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案-练习(含答案)

七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案-练习(含答案)
七下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案-练习(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学案

一、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相关史事:赵匡胤(927-976年),小名香孩儿、赵九重。军事家、武术家。受柴荣器重,征伐南唐屡建战功。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赵匡胤率军回到京城,废了柴宗训,坐上皇帝宝座。

2、统一: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其弟赵光义宋太宗)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研读:(太祖)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怎样“尽夺藩镇之权”: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1、原因:

(1)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2)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3)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

(1)军事上: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材料研读: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2)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

②在地方,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对知州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留一部分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都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影响:

(1)积极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2)消极影响:形成“三冗二积”局面。导致官僚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积贫”;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背景:北宋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割据分裂的教训,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重现,实行“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崇尚文治,优待文人。

材料研读: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2、表现:

(1)政治上: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

)军事上: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研读:宋初大将曹翰《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真宗让文武双全的陈尧咨陪辽使射箭,并允诺

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

(3)文化上: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

①措施: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②意义: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1)积极影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基本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人才辈出,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2)消极影响(课本第6课最后一页即第32页知识拓展):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机构重叠,官吏冗多,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部编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练习题及答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知能演练提升 一、选择题 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2.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采取的措施是( )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大兴文字狱 ④设立军机处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利于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集权的措施是(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明朝时,有人恭维皇帝“为世作则”,因为古汉语中“则”与“贼”同音而遭斩;清朝时,有人因 写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统治者认为是在讽刺朝廷而被杀。这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的现象 B.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现象 C.统治者设立廷杖制度的现象 D.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现象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 ..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浅析“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雍正帝与军机处》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6.钱穆曾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 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 A.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8.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 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习题 1(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 君臣礼仪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礼记·曲礼下》记述君主以跪拜礼对初任大夫的臣下表示敬意与拜托,汉代皇帝、大臣是坐而论道,宋代时大臣是站而议政,到了清朝时期,大臣跪受笔录。这样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2.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专制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军机处的设立 C.丞相的废除 D.文字狱的兴起 3.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皇权高度集中D.军政实现合一 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 下列诗句中,可能被清政府歪曲解释,罗织罪名,酿成冤案的是( ) ①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②清风识字,何故乱翻书? ③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完善法律体制 7.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 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解决基本史实。通过表格整理归纳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通过材料探析军机处帮助皇帝巩固统治的特点,理解军机处为什么能加强皇权。 2.通过探究文字狱、文化专制措施的材料理解这些措施的目的和影响。 3.通过与同时期英国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深入理解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的阻碍作用,理解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走向末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了解清朝矛盾重重的社会环境,深刻理解封建专制统治走向末路的事实,通过与同时期欧洲发展情况的对比,意识到只有不断变革、敢于开放、勇于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通过对国家历史命运的思考,初步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 导入:1793年是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乾隆皇帝迎来了一群英国使者,领队的叫做马戛尔尼。他们以代表英国政府为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中国。马戛尔尼是个中国迷,这次有机会来到中国这个传说中遍地是黄金,堪称文明典范的国度,他非常兴奋。可是在中国游历了一番后,他在日记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清朝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马戛尔尼在中国经历了什么?他观察到了一个怎样的清王朝?让我们跟随他的记录来了解。 一、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 师:马戛尔尼乘坐的船叫做狮子号,船停靠在舟山港口时,邀请了清朝社会各界人士上船参观。狮子号的船舱里挂着一幅乾隆皇帝的画像。上船的中国人一见皇帝的画像,立马诚惶诚恐地跪拜磕头,英国使者团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为了加强皇帝权力,清朝前期统治者对中央辅政机构进行了变革。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内容进行梳理: 清朝初期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设立南书房,雍正设立军机处,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只保留军机处。 问题:通过和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比,你能说说军机处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了皇帝权力吗?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

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 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精品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基本知识以及它的严重恶果;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2.通过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对“闭关锁国”政策后果 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后果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成果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B) 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D) A.陈桥驿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 C.唐末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 3.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D)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重用武将平定全国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5.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A)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②增加科举名额③让文官担任要职④设立进士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B) A.吐蕃B.辽C.西夏D.金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8.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0.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D)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

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居于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的常设政务机构。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代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 实质: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展到顶峰,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精品教案

《魏晋南 北朝的科 技与文 化》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两 部分内容,即魏晋南 北朝的科技成就与文 化成就。科技成就主 要讲述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及其圆周率;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的成就。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讲科技和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能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 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通过一组图片和邮票,引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与艺术作品,又为何会印刻在小小邮票中呢?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二、讲授新课 (一)方寸间的科技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曾任郡太守,非常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同学们,请猜一猜“齐民”和“要术”的含义是什么?“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设计意图】以邮票的形式来介绍贾思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思考课本90页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强调了农业生产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说说《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202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

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基本情况)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提示: (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教师指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专制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 ,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 ,巩固满清统治 ,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 ,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 3.(多媒体展示问题,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提示: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3.(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教师总结: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4.(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1684年,清朝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山东与直隶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导学案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上图便是军机处的外景,它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 你知道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吗?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设立的基本情况、作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材料二: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2.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时间段、特点)。 答案提示:(1)背景: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兴盛的时期:康雍乾三代。 (3)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3.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说说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 答案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文字狱和之前明朝的八股取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提示:(1)不同点:①具体内容不同:文字狱是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冤狱;八股取士是明朝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②影响不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使读书人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相同点:它们都是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手段,对中国社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5.史料解读。 材料:清朝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清朝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部分,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7.教师总结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 (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目标导学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根据教材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原因。 答案提示:官僚体制日益腐败,官场上贿赂成风,结党营私;各级官吏,敲诈民众;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表现。 答案提示:出现了财政危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 3.读教材,回答清朝社会矛盾加剧的影响。 答案提示: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目标导学四:闭关锁国政策 1.史料解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材分析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是2016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20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的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一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和叛逆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充分利用文字狱和清朝贪官污吏的历史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初一学生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闭关锁国的恶劣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说出清朝实施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和造成的恶劣影响;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闭关锁国”的影响。 3.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 教学重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知识点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o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帝的权利。 o康熙时,设立南书房,抑制满洲贵族的权利,加强君主专制。 o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执行事物。 o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文字狱 ?文字狱 o从知识分子的文字、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文字狱”。 ?时期 o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危害 o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o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现专制政策。 ?具体措施 o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整理文献和编纂书记。 o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对清朝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o官吏腐败: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o军队腐败:尚武精神荡然无存,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八旗子弟百无一能,好逸恶劳。 o财政危机:乾隆后期,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o社会危机: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流民,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严重。 闭关锁国政策 ?实行的背景 o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通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o清朝担心西方的殖民者侵犯国家领土和主权。 o惧怕沿海居民与外国人交往,危机自己的统治。 ?闭关锁国的含义 o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具体措施 o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格现实海上贸易,沿海地区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o台湾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对外通商,严格限制商品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o1757年,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口岸,特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事务。 ?闭关锁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