宣传栏内容精选了防控知识及领导系列讲话精神要求,克服了纸质资料易损易失的缺点。 二、全面压实防控责任 为严格落实养猪场户、屠宰企业防控主体防控责任及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我局制作了非洲猪瘟防控责任牌,悬挂到每个养猪场户门口,牌子上体现了防控责任主体、乡村及农牧部门防控责任人,每一户的防控责任体系情况一目了然。

三、疫情日排查情况 按照周口市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指挥部周防指{2018}2号文的要求,依托乡镇政府、办事处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组织发动包村干部、支部书记和畜牧兽医站人员及村级防疫员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确定每日15点前将排查情况上报。8月7日起至今,全县累计排查12455场次,排查生猪9147105头次,均未发现非洲猪瘟疫病死亡可疑情况。 四、开展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专项治理 严格按照XX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泔水)饲喂生猪的通知要求,按照职责分工,严把生猪饲喂关,防止餐厨剩余物(泔水)进入生猪养殖场,截至11月25日,宣传排查生猪饲养场户共19796户,形成严打“泔”水饲喂生猪的高压态势。 五、严格检疫监督 加强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消毒站建设,做好检疫监管和来往生猪调运车辆的消毒工作。按照《河南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指挥部关于规范临时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运行的意见》通知要求,我局与交通部门在高速出入口及大广高速出入口设立两个高标准的联合执勤检查站,安排28人执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个检查站搭建了18平方米的固定板房,并配备了空调,办公座椅、高压消毒机、床、被褥等工作生活用品,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本文内容涉及非洲猪瘟的危害与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策略,供体系同行们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体现在:(1)非洲猪瘟病毒对家猪呈现高致死性,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养猪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会相继受到影响;(3)非洲猪瘟病毒在组织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强,且目前尚无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扑杀发病猪、感染猪以及与其接触的猪群,并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控制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

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尼亚报道,随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广泛流行和持续存在。非洲的野猪和钝缘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贮藏宿主。20世纪中叶开始,非洲猪瘟相继传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发生于比利时、荷兰、海地和巴西的有限疫情也成功得到根除。 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并快速蔓延。随后相继扩散到与之交界和接壤的多个地区和国家,造成大量家猪和野猪发病死亡,并因疫情扑杀大批猪只,经济损失极其惨重。迄今,俄罗斯的非洲猪瘟疫情依然不断,并持续出现。 目前,非洲猪瘟在非洲地区和意大利的撒丁岛呈地方性流行,俄罗斯的疫情依然严重,罗马尼亚、波兰等东欧国家也有疫情报道。近年来,向OIE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摩尔多瓦、科特迪瓦、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赞比亚等。 我国之前将非洲猪瘟列为严加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近期,我国确诊了三起非洲猪瘟疫情,兽医行政部门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疫情扑灭措施。 三、非洲猪瘟的病原学 非洲猪瘟(A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病毒主要的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软蜱(钝缘蜱)是该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藏宿主。ASFV主要以家猪/猪、家猪/软蜱/野猪、家猪/软蜱三种方式循环传播。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00 nm,呈正20面体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结构组成,由内到外依次是类核(nucleoid)、核壳(core shell)、内膜(inner envelope)、衣壳(capsid)和外囊膜(external envelope)。ASFV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约为170~193 kb。基因组的两端通过部分碱基配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XX地区猪肉和肉制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猪肉及肉制品消费安全,XX行委市监局根据省州、行委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在全区开展非洲猪瘟疫病防控专项整治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再动员再部署 XX行委市监局组织全区猪肉销售户业主召开了XX地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病防控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对XX地区猪肉销售户进行集体约谈,并签订非洲猪瘟承诺书。共4家猪肉经营户,4人参会,签订防范非洲猪瘟承诺书4份。 非洲猪瘟疫情蔓延速度快,涉及地区广,在全国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之前,XX地区要坚决杜绝从全国疫情地区购进生猪及其猪肉产品。 严把冷冻肉采购管,严格落实索票索证,进货查验制度,采购的冷冻肉包装上必须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严禁采购销售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来源不明的动物产品。 严把鲜肉采购关,采购的猪肉必须要有真实有效的检验检疫票据,采购的品种、数量、时间、地点要与检疫票相符。 市监局将联合动检等相关部门做好进入XX市场的猪肉检验检疫工作,经营户要主动与动检部门联系做好猪肉产品的检验检疫,发现疑似疫情及时上报。 如果发现经营户存在违法调运、经营疫情区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行

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 二、加强监督检查 XX行委市监局联合动检部门对XX辖区猪肉经营户进行了全覆盖式监督检查,确保XX地区不发生疫情,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流通环节。主要检查:经营户主体资格、进货渠道、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制度落实情况;猪肉检验检疫票据是否合法有效,进货品种、时间、数量是否与检疫票据相符;冷藏冷冻存储是否符合要求等。 餐饮环节。主要检查:餐饮服务单位猪肉及猪肉制品进货渠道、索票索证制度落实情况;泔水及产出废弃物处理情况,是否存在乱到乱放餐厨废弃物等情况。 企业食堂。XX地区部分企业猪肉及猪肉产品直接从敦煌或其他地区购进,各企业相距XX镇较远,监管频次有限,为确保企业职工饮食安全,XX行委市监局已与各企业沟通协调,企业自行决定停止采购任何猪肉及猪肉产品。 截至目前,XX行委共出动执法人员8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31户次,其中:猪肉经营户4户次,肉制品经营户10户次,餐饮服务单位17户次。经查,经营户检验检疫票据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猪肉安全总体状况良好。主要销售至镇区餐饮服务单位及部门企业食堂。XX地区餐饮废弃物及泔水由海西XX赛什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统一回收,统一在XX垃圾填埋场填埋,不存在卫生等安全隐患。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现代畜牧兽医2018年第10期 2018年8月1日,经通报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 区养猪户张某的猪只连续发生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 洲猪瘟。为确认疫情、调查其可能来源及扩散范围,开展了此次调查。1调查方法1.1病例定义疑似病例:2018年7月至8月,沈阳市境内发生皮肤发红或发紫、高热、结膜炎、呕 吐、腹泻、运动失调等症状,剖检呈脾异常肿大、质脆易碎、出血性梗死,或下颌淋巴结出血、或腹腔淋巴结出血的猪。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的条件,按照OIE 推荐 标准检测,血清学或病原学阳性猪只判定为确诊病 例。 1.2病例搜索对张某家病死的2头猪,分别采集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 魏澍1,段亚良1,李树博1,崔基贤1,周晨阳1*,姜 斌2 (1.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1101642.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沈阳110015)摘要:2018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五社区某养猪户出现猪只连续不明原因死亡,疑似非洲猪 瘟。经现场剖检、采样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动物外来病研究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建立了病例定义,通过查阅记录、访谈相关人员开展病例搜索,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调查结果表明,该养殖户场内发病率为12.3%,病死率为100%。描述了疑似病例的群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违规调运是引起该起疫情的重要风险因素。对照病例定义,经大范围病例搜索,已追踪该起疫情的扩散范围,并采取了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中国;非洲猪瘟;首例;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92(2018)10-0048-03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in China Wei Shu 1,Duan Yaliang 1,Li Shubo 1,Cui Jixian 1,Zhou Chenyang 1*,Jiang Bin 2 (1.Liaoning 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164;2.Liaoning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Liaoning Shenyang 110015)Abstract:In Aug 1st ,2018,continuous death was found in a small scale swine farm in Shenbei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Liaoning province,which was suspect as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was confirmed as the first identified case of African swine fever in China by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A field epidemiological enquiry was conducted at the first time;a case def‐inition was constructed,the attack rate and mortality was calculated,the temporal and spacial distribution was described to show the situation.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attack rate was 12.3%,the mortality was 100%.Ilegal transport may be a risk factor this out‐break.With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including move control,culling and disinfection,this African swine fever case was controlled effectively. Key words:China;African swine fever;First case;Epidemiological inquiry 收稿日期:2018-09-12 作者简介:魏澍(1978-),男,本科,农业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周晨阳(1968-),男,蒙古族,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监督、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工作。魏澍: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调查48

防非范非洲猪瘟考试题库含答案版

防非生物安全考试试题(不定项选择+问答题)ASF相关: 1、下列哪些能感染非洲猪瘟(AB) A野猪B家猪C人D牛 2、下列哪些可能成为传播非洲猪瘟的媒介(ABCD) A人B物品C车辆D空气 3、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间接传播?(ABCD) A饲喂污染的泔水 B污染的饲料、垫草 C污染的车辆 D污染的衣物和设备 4、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C) 4~7 B、4~10天C、4~19天 5、关于非洲猪瘟存活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BCD) A、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 B、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 C、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 D、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6、目前防控非洲猪瘟主要依赖(C) A疫苗B兽药C生物安全D无能无力。

7、急性性型非洲猪瘟会有以下哪些表现(ABCD) A高热B食欲废绝C、皮肤发绀D网状内皮系统出血. 8、感染非洲猪瘟的急性病例死亡率可达多少(D) A 30% B 50% C 80% D 100% 消毒类: 9、当前本场用于车辆喷雾消毒和衣物浸泡消毒的消毒药是什么(A)。 A、卫可 B、百胜-30 C、戊二醛 D、烧碱 10、消毒药卫可常用的配比浓度为(B ),雨天卫可配比浓度(A)。 A、1:100 B、1:200 C、1:300 D、1:400 11、中转站的车辆停靠,说法正确的是(A)。 A、场内车停靠在靠近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远离猪场一侧 B、场内车停靠在远离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靠近猪场一侧 C、场内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D、外部拉猪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12、员工场外穿衣服,若需要拿入生活区,则通过(A)。 A、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 B、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C、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30分钟 D、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非洲猪瘟防控方法

精心整理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应急方案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承担西咸新区沣东、沣西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的实施工作,同时也承担辖区应急疫情的预防处置等工作;近期非洲猪瘟在我国多个省区相继发现,上级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拟定措施;坤昱公司作

猪场启动非洲猪瘟紧急防控方案势在必行!众所周知,疫病的传播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生物安全防控!为此,公司拟定了紧急预防控制方案 1、分区管理降低传播风险

猪场爆发疾病大多数是以人员、物资或车辆为媒介进行传播,猪场实行分区管理,可有效减少猪场各区域之间交差污染的机率。建立一套强大的后勤保障系统,通过对猪场的人员、物资、设备、运输、维护等全方位的管理、支持和服务,以避免猪场过多与外界接触而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 2、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⑷死猪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消毒死猪转运工具及经过的路线 。

3、严格把控进苗过程 1、引苗时,车辆尽量避开其他运猪车辆;装猪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2、运载猪苗的车辆在到达养户场前,要对其前脸、底盘、轮胎进行喷洒消毒。 3、卸猪苗时,严禁其他养户及闲杂人员参与。 4、 1 2 3 5 1 2 3 4 6 7 1 2、肥猪销售装车前,认真检查车辆清洗情况,保证清洗至眼观无粪便、无泥沙、无猪毛的标准,合格后方可实施消毒、进场装猪。 3、出猪结束后,养户要及时冲洗干净猪舍、过道、工具等生产物资,并用消毒药对其进行严格消毒。 西安市坤昱生物制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如何区分非洲猪瘟和传统猪瘟

如何区分非洲猪瘟和传统猪瘟 转眼间,非洲猪瘟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了,但当时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当时造成的影响就是导致猪肉供应过剩,生猪价格大幅下跌,而我国我国绝大多数省份都不同程度遭受到了非洲猪瘟的袭击。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管控,非洲猪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就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也预示这未来要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非洲猪瘟和传统猪瘟有什么区别。 何如区分非洲猪瘟和传统猪瘟? 1、病毒分类 传统猪瘟的病毒类型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一种单链的RNA病毒,而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是一双链的DNA病毒。与传统猪瘟病毒

不同的是,传统猪瘟只表现为三个基因亚群和一个血清型,而非洲猪瘟的基因组变异频繁,表现为遗传多样性,目前已经有23个基因型。 2、传播特点 传统猪瘟的传播特点主要以通过接触传播为主,并且发病没有季节性,毫无规律可循。而非洲猪瘟不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还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通过虫媒体传播,主要传播媒介就是软蜱,非洲猪瘟的病毒可以在蜱虫体内保持感染性,造成持续传播。 3、发病特点 传统猪瘟病毒的不同毒株毒力差异大,现在中国流行的主要是基因2.1亚型的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典型的病例很少见,主要是一些中小规模猪场。而非洲猪瘟同样也会因不同毒株造成致病性的差异,强力毒株可导致猪在4-10天内100%死亡。 传统猪瘟病毒造成的发病现在主要以非典型病变为主,典型病变较少见,并且在脾脏肿大,肺脏水肿方面也与非洲猪瘟有所区别,单纯的猪瘟野毒感染,脾脏肿大不明显,边缘的梗死灶明显,肺脏病变主要以出血性病变为主。而非洲猪瘟的病死猪,往往表现脾脏肿大,梗死灶不多见,肺脏表现水肿。 4、免疫保护 由于两者不属于同一类病毒,因此在血清型上也完全不同,抗体之间也没有任何的交叉保护力。一般来说,传统的猪瘟可以用猪瘟疫苗来保护猪不受传统猪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1 总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1.1 编制目的 及时扑灭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管理 2.1 应急指挥机构 农业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向国务院提出启动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根据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需要,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地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应急响应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应明确组成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2.2 职责分工 农业部负责组织实施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布突发非洲猪瘟疫情信息,并向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紧急组织调拨消毒药品等应急防疫物资;提出启动、停止疫情应急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对扑杀及补偿等费用和疫情损失的评估。各地兽医部门要积极配合出入境检

2018年“非洲猪瘟”及环保督查整改工作汇报【2篇】

2018年“非洲猪瘟”及环保督查整改工作汇报【2 篇】 贵州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做无害化处理工作汇报为做好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9月11日上午,市农委组织各区(市、县)农业(水)局(畜牧中心)分管动物防疫和环保督查工作的副局长(副主任)、屠宰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畜牧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及市农委相兲部门共50余人在市农委第三会议室召开了**市2018年“非洲猪瘟”及环保督查整改专题工作会,并传达部署近期防控和 环保督查整改相兲工作。 会议传达并解读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农业农村部兲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兲于做好从疫区省份输入的生猪及生猪产品排查和处置的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兲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省农委兲于开展非洲猪瘟专项监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2018年全市环保督查整改工作迚行了通报;对我市近期的非洲猪瘟防控以及秋防、流调、监测、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屠宰监管以及环保督查整改相兲等工作迚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会上,市农委分管动物防疫工作的***总畜牧师对秋防及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暂停种猪场的审批调运、规模养殖基地和企业坚持“只出不迚”的原则、坚持异常死亡报告制度;二是不

得调运疫区来的猪肉及猪肉产品、生猪在本市入场前不得补检、原则上不得从高风险区调入猪肉产品、检疫严栺执行“六条禁令”;三是来自于疫区的生猪一律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来自于高风险区的生猪一律滞留观察15日、对来自于非疫区调运的但经过疫区的核查一律滞留15日观察;四是按要求做好监测和排查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五是针对环保督查整改问题,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提高认识和政治站位;确保2018年秋防工作科学、有序、及时地开展,按照《**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兲于印发落实省农委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做好环保督查整改工作。 安徽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做无害化处理工作汇报 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2日消息,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9月2日发布,***区发生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9月2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五星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古泉镇某养殖场存栏生猪285头,死亡40头。五星乡某养殖场存栏生猪440头,死亡94头。 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向社会公布疫情情况并发出预警信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一.是迅速果断处置疫情。指导地方立即启动应急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