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在市场中运用水平亟待提升。到2020年,我国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4件,专利数量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创新水平。专利区域产业分析中对专利质量状况评价指标单一,为此,综合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区域、产业的专利质量状况,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标签:知识产权;专利质量;层次分析法;权重

1 前言

随着我国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专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局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空前的,为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已经规划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使得知识产权将在司法层面上得到更加有力保护。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中规划了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到2020年达到14件。可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国专利将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量,同时更进一步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实现量质并举;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和调查统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工程,专利资源区域分析和产业分析是专利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本地区专利资源状况,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专利区域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性导向参考。而在专利资源区域与产业分析中,专利质量状况分析是区域和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专利分析中,关于专利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较为单一,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多个专利质量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以更为客观、全面反映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2 模型构建

发明占比是表征区域或产业发明专利类型占有比值,我国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发明占比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资源的总体质量状况。专利授权后,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一定程度表明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维持应用状况,也从侧面反应专利质量的状况,理论上质量好的专利,专利权人会更好加以应用和保护,一些研究中将区域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几个等级,对应反应区域专利质量现状。专利授权量与申请总量占比直接反应该地区或产业的专利整体创新水平,对整个区域或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来说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质量状况。专利投入市场应用的方式有质押融资、实施许可等方

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011)

企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与企业 从法律角度而言,知识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① ,即是一种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并且具有专有性和地域性。这项权利的取得也必须经过法律直接确认。一般来说,知识产权可分为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版权两大类。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主要是工业产权,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权来保护自己的科技成果不受侵犯,同时通过专利许可的方式来扩大财源。众所周知,美国的微软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靠收取专利技术许可费获得的,由于其知识产权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也不得不下令对其进行分拆。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研究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专利的状态来制定本企业技术、经营投资等发展战略目标以求得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另外,企业也可通过法律对商标权的保护,打击假冒本企业的伪劣商品、保护市场;对本企业商标权进行使用许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收入。 ?目前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态度 目前,中国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的态度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企业为特别注重发展本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将对知识产权的研究与发展纳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甚至制定企业的专利发展战略,并将该战略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通常这类企业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本身比较重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并从中获得大量利益。另一种企业恰好与前一种相反,这些企业往往因不重视知识产权而遭受过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使这些企业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因此纷纷制定了自身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第二类企业为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的企业。这类企业既没有从知识产权中尝到过甜头亦没有因知识产权遭受过巨大损失,领导集团的认知能力、知识更新较差,因此对此并不感兴趣,其发展也必将受到限制。

专利-详解专利经营战略

专利经营战略是企业自觉地利用专利保护的武器,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总的谋划和策略。下面来详细介绍企业的专利经营战略。 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专利战略的战略模式进行归类。 例如为应对竞争而采取的专利战略,有基本专利战略、外围专利战略、引进专利战略、文献公开专利战略等:为适应市场变化需要而采用的专利收买战略、交叉许可战略、专利与商标相结合的战略、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战略、专利权投资与产品输出战略;为谋求企业自身发展而釆取的专利协作战略、共同开发战略、专利回输战略、基本专利终了战略和国外专利战略等。 一、专利基本战略 实施专利战略,首先应树立三个的基本观念:第一,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专利,专利战略也就无从谈起;第二,不是任何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后就能身价百倍而独占市场,关键在企业是否准确地选定了开发目标;第三,只有依据本国、本企业的实力和基础,选择适当的技术开发战略,才能加速通过技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光有专利而不加以创造性地运用,是不能取得经济效益的。 在专利战略的起始阶段包括激励发明转略、开发目标选定战略、技术开发战略:

(一)激励发明战略 激励发明创造,需要国家级战略和企业级战略的配合。国家级激励发明创造战略,以日本最为典型和成功。企业级激励发明创造战略,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如:(1)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2)增加研发投入;(3)在企业建立鼓励合理化建议制度;(4)建立专利战略时代的研发工作规章和规程;(5)加强国内外技术引进工作,尤其是加强从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引进工作,做好产学研合作开发的专利管理工作。日本三菱公司的对员工发明的终生多次奖励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在申请专利后到获准之前,只要是好的发明,不论获准与否,三菱公司给予“优秀发明表彰”,颁发奖金和奖状。如果这项发明获得专利并在公司内部实施,三菱公司会给予发明人实绩补偿”每年最少3万日元,实施至何时给到何时,如果这项发明被许可给其他公司实施,三菱公司也会依所获得的权利拨出一定比例作为发明人的“实绩补偿”。如果一项发明同时在公司内外实施,则发明人的“实绩补偿”一年最高可以拿到日币100万元。发明人离职后仍能领取“实绩补偿”。甚至死亡后其继承人也可以续领,直到公司不再使用或不再许可他人使用这项专利为止。此外,三菱公司还设有累计专利件数的登记表彰”,员工所获的国内专利件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即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各厂、事业本部和三菱公司的社长也设有“工场和表彰”、“本部长表彰”和“社长表彰”,奖励方式由厂长、本部长和社长自行决定。 (二)目标选定战略

专利申请中如何控制专利质量

专利申请中如何控制专利质量? 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从长远看来不能仅限于专利申请数量,创新产品的专利质量才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那么,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该如何控制专利的质量呢? 一、专利筛选制度的建立 1、专利筛选的内涵 对于技术研发能力很强的企业而言,可能存在多项发明创造,并非每件发明创造都需要、都适合申请专利。此时还必须决定应该把哪些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或把哪些发明创造优先申请专利,此即所谓专利筛选制度。

专利筛选制度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发明创造进行评估,从而决定发明创造是否申请专利或申请专利的优先顺序的制度。专利筛选制度中最为实质的部分,主要是专利申请之前的发明评估,因此,专利筛选也可以称为发明筛选。 2、专利筛选的目标 专利筛选的目的在于评价技术是否具有专利性,是否值得申请专利,并确保申请专利的品质,增加专利申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借此淘汰不必要的或无益的技术,节省申请、维持专利所耗费的财力。 从理想的角度观察,专利筛选可以避免申请不必要或不需要的垃圾专利或问题专利,以及错误专利。 所谓垃圾专利,是指那些难以满足专利法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三性”要求,而不应该得到授权的专利。所谓“问题专利”(questionablepatent),也称“可质疑专利”,这些专利多半是无效的或者其权利要求过于宽泛。问题专利比垃圾专利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包括垃圾专利,还包括那些可以授权但保护范围不适当的专利。而所谓错误专利,是指虽然满足专利法的“三性”要求,但从企业策略上考虑应当作为商业秘密而不宜申请的专利。 当然,从专利法的本质目的上讲,不应欢迎垃圾专利和问题专利,因为它们占用了不应当拥有的专利资源。不过,从企业的私利角度上看,有时候申请垃圾专利或问题专利却是他们有意的结果。而对于错误专利,从纱利法的本质目的上看,本应授权,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企业不小心造成错误专利的申请,则可能存在不利的后果,是策略上的失误。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月23日星期二 押凿曾扎噪扎遭曾曾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猿 一级固定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固定评价指标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内容  体质 B11 (医学标准)  体态 B12 (医学标准)  性格气质 B13 性格类型、气质种类(心理学标准)  身心素质 B1  心理健康水平 B14 (心理学标准)  逻辑分析能力 B21 能系统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习能力 B22  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持续学习;注重他 人经验的同时总结自己工作得失形成知识 体系  适应与应变能力 B23  能迅速适应环境变化,面对变化可以调整应 对措施  执行能力 B24  以目标为标准,注重最终结果;自主地进行 工作;能够影响他人,和你一起完成设定目 标;通过设定工作计划,控制与解决困难以 达成目标。  一般能力 B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与他人合作能 力;人际洞察力、建立关系与获得支持的能 力  成就欲 B31 良好的心理暗示  专业精神 B32 追求专业领域的领先  承受挫折力 B33 战胜自我;能迅速恢复自信心  团队合作精神 B34 有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意愿  职业意识 B3  品德 B35 守法、敬业、诚信、责任、公道、奉献精神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 B41  拥有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事 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专业技术能力 B42 从事某一特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 B4  学校、专业以及学历 B43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学历与学校情况  工作经验 B51 从事实习、临时或正式工作  学校与社会活动经历 B52  参加校内或社会各类组织,参与或组织其活 动  工作与社 会经历  B5  特殊奖励、技能或经 历  B53  如:获得重大奖励、社会工作、发表学术文 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与专利、社会实践 活动  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法 表2-3二级指标和评价内容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阴邢文祥李璞 中央财经大学的邢文祥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的李璞副教授,在对西南地区100家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概念,构建了基于AHP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结合聚类分析法将大学生分为五大类,抽象出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特征向量,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表2-1调查问卷分析统计结果 表2-2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注:用人单位要求艺体类学生的“其他”要求主要是:拥有一定专业等级资格和比赛 经历。 在市场环境下,用人单位从成本和 效益出发,更多地要考虑招聘大学生能 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效益的产生源于知 识通过素质转化为能力。在招聘现场经 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 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 过去,用人单位一般只是对专业知 识提出要求,即使提到资格条件也多为 附属说明,体现出用人单位当时的用人 倾向。而现在,用人单位基本上按照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单位职位说明书 的主要内容搬进招聘广告,多写明招聘 职位,对职位进行说明,提出任职资格条 件。在招聘广告中,除了必需的专业知识 要求外,无一不对素质能力提出要求。 如:独立工作能力强,团队协作意识强; 市场开拓能力强;沟通能力和独立处理 事情能力强;有较强的业务及管理能力, 责任心强,为人诚实,吃苦耐劳,有团队 精神,等等。 这些不仅是形式的改变,而且是用 人单位用人标准的改变,即在重视知识 技能的同时,把素质能力提高到同样甚 至更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评价,也因此成了研究的热点。 大学生职业素质五要素 大学都具有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 双重功能,但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心任务 有所区别,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科 技创新,而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 养人才。因此大学一方面要为国民素质 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服务,另一方面要为 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服务,两者并行不 悖。 如果把大学比喻成一个工厂,那么 进入大学的新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材 料,大学毕业生则是出厂的产品。目前的 现状是:高考制度可以统一检验原料的 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即大学毕业生的职 业能力却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从事一 定工作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而言,对其 评价的最好依据是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 知识、技能、行为、贡献等。但是,在校学 生因环境的局限很难实地测量其工作能 力以及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职业素质, 即使参加实习和模拟试验也是如此。 另外,根据冰山模型,能否胜任某一 职业不仅需要技能和知识,而且应该考 察这一职业从事者的工作动机、个人品 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 面。如果没有良好的动机、品质、价值观 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 面,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越大。根 据管理理论中素质研究的开创者哈佛大 学教授麦克兰德的观点,素质是一个人 或个体的基本特性,它与高效率和高效 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测量。麦 克兰德认为素质包括5个组成部分:(1) 动机。推动一个人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 取行动的内驱力。(2)个性特征。个性、身 体特征以及对外部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 现出来的一贯反应。(3)自我认知。一个人 对自己的看法,即自我认同的内在本我。 (4)知识。一个人拥有的关于某一具体领 域的各种信息或情报。个人在某一特定 领域内所拥有的信息。(5)技能。完成一项 具体的体力或脑力工作的能力。 综合上述观点,职业能力素质我们 可以概括为:一个人能胜任某一职业的 特性与能力,包括:身心素质、职业意识、 一般能力、专业技能、特殊能力与经历 等。 已有的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单一化 目前对大学生评价有两种趋向: 第一种是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 评;另一种是套用企业现成的职业测 评体系。 基于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测评主要 是考察学生在大学期间各课程成绩,也 附带考虑社会工作经验、特殊才能。这种 评价基于的假设基础是:知即是会,知道 就能做到。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一个 学生能否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绩 效往往依赖于他是否愿意去做、是否具 备转化的能力。况且,目前学校考核学生 的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能否 考察出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值得 商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分 低能”的现象了,也可能导致学校认为的 好学生并不是用人单位认为的好员工。 因此,改变学校测评的内容与方式使之 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需要就变得十分紧 迫。 套用企业中的职业测评体系,尽管 能检测学生是否符合某一企业、某一职 位的要求,但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特点。 因为企业中职业测评体系是为了考察目 前员工是否胜任某一工作而设计的,而 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很少,招聘他们主要 考虑的是其发展潜质、未来能给企业带 来的效益。所以,用能否胜任当前某一职 位的要求去评价大学生显然不合理。另 外,我们建立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模型是 期望对一定类别的学生都能考察,如果 采用企业的职业测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 限性。 以上的两类模型一旦评价指标和权 重确定就不能灵活变动。而大学的学科 门类非常多,毕业生就业将要涉及的行 业也包罗万象。企图用一套固定不变的 体系去评价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只可能 顾此失彼。即:如果满足测评的效度,就 要局限测评对象的范围;如果要提高测 评对象的广度,就会降低测评的效度。比 如我们建立了一个可以测评所有学科学 生的模型,那么我们只能提炼各学科的 共同特性,结果就像隔靴搔痒。所以我们 要防止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像 万金油一样,不但满足精度要求,也要满 足广度的需要,在本文中着重有关于此 方面的努力探索。 分析了大学生测评方式的弊端后,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大学生 特点也反映用人单位要求的大学生职业 素质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的建立 应有助于解决问题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 必须基于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是能引导学生发展的方向。通 过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手段的 测评可以使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针对性制定学 习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能让学校科学合理地评价学 生。面向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可以最大 限度地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避 免人才培养时资源的浪费。 三是能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 靠的依据。用人单位可以利用模型评价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科学 地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人才。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构建模型 的目标:建立理、工、文法、经管、艺术体 育5类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权重,组成 一个“模型组合”,在评价不同对象时可 以通过一定方法改变一定数量的评价指 标或调整指标权重,使得测评更具有科 学性。 构建模型流程遵循以下步骤:问 题—— —调查—— —建立数据—— —初步模 型—— —反馈—— —确定模型。 建立模型的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根 据学科差异把大学生分为五大类型:理 学类、工科类、人文科学、经济管理类、艺 术体育类。 其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用 人单位的意见,确定一级评价指标的内 容和权重。 借鉴已有的研究和一些行业要求 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大学生 能力素质一级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如 表2-1中所示。 构建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 2005年11月和2006年7月,我们 分别在西南地区选取了100家单位作 为调查对象。发出调查问卷100份,回 收调查问卷97份。在调查中我们把大 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的备选范围作 为选择内容,对于每一个要求,请被调 查者根据理学类、工科类、人文学科类、 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5类大学生学 科的不同特点,选择两个他认为重要的 能力素质条件。经过回收调查问卷、分 析统计,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1。 调查中“缺乏的”超过5%的能力素 质要求作为一级评价指标的主要依 据,又根据各类专业要求的不同,我们 整理出五大类评价指标作为大学生职 业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价指标内容,又 因5类专业的评价权重不同,我们可 以分别建立其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权重 如表2-2。 组织专家组,参考其他素质评价模 型,我们可以建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评 价因素内容和二级评价指标,如表 2-3。利用AHP法确定理科类、工科 类、人文科学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 权重。 AHP计算方法是:对一级指标B 和各二级二级指标B1、B2、B3…Bn的 权重向量A(A1、A2、A3…An)具体值 可以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 分析法来确定。 对评判集中各权重的具体值可参 考(表2-4)“判定矩阵中元素Pij的方 法”来确定。对每一组因素矩阵可以根 据几何平均法或算术平均法进行归一 化处理。 几何平均方法是指分别求出矩阵 中各列的几何平均值,得到一个m维 向量,再将它标准化(用各分量之和除 每一个分量),即得权重矩阵A。 若用表示与两个因素重要性比较 的结果,则: Pij=(1、2、3、4、5、6、7、8、9) 一级评判因素集的权重向量为A= (a1、a2、a3…an); 各因素的权重为: 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方法: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Pij完全是决策 者凭直觉估计出来的,这就难免有不一 致之处,如3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出现矛盾。 因此,在得出判断矩阵之后,还应对 其估计一致性进行假设检验。如果一致性 较好,判断矩阵可以应用;否则,不宜应 用。估计一致性的检验步骤:l.计算最大特 征值,,其中(BA)i为矩阵 BA的第i个分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和随 机一致性比例:,随机一致 性比例,其中R.I.为平均随 机一致性指标,它的值可由表2-5查 到,一般的,当C.R.<0.1时,可认为判 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因为指标权重设置不同,理学类、工 科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 类五大类型的指标体系共同组成“大学生 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的指标 体系确定后,我们可以用评价中心技术 对被测评者进行评价。每一个指标评价 的评分都是10分制。各个指标的得分 加权就得到这个被测评者的综合评价 结果。 评价中心综合应用了各种人员测 评技术,是以评价被测评者素质为中心 的测评活动,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 的。从测评的主要方式来看,有投射测 验、面谈、情境模拟、能力测验等。但从 评价中心活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公文 筐、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演讲、 案例分析、事实判断、面谈等形式。 通过实践操作测验,可以对被测评 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 公文筐可以较好地反映被评价者 在管理方面的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决 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此外还反映 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 题的条理性程度和灵活性,以及对他人 的敏感性等等 无领导小组讨论主要考察被评价 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 往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 等,同时也可以考察被评价者的自信 心、进取心、责任感、灵活性以及团队精 神等个性方面的特点及风格。 面谈主要考察被评价者的说服能 力、表达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 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等。 评价模型有实际意义 在确定模型二级指标权重时,我们 可以组织专家组利用Delphi(专家咨询 法)和层次分析法来计算,我们以经济管 理类大学生为例说明计算过程: 针对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职业资 格与培训经历;专业技术能力;学校、专 业以及学历,专家组首先确定判定矩阵 如下: =(0.121, 0.641,0.238) 估计一致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判断矩阵具有 满意的一致性。 所以,专业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为 (0.121,0.641,0.238)。 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同上方法可 以得出。 对大学生的评价从对知识、能力的 测评向职业素质的测评转变是高校教 育思维的一个必然转型。在本文中,我 们把职业素质评价指标分为5类,又照 顾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 求。 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调查面比较 窄,调查的行业也比较少,而且主要集 中在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可能反映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方 面很不全面,构建的指标体系也还没有 充分经过实践的检验。以上是我们工作 的主要不足。 总之,我们认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 评价方面的探索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工作,值得共同关注。 表2-6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组合 ai= 9 1 8 1 7 1 6 1 5 1 4 1 3 1 2 1 、、、、、、、、 Category label 理科% 工科% 人文学科%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缺乏的%  身体条件(性别、高矮等) 3.6 3.4 3.4 3.3 22.5 1.1  心理素质(承受压力的能力、情 绪控制能力、性格气质等等)  9.9 14.6 12.4 15.2 12.7 24.7  学历与学校名气 2.7 1.1 3.4 3.3 1.4 3.4  所学专业以及在校成绩 9.9 11.2 9.0 4.3 5.6 3.4  一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 能力、思维能力等)  11.7 13.5 15.7 17.4 7.0 7.9  职业意识(道德、敬业精神、成 就欲等等)  24.3 18.0 22.5 21.7 22.5 25.8  社会经历(工作经验、做过学生 干部、参加过其他社会组织的活 动等等)  10.8 6.7 20.2 19.6 4.2 19.1  职业资格与培训经历(拥有汽车 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劳动人 事部门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等)  6.3 6.7 3.4 4.3 4.2 3.4  专业技术能力(从事某一特定工 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19.8 23.6 9.0 8.7 12.7 11.2  其他 0.9 1.1 1.1 2.2 7.0 0.0  Total response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指标权重100%    理学类指标    工科类 人文社科类 经济管理类 艺术体育类  一级指标 评价因素  二级指标评价 因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体质 B 11  A 11 4 11 A  体态 B12 A12 …  性格气质 B 13  A 13 …  身心 素质  B1  心理健康 B14  A1  A14              4 1 A  4 1n A  逻辑分析能力 B 21  A 21 4 21 A  学习能力 B22 A22 …  环境适应与应 变能力  B23 A23 …  执行能力 B24 A24 …  一般 能力  B 2   人际交往能力 B25  A 2   A25              4 2 A  4 2n A  成就欲 B 31  A 31 4 31 A  专业精神 B32 A32 … … … …  承受挫折力 B 33  A 33  … … … …  团队合作精神 B34 A34 … … … …  职业 意识  B3  职业道德 B35  A3  A35              4 3 A  4 3n A  职业资格与培 训经历  B41 A41 4 41 A  专业技术能力 B42 A42 … …  专业 能力  B 4   学校、专业以及 学历  B43  A 4   A43              4 4 A  4 4n A  工作经验 B 51  A 51 4 51 A  学校与社会活 动经历  B52 A52 … …  工作 与社 会经 历  B 5   特殊奖励、技能 或经历  B53  A 5   A53              4 5 A  4 5n A  A1′ A2′ A3′ A4′ A5′ A1″ A2″ A3″ A4″ A5″ A1苁 A2苁 A3苁 A4苁 A5苁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25″ A31″ A35″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1苁 A12苁 A13苁 A14苁 A21苁 A22苁 A23苁 A24苁 A25苁 A31苁 A35苁 A41苁 A43苁 A51苁 A53苁

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XXXXX有限公司文件 xx行政发[2018]008号 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规划 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建设专项工作,更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保护核心竞争力,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和知识产权体系要求,现制定2018-2020年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规划。 一、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建设工作目标 1、短期(1年)工作目标:构建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体系,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认证;持续专利申请积累,国内专利申请量年度增长率10%。 2、中期(3-5年)工作目标:国内发明专利实现领的突破。 3、长期工作目标:在国内义齿加工、口腔种植修复新材料的运用、3D打印技术的运用领域,专利授权累计居于行业内

首位。 二、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建设2018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任务 1、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标准提升内部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2、参加研发成果管理,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相关荣誉申报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知识产权的组织领导和体系、制度建设 1. 1加强公司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提升对知识产权战略和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建设的年度目标,完善知识产权体系,优化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环境。 1 .2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分工,明确公司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的责任领导,联系人;落实各部门的领导责任,相关知识产权绩效考核需要融入到公司的综合绩效考评中。 1 .3在公司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的责任领导下,知识产权部要协调公司各部门,建立能覆盖公司全流程的科学的知识产权体系,促进公司的创新,研发,保护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统筹安排,落实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 2. 1为切实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公司将加强公司知识产权专项工作的统筹管理工作,按照公司

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

一.引言 企业在开发和管理专利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质量意识。实践证明,只有高质量的专利资源才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申请专利的目的,从而顺利地实施其专利战略。 专利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可以划分为“选、育、用、留”等基本环节。在培育专利资源的环节中,专利申请文件的准备是关键点之一,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就是对专利申请文件准备阶段的成果进行验收,类似于对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 在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体系中,质量评价标准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只有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才能合理地区分出良品和次品,即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和有待提高的专利申请文件。 问题在于,真正意识到专利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企业间由有形资源占有转向无形资产拥有这一竞争趋势,从而将专利申请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且进行大手笔投入的中国企业仍屈指可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难以建立起完备的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而导致在进行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时众说纷纭,令人无所适从,也就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面对此种情况,本文将针对“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二.从专利申请的目的出发设立质量评价标准 在谈论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的设立之前,有必要讨论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如前所述,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验收专利申请文件准备阶段的成果,从而保证获得的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进而提高所培育的专利资源的质量,实现企业专利申请的目的。因此,在设立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评价标准时,应以专利申请的目的为出发点。 一般认为,企业申请专利的基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通过国家授予的技术上的垄断,使专利资源成为商业竞争的一种利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市场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阻止他人就类似的发明创造获得专利权,将专利资源作为商业竞争的盾牌。 为此,笔者认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至少应满足四大质量评价标准:发明创造表述精确、记载内容公开适度、技术方案布局到位、文件缺陷降至最低。 具体地说,发明创造表述精确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清楚、完整地表述发明人的发明创造。记载内容公开适度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适度公开技术内容,既能满足充分公开的要求,又能适当保留技术秘密;此外,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还应降低竞争对手在申请文件的启示下就改进的技术方案获得专利授权的可能性,从而使申请人在商业运作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技术方案布局到位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应合理限定保护范围,使其一经授权,其保护范围不仅能在可能发生的侵权纠纷中有效地覆盖竞争对手涉嫌侵权的产品和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竞争对手规避设计的可能性;而且在可能发生的专利许可或转让等行为中清晰地界定技术方案。文件缺陷降至最低是指,专利申请文件在审批程序中能顺利通过审查员的审查,有利于节约审查时间,从而缩短获权时间;一旦获得专利授权,申请文件就应在可能发生的无效程序中经受住无效宣告请求人的挑战。 下面将具体探讨各质量评价标准的考察要素。 三.质量评价标准之发明创造表述精确 发明创造表述精确标准,考察的是申请文件的技术因素。具体的考察对象主要是说明书的背景技术、发明创造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几部分。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是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专利在市场中运用水平亟待提升。到2020年,我国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4件,专利数量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创新水平。专利区域产业分析中对专利质量状况评价指标单一,为此,综合多个指标来综合衡量区域、产业的专利质量状况,提出一种新的专利质量评价模型。 标签:知识产权;专利质量;层次分析法;权重 1 前言 随着我国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专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局面。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能力,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空前的,为更好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已经规划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使得知识产权将在司法层面上得到更加有力保护。2015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行动计划》中规划了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到2020年达到14件。可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国专利将进一步优化布局,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申请量,同时更进一步注重专利质量的提升,实现量质并举;另一方面,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信息服务和调查统计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基础工程,专利资源区域分析和产业分析是专利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地方政府全面了解本地区专利资源状况,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专利区域和产业布局提供基础性导向参考。而在专利资源区域与产业分析中,专利质量状况分析是区域和产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专利分析中,关于专利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较为单一,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专利质量评价模型,综合多个专利质量指标来综合评价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以更为客观、全面反映区域、产业专利质量状况。 2 模型构建 发明占比是表征区域或产业发明专利类型占有比值,我国发明专利是经过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不经过实质审查,发明占比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专利资源的总体质量状况。专利授权后,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一定程度表明专利权人对专利技术的维持应用状况,也从侧面反应专利质量的状况,理论上质量好的专利,专利权人会更好加以应用和保护,一些研究中将区域专利维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几个等级,对应反应区域专利质量现状。专利授权量与申请总量占比直接反应该地区或产业的专利整体创新水平,对整个区域或产业的大数据分析来说能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质量状况。专利投入市场应用的方式有质押融资、实施许可等方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历史沿革与现实成就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标准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我国先后制定了《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知识产权主干法,并在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则》中对知识产权作了专节规定,从而初步形成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人世”之前。为了应对“人世”的需要,我国于1990年颁布了《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于90年代初对《专利法》和《商标法》进行了修改,随后在21世纪初又分别对《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进行了修改,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三阶段是“人世”之后,即21世纪初期。这一阶段,为了适应形势发

展的需要,解决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开始转向知识产权执法。并对《专利法》、《商标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正在酝酿第三次修改。在这一阶段,各省、市、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也在自己的立法权限内,制定了大量地方性的知识产权行政法规、规章,极大地推进了知识产权事业。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地、有选择地参加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其中包括:《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10多个国际公约、条约、协定或议定书。加入这些国际条约,对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发展对外文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我国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执法机制,形成了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对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等重点环节,以查处重大侵权案件作为突破口,严格执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分子,取得积极成效。 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极大促进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初具规模,效益日益显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专利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

2019年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推进计划共7页

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落实《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9—2020年)》,促进专利工作更加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2019年专利战略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为核心,按照“总体谋划、整合资源、分类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着力提高专利质量、促进专利运用、加强专利执法、发展专利服务业、培养专利人才、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支撑重点区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走出去”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2019年专利战略推进工作将实施10个专项计划。 一、“专利质量提升”计划 (一)目标任务 突出专利质量导向,引导各方主体从关注专利数量向关注专利质量和结构转变。 (二)主要内容 1.规范地方专利资助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规范专利资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专利资助资金重点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范围,突出资助政策的专利质量导向。 2.完善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考核评价指标。制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按照“统筹协调与自成体系相结合、总量衡量与体现努力相结合、质量提升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细化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3.持续改进专利审查质量。继续完善审查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审查质量的过程保障与控制,完善专利审查质量的社会反馈渠道,形成专利代理机构、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审查质量协同改进机制。 4.加强非正常专利申请的监控工作。探索非正常专利申请监控和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5.开展非专利防御性公开工作。对我国现有技术被侵害的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健全防御性非专利文献信息披露制度,研究建设我国非专利文献防御公开数据库。 二、“专利运用促进”计划

浅谈评价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的基本原则

浅谈评价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的基本原则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能够决定一个技术方案的命运,追求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是申请人不惜代价要作的事。所谓申请文件质量高,是指一个申请文件表述的技术方案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从另一个角度说是具有较少的撰写损失。因此,在申请人进行文件审核或者代理人进行文件撰写时,如果能够尽可能发现申请文件的不当之处,就可以提高申请文件的质量。 高质量申请文件有四个明显的特征:(1)主题抓得准;(2)权利要求、说明书清楚;(3)权利要求、说明书有效且说明书公开充分;(4)权利要求层次分明、保护范围适当。只有在撰写阶段充分认识现有技术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审查、无效,甚至诉讼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才有可能撰写出具有上述特征的申请文件。一般认为,申请文件的撰写依赖代理人的三方面要素:技术能力、法律修养和基本素质。技术能力能够影响代理人与发明人的交流质量,从而影响技术方案的挖掘是否充分以及对技术方案的再创造程度;法律修养(主要指专利法修养)决定了代理人是否能够将一个技术方案按照法律的要求恰当地撰写出来,并且这种撰写充分考虑到了审查阶段和可能出现的无效、诉讼阶段出现的问题;基本素质能够决定撰写效率、减少撰写损失的程度等。由于撰写不当能够降低申请文件的质量、影响其有效性,但是任何人的所述三要素都不可能完美无

缺,尤其在所述三要素有缺陷时,更难以避免撰写损失,因此,讨论评价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的基本原则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申请文件质量不佳会以多种形式出现,例如,口头语、方言土语、语句过于复杂和语法规则杂乱可能导致文件内容不清楚等问题。本文要讨论的基本原则不涉及上述纯粹由代理人基本素质导致的问题,只涉及由于三要素缺陷导致的专利法的理解问题,更具体地说涉及审查指南的理解和运用的问题。 鉴于审查指南规定了专利说明书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和权利要求的撰写原则,因此,依据审查指南所规定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方式和规定可以获得内容“匹配原则”;依据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和规定可以获得“镶嵌原则”、和“替换原则”,上述原则可以用于确定申请文件是否存在形式、构思等缺陷,例如表述方式缺陷。 所述匹配原则,就是核查说明书的主题名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及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与(独立)权利要求(发明方案)、发明效果之间的匹配关系,如果上述内容的每个部分不清楚、表述有缺陷或各部分之间逻辑上不协调,相互不支持,就不符合匹配原则。因此,该原则可用于审核说明书各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之间,权利要求的各个特征自身、特征之间以及有引用关系的不同权利要求之间的内容是否匹配,从而确定上述内容是否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战略的框架 1、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商业秘密战略等,而每一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组合,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竞争、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立的,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同时包括专业人员、技术研究人员、法律事务人员、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等。对于中小企业,虽然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但也应有专门的人员或由其它人员兼职从事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最好也聘请知识产权事务所提供这方面的法律服务。这个机构能够追踪国内和世界主要国家律发展动态,向企业提供分析报告和法律警示信息;能够为企业建立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等的保护制度和程序,使得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化;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申请/登记制度等等。 2、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制订商标、专利或商业秘密等企业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分别对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侵权监控、权利保护、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加以规范化。包括:技术引进和转化时的知识产权状态调查、评估和法律方案规划;产品试制、委托或合作开发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与分享;OEM等外包模式下的信息披露与知识产权保护;特许经营、技术许可模式中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重组、清算时知识产权的合理处置等。 3、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专利战略以其具有技术性特点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着独到的

功能和作用,也显示出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又与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联系紧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对于我国的企业在目前创新能力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施专利“包围”工作,对短期内无法拥有核心专利的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一批围绕原核心专利的应用技术专利、组合专利、外围专利。在形成对原核心专利的包围网后,可通过交叉许可,取得发展的空间。同时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取得知识产权后,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促进产业化。对企业内部暂不具备转化条件的知识产权,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办法加速实现产业化,有些项目可通过技术市场向外转让许可使用,促进知识产权的流动和扩散,实现动态中的保护和增值。 4、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以随时跟踪和补正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投资入股、交易转让、许可使用、法律争议情况以及相关信息。企业的主要工作包括: (1)建立个性化的专利数据库并时常更新; (2)建立失效或可以利用的专利数据库; (3)建立商标管理信息; (4)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状况,并分析其技术发展计划和商业计划; (5)监控企业知识产权,发现侵权行为;

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

??

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 -------------------------------------------------------------------------------- 2010-11-18 16:12:20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制定本战略。 一、前言 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基础性制度,在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专利技术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专利制度日益成为国际间产业布局的重要工具,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当前,在我国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变得刻不容缓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纲要》,认真完成《纲要》中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制定和实施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至关重要。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专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专利创造与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专利审批能力显著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专利保护模式基本建立,专利信息传播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基本适应专利工作发展需要,专利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创新局面,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制环境。 但是,由于我国建立现代专利制度的历史较短,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仍然存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专利制度尚未实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我国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专利政策与国家经济科技政策的相互衔接不够紧密,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保护创新的专利政策体系。核心专利拥有数量不足,市场主体专利运用能力不强。专利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执法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专利信息传播和服务现状与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尚存差距。社会公众对于专利制度的认识不深,专利意识不强等。这些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的发挥。 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是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而进行的长远性和总体性的谋划。实施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纲要》的迫切需要;是解决专利事业发展全局性、制度性和长远性问题的关键举措;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有力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