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专点17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复习题

高考生物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专点17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复习题
高考生物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专点17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复习题

考点17 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

1.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

(1)诱变育种原理

原基因A(a)――――→诱变产生基因突变新基因a(A)

↓ ↓

原性状 目标性状

(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

注意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可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只能处理“单倍体幼苗”,切不可写成处理“种子”。

2.不同需求的育种方法的选择与分析

(1)若要求培育隐性性状的个体,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

(2)若要求快速育种,则应用单倍体育种。

(3)若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则可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

(4)若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

(5)若要求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7)若要求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则可以选择基因工程育种。

(8)若要培育原核生物,因其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则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3.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1)花药离体培养仅获得单倍体幼苗。

(2)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诱导单倍体染色体加倍。

题组一辨析育种相关的原理

1.(2015·天津,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染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子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A 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解析(1)从Ⅰ和Ⅱ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分析Ⅲ、Ⅳ两组试验,

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Ⅲ、Ⅳ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从表格可以看出,Ⅰ、Ⅲ、Ⅳ相比,第Ⅲ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由表中F3无病植株的比例数据可知:甲自交后代中抗条锈病个体占25%,乙自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个体占75%,可说明抗条锈病为隐性性状,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依据甲自交后代抗白粉病个体比例为0,抗条锈病个体比例为25%,可推测甲的基因型为Ttrr。依据乙自交后代抗条锈病个体比例为100%,抗白粉病个体比例为75%,可推测乙的基因型为ttRr。根据丙自交后代中抗条锈病个体占25%,抗白粉病个体占75%,可知丙的基因型为TtRr,其自交后代中无病植株即基因型为ttR_的植株占3/16,即18.75%。

2.(2014·江苏,13)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C.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答案 D

解析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获得的个体可能是杂合子,所以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故A正确;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故B正确;由于人工选择具有目的性,所以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故C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率的,所以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不一定都是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提高,故D错误。

3.(2015·重庆,8节选)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种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含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未提高,说明高产奶是____________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答案生长发育或胚胎发育隐性♂A×♀C1/8

解析由于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选择B作为母本。若子代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未提高,说明适宜本地生长是显性性状(设基因为M),高产奶是隐性性状(设基因为n)。则♂A基因型是mmnn,♀B基因型是MMNN,♀C基因型是MmNn,为获得产

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M_nn),可选择♂A和♀C进行杂交,后代出现该种母牛的概率是1/2×1/2×1/2=1/8。

4.已知玉米(2n)的高秆(易倒伏)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米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图中③过程产生转基因植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图中④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

D.图中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方法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答案 A

解析图中①自交和②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均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③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④是诱变育种,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C错误;图中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方法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错误。思维延伸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植株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中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药离体培养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Ⅲ基因突变频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2)无子西瓜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是否属于可遗传变异?如何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获得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利用离体培养无子

西瓜组织细胞观察子代是否能够产生无子西瓜

题组二辨析变异原理,设计育种方案

5.小麦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子(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子),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答案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是:

第一代AABB ×aabb 亲本杂交

第二代AaBb 种植F1让其进行自交

↓自交

第三代A_B_ A_bb aaB_ aabb 选出aaB_的个体,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子aaBB

马铃薯的杂交育种程序是:

第一代yyRr ×Yyrr 亲代杂交

第二代YyRr yyRr Yyrr yyrr (种植,选出黄肉、抗病(YyRr)块茎)

第三代用黄肉、抗病块茎繁殖

解析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把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然后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小麦是种子繁殖,在育种过程中获得具有优良品种的个体后需要经过连续自交,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马铃薯可以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后,可以应用无性繁殖进行推广。

6.(2015·浙江,32)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___________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________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_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

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答案(1)纯

(2)稀有性、多方向性

(3)选择纯合化年限越长矮茎∶中茎∶高茎=9∶6∶1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解析(1)已知该植物为自花且闭花受粉的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是自交现象,一般都是纯合子。(2)诱变育种主要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因为基因突变具有有害性、稀有性和多方向性,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3)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个体上,一般通过杂交、选择和纯合化等手段培养出新品种。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则育种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据题意可知亲本为纯合子,所以它们的基因型为DDEE(矮茎)和ddee(高茎),其F1的基因型为DdEe,表现型为矮茎,F1自交后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矮茎(D-E-)∶中茎(D-ee和ddE-)∶高茎(ddee)=9∶6∶1。(4)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遗传图解见答案。7.(2017·泰安一模)番茄(2n=24)的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其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品种幼苗处理筛选更方便,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若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获取抗病黄果新品种,请完善相关操作步骤:

第一步:将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从F2中选择抗病黄果植株____________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获得抗病黄果品种。上述步骤需年限较长,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单倍体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不同操作方法是对F1代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该抗病黄果新品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有______条。

答案(1)抗病红果基因突变(2)让F1自交获得F2连续自交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

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24

解析(1)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硫酸二乙酯溶液喷洒这两个品种的幼苗(基因型为AABB、aabb),即利用化学物质诱导基因突变,培养筛选获得了抗病黄果新品种(AAbb),其中利用抗病红果品种幼苗(AABB)处理筛选更方便,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2)若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获取抗病黄果新品种,即杂交育种,其步骤为:

第一步:将纯合抗病红果和感病黄果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

第二步:让F1自交获得F2;

第三步:从F2中选择抗病黄果植株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即获得抗病黄果品种。上述步骤需年限较长,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单倍体育种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不同操作方法是对F1代实施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选择获得抗病黄果新品种,该抗病黄果新品种仍属于二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有24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现象》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安岳县岳新乡中心小学的刘强,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结构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重点是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课题、位置:《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从教材第17页至19页) 2、教材的编排: (1)、本课与《生物的遗传》《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共同组成“遗传与变异”单元。这是小学科学课标中“生命世界”领域中的科学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与她们父母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异的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千姿百态的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学生已学习了生(2 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因为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着一些差异,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本课先是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变异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3、教材前后联系: 这部分教材是以前面3至5年级科学教材中《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植物的一生》;《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等内容为基础,由浅入深来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及其中的奥秘。 4、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能对同一类动植物的外形特征的差 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3)、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德育目标:(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5、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完整)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遗传与变异

专题复习遗传和变异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过关: 1.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位于细胞的里。 ①染色体主要是由和两种物质组成;是 DNA的载体。 ②有特定的遗传功能的DNA片段就是。 ③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存在的,其中一条来方,一条来自方;在生殖细胞中 染色体和基因是存在的(如:人的体细胞内有对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内有条染色体, 受精卵内有条染色体)。 ④基因随染色体经过传递给子代,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5一条染色体上有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个基因。 2. 生物的性状主要由控制;还受影响,如晒黑的皮肤。 3. 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如家兔的黑毛和白毛。 注意:区分性状与相对性状:如桦尺蛾的体色是,体色的深色和浅色就是一对。 4、如基因型是或时表现为双眼皮,则基因型为aa 时表现为眼皮;在Aa中a不会表现出 来,但能给后代;如父母的基因型都是Aa 时,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有或或 5、决定人类卷舌的基因是A。现有一女能卷舌,若她的儿子不能卷舌,其儿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女人的基因组成很可能是________。 6、男性的性染色体为,男性能产生种类型的精子:即含染色体的精子(22+X)和含 染色体的精子(22+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女性只能产生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染色体的 卵细胞(22+X) ,生男生女的机会是的。 7、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后代发生隐性遗传病的几率非近亲结婚的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控制生物性状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 DNA B. RNA C. ATP D. 蛋白质 2.决定小麦的高秆和矮秆的是() A.生殖细胞 B.基因 C.卵细胞 D.染色体 3.右图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4.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性状②染色体③基因④DNA ⑤细胞核 A.①②③④⑤ B.⑤②③④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5.下面关于染色体、基因、DNA的表述错误的是() A.均位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小片段 D.所有细胞核内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二章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绵羊的长毛和白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豌豆的绿色和番茄的红色 D.狗的长毛和短毛 2、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22条+X B.22条+Y C.22对+XX D.22对+XY 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以下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黑发和白发B.羊的黑毛和卷毛C.菜豆的圆粒和豌豆的高杆D.兔的白毛和猫的白毛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基因型是Bb.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基因是 ( ) A 、 B B B. Bb C BB或Bb D bb 6.下列病例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白化病 B.色盲目 C.艾滋病 D.血友病 7.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很想再生一个男孩,那么第二胎生男孩的机会是() A. 100% B. 50% C. 25% D. 0% 8.父、母是双眼皮,基因均为Aa,他(她)们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孩子的基因是() A.AA B.Aa C.aa D.Aa aa 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 )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10.控制人类各种性状如双、单眼皮,有、无耳垂等的是() A.基因 B.蛋白质 C.染色体 D.DNA 11、人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23条23条23条 B23对23对23对 C23条23条23对 D23对23条23对 12.人类卷舌与不卷舌的性状受基因控制,R决定能卷舌,r决定不能卷舌,现有一对夫妇,父亲能卷舌(RR),母亲不卷舌(rr),生下的后代基因组成是 ( ) A.RR B.Rr C.rr D.RRrr 13、小皓和他的表妹去登记结婚,被告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结婚( ) A.后代都会得遗传病 B.后代都会得艾滋病 C.后代长相都很难看 D.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加 14、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时,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融合,那么,正常情况下这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是() A.男性 B.女性 C.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D.要等出生后才能确定 15、被称为"遗传学之父"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袁隆平C、孟德尔D、巴士德

完整版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答题规律大总结!一、考点分析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二、工业流程题中常用的关键词 原材料:矿样(明矾石、孔雀石、蛇纹石、大理石、锂辉石、黄铜矿、锰矿、高岭土,烧渣),合金(含铁废铜),药片(补血剂),海水(污水) 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 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控制pH值: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三、工业流程常见的操作 (一)原料的预处理 ①粉碎、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研磨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如苹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等) ②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③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出现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离的目的。 ④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和变异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和变异 基础知识梳理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 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 B羊体表长毛 C 青蛙体表光滑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23 16 23 46 B 46 0 46 23 23 C 46 0 0 23 46 D 46 0 23 23 23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9 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遗传物质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1 下列细胞不具备成对染色体的是() A叶肉细胞 B肝细胞 C精子 D受精卵 12 亲代的遗传物质传给子代是通过() A体细胞 B受精卵 C生殖细胞 D胚胎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的染色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 B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C所有的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所有的卵细胞中都含有X染色体 14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 A坏血病 B艾滋病 C白化病 D巨人症 16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目的是() A根治遗传病 B控制人口数量 C减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 D减少遗传病的发病区域 17 一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则他们的子女的眼皮是() A全是双眼皮 B全是单眼皮 C单眼皮和双眼皮各一半 D单眼皮多,双眼皮少 18 一对夫妇近亲结婚,两人的表现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他们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A 3∕4 B 1∕2 C 1∕4 D 1∕8 19 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A 位于常染色体上 B位于Y染色体上 C 位于X染色体上 D以上都有可能 20 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E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e控制的。一对夫妇父亲为单眼皮,母亲为双眼皮,第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第二个孩子是双眼皮,第二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 A EE 或 Ee B EE或ee C Ee D ee

高考--工艺流程题(含答案)

工艺流程高考题 1. 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电解精炼银时,阴极反应式为;滤渣A与稀 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 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 + Al2O3CuAlO2 +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mol CuAlO2,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过滤、洗涤和干燥。 2.石墨在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 3.1%)和MgO(0.5%)等杂质,设计的提纯与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注: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1)向反应器中通入Cl2前,需通一段时间N2,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反应后,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气体I中的碳氧化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__,由气体II中某物质得到水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3)步骤①为:搅拌、________、所得溶液IV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 (4)由溶液IV生成沉淀V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100kg初级石墨最多可获得V的质量为___________kg。 (5)石墨可用于自然水体中铜件的电化学防腐,完成图19防腐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3、(2014广州调研)锰是冶炼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以碳酸锰矿(主要 成分为MnCO3,还含有铁、镍、钴等碳酸盐杂质)为原料生产金属锰的 工艺流程如下: 碳酸锰矿粉溶浸 1 Mn 2 电解 除杂除杂 2 ℃ Ⅲ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2020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2020 年生物专题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教学内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4)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染色体组的概念. (3)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4)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四、具体内容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定义: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可以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 复制时. (4)基因突变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基因(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5)基因突变如何产生的?(诱因) (6)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①普遍性:只要内因(基因变化)和外因(诱导因素)同时存在控制任何性状的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 ②随机性:只要是在DNA 复制时,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③突变率很低:(低频性)原因:自然状态下DNA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严格的复制机制. 如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为10—5—10—8 ④有害性:由于生物是长期进化的产物,已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因此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如人类的遗传病,植物的白化苗,但也有少数突变是有利的,如植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突变,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等. 另外,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有时可以针对不同个体而言,如微生物的抗药性对人类有害,但对生物生存有利,同时突变的有利和有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一种环境条件下的有利突变可能会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成为有害突变. ⑤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基因突变只能在控制同一性状的范围突变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导学案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导学案 武侯高级中学初二生物韦婷 【课前基础知识回顾】 1、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叫做。 生物体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 2、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特征和特性,统称为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 3、人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其中有1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其他22对与性 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 4、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 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称为这个个体的,用成对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A、Aa、aa。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称为这个个体的,用中文文字表示,如有耳垂、无耳垂。 一、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巩固练习 5、正常情况下,人类的受精卵与精子的染色体的组成是( ) A.22对+XX(或XY),22条+X B.22对+XX(或XY),22条+X(或Y) C.22对+XX(或XY),11对+Y D.22对+XY,11对+Y 三、遗传与变异 (一)概念图 巩固习题 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兔的长毛与黑毛 D.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7、在绚丽多姿的生物世界里,生物种类丰富,个体数量庞大,但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个体,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什么现象( ) A.生殖 B.遗传 C.变异 D.死亡

8、某同学可能遗传了父亲绘画的天赋,但他后天不勤奋练习绘画,终未能成为绘画高手。这句话说明了( ) A.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B.性状表现只与环境的作用有关 C.性状表现有时由遗传物质控制,有时由环境控制 D.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判断基因型例题及解析 例:白毛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毛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黑色母羊交配,生下了一只白色小羊和一只黑色小羊,那么,该公羊的基因组成是,母羊的基因组成是,白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 解题方法归纳: 当堂检测(掌握遗传相关计算): 9、人类肤色正常与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d控制,肤色正常由显性基因D控制。一对肤色表现正常的表兄妹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家三口的基因组成:丈夫,妻子,儿子。 (2)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白化病的概率是,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3)父母双亲肤色正常,儿子患白化病,这种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其中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 (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是。 (三)学生课堂课后反思 (四)

(完整)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答案

工艺流程题 一、化工流程命题立意及考点 工艺流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传统“无机框图题”的变革与创新。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表述生产流程,是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重要体现,体系全,考点多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产品分离提纯等。 知识落点:信息方程式书写、化学用语的表达、生产条件的控制、物质的分离等。 能力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二、解题策略 1、工艺流程题的结构 规律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2. 解答基本步骤 (1)读题头,得目的,划原料,明产品,解决“干什么” (2)读题问,逐空填答,用语要规范,解决“怎么写” 三、化工流程常见考点答题套路 (1)增大原料浸出率(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多少)的措施:搅拌、升高温度、延长浸出时间、增大气体的流速(浓度、压强),增大气液或固液接触面积。 (2)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一般是有利于生成物生成的方向)移动。 (3)温度不高于××℃的原因:适当加快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会造成(如浓硝酸)挥发、(如H 2O 2、NH 4HCO 3)分解、(如Na 2SO 3)氧化或促进(如AlCl 3)水解等,影响产品的生成。 (4)从滤液中提取一般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冰水洗、热水洗、乙醇洗)、干燥。 (5)从滤液中提取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或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晶体的方法: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6)溶液配制、灼烧、蒸发、过滤用到的仪器。 (7)控制某反应的pH 值使某些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调节pH 所用试剂为主要元 原料预处理 除杂、净化 产品分离提纯 反应条件控 原料循环利用 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变异现象 1教学反思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二课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 1. 知识与能力 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 2.探究与传授的时机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所包含的生物现象就是() A、遗传 B、变异 C、性状 D、遗传与变异 2、下列哪一项不就是生物的性状() A、黄瓜有的刺多,有的刺少 B、大理石的红色与白色 C、家猪的头小,野猪的头大 D、樱花有红色与粉色之分 3、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为() A、1 条 B、2 条 C、3 条 D、4条 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就是() A、极地狐的耳朵小,非洲狐的耳朵大 B、雄孔雀的羽毛鲜艳,鸵鸟的羽毛不鲜艳 C、蝗虫两对翅,苍蝇一对翅 D、同母生的小狗,有的就是黑色毛,有的就是棕色毛 5、决定豌豆圆粒形的就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皱粒形的就是隐性基因(用d表示),图中,皱粒形的豌豆的基因组成示意图就是() 6、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A、人体的卵细胞 B、青蛙的受精卵 C、小麦叶的表皮细胞 D、番茄的果肉细胞 7、运用现代转基因生物技术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菜。该品种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就是() A、Bt基因的化学成分就是蛋白质 B、Bt基因含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就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随意改造物种,不存在安全问题 8、父亲有耳垂(A)为显性,母亲无耳垂(a)为隐性,生下的女儿无耳垂,则父亲的基因组成就是() A、AA B、Aa C、aa D、AA或Aa 9 在进行育种试验时,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原因就是放射性元素能够( ) A直接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C使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 D能大大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10、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的变异教案

复习生物的变异 一. 教学内容: 复习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 ? ? ? ? ? ? ? ? ? ?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遗传的变异 化引起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变 二. 学习重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人工诱变的应用,多倍体育种及单倍体育种。 三. 学习过程: (一)基因突变: 1. 概念:由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实例:镰刀型贫血症。 2. 结果:形成等位基因。 3. 时期:在DNA复制时——有丝分裂的间期、减数分裂的间期。 4.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始材料。 5. 特点: (1)普遍性:各种生物体均可能发生。 (2)随机性:生物体的各个细胞随时可能发生。 发生在体细胞不可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可能遗传给后代。 发生时期越早,对生物个体性状影响越大。 (3)突变率低: (4)多害少利:利、害不是绝对的,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定。 (5)不定向:变为何种等位基因不确定,并且突变是可逆的。 6. 突变分类: 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人工诱变:人为诱发产生的,提高突变率,提供更多的变异性状以便选择。 方法:物理——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 太空技术——特殊环境条件 (二)基因重组: 1. 时期:减数分裂: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受精作用:不同的精子和不同的卵细胞结合。 2. 意义: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生物个体性状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为变异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3. 基因工程:不同生物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 比较: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物遗传变异练习题集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体遗传变异练习题集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是()。 A. 受精卵 B. 精子和卵细胞 C. 胚胎 D.各种组织 2.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子代传递了()。 A. 各自的具体形状 B. 全部染色体 C. 细胞中全部的遗传物质 D.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3. 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的是()。 4. 青霉、曲霉、蘑菇的生殖方式都是()。 A. 营养生殖 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5. 下列现象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 大蒜瓣种在土壤里长成大蒜幼苗 B. 桃树的开花和结果 C. 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 D. 竹地下茎节上的芽长成新竹 6. 无成对染色体存在的细胞是()。 A. 卵细胞 B. 受精卵 C. 白细胞 D. 上皮细胞 7. 控制以对相对性状的以对基因位于()。 A. 细胞核外 B. 两对染色体上 C. 以对染色体上 D. 一条染色体上 8. 中国人是黄种人,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我们的这些特点是由特定的具有遗传功能的DNA片段决定的,这些片段叫()。 A. 基因 B. 蛋白质 C. 核酸 D. 染色体 9. 下面是有关生殖的概念,不正确的是()。 A. 生殖包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 B. 生殖是新个体产生的过程 C. 生殖是延续种族的过程 D. 生殖是个体成长的过程 10. 男性的体细胞中有()。 A. 23对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B. 22对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 C. 23对常染色体和1对X染色体 D. 22对常染色体和1对Y染色体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选择题 1.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所包含的生物现象是( ) A 遗传 B 变异 C 性状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的性状( A.黄瓜有的刺多,有的刺少 C 家猪的头小,野猪的头大 3. 女性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为(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极地狐的耳朵小,非洲狐的耳朵大 B 雄孔雀的羽毛鲜艳,鸵鸟的羽毛不鲜艳 C 蝗虫两对翅,苍蝇一对翅 D.同母生的小狗,有的是黑色毛,有的是棕色毛 5. 决定豌豆圆粒形的是显性基因 仙D 表示),皱粒形的是 隐性基因(用d 表示),图中,皱粒形 的豌豆的基因组成示意图是 ( ) 6. 下列哪一个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 A.人体的卵细胞 B 青蛙的受精卵 C 小麦叶的表皮细胞 D.番茄的果肉细胞 7. 运用现代转基因生物技术方法, 将抗菜青虫的 Bt 基因转移到油菜中, 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 菜。该品种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 对菜青虫有显着抗性, 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 减少农药使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t 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 Bt 基因含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 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 Bt 基因 D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随意改造物种,不存在安全问题 8. 父亲有耳垂(A )为显性,母亲无耳垂(a )为隐性,生下的女儿无耳垂,则父亲的基因组成 是( ) A.AA B.Aa C.aa D.AA 或 Aa 9 在进行育种试验时, 科学家们常常利用放射性元素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处理, 原因是放射性元素能够 ( ) A 直接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B 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使生物的生活习性发生改变 D 能大大提高种子的生命力 10.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 D.遗传与变异 ) B.大理石的红色和白色 D.樱花有红色和粉色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