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美国旅游业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本文分析了美国旅游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探讨了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要明确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挖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旅游,加大网络营销宣传力度。

标签:中原经济区;美国旅游业;河南旅游业;启示

中原经济区是2011年1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中,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它以河南为主体、辐射周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旅游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美国旅游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1、尊重历史,尊重自然

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与中国等一些文明古国相比,几乎没有太长的历史,但正是他的历史很少,所以他注重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旧金山城市道路的建设,大胆的突破了城市道路坡度系数规范要求,利用原有的地型地貌依山而建,只求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建设投资。另外美国对于一些自然的旅游资源,尽可能的不改变原有面貌,呈现给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旅游景区,这样既满足了那些探险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旅游资源。

2、服务周到、细致

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主要以出售服务为主,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当地旅游业的评价。美国的旅游业以热情、微笑、关注游客的感受和需求、注重细节和人性化的服务得到游人的一致认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可以说家喻户晓,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在不断的扩大。迪斯尼的游客每天是人山人海,但是大家却都能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在迪斯尼乐园中,普通的暑期清洁工也要培训三天才能上岗。在开门时间、关门时间以及客人15米之内这三种情况下都不能扫地;另外对于树叶、纸屑、灰尘的打扫也是各有讲究的,正是由于这些要求和讲究才保证了乐园清洁的环境。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在硬件建设吸引游客到来的同时,软件服务也同样得到大家的认可,在这里随时能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在观众等待进场时,为了减少等待的枯燥,在排队期间会掺杂了一些暖场表演。可以说在美国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工作人员的友善。

3、旅游信息更新及时,渠道通畅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108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4期(总第380期)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吴国琴 [摘 要]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 的重要区域,要在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 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创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08-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剥夺特色、形成机制及公平构建研究” (批准号:11YJC8400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批准号:2009—QN —074);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国琴,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河南信阳464000)Abstract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nnovative industry of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As a large province of tourist re-sources,and agriculture,and an important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carrying on industry relocation,Henan province shoul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agriculture,broad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industrial,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tegration,and forge strong tourism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Economic Zone.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convergence;tourism innovation 一、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1]。旅游业在这个浪潮 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 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表明,旅游产业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旅游业创新创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旅游需求的个性化、旅游市场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观光旅游风光不再,如何推出创新型的旅游形态,获得旅游者的 青睐,是旅游业持久关注的焦点。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融合催生出极富创新性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旅游创新的主力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具体体现为:第一,主题创新。传统旅游的主题主要是观光主题,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主题旅游丰富多彩,例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房地产旅游等,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旅游产业的价值链。第二,产品创新。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新产品应接不暇,例如农家乐、渔家乐、高科技工业园游、主题公园、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特色城镇游、会展旅游、创意旅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给其他相关产业产品研发带来新的思路。第三,科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 的不断进步,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科技创新,还加快了 旅游经济|Tourist Economy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珍 随着中原大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缺乏健全组织和科学分工,缺乏深入研究和资源整合,品牌意识不强等。对此,本文提出应列出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建立一个“根亲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部署,共同做好寻根文化旅游品牌的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工作;要把寻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把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等对策。 作者简介:张红珍(1974- ),女,汉,河南新密人,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影响。 引言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形象不够独特鲜明,资源的特色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和太极)”、”根(中华民族之根)”、“花(开封菊展、洛阳牡丹花会)”等为整体特征。这使得河南省文化旅游缺乏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因为这些特征并非都是河南独有的。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的优势。选择与树立适度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省级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对河南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来说显得非常迫切。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了河南厚重的

“根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的“根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将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建立健全,形成优化机制,把河南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的现状 (一)河南发展根亲旅游的重要意义 广大华裔与中原地区有着血缘、地缘、史缘上的联系。海外华人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地是闽粤东南沿海地区,终点是中原河南。对客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而言,河南是其寻根祭祖的首选之地。根文化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寻根旅游是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寻根旅游是侨居国外的移民及后裔或国内旅居异地的居民及后裔因眷恋故土和亲朋回到祖籍地寻根的一种旅游。寻根旅游是按旅游主体的出游动机划分的一种旅游类型,其特点重在“寻根”。河南具有丰富的根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发展寻根旅游的重要基础。 寻根旅游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通过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内心的“根”情结,通过“根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原人民与海内外华人的亲情和友情,促进海内外华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加快祖国的统一大业建设,因此寻根旅游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根旅游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着重点,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品牌开发初见端倪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成就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00多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0余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总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整个旅游业发展可以说是一枝独秀。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7%、20.0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和6个百分点。 2、旅游资源综合化、多样化。最新旅游资源普查显示,河南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包含了《国标》中8个主类的全部,31个亚类的30个,155个基本类型的148个,并增加了4个新类型;另外资源价值高,有关专家鉴定审核我省资源优良率达40%以上。再者旅游资源呈“L”形或“C”形集中连片分布,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3、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河南相继完成了对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开封相国寺、龙亭等古老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还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到2012年,全省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景点近300家,日接待能力达20余万人,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 4、旅游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河南已建成城市公园266个,城市绿化率达30.9%,人均占有绿化面积7.1平方米,郑州、开封、洛阳等13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濮阳市已建成全国花园城市。 5、旅游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逐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奕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6、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一些地方旅游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报告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一、“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2009年5月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2006到2008年,省财政共投入4。46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我省开始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多数市县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一五"全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A级景区212家、星级酒店512家、旅行社1158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3家、124家、87家、229家。三是旅游惠民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以旅兴农富民的典型,在全国旅游界影响广泛。2009—2010年,全省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打折、对特定人群优惠等各种措施,为游客让利价值达170亿元。2010年以来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提供了10万个农村就业岗位.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五是旅游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次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3次组织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9+10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 二、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成效 2011年,全省旅游系统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省政府贯彻41号文件责任分工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注重开拓创新和务实发展,全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 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实现了旅游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的“两个高于"和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常静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尤其对外出旅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河南是旅游大省,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做强河南旅游,笔者从河南旅游的现状入手,分析制约河南旅游的因素和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虽然部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政策稳步推进,人民群众收入继续增长,河南省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如何塑造好国际旅游品牌,实现河南旅游业良性发展,是河南旅游业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及制约因素 旅游业也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省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众多美秀的自然景观。河南省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型过程。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旅游星级饭店57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430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据了解,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9521381.html,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子慧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河南旅游业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壮观的自然景观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市场主体弱小散差、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发展规划,提高其旅游产业的文化软实力。 河南旅游业现状发展前景 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产业。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种经济社会功能,是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动力产业。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政府也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决策,并提出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相比较,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认清当前河南旅游发展的现状,明晰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 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 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27处,其中4A 级以上景区126处;星级酒店557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6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二)旅游业增长迅速 数据来自河南省2015年、2014年统计年鉴 二、河南旅游业的优势与不足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前言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城市建设富有活力,城市旅游前景良好;支持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地发展旅游的情绪高涨,旅游大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从全国来看,河南旅游发展还较为缓慢,与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处于全面升级的前期阶段;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不足,旅游软件建设滞后,大旅游意识不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为主要方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受到市场的冲击;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河南省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对河南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了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旅游转型和升级,保持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旅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树立大旅游的科学发展观,依托中原文化和山水旅游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旅游发展机制转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立足于打造"华夏文化之源"的旅游品牌,塑造"黄河大观,万象中原"的旅游形象;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创造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旅游集约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中原旅游崛起",在规划中远期将河南建成现代化旅游强省,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动力产业. 2 旅游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 2.1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河南旅游发展模式:以城市旅游与景区旅游双重驱动,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的区域旅游发展模 2.2旅游发展动力机制 式.? (1)区域综合活力培育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提升区域综合活力,尤其重视中原城市群的综合活力培育,积极发展大流通业,培育旅游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学校名称 专 题目: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宋体四号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 指导教师:宋体四号 完成时间:宋体四号

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三点一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 容摘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省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明确我省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省包括17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市,其中,以、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 一:软实力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西、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黄河历史悠久,记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所以在其附近还有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和西山遗址。 与黄河同样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还有巩义县,巩义县城有许多名人故居及古代庄园,著名的有省文物保护单位杜甫故里、杜甫陵园。此外,还有于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康百万庄园,是我国三大庄园之一。 新的黄帝故里以其每年的祭祖大典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往,可是宣传力度大,具体的文化活动应该再多一些,在原来的基础上应该新添一些文化底蕴深厚、容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文娱活动,借此加强大家的历史文化知识,又使大家娱乐其中。 综合各方面的旅游咨询,可以整合省旅游的四条精品路线。首先是沿黄风光古韵旅游:结合黄河故道、悬河景观等,突出省的黄河旅游的核心地位;其次,功夫文化方面:以嵩山少林和龙门石窟为中心,联合荥阳苌家拳和家沟太极拳等与功夫相关和白马寺等佛教寺庙的旅游容,形成修习武术、参禅悟道的功夫文化旅游路线;再者,古都文化方面:主要依托商城遗址公园、商都博物院、殷墟等景区,显示商文化、殷商文化、汉文化等,带动的古都文化游;最后一条是皇帝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它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影响关系,被称之为现代“无烟工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文物众多、品味价值高、内涵丰富,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拉动全省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河南旅游业的和谐发展和加快河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转变有所帮助。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首先介绍河南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对于河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则依据上一部分的问题分析提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品牌、交通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1、河南旅游业整体状况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云台山、白云山、龙峪湾、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河南发展旅游业的交通优势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一、“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2009年5月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2006到2008年,省财政共投入4.46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我省开始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多数市县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一五”全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A级景区212家、星级酒店512家、旅行社1158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3家、124家、87家、229家。 三是旅游惠民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以旅兴农富民的典型,在全国旅游界影响广泛。2009-2010年,全省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打折、对特定人群优惠等各种措施,为游客让利价值达170亿元。2010年以来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提供了10万个农村就业岗位。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五是旅游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次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3次组织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9+10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局 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2009年,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第8位,居中部六省和中西部地区首位。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1. 6%和20.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70.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29家旅游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将其摆上了重要工作,加大了组

织领导和支持力度。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经常督促,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具体落实。特别是在重在对交往活动中,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把旅游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并亲自做旅游推介。今年4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李克常务副省长在签字仪式上签字,省委卢展工书记出席签字仪式。为办好2010第二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省政府专门在北京召开了驻华使节联谊会,郭庚茂省长致辞,孔玉芳副省长主持。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二是政策支持到位。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具体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去年5月27日,我省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财政支持有力。2008年投入1.2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贷款财政贴息、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起我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05亿元,其中5000万用于旅游宣传促销,50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补贴,500万元用于奖励旅行社,各市共安排3.5亿旅游专项资金。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推介,大的项目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作者:

-----------------------日期: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前言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城市建设富有活力,城市旅游前景良好;支持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地发展旅游的情绪高涨,旅游大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但从全国来看,河南旅游发展还较为缓慢,与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处于全面升级的前期阶段;旅游发展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不足,旅游软件建设滞后,大旅游意识不强,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为主要方式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受到市场的冲击;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河南省实施"中原崛起"战略对河南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了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旅游转型和升级,保持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旅游发展战略 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中原崛起的战略机遇,树立大旅游的科学发展观,依托中原文化和山水旅游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

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旅游发展机制转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立足于打造"华夏文化之源"的旅游品牌,塑造"黄河大观,万象中原"的旅游形象;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创造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旅游集约化,跨越式发展战略,实现"中原旅游崛起",在规划中远期将河南建成现代化旅游强省,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重要动力产业. 2 旅游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2.1 旅游发展模式选择河南旅游发展模式:以城市旅游与景区旅游双重驱动,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 2.2 旅游发展动力机制(1)区域综合活力培育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提升区域综合活力,尤其重视中原城市群的综合活力培育,积极发展大流通业,培育旅游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 (2)旅游精品引力培育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景区发展模式和特区化的景区管理模式,重点开发山水生态,文物古迹,祖根文化,武术文化,宗教文化等等旅游精品;策划建设吸引范围大,生命周期长的精品旅游产品系列. (3)相关产业和大环境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力积极培育和优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强化整体环境吸引和形象吸引,形成有力的旅游发展支持系统;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旅游的软环境. (4)旅游开发与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整合力旅游开发作为城市和区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明确旅游在城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各项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开发融于城乡建设之中,以营造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局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2009年,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 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第8位,居中部六省和中西部地区首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1.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15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 21. 6%和 20.7%。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 70.2万人次,同比增长 18.2%。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29家旅游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将其摆上了重要工作,加大了组1织领导和支持力度。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经常督促,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具体落实。 特别是在重在对交往活动中,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把旅游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并亲自做旅游推介。 今年4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李克常务副省长在签字仪式上签字,省委卢展工书记出席签字仪式。 为办好2010第二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省政府专门在北京召开了驻华使节联谊会,郭庚茂省长致辞,孔玉芳副省长主持。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具体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去年5月27日,我省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是财政支持有力。 2008年投入 1.2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贷款财政贴息、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 2009年起我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年省财政安排资金 1.05亿元,其中5000万用于旅游宣传促销,50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补贴,500万元用于奖励旅行社,各市共安排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院(系)名称数学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统计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1.5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以人口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内游客、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商品零售价总指数、注册登记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数为指标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探寻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并建立旅游业收入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 关键词:旅游业;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多重共线性;回归模型 1 引言 河南省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南北过渡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不仅各种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种类齐全,而且拥有许多高级别的景区.到目前为止,河南拥有三大古都,1处世界文化遗产,7座历史文化名城,28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还有1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4家4A级景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开始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十一五”规划中,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作为省重点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省委书记徐光春更是把这种重视进一步提升到“旅游立省”的高度.但是,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的省份相比,我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影响河南省旅游收入的因素,以期望为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多元统计分析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1.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国外,从20世纪30年代起,已开始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和经济等领域拉开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的帷幕[]2.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于多个领域,20多年来在多元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3.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研究多指标的问题.由于变量个数太多,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而使得所观测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而且当变量较多时,在高维空间中研究样本的分布比较复杂,势必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性.人们自然希望用较少的综合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又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利用这种降维的思想,产生了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4. 主成分的概念由 Karl Pearson在 1901年提出,但当时只进行了非随机变量的讨论,1933年Hotelling将主成分的概念推广到了随机变量中.在社会经济问题的主成分分析中有两个最有名的例子:Stone在1947年对美国1938 1929年17项 ~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作的分析和M.Scott在1961年对英国157个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的分析.前者发现完全可以用三个经济指标来概括原来的17项指标,从而大大简化了数据分析结构;后者将原始测量的57个指标降到了5个综合变量(主成分).主成分分析后来逐渐被推广应用于样品的分类与排序[]5. 2 指标变量的设置 旅游业(本文以河南省旅游为例)的发展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河南省旅游现状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明确我省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关键词:旅游河南“三点一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对策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概况 河南省包括17个地级市和一个省直辖市,其中,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一)、旅游资源的软实力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评价及优化建议

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评价及优化建议 2012年06月15日09:19 来源:《山东纺织经济》2012年第05期作者:任建华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50 摘要:旅游产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实现 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战略的转变,河南省必须要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和区位熵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希望对决策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评价,优化建议 河南省地处中原,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9年5月27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旅游立省”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旅游经济。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0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会见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时提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旅游业是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的重要论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内涵界定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广义的产业结构既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某个产业内部的行业、企业关系结构,还包括产业的地区分布和所有制性质结构等。狭义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形态的对比,既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某个产业内部的行业关系结构。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产业结构。 (二)旅游产业结构内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结构尚未形成统一的含义,如Laplerre J.和Layes(1994)从旅游者消费的角度,将旅游业概括为交通业、住宿业、饮料业、食品和其他旅游商品业四个产业;Chris Cooper、JohnFletehe 以及Stephen Wanhill等研究者根据英国境内旅游者消费的数据,在对旅游业部门结构进行分析的时候,将其分为住宿、外购饮食、购物、旅游、娱乐及其他服务等;Dimitri koannides和Keitb C·Debbage(1998)在其所编著的《旅游业经济地理》中将旅游业分为以下几个产业:交通及货栈业、房地产、出租及租赁业、管理和维护、垃圾管理及医疗服务业、艺术、娱乐和休闲业、住宿和商品服务业。上述观点虽有差异,但是,几乎从所有对旅游业部门结构研究者的分类中,都包含了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游览、娱乐等六个部门,由此可见,对于从旅游者的消费角度,将旅游业划分为六大部门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三)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产业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呈良性循环,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各类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