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年级第一课长大的梦想教学设计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年级第一课长大的梦想教学设计
【通用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年级第一课长大的梦想教学设计

三年级第一课长大的梦想

【主题说明】

憧憬与设想是迈向成功的开始。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从低年段向中年段的过渡期,此时,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顆梦想的种子,通过有效的引导,可以激励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本课通过观察、想象、情景体验、互动交流、分享,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帮助学生建构初步的梦想蓝图,引领学生去追寻拥有梦想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建构理想的蓝图。

2.情意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拥有梦想的快乐。

3.行为目标:初步设想自己的梦想,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设想自己的梦想,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拥有梦想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 、轻松舒缓的音乐。学生准备画笔和白纸。

教学设计】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是否激发起学生对拥有梦想的渴望。

3.学生是否理解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付出辛苦和努力。

【练习题】

明明梦想长大后做一名航天飞行员,他特别喜欢体育锻炼,身体壮实,但他对学习却敷衍、马虎,如果长此以往,你认为明明的梦想能够实现吗?

【教学参考素材】

莱特兄弟的故事

许多年以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靠为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他们看见了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牧羊人回答说:“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安家。”“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比大雁飞得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儿子们说:“如果你们想,你们也会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父亲。

牧羊人说,看看我是怎么飞的吧。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飞起来。牧羊人肯

定地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记着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终于飞起来

了,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

人类可贵的特性之一就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为着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

孩子天生都有梦想,童年是多梦的季节,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心理学背景知识】

梦想不等于空想

梦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梦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当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梦想称为理想,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当人们的想象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时,这种梦想就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3]

参考文献

[1] 李瑞克. 一本书看懂心理学. 新世界出版社,2010.

[2]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