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取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取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 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引起“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说明中国股市的震动引起全球股市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故B项正确;A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C项只是材料中现象,不是实质;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是区域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5.“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 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表述中,最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外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B.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

C.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解析:由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吸引大量外资、外国资本大量流向发展中国家,这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故B项正确。

答案:B

6.有史学家指出:“在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选择一个世界。”该史学

家实际是强调了()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居优势

B.全球化进程只有利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解析:B、C、D三项表述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于劣势,故选A项。

答案:A

7.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当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

答案:D

8.2010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争端解决公告,裁定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违反了相关规则,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 A.是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成立

C.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是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世贸组织裁定美国这一行为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说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9.下表是1980、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依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加强,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B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度,没有反映国际贸易总量的发展情况,也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A、C、D三项错误。

答案:B

10.下列数据引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上表数据能直接反映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国家间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B.恐怖组织活动日益猖獗

C.发展中国家环境日益恶化

D.发达国家能源危机日趋严重

解析:从图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A

11.(2019·陕西模拟)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C.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D.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和所学知识可

知,发达国家通过控制高利润的开发设计和售后两个环节,转移低利润的组装环节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隐形掠夺,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依然存在,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实际上是生产全球化,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广大发展中国家,A项错误;发达国家转移的是组装环节,它属于低利润环节,而不是落后产业,C项错误;题干强调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多极化无关,D项错误。

答案:B

12.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

解析: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

1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 5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

材料三: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 600多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

材料四:许多学者发表著述,系统阐明全球化的理论。而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9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9分)

答案:(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3)发展中国家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并谋求发展。

14.(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认为,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

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材料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个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的不同之处。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6分)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12分)

答案:(1)不同:主体不同:“全球化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个阶段的主体分别是国家和跨国公司。推动力不同:“全球化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个阶段的推动力分别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革新。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

(2)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5.教学方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作业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 C.商品市场D.原材料 解析:“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 答案: A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故D 项错误。 答案: B 4.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精品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2.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2)能力训练点: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探究及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并提高其口头表达的能力。 (3)德育落实点: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 的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 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

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 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 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教案2.doc

第 5 课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 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4、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对 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有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华人,在心灵上有宋词的入心、元曲的安身、唐诗的永久慰藉,这是幸运的。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中国古典文学又经历了这样的发展呢?又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推进新课 一、从《诗经》到唐诗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1.《诗经》 课件展示材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学习探究:这些诗你熟悉吗?它们出自于何处?什么内容?文字表达有什 么特点?怎样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1)内容 共有《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 功德的歌颂。 (2)特点 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现实主 义的创作风格。 (3)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 延伸思考:中国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是真实的社会写照。以下诗句引自《诗经》,请你谈谈其中折射的历史现象。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溥天之 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所有 制和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宗子维城。”(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2.楚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教案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以前的世界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因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达·伽马开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行讨论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扮演角色、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有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客观条件。尤其是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②通过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的血腥掠夺,一方面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打断了他们的发展,造成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2试题: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Word含解析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加利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 A.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全球化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B.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 C.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D.欧洲共同体逐步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解析:B 国际经济组织在1992年前已经建立了很多,如世界银行等,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1992年也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B项正确;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C项错误;欧洲共同体只是区域集团化组织,不能做为“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依据,D项错误。

2.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世界贸易日益走向制度化 D.经济全球化影响日常生活 解析:D 庄记咖啡、肯德基、麦当劳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说明这些饮食服务企业已经跨出国界进行生产和经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 3.2016年9月4~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G20诞生于1999年,又称二十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由此推断G20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解析:C G20旨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很明显是经济全球化推动的结果,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区域集团化问题,且区域集团化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 出题人:景秀敏审题人:侯宝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 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 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5课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测试题

第5课 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 《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A 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 介绍航海技术 C 提出了地圆学说 D 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和中国的见闻,很多人对书中关于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这本书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2 达·伽马远航印度期间携带了一批衬衫,返航时带回了大量香料。达·伽马此行的社会背景是 () A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 B 欧洲“价格革命” C 欧洲“商业革命” D 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B、C、D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是社会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刺激西欧各国开辟新航路,故选A项。 3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解析:D。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的总结实质上说出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即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资本家需要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 4 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人文、地理学的进步 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5 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宗教因素 D 技术因素 解析:C。题干关键信息“废除了……盲目崇拜……”“上帝”“洗礼”“灵魂”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C项正确。 6 (2018·陕西榆林月考)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 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 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的印度 C 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7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 王室大力支持 B 地理位置优越 C 商业资本发达 D 金银需求量大 解析:A。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王室大力支持是西、葡两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西、葡两国也就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 8 如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秦川中学王炜霞 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自主探究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单元设计 16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人类开始从彼此的分离隔绝逐渐走向联系,而且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萌芽也在人们的直接接触中逐渐发展壮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本单元探讨的主题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及其成因。本单元由四课构成,即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了解四课的基本史实,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如何从孤立走向统一的。 生产力的发展既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拓的原因,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成果。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新航路得以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走向联合,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两次工业革命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难点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第5课开辟新航路 整体构思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三维目标

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才开始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本课分三目内萄第一目“东方的诱惑”,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原因。第二目“新航路的开辟”,介绍了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第三目“走向会合的世界”,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世界历史的学习,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等知识有大致了解。一些学生通过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剧、网上浏览等多种课程资源,也了解了很多古今中外航海家的知识。尽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课题: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基本进程 ①阶段:开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的过程。 ②第二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快。 ③第三阶段: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 ④第四阶段: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⑤第五阶段:的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⑥第六阶段: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原因 ① ② ③ ④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⑤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

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成为其有力的推动者。 主要表现 ①贸易的全球化: ②生产的全球化:③金融的全球化:4、积极影响二、问题与展望 问题: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①②③④2、展望 ①经济全球化是一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它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以及 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 通过这个基本进程,你发现在这个进程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重难点解析】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之多,而且在发

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更应运而生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计划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发展中国家B发达目家c第三世界D世界贸易组织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精品教案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B重点与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分析导言与导入新课】 人文精神 1、含义: 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和发展成熟的过程 西方奴隶制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 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 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 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有很多神话传说,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对神的敬畏与崇拜? 由于早期人类知识匮乏,对于自然界很多现象无法解释,处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所以早期人类流传下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我们今天就讲一个关于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