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必考2017年时事政治十大新闻汇编

精选必考2017年时事政治十大新闻汇编

内容包括:

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新华社版)

2017年十大新闻(环球时报版)

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人民日报版)

BBC盘点2017年十大新闻

2017年国内十大经济新闻

2017年国际十大经济新闻

2017年国内国际十大体育新闻

2017年十大科学新闻

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新华社版)

1、井冈山兰考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月26日,江西省井冈山市宣布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3月27日,河南省兰考县宣布退出贫困县。2017年全国共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预计2017年减贫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

2、河北雄安新区设立

4月1日,我国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目前,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新区规划编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成功举办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作为论坛主办国,中方与参会各方深入交流,推动会议达成丰硕成果,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潜力和美好前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等主场外交活动精彩纷呈,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内涵。

4、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5、生态环境保护和问责力度空前

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督查处理情况及其教训通报全国,包括3名副省级干部在内的一批领导干部被严肃问责,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今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超过1.8万人被问责。我国还首次开启生态保

护红线战略,明确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6、孙政才被查处彰显全面从严治党决心

7月24日,鉴于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涉嫌严重违纪,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委对其立案审查。9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纪委《关于孙政才严重违纪案的审查报告》,决定给予孙政才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此后,检察机关依法对孙政才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7、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成功举行

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是野战化、实战化的沙场点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后的全新亮相。

8、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成果涌现

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11月30日,我国宣布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2017年,我国重大科研成果丰硕,从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开跑”,到C919、AG600陆续首飞成功,再到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的世界级创新成果涌现,科研创新成绩单让世界瞩目。

9、党的十九大隆重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0月25日,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习近平同志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0、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2017年十大新闻(环球时报版)

(按时间顺序)

一. 中国外交大放异彩世界期待“中国方案”

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出“中国方案”。今年,中国主场外交成果斐然。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29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500名代表出席;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12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为世界搭建了一个罕见的政党交流国际平台。

中国的“大国外交”同样令人印象深刻,4月和11月的中美元首互访被外媒称为“世纪性会晤”。

二. 高喊“美国优先”白宫频频“退群”

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上任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便签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政命令;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10月12日,美国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以色列不公平”,宣布退出该组织;12月2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此外,特朗普还拒绝承认伊朗遵守伊核协议,暗示北美自贸协定或以崩溃告终……“退出主义”成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代名词,它既源于“美国优先”政策,也是美国社会分裂的产物。

三. “通俄门”缠斗一年俄与美龃龉不断

2月13日,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因“通俄”辞职;5月,时任FBI局长科米疑似因调查“通俄门”被解职。美司法部随后任命“特别检察官”调查特朗普竞选团队是否“通俄”,10月底,首批起诉出台。在7月的G20峰会期间,特朗普与普京“热聊”两个半小时被外界津津乐道,但“通俄门”影响之下,两人难以维系“甜蜜关系”。普京7月底表示,755名美国外交人员必须离开俄罗斯。9月,美国要求关闭3处俄在美外交机构。

四. 韩国执意部署“萨德”“三不一限”中韩回暖

2月28日,韩国正式启动部署“萨德”工作。9月12日,整套系统进入作战运行状态。“萨德”让中韩陷入建交25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自3月以来,韩国旅游业因中国游客锐减叫苦不迭。当初一意孤行决定部署“萨德”的朴槿惠成为韩国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5月23日,面临18项罪名指控的朴槿惠站到被告席上。在此之前的5月9日,韩国已选出新总统文在寅。

新政府上台,韩方持续对华释放友好信号。10月31日,中韩外交部宣布,推动各领域交流回到正常发展轨道,韩方就“萨德”做出“三不一限”承诺。12月,文在寅率300人代表团访华。

五. 朝鲜继续射导核试美韩升级军演施压

4月,朝鲜半岛“战争危机”达到顶峰。外界猜测,该国可能在4月中旬庆祝太阳节之际进行核试。然而,真正的“危机”在下半年。

9月3日,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验。7月4日和11月29日,朝鲜分别试射洲际弹道导弹“火星-14”和“火星-15”,并宣布“完善国家核力量事业完成”。另一边,美韩军演一再升级,11月,美国三艘航母在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参加联演;12月4日,美韩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空中演习。今年,联合国安理会3次通过决议制裁朝鲜。

六. 卡塔尔陷断交困局中东又刮“耶城风暴”

6月5日,沙特、埃及、阿联酋、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等中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一些国家还切断了与卡塔尔的海陆空联系。

断交危机至今无解,其背后跟沙特不满卡塔尔与伊朗走近有很大关系。沙特和伊朗今年持续较劲,黎巴嫩总理“闪辞”、也门胡塞武装向沙特机场发射导弹也都跟这两个中东大佬角力有关。

年底,中东震荡依然不断。也门前总统萨利赫12月4日在与胡塞武装交火中身亡;12月6日,美国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此前,没有任何国家这么做过。特朗普的“任性”引爆中东,“世纪难题”巴以和谈难上加难。

七. “百年邦交国”突断交蔡英文民调创新低

6月13日,号称与台湾有“107年邦谊”的巴拿马宣布与大陆建交,与台湾“断交”。自去年上台以来,蔡英文拒绝承认一中原则,国际空间不断被压缩。台湾从2009年开始得以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今年被拒之门外。

岛内政治同样“乌烟瘴气”:民众抗议活动不断;“立委”一周内打了4

场群架……9月7日,上任一年多的前“行政院长”林全及其“内阁”总辞,赖清德在唱衰中接棒。9月底,赖清德自称“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遭到大陆国台办的严厉驳斥。

民调在蔡英文执政一周年之际显示,其施政表现创下历任“民选总统”最低纪录。

八. 非法越界阻挠中方施工印度挑起72天洞朗对峙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阻挠中方道路施工。印度方面一开始声称,“中国军队越界进入印度领土,并毁坏两座地堡”。后来否认这一说法,称其“保护国”不丹对洞朗地区也有声索主权,要求中国撤出“争议地区”。中印洞朗对峙被认为是“两国近年来边界冲突最严重的一次升级”。

8月28日,持续72天的对峙结束,中国外交部宣布,印方当天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军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印媒称,“喜马拉雅山的坚冰终于融化”。9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参加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九. 性骚扰令欧美色变“我也是”成年度人物

10月8日,好莱坞电影制作大腕韦恩斯坦因性丑闻被其公司解雇,至少13名女性指控他性侵。以此为开端,性骚扰风暴席卷欧美。11月,英国国防大臣法伦因“摸膝骚扰”辞职,媒体爆料,英国保守党成员涉嫌性骚扰的多达36人;

美国参议员弗兰肯被爆向睡着的电台主持人伸出“咸猪手”;美国国会担任议员时间最长的科尼尔斯因性骚扰指控退出众议院司法委员会。

10月中旬,美国女星米兰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我也是”活动,呼吁网民披露自己遭遇性骚扰的经历。1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其2017年度人物——“打破沉默的人”,即那些在“我也是”活动中说出自己遭受性骚扰故事的人。

十. 十九大开启中国新时代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

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习近平近3个半小时的报告引发全球热议,比如有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从以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破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的框架。十九大过后,“不忘初心”成为网络热词。

10月25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其他常委是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

2017年国内十大新闻(人民日报版)

1.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0月18日至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

2.雄安新区设立

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3.民法总则通过实施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

5.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4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首艘航空母舰出坞下水。

6.建军90周年举行盛大阅兵

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

7.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5月5日下午,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成功实现首飞。

8.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推开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改革试点由此全面推开。

9.世界政党对话共建美好世界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10.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BBC盘点2017年十大新闻

特朗普上任

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从竞选期间就引发的争议,至他上任近一年后仍然没有定论。

他承诺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上建造的隔离墙,还远不到动工的阶段。

他在宣誓就职典礼上强调的“美国优先”论,倒是有了明显的行动:美国在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议》和10月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2月18日,美国白宫公布特朗普任期内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中国与俄罗斯“正寻求对美国发起挑战”。

报道称,对此,中国外交部谴责是“冷战思维”。

中美领导人会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