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下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请你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ρ煤油=0.8×1033,ρ水=1.0×1033)

⑴分析比较_________号两个烧杯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别比较1、2、3、4号烧杯的实验数据,结合(1)中的结论,归纳后可得出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这几个因素有关。

【答案与解析】

(1)1、4 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

【总结升华】本题突出考查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⑴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根据热量的计算,比热容大的吸热多。而热量测不出来,但可以转化为加热时间来进行比较。

2、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到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土具有不同的 ( )

A.热量

B.内能

C.比热容

D.温度

【答案】C

【解析】热量、内能、比热都是物理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三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学生容易混淆,在沙滩上,水和沙子同时接收阳光照射,可谓加热条件相同,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所吸收到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在水中产生温度差的原因就在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总结升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要深刻体会。

举一反三:

【变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在下列事例中与水的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答案】B

类型二、热量的计算

3、小阳家的热水器内装有质量为5kg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C升高到40°C。

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与解析】

Q 吸=cm△t

=4.2×103J/(kg ·℃)×5kg ×(40-20)℃

=4.2×105J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

度不大。

举一反三:

【变式】质量为2kg的水,温度由30℃升高了50℃,吸收多少热量?

【答案】4.2×105J

【解析】由Q吸=cm△t可知。物体升高温度△t =50℃,而原来的温度30℃在本题中无实际意义。

4、用同种物质制成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其比热容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质量均为1kg的铜块和铅块,如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则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若铜块温度升高了100℃,则它吸收了______________J的热。(c铜=3.9×102J/(kg·℃),c铅=1.3×102J/(kg·℃))

【思路点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比热容不同。根据公式Q=Cm△t可计算铜块与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和块温度升高了100℃吸收的热量。

【答案与解析】

相同

Q吸=c铜m铜Δt=3.9×102 J/(kg·℃)×1kg×100℃=3.9×104J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有关比热容计算的一道很好的综合题。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因此只要物质的状态不变,质量和体积等因素的改变是不会影响物质的比热容的,抓住“同种物质”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后两问因为是热传递现象,所以用公式Q=cmΔt进行解题。

举一反三:

【变式】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c铜<c铝),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 )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答案】B

【解析】热量是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因此通过热量的公式Q=cmΔt,当Q、m一定时,c越大,可以得出Δt越小;又因为初温都相等,放出热量,所以铜的末温高于铝,一定从铜传给铝热量。

5、甲、乙两块质量相同的不同金属,在沸水里加热一段时间。先取出甲决投入一杯冷水里,当达到热平衡后,水温升高20℃。再取出甲块,立即将乙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水温又升高20℃。若不计热的损失,则由此可判断()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比热容跟乙相等

D.无法确定比热容大小

【思路点拨】甲、乙两金属块,先后投入到同一杯水中,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由题知,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也就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不计热量损失,由热平衡方程可知,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

而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经放热后,甲金属块比乙多降低了20℃,甲金属块的末温比乙的末温低;

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金属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答案】B

【解析】先后将甲乙两金属块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不计热的损失,

∴Q吸=Q放,

∴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

由题知,甲金属块比乙多降低了20℃;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故B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热平衡方程、热量公式,能确定甲乙两金属块的末温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用相同的酒精灯和同样的烧杯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如图,反映的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

A.甲的比热容大B.乙的比热容大

C.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热量的计算

【答案】B

(完整版)初三物理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比热容练习 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是25∶4,则甲、乙两种物质 的比热之比是________ 2、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是5∶4,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是1∶1,则甲、乙两 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3、有甲、乙两个物体,已知甲物体的比热是乙物体的2倍,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2/5.若它们 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t甲:△t乙=________ 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 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比热容小B.乙的比热容小C.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5、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较大B.在相同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较多 C.若让质量相等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物质的温度升高的少 D.2min后,甲的温度升高了30℃ 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 示.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据此判断物质乙的比热容为() A.2.25×103J/(kg?℃)B.2.4×103J/(kg?℃) C.3.0×103J/(kg?℃)D.4.2×103J/(kg?℃) 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 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即让两种物质吸收的热 (2)量(填“相同或者不同”),加热后水和食用油上升的温度分别为和。 温度变化大的物质为,这说明该物质吸热能力(填“强或弱”)。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可以通过的示数进行观察。此时 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4)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请根据表格中数据推导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7、某型号小轿车油箱的容积是60升,所用的燃料是密度为0.71×103kg/m3的汽油。 (1)该车油箱最多能装多少kg的汽油? (2)如果该车的总质量是1500kg,4个车轮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都是2×105Pa,求车的总重量是多 少?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多少(g取10N/kg)? (3)该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km时消耗的燃料是5kg,如果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汽 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12kW,求有用功和发动机的热机效率分别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水吸 收的热量.(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9、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21kg。液化气的热值取5×107J/kg. (1)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60%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是多少? (3)小彤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若将上述散失的热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以把多少温度为20℃的 水加热到100℃?【c水=4.2×103J/(kg·℃)】 10、用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料加热水不仅很方便,还能节约能源,如果水箱内装水60 kg, 玻璃盖面积为0.84 m2,地球上垂直于太阳光线的表面太阳辐射热为7.56×104J(min·m2),水箱吸 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如果在不考虑水散热的情况下,随时调整水箱位置,使太阳光总能垂直射 入玻璃盖,请计算晒水4小时后水温升高多少? 11. 某校每天将1000kg.20℃的水烧开供师生饮用。 (1)请计算每天烧开这些水至少需要多少热量? (2)若烧开水的炉子用干木柴作燃料,每天至少需要多少干木柴?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干木柴的热值取1.2×107J/kg;水的沸点以100℃计]

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比热容(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 吸=cm(t-t 0) 式中Q 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0表示物体

热量比热容(基础)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

03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 一.重点知识分析 1.重要概念和公式 (1)热量的概念及公式Q=cmΔt (3)比热容的概念 2.基本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通过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而升温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再复习比热容实验时实验应注意回答以下问题: 水和酒精的质量什么关系? 水和酒精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如何做到这一点? 水和酒精哪种物质升高的温度高? 如果让水和酒精升高相同的温度,哪种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1)热量和温度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温度,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而热量是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它是内能变化的量度之一,它与物体温度高低无关,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2)内能和温度。广义来说,内能指物体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内能跟温度、体积等都有关系,因此说,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是错的。对同一物体而言, 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大;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具有的内能就增大。 (3)热量和内能。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而内能是状态量,因此不能说物体的热量,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因此,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初中不考虑热传递和做功同时存在的情况),但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因为物体吸热,还可能因为对物体做功。 (4)比热容和热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热量、质量、温度、温度的变化都无关。但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三者共同决定,缺一不可。 (5)在利用Q=cmΔt计算热量时,一定要弄清各物理量的含义,注意区分温度“升高了”“升高到”“降低”“降低到”等易混淆的概念。 二.例题分析 热量、比热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较少,但中考试卷中必然出现,多以填空题和简算题为主,计算内容达到“理解”等级,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在今后中考中涉及生产、生活实际应用问题(气候、环保等方面)的题目会逐渐增多。 1、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到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土具有不同的 ( ) A.热量 B.内能 C.比热容 D.温度

有关比热容计算题

说明: 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 0-t) 公式中: t为末温,to为初温,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 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 (1)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20 O C)=30 OC(2)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50O

C,则末温t=(to+50 O C)=70 O C。 解题时: 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 一、有关水的温度升高问题(注意条件: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OC) 5O (一) 1、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C的水吸收 2.52×10J的OO 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C?末温是多少C? 2、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60 O C的水吸收 2.52×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O C?,末温是多少O C? 3、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 O C的水吸收 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多少O

C?末温是多少O C? 4、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80O C的水吸收 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O C?末温是多少O C? 二、公式运用计算O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O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c 铜= 0.39×103J/(kg·O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质量为1kg;一壶开水,温度为100O C,质量是1kg,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O C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 =cm(t 0- t)公 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则末温t=to+50 O C=70 O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O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c 铜 =0.39×103J/(kg·O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O C,质量为1kg;一壶开水,温度为100O C,质量是1kg,当 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O C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 =4.2 ×103J/(kg·O C),c 铁 =0.46×103J/(kg·O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多少O C呢?已知c 石 =0.92×103J/(kg·O C)(通过这样的计算,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三节比热容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

教育资料 .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 0) m =Q 吸 c (t -t 0) t =Q 吸 c m + t 0 t 0=t- Q 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 0-t ) m =Q 放 c (t 0-t ) t 0=Q 放 c m + t t =t 0- Q 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 △t m =Q c △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千克(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 100?=放吸效率Q Q η一、有关比热容的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cm(t 0-t) 公式中,t 为末温,to 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 ,末温为t=50 O C ,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 —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 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 ,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 ,则末温t=to+50 O C=70 O C ,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 g ·O C ),质量为5kg 的水温度升高20 O C ,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 若这些热量被5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 ?(c 铜=0.39×103 J/(k g ·O C ) 2、 、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 O C ,质量为1kg ;一壶开水,温度为100 O C ,质量是1kg ,当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 O C 时,请通过 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4.2×103J/(k g ·O C ),c 铁=0.46×103 J/(k g ·O C ). 3、 质量为2kg 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 J 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 ?如果质量也为2kg 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 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O C 呢?已知c 石=0.92×103 J/(k g ·O C )(我想通过这样的计算,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4、 质量为500g 的铝锅中装有2kg 的水,把他们从15 O C 加热到95 O C ,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已知c 水=4.2×103 J/(k g ·O C ),c 铝=0.88×103 J/(k g ·O C ). 5、 质量为5kg 的铁球,初温为10O C ,用加热的方法使其温度升高到20O C ,则它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如果是通过做功的方法使其温度升 高,条件同上,那么至少外界要对该球做多少焦耳的的功(c 铁=0.46×103 J/(k g ·O C ) 6、 质量为5kg 的某种金属块,温度从20O C 升高到50O C 时吸收了1.95×104 J 热量,这种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它可能是哪种金属? 二、有关比热容及燃烧放出热量的综合计算题 1、现在火锅通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1×107J/k g ,完全燃烧0.21kg “固体酒精”能放出多少热量?若放出的热量都被火锅中的水吸收,求能使多少kg 的水温度升高50 O C ?. 2、(07南京)我国的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已经发现的天然温泉就有2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 O C 以上,个别地方达到100—140O C 。100kg 的温泉水从60O C 降低到20O C 时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这相当于多少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煤气的热值为4.2×107J/m 3) 3、某饰品加工厂有酒精喷灯加工饰品,张师傅在1分钟内用去酒精500g ,被加工的一只质量为1kg 的铜饰品温度从20℃升高到1020℃,求: (1) 铜饰品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酒精喷灯的效率是多少? [已知:c 铜=0. 39×103J/(kg ·℃), 酒精热值为3.0×107J/kg , 4、(2007年常德市)小洋家煮饭、烧水使用的是管道天然气,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 /m 3,放出的热量有50%被有效利用,现要

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下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比热容热量和热机效率经典计算题

比热容、热量和热机效率计算题1、质量为2kg的某种物质,吸收8.4×104J的热量,温度升高20℃,它的比热容为多少 J/(kg·℃)? 解析:根据Q吸=cmΔt可得,它的比热容为c=Q吸/mΔt=8.4×104J/2kg×20℃=2.1×103J/(kg·℃)。 2、某太阳能热水器中装有质量为5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5℃升高到45℃。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3天然气灶烧水,燃烧0.5m3的天然气,使10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q=7.0×107J/m3。求: (1)0.5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2)水吸收的热量Q吸;(3)燃气灶的效率η。 4、完全燃烧42g焦炭所放出的热量,若有50%被2kg、30℃的水吸收,则水温可升高多少℃? [c 水=4.2×103J/(kg·℃),q 焦炭 =3.0×107J/kg,此时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 70℃ 5、为了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约经营成本,崇左市某大型宾馆在楼顶安装了10台相同的太 阳能热水器,每台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200L。在夏季光照条件下,一满箱15℃的水经白天太阳能加热,温度可达到6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kg。求: (1)10台热水器装满水时,温度从15℃升高到65℃吸收了多少热量?(3分) (2)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提供,需要多少千克天然气?(2分) 6.如图是某太阳能热水器,向其中注入50kg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 (1)这段时间该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这段时间该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量是2.8×107J,则这段时间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比热容的计算.

第1节 湿空气的性质与湿度图 在干燥操作中,采用不饱和空气为干燥介质,干燥过程所需空气用量、热量消耗及干燥时间等均与湿空气的性质有关。故首先介绍湿空气的性质。 计算基准:干燥过程中,绝干空气的质量始终不变,故湿空气各种有关性质 及干燥计算均以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为计算基准。 5.1.1湿空气的性质 一、湿度H 和相对湿度φ 表征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多少的两个参数是湿度H 和相对湿度φ。 1.湿度H 湿度又称湿含量,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 (1)定义式 绝干空气kg kg n n n n n M n M H g w g w g g w w /622.02918=== (5-1) 式中: g M ——干空气的摩尔质量,kg/kmol; w M ——水蒸汽的摩尔质量,kg/kmol; g n ——湿空气中干空气的千摩尔数,kmol; w n ——湿空气中水蒸汽的千摩尔数,kmol。 (2)以分压比表示 p P p H ?=622 .0 (5-2) 式中:p ——水蒸汽分压,Pa;

P——湿空气总压,Pa。 (3)饱和湿度Hs: 若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恰好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此时的湿度为在该温度下空气的最大湿度,称为饱和湿度,以Hs表示。

由上式可见, 水蒸汽分压相同,即湿度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湿空气,若温度愈高,则Ps 值愈大,φ值愈小,干燥能力愈大。因此加热空气,可以提高干燥效果。 二、湿空气比容υH 干燥过程计算中,将进行空气消耗量计算,其中涉及空气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换算,要使用湿空气比容υH 进行换算。 定义:每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所具有的空气和水蒸汽的总体积。 绝干气 湿空气kg m P t H H w g H /103.101273273)244.1773.0(33 ×× ++=+=υυυ(5-6) 由上式可见,湿比容随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绝干空气的质量消耗量L 与湿空气体积消耗量V w 之间的换算如下: V w = L υH (5-7) 三、比热H C 定义:将1kg 干空气和其所带的H kg 水蒸气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比 热。又称湿比热。 C H =C g +C v H=1.01+1.88H kJ/kg 绝 干 空 气·℃ (5-8) 式中:C g ——绝干空气比热,其值约为1.01 kJ/kg 绝干空气·℃ Cv——水蒸汽比热, 其值约为1.88 kJ/kg 水蒸气·℃ 上式说明湿空气的比热是湿度的函数。 四、焓I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比热容练习题 姓名;日期; 一、填空题 1.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_________;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_小的吸收热量少. 2.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球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最后发现投入乙球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甲_________c乙.(填><或=) 5.一个物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决定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已知铝的比热容是0.88×3 10J/(kg?℃),质量是100 g的铝块,升高30 ℃需要吸收_____ J的热量,降低30 ℃放出_______ J的热量. 6.甲、乙两金属球的质量之比是5∶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5,则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 7.水的比热是4.2×3 10焦/(千克?℃),它的意思是指质量1千克的水,温度 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是4.2×10焦耳 8.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__的__________较大。 9.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是______块,末温最低的是______块

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比热容(提高)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单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比热容与热量的计算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在27℃的室温下,将20℃的1千克水与15℃的2千克水混合,由于实验装置不够精密,在混合过程中与周围物3 2.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温度又升高6℃, 3.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再向容器内倒入一杯相同质量和温度的热水,容 二.填空题(共1小题) 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3千克的1200℃的铁块先后浸入两个盛有5千克水的开口容器中,容器中的水初始水温为25℃.不计容器壁吸收的热量.当第一个容器中的水温稳定后再将铁块浸入第二个容器中.则第一个容器中水的最后温度为_________;铁块的最后温度为_________.已知铁的比热容为O.5×lO3焦/(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大气压强恒为1标准大气压. 三.解答题(共3小题) 5.在一搅拌机的容器内装有质量m为0.5千克的水,把水加热到70℃后让其在室温下自动冷却.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开动电动搅拌机对该冷却的水不停地搅拌,电动机的功率为900瓦,其做的功有80%转化为水的内能.若不考虑容器的内能变化,水最终的温度是多少℃? 6.80克水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刚好能使1克0℃的冰熔解为水.现把10克0℃的冰与390克4℃的水混合,当它们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是多少?

7.将一勺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保温容器内,使得冷水温度升高5℃.然后又向保温容器内倒入同样一勺热水,水的温度又上升了3℃.如果再连续倒入10勺同样的热水,则保温容器内的水温度还得升高多少摄氏度(保温容器吸收热量忽略不计).

比热的计算

比热的计算 主讲:李超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 2、会查比热容表,记住水的比热容; 3、记住并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会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 比热容及热量计算 1、(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说明: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物质的比热容与它的质量的大小、温度的高低、是否吸热或放热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都无关。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②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系。如c水=2c冰。 ③由公式Q=cm△t变形,可得到,这里要注意这个公式是利用Q、m和△ t求物质的比热容,但我们不能认为比热容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 ④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小,所以比热容小的砂石为主的内险峰地区,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不明显。 2、热量的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 ) -t) 放热公式:Q放=cm(t (2)若用△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t。 说明:①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比热容用J/(kg·℃),质量用kg,温度用℃,热量用J。 ②如果过程中存在物态变化,不能使用这个公式,如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③在Q=cm△t中,如果物体吸热,△t就等于末温减初温,表示升高的温度;如果物体放热,△t等于初温减末温,表示降低的温度。△t总是等于较高的温度减去较低的温度不取负值。如果被减温度是负值,前面要带负号。如一块冰从-4℃降到-18℃,则△t=-4℃-(-18℃)=14℃。 ④解题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难点知识剖析 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由课本中的实验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相等。这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度数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映了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本领,与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比热容的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变化无关,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因而比热容也是用来鉴别不同物质的依据之一。 例1、(2004·浙江湖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安全、清洁的太阳能的利用,节约了大量的常规能源。假设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30℃的水,在阳光照射6h后,水温升高到8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______J的太阳能,这相当于节约了______m3的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3.9×107J/m3) 解析:Q=cm△t=4.2×103J/(kg·℃)×100kg×(80℃-30℃)=2.1×107J。

比热容和热值知识点分类练习

比热容和热值知识点分类辅导专题 知识点一: 比热容的概念,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的物理量,属于物体本身的属性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2、关于比热容、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C、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铝和铜上升的温度相同D冰在熔化过程中,比热容、温度、内能都不变 3、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乙 两种液体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和乙的比热容相等 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样大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用锯条锯本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减少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5、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 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 、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 的比热容大 6、下列用水的实例中,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特点的是( A、用水浇花 B、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用水发电 D、用喷水雾的方法形成彩虹 7、下列有关内能和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 C的物体不具有内能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 D水的比热容较大,可作为冷却剂知识点二:比热容和热值的计算1、120C的水吸收4.2 X 105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 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