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环境保护概论2018年考研真题

常州大学环境保护概论2018年考研真题

2018年常州大学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概论 1.环境的定义 ○1环境:影响中心事物的所有客体的集合。 ○2生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务的总和。 ○3人类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的分类 聚落环境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是指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 星际环境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环境问题 1.定义: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分类: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全球气温异常、海洋污染、转基因作物 第三节环境科学 1.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2.研究任务:通过系统分析与综合,规划设计出高效的“人类—环境”系统,并随时把它 调控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第四节环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第一,强调公平项原则 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 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 (3)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 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中国的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1.1.1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1.2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2.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特点:意外、被忽视、潜在 1.1.3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2.水污染突出 3.垃圾围城十分普遍 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5.沙漠化不断扩大 6.水土流失难以遏制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8.耕地逐年减少 9.水资源呈现短缺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1.4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 1、人多资源少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3、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 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 5、文化科技落后 1.1.5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 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 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 30年后还要上升1.5-4.5℃(预测) 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6cm/10Y) 2.臭氧层破坏 臭氧(O3)层: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了。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灭绝5万物种/年,平均140个/天 4.酸雨蔓延 造成降水pH<5.6统称为酸雨 主要危害: 1、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 2、我国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 5.森林锐减 全球9万Km2/10Y森林消失(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4%) 土地荒漠化 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 大气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 水体污染 全世界约40%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海洋污染 每年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美国规定: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环境保护概论》总结复习

環境保護概論 第一章绪论 環境問題的定義:由于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統一,人類改造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調節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易傲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在通曉環境變化過程的基礎上,預測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環境影響,掌握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 要以環境制約生產,運用規律改造環境; 全面規劃、合理佈局、有計畫地安排社會生產力,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協調起來;要提高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使千百萬人協調動作,為實現這種調節進行系統的自覺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

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分类: (一)污染物发生的类型 1生活污染源2工业污染源3交通污染源4农业污染源

环境保护概论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

级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的定位 《环境保护概论》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化工等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是在学生入校后第一个学期开出的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水资源及水污染治理技术,大气污染及其治理技术,噪声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环境标准、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及工业清洁生产的一般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到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为在高校非环境专业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专业紧密相关的环境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将其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和自己息息相关。通过引用大量相关的实际环境问题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除理论授课外,还让学生结合自己专业的环境问题进行社会和专业调查,通过开展社会和专业调查、环保公益实践、环保社团活动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环境现状和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2、掌握生态学基础知识; 3、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掌握三废治理的常用技术、方法; 5、了解其他污染的原理以及污染防治办法; 6、了解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监测的定义和方法;

7、了解环境评价和工业清洁生产的定义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较强的安全环保意识,具备一般环境污染事件的分析能力,是学生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 3、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1、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 件、多诺拉延误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吴病事件、四日事 件、米糠油事件、富山事件 2、 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 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演 化达到生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的单位。 功能包括: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营养信息 4、 土壤厚度:土壤层次分为覆盖层、林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其中在淋溶层中的最上面那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土壤厚度,这 一层也被称为腐殖层。是肥力性质最好的一层,植物根系和微 生物也集中在这一层。 土壤退化表现: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酸化、沙化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发生变化,破坏土壤动态平衡。 土壤的环境容量:既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我国土壤分为三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5、 濒危物种的五个等级:灭绝、濒危、易危、稀有、未定 6、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生态环境的丰富性和变异 性,是生物在长期的环境适应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物生存策 略。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途径:政策和法制途径、宣传教育途径、科学研究途径。 消失的人为因素:一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二是对环境的污染 7、 水污染的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灌溉污水、 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渗滤液、交通运输废水、大气污染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