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控制原理考纲 哈工大

801控制原理考纲 哈工大
801控制原理考纲 哈工大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801】控制原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并具有运用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其简化

◆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分析

◆线性系统的时域法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线性系统的频域法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法

3)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

◆线性系统的离散化

◆脉冲传递函数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计算

4)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相平面法

◆描述函数法

5) 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的综合

◆PID控制规律

◆控制系统的校正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法

三、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题型结构

◆简答题(20分)

◆分析、计算题(100分)

◆理论题(30分)

四、参考书目

(1) 裴润,宋申民,《自动控制原理》(上、下册)修订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科学出版社,2013

(3) Katsuhit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1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 - 黄建青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院系:能源学院 班级: 1302402 设计者:黄建青 学号: 1130240222 指导教师:焦映厚陈照波 设计时间: 2015年06月23日

凸轮机构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机构的原始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机构运动简图 表1 凸轮机构原始参数

计算流程框图: 2. 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 确定凸轮机构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 设定角速度为ω=1 rad/s (1) 升程:0°<φ<50° 由公式可得 )]cos(1[20 ?π Φh s -=

)sin( 20 1 ?π ωπΦΦh v = )cos(20 2 2 12?π ωπΦΦh a = (2) 远休止:50°<φ<150° 由公式可得 s = 45 v = 0 a = 0 (3) 回程:150°<φ<240° 由公式得: ()()22 0000200000002200000 0,2(1)(1)1,12(1)(1),2(1)s s s s s s s s s Φhn s h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n s h ΦΦ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n s ΦΦΦΦΦn Φn ??????'?=---+<≤++?'-? ???''-? =----++ <≤++???'-??? ?'---?'=-++<≤++'-?? 201 00000010002001 000 00n (),(1)(1)n ,(1)(1)n (1),(1)s s s s s s s s Φh v ΦΦΦΦΦΦn Φn ΦΦn h v ΦΦΦΦn Φn n ΦΦΦn h v ΦΦΦΦΦn ΦΦn ω??ω??ω??'=- --+<≤++?'-? ?''-? =- ++<≤++?'-? ?'---'?=--++<≤++''-??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1 一、(10分,每小题2分)试判断以下结论的正确性,若结论是正确的,则在其左边的括号 里打√,反之打×。 ( √ )1. 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 ( × )2. 若一个对象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是能控的,则其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也一定 是能控的。 ( × )3. 对一个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若它是状态能控的,则也一定是输出能控的。 ( √ )4. 对系统Ax x = ,其Lyapunov 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和矩阵A 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一致的。 二、(15分)考虑由下式确定的系统: 2 33 )(2+++= s s s s G 试求其状态空间实现 的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和对角线标准型,并画出能控标准型的状态变量图。 解: 能控标准形为 []? ? ? ???=?? ????+??????? ?????--=??????21212113103210x x y u x x x x 能观测标准形为 []? ? ? ???=??????+??????????? ?--=??????21212110133120x x y u x x x x 对角标准形为 []? ? ? ???-=??????+????????????--=??????21212112112001x x y u x x x x 三、(10分)在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系统 x x ?? ????--=3210 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解:解法1。 容易得到系统状态矩阵A 的两个特征值是2, 121-=-=λλ,它们是不相同的,故系统的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

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 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于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 ,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 ,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 ,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对于超前校正,最大的超前相角m φ由下式确定 1 1 sin +-= ββφm 因此选)79.64(20 ==m φβ,那么,对应校正装置相角滞后部分的极点的转角频率为 )/(12T βω=就是01.0=ω,于是,超前滞后校正装置的相角滞后部分的传函为 1 1001 520 01.02.0++=++s s s s 相角超前部分:由图1知dB j G 10|)4.2(|=。因此,如果超前滞后校正装置在2=ωrad/s 处提供-10dB 的增益,新的增益穿越频率就是所期望的增益穿越频率。从这一要求出发,可 以画一条斜率为-20dB 且穿过(2rad/s ,-10dB )的直线。这条直线与0dB 和-26dB 线的交点就确定了转角频率。因此,超前部分的转角频率被确定为s rad s rad /10/5.021==ωω和。 因此,超前校正装置的超前部分传函为 )1 1.01 2(201105.0++=++s s s s 综合校正装置的超前与之后部分的传函,可以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S G c 。 即) 1100)(11.0() 15)(12(01.02.0105.0)(++++=++++= s s s s s s s s s G c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15号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连杆机构分析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AB=180mm,β=130°,BC=290mm,CD=300mm,e=65mm,AD=150mm,DE=180mm,EF=500mm,构件1的角速度为ω1=10rad/s,试求构件5上点F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二、机构杆组划分 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原动件1)、II级杆组RRR(杆2、杆3)和II级杆组RRP(杆4及滑块5)组成。I级杆组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R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RRP,如图所示。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根据一级杆组AB求出B点的坐标,再根据二级杆组RRR求出E点的轨迹,最后根据三级杆组公式求出F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四、建立坐标系 建立以点A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系 五、计算编程 t=[0:0.01:pi./5]; %时间步长为0.01,周期为2π/10=π/5 xb=180.*cos(10.*t); %B点的横纵坐标 yb=180.*sin(10.*t); a0=580.*(150-xb); %RRR杆组求解BC与x轴正向夹角所用参数b0=580.*(-yb); c0=290^2+(150-xb).^2+(-yb).^2-300^2; w1=2.*atan((b0+(a0.^2+b0.^2-c0.^2).^0.5)./(a0+c0)); %BC与x轴正向夹角 xc=xb+290.*cos(w1); %C点横纵坐标 yc=yb+290.*sin(w1); w2=atan(yc./(xc-150)); %CD与x轴正向夹角X Y

哈工大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Ⅰ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分两个学期讲授。 《自动控制原理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1043010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总学时: 100 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16 习题课学时:0 上机学时: 学分:6.0 授课对象: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和电机方面的有关课程;复变函数和线性代数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李友善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教学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各件的作用;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线性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建立起以系统的概念、数学模型的概念、动态过程的概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测试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结合各种实践环节,进行自动控制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如:过程控制、数字控制、飞行器控制、智能控制、导航与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等打下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该课程在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2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及讲授内容,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控制系统,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2学时)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传递函数的性质,基本环节及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绘制,方框图的变换规则,典型系统的方框图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化简,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信号流图。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4学时) 典型输入信号,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质,二阶系统的标准型及其特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二阶系统的单位速度响应,初始条件不为零时二阶系统的过渡过程。 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高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近似计算。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线性系统的稳定条件,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稳态误差的计算:泰勒级数法和长除法,控制系统的无静差度,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12学时)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参数根轨迹,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4学时) 频率特性的概念,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表示,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表示,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v=0、1、2时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Nyquist稳定判据,用开环系统的Bode图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高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14学时)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基本控制规律。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用频率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相位滞后网络,用频率特性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控制系统的期望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根据期望频率特性确定串联校正参数。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1 一、(10分,每小题2分)试判断以下结论的正确性,若结论是正确的,则在其左边的括号 里打√,反之打×。 ( √ )1. 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 ( × )2. 若一个对象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是能控的,则其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也一定 是能控的。 ( × )3. 对一个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若它是状态能控的,则也一定是输出能控的。 ( √ )4. 对系统Ax x =&,其Lyapunov 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和矩阵A 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一致的。 二、(15分)考虑由下式确定的系统: 2 33 )(2+++= s s s s G 试求其状态空间实现的能 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和对角线标准型,并画出能控标准型的状态变量图。 解: 能控标准形为 能观测标准形为 对角标准形为 三、(10分)在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系统 求其状态转移矩阵。 解:解法1。 容易得到系统状态矩阵A 的两个特征值是2,121-=-=λλ,它们是不相同的,故系统的矩阵 A 可以对角化。矩阵A 对应于特征值2,121-=-=λλ的特征向量是 取变换矩阵 []???? ??--==-1112121ννT , 则 ? ? ????--=-21111 T 因此, ?? ? ???--==-20011 TAT D

从而, 解法2。拉普拉斯方法 由于 故 ?? ? ???+-+---=-==Φ----------t t t t t t t t At e e e e e e e e A sI L e t 222211 2222])[()( 解法3。凯莱-哈密尔顿方法 将状态转移矩阵写成 A t a I t a e At )()(10+= 系统矩阵的特征值是-1和-2,故 )(2)()()(10210t a t a e t a t a e t t -=-=-- 解以上线性方程组,可得 t t t t e e t a e e t a 2120)(2)(-----=-= 因此, ?? ? ???+-+---=+==Φ--------t t t t t t t t At e e e e e e e e A t a I t a e t 2222102222)()()( 四、(15分)已知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Cx y Bu Ax x =+=,&,是完全能观的,请画出观测器 设计的框图,并据此给出观测器方程,观测器设计方法。 解 观测器设计的框图: 观测器方程: 其中:x ~是观测器的维状态,L 是一个n ×p 维的待定观测器增益矩阵。 观测器设计方法: 由于 )](det[])(det[)](det[T T T T L C A I LC A I LC A I --=--=--λλλ 因此,可以利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来确定矩阵L ,使得T T T L C A -具有给定的观测器极点。具体的方法有:直接法、变换法。 五、(15分)对于一个连续时间线性定常系统,试叙述Lyapunov 稳定性定理,并举一个二阶系统例子说明该定理的应用。 解 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 线性时不变系统Ax x =&在平衡点0=e x 处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给定的对称正定矩阵Q ,李雅普诺夫矩阵方程Q PA P A T -=+有惟一的对称正定解P 。

自动控制原理重点总结(哈工大考研)

MATLAB不考 第二章 1.传递函数定义(面试可能要问:重点是零初始条件) 2.简单传递函数建模 3.基本环节及其传递函数(P22)(重点惯性环节、振荡环节) 4.方框图及信号流图的化简 5.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当时我们也没考 习题: 1、2、3、4、5、6(a,b,c)、7(a,d,f)、8(b)、9(a)、10(d,e,f)、11(b)、12(a)、16、17、20(a) 第三章(重点) 1.典型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及Z变换 2.二阶系统的开环、闭环传递函数;闭环系统的特征值分布图 3.一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图 4.P83式3.4.2和3.4.3要背,图3.4.4重点 5.欠阻尼二阶系统常用性能指标的计算(公式要背,振荡次数计算不常用,了解就可以) 6.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简单方法(速度反馈、PD控制) 7.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劳斯稳定判据 8.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计算(终值定理和动态误差系数都得掌握) 9.减小和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增大开环放大倍数、串联积分环节、顺馈控制) 习题: 1、2、3、6、7、9、10、12、14、15、16、19、22、23、29、30、34、36、38、39 第四章(重点) 1.根轨迹的概念、绘制规则10条规则(有公式的要记) 2.特殊根轨迹(与负反馈跟轨迹对比记忆),参数根轨迹 3.基于根轨迹法的校正(重点)(幅角条件重点)(过程及公式需要记)(附加开环零点(PD 控制)、串联超前校正、串联迟后校正、串联超前—迟后校正(一般不会考,太复杂)、反馈校正(移动不希望开环极点)) 习题: 1、2、3、5、6、7、8、9、11、14、15、16、17 第五章(重点)(我们当时给Bode图求传递函数是必考的) 1.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图(Nyquist图、Bode图、渐近Bode图)(Nichols图不考) 2.控制系统开环Nyquist图、开环渐近Bode图的粗略画法 3.非但未反馈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不考(P226的5.3.5) 4.Nyquist判据(根据Nyquist图判定、根据Bode图判定) 5.稳定裕度——图示(由Nyquist图计算;由Bode图的计算)及具体计算(相角裕度、幅值裕度) 6.怎样根据系统的开环Bode图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及稳态误差 7.二阶系统开环频域指标与闭环动态性能指标的关系(教材中p.246的式(5.8.2)、p.246的式(5.8.1)) 8.高阶系统的经验公式(教材中p.249的式(5.8.7)、p.249的式(5.8.8)) 9.教材P251的5.9.4,P252的5.9.8,5.9.9,加个公式 1 sin M γγ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A卷及答案

哈工大2010年春季学期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试题A 答案 一.(本题满分10分) 如图所示为一个摆杆系统,两摆杆长度均为L ,摆杆的质量忽略不计,摆杆末端两个质量块(质量均为M )视为质点,两摆杆中点处连接一条弹簧,1θ与2θ分别为两摆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12θθ=时,弹簧没有伸长和压缩。水平向右的外力()f t 作用在左杆中点处,假设摆杆与支点之间没有摩擦与阻尼,而且位移足够小,满足近似式sin θθ=,cos 1θ=。 (1)写出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2)写出系统的状态方程。 【解】 (1)对左边的质量块,有 ()2111211cos sin sin cos sin 222 L L L ML f k MgL θθθθθθ=?-?-?- 对右边的质量块,有 ()221222sin sin cos sin 22 L L ML k MgL θθθθθ=?-?- 在位移足够小的条件下,近似写成: ()112124f kL ML Mg θθθθ=--- ()21224kL ML Mg θθθθ=--

即 112442k g k f M L M ML θθθ??=-+++ ??? 21244k k g M M L θθθ??=-+ ??? (2)定义状态变量 11x θ=,21x θ=,32x θ=,42x θ= 则 12 2133441344244x x k g k f x x x M L M ML x x k k g x x x M M L =?? ???=-+++ ???? ? =????=-+? ????? 或写成 11 22334401 000014420001000044x x k g k x x M L M f ML x x x x k k g M M L ? ? ?? ?????????? ??-+???? ? ??????????=+??? ? ????? ?????????????????? ?????-+?? ? ? ?????? ? 二.(本题满分10分) 设一个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x Ax ,其中22R ?∈A 。 若1(0)1?? =??-??x 时,状态响应为22()t t e t e --??=??-?? x ;2(0)1??=??-??x 时,状态响应为 2()t t e t e --?? =??-?? x 。试求当1(0)3??=????x 时的状态响应()t x 。 【解答】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为()t t e =A Φ,根据题意有 221()1t t t e t e e --????==????--???? A x 22()1t t t e t e e --????==????--???? A x 合并得

哈工大1系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一、设计任务: 在新材料的分析测试工作中,需要在较宽的参数范围内真实再现材料的实际 工作环境。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材料分析设备是一个能准确 跟踪参考输入的伺服系统。该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 7. 继续参考题6给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合适的超前校正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为50,调节时间小于4秒(按2%准则),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秒-1。 二、设计过程: 原传递函数 ()042 (1)(2)(1)(1)2 G s s s s s s s = = ++++ 转折频率为11ω=和22ω=,剪切频率122c ωωω==,画出Bode 图如下:

系统的相位裕度2 18090arctan 2arctan 02 γ=---= 为了满足相位裕度50γ≥ 的条件,需要对系统进行超前补偿。由于要求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秒-1,所以放大系数K=2,即K 保持不变。 取50γ= ,11 1.3sin sin 50r M γ= == 2 2 1.5(1) 2.5(1)s r r c t M M πω??= +-+-??且要求s t 小于四秒。求得 2.1c ω≥,Mr Mr c 12-≤ωω知50.02≤ω。所以根据设计要求50.02≤ω在Bode 图上进行设计, 取2.02=ω(为了计算方便)求得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传递函数110 12.0)(++=s s s Gc 并且作图如下:

补偿之后的系统传递函数为) 110 )(12)(1()12.0( 2)()()(++++==s s s s s s Go s Gc s G 相位裕度 18090arctan 22.5arctan 4.5arctan 2.25arctan 0.4150.21γ=-+---= 1 1.3sin 50.21 r M = = ,22 1.5(1) 2.5(1) 3.82s r r c t M M s πω??=+-+-=?? 均满足设计条件。 2、计算机辅助设计: (1)校正前伯德图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_凸轮机构设计(第3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设计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208103 完成者: xxxxxxx 学号: 11208103xx 指导教师:林琳 设计时间: 2014.5.2

工业大学 凸轮设计 一、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其原始参数见表,据此设计该凸轮。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其线图 1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6 50π?≤ ≤) 升程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6 50π =Φ带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升程段方程式中得: ??? ?? ???? ??-=512sin 215650?ππ?S ;

?? ? ?????? ??-= 512cos 1601ππωv ; ?? ? ??= 512sin 1442 1?π ωa ; 2、凸轮推杆推程远休止角运动方程( π?π ≤≤6 5) mm h s 50==; 0==a v ; 3、凸轮推杆回程运动方程(9 14π ?π≤≤) 回程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9 5'0π= Φ,6 s π = Φ带入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回程段方程式中得: ?? ? ???-+=)(59cos 125π?s ; ()π?ω--=59 sin 451v ; ()π?ω-=59 cos 81-a 21; 4、凸轮推杆回程近休止角运动方程(π?π 29 14≤≤) 0===a v s ; 5、凸轮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根据以上所列的运动方程,利用matlab 绘制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①位移线图 编程如下: %用t 代替转角 t=0:0.01:5*pi/6; s=50*((6*t)/(5*pi)-1/(2*pi)*sin(12*t/5)); hold on plot(t,s); t=5*pi/6:0.01:pi; s=50; hold on plot(t,s); t=pi:0.01:14*pi/9; s=25*(1+cos(9*(t-pi)/5));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考试题B卷及答案

哈工大2010 年春季学期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试题B 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卷面分 作业分 实验分 总分 满分值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80 10 10 100 得分值 第 1 页 (共 8 页) 班号 姓名 一.(本题满分10分) 请写出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后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其中状态变量的设置如图所示,系统的输出变量为流经电感2L 的电流强度。 【解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 1113222332 1L x Rx x u L x Rx x Cx x x ++=?? +=??+=? 改写为1 13111 22 322 31 211111R x x x u L L L R x x x L L x x x C C ? =--+?? ?=-+???=-?? ,输出方程为2y x = 写成矩阵形式为

[]11 111222 2 331231011000110010R L L x x L R x x u L L x x C C x y x x ??? --???????????????? ???????=-+???? ??????? ??????????????? ? ???-?????? ? ? ??? ?? ?=??? ?????? 二.(本题满分10分) 单输入单输出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2)5(1)3()(1)2()y k y k y k r k r k ++++=++ 回答下列问题: (1)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取状态变量为1()()x k y k =,21()(1)()x k x k r k =+-,求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4)分析系统的状态能观性。 【解答】 (1)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z 变换有: ()()253()2()z z Y z z R z ++=+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 2()2 ()53 Y z z R z z z +=++ (2)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530D z z z =++= 特征根为1 4.3z =-,20.7z =-,11z >,所以离散系统不稳定。 (3)由1()()x k y k =,21()(1)()x k x k r k =+-,可以得到 21(1)(2)(1)(2)(1)x k x k r k y k r k +=+-+=+-+ 由已知得 (2)(1)2()5(1)3()y k r k r k y k y k +-+=-+-112()5(1)3()r k x k x k =-+- []212()5()()3()r k x k r k x k =-+-123()5()3()x k x k r k =--- 于是有: 212(1)3()5()3()x k x k x k r k +=--- 又因为 12(1)()()x k x k r k +=+ 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乐学网(哈工大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4030190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Graphics 总学时:30 讲课学时:20 实验学时:10 总学分:2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生物信息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分类:专业课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是许多后续课程(如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的基础课程,在CAD/CAM、(汽车、船舶、飞机的)外形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艺术、过程控制、系统环境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的可视化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生成算法、图形变换与裁剪、真实感图形生成算法、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写算法实现程序加深对图形学基本内容的理解,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1. 绪论(2学时)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与应用 2. 图形输入输出设备(2学时)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的组成,图形输入设备,图形输出设备,图形显示原理,图形软件标准

3. 基本图形生成算法(4学时) 直线、圆弧的DDA生成算法、Bresenham生成算法,扫描线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有序边表算法,边填充算法,种子填充算法的基本原理,简单的种子填充算法,扫描线种子填充算法 4. 图形变换与裁剪(6学时) 窗口视图变换,齐次坐标技术,二、三维图形几何变换,平行投影、透视投影变换,线段的Cohen-Sutherland裁剪、Liang-Basky裁剪算法,多边形的逐边裁剪、双边裁剪算法 5. 计算机动画(2学时) 传统动画与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动画中的常用技术,用flash制作简单的二维动画的方法 6. 高级计算机图形学快速浏览(4学时) 包括:自由曲线设计专题,几何造型与分形艺术专题,颜色科学及其应用专题,真实感图形显示专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以后,能对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方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计算机图形学在汽车、船舶、飞机的外形设计,以及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艺术、过程控制、系统环境模拟、虚拟现实等领域中的应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生成算法(包括直线和圆弧的生成算法、区域填充算法、图形几何变换、投影变换,线段裁剪、多边形裁剪算法等)和图形显示原理,三维实体的基本表示方法、以及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的方法、常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等内容,为以后深入研究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奠定基础。 2.实验基本要求 为了加深掌握常用的图形生成算法的基本原理,配合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共10学时,以验证课堂的理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编程实现一个基本图形生成算法(直线、圆弧生成算法,实区域填充算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2.25---2013.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设计题目 1)已知控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如下: 2)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1)超调量; (2)响应时间; (3)稳态误差; (4)最大速度; 2.题目分析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确定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完成使对系统无静差度和放大倍数的设计,稳态误差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再根据Bode 图设计串联校正环节,限制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最终使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二、人工设计 1.稳态误差设计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系统的无静差度符合要求,且系统放大倍数应符合如下要求: 得到: 在设计中,为方便计算并留有余量,取,并代入系统固有传递函数。 2.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绘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部分的Bode图,见附录。根据性能指标第12条中对超调量和响应时间的规定,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得到对系统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的要求: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 由于固有相角裕度过小而剪切频率远远大于性能指标要求,可先选用串联迟后校正: 取相角裕度,根据原有Bode图计算得到,并选取由此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为: 加入迟后校正后,再绘制Bode图(见附录),得到: 此时,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都比要求之偏小,应用串联超前校正: 取,根据Bode图得到,,由此确定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为: 加入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得到系统新的Bode图(见附录),并根据Bode 图,得到控制系统新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为; 知系统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并进行验算得到系统地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为: 经过验算,知控制系统经过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 控制系统固有部分的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1 图1

哈工大机械原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 共15分) 1. 按照两连架杆可否作整周回转,平面连杆机构分为 、 和 。 2. 平面连杆机构的 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好。 3. 运动副按接触形式的不同,分为 和 。 4.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 和 分别相等。 5. 凸轮从动件按其端部的形状可分为 从动件、 从动件和 从动件动件。 6.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 7.通过将铰链四杆机构的转动副之一转化为移动副时,则可得到具有移动副的 机构、 机构、摇块机构和 机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要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采用 传动。 A .直齿圆柱齿轮 B .斜齿圆柱齿轮 C .直齿锥齿轮 D .蜗杆蜗轮 2. 我国标准规定,对于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ha*= 。 A .1 B .0.25 C .0.2 D .0.8 3. 在机械传动中,若要得到大的传动比,则应采用 传动。 A. 圆锥齿轮 B. 圆柱齿轮 C. 蜗杆 D. 螺旋齿轮 4. 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为 。 A .0° B .90° C .45° D .15° 5. 一般情况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 机构。 A .转动副 B .移动副 C .高副 D .空间副 6. 齿轮的渐开线形状取决于它的 直径。 A .齿顶圆 B .分度圆 C .基圆 D .齿根圆 7. 对于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半径 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 A .必须小于 B .必须大于 C .可以等于 D .与构件尺寸无关 8.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中,齿距p ,法向齿距n p ,基圆齿距b p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A.p p p n b <= B.p p p n b << C.p p p n b >> D. p p p n b => 9. 轻工机械中常需从动件作单向间歇运动,下列机构中不能实现该要求的是 。 A.棘轮机构 B.凸轮机构 C.槽轮机构 D.摆动导杆机构 10. 生产工艺要求某机构将输入的匀速单向转动,转变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移动输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机构是 。

哈工大现代控制理论复习习题

欢迎阅读 《现代控制理论》复习题1 一、(10分,每小题2分)试判断以下结论的正确性,若结论是正确的,则在其左边的括号里打√, 反之打×。 ( √ )1. 由一个状态空间模型可以确定惟一一个传递函数。 ( × )2. 若一个对象的连续时间状态空间模型是能控的,则其离散化状态空间模型也一定 是能控的。 ( × )3. 对一个给定的状态空间模型,若它是状态能控的,则也一定是输出能控的。 ( √ )4. 对系统Ax x = ,其Lyapunov 意义下的渐近稳定性和矩阵A 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是一致的。 二、(15 解: 三、( A 可以因此,从而,解法2由于 故? ?解法3。凯莱-哈密尔顿方法 将状态转移矩阵写成 A t a I t a e At )()(10+= 系统矩阵的特征值是-1和-2,故 )(2)()()(10210t a t a e t a t a e t t -=-=-- 解以上线性方程组,可得 t t t t e e t a e e t a 2120)(2)(-----=-=

因此, ?? ? ???+-+---=+==Φ--------t t t t t t t t At e e e e e e e e A t a I t a e t 2222102222)()()( 四、(15分)已知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Cx y Bu Ax x =+=, ,是完全能观的,请画出观测器设计 的框图,并据此给出观测器方程,观测器设计方法。 解 观测器设计的框图: 观测器方程: 其中:x ~是观测器的维状态,L 是一个n ×p 维的待定观测器增益矩阵。 观测器设计方法: 由于T T T T 因此,五、(解 Q 将矩阵A 根据塞尔维斯特方法,可得 04 5 det 02321>==?>= ?P 故矩阵P 是正定的。因此,系统在原点处的平衡状态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六、(10分)已知被控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试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律,使得闭环系统的极点为-1 ± j 。 解 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是 将控制器 []x k k u 10-= 代入到所考虑系统的状态方程中,得到闭环系统状态方程 该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是 )2()3()det(012k k A I c ++++=-λλλ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自动控制原理 大作业 (设计任务书)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5、 参考图 5 所示的系统。试设计一个滞后-超前校正装置,使得稳态速度误差常数为20 秒-1,相位裕度为60度,幅值裕度不小于8 分贝。利用MATLAB 画出 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与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 一.人工设计过程 1、计算数据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为满足设计要求,这里将超前滞后装置的形式选为 ) 1)(()1)(1()(2 12 1T s T s T s T s K s G c c ββ++++ = 于就是,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 G s G c 。这样就有 )5)(1()(lim )()(lim 00++==→→s s s K s sG s G s sG K c c s c s v 205 ==c K 所以 100=c K 这里我们令100=K ,1=c K ,则为校正系统开环传函) 5)(1(100 )(++=s s s s G 首先绘制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 由图1可知,增益已调整但尚校正的系统的相角裕度为? 23.6504-,这表明系统就是不稳定的。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设计的下一步就是选择一个新的增益穿越频率。由)(ωj G 的相角曲线可知,相角穿越频率为2rad/s,将新的增益穿越频率仍选为2rad/s,但要求2=ωrad/s 处的超前相角为? 60。单个超前滞后装置能够轻易提供这一超前角。 一旦选定增益频率为2rad/s,就可以确定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中的相角滞后部分的转角频率。将转角频率2/1T =ω选得低于新的增益穿越频率1个十倍频程,即选择2.0=ωrad/s 。要获得另一个转角频率)/(12T βω=,需要知道β的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