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第1章_绪论_

清华大学田凌

本章内容1.1 工程制图的应用背景1.2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4 学习方法

1.5 制图国家标准简介1.6投影的基本概念

●表达设计对象的重要载体

●交流设计思想的有效手段

●分析工程问题的有效工具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设计

工程分析

工艺设计

装配图零件图

装配信息零件信息

机械制造

产品

机械产品的典型设计过程--是“工程师的语言”

课程性质

初步的技能与技巧 为后续课程服务

基础理论 专业知识

为工程类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今后承担工程设计、解决工程问题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工程技术基础课

● 研究用图形表达设计思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用图表达和交流设计思想 --用图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 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 培养将工程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能力和对空间几何问题进行图示和图解的能力,培养形体构造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

● 以制图课作为切入点,主动培养工程意识,拓展工程素质。

● 以制图课为载体,拓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 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基本知识与技能

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素质拓展

能力拓展

责任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

● 工程制图概述(第一、五讲,第1、7章)

(含绪论、国家标准、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绘图入门)

● 几何元素的投影(第一~三讲,第2~4章)

● 体的构成与投影(第四~八讲,第5~6、8~10章)

● 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九~十讲,第11~12章)

● 机械零部件的表达方法(第十一~十三讲,第13~15章)

共十三讲,每讲包含 一章或两章内容。

教学要求

● 授课范围覆盖非机类和机类的全部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选学不同层次的知识点。

●本课程分两个层次:

非机类:面向普通工科学生

机类:面向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或继续深造的学生。

作业、考试与成绩评定

● 作业的提交方式见课程通知。

●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作业50%,期末考试50%。

● 每一讲布置一次作业。作业分两组:第一组是面向非机类的作业,第二组是面向机类的作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行决定做哪一组作业,每

次作业都可以从两组中自由选择一组。

● 在课程结束后安排期末考试,考试相关事宜见课程通知。

怎样学好这门课?

●首先抓住课程整体脉络,其次再抓住每个知识点。●不搞题海战术,“研究”典型问题,举一反三。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点、线、面的投影

基本体

平面与立体相交

立体与立体相交

组合体

复杂形体(机件)

多视图表达(外形)

剖视图断面图(内形)

尺寸标注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能力:形体构造、形体表达

手段:二维工程图、三维建模

工程制图(含技术要求):

标准件与常用件

零件图、装配图

水工图、房屋建筑图…

国家标准

计算机

绘图入门

● 不搞题海战术,学会研究“问题”,举一反三。 作业题

研究一类问题

知识点 提炼典型问题 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 以本课程作为起点,关注工程实践,关注前沿技术。

积累工程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

注重实践,边做边学,培养自主知识拓展能力。

不要以为大一新生什么都不会,要积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学过的知识怎么用、还要学什么、怎样学… 需求分析 创意与构思 知识:装配图,零件图,计算机三维建模,计算机二维绘图,国家标准,3D 打印…

尝试一下,做一个小研究项目…

方案设计 装配结构设计 零件详细设计 制造(3D 打印) 装配与调试 能力:构型设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拓展知识能力…

研究报告

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国家标准:

●第1章:引入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图线、字体等国家标准。

●第5、11章:引入了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简化画法等表达方法相关

国家标准。

●第12章:引入了关于尺寸的标注方法等国家标准。

●第13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的国家标准。

●第14、15章:引入了关于标准件表面结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公差带和配合、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等国家标准。

图线名称图线型式图线宽度一般应用粗实线 d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0.5d 可见过渡线、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引出线、分界线及范围线、弯折线、辅助线、不连续的同一表面的连线、成规律分布的相同要素的连线

波浪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双折线0.5d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虚线0.5d 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过渡线

点画线0.5d 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节圆及节线

双点画线0.5d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极限位置的轮廓线、坯料的轮廓线或毛坯图中制成品的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试验或工艺用结构(成品上不存在)的轮廓线、中断线

线型规范:

字体规范: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应采用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规定的简化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 ,其字宽一般约0.7h 。

(2)字体高度(用h 表示)的公称尺寸为1.8、2.5、3.5、5、7、10、14、20mm 。

(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10号字 7号字 5号字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绪论及第一章 教育

绪论及第一章教育(自测题)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就是,教育学就是研究,的科学。 2、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以为中心,相应的教学方法是。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和。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______为主要内容.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代表, 前者以__________为学习内容,后者以为主要内容。 4、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5、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 6、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 7、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以及教育等教育。 8、教育的功能主要有的功能和的功能。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9、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论,二是 论。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10、传统教育模式即是以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11、学校教育产生于社会。我国奴隶社会已有的学校名称为_____________四种。教育内容是 “”,具体是指。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_____,其中以<< >>和<< >>最为影响大。 1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3、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的战略地位,以为重点,抓住 这个中心环节。 14、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作用。 15、对教育有直接决定作用,对教育有最终决定作用。 16、杜威强调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1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和。 18、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是。 19、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教育要面向,面向,面 向。” 20、在中国,教育学是泊来品,20世纪初从________(国家)引进的教育思想属于___________(教育家)的 _______________(教育流派)的范畴。

绪论及第一章 级的工作原理 课程练习题

绪论及第一章级的工作原理 一、问答题: 1.按工作原理、热力过程特性、蒸汽流动方向、新蒸汽参数等对汽轮机进行分类,汽轮机可分为哪些类型?按新蒸汽参数分类时,相应类型汽轮机的新汽压力等级是什么? 2.国产汽轮机型号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3.根据国产汽轮机型号的表示方法,说明下列汽轮机的型号提供了汽轮机设备的哪些基本特征? (1)CB25-8.82/0.98/0.118 (2)CC25-8.82/0.98/0.118-1 (3)CB25-8.83/1.47/0.49 (4)N300-16.7/537/537 4.简述蒸汽在汽轮机中的能量转换过程? 5.蒸汽对动叶片冲动作用原理的特点是什么? 6.蒸汽对动叶片反动作用原理的特点是什么? 7.根据蒸汽在汽轮机内能量转换的特点,如何划分汽轮机级的类型?各种类型级的特点是什么? 8.什么是动叶的速度三角形? 二、名词解释 1.汽轮机的级; 2.反动度;

3.滞止参数; 4.轮周效率; 5.轮轴功率; 6.级的相对内效率; 三、单项选择 1.电厂常用汽轮机属于下列那种类型? A. 离心式 B. 轴流式 C. 辐流式 D. 周流式 2.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主要任务是: A. 将热能转化成电能 B. 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C. 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D. 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3.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在喷嘴中膨胀时。 A. 压力下降,速度下降 B. 压力上升,速度下降 C. 压力下降,速度上升 D. 压力上升,速度上升4.级的反动度是: A.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滞止理想焓降之比。 B.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理想焓降之比。 C.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实际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级的滞止理想焓降之比。 D. 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胀时的实际焓降与蒸汽在整个

文学欣赏(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课 讲课要点:绪论和第一章内容 绪论应讲清两点:1、开设本门课的目的;2、本门课的主要内容及讲课方法;第一章应讲清以下内容:第一:文学的涵义——这是进行文学欣赏的基础; 第二:文学欣赏活动性质——文学欣赏是一个审美认识、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以无穷的教益。第三:文学欣赏的过程——我们如何进行文学欣赏教学过程: 绪论—— 本门课的教学体例和开设目的: 文学欣赏课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的总体氛围中产生的一门新课,它不同于以往与中学语文课本面孔雷同的《大学语文》,采取以文学欣赏方法和文学欣赏常识为主线、以名篇欣赏为落脚点,分文体进行教学的模式,重点在于欣赏方法的介绍。这样就使得学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在掌握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自如地进行文学名著的欣赏,以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本门课的主要内容: 文学欣赏方面的内容以教材为主包括五章,共26学时;根据专业的情况及外语教研室的要求,加入写作方面的内容,重点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应用文写作概论,二是常用的应用文文体写作,三是毕业论文写作,共8学时。 对学生的要求: 无论是文学欣赏还是应用文写作,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我们的精神需求,后者可能是我们今后谋求生计的工具,因此应该重视;由于课时非常短,内容很多,课堂上只讲要点,需要课下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 一、文学活动: 从动态角度分析,文学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既然是艺术创造活动,就要有原料、有创造者、有产品,文学创造的原料就是现实生活,创作者就是作家,产品就是作品,因而这三者构成了一种三角关系,即现实——作家——作品。这就是传统的文学创作三角关系。 但是在这个关系中,只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没有对于作品的评判和反馈因素,所以后来国外的文艺理论家,又创立了“文学的接受理论”,即在以上旧的“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者的因素,构成了新的三角关系:作家——作

绪论及第一章

实用标准文案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课程进程安排 绪论2学时 聚合反应器2学时 化纤机械10学时 塑料加工设备8学时 橡胶加工设备6学时 课程复习2学时 答疑2学时共32学时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 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绪论与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 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 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 ●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参考教材P4—P6第1段) ●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 ★●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 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 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 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 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 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 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最突出的理论贡献(又叫做“马克思的两大

第一章 绪论1

北京化工大学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服装服饰设计》 ——主讲教师:陈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服装服饰的分类 第三章服装的结构与型 第四章服装制作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男性服装服饰礼仪 第六章女性服装服饰礼仪 第七章儿童服装服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服装服饰的基本概念一、服装服饰起源和相互间的关系(一)服装服饰起源的理论 保护说: 服装的起源是人类为了 适应气候环境(主要是适应 寒冷)或为了身体不受外界伤害,而从长年累月的裸态生活中逐渐进化到用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来遮盖和包裹身体。沙漠居民防晒装束

装饰说: 服装的起因来自于人们 想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想创 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心理冲动。 羞耻说: 人类之所以穿用衣物, 用各种方式来整改身体,是 出自于羞耻心。这种学说从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篇的亚 当和夏娃的故事可以得到考 证。 刚果妇女臀部装饰的“耐葛比”

性差说 男女两性相互为了吸引对方,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好感,把性的特征装饰得特别突出。 护符说 原始人由于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对醒时的感觉和梦中的幻觉不能正确区分,以致把精神和肉体分离开来,视精神独立于肉体之外而存在。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的是善灵,带来疾病和灾难的是恶灵。为了获得善灵的保护,常将一些视为能起避邪作用的东西带在身上。

二、服装与服饰的关系 服饰从属于服装。服饰的风格、材料、数量的确定取决于服装的风格,使用得当将起到一定的烘托、补充作用。

三、服装服饰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地位: 服装服饰设计是从事人物形象设计所必须具备的三大技术基础(化妆基础、发型设计基础、服装服饰设计基础)之一,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服装服饰设计是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物形象设计的要求,运用服装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则,能够使整体形象设计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护理体检 一、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方法 1.视诊: 方法:通过视觉进行观察和了解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病变特征的一种检查方法。 视诊要求:有温暖的环境和适当的自然光线。灯光下不能正确地辨别黄疸、皮疹和出血点。 2.触诊: 方法:通过手的触摸对病人的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理特征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意义:它可以补充视诊的某些不足,和进一步明确视诊所不能肯定的体征, 注意:护士的手不宜过凉、指甲不可过长、压力适当、由浅人深、先触诊健侧后触诊病侧。 3.叩诊: 方法:用手指叩击病人身体某部的表面,使之产生振动而发出音响。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4.听诊: 方法:直接用耳或借助听诊器听取病人体内有关脏器活动时所产生的微弱声音,根据其变化来推断脏器病变情况 要求:听诊时,环境要安静、温暖、避风。听诊前应注意听诊器的耳件方向是否正确,管腔是否通畅;体件要紧贴于被检查部位,避免与皮肤摩擦而产生影响听诊的附加音。 5.嗅诊:方法是护士用手将病人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以便认真判断气味的性质。 二、一般状态检查 (一)全身一般状况 1.体温(T) 体温高于37.2℃称为发热,见于感染、炎症、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坏死、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病人等。 体温低于35.0℃称体温过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极度衰弱、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急性大出血等。 2.脉搏(P) 常见的脉搏异常有: (1)速脉:每分钟超过10O次,见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心肌炎等病人。 (2)缓脉: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病人。 (3)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脉压增大的疾病。检查水冲脉时,应将病人的手臂抬高过头,触诊其桡动脉,可感到脉搏的急促有力的冲击。 (4)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这是由于心室收缩力强弱不均所致,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人等。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5)奇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病人。 (6)不整脉:脉搏不规则的搏动,称不整脉,见于心律失常病人。如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见于心房颤动病人。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1分钟。

思修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2室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同 答案A济大学四平 2. 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200092 A.十六届五中全会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D.十七大报告3 3答案C62 3039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kaoyangj A.社会主义荣辱观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3 答案D623 037 4.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院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C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200092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专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3 答案B36260 37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112室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课 答案C 7.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A、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B、人才的文化素质 C、人才的心理素质 D、人才的身体素质 答案A 8.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答案B 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中,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 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 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 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 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 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设备按产品类别可分为:长丝和短丝纤维生产设备。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湿法、干法和熔法生产设备。 本课程按照生产过程将化纤设备分为: 纺前准备设备 纺丝设备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 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 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C 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 CH 4 SP 3杂化 2p y 2p z 2p x 2s H 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PO 4 h. C 2H 6 i. C 2H 2 j. H 2SO 4 答 案 :

a. C C H H H H C C H H H H 或 b. H C H c. H N H H d. H S H e. H O N O f. O C H H g. O P O O H H h.H C C H H H H H O P O O H H 或 i. H C C H j. O S O H H O S H H 或 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 b. CH 2Cl 2 c. HBr d. CHCl 3 e. CH 3OH f. CH 3OCH 3 答案: b. Cl Cl c. H Br d. H e. H 3C O H H 3C O 3 f. 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