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勾股定理教案

18、1勾股定理教案
18、1勾股定理教案

18.1 勾股定理

教学内容与背景材料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课本P72~P76)

课型:合作展示课.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理解其意义及内涵,掌握其应用方法,发展几何思维.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的研究方面所取得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关键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演绎过程,掌握定理的应用.

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关键:通过网格拼图的办法来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理解其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投影片,设计好拼图(用纸片制作):“探究”1、2的教具.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

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直角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方式掌握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采用组内互查、组长检查、教师抽查或教师提前收上来全部检查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生

成的情况,并据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目标任务(用多面体投影显示或教师口述或采用发纸条的方式)(1分钟)

1、教学目标

①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勾股定理的意义及内涵.

②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感受应用意识,体会应用价值.

③激发爱国热情,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

2、任务分配:

Ⅰ组:能通过网格拼图的办法探索出命题1.(P72-73)

Ⅱ组:能用我国赵爽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并分析其内涵.(P73-74)

Ⅲ组:能用毕达哥拉斯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

Ⅳ组:能用弦图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

Ⅴ组:能用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

Ⅵ组:能通过探究1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P74-75)

Ⅶ组:能通过探究2掌握勾股定理在多个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及用来解决复杂问题.(P75-76)

Ⅷ组:能通过探究3掌握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并会解决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综合的问题.(P76-77)

三、分组合作探究(6分钟)

各小组把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探究,把自学生成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说、谈、讲、演、辩达到组内统一,形成共识,人人过关.并把合作探究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可一人或多人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或参与讨论.

四、按组展示提升(30分钟)

Ⅰ组:能通过网格拼图的办法探索出命题1.(P72-73)

问题1:相传2500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在一次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用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图中的地面,?你能发现什么呢?(图片见课本图P72).

学生展示内容1:从中发现图片a?中含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图18.1-2,设定每个小方格的

面积均为1,(1)?分别计算图中正方形A、B、C、A′、B′、

C′的面积;(2)观察其中的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

能发现课本图18.1-1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展示内容2:从网格图中不难发现下面的现象:图

18.1-1右边的三个正方形SⅠ=SⅡ,SⅢ=SⅠ+SⅡ,?即以等腰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

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图18-1-1,我们发现,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斜边的

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问题3:上面研究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性质,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

学生展示内容3:因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某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样的性质.

学生总结性展示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命题1)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不易观察出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教师可追问网格的边长和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成就.在大自然中,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有时却隐藏着深刻的哲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Ⅱ组:能用我国赵爽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73-74)

学生展示内容:充分应用拼图(课本P74 图18.1-3),介绍我国的赵爽证法,解释并证明“命题1”.并讲解: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命题1与直角三角形的边有关,我国把它称为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Rt△ABC中,∠C=90°,a2+b2=c2.

2.勾股定理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的长都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

【预设问题】

1、学生有可能不易观察出图(1)中图形的面积,教师可追问是什么样的图形?边长和

面积是多少?

2、学生有可能不易观察出图(1)到图(2)的变化,教师可提前准备好图片模型演示给学生观察.

3、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内涵可能分析不到位,教师可追问勾股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有什么应用?

【设计意图】“赵爽证法”让学生形成拼图意识,感受我国科学家的伟大发明,再通过设计“阅读与填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加深理解勾股定理的目的.

Ⅲ组:能用毕达哥拉斯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问题:

学生展示内容:

左右两边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 +b )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均为(a +b )2

相等. 左边:S= a 2+b 2 +4×12ab 右边:S= c 2+4×12

ab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a 2+b 2 +4×12ab = c 2+4×12

ab 化简可证a 2+b 2=c 2.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1)中拼成的正方形与(2)中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教师可追问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Ⅳ组:能用弦图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

学生展示内容:c 2+4×12

ab =(a +b )2 即a 2+b 2=c 2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四个三角形的面积= 外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Ⅴ组:能用美国第20任总统茄菲尔德的证法证明勾股定理.(P80)

问题: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b

b b

a b E

A B

学生展示内容:

1 2ab+

1

2

ab+

1

2

c2=

1

2

(a+b)(a+b)即c2= a2+b2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一个梯形的面积.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梯形的组

成,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问题均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可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无字证明.

Ⅵ组:能通过探究1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P74-75)问题探究1:一个门框的尺寸如课本图形18.1-4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学生展示内容1:

从观察实验可知,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无法从门框内通过,因此,尝试斜着通过,而对角线AC或BD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只要测出AC或BD,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是否能通过.观察、讨论,得到必须应用勾股定理求出木框的斜边AC2=AB2+BC2=12+22=5,

AC=5≈2.236,然后以此为尺寸,来判断薄木板能通过木框,结论是可以!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斜着通过.教师可拿出教具:如图18.1-4的木框,几块木板,演示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2:有一正方形ABCD池塘,边长为一丈(3丈=10米),有棵芦苇生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有1尺(3尺=1米)长,把芦苇拉向岸边,恰好碰到岸沿,?向水深和芦苇长各是多少?

学生展示内容2:

解:设水深EF=x尺,芦苇EG=(x+1)尺,则EC=(x+1)尺,CF=5尺,得(x+1)2=x2+52,解得x=12尺,答:水深12尺,芦苇长为13尺.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通过构建Rt△EFG,再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Ⅶ组:能通过探究2掌握勾股定理在多个三角形中的应用方法及用来解决复杂问题.(P75-76)

问题探究2:如图18.1-5,一个3cm长的梯子,

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m,

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

外移0.5m吗?

学生展示内容1:

从BD=OD-OB可以看出,必需先求OB,OD,因此,

?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在Rt△AOB,Rt△COD中求出OB

和OD,最后将BD求出.

OB≈1.618

OD≈2.236

BD≈OD- OB≈2.236-1.618≈0.58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从中寻找出Rt△AOB,Rt△

COD,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分别应用勾股定理求得.教

师可制作投影仪或制作模型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观察、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学生展示内容2:

课本P76 “练习”1,2. 1.圆的直径至少71dm. 2.A、B两点的距离为57m.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怎样在实际问题中挖掘出直角三角形?从而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模.

学生展示内容3: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

(1)问: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

(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供选用数据:?2≈1.4,3≈1.7)

解:(1)B处会影响,(2)3.8小时

【预设问题】

学生有可能想不到:本题要过B点作AC的垂线段,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从而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建模.

【设计意图】以两个探究为素材,帮助学生应用勾股定理,再通过设置的演练题来灵活学生的思维.

Ⅷ组:能通过探究3掌握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并会解决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综合的问题.(P76-77)

问题探究3:大家知道,数轴上的点有些是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请你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3的点.

学生展示内容1: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作出13的线段,做法如下:(1)?在数轴上找到一点A,使OA=5,(2)过A作AT垂直于数轴,垂足为A,在AT上截取AB=12,(3)

?连结OB,(4)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13的点.【预设问题】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点,关键是画出无理数长的线段,要引导学生利用用勾股定理分析出:长为13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并可作以下拓展:见课本P85综合运用题4和拓广探索题6,进而引出勾股数.

学生展示内容2:

1、借助课本图18.1-7的数字,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7的点,完成课本P77“练习”1.2.课本P77 “练习”2.(有关等边三角形的问题)〈1〉AD≈5.196 <2> S△ABC=15.593.3、(1994年天津市中考题)如图,在Rt△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且BD=AD=10,∠ADC=60°,求△ABC面积.

解:△ABC面积为75

3

2

【设计意图】拓展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学会在数轴上作无理数的点.

五.穿插巩固帮促(3分钟)

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对仍未掌握的学生广泛开展“兵教兵”,教师个别指导或同学帮促.

六.当堂达标测评(5分钟)

1.填空题

(1)等腰三角形中,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填:277)

(2)在Rt△ABC中,∠C=90°,若a=b=2cmm,S△ABC=______(填:2cm)

2.选择题

(1)在△ABC中,∠C=90°,∠A=∠B,则BC:AC:AB=(A).

A.1:1:2 B.1:1:2 C.1:1:1 D.以上结论都不对(2)等边三角形面积为8cm,它的边长(D).

A.22cm B.42cm C.82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EC的长为3)

【预设问题】教师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测试,而后讲评,通过讲评,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当堂达标测评,加深对勾股定理应用的理解.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