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点击数:401

王毅兰,徐艳平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综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阐释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提出了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展望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

Overview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Its Control Strategies

WANG Yilan,XU Yanp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overviewed,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introduced,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prospected.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control strategies;overviews

材料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的出现,加之我国拥有—铁—硼)的储量,使得永磁电机活跃在各个工业生产中。永磁同步电机(PM 的电机,具有转子转动惯量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例如在数控机床等场合,永磁同步电动机正在逐步取代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明显地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损耗,避免了电机发热,从而提高效果。

MSM 运动控制系统中,它比异步电动机更便于实现磁场定向控制,可以获得特性,使控制系统具有十分优良的动、静态特性。

机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分凸装式、嵌入式和内埋式三种基本形式,如图1 所示,前两种阻与交轴磁阻相等,因此交、直轴电感相等,即Ld=Lq,表现为隐极性质;另,因此Ld

单便宜,应用较多。这种结构中电机转子直径变得较小,从而导致电机的小惯量中小电感不总是有利,因为小电感将导致弱磁控制。在弱磁控制期间虽然电压但速度依然需要不断上升。弱磁控制是通过增加反相直轴定子电流分量实现的磁电流和低负载实现弱磁。

增大漏磁链,因增大的交轴电感使电枢的反应增大,致使极角增大和转矩降低然结构复杂、昂贵,但它具有高气隙磁通密度,因此它产生的转矩比凸装式电弦分布,从而降低齿槽转矩效应。

动机的特点

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特点。

功率因数、节能用永磁体代替电励磁,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可以显著提高功率铁耗,PMSM 的效率较电励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要高。而且,PMSM 在25%较高的功率因数和效率,使电机在轻载运行时的节能效果更为显著,这样,在。

速、转速平稳PMSM 与异步电动机相比,具有较低的惯性,对于一定的电动机高。

量轻随着高性能永磁材料的不断应用,PMSM 的功率密度大大提高,与同容量大的减少。

、可靠性高在医疗器械、化工、轻纺、仪器仪表等领域均获得应用。与直流电同步电动机没有电刷,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动机控制策略

的调速主要通过改变供电电源的频率来实现。目前常用的变频调速方式有转速频率控制、基于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Vector Control)以及直接转矩控制(Di

压频比控制

频比控制是一种最常用的变频调速控制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控制V/f恒定,使磁控制电机的转矩和转速。这种控制方法低速带载能力不强,须对定子压降实行气隙磁通,不能调节转矩,故性能不高。但该方法由于实现简单、稳定可靠,求不太高的场合,如对通风机、水泵等的控制,仍是首选的方法。

的突出优点就在于频率控制环节的输入是转差信号,而频率信号是由转差信号,在转速变化过程中,实际频率随着实际转速同步地上升或者下降。尽管转差转矩,但它依据的只是稳态模型,并不能真正控制动态过程中的转矩,从而得

如图2 所示。

子工程师Balschke 首次提出矢量控制理论,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获得了一次质链旋转空间矢量为参考坐标,将定子电流分解为相互正交的两个分量,一个与,另一个与磁链方向正交,代表定子电流转矩分量,分别对它们进行控制,获。因其控制结构简单,控制软件实现较容易,已被广泛应用到调速系统中。但坐标变换,并需准确观测转子磁链,而且对电机的参数依赖性很大,难以保证

理论进行控制时,具有和直流电动机类似的特性。矢量控制的优点在于调速范转子磁链定向会受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影响而失真,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调速性能提高系统的调速性能和鲁棒性。

[21]采用PI 控制,文献[20]中电流环、速度环均采用PI 调节,由仿真结果得极大的影响,永磁同步电机是一个具有强耦合的非线性对象,很难用精确的数性控制器,鲁棒性不够强,所以,在调速系统中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调速性能求较高的场合,这就需要对PI 算法进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性能。文献[2纯采用PI 调节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提出了采用分段PI 速度调节的方法,即Ki。在初期,可加大比例调节成分,随着误差减小适当加大积分系数,这样系及其正反转控制。

M的电压空间矢量的弱磁控制方面所做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矢量PWM(制方法,在电机转速达到基本转速之前采用最大转矩/电流策略控制,超过基本略,使电机具有更大的调速空间,该策略可实现电压矢量近似连续调节,同传减小了PMSM的转矩脉动,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DTC)框图如图3 所示。

nbrock 教授提出的高性能交流电机控制策略,摒弃了矢量控制的解耦思想,不等效与转化,省去了复杂的坐标变换;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实现了在定子坐标、控制,定子磁链的估计仅涉及定子电阻,减弱了对电机参数的依赖性,很大制简单,转矩响应快,动态性能好。开始时是使用于异步电机控制中,后来逐ng,M.F.Rahman 和Y.W.Hu 等人把直接转矩控制与永磁同步电机结合起来,矩控制理论,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案,并且成功地拓展到了弱

技术是继矢量控制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应用在感应电机中,随后应用到永磁同机不能像异步电机那样用零电压矢量降低转矩,而采用反向电压减小转矩,这析了零电压矢量在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中的不同作用,构造了一种应用零电压表,如表1 所列,可以改善转矩脉动和系统性能。文献[11]也构造了一种新型的了传统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正确地使用零电压矢量能够有效减矩控制的系统能以较大的转矩启动,并且含零电压矢量的系统的转矩平稳性较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稳定。

的是按一定规则从预制的开关表中选取近似合适的电压空间矢量对电机转矩和压矢量有限,不同程度地导致DTC 系统出现较大的磁链和转矩脉动。文献[3]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通过相邻基本电压矢量和零矢量合成,得到所需的任意电调。SVM DTC 控制可在不改变系统硬件结构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连续变化的链和转矩更精确的控制,从而降低转矩脉动。

控制方法和性能上,文献[4]和文献[5]提出了新的方法,文献[4]在矢量控制策方法,综合利用自控方式与他控方式各自的优点,在动态情况下,采用自控方,提高系统动态响应能力以及增强系统稳定性,当电机进入稳态运行时切换到标,减小转速波动和转矩脉动,兼顾调速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取得了更好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研究,给出基于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因为当给定电压矢量接近永磁体转子轴线时,可

采用表决机制,多次测量后确定检测结果,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更高的检测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结合,使系统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频率优化和电压空间矢量合理选择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的转矩调节方法,即通滞环比较器的滞环宽度值。这样在充分利用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同时不仅克服率要求的缺陷,而且克服了在转速变化过程中采用固定滞环宽度值带来的功率低速转矩调节性能下降的缺陷。

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观测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补偿磁链观测器。磁链观测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中关键部分,直接关系到电机,适合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应用的新型非线性正交反馈补偿磁链观测器算

用的基于非线性正交反馈补偿的磁链观测器不仅能在高速下准确观测磁链,而低速时的不足和弊端,从而验证了基于非线性正交反馈补偿的磁链观测器在理

稳态运行平稳,电流正弦,磁链能够运行在圆形轨迹上。

器控制

的调速系统离不开闭环控制,但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带来了系统成本增加、体积度传感器控制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核心是如何准确获取电机的转速信息。

代表性的方案有:瞬时转速估计法,PI 控制器法,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法,法。

在无位置传感器的条件下检测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适用于凸极和隐极同步电止、低速、高速范围内均可以估计出转子的实际位置,通过向电动机的定子绕效应即可确定转子的初始位置。

早先的无传感器控制方法主要集中在高速条件下,有:磁链位置估算法,特点决于电压、电流的测量精度及电机参数准确性;扩展卡曼滤波法,可以直接获,能很好地抑制测量和扰动噪声,但算法对电机参数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卡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任意同步旋转坐标系上利用电机稳态操作的结果估计转速的估计,采用的反电动势常数补偿算法,系统对反电势参数的变化相当稳,速度控制范围宽。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凸极原理,并且基于这个原理介绍了一种根据输简便,且没有依赖电机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或要进行复杂计算等缺点。仅需要一套针对初始磁极位置检测的程序即可。整个程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压矢量,并选择一个大的电压矢量作为起始的角度;第二部分将整个电气360毅从0毅或者180毅开始,测量给定电压矢量的电流,在保证测到最大电流时,尽可能的缩短;第三步则是进一步细分角度,利用二分法来精确的检测磁极位无须预知电机的参数,无须增加硬件设备,仅须在每次启动电机时导入相应程机未来研究热点

方面,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永磁同步电机体积能够再减小。

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性能。

感器控制的速度辨识的研究、矢量控制的鲁棒性研究,直接转矩中电压矢量选机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问题,研究哪些因素对稳定性有影响。

6-),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

),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调速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改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

鹏. 一种改进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

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性能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同步电动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J].微电机,2004.

S K Sul.New Stand-still Position de-tection Strategy for PMSM Drive without Rota onf. record of IEEE,QPEC,1994:363-369.

,J Kang,S K Sul.Initial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of PMSM at Standstill without Pr s And Drivers,199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EMD 99.9-12,1999,(5):785-78 R D Lorenz.Transducerless Position andVelocity Estimationin Induction Machines 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3,31(2):240.

,Kenneth A. Adaptive Flux and Speed Estimation for Induction Motors[C]. Proceedi an Diego,California,1999,2521-2525.

郑敏,卢航远,杨成忠.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改进与仿真[J].机电工程,延年,孟淮玉,杜海军.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磁链观测研究[J].江苏电器范启富,朱武标.一种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磁极位置检测方法[J]. 兰州工业高等6-28.

蒋静坪,许振伟.交流伺服系统及其先进控制策略综述[J].机床与液压,2002,6毛宗源,罗彬,暨棉浩.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速度传感器控制[J].电力电子技术,王燕秋,王英丽.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转速估算方法综述[J]. 辽宁

l. Spee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method for an Industry Drive System [J]. IEEE 34-1039.

贺益康.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零矢量的作用研究[J].电气传动,2006,3刘景林.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与仿真[J].微电机,2007,40(4): 12-14.军.基于矢量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研究[J].电机设计,2009.

曾岳南,曾建安,等.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调速系统综述和展望[J].电气时代,2声华.基于矢量控制的高性能异步电机速度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Capolinoga. Vector Control of a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Using A 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8,13 (6):1089-1099.

孙淑琴,安海忠,等.基于DSP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设计[J].吉林大4): 343-346.

胡育文.磁链观测器的实现[J].电源世界,2004(4).

李耀华,孟彦京.现代交流传动系统调速技术综述[J].微计算机信息(测控自动化王占扩,杨立永.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综述[J].变频器世界,2006.卢柱强.基于MATLAB/Simulink 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建模[J]. 华2004,32(1).

育文.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理论及控制方案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分析与仿真研究[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 . . .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整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

一、 概述 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其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均为平行的直线,这是各类交流电动机所没有的特性。此外,直流电动机还有起动转矩大、效率高、调速方便、动态特性好等特点。优良的控制特性使直流电动机在7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里,在有调速、控制要求的场合,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复杂,其定子上有激磁绕组产生主磁场,对功率较大的直流电动机常常还装有换向极,以改善电机的换向性能。直流电机的转子上安放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直流电源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将直流电送入电枢绕组并转换成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即进行机械式电流换向。复杂的结构限制了直流电动机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电刷和换向器的滑动接触造成了机械磨损和火花,使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多、可靠性低、寿命短、保养维护工作量大。换向火花既造成了换向器的电腐蚀,还是一个无线电干扰源,会对周围的电器设备带来有害的影响。电机的容量越大、转速越高,问题就越严重。所以,普通直流电动机的电刷和换向器限制了直流电动机向高速度、大容量的发展。 在交流电网上,人们还广泛使用着交流异步电动机来拖动工作机械。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保养维护简便。但是,与直流电动机相比,它调速性能差,起动转矩小,过载能力和效率低。其旋转磁场的产生需从电网吸取无功功率,故功率因素低,轻载时尤甚,这大增加了线路和电网的损耗。长期以来,在不要求调速的场合,例如风机、水泵、普通机床的驱动中,异步电动机占有主导地位,当然这类拖动中,无形中损失了大量电能。 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彩同步电动机,其主要原因是同步电动机不能在电网电压下自行起动,静止的转子磁极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平均转矩为零。人们亦知道变频电源可解决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问题,但在70年代以前,变频电源是可想而不可得的设备。所以,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看到用同步电动机作原动机。在大功率范围内,偶尔也有同步电动机运行的例子,但它往往是用来改善大企业的电网功率因数。 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和应用,主要的原因有: 1、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发展 永磁材料近年来的开发很快,现有铝镍钴、铁氧体和稀土永磁体三大类。稀土永磁体又有第一代钐钴1:5,第二代钐钴2:17和第三钕铁硼。铝镍钴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成功的永磁材料,虽其具有剩磁感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它矫顽力低,抗退磁能力差,而且要用贵重的金属钴,成本高,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它在电机中的应用。铁氧体磁体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永磁材料,其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低廉,有较高的矫顽力,其不足是剩磁感应强度和磁能积都较低。钐钴稀土永磁材料在六十年代中期问世,它具有铝镍钴一样高的剩磁感应强度,矫顽力比铁氧体高,但钐稀土材料价格较高。80年代初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它具有高的剩磁感应强度,高的矫顽力,高的磁能积,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在电机中使用。它们不足是温度系数大,居里点低,容易氧化生锈而需涂复处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改进提高,这些缺点大多已经克服,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最高的工作温度已可达180℃,一般也可达150℃,已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电机的使用要求。表1是各种永磁材料性能比较。 表1各种永磁材料的性能比较 永磁材料剩磁(T)Br(T) 矫顽力HcB(KA/m) 内禀矫顽力Hcj(KA/m) 最大磁能积(BH)m(KJ/m3)剩磁可逆温度系数αB(%C) 居里温度Tc8(C) 中等水平钕铁硼`` 1.26 967 955 310 -0.12 350 较高水平的钐钴1.00 746 766 210 -0.03 850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结构及方法)

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控制方法 2.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省去了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因而它是近年来研究得较多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类方法比较多:按工作主磁场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径向磁场式和轴向磁场式;按电枢绕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转子式(常规式)和外转子式;按转子上有无起绕组,可分为无起动绕组的电动机(用于变频器供电的场合,利用频率的逐步升高而起动,并随着频率的改变而调节转速,常称为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有起动绕组的电动机(既可用于调速运行又可在某以频率和电压下利用起动绕组所产生的异步转矩起动,常称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按供电电流波形的不同,可分为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永磁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用于频率可调的传动系统时,形成一台具有阻尼(起动)绕组的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定子与绕组式同步电动机的定子基本相同。但根据转子结构可分为凸极式和嵌入式两类。凸极式转子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表面,如图 2-1(a)。因为永磁材料的磁导率十分接近空气的磁导率,所以在交轴(q 轴)、直轴(d 轴)上的电感基本相同。嵌入式转子则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内部,如图 2-1(b),因此交轴的电感大于直轴的电感。并且,除了电磁转矩外,还有磁阻转矩存在。 为了使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具有正弦波感应电动势波形,其转子磁钢形状呈抛物线状,其气隙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尽量呈正弦分布;定子电枢绕组采用短距分布式绕组,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谐波磁动势。永磁体转子产生恒定的电磁场。当定子通以三相对称的正弦波交流电时,则产生旋转的磁场。两种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推动转子旋转。如果能改变定子三相电源的频率和相位,就可以改变转子的转速和位置。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应用与研究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应用与研究 目前工业领域中采用的高压中、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普遍存在效率偏低、功率因数差等浪费电能现象。为实现中、大功率电动机高效节能目标,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成功后,对现场应用尚无完整的试验研究数据,缺少通过试验和监测手段对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本文通过在张家口发电厂首次应用,并通过严格试验得出相关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 标签: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现场方案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引言 在工业、建筑以及公用设施领域中电动机是重要的原动力设备,也是电能消耗的最大用户,和节电潜力的最大用户。2012年我国各类电动机总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其中异步电动机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动机装机容量的90%,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占工业用量的75%,系统用电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15%,相当于每年浪费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目前工业领域中采用的高压中、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普遍存在效率偏低、功率因数差等浪费电能现象。而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能否达到高效节能目标,现场应用前景如何,已经引起国内各大企业关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选择电机在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方面要取得突破。本文将通过在张家口发电厂首次应用和现场试验进行分析。为企业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提供参考。 一、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 1.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历程 电机属于电磁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实现电能与机械能间的不断转换。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气息磁场是必不可少的。获得磁场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电流得到。该种电机叫做电励磁电机,这种电机需要具备专门用来产生电流磁场的绕组,同时,为了保证电流的正常流动还需要为电机提供不间断的能量供应。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永磁体来获得磁场,这可以大大简化电机的结构,同时,因为永磁体一旦磁化(充磁)之后就永久具有磁性,不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这也大大的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就是通过永磁体获得磁场的电动机,永磁体材料的发展促进了此种电动机的发展。稀土钴和钕铁硼永磁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这两种永磁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促进的电动机的发展,因为这两种材料具有特别适用于电机装置的特性,包括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线性退磁曲线以及高磁能积。

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原理3D

永磁同步电动机 这些年永磁同步电动机得到较快发展,其特点是功率因数高、效率高,在许多场合开始逐步取代最常用的交流异步电机,其中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性能优越,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节能电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与工作原理与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多为4极形式,三相绕组按3相4极布置,通电产生4极旋转磁场。下图是有线圈绕组的定子.如下示意图1。 图1定子铁芯与绕组 如下图2是电机机座与定子。 图2机座与定子

永磁同步电动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不同是转子结构,转子上安装有永磁体磁极,图3左就是一个安装有永磁体磁极的转子,永磁体磁极安装在转子铁芯圆周表面上,称为凸装式永磁转子。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图3右,这是一个4极转子。 图3凸装式永磁转子 根据磁阻最小原理,也就是磁通总是沿磁阻最小的路径闭合,利用磁引力拉动转子旋转,于是永磁转子就会跟随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同步旋转。 图4左是另一种安装有永磁体磁极的转子,永磁体磁极嵌装在转子铁芯表面,称为嵌入式永磁转子。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见图右,这也是一个4极转子。 图4嵌入式永磁转子铁芯1

图5右是一种嵌入式永磁转子,永磁体嵌装在转子铁芯内部,为防止永磁体磁通短路,在转子铁芯开有空槽或在槽内填充隔磁材料。磁极的极性与磁通走向见下右图,这也是一个4极转子。 图5嵌入式永磁转子铁芯2 下图6为装上转轴的嵌入式永磁转子 图6嵌入式永磁转 转子铁芯两侧装上风扇然后与定子机座组装成整机,见下图7。

图7永磁同步电动机剖面图 这种永磁同步电动机不能直接通三相交流的起动,因转子惯量大,磁场旋转太快,静止的转子根本无法跟随磁场旋转。这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多用在变频调速场合,启动时变频器输出频率从0开始上升到工作频率,电机则跟随变频器输出频率同步旋转,是一种很好的变频调速电动机。 通过在永磁转子上加装笼型绕组,接通电源旋转磁场一建立,就会在笼型绕组感生电流,转子就会像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起动旋转。这就是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是近些年开始普及的节能电机。如下图8为永磁转子铁芯 图8笼型绕组永磁转子铁芯 笼型转子有焊接式与铸铝式:在转子每个槽内插入铜条,铜条与转子铁芯两侧的铜端环焊接形成笼型转子;与普通交流异步电动机一样采用铸铝式转子,将熔化的铝液直接注入转子槽内,并同时铸出端环与风扇叶片,是较廉价的做法,下图9是一个铸铝式笼型转子。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1 引言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功率 密度大;损耗小,效率高;电机形状和尺寸灵活多变等显著优点,因此在航空航 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器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直流电 动机调速系统被由变频电源和交流电动机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所取代,变频调速 永磁同步电动机也应运而生。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电 动势波形和供电电流波形都是理想矩形波(实际为梯形波)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另 一类是两种波形都是正弦波的一般意义上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这类电机通常由变 频器频率的逐步升高来起动,在转子上可以不用设置起动绕组。 本文使用Ansoft Maxwell 软件中的RMxprt 模块进行了一种调速永磁同步电 动机的电磁设计,并对电机进行了性能和参数的计算,然后将其导入到Maxwell 2D 中建立了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电机的基本特性进行 了瞬态特性分析。 2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 2.1 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的确定、定子 冲片设计、定子绕组的设计、永磁体的设计等。通过改变电机的各个参数来提高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η、功率因数cos ?、起动转矩st T 和最大转矩max T 。本例所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及其性能指标如下: 额定数据 数值 额定功率 N 30kw P = 相数 =3m 额定线电压 N1=380V U 额定频率 =50Hz f 极对数 =3p 额定效率 N =0.94η 额定功率因数 N cos =0.95? 绝缘等级 B 级 计算额定数据: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题课 报告 报告题目: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系 姓名:沈召源 学号:14S006040 2016年1月

目录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系统模型 (2) 1.4 控制方法设计 (4) 1.5 系统仿真 (7) 1.6 结论 (8) 参考文献 (8)

1.1 研究背景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惯量小、重量轻等优点,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永磁同步电机的各种控制算法中,使用最多的是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而这两种控制方式都需要转子位置,但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采用限制了系统使用范围。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大多采用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码盘等传感器检测速度和位置的反馈量,这不但提高了驱动装置的造价,而且增加了电机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线路和接口电路,使系统易于受环境干扰、可靠性降低。由于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安装、维护方便、可靠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是在电机转子和机座不安装电磁或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利用电机绕组中的有关电信号,通过直接计算、参数辨识、状态估计、间接测量等手段,从定子边较易测量的量如定子电压、定子电流中提取出与速度、位置有关的量,利用这些检测到的量和电机的数学模型推测出电机转子的位置和转速,取代机械传感器,实现电机闭环控制。 最早出现的无机械传感器控制方法可统称为波形检测法。由于同步电机是一个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何种方法获取转速和转角。目前适合永磁同步电机的最主要的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定子端电压和电流直接计算出θ和ω。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场旋转理论,即在电机稳态运行时,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同步旋转,且两磁链之间的夹角相差一个功角δ,该方法适用于凸极式和表面式永磁同步电机。该方法计算方法简单,动态响应快,但对电机参数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结合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 (2)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先假设转子所在位置,利用电机模型计算出该假设位置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值,并通过与实测的电压、电流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值,该差值正比于假设位置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角度差。当该值减小为零时,则可认为此时假设位置为真实位置。采用这种方法,位置精度与模型的选取有关。该方法应用于PMSM时有一些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3)观测器基础上的估计方法。观测器的实质是状态重构,其原理是重新构造一个系统,利用原系统中可直接测量的变量,如输出矢量和输入矢量作为它的输入信号,并使输出信号在一定条件下等价于原系统的状态。目前主要存在的观测器:全阶状态观测器、降阶状态观测器、推广卡尔曼滤波和滑模观测器。其中滑模观测器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其在本质上是不连续的开关控制,因此会引起系统发生抖动,这对于矢量控制在低速下运行是有害的,将会引起较大的转矩脉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提供了一种迭代形式的非线性估计方法,避免了对测量的微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得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得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得原理如下在电动机得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得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得磁极就是固定得,根据磁极得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得原理,在定子中产生得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得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得旋转磁极得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得起动过程瞧成就是由异步启动阶段与牵入同步阶段组成得。在异步启动得研究阶段中,电动机得转速就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得,造成上诉得主要原因就是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等一系列得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就是振荡着上升得。在起动过程中,电动机就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得,其她得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得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得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得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得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得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得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得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得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就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得。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得最大得特点就是它得定子结构与普通得感应电机得结构非常非常得相似,主要就是区别于转子得独特得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与常用得异步电机得最大不同则就是转子得独特得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得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得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得运行性能就是最受关注得,影响其性能得因素有很多,但就是最主要得则就是永磁同步电机得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与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得优点。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与磁场分析 1 引言 与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功率密度大;损耗小,效率高;电机形状和尺寸灵活多变等显著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国防、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器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被由变频电源和交流电动机组成的交流调速系统所取代,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也应运而生。变频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电动势波形和供电电流波形都是理想矩形波(实际为梯形波)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另一类是两种波形都是正弦波的一般意义上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这类电机通常由变频器频率的逐步升高来起动,在转子上可以不用设置起动绕组。 本文使用Ansoft Maxwell软件中的RMxprt模块进行了一种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并对电机进行了性能和参数的计算,然后将其导入到Maxwell 2D中建立了二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电机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瞬态特性分析。 2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 2.1 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设计主要包括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的确定、定子冲片设计、定子绕组的设计、永磁体的设计等。通过改变电机的各个参数来提高 T。本例所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效率η、功率因数cos?、起动转矩st T和最大转矩max 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及其性能指标如下: 计算额定数据:

(1) 额定相电压:N 220V U U == (2) 额定相电流:3 N N N N N 1050.9A cos P I mU η??== (3) 同步转速:160=1000r /min f n p = (4) 额定转矩:3 N N 1 9.5510286.5N m P T n ?==g 2.2 主要尺寸和气隙长度的确定 永磁电机的主要尺寸包括定子内径和定子铁心有效长度,它们可由如下公式 估算得到: 2 i11P D L C n '= N N N cos E K P P η?'=, 6.1p Nm dp C K K AB δ α=' 式中,i1D 为定子内径,L 为定子铁心长度,P '为计算功率,C 为电机常数。 E K 为额定负载时感应电势与端电压的比值,本例取0.96;p α'为计算极弧系数, 初选0.8;Nm K 为气隙磁场的波形系数,当气隙磁场为正弦分布时等于1.11;dp K 为电枢的绕组系数,初选0.92。A 为电机的线负荷,B δ为气隙磁密,A 和B δ的 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电机的参数和性能,应从电机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出发 来选取最合适的A 和B δ值,本例初选为200A/cm,0.7T A B δ==。 由上式可初步确定电机的2i1D L ,但要想进一步确定i1D 和L 各自的值,还应选择主要尺寸比i1i122L L pL D D p λπτπ===,其中τ为极距。通常,中小型同步电动机的0.6~2.5λ=,一般级数越多,λ也越大,本例初选1.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气隙长度δ一般要比同规格的感应电动机的气隙大,主要 是因为适当的增加气隙长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小永磁同步电动机过大的杂 散损耗,减低电动机的振动与噪声和便于电动机的装配。所以设计永磁同步电动 机的气隙长度时,可以参照相近的感应电动机的气隙长度并加以适当的修改。本 例取=0.7mm δ。 确定电动机定子外径时,一般是在保证电动机足够散热能力的前提下,视具 体情况为提高电动机效率而加大定子外径还是为降低成本而减小定子外径。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完美格式整理版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 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应用与研究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应用与研究 摘要:目前工业领域中采用的高压中、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普遍存在效率偏低、功率因数差等浪费电能现象。为实现中、大功率电动机高效节能目标,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成功后,对现场应用尚无完整的试验研究数据,缺少通过试验和监测手段对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本文通过在张家口发电厂首次应用,并通过严格试验得出相关研究数据和分析结果。 关键词: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研究结果分析现场方案 引言 在工业、建筑以及公用设施领域中电动机是重要的原动力设备,也是电能消耗的最大用户,和节电潜力的最大用户。2012年我国各类电动机总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其中异步电动机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动机装机容量的90%,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占工业用量的75%,系统用电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15%,相当于每年浪费电能约1500亿千瓦时。 目前工业领域中采用的高压中、大功率异步电动机普遍存在效率偏低、功率因数差等浪费电能现象。而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能否达到高效节能目标,现场应用前景如何,已经引起国内各大企业关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13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选择电机在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方面要取得突破。本文将通过在张家口发电厂首次应用和现场试验进行分析。为企业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提供参考。 一、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概述 1、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历程 电机属于电磁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实现电能与机械能间的不断转换。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气息磁场是必不可少的。获得磁场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电流得到。该种电机叫做电励磁电机,这种电机需要具备专门用来产生电流磁场的绕组,同时,为了保证电流的正常流动还需要为电机提供不间断的能量供应。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永磁体来获得磁场,这可以大大简化电机的结构,同时,因为永磁体一旦磁化(充磁)之后就永久具有磁性,不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这也大大的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就是通过永磁体获得磁场的电动机,永磁体材料的发展促进了此种电动机的发展。稀土钴和钕铁硼永磁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出现,这两种永磁材料的出现极大的促进的电动机的发展,因为这两种材料具有特别适用于电机装置的特性,包括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线性退磁曲线以及高磁能积。 我国专家学者自主开发的高效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实心转子磁极铁芯和启动笼复合结构,消弱了齿谐波,减少了转子表面损耗,提高了电机效率。同时,非均匀气隙和优化通风散热,有效的控制了电机温升。该种电机同异步电机相比各项指标显著提供,额定负载效率大于96%,功率因数大于0.98,综合节电率在8%-15%。 2、高压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优点

永磁同步电机

高强度永磁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结构,它由中心轴,铁芯和附着在其外圆表面上的至少1对圆弧面形的磁钢构成圆辊状结构,各相邻两磁钢侧面之间留有气隙,各磁钢通过相应的锁紧件与铁芯构成锁紧联结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强度差、磁钢易被甩出,易出现事故的问题,用于制作各型永磁同步电机。 交流永磁同步调速电梯电机之特性 石正铎路子明 我国电梯性能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变频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异步变频电动机存在低频低压低速时的转矩不够平稳进而影响低速段运行不理想的缺点。用永磁同步调速电机替代交流异步电机,用同步变频替代异步变频可以解决低速段的缺点和启动及运行中的抖动问题,使电梯运行更平稳、更舒适,同时减小电机的体积,降低噪音。采用有齿轮电梯曳引机,当电梯制动器失灵、轿厢产生自由落体时,可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流制动功能保证轿厢低速溜车,为电梯安全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一、永磁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的主要区别及特点 由于异步电机是靠电机定子电流为电机转子励磁的,而永磁电机转子是用永磁体直接产生磁场不需要电励磁。因此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形状和尺寸灵活多样等特点。 二、交流永磁同步调速电梯电机的主要优点 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由于永磁电机转子不需要励磁,省去了线圈或鼠笼,简化了结构,实现了无刷,减少了故障,维修方便简单,维修复杂系数大大降低。 2、低温升、小体积永磁同步电机与感应电机相比,因为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而具备: (1)、功率因数高近于1。 (2)、反电势正弦波降低了高次谐波的幅值,有效的解决了对电源的干扰。 (3)、减小了电机的铜损和铁损。 同步电机温升小(约38K),电机外形小,体积与异步电机相比,降低一至两个机座号。 3、高效率超节能,因为功率因数高(可近似为1),又省去电励磁,减少了定子电流和定子转子电阻的损耗,效率高(94~96%),满载起动电流比异步减少一半,所以节能效果明显,用于电梯时,同步电机可节能40%以上(用户实际使用后测试结果),轻载电流小,只相当于异步电机的10%,如11KW异步电机轻载时异步电机电流10A,而同步电机轻载电流只有0.7A。 4、调速范围宽,可达1:1000甚至于更高(异步电机只有1:100),调速精度极高,可大大提高电梯的品质。 5、永磁同步电梯电机在额定转速内保持恒转矩,对于提高电梯的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可以做到给定曲线与运行曲线重合,特别是电动机在低频、低压、低速时可提供足够的转矩,避免电梯在启动缓速过程抖动,改善电梯启制动过程的舒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新型电机控制理论和稀土永磁材料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得以迅速的推广应用。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体积小,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对其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这里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各种控制策略发展方向。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当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通入三相交流电时, 三相电流在定子绕组的电阻上产生电压降。由三相交流电产生的旋转电枢磁动势及建立的电枢磁场,一方面切割定子绕组,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另一方面以电磁力拖动转子以同步转速旋转。电枢电流还会产生仅与定子绕组相交链的定子绕组漏磁通, 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漏电动势。此外,转子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也以同步转速切割定子绕组,从而产生空载电动势。为了便于分析,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假设以下参数[2-3]: ② 忽略电动机的铁心饱和; ②不计电机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 ③定子和转子磁动势所产生的磁场沿定子内圆按正弦分布,即忽略磁场中所有的空间谐波;④各相绕组对称,即各相绕组的匝数与电阻相同,各相轴线相互位移同样的电角度。 在分析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时,常采用两相同步旋转(d ,q )坐标系和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图1 给出永磁同步电动机在(d ,q )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4]。 (1) 定子电压方程为: d d d q f u p ri ψψω=+- (1) q q q d f u p ri ψψω=++ (2) 式中:r 为定子绕组电阻;p 为微分算子,p=d/dt ;d i ,q i 为定子电流;d u ,q u 为定子电压;d ψ,q ψ分别为磁链在d ,q 轴上的分量;f ω为转子角速度(ω=f ω p n );p n 为电动机极对数。 (2)定子磁链方程为: d d d f L i ψψ=+ (3) q q q L i ψ= (4) 式中:f ψ为转子磁链。 (3)电磁转矩为: ()[()]em p q d d q p f q d q d q T n i i n i L L i i ψψψ=-=+- (5) (4)电动机的运动方程为: em L p p J d T T n n ω?=- (6)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其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均为平行的直线,这是各类交流电动机所没有的特性。此外,直流电动机还有起动转矩大、效率高、调速方便、动态特性好等特点。优良的控制特性使直流电动机在7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里,在有调速、控制要求的场合,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复杂,其定子上有激磁绕组产生主磁场,对功率较大的直流电动机常常还装有换向极,以改善电机的换向性能。直流电机的转子上安放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直流电源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将直流电送入电枢绕组并转换成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即进行机械式电流换向。复杂的结构限制了直流电动机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电刷和换向器的滑动接触造成了机械磨损和火花,使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多、可靠性低、寿命短、保养维护工作量大。换向火花既造成了换向器的电腐蚀,还是一个无线电干扰源,会对周围的电器设备带来有害的影响。电机的容量越大、转速越高,问题就越严重。所以,普通直流电动机的电刷和换向器限制了直流电动机向高速度、大容量的发展。 在交流电网上,人们还广泛使用着交流异步电动机来拖动工作机械。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保养维护简便。但是,与直流电动机相比,它调速性能差,起动转矩小,过载能力和效率低。其旋转磁场的产生需从电网吸取无功功率,故功率因素低,轻载时尤甚,这大增加了线路和电网的损耗。长期以来,在不要求调速的场合,例如风机、水泵、普通机床的驱动中,异步电动机占有主导地位,当然这类拖动中,无形中损失了大量电能。 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彩同步电动机,其主要原因是同步电动机不能在电网电压下自行起动,静止的转子磁极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平均转矩为零。人们亦知道变频电源可解决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问题,但在70年代以前,变频电源是可想而不可得的设备。所以,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看到用同步电动机作原动机。在大功率范围内,偶尔也有同步电动机运行的例子,但它往往是用来改善大企业的电网功率因数。 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和应用,主要的原因有:1、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发展 永磁材料近年来的开发很快,现有铝镍钴、铁氧体和稀土永磁体三大类。稀土永磁体又有第一代钐钴1:5,第二代钐钴2:17和第三钕铁硼。铝镍钴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成功的永磁材料,虽其具有剩磁感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它矫顽力低,抗退磁能力差,而且要用贵重的金属钴,成本高,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它在电机中的应用。铁氧体磁体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永磁材料,其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低廉,有较高的矫顽力,其不足是剩磁感应强度和磁能积都较低。钐钴稀土永磁材料在六十年代中期问世,它具有铝镍钴一样高的剩磁感应强度,矫顽力比铁氧体高,但钐稀土材料价格较高。80年代初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它具有高的剩磁感应强度,高的矫顽力,高的磁能积,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在电机中使用。它们不足是温度系数大,居里点低,容易氧化生锈而需涂复处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改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及控制策略综述 点击数:401 王毅兰,徐艳平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综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发展,阐释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提出了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展望了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前景。 关键字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 Overview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Its Control Strategies WANG Yilan,XU Yanping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48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overviewed,the control strategies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introduced,the applied foreground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is prospected.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control strategies;overviews

材料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稀土永磁材料,磁性复合材料的出现,加之我国拥有—铁—硼)的储量,使得永磁电机活跃在各个工业生产中。永磁同步电机(PM 的电机,具有转子转动惯量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例如在数控机床等场合,永磁同步电动机正在逐步取代直流电机和感应电机。,明显地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损耗,避免了电机发热,从而提高效果。 MSM 运动控制系统中,它比异步电动机更便于实现磁场定向控制,可以获得特性,使控制系统具有十分优良的动、静态特性。 机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分凸装式、嵌入式和内埋式三种基本形式,如图1 所示,前两种阻与交轴磁阻相等,因此交、直轴电感相等,即Ld=Lq,表现为隐极性质;另,因此Ld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第一章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及结构 1.1永磁同步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如下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通入三相电流,在通入电流后 就会在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中形成旋转磁场,由于在转子上安装了永磁体,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的,根据磁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原理,在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场会带动转子进行旋转,最终达到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中产生的旋转磁极的转速相等,所以可以把永磁同步电机的起动过程看成是由异步启动阶段和牵入同步阶段组成的。在异步启动的研究阶段中,电动机的转速是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造成上诉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异步转矩、永磁发电制动转矩、 矩起的磁阻转矩和单轴转由转子磁路不对称而引等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转速是振荡着上升的。在起 动过程中,质的转矩,只有异步转矩是驱动性电动机就是以这转矩来得以加速的,其 他的转矩大部分以制动性质为主。在电动机的速度由零增加到接近定子的磁场旋转转速时,在永磁体脉振转矩的影响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有可能会超过同步转速,而出现转速的超调现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转速振荡后,最终在同步转矩的作用下而被牵入同步。 1.2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永磁同步电机主要是由转子、端盖、及定子等各部件组成的。一般来说,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定子结构与普通的感应电机的结构非常非常的相似,主要是区别于转子的独特的结构与其它电机形成了差别。和常用的异步电机的最大不同则是转子的独特的结构,在转子上放有高质量的永磁体磁极。由于在转子上安放永磁体的位置有很多选择,所以永磁同步电机通常会被分为三大类:内嵌式、面贴式以及插入式,如图1.1所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是最受关注的,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则是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就面贴式、插入式和嵌入式而言,各种结构都各有其各自的优点。

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技术研究

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技术研究

目录 1、基本情况及背景介绍 (2) 2、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关键技术的研究 (3) 2.1优化转子磁路结构,提高电机的可靠性 (3) 2.2永磁电机防退磁技术研究 (5) 2.3漏磁系数准确计算的研究 (7) 2.4稀土永磁材料的高温退磁特性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10) 2.5稀土永磁材料的剩磁测试技术的研究 (14) 2.6电机的起动性能 (16) 2.7失步转矩倍数 (17) 2.8其它性能指标 (18)

1、基本情况及背景介绍 稀土永磁是一种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它的高剩磁密度、高矫顽力、高磁能积等优异磁性能特别适合于制造电机。用它制成的永磁同步电机,不需要用以产生磁场的无功励磁电流,可显著提高功率因数,减少定子电流和定子电阻损耗。在稳定运行时没有转子电阻损耗,使电机温升有较大裕度,从而可将风扇减小甚至不安装风扇,以减少风摩损耗提高电机效率。与普通的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比,不需要用以产生磁场的励磁绕组和直流励磁电源,取消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装置,成为无刷电机,运行可靠,又效率提高。因此,国内外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高效钕铁硼永磁电机的研制开发。 相对于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等优点,效率比同规格的感应异步电机高2~8%。我国稀土永磁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0%,发展永磁电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早在1980年,我国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就开始从事高效永磁电动机的研制开发,先后研制开发出多种类型电动机的样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着转子磁路单一、永磁材料可能退磁、测试和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性能价格比不够理想,价格偏高。 为了充分发挥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优异磁性能,针对钕铁硼永磁电动机在磁、电、机、热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技术集成和创新,特别对转子磁路结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热稳定性做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提高其效率、性价比,可靠性(主要指不退磁),扩大应用领域,为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作贡献。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金如麟谭茀娃 一、概述 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有优良的控制性能,其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均为平行的直线,这是各类交流电动机所没有的特性。此外,直流电动机还有起动转矩大、效率高、调速方便、动态特性好等特点。优良的控制特性使直流电动机在70年代前的很长时间里,在有调速、控制要求的场合,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复杂,其定子上有激磁绕组产生主磁场,对功率较大的直流电动机常常还装有换向极,以改善电机的换向性能。直流电机的转子上安放电枢绕组和换向器,直流电源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将直流电送入电枢绕组并转换成电枢绕组中的交变电流,即进行机械式电流换向。复杂的结构限制了直流电动机体积和重量的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电刷和换向器的滑动接触造成了机械磨损和火花,使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多、可靠性低、寿命短、保养维护工作量大。换向火花既造成了换向器的电腐蚀,还是一个无线电干扰源,会对周围的电器设备带来有害的影响。电机的容量越大、转速越高,问题就越严重。所以,普通直流电动机的电刷和换向器限制了直流电动机向高速度、大容量的发展。 在交流电网上,人们还广泛使用着交流异步电动机来拖动工作机械。交流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保养维护简便。但是,与直流电动机相比,它调速性能差,起动转矩小,过载能力和效率低。其旋转磁场的产生需从电网吸取无功功率,故功率因素低,轻载时尤甚,这大增加了线路和电网的损耗。长期以来,在不要求调速的场合,例如风机、水泵、普通机床的驱动中,异步电动机占有主导地位,当然这类拖动中,无形中损失了大量电能。 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彩同步电动机,其主要原因是同步电动机不能在电网电压下自行起动,静止的转子磁极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平均转矩为零。人们亦知道变频电源可解决同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问题,但在70年代以前,变频电源是可想而不可得的设备。所以,过去的电力拖动中,很少看到用同步电动机作原动机。在大功率范围内,偶尔也有同步电动机运行的例子,但它往往是用来改善大企业的电网功率因数。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同步电动机的发展和应用,主要的原因有: 1、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发展 永磁材料近年来的开发很快,现有铝镍钴、铁氧体和稀土永磁体三大类。稀土永磁体又有第一代钐钴1:5,第二代钐钴2:17和第三钕铁硼。铝镍钴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研制成功的永磁材料,虽其具有剩磁感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它矫顽力低,抗退磁能力差,而且要用贵重的金属钴,成本高,这些不足大大限制了它在电机中的应用。铁氧体磁体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发的永磁材料,其最大的特点是价格低廉,有较高的矫顽力,其不足是剩磁感应强度和磁能积都较低。钐钴稀土永磁材料在六十年代中期问世,它具有铝镍钴一样高的剩磁感应强度,矫顽力比铁氧体高,但钐稀土材料价格较高。80年代初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出现,它具有高的剩磁感应强度,高的矫顽力,高的磁能积,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在电机中使用。它们不足是温度系数大,居里点低,容易氧化生锈而需涂复处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改进提高,这些缺点大多已经克服,现钕铁硼永磁材料最高的工作温度已可达180℃,一般也可达150℃,已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电机的使用要求。表1是各种永磁材料性能比较。 表1各种永磁材料的性能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