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推荐下载

失语症分类

失语症分类 (1)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突出为特点,无构音肌瘫痪,但言语表达能力丧失或仅能说出个别单字,复述和书写也同样困难。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不同程度右侧肢体偏瘫。可出现左手的意向运动性失用。感觉障碍少见,如存在且重则提示深部结构受损。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额叶Broca区—额下回后部额盖,Brodmann4区。 (2)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以严重的听理解障碍为特点,患者语调正常,言语流畅,但用字错误,别人听不懂,也不能正确复述和书写,对言语和书写文字(阅读)的理解能力丧失。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亦可有轻的偏身感觉障碍或轻偏瘫,持续时间短。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即Wernicke区皮质及皮质下。(3)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突出为特点,患者言语流畅,用字发音不准,复述障碍与听理解障碍不成比例,患者能听懂的词和句却不能正确复述。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但偏身感觉障碍及轻偏瘫亦可见,也可见同向性偏盲和象限盲。病灶部位大多在左侧缘上回。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亦称传入-运动性失语(Afferent Motor Aphasia),或中央型失语(Central Aphasia).与患者的口语表达和听理解相比,复述障碍更为严重是这一类失语症患者的特征.复述不成比例地受损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特点.其语言缺欠是不能逐字重复别人的句子和不能有效地把音素编成词句而出现音位错误.

(4)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患者有Broca失语的特点,但程度较轻,且保留复述能力,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右侧偏瘫,初期还可出现同向凝视麻痹。常有意向运动性失用。有些患者有额叶功能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如执行变换的动作有困难;或在失语检查时,检查刺激改变,仍以前一应答反应。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侧额顶分水岭区。 (5)经皮质感觉性失语患者有Wernicke失语的特点,但复述较好,神经系统查体常为阴性。病灶部位大多为优势半球后部分水岭区和(或)其皮质下。 (6)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以口语复述稍好外所有语言功能均有严重障碍为其特点,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也可有偏盲。病灶部分大多在优势半球分水岭区的大片区域。 (7)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主要特征,但常可接受选词提示,口语流利、言语理解基本正常,复述好,神经系统检查常为阴性,也可有“三偏”。各型失语恢复期都可表现以命名障碍为主要特点的失语,似命名性失语,因此,命名性失语的病灶可在优势半球的不同部位,但如起病后急性期即表现典型的命名性失语特点,则病灶大多在优势侧颞中回后部或颞枕结合区。 (8)完全性失语是最严重的一种失语类型,所有言语功能都有明显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三偏”。病灶部位大多在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的广泛区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习的压力、青春期的烦恼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1.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外的各种或先进或腐朽的东西也都随之传了进来,加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本土所滋生的各种不良现象,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骤变。我们很多成年人面对这个社会变化有时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更不用说这些还未成年的中学生。他们这个年龄段对许多现象是无法理解的,也是无法分辨的,导致他们所受的教育与现实发生冲突,使他们的心灵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某些心理问题。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教育与其子女的思想观念相差比较大的情况很多,特别是农村。这些家庭中很多父母的文化层次并不高,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而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有部分家庭,父母的这个时期正好是创业期或事业有成之时,工作压力大,对子女的教育无法顾及,形成如“留守学生”现象,造成了对子女教育 的“真空时段”,这种状况下的子女成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偏差。另外,现代社会单亲家庭为数不少。这种离异家庭的学生很多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 3.学习的压力 中学生的学业任务重,但父母期望值高,社会价值观念偏颇,唯“分数”论成败。虽然国家的教育改革始终在进行,但最终的评价机制、选拔机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就必然会在客观上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承受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肯定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 4.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教育目前在我国还相当薄弱,学生在这方面缺乏正确的系统的青春期知识。还有现在的影视节目、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提供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很不健全。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刺激来源增多,学生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成长步伐。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还没有提前跟上学生的成长。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引导,以至学生在懵懂之中偏离了正常的航向。学生中各种各样的早恋(也说交往过密)、非正常交往等情况就应运而生,还导致学生的不良性倾向、性格忧郁、自闭等恶性结果。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 一、定义 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 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 (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分类的不同,反应了各个时期对产生失语障碍的不同看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同失语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探寻大脑受损部位的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现在认为,大脑某一部位的损害,会造成一组完全或不完全的语言临床症状较高频率的出现,如果损伤较局限,多表现为典型的失语症状,如果范围较广,会呈现出非典型的失语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来源:吉林安定医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2d5110602.html,/ 人为何有压力?压力为何能引发心理上的障碍?从古至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这些都是恒久性的问题。学生为考试苦恼、青年人为恋爱折磨、白领为工作奔波、中年人为养家糊口苦干、老人为疾病烦忧.......身为情感性的人,我们都具有自己的思维和个性,生活中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解决这些烦忧的时候,难免不会不波动到人的情感,由此而引发心理上的问题。 引发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一、心理原因 人的性格不同,处理事情的态度也不一样。一般问题发生在常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可能延续太长时间,没有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危害。然而,心理素质差的人情感脆弱、神经敏感,遇到一些小事就会久久不能忘怀,感情易受伤害,继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产生系列的身心障碍。如:考试焦虑、升学就业、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等问题,它是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二、生理 有的人先天存在某些机能的缺陷,如脑功能不完整等。这类人是心理疾病的易发人群,需要长期的服药抑制病情。除此之外,遗传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如果某人的直系长辈中

有人曾经患过精神类的疾病,那么他患上精神病的几率要比常人高的多。 三、行为方式 不良的作息时间和行为方式如抽烟、酗酒、好逸恶劳等也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四、超负荷的压力 现正的都市群体被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所围绕。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得不到喘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上的疲劳,重则诱发精神类疾病。 五、生活所迫,加重心理压力 家庭生活的重担,工作上的激烈竞争,在双重重担的作用下,极易诱发心理疾患。 六、学习压力过重 近年来,大中小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这些学生每天要面对做不完的习题、家长和老师不停的唠叨、考不完的试...身负重望的他们,不得不加快脚步、绷紧神经的学习。重压之下这些学生难免不出现心理上的障碍。 七、缺乏关爱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课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都达到了温饱水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说明

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说明 李胜利 一、整体注意事项 1.对象: 成人失语症患者 2.前提条件: 标准失语症打分是由参加过失语症培训班并熟悉检查内容的检查者来进行,使用前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不要自行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解释,而要依据失语症检查规则进行。 3.患者的状态: 尽量使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检查,不要过于死板,要在整个过程注意此点。 4. 检查者的说话方式和态度: 检查者与患者接触时,说话的方式不要零乱和死板,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病前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态度要亲切,以求得患者能放松安心接受检查。5.患者进行有关检查方面的说明: 事先不对患者说明就进行检查会使患者反感,检查前要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求得理解,检查之后,多数患者关心自己的结果,因此,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适当的说明。 6.检查场所: 选择能使患者情绪稳定接受检查的场所,避开噪音及人多的地方。 7.陪同人员: 失语症患者通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语言缺陷,所以,即使妻子或丈夫有时也尽量不要陪伴,采取一对一的检查方式。 8.患者的疲劳情况: 失语症检查中,在超过30分钟以上,患者常出现疲劳而不能表现出实际的问题,此时宜中断,采取分数次进行。 9.终止检查: 有时出现失败或拒绝检查的局面,此时应暂时终止,待患者安静下来后再继续检查,出现保持状态时,通常是由于患者疲劳过度引起的。这时可改时间进行。 10.检查时间: 由开始到结束两周时间。 11.检查顺序: 此检查是通过不同语言模式(Modality)来观察患者的反应,在一些项目中使用了相同的词语,为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对检查内容的熟悉,在图的位置安排上有一些变化,并设了终止标准。 检查要按顺序从项目1开始,但Ⅸ(计算)、Ⅰ(听)、Ⅱ(说)、Ⅲ(阅读),四大项目之间,从哪一项开始均可。 12.检查用具: (1)使用说明 (2)记录用表(包括计算用纸) (3)图片,词卡

青少年心理问题8种成因及应对

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思维形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地位。好奇心、模仿力强,情绪化较强,情感、理智水平较低,言行易受情绪和情境影响。自我意识发展较快,个人评价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少年儿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这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不安。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民族的素质,如何加强和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少年儿童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变化急剧,内心的冲突和矛盾频繁迭出,因此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自卑心理 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认为不可救药、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懒、委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还有部分少年儿童并不是本身有某些缺陷和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喜欢的位置上,并由此心灵笼罩上愁云。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没有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二)逆反心理 很多少年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和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影响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三)孤独心理 一些少年儿童很少和别人交往,爱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人际关系疏远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郁闷。有人调查少年儿童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由于家庭迁移、升学、转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变成一名孤独者。(2)自我封闭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现在的少年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到大总是以独处的方式生活、学习,难于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因而感到孤独。(4)性格自傲型。有的学生自高自大、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因而滋生孤独。 (四)嫉妒心理 在学校里,一部分少年儿童因漂亮的容貌、优异的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教师的宠爱,也会引发另一部分少年儿童的嫉妒之心。具有嫉妒心理的少年儿童,一旦在学习和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少年儿童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五)惧怕心理 就少年儿童群体来说,存在着优等生惧怕同学的竞争、中间生惧怕掉队、后进生感到前途无望等现象;就少年儿童个体来说,存在着惧怕数学或作文、惧怕使父母的希望落空、惧怕记忆力忽然衰退等现象。一旦惧怕惯了,就容易产生

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______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讲:杨培凌时间:2017.3 地点:五楼会议室 1.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这主要是指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导致的身心发展异常。如多动症、癔病、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都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2)孕期卫生。母亲孕期卫生会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心理功能的正常发展。 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 第一,孕期营养不良。胎儿脑内DNA含量的多少对胎儿脑组织发育的影响极大,因此,我们现在国家推出了孕妇服用叶酸的工程,让各社区负责本社区内孕妇叶酸的补充工作。 第二,孕期的情绪状态。有关研究表明,母亲孕期的情绪不好,使血液中产生一种损伤神经系统的生化物质(卡泰霍洛明),从而导致畸形胎儿。 第三,孕期患病及服用药物,会导致儿童某些方面心理功能的异常。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高血压、肾炎、贫血、关节炎、经常性感冒等,都可能使孩子患有多动症的可能增加。 第四,分娩时,生产过程顺利和否也对孩子将来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表明:通过产道正常分娩的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要比非正常分娩(难产或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发生率要低得多。难产儿童暴

力倾向问题多,剖腹产儿童耐挫力弱。 (3)生理疾病 学生的身体疾病和外伤、中毒等因素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作用。研究发现,和正常小学生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中,早期患有高热惊厥、头颅外伤和其它严重疾病的所占的百分比更大些,且差异明显。随着生理疾病的消除,一些心理症状会完全消失。但是,随着疾病的继续进展,心理障碍也会加剧,甚至会出现各种程度的意识障碍、幻觉、记忆障碍、躁动和攻击行为等。 2、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年或童年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一项12至16岁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和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父母文化水平低;缺陷家庭(父母不合或离婚);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养教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 (2)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教育活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给学生较大的压力虽然党和国家在减负方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应试教育仍对学校具有极大的影响。依靠死记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社会环境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评价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的经济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误区和“精英主义”情结压迫着学生的心灵;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都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暗中潜滋学生不健康的心灵;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种文化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都使他们感到困惑、混乱、矛盾、茫然、紧张、不知所措;观念动荡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贫困学生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从不同方面向学生压过来,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上述原因如块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又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死死缠住,在这种负担下,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当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他们也就走上了偏邪的心理历程。 2.家庭环境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影响子女的身心发育,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武力相加,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经常冲突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胆小忧郁,对人缺乏信任,而且具有敏感多疑心理,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缺少民主环境,使孩子从不敢大声讲话、自由说笑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样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过分抑郁;而放任式的家庭又导致子女任性散漫、无组织无纪律、顽皮的个性;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娇惯、纵容、满足子女的一切愿望和要求,使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很弱,稍有磨难便一蹶不振;还有的学生离开父母生活无法自理而痛苦不堪,甚至想退学,或心理失衡走向极端;还有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通过高期望值来施加压力,让儿女实现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易使子女产生压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线便崩溃,导致心理障碍。 3.青春期因素 大学生基本上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心理的发展正在完善过程中,他们所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也是最富特色,最具矛盾性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心理转折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处于家庭和社会二者若即若离的关系中。然而青春初

当前大学生心理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人力资源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汪玉芳李颖殷娟娟杨智涛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对迎接“十三五”期间的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99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期间发展的好坏对大学生以后的人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下列哪种情绪”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阶段感觉“愉快”的学生仅占一半左右,另外一半都表现出一定的心里健康问题,主要是郁闷、焦虑、敌对、抑郁等。因此,分析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针对性的心里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来自学业竞争上的心理问题 寒窗十年只为今朝,大部分大学生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后带着极端放松的心态,在主张自主学习的大学学习氛围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生活中陷入困境。并且在群英荟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感不存在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及面对新环境的茫然更容易产生自卑感。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面前的客观现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致使一些大学生

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2.人际交往不和谐导致孤独感 通过马加爵事件反映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陌生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时期的心理闭锁等原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甚至造成信任危机。思想交流困难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找不到知己而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内心矛盾、焦虑、抑郁、孤独,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自我认识模糊,不能精准自我定位 大学生时期正是自主思想形成时期,有时过高或过低地估价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常常面临着自负或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对自我过高认识容易在遭遇挫折时心理落差过大,对自我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自卑与孤独的不良境遇。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4.生活的无意义感和逆反心理 在多年压力下苦熬出来,经过高考成功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思想上极易产生懈怠的情绪,加上进入大学以后又没有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造成一些大学生感到事事没劲儿,出现精神萎靡、学业荒废、缺乏动力等不良情况。还有的同学因存在某些消极的思想定势,对宣传教育传递的思想信息不假思索一概排斥,在这种黑暗心理影响下,有的人会对政治上、思想上的正面宣传教育持冷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态度,常常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5.对未来的无力感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认识,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及康复训练方法 失语的分类,有以下四种:(1)运动性失语(又称表达性失语):病人不能说话,心里明白,对别人的话能理解。(2)感觉性失语(又称接受性失语):病人能表达,但出现逻辑错误,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话。(3)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对某件物品能说出用途,就是说不出名称。(4)混合性失语: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病人既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又不会说。 失语证的病变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目尚无特效药物专门作用于语言中枢。因此,语言的康复训练就十分重要。方法如下 运动性失语对完全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由简单到复杂,如让病人用喉部发“啊”音,然后再说常用单字,如“吃”、“喝”、“好”到“吃饭”、“喝水”、“好人”等单词,也可出示卡片,让病人读出上面的字,会说的词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他人说上半句,病人接下半句,慢慢过渡到说整句话,然后再训练复杂的句子,最后可让病人读简单的文章。训练时说话与视觉刺激结合,如说“吃”时与饭菜结合起来,或以看图识字法,说与看图结合起来。不完全性失语病人能说出一些单字、词组、句子或说话不流利,病人常有词汇贫乏、讲话缓慢、重复语言等对类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复复述阅读的句子,练习灵活性、锻炼语言的运用技巧。 感觉性失语这类病人的训练要比运动性失语困难些,可运用视觉逻辑法、手势法进行训练,如给病人端上脸盆,放好毛巾,并对病人说“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二字之意,但从逻辑上他会理解你是让他洗脸。如此反复多日进行,久而久之,就会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语言功能得以恢复,手势法即家属用手势与语言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病人,如让病人“吃饭”,训练者拿筷子以吃饭的动作多次示范,病人很快就会理解,从而主动拿筷子吃饭。 命名性失语即看到实物而叫不出名字。可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给他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到较少见的物品,同时还要注意反复强化已掌握的词汇。 混合性失语此类病人语言康复训练困难,必须采取说、视、听三结合的方法反复多次进行,如让病人穿毛衣,则必须既说“穿毛衣”让病人听,又要指着准备好的毛衣,并作出手势示意让病人看。 2 如何了解失语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可从病人手势及表情中理解其需要,并利用实物图片法、手势法、文字书写法等,结合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病人沟通,具体方法如下。 手势法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肚子不舒服,手掌上下翻动表示要翻身,抬高臀部表示大小便。 实物图片法利用常用物品或自制图片,手指水杯表示口渴,手指头表示头痛。

失语症

1.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它有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交流形式是口语和文字,即听、说、读、写四个基本交流方式。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感染等。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至少有1/3的脑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 2.失语症的症状: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 听觉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是失语患者常见的症状。 根据失语症的类型和程度的不同,表现在字词、短句和文章不同水平的理解障碍。 表现:①患者听不懂,但依然可以流利地说话;②患者能正确朗读或书写,却不能理解文字甚至是手势的意义。③如果患者症状轻微,可能只对某些单词或短语不能理解;④能回答问题,但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果患者有严重的理解障碍,则可能答非所问 3.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又称皮质性构音障碍或言语失用,表现为咬字不清、说话含糊或发单音有困难。模仿语言发音不如自发语言。 失语症的发音障碍(articulation disturbance) 与周围神经肌肉结构损害时的构音障碍不同,多由于言语失用所致。可见到自动随意分离现象,即有意识地随意说话很困难,而说很熟悉的系列语言及下意识说话可改善。 (2)说话费力:一般常与发音障碍有关 表现为说话不流畅、缓慢,并伴有全身用力、叹气及附加表情和手势。欲说出一个词时,可见患者用力以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或深呼吸来辅助说出话。 (3)错语:有三种错语(paraphasia),即语音错语(phonetic paraphasia)、词意错语(verbal paraphasia)和新语(neologism)。 语音错语是音素之间的置换,如将香蕉(jiao)说成香苗(miao)。 词意错语是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水瓶”说成“杯子”。 新语则是用无意义的词或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如将“报纸”说成“被各”。 在表达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称为杂乱语(jargon)。 语调错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替换。 (4)杂乱语:在表达时,大量错语混有新词,缺乏实质词,以致说出的话难以理解,称为杂乱语(jargon)。 强迫言语:讲话滔滔不绝,内容杂乱,常需他人来终止其讲话。 (5)找词困难:是指患者在谈话中,欲说出恰当词时有困难或不能(word finding problem),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谈话中因找词困难常出现停顿,甚至沉默,或表现出重复结尾词、介词或其它功能词。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找词困难。 如果患者找不到恰当的词表明意思,而以描述说明等方式进行表达时,称为迂回现象(circumlocution)。(钢笔:用来吸那个…写..的) 命名障碍:面对物品或图片时不能说出物品或图片名称 表达性命名不能:可接受语音提示 选字性命名不能:可描述用法,可从提供的名称中选择正确答案 词义性命名不能:不能接受提示。 (6)刻板语言:是只能说几个固定的词或短语,如“滴滴答答、“发展”、“妈妈。 常见于重症患者,可以是刻板单音,如“塔”、“塔”、“八”、“八”,也可以是单词,如“妈妈”、“妈妈”,“人啊”、“人啊”,这类患者的言语仅限于刻板语言(verbalsterotype)。即任何回答都以刻板语言回答。有时会出现无意义的声音。

失语症的临床特征

语言中枢主要有哪些? 一、失语症的研究历史

二、失语症的定义与临床特征

失语症是指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大脑半球发生了器质性损伤,引起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感知辨认、理解接收、组织运用及表达等功能的某一或某几方面失调的现象,其实质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双向转译机制的崩溃和中断。 (二)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无论哪种类型的失语症都包括以下6大障碍: (1)自发语流畅度障碍; (2)言语听理解障碍; (3)言语表达障碍; (4)复述障碍; (5)阅读、朗读障碍; (6)书写障碍。 1.自发语流畅度障碍 根据自发语流畅度障碍可把失语症分为非流利型失语口语、流利型失语口语和中间型。 表1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树荣教授组构建的汉语失语症口语流利性特征量表。量表根据九项口语特征把失语症分为非流利型、流利型和中间型。 表1汉语失语症口语的流利性特征 2.言语听理解障碍 言语听理解障碍主要有4大障碍点,包括接受问题、感知问题、词义问题以及句法和连续问题。 (1)接受问题(Receptive problem):患者有严重的口语理解和复述障碍,可以听见声音但不理解其意义,能理解书写文字,且接近正常。病灶主要在优势半球颞横回或其深部联系纤维。 (2)感知问题(Perceptive problem):患者对口语和文字理解均有障碍,病变累及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皮质。 (3)词义问题(Semantic problem):患者难以理解口语和文字,能感受和感知听信号,可准确复述,但不理解复述的内容。病变部位多在优势半球颞顶分水岭区、角回及其与颞叶后下部皮质的联系纤

维。 (4)句法和连续问题:患者可以理解单纯简单句,但对理解句法词、长句、复合句则困难。病变部位常在优势半球Broca区及其周围结构。 3.言语表达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觅词困难; (2)错语症; (3)延迟反应; (4)无反应或用刻板语; (5)言语的持续现象; (6)杂乱语; (7)模仿语言; (8)语法障碍。 4.复述障碍 复述障碍包括4种类型: (1)语音听辨别障碍。 (2)语音听辨别无障碍: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理解,但由于患者本身有口颜面失用(bucco-facial aphaxia )、言语失用(apraxia of speech )或口语表达系统障碍不能正确发音(articulation ),故不能复述。 (3)对口语听辨别及理解都非常好,说话也基本正常,但复述却明显障碍,通常见于传导性失语症。 (4)患者自发谈话及口语理解有困难,但复述非常好,通常见于经皮质性失语。 5.阅读、朗读障碍 汉字本身是象形文字,有形、音、义的结合,因此阅读和朗读障碍也分为三种类型: (1)形、音、义联系中断:患者阅读及朗读均受损,看到文字念不出,也不能将文字与相对应的图片、实物进行匹配。 (2)形、音联系中断:文字朗读障碍,阅读理解相对较好,看到文字能将文字与相对应的图片和实物进行匹配,但念不出来。 (3)形、义联系中断:患者能正确朗读,却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6.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主要有2种类型: (1)非失语性失写。

49-改良波士顿失语症评定

河北省医院康复中心 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 床号: 单位: 职业: 磁带号: 病历号: 文化程度(年): 出生地及成长地(18岁) 省市(县),民族: 利手:(右)写字(左),(右)拿筷(左),(右)掷东西(左),(右)刷牙(左),(右)剪刀(左) (右)划火柴(左),(右)穿针(左),(右)持钉锤(左),(右)握球拍(左),(右)洗脸(左) 结论:右、左、混合 语言背景:普通话、方言、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 过去语言能力:流畅、迟缓、沙哑、口吃 发病日期:入院日期:出院日期:检查日期: 现病史: 既往史:脑A硬化脑外伤脑手术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症其它 神经系统检查:神志合作:好、欠、不 感觉系统:浅感觉深感觉 运动系统:肌力不自主运动 肌张力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病理征:霍夫曼氏征巴氏征夏道克氏征 戈登氏征颈强直 颅神经:视觉眼球运动面部感觉 面瘫舌运动吞咽 其它 CT报告: 其它检查: 临床断诊: 语言功能诊断: 检查者: Ⅰ.对话 A.与病人进行对话,提问题,尽可能激发病人作出多的反应,录音。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如姓名、地址、工作单位、患病情况等。 1.对问候作出回答(问:“你今天感觉如何?”或类似的问候)。 2.用“是”或“不是”,“有”或“没有”作出回答(问:“你以前在这儿主过院吗?”或“我以前给你做过检查吗?”)。 3.用“能”或“不能”作出回答(问:“你认为我能帮助你吗?”)

4.用“知道”或“不知道”作出回答(问:“你知道你要在医院住多久吗?”) 5.“你叫什么名字?” 6.“你在什么单位工作?” 7.“你住在哪儿?” 8.对话 “你是怎么发病的?” 检查者提出一些熟悉的话题,进行对话。如,“发病前你做什么工作?”, 鼓励病人进行至少10分钟的对话。 B.图片叙述,时间1分钟(卡片) Ⅱ.听理解 A.词辨别 出示卡片2、3,由病人按听到的词或符号指出相应的卡片,如要求可重复一遍。 总分: B躯体部分辨认 病人指出下列躯体部分,记录错误回答。 躯体辨认左右辨认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心理障碍已成为目前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位原因。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挑战的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能把心理工作做在前面,同防病一样,不仅可以避免一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精神因素,其中神经症占相当的比例,据北京16所高校调查,因精神疾病休学、退学的人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1%和54.8%。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3、家庭小环境因素的影响,4、学校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习生活的紧张、业余生活的单调、教育观念陈旧,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呢。1、塑造自尊的健康人格,自尊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高自尊的人往往有着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世界的看法也比较乐观。自尊比情感更适合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网络,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也分为3级:第1级教育对象是正常、健康的个体,通过常规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去指导正常人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危机,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变态的发生。第2级教育对象是轻度心理障碍的个体,这类群体能认识到自己心理异常,且多数人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治

疗。第3级教育主要对象是严重的心理障碍者,此类患者对自己完全丧失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其中,第3级对象主要由社会心理健康治疗组织来承担服务。3、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适合高校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加深对网络文化研究和控制,决不让腐败没落的东西污染学生的身心,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4、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是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之一,供各种专业的大学生通选。教学方式有大课讲授、课堂讨论、学生上讲坛自我报告、课外论文作业等。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心理卫生概述、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习心理卫生、人际交往、职业选择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性心理卫生、常见心理障碍、心理诊断与咨询、心理预防和健康促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习动机、情绪状态、自我观念、自我控制、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知识内容,从认知入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心理保健技巧,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进行各种讲座,系统的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教育自己,并产生了积极作用。5、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类机构积极开展心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社会环境因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评价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的经济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误区和“精英主义”情结压迫着学生的心灵;泥沙俱下的大众传媒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都给大学生的心灵带来强烈冲击,暗中潜滋学生不健康的心灵;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种文化的差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等,都使他们感到困惑、混乱、矛盾、茫然、紧张、不知所措;观念动荡的压力、经济危机的压力、择业就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贫困学生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从不同方面向学生压过来,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慌、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上述原因如块块巨石压在他们的心头,又如一张无形的网将他们死死缠住,在这种负担下,他们的心理很难承受。当心灵被压得扭曲变形时,他们也就走上了偏邪的心理历程。 2.家庭环境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影响子女的身心发育,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武力相加,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经常冲突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胆小忧郁,对人缺乏信任,而且具有敏感多疑心理,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缺少民主环境,使孩子从不敢大声讲话、自由说笑或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样的孩子自信心不足,过分抑郁;而放任式的家庭又导致子女任性散漫、无组织无纪律、顽皮的个性;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娇惯、

失语症

失语症 一、基本概念 失语症(aphasia)是获得性语言障碍,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器质性损害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语义、字形等语言符号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前提是患者神志清醒,无感觉缺失(听觉、视觉),无发音器官的功能受损。 二、失语症的言语症状 (一)听理解障碍 1.语音辨识障碍:听力正常,对听到的声音不能辨认,患者会反问或让对方重复。 2.语义理解障碍:对词语不能理解或对语句内容和结构复杂的不能完全理解。 3.话语理解障碍:语句及语篇听理解困难,多由于词义理解上的缺陷造成。 4.听记忆广度障碍:听记忆广度是言语听觉痕迹系列的保持能力,一般认为汉语的听记忆广度的单位容量为7±2,障碍时患者表现为复述单个词时可能无困难,但要求复述词的系列或较长的句子时就感到明显困难。 (二)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发音错误往往多变,大多数由于言语失用所致,患者在有意识的言语中不能正确表达的语音,却往往在无意识的言语中正确发出。 2.说话费力:与发音障碍有关,表现为说话时语言不留长,患者常伴有唉声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费力的表现。 3.错语:患者讲出的话不是自己想说的,是一些不正确的替代,是不符合言语习惯和规则的音节、单词或句子。 a.语音性错语:音素之间的置换,如把“香蕉”说成“香猫”。 b.语义性错语:词与词之间的置换,如将“桌子”说成“椅子”。 c.新词:无意义的词或者新创造的词代替说不出的词。 4.杂乱语:也称奇特语,语句音韵变化很大,杂乱无章,令人难以理解。 5.找词或命名困难:患者在谈话过程中欲找出恰当的词时有困难或者不能,多见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常出现迂回现象和命名障碍。 6.刻板语:为固定、重复、非随意表达的惰性言语。 7.言语持续现象:在表达中重复同样的音节、词组、句子,已经更换了图片,仍在不停的说前面的内容。 8.模仿语:一种强制性的复述检查者说的话,多数有模仿语言的患者还有言语的补完现象。 9.语法障碍:表达时缺乏语法结构,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类似电报文体。 10.复述障碍:不能准确复述检查者说的话。 11.偶然性语言:也称情绪性语言,在某种情况下偶然发生,但不能随意再现,有时在兴奋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根源

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对之进行了归类,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 1、学习类问题占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大部分。 尽管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一直在困扰着广大青少年,加之父母的望子成龙心理,对子女寄予的过高期望,使青少年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据1998年北京《中学生时事报》的相关调查,34的被访中学生说,有时“因功课太多而忍住想哭”;58的接受调查的同学说,“父母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调查表明,45的被访中学生感到当前的学习压力太大,近半数的人经常担心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受责备,57的中学生为“考试成绩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多种症状出现。 考试焦虑在青少年学习类心理问题中占突出地位。大部分孩子都有考试焦虑情绪,只不过是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已。考试焦虑可以使孩子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考试焦虑严重的孩子,常常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如果经常有严重的考试焦虑,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胆怯、紧张、不安的个性心理特征。 2、人际关系类问题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在孩子小的时候,亲子关系的矛盾关不突出。可是,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父母的日渐年长,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愈来愈困难。尤其当孩子处于青春期而父母处于更年期之时,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部分孩子则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言而喻。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随意贬低孩子价值的不良态度会使孩子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与同学的交友和相处,可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质量。孩子们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如果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2、情绪类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对7050名中学生的调查,“对同学忽冷忽热者”者占44.1,“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者占35.8,“做作业情绪忽高忽低”者占73,“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者占81.9,“心情时好时坏”者占71.2,“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者占32.8。这些数据,活生生地证明了当今青少年的情绪不稳定性。情绪的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父母的性格特征、养育方式、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3、人格障碍类问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目前的青少年人格障碍里,依赖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较为多见。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