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一)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一)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一)

社会保障学形成性考核(一)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A.《社会保险法》

B.《保险法》

C.《社会保障法》

D.《社会救助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A.《国民救助法》

B.《济贫法》

C.《补充救助法》

D.《国民保险法》

3、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A.德国

B.法国

C.奥地利

D.比利时

4、早期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

A.真正解决社会成员的贫困现象

B.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

C.保障社会公平

D.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5、

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B.加强政治统治

C.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D.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

6、()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7、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

A.柏拉图

B.欧文

C.莫尔

D.傅立叶

8、《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

A.柏拉图

B.莫尔

C.欧文

D.傅立叶

9、正是基于()的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平仓、义仓等。

A.大同社会论

B.社会互助论

C.仓储后备论

D.社会救济论

10、()是结构功能论的创立

者。

A.帕森斯

B.庇古

C.亚当思密

D.卡尔多

多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3分)

1、郑功成教授对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必备要素()。

A.依法建立

B.突出以人为本

C.具有经济福利性

D.属于社会化行为

2、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

A.安全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平等性

E.

鼓励性

3、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

A.调节公平与效率

B.调节国民收入分配

C.调节国民经济发展

D.调节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E.调节市场体系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A.社会救助型

B.社会保险型

C.社会福利型

D.商业保险型

5、影响社会保障进程发展的因素有()。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道德因素

D.社会因素

6、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A.立法先行

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C.协调发展

D.多样化发展

7、宗教教义表达的()等思想,无疑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与实践发展奠定了道德基础。

A.博爱

B.互助

C.效率

D.平等

8、中国社会保障思想的来源主要包括()。

A.大同社会论

B.社会互助论

C.仓储后备论

D.社会救济论

9、

新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包括()。

A.提出社会公平理论

B.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C.提出社会选择理论

D.对市场失效和政府作用进行了研究

10、社会保障重要的理论基石包括()。

A.经济学

B.社会学

C.政治学

D.语言学

E.社会保障

判断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

正确

错误

2、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正确

错误

3、美国是产业革命较早的国家,也是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

正确

错误

4、“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英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正确

错误

5、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正确

错误

6、政府介入程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正确

错误

7、济贫制度是社会保障的起源。()

正确

错误

8、空想社会论与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构成了正统的渊源关系,而宗教的影响则主要起着道德方面的影响作用。()

正确

错误

9、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因官方负责的传统而较西方社会更早地论及了政府的责任。()

正确

错误

10、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方面,孔子的大同社会思想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矛盾的。()

正确

错误

案例分析题。(共1道试题,每题30分)

1、

请根据提供的案例回答问题,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2、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3、分析时抓住重点;4、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5、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资料描述: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还是家庭养老形式,约占整个养老保障的92%。可是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大家普遍开始质疑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是

否已经逐渐失去了其传统功效,很多研究还列举了一些影响因素,诸如家庭规模缩小增加子女负担、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弱化家庭养老的功能、

农村经济收入偏低使得养老缺乏经济支持、道德观念转变导致逃避养老责任等。这些因素是否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家庭规模缩小以及农村劳动力流动真的会导致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无法为续吗?请看下列观点:

家庭规模缩小真的会增加养老负担吗?我国自七十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代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夫妻虽然生长于传统的农村,但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交通和信息的发展使他们目睹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巨大差距,从而影响其收入支出习惯。他们不会像上一代人一样花大笔的钱在建造房屋方面,而是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自身储蓄。很多农民的子女都通过出外上学的方式跳出了“农门”,有能力回报当初父母的教育投资,并且由于父母长期生活在农村,生活费用较低,还会有储蓄的习惯,所以正常情况下子女对他们的养老支出不会增加子女的负担。相反,农村若是家庭规模不变,子女的抚养教育支出就会占据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有些家庭甚至会因此债台高筑,他们的孩子就可能因缺乏人力资本投资而失去更多获得良好收入的机会,时间一长,

这些子女连自身生活都难以维继,更谈不上有余力去养老供老。因此,子女个数的减少可能会提高子女的质量,在如今靠人口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取胜的年代,家庭规模缩小并不一定会增加子女负担,父母反而可能因为初期的高投入在老年时获得高回报。

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弱化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吗?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大批劳动力,而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追求更多利益机会的意愿刚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由此产生了农民工。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农民工需求的特殊性,男性体力上的优势更适合这个角色,农村因此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这部分农民工的土地收入转为工资收入,收入的一部分转移支付给留在农村的老人,和以前的供养没有区别。传统观念下,子女对父母经济上的供给便是最大的孝顺,农民工会比留在农村陪伴父母的农民,更有经济实力孝顺父母。所以,农村男性劳动力的流出增加了家庭收入,农村青年妇女完全有能力通过农业生产承担看护老人的责任。

问题: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1)、家庭养老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会是农民养老的重要形式,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形式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养老有其经济学上的合理因素,老人仍为家庭做贡献。(2)、社会保险将逐渐是农民养老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进已经表明,城市化进程已经将农村和城市的市场融为一体,农民在市场机制中面临的风险增加了,要使他们顺利转化为市民,社保先行已经不可避免。

(3)、储蓄养老。由于农业生产利润有限,难以积累丰厚的养老钱,到外出务工实现产业转移为未来的养老积累更多的基金,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主要选择。

答:(1)、影响农村养老的第一个因素是劳动关系的紧张。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村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诸如欠薪、低工资一类的劳资问题已经成

为农村家庭重要的收入预期风险。

(2)、影响农村养老的第二个因素是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低水平。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有一定的获利预期,而目前新农保的保障水平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保水平,受到基层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

(3)、少子化对于农村养老同样不利。农村市场狭小,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造成空巢老人增多,不但无人赡养,还要从事生产、照顾孙辈,降低了养老水平。

(4)、社会带的因素:市场经济冲击导致传统孝道思想沦丧淡漠,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综上所述,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理顺劳资关系,其次是探索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机制,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照顾,重新弘扬“百姓孝当先”的传统思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