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试题

化学平衡试题
化学平衡试题

2.已知反应:为放热反应,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图是该反应达平衡及改变条件平衡移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c、d都是平衡点

B.起始时,加入Y的物质的量为1.3 mol ,

C.c点和d点表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在3 MPa和1 MPa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A)>Q(B)

4.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ΔH<0。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 mol。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开始到达平衡: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

D.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5.亚硝酸(HNO2)的下列性质中,不.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常温下,把pH=2的亚硝酸溶液稀释100倍后pH=3.5

B.常温下,0.1mol/L的亚硝酸溶液的PH约为2

C.NaNO2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100mL l mol/L的亚硝酸溶液恰好与100mL l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6.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 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 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反应:M(g) + N(g) = E(g)。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达到平衡,测得M的浓度为0.4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min时,M的转化率为60%

B.0-4 min区间,用M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6mol/(L·min)

C.4 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少

D.4 min时,E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7.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2N(g)P(g)+Q(g) △H>0,已知M的状态未知,则下列描述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当物质M、N、P的体积分数比为 1:1:1时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④反应速率2v (N)正=v (Q)逆时

⑤体系的压强不变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8.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lmol的N2(g)和3molH2(g)发生反应:N 2(g)+3H2(g)2NH3(g) △H<0,NH3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A. 0?t1min,v(NH3)=mol·L-1·min-1

B. 升高温度,可使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故平衡逆移

C. N 2(g)+3H2(g)2NH3(g)的活化能小于2NH3(g)N2(g)+3H2(g)的活化能

D. t3时再加入1mol的N2(g)和3molH2(g),反应达新平衡时,c(N2)>0.85mol·L-1

9.右图表示温度、压强对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L(g)2M(g)+N(g) △H>0的影响(P1<P2 )图中y轴表示的意义是 ( )

A.混合物中L的百分含量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L的转化率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c(Y)

c(Z)

11.已知反应:2A(g)2B(g)+D(?) ;△H<0 。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A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改变下列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当A 质量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B .若D 为气体,再加入1mol A ,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增大

C .升高温度,正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 .若D 为固体,再加入1mol A ,平衡不移动,A 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不变 12.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确图像是( )

13.图中a 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Y(g) 2Z(g)+W(s),△H<0的反应过程。

若使a 曲线变为b 曲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A .增大体积

B .增大Y 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缩小体积

14.在1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

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①中,若5min 时测得n(M) =0.05mol ,则0至5min 时间内,用N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 =0.01 mol/( L·min)

B. 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0

C. 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60%

D. 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 15.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 和B ,发生反应:xA(g)+B(g)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图和下表表示。

0v 0v 00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T l

B. 前5min内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 (A)乙

C. 平衡时A的转化率a : a乙<a甲<a丙

D. 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33

16.如图(Ⅰ)表示反应:mA(g)+nB(g) pC(g)+qD(g);△H。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气体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的关系。图(Ⅱ)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平衡的反应过程。由此可判断该反应中

A. m+n>p+q, <0

B. m+n>p+q, >0

C. m+n<p+q, >0

D. m+n<p+q, <0

17.某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X(g)+Y(g)Z(g) △H<0分两步进行:

X(g)+Y(g)W(g) △H>0和W(g)Z(g) △H<0。下列图示有关该反应的信息不合理的是

18.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COCl 2(g) Cl2(g)+CO(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2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速率

B. 该条件下,COCl2的最大转化率为60%

C. 6s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D. 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0~2s比2~4s快

19.在一定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

A.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B. 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

C.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molw,达到平衡时,n(x)=2mol

20.N2O5是硝酸的酸酐,在一定条件下可由4NO2(g)+O2(g)?2N2O5(g)△H<0合成.T1℃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O2和O2,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A. 当反应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 T1℃时平衡常数为0.125,平衡时NO2和O2的转化率均为50%

C. T1℃时平衡常数为K1,T2℃时平衡常数为K2,若T1 < T2,则K1<K2

D. 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的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则重新达到平衡时c(N2O3)<2mol/L 21.把6molA和5molB两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3A(g)+ B(g) 2C(g)+xD(g) H<0 ;5min达平衡,此时生成2molC,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为25%

B.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1

C.恒温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

D.降低温度,逆反应速率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22.工业上常利用CO与SO2反应生成固态S单质和CO2,从而消除这两种气体对大气的污染:2CO(g)+SO2(g)2CO2(g)+S(s) ΔH=-a kJ/mol(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B. 若反应开始时投入2 mol CO,则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 kJ

C.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并提高SO2的转化率

D.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CO2,同时消耗1 mol SO2,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3.已知:N2(g)+3H2(g)2NH3 g ΔH=-92.4 kJ/mol。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积的恒容

容器中,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W1=W2,Q<23.1

B. W1=W2,Q=23.1

C. W1<W2,Q>23.1

D. W1>W2,Q<23.1

24.反应mA(固)+nB(气)pC(气)△H

①m+n>P;②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n>p;④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①和③

25.反应N2O4(g) 2NO2(g);△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

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a >c

B. b 、c 两点气体的颜色:一样深

C. b 、c 两点的转化率:b >c

D. 由b 点到a 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26.如图a 为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X 、Y 、Z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若从t 2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同的条件,物质Z 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t 1min 内X 与Y 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3:2

B. t 2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压强或催化剂

C.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 该反应中Z 一定为产物

27.温度为T 时,向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 5,反应)

(5g PCl

)()(23g Cl g PCl +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前50s 的平均速率为1130032.0)(--??=s L mol PCl v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1311.0)(-?=L mol PCl c ,则反应的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50.1molPCl 、320.0molPCl 和220.0molCl ,达到平衡前v (正)>v (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2molPCl 、20.2molCl ,达到平衡时,3PCl 的转化率小于80%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8.(6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s)+H2O(g) CO(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 ____,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c(H20)不变

C.v正(H2)=v逆(H2O) D.c(H2)=c(CO)

(3)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H2O(g)的浓度___ ____,CO(g)的浓度___ 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9.I.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2Fe+3CO2。

已知该反应的?H,在1000℃时,K=64。在1000℃的条,在容积10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Fe、Fe2O3、CO、CO2各1.OmoI,反应经10 min后达到平衡。

(1)该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mol/L?min

(2) 的最大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

(3)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升高反应温度 D.移出部分CO2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减少容器的容积

Ⅱ.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 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 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K2.在温度973K和1173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4)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的△H_ O。(填“>”“<”)

(5)现有反应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学表

达式K3=____。

(6)根据反应①和②可以推导出Ki,Kz和玛之间的关系式。K3=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和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的△H_ _0(填“>”“<”)。

30.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是许多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原料。羰基法提纯粗镍涉及的两步反应依次为:

(1)Ni(S)+4CO(g) Ni(CO)4(g)+Q

(2)Ni(CO)4(g) Ni(S)+4CO(g)

完成下列填空:

(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反应(1)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

有、。

(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的2L密闭容器中制备Ni(CO)4,粗镍(纯度98.5%,所含杂质不与CO反应)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Ni(CO)4在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若反应(2)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a.平衡常数K增大 b.CO的浓度减小

c.Ni的质量减小 d.v逆[Ni(CO)4]增大

31.(1)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

10 mL):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若同时选择①②③溶液变浑浊的时间,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已知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时,1mol Na2S2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和_______________性。(Ⅱ)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理的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共12分)

(1)在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mA(g)+nB(g)(g)+qD(S)△H<0如图某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各物质浓度的指数用数值表示):。

②若充入A,K值(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不变);正反应速率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若体积为10升的密闭容器中,500℃、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在0~1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B)=

(2)对于某可逆反应:A(g)+B(g)2C(g)△H<0。若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请填空:

①写出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

②t4时改交的条件可能是(用编号表示,多选扣分)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

C.使用催化剂D.升高温度

E.增大A的浓度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精品练习试题

化学平衡常数 1.反应FeO(s)+CO(g) ≒ Fe(s)+CO2(g),700 ℃时平衡常数为0.68,900℃时平衡常数为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C.增大CO2浓度,平衡常数增大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2.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如下: 2NO(g)? N2(g)+ O2(g) K1=1×1030 2H2(g)+ O2(g)? 2H2O(g) K2=2×1081 2CO2(g)? 2CO(g)+ 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 B.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 C.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CO2+H2 4.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g)+B(g) xC(g)+D(s)△H<0,在 t 1时达平衡。在 t2 、t3时刻分 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 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B.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D.t1~t2、t2~t3平衡常数均为0.25 5.I2在KI溶液中存在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 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专题Word版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基础知识: 对于反应mA(g) + nB(g) pC(g)+qD(g) △H<0 m+n>p+q 条件改变变化结果 K变化平衡移动反应A的浓度C(A)A转化率C的含量条件改变ν逆ν正变 化 1C(A)增大 2C(A)减小 3C(C)增大 4C(C)减小 5温度升高 6温度降低 7压强增大 8压强减小 9加催化剂 课时探究 探究一、图像绘制,读图解题 例题1: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3H2(g)+ N2(g)2NH3(g) 来合成 氨气;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a b两种条件下分别加入相同浓度 时间t/min02468 条件a c(H2)/10-2mol·L-1 2.00 1.50 1.100.800.80 条件b c(H2)/10-2mol·L-1 2.00 1.30 1.00 1.00 1.00 12 1 T2 下同),△H 0,根据表格数据请在下面画出c(H2)-t图: (2)a条件下,0~4min的反应速率为;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为; (3)在a条件下,8min末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11min后达到新的平衡,画出 8min~12min时刻c(H2)的变化曲线。

探究二、图像解题方法 1、反应mA(g) + nB(g) pC(g)+qD(g) △H <0 m+n>p+q 反应速率和时间图如图所示 ,t 1时刻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 ①图1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图2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图3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④图4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⑤图5所示, t 1 时刻改变的因素是 ,平衡向 方向移动, 2、①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②对于反应mA(g)+nB(g) pC(g),右图所示, 请判断温度大小:T 1 T 2,△H 0 P 1 P 2, m+n p 探究三、陌生图像的解题技能 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图像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该信息与所学知识的关联?能用关联解决问题? △H 0 mA(g)+nB(g) pC(g) ①y 是A 的浓度,△H 0,m+n p ②y 是C 的含量, △H 0,m+n p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L、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L,O2为L B.SO2为L C.SO2、SO3(g)均为L D.SO3(g)为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 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 %,若此时A 的转 化率为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若x=1,则P >a B .若x=2,则P <a C .若x=3,则P=a D .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 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 3 N 2+3H 2,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也为a %的是( ) A .3molH 2+1molN 2 B .2molNH 3+1molN 2 C .2molN 2+3molH 2 D .++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g),起始时SO 2和O 2分别为20mol 和 10mol ,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SO 3的转化率分别为( )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 化率为( ) A . %1005 ?+b a B .%1005) (2?+b b a C .%1005)(2?+b a D .%1005) (?+a b a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化学平衡常数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也叫)。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反应物转化率。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C p(C)·C q(D)/C m(A)·C n(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K ,反应向进行 Q c=K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Q c>K ,反应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2O(g)CO(g)+H2(g),K= _________________ Fe(s)+CO(g)Fe(s)+CO2(g),K=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为K1,1/2N2(g)+3/2H2(g)NH3(g)的平衡常数为K2,NH3(g)1/2N2(g)+3/2H2(g)的平衡常数为K3; 写出K1和K2的关系式:。 写出K2和K3的关系式:。 写出K1和K3的关系式:。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化率越大,反应越完全! 【课堂练习】: 1、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实验测得,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1、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影响因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③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2、外界条件同时对V正、V逆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急剧增加,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减小,V逆逐渐减小

(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3)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时,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V逆,如对反应mA(g)+nB(g)======pC(g) ①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A的速率相等。 ②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之比为m:n (2)各组成成分的量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换率等。 (3)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化学平衡常数基础知识讲义全

化学平衡常数基础知识讲义 作者:

--------------- 日期:

化学平衡二 教学目标 1.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 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做出判断; 3. 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用三段式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理解 知识点详解: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表达式 1 ?含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幕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幕之积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 K ”表示。 2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 A(g) + n B(g) = p C(g) + q 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 cp C ? cq D 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为: K = cm A ? cn B ° 高温 例1 .对于3Fe + 4H 20(g) Fe a O 4 + 4H 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c4 H20 c4 H2 知识点二意义 (1) K 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进行的程度就 越小,转化率就越小。 (2) 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例2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本身和温度有关 c Fe3O4 ?c H2 c Fe ?c H20 c Fe3O4 ? c4 H2 c Fe ? c4 H20 c4 H2 c4 H20

B?只与反应的温度有关 C ?与化学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并且会受到起始浓度的影响 D .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其他任何条件无关的一个不变的常数 例3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s) CO2(g)2CO(g) ;H 0达到平衡后,改变 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1)增加少量碳,平衡 ________ , c(CO) 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C02) _____ , K _____ ; (3)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c(C02) ___________ , K_ ; (4)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 , c(CO) ______ , K ___ ; 迁移1?在某温度下,将H2和丨2各O.IO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2)0.0080mol / L。 (1 )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和12蒸气的浓度各为0.020mol/ L,试求达 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知识点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 )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Q c表示)与K比较,可判断可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练习题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 (2)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00℃,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其始浓度为c(CO) =0.01mol/L, c(H2O) =0.03mol/L, c(CO2) =0.01mol/L, c(H2) =0.05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 2

3

molN 2O 5 充入一升密闭容器中,加热至 t℃时反应达 到了平衡状态。平衡时,c(O 2 )= 4.5 mol/L, c (N 2O 3 )= 1.62 mol/L,c(N 2 O)= _______ mol/L, 此时N 2O 5 的分解率为 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 mol, n(SO3)=1.4 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4 mol B.0.6 mol C.0.8 mol D.1.2 mol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 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 (g)+ 5Q (g ) 4X (g) + nY (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 体的压强是原来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 () A、2 B、3 C、4 D、5 6、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 B发生如下反应: A (g) + 2B (g) 2C (g) ,反应达到平衡时, 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 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A、40% B、50% C、60% 4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为了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用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H=·mol-1 N2(g)+O2(g)2NO(g)H=+·mol-1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H=。 (2)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2NO(g)N2O2(g)(快)H1<0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 第二步:N2O2(g)+O2(g)2NO2(g)(慢)H2<0 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 ①2NO(g)+O2(g)2NO2(g)的反应速率主要是由_______(填“第一步”或“第二步”)反应决定。 ②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利用活性炭涂层排气管处理NO x的反应为:xC(s)+2NO x(g)N2(g)+xCO2(g)△H<0;理论上,适当增加汽车排气管(内壁为活性炭涂层)长度______(填“能”或“不能”)使NO x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无毒尾气而排放,其原因是。 (4)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800℃时,反应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氢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M 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A()+b B()c C(g)+d 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 B减少了,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 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工业合成氨N 2+3H22NH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通常用活性铁作催化剂,加活性铁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选项一定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V(H2) B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2的同时生成3amolH2 C单位时间内每断裂amol氮氮三键的同时生成3amol氢氢单健 D.C(N2):C(H2):C(NH3)=1:3:2 E.气体总密度不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完整版)高中化学三大平衡

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中,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包括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看是三大平衡,其实只有一大平衡,既化学反应平衡。所有关于平衡的原理、规律、计算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将他们割裂开来。 化学平衡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是一个定性预测化学平衡点的原理,内容为: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但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改变。 比如一个可逆反应中,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的移动使得增加的反应物浓度又会逐步减少;但这种减弱不可能消除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这种反应物本身的影响,与旧的平衡体系中这种反应物的浓度相比而言,还是增加了,转化率还是降低了。 1、不管是电离、水解还是沉淀溶解,一般情况下,正反应的程度都不高,即产物的浓度是较低的,或者说产物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除外。 2、弄清楚三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与该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朝着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方向移动,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4.化学反应:某一物质将电离的离子反应掉,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1、电离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离子化速率(即电离速率)等于其分子化速率(即结合速率) (如:水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的可逆过程) 范围:弱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电离,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电离是吸热的) 2)浓度:越稀越电离,加水是促进电离的,因为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向离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抑制电离,由于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增多,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水解平衡 定义:在水溶液中,盐溶液中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根离子能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范围:含有弱酸根或弱碱根的盐溶液 外界影响因素:1)温度:加热促进水解,既平衡向正反向移动(水解是吸热的,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浓度:越稀越水解,加水是促进水解的,因为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3)外加酸碱盐:同离子子效应。

高中化学平衡试题详细答案

化学平衡反应试题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B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A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选项D可以说明。分解反应式可知,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和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不变的,因此A 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 水变化的,所以选项B可以说明;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物质的量不变,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选项C也可以说明。答案选A。2.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H2) = 2v(NH3) B.3v正(H2) = 2v逆(NH3) C.3v(N2) = v(H2) D.2v正(N2) = v逆(NH3) 【答案】D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如果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且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就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状态,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D正确。 3.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当C(g)+D(g),下列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B)正=V(D)逆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B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A中反应速率的方向相反,但 不满足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正确。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质量是变化的,所以B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前 后体积是不变的,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压强都是不变的,因此CD不正确,答案选B。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时有50%的Y转化为气体Z,若X的转化率为25%,则起始时充入容器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 3:2 B. 2:3 C. 1:3 D. 1:2 【答案】B 【解析】设起始时充入容器的X与Y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根据方程式可知︰=1︰3,解得x︰y=2︰3,答案选B。 5.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5.对平衡CO2(g)CO2(aq) △H=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着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全面分类总结实用汇总

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分类总结 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1、步骤: (1)看图像。一看面,即看清楚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做判断。根据图像中体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对比,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先确定横坐标(或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再讨论纵坐标(或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二、常见的几种图像题的分析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像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度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题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拐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 经t1秒后达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秒时 又建立新的平衡,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