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

合集下载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安排在“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能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基础。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对前面所学的空气成分、氧气性质等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它又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等内容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氧气的部分性质和用途,对化学实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特点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粗心大意等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纠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

(2)掌握氧气的性质,能够描述氧气与常见物质反应的现象。

(3)初步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步骤。

2、氧气的性质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榆阳区红石桥中学田秀莉一、教学设计思路1、课题分析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

首先、上述三个实验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催化剂虽然不是重点,但确实是教学的难点。

其次、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因此在这里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最后、通过讨论分解反应比较了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氧气的工业制法主要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本课题中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资料供学生阅读。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际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是对本单元知识中关于氧气部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

2.教学策略我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实验:过氧化氢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产生氧气出发,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并通过它让学生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并检验。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通过演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介绍反应原理、所用的仪器、装置特点、操作方法,让学生在一次对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加深印象。

利用对比、讨论、归纳反应表达式的相同点而得出分解反应概念,练习巩固。

.过氧化氢氯化钾、高锰酸钾课题3 制取氧气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4.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1.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2.实验装置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二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性质的进一步深入探究,也是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制取氧气,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探索未知的世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氧气的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氧气制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山东德州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含解析)

山东德州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含解析)

一、解答题1.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图是物质的构成转化关系图。

(1)图甲为某些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写序号,下同),与图乙中A 对应的是_____。

(2)图乙中,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变化_____(填“a”或“b”);变化b 一定有元素的_____发生改变。

解析:③ ④ a 化合价【解析】(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④是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③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③;④;(2)图乙中,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变化a ,变化b 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答案为:a ;化合价;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氧气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1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2中,红磷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倒吸进入集气瓶中,进水量不足五分之一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生成黑色固体 2343Fe+2O Fe O 点燃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白烟2254P+5O 2P O 点燃 气密性不好(合理即可)(1)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2343Fe+2O Fe O 点燃(2) 红磷燃烧,放热,产生白烟;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2254P+5O 2P O 点燃。

(3) 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水进入集气瓶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小(合理即可)。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__(2)硫在氧气中燃烧: 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4)过氧化氢制氧气: _上述反应中,反应(2)、(3)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1)、(4)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专题03 氧气(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

专题03 氧气(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
②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③Fe3O4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4H2SO4=Fe2(SO4)3+FeSO4+4H2O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猜想一:铁粉;猜想二: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猜想三:四氧化三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______。
②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有大量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另取少量滤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______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滤液中仍含有 。
15.(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某兴趣小组对某市售“简易供氧器”工作原理开展探究活动。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
11.(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小滨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_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0.(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______。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______处。(选填“a”或“b”)

加热氯酸钾 制作氧气 原理

加热氯酸钾 制作氧气 原理

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原理氯酸钾(KCl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

制作氧气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以下是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具体原理:1.((反应方程式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与二氧化锰( MnO2)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 KCl)和氧气 O2)。

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s)→(2KCl s)+((3O2 g)2.((反应机理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分子中的氧酸根离子( ClO3^-)不稳定,容易分解。

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促进氧气的生成。

氯化钾是稳定的,因此会留在固体中,而氧气以气体形式逸出。

3.((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主要包括:1)准备试剂: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装配实验装置:包括加热装置、冷凝装置和收集装置。

3)加热氯酸钾:将氯酸钾放入加热装置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4)收集氧气:当氧气生成后,通过冷凝装置收集氧气。

5)分析实验结果:观察氧气的体积、颜色等特征,分析实验效果。

4.((注意事项在进行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导致反应失控。

2)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以提高反应速率。

3)实验过程中需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火灾事故。

4)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剩余试剂,避免污染环境。

通过以上原理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重要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2.3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①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

③学生应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④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活动。

(2)分析本课题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是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于学生能以化学的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本实验正是在这些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应用。

新课标在基本实验技能的要求中增加了安全和环保的意识。

在本实验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而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物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会造成污染。

对教师来说,上实验课比平时上课负担要重得多,因为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很兴奋,加上实验室的空间比较大,教师的关注度有限,有时就会使课堂显得较凌乱。

因此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就应当向学生讲明实验室的规则和要求,而且每次进实验室后也应再强调,组织好实验教学秩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减轻教师的负担。

实验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顺利完成实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中应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

2、编写意图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并从实验活动过程中体会化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修改的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最佳配比的研究论文

修改的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最佳配比的研究论文

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氧气最佳配比的研究(江志勇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07级 2007140239)摘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索当氯酸钾的量为定值时,催化剂二氧化锰的量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出了促使氧气最快、最平稳产生的二氧化锰的用量。

得出中学实验室中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实验中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最佳配比。

关键字:制取氧气、催化剂、平稳、最佳配比Abs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control variables explores that the catalyst of manganese dioxide dosage has effects on the impact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he dosage of potassium chlorate is the fixed value,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amount of manganese dioxide which can promote to producing oxygen determine the fastest and most stable.From the experiment, we can find out potassium chlorate to produce oxygen ,hlorate and manganese dioxide the best ratio by heating decomposition in the experiment of middle school.Keywords:Preparation of Oxygen、Catalyst、Smooth、Best ratio1.前言: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一般都是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共热来制取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学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3、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三、仪器及药品
实验器材:导气管(带单孔橡皮塞)、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坩埚钳、铁架台、药匙、砂布
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小木条、木炭、硫粉、铁丝
五、实验步骤
1、氧气的制取
按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口伸入水面以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装:拔下橡皮塞,用药匙取三药匙氯酸钾与二氧化锰体积比为3∶1的混匀药品,然后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