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教师要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学科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学科专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科研能力。
在专业知识方面,以前一直在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现在开始提倡“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是长流水”。这些都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教授上必须要有很深的功底,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有人认为,教师只要熟悉自己所教的内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有高深的学问。其实这种认识还是比较带有普遍性的,也是某些个不求上进的教师个人的借口和托辞,毋庸置疑,这种认识是很肤浅和可笑的。对于教师而言,对所教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把所教的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上,这样才能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目前,研究生、博士、教授等一些所谓的高等人才,纷纷深入基础教育队伍中来进行实验教学和研究,大部分都取得了惹人瞩目的成果,这也许可以说明他们正是站在很高的角度,对基础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然后从浅处着手,为学生的成长未来做着积极的铺垫。
在科研能力方面,从大多数教有成就的教师的成长来看,他们正是充分认识到了科研对于促进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科研活动,才使得二者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结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硕果累累。所谓的科研能力,是指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对教学成绩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对经验的总结,对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而使得很多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掉,教师自身也在很多时候进行着重复性的额外活动。现时代学校中,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教师队伍中的科研风正在形成,然而与此同时,一些虚假的科研成果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搞科研对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性,于是把科研作为一种负担,为了完成任务,要么没有真正地实验和探索,而是胡乱编造大话空话,要么就去剽窃、抄袭、挪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需要对教师不断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对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宣传、推广,扩大影响,让其他人受益,然后再推动其他人加入到真正的科

研队伍中来。
2.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教师的。
就笔者看来,目前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比较缺乏的,即就是从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也都大多把重点放在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对教育理论也只有在撰写论文时急急忙忙地到网上找一些听起来似乎与自己的主题相符的内容添加进去以提高所谓的文章的理论水平,而真正去仔细推敲的人却是少而又少的。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责任不完全在于教师个人,学校的压力、教师个人时间和精力等等问题,都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3.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还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一般来说,因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和道德的传递,在绝大多数时候要用到语言进行阐述和说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再者,教学活动的进行都有一定的时间安排,不是随意和无时间限制的,所以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要求要富有感情,要有感染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除此之外,要想展示教师个人的独特风采,教师的语言就要富有个性,如幽默、风趣等等。
做什么职业,就首先要对这个职业进行全面认真的了解,这是做好一个职业的前提和基础。选择了教师职业,不能把目光仅仅放在整顿学生的纪律和抓后进生的成绩上,而要首先好好地认识一下自己选择的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这个职业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自己应该干什么等等,这样,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追求,你才能拥有高瞻远瞩的姿态,去实现更为远大的理想,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