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四篇第十三章B宇宙的基本结构_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四篇第十三章B宇宙的基本结构_学案设计(无答案)
沪科版物理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四篇第十三章B宇宙的基本结构_学案设计(无答案)

宇宙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自己生活的地球的情况。

(2)知道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3)知道银河系的大致结构,知道宇宙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以“宇宙的结构”为专题,以地球到宇宙为主线,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了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的过程。

(2)通过观察图表、图片,经历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3)通过建立地月系模型,描绘太阳系和银河系及猜想宇宙的大致图景,体验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与交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

(2)通过查阅资料、归纳交流、大胆猜想的过程,体验成功,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体验宇宙的奥秘是通过人类的长期观察和探索并逐步被人们所认知的。

(4)通过宇航员的视角来发现地球上我们的家园的景象,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阐明宇宙不同层次结构的特征及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

难点:本节内容难点是如何通过我们观察到的事实和证据来推断宇宙的结构,并建立物理模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两个物体间的引力F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________成反比,这条规律叫做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可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

2.万有引力公式中的G称为_______常量,由精确实验测量可知G=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利用扭秤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_________常量。

二、新课教学

思考:

1.如果“旅行者”2号这个太空“漂游瓶”在某一天被天外的智慧生命发现,他们能理解我们的音乐、思想和感情吗?

2.如果你有机会向太空中的其他智慧生命族群说明你已掌握的最重要的物理知识,你会如何表达?

问题: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宇宙结构的?

1.地球和月亮

(1)在地面上我们如何知道大地是球状的?

常识:地球是一颗直径为_________km、质量为______kg的行星,以30km/s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

(2)从北极星附近的星星长时间曝光照片,你知道什么?

(3)月球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从地球上看,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一些月海,因此我们推断月球总是以______对着地球。月球的存在对地球产生了许多影响,比如潮汐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影响而产生的。

常识:月球的平均直径为____km。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图中显示的是月球背向地球那一面的地貌,为什么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比面向地球那一面更加粗糙不平?

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______造成的,但太阳的引力也对地球上的潮汐产生影响。图中描述了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的两种情况,请判断哪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潮汐更大一些?为什么?

(4)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目成前,在有关月球因的所有假设中,证据比较充分的是一种被称为_____的假设。

2.太阳和行星

(1)太阳的能量是如何产生的呢?

(2)太阳系有怎样的结构?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______,也被称为“_________”它们的外壳是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核心都是铁等金属。

(小行星带外侧的行星)是指离地球距离较远的行星,也称为______。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体积巨大的气态行星,没有坚固的外壳

常识: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各个行星几乎在一个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_______。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什么是星系?

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______、大量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物质系统。

(2)什么是河外星系?

宇宙中的星系估计达1000亿个以上银河系就是其中一个。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____________。

(3)星系的形状大致有几种?我们可以在不同方向看到宇宙中的其他星系。我们从外部观测这些星系,判断它们的形状,星系的。

形状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棒旋星系等)。

(4)太阳系是什么形状?

对比这些星系,再通过观察太阳周围的恒星分布情况,就可能推测出银河系是一种___________星系。太阳系正处于其中一条__________。

(5)我们是怎样知道恒星的距离的呢?

恒星离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圆形轨道直径作为基线,通过几何方法来测量恒星的距离。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星A是我们想要测量其距离的星体。B.C.D是相对比较远的恒星,在1月到7月间几乎看不出移动过,而A的相对位置在这半年里看上去却发生了变化。图中的θ角就称为周年视差。例: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的周年视差为0.76",1月份和7月份地球移动的直线距离为3×1011m。估算该恒星离我们多远?

4.我们观测到的宇宙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

(1)光年是什么单位?1l.y.≈__________m(2)我们看到的宇宙实际是观测宇宙的________。

(2)仙女座星系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但由于光速有限,你看到来自那里的光线,实际上已经在宇宙太空中行进了200万年,因此观察遥远的天体就等于在观测宇宙的__________。我们最远可以观察到150亿l.y.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是该天体在_____年前的情景。

(3)什么是宇宙?

天文学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为宇宙。

(4)宇宙的物质分布有什么特点?

人们把亿光年以上的结构称为_______________。观察表明,从大尺度上看,宇宙物质的分布是_________的。

5.现在的宇宙是怎样发展的?

埃德温·哈勃在20世纪20年代分析了从其他星系来的星光之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宇宙秘密:在大尺度上,每一个星系都在与其余星系远离,它们距离我们越远,则离开的速度越快。这意味着宇宙正在_____。根据今天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在一二百亿年前脱胎于_______、______状态,诞生于一次大爆炸,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假设。

【达标检测】

1.地球是一颗半径约为________km、质量为__________kg的行星,以_____km/s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 475km。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____。

2.月球的存在对地球产生了许多影响,比如_______现象主要就是由于月球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影响而产生的。

3.太阳中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它的内部正进行着剧烈的_______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太阳系中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外,还有许多_________和_______,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各个行星几乎在一个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_______。

5.星系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物质系统。宇宙中的星系估计达1000亿个以上,银河系就是其中一个。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称为________星系。

6.以_________为基线,利用______,通过几何方法来测量恒星的距离的方法,叫做视差测距法。

7._________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但由于_________,你看到来自那里的光线,实际上已经在宇宙太空中行进了200万年,因此观察遥远的天体就等于在观测________。

8.人们把______________称为宇宙的大尺度结构。观察表明,从大尺度上看,宇宙物质的分布是_______的。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万物定义为_______。

9.___________在20世纪20年代分析了从其他星系来的星光之后,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宇宙秘密:在大尺度上,每一个星系都在与其余星系远离,它们距离我们越远,则离开的速度_______。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今天宇宙膨胀的速度,宇宙在一二百亿年前脱胎于_______、_______状态,诞生于一次大爆炸,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假设。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高中物理 模块综合测评 沪科版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 A.v 0g B.2v 0g C.4v 0 g D.8v 0g 【解析】 设平抛的水平位移是x ,则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就是2x , 水平方向上:x =v 0t ① 竖直方向上:2x =12 gt 2 ② 联立①②可以求得:t =4v 0 g .故选C. 【答案】 C 2.甲沿着半径为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各自跑了一圈,他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分别为ω1、ω2和v 1、v 2,则( ) A .ω1>ω2,v 1>v 2 B .ω1<ω2,v 1<v 2 C .ω1=ω2,v 1<v 2 D .ω1=ω2,v 1=v 2 【解析】 由于甲、乙在相同时间内各自跑了一圈,v 1=2πR t ,v 2=4πR t ,v 1<v 2,由v =r ω,得ω=v r ,ω1=v 1R = 2πt ,ω2=2π t ,ω1=ω2,故C 正确. 【答案】 C 3.(2016·福州高一期末)如图1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 0从A 点沿不光滑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 的B 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 点,则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为( ) 图1 A.v 2 0-4gh

B.4gh -v 2 0 C.v 2 0-2gh D.2gh -v 2 【解析】 设小球从A 到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小球从A 至B ,由动能定理,有- W f -mgh =0-1 2 mv 20 小球从B 至A ,由动能定理,有 mgh -W f =1 2 mv 2A -0 解以上两式得v A =4gh -v 2 0,B 对. 【答案】 B 4.如图2所示,螺旋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P 、Q 为对应的轨道最高点,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且能过轨道最高点P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轨道对小球做正功,小球的线速度v P >v Q B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角速度ωP <ωQ 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a P >a Q D .轨道对小球的压力F P >F Q 【解析】 轨道光滑,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支持力时刻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A 错;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 守恒有v P r Q ,根据ω=v r ,a =v 2 r ,得小球在P 点的角速 度小于在Q 点的角速度,B 正确;在P 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在Q 点的向心加速度,C 错;小球在P 和Q 两点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提供,即mg +F N =ma 向,可得P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小于Q 点对小球的支持力,D 错. 【答案】 B 5.(2015·全国卷Ⅰ)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普通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普通高中学业测试(必修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 – 4 小题 瑞雪兆丰年 春风迎新岁 2016年1月22日以来,持续的中到大雪和北方来的寒流影响,古都南京全城开启冰冻模式,道路积雪积冰严重,市民出行受到影响。质量为3t 的汽车,以40km/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已知橡胶轮胎与普通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6,与结冰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 0.2(g = 10m/s 2) 1.汽车的重力为 A .3×102N B .3×103N C .3×104N D .3×105N 2.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以汽车为参考系 A .路边的树是静止的 B .路边的树向后运动 C .汽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 D .前方的汽车一定是运动的 3.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B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的速度在减小,汽车的惯性也在减小 4.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分别在普通路面和结冰地面上,刹车滑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图中x 表示位移、v 表示速度,能正确描述该过程的图像是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运动员百米赛 跑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看作质点 x t O v t O x t O v t O 甲乙 甲 乙 乙甲 乙 甲 B . D . A . C .

B .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可以看作质点 C .研究原子核结构时,因原子核很小,可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D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总时间时,火车可以看作质点 6.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单位是 A .千克,米,秒 B .牛顿,千克,秒 C .牛顿,米,秒 D .牛顿,千克,米 7.2016年1月1日南京扬子江隧道实施免费通行政策,大大缓解市民过江压力,该隧道全程7.36公里,设计时速为80km/h ,隧道管养在夜间1:00 – 5: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过7.36公里隧道指的是汽车运动的位移 B .设计时速80km/h 为瞬时速率 C .1:00养护开始指的时间间隔 D .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4mim 内汽车可以通过隧道 8.从飞机起飞后,攀升过程中,假设竖直方向向上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该过程飞行员 A .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B .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 .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 .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9.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B .瞬时功率始终大于平均功率 C .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D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10.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不正确...的实验要求是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 B .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C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D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其量程 11.如图所示,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轻绳拉木 箱,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绳中拉力为F ,则木箱所受合力大小为 A .0 B .F C .F cos θ D .F sin θ 12.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P 、Q 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小锤打击 弹性金属片,使P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Q 球同时被松开而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 球先落地 B .Q 球先落地 C .两球落地时的动能可能相等 D .两球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化相等 13.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 ),圆了航天人的“中 Q P P O F 1 F 2 木板橡皮条细线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1---3章测试题)

推荐下载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选修3-1 (1---3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 D ) A .其方向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 .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 .跟放于该点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D .跟放于该点的电荷的电量及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无关 2.将电量为3×10-6C 的负电荷,放在电场中A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6×10-3N ,方向水平向右,则将电量为6×10-6C 的正电荷放在A 点,受到的电场力为( B ) A .1.2×10-2N ,方向水平向右 B .1.2×10-2N ,方向水平向左 C .1.2×102N ,方向水平向右 D .1.2×102N ,方向水平向左 3 . 如图2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A 点场强一定大于B 点场强 B .在B 点轻轻释放一个电子,将一定向A 点运动 C .这点电荷一定带正电 D .正电荷运动中通过A 点时,其运动方向一定沿AB 方向 4.将一个正点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A 点, 电场力做功为4×10-9J, 将一负点电荷 (带电量与上述正点电荷相等) 从无穷远处移到电场中的B 点, 克服电场力做功为8×10-9J, 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 B ) A .U A >U B >0 B .U B <U A <0 C .U A <U B <0 D .U B >U A >0 5.一对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 一个电子从某一板上的小孔沿与电场线相反方向射入电场, 不计电子的重力, 在电子向另一板运动的过程中,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 .电子的动能逐渐减小, 电势能逐渐增大 B .电子的动能逐渐增大, 电势能逐渐减小 C .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都逐渐增大 D .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6.在正电荷周围的电场中,有a 、b 两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这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不相同,电势也一定不相同 B .这两点电场强度有可能相同,电势有可能相同 C .这两点电场强度一定不相同,但电势有可能相同 D .这两点电场强度有可能相同,但电势一定不相同 图2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高中频道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设计方案2019,供参考! 本学期物理教学具体目标可归纳为: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具体教学实施方法有如下要点: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总(共6套)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册)章末检测卷汇 总(共6套) 第1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章末检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0分) 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 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一定在不断改变, 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可以不变, 但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C.质点不可能在做匀变速运动 D.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答案 D 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故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其加速度不为零, 但加速度可以不变, 例如平抛运动, 就是匀变速运动.故A、B、C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质点在某点的速度方向一定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故D正确. 2.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相比较, 相同的是( ) A.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平抛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而斜抛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C.都是加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D.平抛运动是速度一直增大的运动, 而斜抛是速度一直减小的曲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平抛运动与斜抛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后, 只受重力作用.合外力为G=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知道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加速度都是恒定不变的, 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 都是匀变速运动.它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平抛运动是水平抛出、初

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 斜抛运动有一定的抛射角, 可以将它分解成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也可以将平抛运动看成是特殊的斜抛运动(抛射角为0°).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初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它们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C错, A正确.平抛运动的速率一直在增大, 斜抛运动的速率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也可能一直增大, D 错. 3.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 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物体做速度逐渐增大的曲线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知, x方向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 y方向的初速度沿y轴负方向, 则合运动的初速度方向不在y轴方向上;x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零, y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沿y轴方向, 所以合运动的加速度沿y轴方向, 与合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物体做曲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合成可知, 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y轴方向的加速度, 保持不变, 故B错误;根据题图可知物体的初速度为:v0=v x02+v y02=302+402 m/s=50 m/s, 故C正确, D错误, 故选C. 4. 如图2所示, 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 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光滑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 橡胶球静止时, 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 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 移动过程中, 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 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 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图2 A.v sin θ B.v cos θ C.v tan θ D.v cot θ 答案 A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 1.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b)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感受“磁通量变化”的方式和途径。 c)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比较,进一步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仍能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a)观察实验,体验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存在方向问题。 b)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感应电流方向的指示方案,并动手实验操作。 c)关注实验现象的个性,找出实验现象的共性,并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情: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逐步积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与:养成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交流:在自由开放平等的探究交流空间,能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友好评价,和谐相处。 哲学思考:能够用因果关系和矛盾论的辨正观点认识楞次定律; 2.教材分析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一个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个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二者前后关联,映衬了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无论是前一节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还是本节的楞次定律,首先它们都是电磁感应这一事物本身属性的一个放映,客观存在且发展变化。既然是放映事物本质的规律,在物理学中称为定律,从新课程标准来看,是体现“过程与方法”这一具体课程目标的最佳切入点。(3)教材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但在探究的细节和过程上,留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思考设计空间,有助与激发新思维,发现新方法,提出新问题,得出新结论,体现新课程。 (4)从教材内容来看,楞次定律将学生知识范围内有关“场”的概念从“静态场”过渡到“动态场”,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对学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10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14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B .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D .加速度变化的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2.决定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 C .抛出时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 点在它的边缘上.左轮半径为2r ,b 点在它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 点与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1:2 B .2:1 C .4:1 D .1:4 4.第一宇宙速度就是( ) A .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的最小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 C .使人造天体环绕地球运动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D .使人造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所必需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 5.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 ,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到 4 1,则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 为地球半径)( ) A .R B .2R C .4R D .8R 6.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两极处,而重力小于两极处 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0处的角速度大 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 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 7.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D.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8.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倍,则( ) B.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2倍 A.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2 C.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1 D.甲的动能是乙的动能的4倍 4 9.一空盒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滑行的最远距离为L.现往空盒中倒入沙子,使空盒与沙子的总质量为原来空盒的3倍,仍以原来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此时滑行的最远距离为( ) A.L/9 B.L/3 C.L D.3L 10.关于功的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B.人托着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前进,人对物体做了正功 C.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 D.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的区别,所以功是矢量 11.某同学查询到“神舟”六号飞船在圆形轨道上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分钟,他将这一信息与地球同步卫星进行比较,由此可知( ) A.“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B.“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速率比地球同步卫星大 C.“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比地球同步卫星低 D.“神舟”六号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时的角速度比地球同步卫星小 12.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 A:m B=1:2,轨道半径之比r A:r B=3: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 A:v B=1:3 B.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 A:a B=1:9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综合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中,属矢量的是() A.路程B.加速度C.速率D.质量 2.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三角形法,运用三角形法求合矢量有时很方便。如下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1、F2、F3的三个力围成一个闭合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为,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B.C.D. 3.10月20日早上8时20分,刘老师在操场跑步,跑了5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月20日早上8时2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刘老师跑了5圈,他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刘老师跑了5圈,他的平均速度为0,但瞬时速度不为0 D.研究跑步姿势时可以将刘老师看作质点 4.一台空调外机用两个三角形支架固定在外墙上,如图所示,空调外机的重心恰好在支架横梁和斜梁的连接点O的上方,重力大小为240 N。横梁AO水平,斜梁BO跟横梁的夹角为37°,sin 37°=0.6。假定横梁对O点的拉力总沿OA方向,斜梁对O点的支持力总沿BO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把斜梁加长一点,仍保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横梁仍然水平,这时 横梁对O点的作用力将变大 B.如果把斜梁加长一点,仍保持连接点O的位置不变,横梁仍然水平,这时 斜梁对O点的作用力将变大 C.横梁对O点的拉力为160N D.斜梁对O点的支持力为400N 5.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危险而进行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6.0s时间内汽车的位移为()

A.30m B.40m C.216m D.342m 6.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有许多重大发明,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牛顿运动三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合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的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合力的作用 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7.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 定,其原因可能是( ) A.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 B.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C.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 D.小车运动时快时慢 8.A、B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路段上同向行驶,它们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且A车在前、B车在后,时刻,两车相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B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A、B两车在内的位移相同D.若,A、B两车必定相撞 9.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一时间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C.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D.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 10.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中物理必修2第四章测试题(沪科版)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可能不变 B.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不变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机械能一定增大 D. 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少 2.质量m的物体,以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距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mgh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2mgh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h 3.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上升到某一高度时,其.重力势能恰好是动能的2倍,此高度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A. V02/4g B. V02/6g C. V02/3g D. V02/8g 4.质量m的滑块,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当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高度为h的地方时,滑块的机械能是() A. 1/2m V02+mgh B. mgh C. 1/2m V02-mgh D. 1/2m V02 5.一物体从地面由静止开始运动,取地面为参考面,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为W1,阻力做功为W2,其他力做功为W3,则() A.物体的动能为W 1+W2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为W 1 C.物体的机械能为W2+ W3 D. 物体的机械能为W 1+W2+ W3 6.由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E k与物

体离地面的高度h的关系是下图中的那一个()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7.如下图所示,一单摆的摆长为L,摆球质量为m,悬点正下方L/2处有一钉子,把摆球拉到水平位置后自由释放,下落后可摆过B点,忽略摆线的质量和线与钉子之间的摩擦,则上述摆动过程中() A. 摆球在B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P点时的一半 B. 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是在B点时的一半 C.摆球在P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B点时的多1/2mgL D..摆球在C点时的重力势能比在P点时的少mgL 8.如下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定滑轮悬挂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滑轮质量和所有摩擦均不计,m1 V02/2g B. h max < V02/2g C. h max =V02/2g D. h max =2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