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

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教学时数及学分】

本课程为学年课程,总教学时数为144 学时,讲授36 周,每周 4 学时。本课程共8 个学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安排一定课时就难点、热点经济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指导学生结合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政治经济学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基本任务,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科学地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3.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

【阅读参考文献】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1-3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资本论》第1卷,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刘诗白:《构建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谷书堂:《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之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王振中:《中外经济理论四十年》,宁夏出版社2001年版。

5.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教学要求】

了解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关系,理解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认识生产力的基本性质、内在要素及其发展途径,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二、生产力的要素及发展的基本阶段

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生产力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产权制度

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制度创新

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5.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阅读参考书目】

1.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2.吴宣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理论比较》,《经济动态》1999年第1期。

3.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教学要求】

了解商品经济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商品两要素、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认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理解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正确把握劳动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二节商品的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

三、劳动生产率及其与价值量的关系

第三节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全过程。

6.论述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或: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

的?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阅读参考书目

1.[苏]弗·阿凡纳西耶夫:《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中译本,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烘银兴:《现代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

3.魏杰:《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3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

【教学要求】

理解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认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掌握货币流通规律以及纸币流通规律,正确认识纸币流通条件下与货币相关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第二节货币流通规律

一、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货币、价值形式、价值尺度、价格、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3.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

4.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

5.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质上的背离,这种背离又是如何产生的?

6.货币流通量是如何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3章,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美]唐·帕尔伯格:《通货膨胀的历史与分析》,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

5.[美]A·加利·西林:《通货紧缩》,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第四章资本和资本运动

【教学要求】

了解资本范畴的含义、形态、职能和构成,理解价值增殖的过程和利润的形成以及平均利润规律,正确认识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掌握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一般理论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教学要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及其价值增殖

一、资本及资本的运动公式

二、资本价值增殖和利润

第二节资本积累

一、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二、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

二、保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四、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资本实物资本无形资产剩余劳动生产成本利润利润率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

2.概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3.说明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并比较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4.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成思危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2.董浩岩:《中国风险投资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3.王守梅翟留栓:《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教学要求】

了解信用制度与银行制度的关系、信用制度与股份经济的关系。认识信用制度的发展与虚拟资本形成的内在联系,把握虚拟资本的本质以运动的基本特征、虚拟资本对商品经济的深刻影响。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用及其功能

一、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二、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信用制度

一、银行的产生

二、银行资本的特点

三、股份公司和股票

第三节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

一、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二、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

三、虚拟经济的效应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公司实体资本虚拟资本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论述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4.说明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5.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阅读参考书目】

1.曾康霖,王长庚:《信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 成思危:《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六章竞争与垄断

第一节竞争与垄断

一、竞争的功能以及过度竞争的消极作用

二、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有效竞争与反对垄断

一、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

二、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三、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殊性及其基本形式

四、反垄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垄断垄断价格垄断利润卡特尔自然垄断

过度竞争有效竞争

2.论述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3.谈谈垄断的各种类型及成因。

4.论述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

5.论述过度竞争的资源配置缺陷。

6.论述反垄断的作用与局限。

【阅读参考书目】

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7卷。

2.郭建安:《微软讼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夏大慰,史东辉:《产业政策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七章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及其运动

二、社会总产品和社会生产部门的分类

三、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四、两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划分的关系

五、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第二节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换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基本实现条件

第三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单个资本社会资本两大部类三次产业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2.怎样认识社会资本与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3.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4.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5.结合实际,分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特点。

【阅读参考书目】

1.林子力:《经济调整和再生产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汤在新,吴超林:《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八章收入分配

第一节与收入分配有关的重要范畴

一、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二、国民收入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途径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和和实现途径

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第三节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

一、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二、解决效率和公平矛盾的原则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再

分配帕累托最优洛沦兹曲线基尼系数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试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原则、内容和意义。

4.如何解决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阅读参考书目】

1.伦斯基:《力权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2.亨廷顿:《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3.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1999年版。

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一、资本原始积累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四、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资本原始积累雇佣劳动制度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

3.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大体经历了哪些阶段?在各个阶段上具有哪些特征?

5.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断演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现代资本主义具有哪些新特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阅读参考书目】

1.高峰:《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迈克尔·佩罗曼:《资本主义的诞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十章资本主义的生产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的买和卖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

第三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剩余价值规律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4.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5.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阅读参考书目】

1.陈耀庭,巫宁耕:《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第二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三节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四、股份资本和股息

五、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润率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企业利润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2.如何理解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4.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5.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6.借贷资本是高利贷吗?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7.分析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阅读参考书目】

1.施瓦茨:《资本主义的精妙剖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本·法因:《重读〈资本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十二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

一、企业与企业制度

二、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四、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企业制度虚拟企业利益相关者

2.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特征。

3.为什么说“两权分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4.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5.为什么说职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

【阅读参考书目】

1.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史正富:《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荣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十三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三节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原因、目标、手段及其后果

二、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

2.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3.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如何产生的?

4.资本主义市场调节具有哪些局限性?

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6.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阅读参考书目】

1.巴兰·斯威齐:《垄断资本》,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吴大琨:《当代资本主义:结构、运行、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高峰:《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十四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矛盾和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

2.何谓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形成的?

3.经济全球化具有哪些表现?

4.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如何理解全

球化的二重性?

5.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有什么影响?

6.经济全球化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7.经济全球化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阅读参考书目】

1.劳尔·普雷维什:《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特伦斯·K·霍普金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转型时代——世界体系的发展轨迹:1945—2025》,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第十五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

二、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四、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相对人口过剩创造性毁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再生产周期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3.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集中体现为哪些方面?

4.为什么说“相对人口过剩”和“平均利润率下降”是资本积累的两大社会经济后果?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创造性毁灭”?

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7.如何理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8.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阅读参考书目】

1.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李琮:《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或四次历史性飞跃

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空想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科学

社会主义

2.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3.怎样理解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4.谈谈对社会主义一般特征的理解。

5.试论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阅读参考书目】

1.国家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

2.本刊课题组:《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三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求是》2000年第23期。

3.刘仲黎:《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

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2.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4.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阅读参考书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01年第13期。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

3.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四、统一、有效、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改革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素市场

2.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点?

3.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4.试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阅读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吴敬连,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二、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前提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历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企业制度创新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概念: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公司治理结构

2.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为什么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微观基础的国有企业不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4.结合本章有关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美、日、德现代公司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异同。

阅读参考书目

1.张桌元,黄范章,利广安:《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版。

2.吴敬连:《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3.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政治经济学网络课程教学安排 导论 ●学习目标 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本章概述 分析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阐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揭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是科学抽象法;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时限:3课时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为什么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是科学抽象法? ●学习指导 认真阅读、理解知识点,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如果有精力可以阅读课程引注的参考文献。 1.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意义,掌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征,懂得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内容提要: 本章着重讲述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以及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并指出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指导:

以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了解为切入点,在把握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各自的特征基础上,来区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不同之处及其历史进步性和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学习时限:3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下列概念为本单元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另外,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不可逾越性也是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2. 商品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对商品的剖析来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以及全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基础。 ●内容提要: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本章讲述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及价值规律等内容。 ●学习指导: 学习这一章要从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为切入点。而且要把使用价值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来研究。在学习交换价值的决定内容时,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和了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的复杂程度及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刻理解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甚至相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习时限:6课时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有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及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运动规律;(4)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形式及作用。 3.货币 ●学习目标: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的尝试性回答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毛主席曾提出十大关系。辉华兄提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下面是本人的尝试性回答。 聂辉华:关于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国的制度变迁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前途和社会发展。作为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制度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应该为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提供启示。尽管经济学行之已远,但相对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仍属跬步细流。略带夸张地说,经济学所有的问题仍然是问题,更遑论关涉社稷民生之重大问题。小生不才,虽学力不逮,亦斗胆归纳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期待和诸位学界方家同仁共同探讨,为通过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1、为什么大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 世界上所有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例如前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除了中国。在单纯的组织理论之外,这种国家体制是否存在某种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是世界罕见的单一制大国,并且实行五级财政(乡、县、市、省和中央)。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给定存在某种现时不可突破的制度藩篱,中国是否可能划分为四级财政和更多(比如50个)省份? 一个民族国家或者一种语言区域,基本上是自然演化出其分布面积和形态。大国政治经济制度无法实现“一个工厂”式的管理,中国单一制是伪装的。根本无法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实行真正的单一制控制。制度的联邦制潜在成分已经在实际上存在和适用着。问题是公开化、法治化,走向名正言顺的联邦制。 2、独裁国家为什么会有黑社会? 象元朝和清朝那样,国家由一个特权阶级或者种族统治,即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既然每一个统治成员本身即是委托人,那么委托人不会允许其他竞争者分享国家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是唯一合法拥有暴力的组织。用Olson的话说,政府本身就是稳定的黑社会。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独裁国家或者某个集团统治的国家会出现并没有法定权力的黑社会?逻辑上,多党制的民主社会更容易出现黑社会,因为代理人会和其他代理人合谋。但委托人怎么愿意和代理人合谋?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推荐)Lesdso高中政治经济学提纲

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 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 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重要)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政治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部分)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1)简答题(共70分,5小题,每小题14分) (2)论述题(共80分,2小题,每小题40分) 三、考查范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第三节价值形式和货币;第四节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节资本主义工资;第四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五章资本运行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资本主义地租 第六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 第七章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 第一节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第二节现代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二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和经济发展战略 第九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所有制结构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第12-14章)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结构完整。市场应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组成。 第二,市场组织良好。就是有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第三,市场统一。从国内来看,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相通的,两者密切结合。 第四,市场决定价格。除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和管理外,其余大量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第五,市场保障健全。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执法制度。 第六,宏观调控有效。健全计划、组织、调节等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市场体系的作用主要有: 首先、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 再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销售。 总之,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企业也难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2.商品市场的构成和形式是什么? (1)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有: 一是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二是零售市场。 三是批发市场。 四是拍卖市场。 五是招标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 4.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 (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将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改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 (2)理论价格,是按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中等成本,即部门平均成本加合理盈利来计算的价格,它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 理论价格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定价提供基本的依据,为分析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调节价格总水平提供依据。 (3)市场价格,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价格。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初。 2.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是剩余价值学说。 5.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第二章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7.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8.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劳动对象。 9.运输原材料的汽车不属于劳动对象。 10.构成生产资料的因素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现在生产力中人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联系。 13.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14.生产力性质是由生产工具的性质所决定的。 15.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和其他原始部落之间的分工。 16.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于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 17.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就做复杂协作。 18.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是结成一定社会关系进行的。 19.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0.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内部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21.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2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23.一般而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25.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指人们必须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26.经济规律既然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那么可以存在集中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2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人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28.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9.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3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3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发展。 3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3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之一是后者一般是长久不变的,前者大多数不是长久不变的。 3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5.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6.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7.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38.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主要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三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特色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新兴学科,而且是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4年起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成为国内最早开设该课的院系之一。1999年,该课程入选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2004年又入选骨干基础课建设项目。 教学组在课程设计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争取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积极向国际一流水平努力。在具体工作中力争体现该课程的三大特点:(1)跨越政治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边缘和交叉研究方法;(2)提倡综合视角和使用多元方法的研究特色;(3)注重解答现实问题,鼓励政策、对策研究。 二、教学内容 经过多年努力,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完善的课程框架。授课的核心思路是全面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沿革发展和主要内容,继而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凭依,讨论和分析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现象,追述国际体系的变迁。 课程一般分为六个版块。第一部分是主要的理论部分,介绍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过程、关注重点、主要流派、研究方法。集中分析和讨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世界市场与民族国家的相互作用。 第二和第三部分的重点是考察世界市场体系,分析它如何依靠经济与科技的力量不断扩展,又如何为国际政治环境所左右。其中第二部分介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分析方法,回顾两次相互依存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历史,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主张做出对比分析。第三部分介绍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讨论金本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体系等国际货币制度的优势

政治经济学-填空题+问答+论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填空+问答+论述)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6.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8.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9. 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10.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1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和。 1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和两部分。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的转化形式。 18.剩余价值既不能,又不能,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和的统一。 2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的重要源泉。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为前提的。 2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 和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26.产业资本循环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产业资本循环是和两个过程的统一。 28.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29.资本循环重点是考察资本运动的,而资本周转考察的重点是则资本运动的。 3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和的总和。 31.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32.资本周转速度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3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资本。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学习目的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 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 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 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 A、17世纪初期产生的 B、17世纪中叶产生的 C、18世纪初期产生的 D、18世纪中叶产生的 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 A、政治法律关系 B、神会历史关系 C、人文教育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 A、宗教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家族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 A、利益性的统一 B、科学性的统一 C、抽象性的统一 D、规范性的统一 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 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 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 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 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 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 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价值 1.商品的两个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 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 值。(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 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 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 劳动)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 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 值的实质。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 两者关系:

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 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 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辨析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 关系或比例。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2.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彻底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 规律的一个基点。)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以制造某有用物为目的(即反映某商品的自然属性),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各自 不同的劳动。(“有用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仍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具体劳动的对象,操作方法及结果的差别,形成了社会分工。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 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若果具体劳动离开与自然 物质的结合,也就无法创造出使用价值来。 抽象劳动:表现为一种非具体形式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政治经济学(学习指南)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代码:G0005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工具 D.生产的产品 2.资本积聚(A)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3.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金属产品生锈,木材腐朽而造成的资本损耗称为(D) A.有形磨损 B.无形磨损 C.精神磨损 D.自然磨损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 A.Ⅰ(v+m)=Ⅱc B.Ⅱ(c+v=m)=Ⅰ(v+m)+Ⅱ(v+m)? C.Ⅰ(c+v+m)=Ⅰc+Ⅱc? D.Ⅰ(v+△v+m/x)=Ⅱ(c+△c)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8.计件工资是(A) A.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9.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抽象劳动 10.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G’ B.W…P…W‘—G’。G—W C.P…W‘G’。G—W…P D.G‘—W…P…W’ 11.下列选项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流动资本的是(B) A.劳动力 B.原料 C.厂房 D.机器 12.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

政经复习提纲(简约版) 1、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P6 A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B生产起着决定作用。生产的决定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物质内容看,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都只能是生产的结果。 C二是从社会形式看,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同样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2、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P7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如果离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就无法理解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果离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P4 答: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 C科学的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应用。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P6 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13 答: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10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需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P14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形成

政治经济学提纲+思考题

第一讲导论 本章主要概念 生产关系: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 ?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生产资料所有制:指人们以一定形式占有生产资料方面形成的关系 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着该社会的经济性质,支配和影响着其他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一般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两部分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 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其作用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范畴:指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 复习与思考 一、你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2)人与人间有多种关系,物质生产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亦称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含义: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2)社会生产过程包括四环节: 生产——直接生产的过程,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分配——对直接生产过程的产品的分配。 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人们消耗各种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的过程。 ?四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与交换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②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与消费,决定着它们的水平面与性质。 ③分配、交换与消费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有反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后人对它作了哪些修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必然性: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经济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理论指导; 最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没有停止过自身的发展。列宁、斯大林根据当时国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填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这一领域的空白。后来,邓小平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①关于生产关系的含义,区分了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个概念②关于商品关系、市场经济的认识、提

《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生产资料,以获取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政治经济学概念解释 导论: 1、政治经济学:广义地说,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2、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客观性:①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 ②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这里讲的经济条件是指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 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几个社会的商品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生产竞争规律等。 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 第一章: 1、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所组成。 (1)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所有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2)占有,是一个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占有者实际上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具有排他性。 (3)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 (4)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4、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第二章: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2、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3、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4、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5、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第三章: 1、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格: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符号发行失去控制,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第四章: 1、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使实际资本在价值形态和生产要素形态上实现量的扩大。 2、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已有的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 3、利润率:利润额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又被称为资本利润率。 4、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从其最初的形态即货币资本的职能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阶段,并相应变换资本的职能形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一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